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11.06 MB
- 文档页数:41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中编(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考点】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失望情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浪漫手法到浪漫主义思潮的文学发展过程。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表现在: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三、浪漫主义的人文观念(结合导论部分)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实际上是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的新发展,是19世纪人道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形态,具体地讲,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中的人本意识———尤其是世俗人本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形态的再现。
人文主义的人本意识强调人智对神智的反抗和人的原欲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的个性自由强调人的自然天性和自由情感对包括封建专制和道德、科学理性、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现存制度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反抗。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耶拿派是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因该派中的施莱格尔兄弟在耶拿小城创办《雅典娜神殿》杂志而得名。
耶拿派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耶拿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是诗人诺瓦利斯。
海德堡派:1805年前后,一批新的浪漫主义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又称为德国后期浪漫派。
其中心人物是阿尔尼姆和布伦塔诺,他们主要功绩是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湖畔派”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都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他们的诗作思想内容消极保守,充满神秘色彩,但语言优美,考究韵律,艺术成就较高。
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英国西北部湖区,因此得名“湖畔派”。
“世纪病”形象: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种典型形象,他们或者在拿破仑时代长大,仰慕父辈的战绩与辉煌,但王权和神权的恢复使他们失去信仰,无所追求,在厌倦和无聊中打发日子;或者生性孤僻,内向,忧郁,与现实环境格格不入,在孤独的漂泊中消磨生命。
他们都是些富有才华的人,但悲观绝望,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找不到生命的意义,他们代表了当时法国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勒内和沃达夫(缪塞《一个世纪儿的忏悔》的主人公)是“世纪病”形象的著名代表。
拜伦一、生平与创作(George Gordon Byron, 1788-1824)拜伦作为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界的一面旗帜,是诗人们的“宗主”,普希金称他为“思想界的君王”,歌德称他为“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
他的诗歌创作对英国和欧洲许多国家的民主斗争和文学发展都有过积极的影响。
(一)早期的生活和创作(1788——1809)1807年,第一部诗集《懒散的时刻》,表现出不满现实和鄙视上流社会的民主思想,同时也流露出忧郁、孤独的情绪。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是()。
A.海德堡浪漫派B.耶拿派C.湖畔派D.“自然派”2.1805年左右,德国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了《隐士板》形成的文学流派是()。
A.耶拿派B.湖畔派C.海德堡浪漫派D.“自然派”3.德国第一次提出浪漫主义名称,并且系统阐述了期浪漫主义文学主张的作家是()。
A.格林兄弟B.施莱格尔兄弟C.诺瓦利斯D.蒂克4.海涅结束了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的统治地位的论著是()。
A.《<克伦威尔>序言》B.《论浪漫派》C.《拉辛和莎士比亚》D.《拉奥孔》5.拉涅的早期代表作是()。
A.《德国——一个冬天的神话》B.《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C.《论浪漫派》D.《罗曼采罗》6.英国“湖畔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是()A.华兹华斯B.柯勒律治C.骚塞D.司各特7.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市()。
A.拜伦B.雪莱C.济慈D.华兹华斯8.首先体现雪来“预言”的长诗是()。
A.《麦布女王》B.《伊斯兰起义》C.《解放了的蒲罗米修斯》D.《西风颂》9.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出自《西风颂》,这首诗的作者是()。
A.拜伦B.雪莱C.济慈D.华兹华斯10.司各特是19世纪前30年英国最主要的作家之一。
1833年司各特的去世标志着()。
A.英国浪漫主义的开始B.英国浪漫主义的结束C.英国现实主义的开始D.英国现实主义的结束11.《傲慢与偏见》的作家是()。
A.司各特B.济慈C.哈代D.奥斯丁12.标志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最后胜利的是剧作《欧那尼》的演出,这部剧作的作者是()。
A.拜伦B.雪莱C.雨果D.席勒13.《阿达拉》和《勒内》两部中篇小说的作者是()。
A.拉马丁B.维尼C.夏多布里昂D.大仲马14.法国文学中第一个“世纪病”的形象是()。
A.欧那尼B.勒内C.夏克塔斯D.黛尔菲娜15.两部有自传性的小说《黛尔菲娜》和《柯丽娜》的作者是()。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第四,偏重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他们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艺术特点: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倡导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德国浪漫主义特点:复古倾向、唯心主义、宗教主义、神秘色彩、悲观情调、重视民间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
第二阶段: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浪漫主义的初期,以“湖畔派”诗人为代表。
他们真正开创了浪漫主义潮流。
这三位诗人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三阶段:从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这两位诗人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更具批判精神。
耶拿派【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是施莱格尔兄弟。
他们1798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宣扬浪漫主义的理论主张,首先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名称,创立了“耶拿派”诗论。
他们宣称只有浪漫主义的诗才是“无限的和自由的”,否定一切客观规律和法则,主张打破文艺中的一切界限,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鼓吹文学与宗教结合。
他们把诗人的主观作用强调到了超越客观现实的地步。
受这种理论的影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充满了神秘虚幻和恐怖怪诞的色彩。
最有代表性的是诺瓦里斯的《夜的颂歌》。
海德堡派(海德尔堡派)【名】:1805年,一批年轻的、志同道合的德国作家在海德尔堡创办刊物《隐士报》,并发表理论主张和文学作品,由此形成一个新的文学团体,史称“海德尔堡派”,又称后期浪漫派。
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19世纪英国文学思潮丰富多样,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反映了社会变革,也体现了文化和思想的深刻变化。
以下是一些19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思潮。
1.浪漫主义(Romanticism):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代表人物有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 h)、乔治·戈登·拜伦(George Gordon Byron)和约翰·济慈(John Keats)。
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个人情感、自然之美和想象力,反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物质主义和机械理性。
2.维多利亚时代文学(Victorian Literature):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期,文学作品广泛关注社会问题,包括贫困、性别不平等和工业化带来的道德挑战。
代表作家有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伊丽莎白·巴瑞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 Browning)和罗伯特·布朗宁(R obert Browning)。
3.现实主义(Realism):现实主义文学致力于真实地描绘社会生活,揭示社会问题和阶级冲突。
狄更斯和萨克雷的作品体现了这一思潮,他们通过详细描绘characters 和settings 来反映社会的各个层面。
4.象征主义(Symbolism):象征主义文学更注重内心世界和隐喻,通过象征和隐喻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阿尔弗雷德·普鲁斯特(Alfred, Lord Tennyson)和约翰·艾弗雷特·米莱(John Everett Millais)等作家和艺术家在这一领域有显著贡献。
5.自然主义(Naturalism):自然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科学的方式理解人类行为,强调环境因素对人的影响。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后期浪漫主
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浪漫主义运动在
俄国(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向往自由和民主。
由于艺术上的成功,为俄国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
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以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的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争取和歌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后期浪漫主义的批判倾向有所增强。
)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浪漫主义运动在法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无论诗歌还是小说和戏剧,都出现了许多杰作,将欧洲浪漫主义运动推向高峰。
)(短篇《勒内》收录其中)《阿达拉》(小说)《墓外回忆录》(1848)(后期作品)和大草原的奇异风光以及古代废墟富于抒情色彩的描写,成为浪漫主义文学异国情调和描绘“废墟美”的滥觞。
《勒内》塑造了一个患“世纪病”者的典型,他的忧郁症是大革命后贵族青年感到前途茫茫而产生的一种精神状态。
《阿达拉》描写世俗爱情与宗教信仰的矛盾,夸大宗教力量。
这个殉情故事写得缠绵悱恻。
《墓外回忆录》记录了当时的历史事件。
斯塔尔夫人《论文学》(1800)《论德国》(1813)《黛菲妮》(1802)(小说)《论文学》和《论德国》传播了浪漫主义文学,指出文学作品与每个时代及每个国家的国情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古典文学只能适合于古代的结论。
《黛菲妮》谴责了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见,用书信体写成。
斯塔尔夫人是法国浪漫主义的早期代表,带有民主倾向。
阿尔封斯·德·拉马丁《沉思集》(1820)《湖》《沉思集》描写爱情和自然地诗篇充满忧郁的情调。
《湖》是一首怀念情人病逝的爱情诗,情景交融,善用对照和象征手法。
拉马丁以咏唱真挚的爱情和宗教思想为其特点。
《沉思集》是法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开篇之作阿尔弗雷·德·维尼《古今诗集》(1826—1837)《命运集》(1864)《狼之死》《古今诗集》和《命运集》宣扬孤傲坚忍精神,表现不满现实、悲天悯人的思想。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和基本特点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产生背景:1、它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自由、平等、博爱,浪漫派作家往往从个性受压抑、个人才能得不到发展、个人愿望和抱负得不到实现等角度,表现人物与社会的矛盾。
法国大革命对这些作家的浪漫主义倾向的形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
3、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经历了历史的发展过程。
从英德——法国——俄国。
思想特点: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提倡个性解放,反对社会对人的精神束缚和压迫:古典主义崇尚“三一律”,典雅和崇高的风格,浪漫主义突破了这道顽固的藩篱。
2、从民主主义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偏重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艺术特点: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实体长篇小说的创造:学习表现手法,采用民间口语、名额韵律创作,丰富了文学的表现手法,在当时一味仿古的低劣作品充斥文坛的情况下,无疑带来了清新、活泼、健康的新气象。
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雨果是对比艺术的提倡者和大师。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二、欧美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英国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擅长抒情和讽刺。
湖畔诗人: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和罗伯特.骚赛:寄情山水,缅怀中世纪和宗法式农村生活。
拜伦和雪莱将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推向高峰,两人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具有批判精神。
雪莱:冬天如果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和宗教色彩。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第六章 19世纪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强烈的主观色彩,偏爱表现主观思想,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重主观,轻客观和重自我表现,轻客观模仿。
2 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
(尤为突出)作者们喜欢将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于纯朴宁静的大自然中,衬托现实社会的丑恶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想象比较丰富、感情真挚、表达自由、语言朴素自然。
4注重艺术效果:异国情调、对比、夸张、人物形象的超凡性。
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些主要作家及代表作:一、德国(浪漫主义的发源地):(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1 德国最早的一个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以施莱格尔兄弟为代表。
2 19世纪他们在耶拿创办的杂志上第一次提出了浪漫主义这个名称,并且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强调想象与情感,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追求宗教的神秘和象征感。
(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浪漫派:1 19世纪一批作家在海德堡创办《隐士报》,形成了海德堡派。
2功绩:收集和整理德国民间文学。
格林兄弟《儿童与家庭童话集》等是对德国民族文学的重要贡献。
(3)海涅——《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政治性讽刺长诗)在浪漫主义影响下开始走上创作道路。
二英国(1)湖畔派(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1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2他们远离城市隐居湖区,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以此来抵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
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他与柯勒律治合写的《抒情歌谣集》开创了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主的现代诗风。
他为《抒情歌谣集》再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也是英国浪漫主义的理论纲领。
其中强调想象、强调感情、强调向民间学习。
湖畔派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2)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雪莱(恩格斯称他为“天才的预言家”)雪莱的“预言”首先体现《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理解社会”。
2020年整理简述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以感情、自然和个人主义为主题
的文学运动。
以下是其基本特征:
1. 强调个人感受:浪漫主义文学注重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对自然、人生、爱情等方面的深刻感受。
他们追求真实的内心体验,并以此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灵感。
2. 高度情感化:浪漫主义文学强调感情的表达和情感的冲动。
作家们常常通过描写激情和情感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对自然的崇拜:浪漫主义文学对自然充满了敬畏和赞美之情。
他们认为自然是美的源泉,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和自然现象来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4. 反对现实的理性主义:浪漫主义文学批评理性主义和科学主义的思维方式,认为理性与冷漠,科学与逻辑的思考方式无法满足人的内心需求。
因此,他们抗拒现实,追求对非理性、非常规的追求。
5. 对过去的追忆和怀旧:浪漫主义文学常常对过去的时代和传统价值观怀有感慨和怀旧之情。
他们相信过去的时代更为美好和纯真,渴望回归到过去的世界,以此逃避现实的种种问题和矛盾。
6. 强调个人自由和英雄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崇尚个人的自由和英雄主义,强调个体的价值和成就。
他们赞美个体的勇气、决
心和奋斗精神,强调个体对抗命运的抗争和追求自由的权利。
7. 倾向性的展示与描写:浪漫主义文学常常表现出激烈的感情冲动和情绪激荡,采用夸张、夺目和富有戏剧性的描写手法,以营造强烈的艺术效果,并传达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情感。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是一种抒发感情、追求自由和探索内心世界的文学运动,它以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崇拜为中心,并批判现实主义的理性思维方式。
第六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学习重点】本章的学习,应主要了解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特征;各国文学的发展情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拜伦、雨果。
关于拜伦,应了解拜伦的思想创作与时代环境的关系、各个阶段的重要作品和他创作的意义,同时应重点了解《东方叙事诗》及其‚拜伦式英雄‛形象、《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的思想内容和主人公形象。
关于雨果,我们应了解雨果复杂的思想经历对他各个时期创作的影响,注意他在反对古典主义中的重要作用;了解雨果人道主义思想的特点、积极意义及其局限。
对雨果的作品应重点掌握《悲惨世界》和《巴黎圣母院》,特别是《巴黎圣母院》的主要人物形象、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尤其是其对照的美学原则的运用。
第一节概述1789年法国大革命至1830年前后,是欧洲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
在文学领域,浪漫主义文艺思潮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时代精神,成为文学发展的主流。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社会政治的原因:浪漫主义是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9世纪初欧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产物。
大革命以后的欧洲到处充满着动荡、混乱、压迫、战争和灾难,这种现实宣告了启蒙主义理想的破灭,在社会各阶层引起了普遍的失望情绪,出现了一种不满现实、喜欢幻想和追求新奇与非凡事物的社会心态。
哲学思想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法英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很大影响。
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哲学十分流行。
他们夸大主观的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人的精神力量,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
文学自身的条件: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以及法国作家卢梭的创作,都是促成浪漫主义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二、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高度的理想主义,浓郁的抒情色彩。
热情讴歌大自然,诅咒城市文明。
重视民间文学,强调民族文化传统。
善用对比夸张的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三、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2、后期浪漫派:‚海德堡(海德贝尔格)派‛霍夫曼(Hffma) 海涅(HeirichHeie)1、前期代表:‚湖畔派‛2、后期代表:‚撒旦派‛3、司各特(历史小说之父)(二)英国(浪漫主义成就最高)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先驱人物是彭斯和布莱克,而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是以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为代表的‚湖畔派‛诗人。
第六章十九世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流行于欧洲、而后波及美洲的文艺思潮。
“浪漫主义,归根结底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
”——雨果第一节概述一、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1)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以及革命后人们启蒙理想的破灭与对现实的不满;(2)英国工业革命后的残酷现实;(3)欧洲各国民族、民主运动高涨;2、哲学基础——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与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思想;3、文学渊源——浪漫主义文学的直接渊源,有十八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与法国卢梭的作品等。
二、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简答题?)◆思想内容特征:1、从人道主义、民主主义或留恋旧制度的立场出发,抨击封建制度或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表述对人民的同情,设计理想社会的图景;2、讴歌自然,美化中世纪,宣传个性解放,反对文明对人性的束缚、压迫。
◆艺术特征:1、强调创作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2、崇尚主观抒情,注重表现人的内心感受;3、崇尚艺术想象,使用非凡的题材、离奇的情节与夸张、对照手法,塑造超凡的人物形象;4、重视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化传统。
三、各国浪漫主义文学概况90年代;·德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写夜、死亡、遁世的作品多,有浓重的唯心色彩、宗教、哲理色彩和神秘怪诞色彩。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1、早期浪漫派(耶拿派)§史雷格尔兄弟:·是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人;·创办《雅典娜神殿》,宣传与古典主义对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主张:①强调想象与情感;②强调文学创作的绝对自由与艺术无目的论;③追求宗教的神秘感和象征感。
§诺瓦利斯(1772-1801)·是耶拿派创作上的主要代表;·代表作是《夜的颂歌》:①怀念死去的未婚妻,幻想在夜、在死亡后与之结合;②是耶拿派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狄克(1773——1853)·贡献主要在改写中世纪民间故事和创立童话体小说方面;·代表作是《金发的爱克贝尔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