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中学学校类型有哪些
- 格式:docx
- 大小:16.17 KB
- 文档页数:4
英国教育体系英国留学有很多优势。
一.时间短:硕士一年,本科两到三年。
二是水准高。
三是可打工:法定每小时最低工资合计人民币70元以上。
四是可移民:毕业后可无条件在英国工作生活两年,如果申请到正式的工资许可,则可移民。
五是公费医疗:无需购买医疗保险,享受与英国公民同等的免费医疗待遇。
近年来,到英国去的中国留学生的人数增长是很快的,2005年英国大学正式注册的留学生人数是5万多人,现在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10万人。
在留学人员的层次方面,差距也逐渐加大。
在回国服务的意识方面,留学生有很强的回国就业和创业的意识。
而且留学生的年龄是逐年降低的。
英国的教育体系总体来说分为三个阶段:义务教育,延续教育和高等教育。
一、义务教育 (Compulsory Education)英国的学生从四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
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
一般来说,英国国立小学为5至11岁的儿童而设;在苏格兰及英格兰部分地方,小学学龄延至十二岁。
小学通常分为幼儿及初级两部分。
但有些地区由国立地方教育局所开办的学校则使用三级制:即初小、高小和中学。
小学生八或九岁转读高小,并在12或13岁时读中学。
大部分小学都是男女同校的。
私立小学通常被称为预备学校,为7至13岁的学生作好准备,通过考试入读私立中学。
虽然英国的私立小学(Prep school)大多接受海外学生,但来英国留小学的为数实在不多。
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到中五共五年的时间。
英国中学的类型包括私立寄宿中学、私立走读中学、公立中学、公立延续教育学院。
在十三岁到十六岁的时候,学生们进入独立学校,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准备GCSE的考试,GCSE是一个普通中学教育证书, 是完成中学教育最后两年(中四、中五)后取得的文凭。
学生们可以选择最多至十个不同的科目。
拿到了GCSE的证书后,学生就可以决定是要念高等学校还是为工作做准备。
美、英、法三国学制及特色作者:聂鸿英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6年第11期聂鸿英(延边大学中文系,吉林延吉133002)摘要:美国、英国、法国是世界上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每个国家的学制各有不同,反观其学制及特点,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参照价值。
关键词:美、英、法;学制;特点doi:10.16083/ki.1671—1580.2016.11.035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6)11—0117—03收稿日期:2016—03—16作者简介:聂鸿英(1966—)女,吉林延吉人,延边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研究。
一、美国学制及特色美国学生的义务教育时间多为九到十年,有的州规定9 到12 年,儿童一般6 岁或7 岁入学。
美国的学制在20 世纪初已经基本定型,此后又经过调整与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学制系统。
美国各地学制因各州情况不同有所区别,但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学制:5(4)~ 3(4)~ 4 制。
中小学五七分段,小学1 ~ 5 年级5 年,中学6 ~ 12 年级7 年,其中初中3年,高中4年;第二种学制:6 ~ 3(2)~ 3(4)制。
小学1 ~ 6 年级6 年,中学7 ~ 12 年级6 年,其中初中3 年,高中3年,也有的初中2年,高中4年;第三种学制:8 ~ 4 制。
小学~中学8 年,高中4年。
美国学制具有如下特点:第一,美国教育实行单轨学制。
美国实行单轨学制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十九世纪后半期开始就实行此学制了。
在美国,每位公民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每个人都可以选修正式课程或参加非正式课程。
单轨学制是美国区别于其他国家教育的一个突出的特征。
第二,美国教育实行多样性与统一性相结合。
从历史上来看,美国一直处于教育分权的状态中,加之美国人骨子中渗透的“民主、平等”的思想,使美国的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美国各州学制都不同,六、三、三制,六、六制,八、四制,四、四、四制,五、三、四制并存。
英国的双轨制:英国的教育自中世纪以来就形成了双轨制,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道专门为资产阶级的子女设立的,自上而下地,从大学到初中,具有较强的学术性;另一轨则是为普通劳动人民的子女设立的,从小学到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培养劳动者服务的。
现代的英国,中等学校仍然沿袭着双轨制,学校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所谓的公立学校,包括综合学校、现代中学和文法学校。
资本主义国家的两轨就像火车轨道一样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除非非常优秀或者受到资助,否则劳动人民的子女是无法接受大学教育的。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
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英国的教育是鼓励式教育,不断的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越来越好地学习。
——中国驻英国使馆前教育参赞王百哲一、英国教育制度现状及其学制英国的学校教育是从基督教传入英国(约公元6世纪)开始的。
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王朝复辟以及工业革命等发展演变过程,老学校制度的保留、新学校制度的诞生,造成教育面貌具有保守与创新的折中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恢复教育,继1943年英国政府发表《教育改革》白皮书之后,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议会上提出了教育法案,被通过。
《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教育法》,这个法案为英国战后的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嗣后,相继产生了近20个教育法,是对《1944年教育法》的修正或补充。
(一)英国教育在行政上长期存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争执,现行行政体制是折中的产物1.北爱尔兰的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由北爱尔兰教育部全权掌管。
2.苏格兰则是初等、中等和中学后教育由苏格兰教育署掌管,大学由中央领导管理。
中央设“教育和科学部”,负责领导和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还领导和管理不列颠的大学和民用科学事宜。
3.1970年后,威尔士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脱离中央,归威尔士国务大臣领导。
与“教育和科学部”差不多是平行的英国教育行政机构还有:陛下督学处,任务是了解教育情况并予以评价和指导;学校课程和考试委员会,任务是对各级教育的课程以及证书考试进行研究;大学拨款委员会,了解大学情况,对拨款提出建议,帮助制定大学发展规划。
地方教育行政是设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也有督学。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不规定课程和教材,校长有决定权。
(二)现代英国的学制由原来的双轨制演变成多轨制英国历来的教育法规都没有规定教育目的。
从第六学级到第六学级学院: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的演变摘要:英国的高中教育阶段是英国中等教育中颇具特色又十分重要的教育阶段,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的发展经历了从第六学级到第六学级学院的蜕变,从依附走向独立,其发展过程也映射出英国中等教育的发展轨迹,体现了英国中等教育走向民主化和大众化的特点。
关键词:第六学级;第六学级学院;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英国的普通高中教育机构在英国的中等教育体系中极具特色,它有自己独特专一的教育目的,是介于义务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具有大学预科性质的教育机构。
它为少数16-18岁期望继续升学的学生提供与其未来专业学习相关联的知识教育,其学习内容难度也明显高于英国中等教育的其他年级,被称为第六学级,是英国中等教育阶段的最高年级。
由于英国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英国的教育立法主要适用于英格兰和威尔士,因此本文中的英国高中教育主要是指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教育。
一、英国普通高中教育机构的历史沿革英国的中等教育源于盎格鲁撒克逊人入侵之基督教的传播,寺院的建立和教派的的统一增强了思想上的凝聚力,传教士进入英格兰后,教育活动逐渐成为英国寺院的一部分。
公元7世纪时其教育活动十分活跃,7世纪后基督教教育活动开始走出寺院而面向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建立了英格兰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学校——主教学校(Bishop’s school)。
①英国最早的初等教育与中等教育是混淆在一起的,既没有明确划分两类教育的界限,在这两类教育之间也无任何衔接关系,因此当时在英格兰较著名的坎特伯雷和约克主教学校实际上就是英国中等教育的开端。
当时的教会将教育分为文法教育和歌咏教育两种以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文法教育被认定为知识教育以传授普通文化知识,而歌咏教育则被认定为职业教育以培养协助教会开展各种活动的助手。
随着基督教的发展与壮大,文法学校开始出现,在发展早期它以传授拉丁文知识为主,主要为教会服务。
直到12世纪,随着古典大学的兴起以及文法学校的发展,文法学校开始承担起为大学输送人才的任务,其毕业生大多升入大学继续学习。
英格兰美国学校—TASIS学院类型:中学学校性质:私立建校时间:1976年授课语言:英语学生人数: 756国际学生: /地理位置:英国 - 英格兰学校概况:英格兰美国学校(American School in England)是由M. Crist夫人1956创立的瑞士美国学校在英国的一所分校。
英格兰美国学校创建于1976年,它占地35公顷的校园位于一座美丽的乡村中,距离伦敦市中心仅18英里,距离希斯罗机场仅6英里。
校园所在地也是旅游圣地,极富自然和文化氛围。
学校现有学生756名,其中高中部(UPPER SCHOOL)341名学生。
美国学生占学生人数的63%,欧洲大陆学生占23%,英国学生占9%,韩国和日本各占2%。
学校现有全职教师101名,兼职教师10名,教师中69%的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其中美国教师66名,英国教师24名,拥有美国和英国双重国籍的教师12名。
英格兰美国学校和它在瑞士的本校一样是一所以高质量教学闻名的贵族学校,有着美国独立传统的学风。
学校教育在注重学术的同时,关注学生在社团中的发展,并激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全部潜能。
学校的毕业生几乎全部直接升入大学。
该校通过了欧洲国际学校委员会(ECIS)及新英格兰学校与大学协会(NEASC)的鉴定,并且是美国私立学校协会(NAIS)成员和美国私立寄宿学校协会(TABS)成员。
课程设置:学校提供美国中学教育课程和国际通行的大学预科文凭课程(IB),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
学校采用小班教学,导师会对学生进行个人指导。
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是学习4年英文、3年历史(包括11或12年级美国历史)、一门达三级水平的外语、3年数学(通过二级代数)、三门实验科学(包括生物)以及1年美术。
所有12年级学生必须学习一门全年的人文课程。
已在英格兰美国学校学习三年以上的学生需要学完19个学分,学习不到三年的学生需要学习至少16个学分。
一般课程份量为每学年五门课。
为合格学生开设有高级入学课程,并设有内容广泛的选修内容,例如经济学、环境科学、国际问题、微积分学前必修课程、物理、摄影、音乐和表演。
一.英国教育的特点1.历史悠久:英国有组织的教育是和基督教(Christianity)的传入同时开始的。
基督教的两支即凯尔特(Celtic)教会和罗马(Roman)教会从南北两方传入英国。
公元563年.凯尔特教会的传教士科伦巴从爱尔兰到苏格兰,在艾欧纳建立寺院,传播基督教。
其后逐步南移到英格兰,寺院既训练新皈依的教徒,也进行普通教育。
公元597年,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从欧洲大陆来到英格兰的东南部,在坎特伯雷(Canterbury)建立大教堂,教育新皈依的教徒并培训牧师。
宗教和教育都是教会的工作,不可分割。
从公元6世纪到宗教改革的1000年间,教会垄断了英国教育。
17世纪后期,宗教和慈善团体对普及初等教育,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推动了初等教育的发展。
1802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第一个工厂法,规定限制童工劳动时间并提出应对童工进行读、写、算教育。
国家干预教育始于19世纪30年代。
从1833年起,议会开始拨款补助教育事业,其拨款数量逐年增加,并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19世纪50—70年代的20年英国教育发生了大变革。
政府为推进教育改革,建立了一系列皇家委员会。
他们通过对学校的调查研究,写出报告,为制订教育改革方案提供依据。
这一措施,逐渐形成英国教育行政管理的一个独特传统。
2.法律完备:随着历史变迁,英国形成了系统的教育法规体系,现有教育法(Education Act)和与教育有关的法律多达100部。
对英国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教育法有以下几部:①.《1870年初等教育法》(1870 Elementary Education Act)。
此法旨在完善已有的宗教和慈善团体办理的初等教育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制度.奠定整个英国教育制度的基础。
此法也是英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第一个法规,规定实行4年义务教育,但并非要建立一个义务的、免费的新国民教育制度,而是补充教会学校的不足。
英国教育的学制《1944年教育法》规定,英国公共教育制度,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
初等教育以前为学前教育阶段(2~5岁)。
幼儿园招收2岁儿童入学,幼儿班招收3岁儿童入学。
所有幼儿园和幼儿班都实行男女同学。
每班儿童人数最多30名。
公立的或公助的幼儿园的教师必须是合格教师。
幼儿园和幼儿班不进行正规的课堂教学,儿童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生活、游戏和劳动。
学前教育非常重视优良的个人习惯和社会习惯的训练以及儿童身体的发育。
据1980年统计,受学前教育机构教育的儿童共220000人,约占2~5岁儿童总数的18%。
初等教育5 ~11、12岁之间为初等教育阶段。
又可分为幼儿部(5~7岁)和小学部(7~11岁)。
1964年后,各地可设立中间学校,入学年龄为8岁、9岁或10~12岁、13岁或14岁。
中间学校可以认为是小学,也可以认为是中学。
设有中间学校的地方,中间学校前的学校通称第一级学校。
初等教育阶段的幼儿部和小学部或分设,或合设一校,大部分是合设。
规模较大的学校,设校长2人分管幼儿部或小学部;规模小的学校只设校长1人。
小学幼儿部实行男女同学,大多数小学男女合校。
小学幼儿部儿童的活动和幼儿园很相似。
儿童个别的或以小组形式从事绘画、剪贴、塑造等活动,或由教师组织儿童进行音乐、舞蹈和讲故事等集体活动。
年龄较大的儿童既有自由活动,也有系统学习,教师利用各种挂图鼓励儿童进行简单的读、写、算活动。
有些教师开始比较正规的教学,有些教师仍主要采用个人和团体活动。
小学部进行较多的课堂教学,多数学校以英语和数学为主,其次有宗教教学、自然研究、美术、手工、体育、音乐、历史、地理、环境研究、游戏、舞蹈、卫生等课程。
很多课程采用个人或团体设计的方法进行教学。
中间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主要视其为小学或中学而定。
中等教育1964年以前,法律规定儿童于10岁半~12岁开始受中等教育。
在小学最后一年,参加11岁考试,按考试结果分别升入文法中学、现代中学或技术中学学习。
英国教育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预备学校是一种私立的贵族学校.招收8—13岁儿童,学制5年。
预备学校下接私立幼儿园,上接公学,自成一个独立体系,一般社会阶层的儿童不能进人这种学校。
其课程偏重于学术性的文化课程和古典语.其日的完全是为了升学做准备。
学生毕业后需参加普通升学考试,才可升人公学。
2、综合中学是根据1944年教育法所设立的,即将文法中学、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而成的学校。
目前在英国是在校人数最多的一类中学。
11岁读完初级学校的儿童均可入学。
综合中学有四类:一年制综合中学;两年制(三年和四年两级)综合中学:中间学校和高中组成的综合中学;包括第六学级的综合中学。
综合中学设置5—6种专业课程。
有些综合中学将文法中学、技术中学三种教学融合在一起。
但很多综合中学只是上述三种学校合成的多边中学,或其中任何两种合成双边中学,仍保留分别将设学术课程、技术课程和职业课程三部分。
3、公学:是英国一种寄宿制私立文法学校,具有重要的传统影响。
这种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其教学目的是培养一般公职人员,其学生是在公开场合接受教育,它较之一般的文法学校师资及设施设备条件好、收费高,是典型的贵族学校。
公学以纪律严格、学习成绩优异、培养绅士风度而著称于世。
4、1969年获皇家特许状,1971年正式开学,它主要是以成年人为教育对象,以现代化教学手段和灵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凡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英国成年公民,均可申请入学。
它在英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5、导生制:19世纪初,英国国教会牧师贝尔和公谊会教徒兰卡斯特分别发明了著名的导生制、使一名教师在导生的帮助下,同时可教数百名学生。
导生制的出现,为大众教育的开办者解决了经费和师资的不足问题,因而被誉为是一种廉价的教育制度,一时成为典范.6、《1944年教育法》:194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教育大臣巴特勒递交的教育法案,称《1944年教育法》(即《巴特勒教育法》)。
该法的主要内容如下:(1) 法定公共教育体系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
英国教育体制:现状,学制,体制,特点英国是一个有悠久教育传统的国家。
它的教育体系经过几百年的沿革,相当的完善和复杂,且具有非常大的灵活性。
英国的教育是鼓励式教育,不断的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以各种方法激励学生越来越好地学习。
——中国驻英国使馆前教育参赞王百哲一、英国教育制度现状及其学制英国的学校教育是从基督教传入英国(约公元6世纪)开始的。
英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封建王朝复辟以及工业革命等发展演变过程,老学校制度的保留、新学校制度的诞生,造成教育面貌具有保守与创新的折中性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为恢复教育,继1943年英国政府发表《教育改革》白皮书之后,1944年教育大臣巴特勒在议会上提出了教育法案,被通过。
《1944年教育法》又称《巴特勒教育法》,这个法案为英国战后的教育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嗣后,相继产生了近20个教育法,是对《1944年教育法》的修正或补充。
(一)英国教育在行政上长期存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争执,现行行政体制是折中的产物1.北爱尔兰的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起一直由北爱尔兰教育部全权掌管。
2.苏格兰则是初等、中等和中学后教育由苏格兰教育署掌管,大学由中央领导管理。
中央设“教育和科学部”,负责领导和管理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继续教育,还领导和管理不列颠的大学和民用科学事宜。
3.1970年后,威尔士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领导脱离中央,归威尔士国务大臣领导。
与“教育和科学部”差不多是平行的英国教育行政机构还有:陛下督学处,任务是了解教育情况并予以评价和指导;学校课程和考试委员会,任务是对各级教育的课程以及证书考试进行研究;大学拨款委员会,了解大学情况,对拨款提出建议,帮助制定大学发展规划。
地方教育行政是设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局,也有督学。
地方教育行政机构不规定课程和教材,校长有决定权。
(二)现代英国的学制由原来的双轨制演变成多轨制英国历来的教育法规都没有规定教育目的。
各国教育制度总结笔记一、17-18世纪1.英国初等教育:慈善学校,星期日学校,《圣经》,初步的读写算知识中等教育:富家子弟预备教育,文法学校,公学、学园等●文法学校:私立初等学校,7–14简单读写算●公学:三公(公众集资筹办、培养公职人员、在公开场受教)一私(私立中学)一贵中(贵族学校),不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干涉,学习古典知识+上层礼仪+军事体育●伊顿、温彻斯特、圣保罗九大公学,英国绅士的摇篮,是教育不平等的产物●学园:约翰-弥尔顿,专科学校、温室中学即为升学青年服务也为就业青年服务高等教育:始于牛津大学的设立,剑桥大学,注重古典文化,贵族性强2.法国法国大革命以前●初等教育:天主教掌握,拉-萨尔1684建立“基督教学校兄弟会。
以宗教教育为主,辅以读写算,班级授课,法语讲学,面向社会下层子女,富人家庭教师●中等教育:耶稣会所办学院占统治地位,“耶稣基督圣乐会”,力学、地理、现代外语、拉丁文受重视●高等教育:巴黎大学,专业技术的实用价值受重视,法国女子教育走在世界前列,宫廷教育法国大革命时期●立宪派:《塔列兰教育法》,四级学制(小学、中学、专门学校、大学院)●吉伦特派:《康多塞方案》,国家负责教育,小学普及免费,废除传统的宗教教育,讲解《宪法》和《人权宣言》,重科学知识的价值,反古典主义●雅各宾派:《雷佩尔提教育方案》,受卢梭思想的影响,教育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共和国公民3.德国初等教育:强迫义务教育,17世纪初魏玛公国列出6-12岁儿童名单,保证适龄儿童入学了8世纪,普鲁士详细规定政府设校,强迫义务教育,1763《普通年学校章程》规定义务教育年龄和不送儿童入学的父母受罚款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文科中学强烈的古典主义倾向,目的是为升学做准备和培养社会中上层职业者●实科中学:兼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性质,学习实用性的科学知识,加强科学与教育的联系,适应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创职业教育先河高等教育:德国新大学运动——哈勒大学●培根、笛卡尔、莱布尼茨哲学思潮影响,出现新大学运动,哈勒石欧洲第一所心事大学,是新大学运动的中心,之后的哥廷根大学也是典型的新式大学,为其他大学奠定思想基础,积累实践经验,拓展现代大学功能●哈勒大学:引进最新的哲学和科学研究成果于教学,教自由与学自由原则●哥廷根大学:开展科学研究,设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和各种研究所泛爱主义教育●1870年左右,德国出现了以泛爱主义为宗旨,创办泛爱学校的教育活动,泛爱学校是受卢梭和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出现的新式学校,是自然主义在德国的实践,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启蒙教育运动,创始人是巴西多《初级读本》1000幅插图,第二本有插图的教科书,第一本是夸美纽斯●目的是增加人的现世幸福,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重视德智体美劳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反对古典主义;教育顺应自然;实物教学和儿童主动学习,寓教学于游戏中,严禁体罚4.俄国彼得一世改革●改善初等教育,开办俄语、计算学校;设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军事技术的专门人才;提出创建学院的设想,推动教育近代化18世纪中期,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倡导下莫斯科大学建立,具有世俗化和民主化,只设法、医、哲,无神叶卡捷琳娜二世改革●设立国民学校委员会,并颁布《国民学校章程》,这是俄国历史上最早颁布的关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法令●各地设立国民学校,当地政府领导,聘校长管理;经费有政府、贵族、商人共同承担;县2年免费初级国民学校,省城5年免费中心国民学校;前两年课程相同,宗教、人与公民义务必学●未规定适龄儿童必须入学,奠定了近代俄国国民教育的基础5.美国17世纪三大殖民地教育●北部1647马萨诸塞州制定强迫教育法令;1635波士顿拉丁文法学校;1636马萨诸塞州哈佛学院(第一所)●南部不热衷于兴办公共教育●中部是堂区学校18世纪建国前,私人教学盛行,1751富兰克林在费城创办了第一所文实中学;1776杰斐逊提议《知识普及法案》二、19世纪1.英国1833《教育补助金法案》开创国家通过拨款形式间接干预教育先河初等教育●导生制(贝尔和兰卡斯特):教师——年龄大且成绩好——其他学生●1833《工厂法》:9-13童工每天在工作时间内接受2小时义务教育●《初等教育法》/《福斯特法案》●1870,国家对教育监督权和补助权;地方学校委员会;5-12强迫义务;私人一年内设校;世俗科目与宗教分离●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1900基本普及初中等教育:汤顿委员会,文法、实科、职业中学高等教育●新大学运动:1828,伦敦大学学院成立,拉开新大学运动序幕;学自然科学,不学宗教,民众办理,注重工业和科学;面向中产阶级子弟;改变高等教育的传统,科学教育步入大学讲坛,从此面向中产●大学推广运动,1840左右,全日制大学以校内外讲座形式叫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中去,强化大学与社会联系,和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促中下层子女接受高教2.法国教育管理与帝国大学●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设立帝国大学;教育管理权力高度集中;全国教育实行学区化管理;开办任何学校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公立学校教师由国家管理初等教育●1833《基佐法案》●政府教会联手办教育,明确规定初等学校的教育任务,道德与宗教教育●1882《费里法案》●义务原则:6-13法定义务教育,家庭教育儿童三年后每年进行考试,不受教育儿童家长罚款●免费原则:面幼儿园初等学校学杂费,师范学校学费、膳食费和住宿费●世俗化原则:废除教会监督学校及牧师担任教师的特权,取消公立学校宗教课,设道德与公民教育课●评价:指明了进一步努力的方向,标志着法国初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中等教育●国立中学和市立中学教授古典语言和人文学科,普法战争后,中等教育现代化和女子教育高等教育●专科学校、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和称为法国高等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大学校”3.德国学前教育,福禄培尔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初等教育,基本实施了6-14岁儿童的普及义务教育师范教育,弗兰克在哈勒设立师资养成所(德国最早的师资培养机构)中等教育,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是德国主要的中学类型高等教育,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学术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柏林大学●在民族丧志独立,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创办的,人们对其寄予民族振兴的厚望●柏林大学提倡纯科学研究,排斥职业性和功利性学科;鼓励学习自由和教自由;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培养研究人才;聘请既有学术造诣又有超高教学技能的教授●评价: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了现代大学制度的高等学府,世界高等教育的典范;德国的科学和艺术中心,振兴了德国经济、推动了民族独立的实现;孕育大学精神,开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序幕4.俄国1803《国民教育暂行条例》和1804《大学附属学校章程》,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学校体系和管理体制,俄国在领导体制上采用法国的大学区制1860《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建立女子学校1863《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赋予大学学术自由和自治权1864《初等国民教育章程》,赋予私人办学权,男女同校1864《文科中学与中学预备学校章程》,中学分为古典文科和实科中学19世纪70年代,俄国初等教育发展缓慢,国民文化水平非常低5.美国19世纪中期,学区制改革,削弱学区制权,合并小学区,省经费,提质量州教育领导体制的建立,贺拉斯-曼领导,各州建立教育委员会初等教育的发展——公立学校运动(贺拉斯-曼)●三公一免:依靠公共税收维持,由公共教育机关管理,面向所用公众的免费的义务教育运动●建立地方税收制度,兴办小学;颁布义务教育法,实行强迫入学;采用免费教育促进义务教育●促进低收入阶层子弟入校学习,师范教育得到发展中等教育的发展●公立中学逐渐成为主要德中等教育机构,文实中学改版为公立中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办学形式上:以私立为主,公私并重●办学规模上:高等学院数量增加,但规模较小●学校类型:发展新兴农工学院,重视满足社会世纪发展的需要●大学建立:1876,霍普金斯大学建立,学术研究为主,全国首设研究生院●入学对象:女子可以进入高等学校1862《莫雷尔法案》(《赠地法案》)●按各州国会议员人数,分每一位议员3万英亩土地,各州府把增地收入用来开办获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确立了农业与工艺学科与之相关的应用科学研究在美国高等学校的地位,促高教民主化大众化,打破美国政府不过问教育传统,使高等学校与联邦政府的关系进入一个新时期6.日本1868明治维新,文明开化,和魂洋才建立中央集权是教育管理体制,废除封建教育体制,建立资产阶级饿的新体制●1871文部省通关全国文化教育事业和宗教事务●1872《学制令》(日本近代教育史第一个新学制)初等教育●1879《教育令》普及初等教育4 年●1886《小学令》,初等教育受教育年限为8年,两段实施。
英国中学学校类型有哪些
以下是为大家独家翻译并整理的英国中学学校类型的文章,对英国各类型的中学都做了介绍,有助于你对英国中学教育体制的了解。
欢迎阅读。
英国所有年龄在5至16岁之间的学生都有权免费进入公立学校学习。
大多数公立学校都必须遵守国民教育课(national curriculum)的规章。
以下是最常见的规章:
1.社区学校。
由地方议会掌控,不受商业集团和宗教团体的影响。
2.靠基金维持的学校和民办学。
比社区学校享有的行事自由。
3.专门学校。
由某一主管团体掌控,独立于地方议会,可以有不同的课程。
4.语法学校。
由议会、基金团体掌控。
所有(大部分)学生都要经过学术能力考核(通常还有考试)才能进去。
特殊学校
学生年龄在11岁及以上的特殊学校有以下(任意)特征,这些特征分别属于特殊教育需求的4个方面:
1.(注重学生的)交流互动
2.(注重学生的)认知学习
3.(注重学生的)社交、情感、精神方面的健康
4.(注重学生的)感官身体需求
在上述四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化,比如自闭症谱系障碍,视觉障碍,演说、语言、交流需求等,特殊学校都有相应帮助。
宗教学校必须遵守国民教育课(national curriculum)的规章,但在宗教学习方面可以自由选择授课内容。
宗教学校的入学标准和员工管理政策可能不同于公立学校,虽然人人都可以申请。
基督教学院
基督教学院不用教授国民教育课,同时有自己的录取程序。
免费学校由政府支助,但不由地方议会经营。
免费学校有的行事自由。
免费学校不能像语法学校一样使用学术筛选程序。
免费学校可以:
自己设定员工工资和待遇;
更改学期的时长和学校日
它们不必遵照国民教育课(national curriculum)的规章。
谁可以创办免费学校
免费学校不以营利为基础,可以由以下团体创办:
1.慈善机构
2.大学
3.私立学校
4.社区和宗教团体
5.教师
6.家长
7.企业
免费学校的类型
1.大学技术学院
大学技术学院以工程、建筑等科目见长,授课内容包括商务技巧和信息技术的使用。
学生不仅学习专业科目,也学习可以拿技术资格证的实用课程。
课程由大学和雇主设置,雇主为学生提供工作机会。
大学技术学院的赞助者有大学、雇主和继续教育学院。
2.工作室学校
工作室学校规模小,学生人数通常在300左右,通过项目基础学习,颁发主流资格证书。
课程涉及实习和专业学习。
学生到当地雇主或个人教练处工作,学习工作所需的技能和资格证,或者接受继续教育。
Academies是公共资金资助的独立学校。
Academies不必遵照国民教育课(national curriculum)的规章,可以自己设定学期时间。
和其他公立学校一样,Academies 在录取、特殊教育需求、排除给付方面需要遵照一定的规章。
Academies直接从政府获取资金,不依靠地方议会,由雇用员工的学院信托部经营。
有些Academies有企业、大学、其他学校、宗教团体、自愿团体等赞助。
赞助者负责提高学校表现。
城市技术学院是在城区的可以自由进入的独立学校,归公司和中央政府所有,资金也由公司和中央政府出,不由地方议会出。
城市技术学院教学重点在于教授技术和实用技巧。
公立寄宿学校提高免费教育,收取寄宿费。
有的公立寄宿学
校由地方议会经营,有的由academies或免费学校经营。
公立寄宿学校优先考虑有寄宿需求的学生,同时对学生是否适合寄宿做评估。
慈善机构如Buttle UK、royal national children’s foundation有时可以在寄宿费方面帮到学生。
关于公立寄宿学校申请资格、如何申请的信息,可咨询公立寄宿学生协会(state boarding school’s association)。
私立学校(也叫“独立学校”)不由政府出资,收取入学费用。
学生不必遵照国民教育课程规章。
所有私立学校必须到政府注册,定期接受监查。
私立学校报告
所有私立学校的报告由检查部门线上发布。
一半的私立学校受教育标准办公室(Ofsted)监查。
私立学校视察机构监查私立学校委员会内部的成员学校。
其他学校由学校检查服务部(school inspection service)监查。
特殊教育需求
也有以教育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见长的私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