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的护理查房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13
面瘫的中医护理查房范本一、基本信息患者姓名:_____ 年龄:_____ 性别:_____ 床号:_____ 住院号:_____二、诊断中医诊断:面瘫(风邪阻络证)西医诊断:面神经炎三、病情介绍患者于发病时间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面部麻木、无力,不能皱眉、闭目,口角向右歪斜,漱口漏水,进食时食物残留于左侧齿颊间,无头晕、头痛,无肢体麻木无力,无发热、咳嗽等不适。
遂至我院就诊,门诊以“面瘫”收入我科。
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欠佳,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
四、护理评估1、生命体征:体温具体温度℃,脉搏具体次数次/分,呼吸具体次数次/分,血压具体数值mmHg。
2、面部症状:左侧额纹消失,左眼不能闭合,左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鼓腮、吹口哨时左侧漏气。
3、心理状态:患者因面部形象改变,出现焦虑、自卑情绪。
4、饮食情况:饮食正常,无特殊饮食偏好。
5、睡眠情况:睡眠欠佳,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五、中医护理诊断1、风邪袭络:与正气不足,风邪乘虚而入,侵袭面部经络有关。
2、焦虑:与面部形象改变,担心预后有关。
3、睡眠形态紊乱:与疾病不适,焦虑情绪有关。
六、中医护理措施1、生活起居护理保持病室安静、整洁、舒适,温度适宜,避免直接吹风。
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
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避免风邪侵袭。
2、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如芹菜、香蕉等,保持大便通畅。
忌辛辣、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冰淇淋等。
可适当食用具有疏风通络作用的食物,如葛根粉、防风粥等。
3、情志护理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倾听其倾诉,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安慰。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指导患者通过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朋友交流等方式分散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
4、中药护理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中药湿敷等治疗,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防止烫伤。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时间:20XX地点:***科参加人员:全科护士主讲人:一、概论(一)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亨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吊线风”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肿瘤(约5.5%):5)神经源性:约13.5%,创伤性:(6)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7)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8)血管机能不全;(9)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10)心理因素(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时间:2011地点:***科参加人员:全科护士主讲人:一、概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肿瘤(约 5.5%):5)神经源性:约13.5%,(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9)血管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11)心理因素(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
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
面瘫的护理查房在医院的病房里,时常会遇到面瘫的患者。
面瘫,这个病症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更在心理上投下了一片阴影。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面瘫的护理查房,深入了解面瘫患者的护理要点。
一、面瘫的认识面瘫,即面神经麻痹,是一种由于面神经受损而导致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的疾病。
患者的面部表情肌会出现瘫痪,表现为口角歪斜、不能皱眉、闭眼不全等症状。
这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外貌,更给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
二、患者情况介绍我们先来看看这位患者,[患者姓名],[具体年龄]岁。
患者因[发病原因]导致面瘫,目前处于[疾病阶段]。
从外观上可以明显看到患者的口角向一侧歪斜,右眼无法完全闭合,额纹消失。
患者的情绪有些低落,对自己的病情感到担忧。
三、护理评估1. 身体状况评估- 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肌瘫痪程度,包括口角歪斜的方向和程度、闭眼的情况、额纹是否消失等。
- 检查患者的耳部是否有疱疹、疼痛等症状,因为部分面瘫可能是由耳部带状疱疹引起的。
- 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是否存在咀嚼困难、流涎等问题。
- 询问患者的睡眠情况,是否因为面部不适而影响睡眠质量。
2. 心理状况评估- 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疾病的认知和感受。
患者可能会因为面部外观的改变而感到自卑、焦虑和抑郁。
- 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是否有烦躁、易怒等表现。
- 询问患者的家庭支持情况,家人的关心和支持对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四、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 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安慰,让他们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和支持。
- 向患者介绍面瘫的治疗方法和康复过程,让他们了解面瘫是可以治愈的,增强他们的信心。
-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促进康复。
2. 眼部护理- 由于患者闭眼不全,容易导致眼部感染和干燥。
因此,要保持眼部清洁,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眼部,避免用手揉眼睛。
- 使用眼罩或纱布覆盖眼部,防止灰尘和异物进入眼睛。
- 滴用人工泪液或抗生素眼药水,保持眼部湿润,预防感染。
全院护理查房面瘫病的护理一、患者简要病史患者刘小英,女,41岁,于2014.03.10因“左侧口眼歪斜伴外耳道疱疹10余天”收入住院,患者于2013.07.26晨起床时感喉咙疼痛,未在意,进食早餐时发现左侧口角漏水、食物残留左侧口腔并感左侧耳心疼痛,家属诉其左侧面颊肿胀、口角右歪,患者照镜子发现口角右歪,未予重视,晚上朋友再次告知患者口角歪斜,遂来我院治疗,入院查体:体温 37.3℃,脉搏80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100mmHg。
步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差,舌淡红,苔薄黄,脉弦,纳寐可,二便调。
辅助检查:入院时肌电图示:左面神经中度损害。
消化系统彩超示:肝脏回声改变(肝脏脂肪增多可能)中医诊断:面瘫病证属(风邪袭络)西医诊断:左侧特发性面神经炎 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组二、治疗:1、予血塞通注射液活血通络,胞磷胆碱注射液、甲钴胺、维生素B1、维生素B6营养神经,拉西地平降压,格列齐特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
2、电针以疏风散寒、活血通络为治法,取穴如:颊车合谷风池鱼腰下关。
3、配合中药汤剂予大秦艽汤和牵正散加减疏风散寒活血通络。
三、主要临床症状1、左侧额纹、鼻唇沟消失。
2、口角右歪,左眼露白约0.2cm。
四、中医辨证:患者中年男性,贪凉致风邪袭络,入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发生口眼歪斜。
五、查房讨论的问题1、住院期间的护理要点2、护理措施3、康复训练指导六、住院期间的护理要点1、自我形象紊乱2、知识缺乏3、潜在的眼部感染4、潜在的口腔感染七、护理措施一、生活起居护理1、注意面部保暖,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避免受风、受寒再加重病情。
2、多休息,避免去人多、空气污浊的场所,患者证属风邪袭络,如果非要外出,可以用口罩把面部保护起来不要接触冷风,平时洗头完之后,也要赶紧把头发吹干。
3、患者眼睑闭合不全,平时外出戴墨镜,嘱其睡觉时戴眼罩。
给予珍珠明目液滴眼,以防止眼睛干涩。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时间:2011地点:***科参加人员:全科护士主讲人:一、概论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神经节内休眠状态的带状疱疹(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肿瘤(约 5.5%):5)神经源性:约13.5%,(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糖尿病、维生素缺乏(9)血管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11)心理因素(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脑桥等)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对侧颜面下部肌肉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鼻唇沟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脑炎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角膜反射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其中周围性面瘫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面神经炎或贝尔麻痹。
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
面瘫的护理查查房时间:2011地点:***科参加人员:全科护士主讲人:一、概论(一)面神经麻痹(,贝尔氏麻痹,综合症),俗称"面瘫","歪嘴巴"“歪歪嘴”、“”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它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限制。
患者面部往往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嘴等动作都无法完成。
(二)面神经麻痹的病因(1)感染性病变(约42.5%):感染性病变多是由潜伏在面神经感觉内休眠状态的(VZV)被激活引起。
(2)耳源性疾病(3)特发性(常称Bell麻痹(4)(约5.5%):5)神经源性:约13.5%,(6)创伤性:(7)中毒:如酒精中毒。
长期接触有毒物;(8)代谢障碍:如、维生素缺乏(9)机能不全;(10)先天性面神经核发育不全。
(11)心理因素(三)面神经麻痹的分型1.中枢型为核上组织(包括皮质、皮质脑干纤维、内囊、等)受损时引起,出现对侧颜面下部麻痹。
从上到下表现为变浅,露齿时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侧,即瘫痪面肌对侧),不能吹口哨和鼓腮等。
多见于脑血管病变、脑肿瘤和等。
2.周围型为面神经核或面神经受损时引起,出现病灶同侧全部面肌瘫痪,从上到下表现为不能皱额、皱眉、闭目、消失,鼻唇沟变浅,不能露齿、鼓腮、吹口哨,口角下垂(或称口角歪向病灶对侧,即瘫痪面肌对侧)。
多见于受寒、耳部或脑膜感染、神经纤维瘤引起的周围型面神经麻痹。
此外还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
(四)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
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
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
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
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
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
它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见面神经麻痹的分型)。
其中发病率很高,而最常见者为或贝尔麻痹。
平常人们所常说的面瘫,在多数情况下是指面神经炎而言。
因为面瘫可引起十分怪异的面容,所以常被人们称为“毁容病”。
二、简要病史,辨病辩证及专科情况(一)、2床,王汉文,男,70岁,于44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眼睑,口唇闭合不良遂于巴中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3天后右耳道出现疱疹,经诊断为“面神经炎”,予以抗病毒及营养神经治疗,针灸治疗,40天后症状略好转。
于2011.05.23.09:00入我科治疗。
步入病房,来时神情,语晰,发育正常,营养可,面色红黄隐隐,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滑,二便调和。
患者右侧眼睑,口唇闭合不良,右侧鼻唇沟,额纹消失,不能皱鼻,皱额。
测, T36.5℃,P68次/分,R18次/分BP140/80mmhg(二)、辨病辨证依据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右侧.眼睑,口唇闭合不良,右侧额纹及鼻唇沟消失。
据其症状,体征诊断为“口僻”。
患者,老年男性,急性起病,感受外邪,外邪侵袭经络以致面部经络气血不畅则致面部肌肉失濡。
故见肌肉迟缓不收,而久之化热化痰,热痰阻络则进一步面部经络气血运行。
故据其舌脉象辩证为“邪入经脉,热痰阻络”。
(三)专科情况患者肤色正常,急性起病,曾有耳道疱疹,右侧额纹及鼻唇沟均消失,右侧眼睑及口唇闭合不良,吹哨,鼓腮不能完成,示齿时口角歪向左侧。
现耳道,耳廓均无疱疹,右乳突处无压痛及疼痛。
三、辅助检查:患者血常规,心电图均无明显异常。
四、诊疗计划1、针灸理疗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
2、完善相关检查。
3、经红外线照射,微刺和针灸治疗,以通调局部经气,泄热滋阴,以利恢复。
4、给予中药大蓁芄汤和奉正散加减水煎服,二日以剂,一日三服,一服150ml,温服。
5、给予地巴唑,丹参片口服,以改善循环。
维生素B1,B12肌注以营养神经。
6、给予血栓通九维他及胞磷胆碱静滴以活血化瘀和营养神经。
五、护理诊断1、焦虑2、自我形象紊乱3、知识缺乏4、有晕针的危险5、潜在并发症:语言交流障碍,进食困难六、护理措施(一)1 心理疏导患者大多突然起病,不仅外观形象受损,同时造成饮食、语言障碍,导致患者心情紧张,担心难以治愈及留后遗症,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不良情绪。
尽量将患者安排单间或其他面瘫患者房间,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多与其交谈,多谈成功案例,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这对缩短康复时间有很重要的作用。
应积极帮助适应医院环境,病房提供电视,可分散患者对自己疾病的注意力。
护士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保持微笑,对面瘫患者认真负责,做到反复解释、反复疏导,主动多次巡视患者及帮助患者解决问题,耐心细致地给患讲解发病原因、针灸治疗的原理及疗效,使患者清楚认识自己的病情。
最终达到消除疑虑和恐惧心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而加速疾病的康复。
.2 起居及饮食嘱患者多休息、减少外出、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吹风及感冒,外出戴口罩、每天咀嚼口香糖3~5次。
每次15~30min,避免咀嚼过度导致咀嚼肌疲劳。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多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禁烟、酒,忌生冷及辛辣食物,嘱餐后注意卫生。
.3(1)注意针刺后的针眼清洁,严格消毒,避免感染,在每次针刺或电针结束后再酒精棉球及生理盐水进行面部清洁消毒。
在恢复期电针治疗结束后配合使用大小鱼际按揉患侧面部5~10min,由内向外提捏患侧上眼睑3~5次,护士在进行上述操作前进行手部消毒清洁处理,手法以轻柔、患者舒适为度,每天可进行2~3次;恢复期还应时时鼓励患者练习病侧的各种随意运动,如皱眉、闭眼、张口、鼓腮、吹气等锻炼。
另外,不能闭眼的患者必须注意眼睛的清洁卫生,避免粉尘等人眼,不用脏手帕擦泪,擦拭眼泪时尽量闭眼由上眼睑内侧向外下侧轻轻擦拭,每晚入睡前使用金霉眼膏,以防止角膜炎或暴露性角膜炎。
(2)局部护理:热敷祛风:以活性药物局部敷于面瘫侧每次10至20分钟温湿毛巾热敷面部每日1—2次。
面瘫患者应注意不能用冷水洗脸避免直接吹风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物防止感冒。
.4 艾灸的护理艾灸是治疗周围性面瘫常用的一种有效方法,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
但操作起来有一定的危险性。
容易烫伤病人脸部,所以在对病人施灸时要做到以下几点:①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能分散精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②体位在舒适、自然、穴位要准确,一般取患侧脸部的攒竹、丝竹空、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听宫、印堂、人中、水沟等穴,每个穴位灸5~7min;③施灸过程中要随时询问病人对温度的感受,以病人感觉舒适局部皮肤轻微红晕为度,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和小儿,艾条距离穴位要稍远一些,做到既不烫伤皮肤,又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施灸完毕30min内,避免外出或迎风受寒加重病情。
(二)自我按摩及表情肌训练1. 自我按摩1、枕额肌额腹患者或他人用拇指或示指指腹沿着枕额肌额腹的方向从眉弓向头顶及从头顶向眉弓方向轻轻地按摩。
按摩时可以轻轻地从眉弓处向头顶发际处推拉,或缓慢地揉搓[1]。
2、眼轮匝肌大部分患者表现为闭眼功能障碍及流泪。
主要原因是不能有效地收缩,将眼轮匝肌从凸出的眼球上方拉下闭合。
先让患者闭眼后,再用指腹沿着上下眼睑或眶下缘间的凹陷处按摩。
在上、下眼睑上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有助于上眼睑功能恢复。
这种方法亦有助于闭眼。
一般周围性面瘫主要表现为上眼睑闭合障碍。
重度病变型面瘫,可以出现下眼睑上提障碍。
个别患者出现下眼睑轻度外翻,主要由于面瘫后下眼睑松弛所致。
亦可采用上述手指推拉的方法治疗。
嘱患者闭眼,用拇指及示指的指腹,分别沿着下眼睑皮肤从内向外,再从外向内轻轻地推拉。
个别的患者在面部表情肌大部分恢复后,遗留上眼睑闭合不全,采用此方法按摩治疗,可避免或减轻恢复后的眼睑挛缩。
3、提上唇肌提上唇肌又称上唇方肌,起源于眶下孔上方、眶下缘的上颌部,此处位于眼轮匝肌的深部。
提上唇肌的一部分肌纤维向下进入上唇外侧皮肤,其他纤维与口轮匝肌纤维交织。
因此,按摩时应在患侧的上口轮匝肌向鼻翼旁及颧部按摩,然后沿着鼻唇沟或口角上向颧部按摩。
用拇指或示指和中指指腹按揉颧部或沿着肌肉方向推拉按摩治疗。
4、颧肌颧肌分为颧大、小肌,起于颧骨止于口角。
主要上提及向外拉口角,可沿着肌纤维,由口角旁向颧骨方向推拉或按揉。
5、口轮匝肌上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的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人中沟方向,然后沿着人中沟向口角方向按摩。
下口轮匝肌:用示指及拇指指腹,沿着患侧口角向中心方向,然后再向患侧口角方向按摩。
6、下唇方肌用拇指指腹从口角下方向内侧及向下轻轻按摩、推拉,有助于下唇方肌、颏肌、三角肌功能的恢复。
2.表情肌康复训练患侧面部表情肌出现运动后,进行有效的表情肌康复训练可明显地提高疗效。
面瘫时主要累及的表情肌为枕额肌额腹、眼轮匝肌、提上唇肌、颧肌、提口角肌、和下唇方肌。
进行这些主要肌肉的功能训练,可促进整个面部表情肌运动功能恢复正常。
在训练时应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下述的治疗方法,每日训练2~3次,每个动作训练10~20次。
具体训练方法如下:1、抬眉训练抬眉动作的完成主要依靠枕额肌额腹的运动。
在失用型、轻、中度病变型面瘫中,枕额肌额腹的运动功能最容易恢复。
可嘱患者上提健侧与患侧的眉目,有助于抬眉运动功能的恢复。
2、闭眼训练闭眼的功能主要依靠眼轮匝肌的运动收缩完成。
训练闭眼时,嘱患者开始时轻轻地闭眼,两眼同时闭合10~20次,如不能完全闭合眼睑,露白时可用示指的指腹沿着眶下缘轻轻的按摩一下,然后再用力闭眼10次,有助于眼睑闭合功能的恢复。
3、耸鼻训练耸鼻运动主要靠提上唇肌及压鼻肌的运动收缩来完成。
耸鼻训练可促进压鼻肌、提上唇肌的运动功能恢复。
有少数患者不会耸鼻运动,在训练时应注意往鼻子方向用力。
4、示齿训练示齿动作主要靠颧大、小肌、提口角肌及笑肌的收缩来完成。
而这四块肌肉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引起口角歪斜的主要原因。
嘱患者口角向两侧同时运动,避免只向一侧用力练成一种习惯性的口角偏斜运动。
5、努嘴训练努嘴主要靠口轮匝肌收缩来完成。
进行努嘴训练时,用力收缩口唇并向前努嘴,努嘴时要用力。
口轮匝肌恢复后,患者能够鼓腮,刷牙漏水或进食流口水的症状随之消失。
训练努嘴时同时训练了提上唇肌、下唇方肌及颏肌的运动功能。
6、鼓腮训练鼓腮训练有助于口轮匝肌及颊肌运动功能的恢复。
鼓腮漏气时,用手上下捏住患侧口轮匝肌进行鼓腮训练。
患者能够进行鼓腮运动,说明口轮匝肌及颊肌的运动功能可恢复正常,刷牙漏水、流口水及食滞症状消失。
此方法有助于防治上唇方肌挛缩。
上述每个动作的训练是针对不同肌群的运动障碍设计的,因此在观察患者面部表情肌的运动障碍时,应针对受累的肌群进行训练,如果不能有效的判断受累肌群时,可按上述程序进行运动功能训练,也能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