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薛定谔的猫)
- 格式:pdf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1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中编(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考点】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和基本特征。
一、浪漫主义产生的背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失望情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美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从浪漫手法到浪漫主义思潮的文学发展过程。
)二、浪漫主义的基本特征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雨果指出:“浪漫主义……只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重新挖掘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的同时,也把这段历史作为描写的内容。
第四,偏重于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表现在: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浪漫派作家已经懂得丑在美学上的重要价值浪漫派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大大发展了传统的夸张手法。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三、浪漫主义的人文观念(结合导论部分)浪漫主义文学的自由观念和生命意识,实际上是欧洲文学的人文观念的新发展,是19世纪人道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形态,具体地讲,它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中的人本意识———尤其是世俗人本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形态的再现。
人文主义的人本意识强调人智对神智的反抗和人的原欲对宗教禁欲主义的反抗;浪漫主义的个性自由强调人的自然天性和自由情感对包括封建专制和道德、科学理性、物质文明、资本主义现存制度在内的人类文明的反抗。
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在19世纪上半叶达到繁荣时期,是西方近代文学最重要的思潮之一。
在纵向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理念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僵化的法国古典主义的有力反驳;在横向上,浪漫主义文学和随后出现的现实主义共同构成西方近代文学的两大体系,造就19世纪西方文学盛极一时的繁荣局面,对后来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基本信息目录1定义2简析3分类4介绍5产生背景6发展概况7基本特点8主要特点9发展10影响11作家作品中文名称浪漫主义文学外文名称Romantic Literature 产生时间18世纪末繁荣时期19世纪上半叶以现实为基础,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绚丽多彩的想象和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以现实为基础--现实为文学创作的土壤,浪漫主义的创作源泉和灵感都来自于现实,并非脱离现实。
热情奔放的语言--浪漫主义抒发感情的文字特点。
浪漫主义文学的字句极其考究,力求完美,因为此特点,浪漫主义文学许多作品成为"唯美主义"的代表作。
绚丽多彩的想象--在形象塑造上,浪漫主义文学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直白夸张的表现手法--浪漫主义文学通篇看似脱离现实,因为其塑造的形象极其夸张,但仔细品读,会发现自己身边就存在相似的人或事。
抒发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目的。
"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其实就是希望社会更美好,所以浪漫主义文学的创作目的和其他文学创作的目的是相同的。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文学创作方法,与其他文学创作方法相比,并无优劣之分,只是表现手法不同而已。
浪漫主义文学在传统分类中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积极浪漫主义--具有强烈的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消极浪漫主义--不具有革命精神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上分发明显不科学,但从作品的感情抒发的方式不同,积极和消极的概念仍可保留,不过需要重做定义:编辑本段定义编辑本段简析编辑本段分类传统政治分类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积极浪漫主义--以直白宏大的语言表达感情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为繁荣时期)
英国(是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
英国浪漫主义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愤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
德国(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发源地。
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文学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思想和宗教色彩。
德国后期浪漫主
法国(法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复辟的曲折斗争,决定了法国浪漫主义具有更为鲜明的政治色彩。
浪漫主义运动在
俄国(俄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以诗歌为主,富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向往自由和民主。
由于艺术上的成功,为俄国文学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
东欧的波兰和匈牙利(以反对异族奴役、争取民族独立为主题的浪漫主义文学)
美国(争取和歌颂个性的自由和精神解放。
美国浪漫主义文学深受西欧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
)。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想特点:第一,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第二,从民主主义的立场,或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第三,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第四,偏重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标举卢梭“回归自然”的主张。
他们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艺术特点:第一,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第二,浪漫派对各种艺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对民间文学的重视以及诗体长篇小说的创造。
第三,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倡导想象。
第四,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喜好。
德国浪漫主义特点:复古倾向、唯心主义、宗教主义、神秘色彩、悲观情调、重视民间文学。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罗伯特·彭斯和威廉·布莱克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
第二阶段: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浪漫主义的初期,以“湖畔派”诗人为代表。
他们真正开创了浪漫主义潮流。
这三位诗人对大自然的歌咏成为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三阶段:从19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这是英国浪漫主义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拜伦、雪莱为代表的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
这两位诗人加强了对现实的关注,更具批判精神。
耶拿派【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的理论倡导者与奠基人是施莱格尔兄弟。
他们1798年创办了《雅典娜神殿》杂志,宣扬浪漫主义的理论主张,首先提出了“浪漫主义”的名称,创立了“耶拿派”诗论。
他们宣称只有浪漫主义的诗才是“无限的和自由的”,否定一切客观规律和法则,主张打破文艺中的一切界限,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和放纵主观幻想,鼓吹文学与宗教结合。
他们把诗人的主观作用强调到了超越客观现实的地步。
受这种理论的影响,德国早期浪漫主义充满了神秘虚幻和恐怖怪诞的色彩。
最有代表性的是诺瓦里斯的《夜的颂歌》。
海德堡派(海德尔堡派)【名】:1805年,一批年轻的、志同道合的德国作家在海德尔堡创办刊物《隐士报》,并发表理论主张和文学作品,由此形成一个新的文学团体,史称“海德尔堡派”,又称后期浪漫派。
第六编十九世纪初期文学第一节: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概述浪漫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1789年法国大革命自由主义思潮雨果:“文学自由正是政治自由的新生女儿”,“浪漫主义不过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而已”。
德国古典哲学:天才,灵感,自由、创造、想象、情感,直觉空想社会主义名词解释: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概念源于中世纪的“罗曼司”(Romance),来自拉丁语,指中世纪的骑士生活、骑士传奇、英雄美女的爱情和风流韵事等。
罗曼司在17世纪中叶转为“浪漫的”(Romantic),具有“想象的”、“传奇般的”、“不切实际的”、“忧郁的”多重含义。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指19世纪初在英、法、德三个主要国家出现的文化环境,共同的特点是崇拜感情,崇拜大自然,反对古典主义的权威和传统。
19世纪初期政治、哲学、音乐、绘画、文学都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特点,结成了一个统一的浪漫主义文化环境,展示了浪漫主义时代的风貌。
名词解释:浪漫主义文学思潮18c90s-19c30s,首先在德国产生,影响到英法,很快在欧洲各国流行起来,并波及美洲和其他地区的文学思潮。
它是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封建制度开始崩溃、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劳资矛盾日益尖锐以及民族民主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
作为创作方法的浪漫主义古已有之。
德国文学海涅海涅在德国文学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他既是德国浪漫主义的“幻想之王”,又宣告了浪漫主义的结束。
1833年他发表了《论浪漫派》一文,对德国浪漫派进行全面抨击,宣告浪漫主义在德国文学中的统治地位的结束。
之后他转向了现实主义。
海涅抒情诗的语言音乐性强,许多音乐家从中取材谱曲。
《一棵松树在北方》被谱成77种不同的歌曲,《你好像一朵鲜花》有250多种曲谱,仅舒曼一人就谱了《诗歌集》中的数十首诗为歌曲。
英国文学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代表:第一代:“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第二代:拜伦、雪莱、济慈、司各特法国文学法国浪漫主义文学早期的代表是夏多布里昂和斯塔尔夫人;30年代现实主义文学兴起时期,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是雨果、乔治·桑、缪塞和大仲马。
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2008-01-04 13:50:18| 分类: 课程空间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中编(19世纪)导论19世纪是欧洲大发展的一个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在社会斗争中的最后胜利和迅速发展,19世纪的欧洲,无论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还是文学艺术上,都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辉煌时代。
欧洲的几个主要国家相继出现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等文学思潮和流派,这些文学思潮和流派的交替与更迭不仅给欧洲文坛带来了一片繁荣景象,而且还影响到了大洋彼岸的美洲,新兴的资本主义美国歌颂自由和解放,他们的声音也融入到了19世纪上半叶的浪漫主义大合唱中。
一、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背景。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19世纪上半叶是它的繁荣期,这一时期,欧洲正处于政治局势、社会形态的大变动时期。
上升的资产阶级和没落的封建贵族进行了殊死的搏斗,在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中达到了高潮。
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首先,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产物。
法国大革命的坚决和激进让整个欧洲为之震撼,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更是不胫.而走,点燃了人们的无限憧憬和激情,激起了人们对于“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强烈要求,这是政治领域的影响。
在经济领域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确立初期,对于自由竞争的崇尚也助长了浪漫主义思潮的“个人独立”和“极端自由”。
这样,政治、经济的变革就深入到了意识形态当中,并成为了一种社会心理。
“个性解放”、“情感抒发”、“个人独立”、“极端自由”,就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上打下的烙印,然而这样的要求只是一种理想,而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落差。
于是,个人的失望和忧郁这样一种“世纪病”就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描写对象;而表现为“情感郁积、耽于幻想”的“世纪病”也需要浪漫主义文学的手法来加以表现。
浪漫主义之所以能成为席卷欧洲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思潮,除了借助像法国大革命这样的风云际会,它还需要一个深厚的理论支撑,而德国古典哲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就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这样的哲学依据。
文学: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考试题库(题库版)1、单选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的预言家”的英国诗人是()。
A、骚塞B、拜伦C、雪莱D、华兹华斯正确答案:C2、填空题在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文学是在同()的斗争中发展壮大(江南博哥)起来的。
正确答案:古典主义3、填空题拜伦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讽刺叙事诗(或称作诗体小说)是()。
正确答案:《唐•璜》4、填空题雨果的()是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宣言,其中提出了()的美学原则。
正确答案:《〈克伦威尔〉序言》;美丑对照原则5、单选拜伦的《唐璜》是一部()。
A、长篇叙事诗B、哲理诗剧C、抒情长诗D、寓言诗正确答案:B6、填空题在文学渊源上,十八世纪英国的()文学、德国的()和法国()的“返回自然”的思想及其创作都为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正确答案:感伤主义;狂飙突进运动;卢梭7、问答题《巴黎圣母院》是如何运用美丑对照原则塑造人物形象的?正确答案: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运用了滑稽丑怪同崇高优美相对照的美学原则,特别表现在人物形象的刻画上,真善美与假恶丑相对照,反差鲜明,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
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1)人物之间的对照。
作品的女主人公爱斯梅哈达是作者着意刻画的真善美统一的理想形象。
围绕她的四个男性人物,即克洛德、法比、加西莫多和甘果瓦,表现出了对于她的四种不同性质的爱,从而与她形成了强烈的对照。
爱斯梅哈达是“纯洁而光辉的人”,是善的化身,克洛德却是“阴森可怕的人”,是恶的代表,两者形成善恶美丑的鲜明对照。
爱斯梅哈达对法比的爱情忠贞不渝,而法比却不过是逢场作戏,两者形成高尚与卑劣的对照。
爱斯梅哈达在甘果瓦误入“怪厅”时,为救他而与之结成夫妻,可谓义重如山;甘果瓦在少女身陷绝境时,却不惜与克洛德合谋,助纣为虐。
爱斯梅哈达与加西莫多同是孤儿,但一个奇美绝伦,一个奇丑无比,形成鲜明对照。
这样的对照描写起到了展示并突出人物性格特征与本质的作用。
(2)人物自身的对照。
作品中的人物仪表外貌与内心世界形成了鲜明对比。
19世纪文学:资本主义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18世纪末-19世纪初):塑造“自我”,表达“个性主义”(156)德国的颓废、英国的责任、法国的自由与激情2、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30年代):表现人的原欲与理性的冲突(156-159)3、自然主义文学(19世纪后期):生理研究与社会研究结合,表现出非理性、非道德化倾向唯美主义文学:(19世纪末)象征主义文学:崇拜非理性、本能和潜意识第一章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1、外部条件:1)英国工业革命2)法国大革命3)思想领域的浪漫主义思潮:德国哲学(康德、费希特等人)强调的主体能动性;(古、中、文、古典、启蒙)2、内部条件:1)古代浪漫主义传统:神话、史诗2)18世纪文学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歌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文学、法国卢梭传统,都突出自我、热爱大自然,民间文学(德、英);3)对古典主义的反抗:德国浪漫派首先提出以一种开放的、多变的个性的艺术形式代替古典主义,这就是欧洲文坛最初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2、从民主主义立场,或者从留恋旧制度的立场,抨击封建制度或者资本主义的罪恶现象。
3、酷爱描写中世纪和以往的历史。
4、描写自然风光,厌恶资本主义文明和现实,主张“回归自然”。
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1、强调个人感情的自由抒发,有强烈的主观性。
2、浪漫主义文学对各种艺术形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民间文学、长篇小说)3、浪漫主义文学惯用对比和夸张,重视丑的美学价值,大力提倡想象。
4、忧郁感伤的情调为浪漫派作家所爱好。
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最早出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国家之一)(167-169)1、先驱:彭斯《苏格兰方言诗集》、布莱克《天真之歌》《经验之歌》2、真正开浪漫主义潮流的:“湖畔派”三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二人合集《抒情歌谣集》)、骚塞《书斋咏怀》欧美各国浪漫主义文学湖畔派:“湖畔派”三诗人,即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是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作家,曾隐居于英国西北部湖区,由此得名;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