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2.我家门前的海(教案3)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范文(长春版)篇一设计理念:本节浏览指导课注重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浏览学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课内课文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浏览的方法,提高学生课外浏览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浏览习惯。
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通过课文《我家门前的海》的学习,提炼浏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文《我家门前的海》到S版配套的《语文同步读本》中的《山里的风景》的学习,提炼浏览的方法,并实现课内到课外的转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浏览兴趣,养成良好的浏览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浏览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课外浏览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浏览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浏览指导课。
你们还记得有关读书的名言吗?(指名答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节课,就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二、课内学习,提炼方法(一)阅读课文,了解大意⑴过渡:接下来让我们先走进作家张岐写的一篇柔美的散文:我家门前的海。
⑵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然后答复教师的这个问习题:“我家门前的海”在“我”眼中是(),是(),是()。
(先板书:多变的脸、牧场、画,后出示课件)(师评价:你找得又快又准,真是会读书的孩子)⑶小结:那谁能说一说这个环节我们的读书方法是什么?(二)理解内容,品词品句⑴过渡:那么,在作者眼中,大海为什么是多变的脸、牧场和画?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答复,并划出相关的句子有感情读一读。
(课件出示)⑵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
⑶点拨报告。
(1)过渡: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大家的浏览成果吧!(2)学习课文第一局部。
①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说大海是“多变的脸”?②师:那么哪些句子写了大海的变化呢?(清晨、起风时、涨潮时)(课件出示相关的三个句子)清晨,常常是安恬的。
安恬得没有一丝涟漪,就像是刚睡醒还没睁开惺忪眼睛的脸,还羞怯地蒙着一层薄薄的面纱。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门前的海,描述海的特征。
2. 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家门前的海,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海的特征。
2. 教师介绍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海洋的面积、海洋生物的多样性等。
3. 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对人类的重要性。
第二章:海洋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海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2.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
3. 介绍海洋生态的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关系。
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
3. 教师介绍海洋生态的保护措施,如海洋保护区、减少污染等。
第三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征。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包括鱼类、哺乳动物、珊瑚等。
2. 讲解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3. 介绍海洋生物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
2.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海洋生物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3. 教师介绍海洋生物的保护现状和保护措施,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生物的保护。
第四章: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
2. 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包括渔业资源、石油天然气等。
2. 讲解海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3. 介绍海洋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教学活动:1. 教师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引导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门前的海,了解海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生态环境。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造力。
3. 增强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2. 海的生态环境3. 海洋资源及其利用4. 海洋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门前的海,了解其特点和生态环境。
2. 讲解法:教师讲解海的地理位置、特点、生态环境、海洋资源及环保知识。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家门前的海及海洋生态环境。
2. 海洋生物标本或图片:展示海洋生物的特点和多样性。
3. 海洋环境保护宣传资料:介绍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门前的海,激发学生对海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海的地理位置和特点:通过图片或视频资料,讲解海的地理位置、特点及生态环境。
3. 讲解海洋生物:展示海洋生物标本或图片,讲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多样性。
4. 讲解海洋资源及其利用: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 讲解海洋环境保护: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海洋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海洋环境保护的实践活动,如海滩清洁、海洋生物保护等。
7.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8. 作业:让学生绘制一幅我家门前的海画作,并写上自己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建议。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画作,了解学生对家门前的海的认识和感受。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3. 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公园或海洋博物馆,加深对海洋生物和生态环境的了解。
2.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经验和行动计划。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的地理特点及海洋资源;(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调查、访问等方法,了解家门前的海;(2)学会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提高资料搜集和处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增强学生保护海洋、珍惜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家门前的海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海洋资源;(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3)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珍惜资源的意识。
2. 教学难点:(1)家门前的海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海洋资源的深入了解;(2)如何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家门前的海,了解其地理位置、特点及海洋资源;2. 调查法:让学生调查家门前的海周边的环境、人类活动等;3. 访问法:让学生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家门前的海的看法和保护意识;4.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家门前的海的特点、价值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有关家门前的海的资料,如图片、视频等;2. 学生准备:观察家门前的海,记录下其地理位置、特点及海洋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家门前的海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2)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家门前的海的发现。
2. 探究家门前的海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海洋资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家门前的海的地理位置、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的使用和保护。
3. 调查和访问:(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家门前的海周边的环境、人类活动等;(2)学生采访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家门前的海的看法和保护意识。
4. 总结和展示:(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门前的海的特点、价值及保护措施;(2)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和访问成果。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珍惜资源的重要性。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以及海洋环境的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海洋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2. 海洋环境的特点3. 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 我国海洋政策简介5. 学生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展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海洋环境的特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2. 教学难点: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海洋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海洋知识。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和环境的特点。
3.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利用多媒体展示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家门前的海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洋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a.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教师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b. 海洋环境的特点:教师讲解海洋环境的特点,如温度、盐度、潮汐等,分析这些特点对海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一些与海洋生物和环境相关的案例,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5. 实践活动:教师设计一个与海洋知识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制作海洋生物模型、设计海洋环境保护标语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海洋生物和环境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展示、作业完成情况等。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的基本知识,如海洋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了解我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3. 提高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认识,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
4.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洋的基本知识:海洋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 海洋生物: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如鱼类、贝类、珊瑚等,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 海洋资源: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资源、石油资源、矿产资源等,以及我国海洋资源的现状和开发利用情况。
4. 海洋环境保护:介绍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危害,以及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和措施。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观察、海滩清洁等实践活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海洋的基本知识、海洋生物的特点和习性、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内容。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海洋生物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海洋生物观察、海滩清洁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家门前的海》教材或相关海洋知识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
3. 实践活动所需工具:如望远镜、垃圾袋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团队协作等。
3.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
4. 课后作业: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门前的海的照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海洋,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的美丽与神秘,体会作者对海的热爱之情。
3、学习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来展现海的特点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的美丽与神秘。
(2)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对海的情感。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写。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学会用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描绘大自然。
三、教学方法1、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海的魅力。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大海的视频或展示一些大海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海的壮阔和美丽。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
3、精读课文(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他家门前的海的?(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3)指名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点语句,感受海的美丽与神秘。
比如:“蓝色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潮声……我家门前的海,像一面光明锃亮的大玻璃镜,映着天,天变蓝了;映着云,云变蓝了;映着鸟,鸟变蓝了。
”通过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海的蓝色和清澈。
(4)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4、体会情感(1)提问:作者通过描写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引导学生从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抒情语句中体会作者对海的热爱之情。
5、写作手法学习(1)引导学生回顾课文,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如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小学三年级语文《我家门前的海》教案案例三篇小学三年级语文《我家门前的海》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感受文章语言的优美以及大海的美,体会作者对海的爱。
2.了解文中的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理解省略号和冒号的作用。
3.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文中重点语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无限深情与无比热爱。
教学重点:重点是了解“我家门前的海”是什么样子的。
教学难点:难点是体会作者与大海的深厚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问题导入。
板书课题,质疑:“我”是谁?“我家在哪里”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 学生浏览课文,回答:渔家孩子在海岛从课文中……通过谈话交流导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1. 把带有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
默读课文,思考:想想我眼中的海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写上批注。
2.找出带有拼音的生字词反复读。
通过小组合作,探讨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研读课文,体会情感1.为什么说大海是多变的脸?作者怎样描写?你喜欢怎样的脸?作者喜欢怎样的脸?明白课文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形象写出海的多变,有感情地朗读,小组合作朗读,男女生分读。
通过重点朗读,感受语言美。
“望不透的绿草”“开不败的百花”指什么?结合“牧场”真正所指去想。
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为什么说“海上牧场放牧着渔家人今日的欢欣,明日的希冀。
”联系上文第二自然段去想,海里资源丰富,人民圈起海水养殖,各种水产品给渔家人带来经济效益,使渔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
有感情朗读“牧场”部分,认识海产资源,了解海的富饶。
3. 为什么说大海像画,画里有什么?作者有什么理想?有这样的理想说明什么?放声朗读“画”部分。
感受画面美,语言美。
四、总结全文,赏读好词佳句大海是美丽的,人与海的关系密切,我们应该热爱它保护它,人与自然更加和谐,世界更加美丽。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板书设计:多变的脸——丰富感情我家门前的海海上牧场——明日希冀热爱大海延伸的画——愈来愈美小学三年级语文《我家门前的海》教案案例二教材简析:课文主要写我家门前的海像一面大玻璃镜,之后作者又将天空想象成一个倒过来的大海;接着写大海给了我无尽的遐思;最后写笑是海的声韵。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自己家门前的大海,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
2. 通过观察、体验,让幼儿了解海的特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家门前的海的特点:广阔、波涛、海鲜等。
2. 观察海里的生物:鱼、虾、蟹、海藻等。
3. 体验海洋生态:沙滩、海浪、海洋气候等。
4. 培养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自己家门前海的特点和海洋生物。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海洋生物标本等。
2. 材料:画纸、彩笔、泥巴等。
3. 环境:宽敞的教室,舒适的座椅。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让幼儿谈谈自己家门前的海,引导幼儿关注海洋环境。
2. 观察与体验:播放视频,让幼儿观察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感受大海的广阔和美丽。
3. 讲解与互动:教师讲解海洋生物的特点,与幼儿互动,回答幼儿的问题。
4. 创作与表达:让幼儿用彩笔、泥巴等材料,创作出自己心中的大海。
6.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所学内容,观察家门前海的变化,记录下来。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一次户外考察活动,带幼儿到海边实地观察和体验,加深对海洋的了解。
2. 与当地海洋生物馆合作,开展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参观学习。
3.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主题活动,让幼儿参与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提高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海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对海洋知识的表现和分享情况。
3. 幼儿作品:评价幼儿在创作环节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海洋的认识和感受。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丰富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过程。
3.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激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海的概念、形成和特点。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海洋的美丽和神秘。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海洋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采用问题引导法,让学生思考海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海洋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
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对海洋的了解和感受。
第二章:海的形成和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海的形成过程,包括地球构造和海洋形成的原因。
讲述海的特点,如水的盐度、温度、潮汐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海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海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三章:海洋生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海洋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生物的分类和特点,包括鱼类、哺乳动物、珊瑚等。
讲述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海洋环境的特点。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
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海洋生物的特点。
3.4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
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观察海洋生物的标本或图片,分析其特点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四章: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如渔业资源、矿产资源、旅游业等。
讲述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影响。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我家门前的海》是一篇描绘海边风景的散文,通过对大海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本章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大海的向往之情。
1.2 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我家门前的海》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对大海的热爱。
2. 培养学生对大海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的情感。
1.4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5 教学步骤1. 激发兴趣:展示海边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大海的印象。
2. 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3. 精讲细读: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描绘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色。
第二章:海的特点2.1 课程背景本章通过分析课文《我家门前的海》中描述的海的特点,使学生了解大海的美丽与神秘。
2.2 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中对海的特点的描述。
2. 培养学生对大海的热爱和好奇心。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所描述的海的特点。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海的特点。
2.4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图片展示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5 教学步骤1. 回顾上章内容,引出本章主题。
2.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描述海的特点的句子,讨论其含义。
3. 图片展示:展示不同海域的图片,让学生联系实际,体会海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讨论自己身边的海洋特点,分享给其他同学。
第三章:海的生物3.1 课程背景本章通过学习课文《我家门前的海》中描述的海的生物,使学生了解大海生物的多样性和神奇。
3.2 教学目标1. 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海的生物。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的特点,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沿海地区的特点2.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3. 家乡的海洋资源4. 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5. 实践活动:观察身边的海洋生物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的特点,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2.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海洋生物,了解其特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家乡的海洋资源,了解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海洋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教学环节一: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的特点1. 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沿海地区的风景及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沿海地区的认识。
3. 教学环节二:认识海洋生物的多样性1. 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海洋生物及其生活环境。
4. 教学环节三:了解家乡的海洋资源1. 让学生收集家乡的海洋资源资料,进行分享。
2. 分析家乡海洋资源的特点,了解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5. 教学环节四: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1. 讨论海洋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2. 分析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及措施。
6. 教学环节五:实践活动1. 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海洋生物,记录其特点和生活环境。
2. 下次课分组分享观察成果,讨论如何保护海洋生物的生活环境。
7.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8. 作业:完成观察身边的海洋生物实践活动,准备分享观察成果。
六、教学环节六:实践活动分享与讨论1. 分组分享观察成果,让学生展示自己拍摄的海洋生物照片,介绍其特点和生活环境。
2. 针对观察到的海洋生物,讨论如何保护它们的生活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门前的海,了解海的特征、生态系统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海的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海边景观,了解海的基本特征,如面积、深度、水质等。
2. 海的生态系统: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3. 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探讨海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能源、旅游资源等。
4. 家乡的海: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海,了解家乡海的特色和面临的问题。
5. 保护海洋环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保护海洋环境,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海的特征、生态系统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提出保护海洋环境的措施。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海边景观,了解海的特征。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海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和保护海洋环境的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海域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海洋环境问题。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海边景观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关于海洋生物、海洋环境问题的资料。
3. 准备学生分组讨论的材料和工具。
4. 准备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海边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我国门前的海,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海的特点:学生观察图片或视频,了解海的基本特征,如面积、深度、水质等。
3. 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教师介绍海洋生物的种类、特点和相互关系,引导学生认识保护海洋生态的重要性。
4. 探讨海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如提供食物、能源、旅游资源等。
5. 分享家乡的海: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海,了解家乡海的特色和面临的问题。
七、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探讨海洋环境面临的问题。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新课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门前的海。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门前的海,注意海的特点和变化。
2. 鼓励学生用词语描述海的样子,如波浪、沙滩、海鸟等。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来到家门前的海边,观察和描述海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海的景象,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第二章:探索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认知和兴趣。
2.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生存环境。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常见的海洋生物,如鱼、虾、贝壳等。
2. 探讨海洋生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海洋环境的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展示一些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和了解它们的特点。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海洋生物的信息。
第三章:海洋环境保护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2. 帮助学生了解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如污染、过度捕捞等。
2. 探讨解决海洋环境问题的方法,如减少污染、保护海洋生物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海洋环境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第四章:创意绘画——描绘海洋世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海洋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绘制一幅海洋世界的画。
2. 鼓励学生在绘画中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海洋的美。
教学活动:1. 教师提供海洋世界的图片或范例,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绘画。
2. 学生在纸上或画布上绘制自己的海洋世界,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海洋的理解和认识。
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教学内容: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海洋的特点、生物和环境问题。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设计第一章:引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海洋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学生观察和描述家门前的海。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家门前的海,注意海的特点和变化。
2. 学生分享对海洋的认知和感受。
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前往家门前的海进行观察。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观察点,观察海的特点和变化。
3. 学生回到教室,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观察结果的描述。
第二章:海洋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2. 讲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理解。
第三章:海洋生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门前的海中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家门前的海中常见的生物种类。
2. 讲解海洋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机制。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图片或实物了解家门前的海中的生物种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海洋生物的特点和适应机制的理解。
3. 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记录家门前的海中生物的行为和特点。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对海洋生物的理解。
第四章:海洋资源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2. 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介绍海洋资源的种类,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 讲解海洋资源的利用方式和影响。
教学活动:1. 学生通过图片或视频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利用方式。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情景。
我家门前的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增强对海洋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
2. 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学生所在地区的海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认识到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海洋特点。
2. 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海洋环境,提问学生对家乡海的认识。
2. 教学海洋资源:展示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了解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海的特色,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4. 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家乡海的特色和海洋环境保护的意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家乡海洋环境的责任。
6. 课后作业:布置观察家乡海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海的特色。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海的生态环境。
2.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资源的认识程度。
2. 学生对家乡海的特点及其环保意识的培养。
3.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成果的表现。
八、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
2. 户外实地考察所需设备。
3. 海洋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所需材料。
九、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海洋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加强课堂与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十、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以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12.《我家门前的海》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掌握“晶”字的字理演变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3.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以及大海的美,体会作者对海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以及大海的美,体会作者对海的热爱。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大海的美,体会作者对海的热爱。
教学准备:有关大海的图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出示课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2.你们喜欢海吗?有位小朋友的家就住在这大海的旁边,他想邀请我们去做客,想去吗?那就让我们出发吧!(板书课题)
二、解题、释题
1、齐读题。
说说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再读题目,你想知道哪些内容呢?
2.这位小朋友家的海究竟怎么样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下面老师把课文读一下,请同学们注意听准字音,体会老师朗读的语气和语调。
2.老师读的好不好?想不想跟老师一样读得这么好?要想把文
章读得好,首先要把文字朋友找出来。
现在就请你们大声地朗读文章,边读边画出要求会写和会认的生字。
3.师:出示生字:雾潮仰泯莹呀界
恒游涛晶(课件)
(1)把我们的文字朋友请出来,谁先和它们交个朋友(指名认读)
(2)同学们认得真快。
与它们成了好朋友,谁能介绍一下你们的朋友?(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它的,并组词、说话)
(3)指出“晶”字的字理结构图(课件)
四、再读课文,感受语言
1.我们把这些生字朋友带到文章中,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一遍,标好自然段。
2.任选一段在组内读一读。
3.指名读(分自然段读)
4.你们觉得“我”家门前的海美吗?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美,找出来,读给同学听一听,试着表现出这样的美。
如:a.蓝色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潮声……(课件)
[出了大海的颜色美(板书蓝色)]怎样读呢?省略号的作用?继续想象一下。
b.我家门前的海,像一面光明锃亮的大玻璃镜,映着天,天变蓝了,映着云,云变蓝了,映着鸟,鸟变蓝了。
(光明锃亮是什么意思?
拿出一面小镜子,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帮助理解意思,指导朗读)
c.这世界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给了我无尽遐思的翅膀,给了我永恒不泯的意心……
(乐趣指哪些?指导朗读)
五、重温课文,加深印象
师:通过你们的回答,老师感觉你们很喜欢这篇文章,那就让我们快速浏览文章,记住描写大海的语言?把下面几句话填写完整。
出示课件:
1. 海像一面()的大玻璃镜。
2. 那云,就是()的波涛,那鸟就是()
3. 我就生长在这()的()的世界。
4. 这世界给了我()的翅膀。
5. 因此,人都说渔家的孩子有着()的生命,心();眼();
六、深入体验,表达感受
师:刚才,我通过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对这片大海有了更新的感受,请你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这片大海的喜爱吧!(我想说一句话,我想用歌声;我想朗读一首诗来表达我的心情)
七、回读课文,品味情感
师:不仅同学们喜欢这海,连老师也喜欢这海,那就让一起再读读课文,一起感受大海的美吧!(配乐齐读课文)
师:每个人眼里的海都是不同的,对海的感受也各有差别,但无论怎样,海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美的,我们会永远热爱着海。
八、学以致用,片段练习
师:这位小朋友门前的海真是太美了,我们对他的邀请表示感谢,如果你邀请这位小朋友来我们这做客,你想让他看些什么呢?(山、水)那就用你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咱们的山和水吧!
总结:如果哪位朋友来到我们这里,看到我们的山和我们的水,一定会倍加喜爱的,那就让我们一起期待着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3.感受文章的优美,体会作者爱海的纯净之心,从而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家门前海的特点,体会海对作者的重要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我家门前的海》,通过这一板块其他课文的学习,能说说你心中的还是什么样子的吗?(学生点出:广阔、蓝色……)
这堂课我们就来仔细品味一下海的蓝。
二、回文再现,感受语言美。
请同学们轻轻的翻开书,出声的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哪里读出了海的蓝?并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第一段:问题:你从那些句子看出“我”家门前的海是蓝色的?教师针对这句话质疑:雾是白色的,风是无色的,潮声根本就不能用颜色形容,怎么都成蓝色的了?引导学生结合“蓝色的雾,蓝色的风,蓝色的潮声……”理解本来没有颜色的雾、风、潮声因为置身于浩瀚广阔的大海边,有了海的浸润,似乎也染成了海的蓝色。
(指导朗读,联系扩展。
)
第二段:问题:你还从那些句子看出我家门前的还是蓝色的?“我家门前的海,像一面光明锃亮的大玻璃镜,映着天,天变蓝了,映着云,云变蓝了,映着鸟,鸟变蓝了。
”教师进一步渲染:想象一下,作者看天,天变蓝,再看云,云也变蓝了,就连鸟都是蓝色的,作者心中一次又一次得感到喜悦。
(师范读,再指读,齐读。
)第三段:问题:我家门前的海的确是非常地蓝,蓝得那么美丽!可是作者为什么说“我就生长在这蓝色透明的世界”呢?(课件出示:真有趣呀,仰着头,天变成一个倒过来的大海,那云,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涛,那鸟,就是结群洄游的鱼……)
通过图片帮助学生理解波涛与云海,候鸟和鱼群、(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拓展联系。
)
第六、七、八段:问题:本文的作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回答:文中的“我”是一个海边成长的渔家孩子。
“我”有着海一般晶莹的生命。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晶
莹的生命”是纯洁的﹑天真的。
“我”有丰富的想象力。
通过“这世界给了我无穷的遐思的翅膀”,体会大海让我充满了想象力,因为大海非常宽广,让我很想了解我所看不到的部分什么样。
“我”是一个快乐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世界给了我无穷的乐趣”,学生想象会有哪些乐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给了我永恒不泯的童心”,永恒不泯就是永远不泯灭,不消失,童心就是孩子的心,孩子都是快乐的,有着晶莹的生命。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心装着海,眼流动着海,笑就是海的声韵”
三、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我们虽然不是生活在海边的渔家的孩子,但是同样可以拥有海一般晶莹的生命,只要我们能够拥有海一样宽广的胸怀,伟大的力量,永恒的纯真,让笑成为我们生命的声韵,就能够做一个海一样的人。
四、板书设计
我家门前的海
泯: 想象
晶莹蓝联系上下文
乐趣遐思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