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90.52 KB
- 文档页数:3
论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动关系摘要:本文在分析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河北省近年城市与工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模型分析,阐述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的互动关系,提出在河北省城市与工业发展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河北省;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关系一、河北省城市化与工业化发展水平分析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的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过程,形成了两者相互促进的相关关系。
钱纳里和赛尔奎因早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时即得出工业化与城市化正相关的结论:工业化带动非农化,即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的上升,从而推动城市化的发展。
从世界各国的发展历史来看,工业化和城市化紧密相联,相互促进。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依据钱纳里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当人均GDP超过500美元(约3500元人民币)时,工业化开始启动,而工业化超过1000美元(约7000元人民币)时,工业化进程加快。
据统计(见表1),我国人均GDP在1994年超过500美元,说明工业化开始启动,而河北省在1995年也开始了工业化进程。
在2001年,全国和河北省的人均GDP分别于1999年和2000年超过1000美元大关,标志着工业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对于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普遍采用年末城镇人口数/人口总数,为方便数据收集,本文河北省城市化指标以非农业人口数代替城镇人口数。
由于非农人口数小于城镇人口数,因此,本文计算的河北省各年城市化水平的数字偏低。
对于工业化指标,文中采用非农就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工业化水平。
衡量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一般指标是两者的比值(简称CU值),相关研究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比值在1.4~2.5之间是合理范围。
由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城市化与工业化比值不在合理范围内,虽然一直有上升趋势,但是全国与河北省的城市化发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并且河北省CU值与全国还存在很大差距,说明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较低,与全国存在很大差距。
基于ARIMA模型的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研究城市化发展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带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有效载体,而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是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
本文运用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预测,结果发现其预测效果,能够反映出河北省城市化的发展趋势。
文章借此希望对河北省在实施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制定相应方针政策时起到一些参考作用,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城市化ARIMA模型ADF检验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城市大多沿铁路线分布,这些城市的发展对华北乃至环京津、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在河北省经济发展过程中,快速的城市化已经与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其它部门转移相伴。
在1978~2004年期间,河北省城市化水平基本每年都有所提高(见图1),1978-1989年,城市化水平平稳上升,平均每年提高速度为0.35个百分点;在1990、1991两年间受国内形势的影响,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略有下降;1992~2004年期间,河北省非农人口比重又出现了持续快速上升的趋势,平均每年增长速度高达0.94个百分点,到2004年河北省城镇非农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到26.68%。
随着河北省城镇非农人口的增长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城镇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科研、服务的中心和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及具有一定文化、经济基础的社会经济中心。
2003年河北省共有设区市11个,县级城市22个,建制镇781个,设区市建成区面积平均为448.34平方公里。
逐步形成以地级城市为中心,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框架。
河北省城镇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在区域经济素质提升中处于不可替代的位置,由于交通的便利,吸引着商品、劳动力的集聚和生产的集中,大量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扩散效应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并由此带动周围地区经济发展。
河北省城市的资源集聚功能表现较为充分,有效地带动了区域人口、资本、资源的流入,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2012年(第2卷)第4期博硕论坛1城市化水平与体育产业关系的理论溯源城市,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有机体,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十九世纪英国掀起城市化的浪潮,到如今各国都在用各自的方式走上城市化发展的道路,城市化体现着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文明,成为人类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优化、生活质量提高的客观折射。
城市化推进带来人口的集中、产业的集聚、科技的应用、土地的集约等经济问题,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机遇。
城市的发展为体育带来参与人群、消费人口等广阔的市场,带来体育场地器材等物质基础,促进体育意识和体育文化的形成,为体育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奠定了发展基础,提供了增长空间。
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其经济属性是通过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提供GDP 增加值、扩大就业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民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作用来决定的。
[1]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与城市化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体育产业的发展满足了城市居民消费的需求,促进城市化水平增高,打造了城市品牌,提升了城市形象,拓宽了城市的就业渠道。
产业与城市化像火车的两条平行轨道,带着经济这趟快车,互相影响和促进,飞速向前。
2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总体情况分析2.1河北省体育产业发展分析2.1.1主体产业分析《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体育及相关产业分类(试行)〉的通知》中将体育产业分为主体产业(以体育竞赛表演业和体育健身休闲业等体育服务业为主)和相关产业(以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场馆建筑活动为代表)。
体育竞赛表演业是体育产业的龙头。
近年来,国外体育赛事的登陆,国内体育赛事的成熟,不仅促使更多的运动项目进入职业体育市场,带来各种职业体育组织所拥有的电视转播权、广告冠名权等无形资产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而且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也为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用品制造业等主体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秦皇岛市以200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218.58亿元,人均GD P 16439.71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 DP 比重48.20等综合实力居河北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之最,这为秦皇岛市成为河北省体育竞赛表演业的代表城市奠定了经济基础。
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第*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项目编号:(使用小二字、宋体)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研究(标题居中,使用初号字、黑体)——以***为例(如有副标题,使用一号字、宋体加粗)成果报告本报告模板红色显示部分不需要项目组进行修改和填写,留给学生科协工作人员制作。
本报告正文部分的字号、行间距等不再具体说明,请参照本模板样式(注意各级标题、图标的样式)。
(落款居中,使用小二字、黑体)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第*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组二○一四年十二月目录验收申请书项目计划书指导教师名单及简介、项目组名单及简介 (4)工作报告 (5)研究报告 (6)1河北省城市化概述 (6)2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3河北省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困难 (8)4加快河北省城市化发展的政策选择 (10)5城市化水平度量指标体系构建 (13)6提高河北省城市化水平的对策 (21)7结论 (23)参考文献 (24)附件1:调查报告附件2:其它材料(论文复印件、成果采纳证明复印件、其它成果复印件、研究工作照片等)后记及感谢(验收申请书复印件插入)(项目计划书复印件插入)指导教师名单及简介、项目组名单及简介指导教师名单及简介:***,男,石家庄经济学院**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项目组名单及简介:张三,男,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系2013级本科生,介绍……李大思,男,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系2012级本科生,介绍……王向华,女,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系2011级本科生,介绍……**********************……工作报告一、研究背景(前言)1、本研究项目的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项目受石家庄经济学院华信学院第一届学生科技基金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
本研究的目的是……,具有……的研究意义。
2、研究背景及现状(本项目研究的有关背景、研究基础、研究的理论依据。
本项目在什么背景下进行研究、现状如何;已做了哪些前期研究,取得了哪些和本项目有关的初步成果;本项目是在什么平台上进行研究的;本项目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和思路等。
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分析河北省位于中国北方,是华北地区的重要省份之一。
作为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区域之一,河北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
本文将从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等方面对河北省的发展进行分析,探讨其协调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一、人口发展河北省是人口大省,人口数量众多。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的人口总数已经超过了七千万,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河北省的人口规模一直呈现出增长态势。
人口的增长对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人口增长带来了压力,一方面需要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也需要解决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目前,河北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了50%,城市化水平较高。
城镇化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例如城市人口密集、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
河北省在人口发展方面需要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城乡人口结构的优化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化。
二、土地利用河北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土地利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工业区扩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
农村集体用地流转、城市扩张和工业用地开发等问题也对土地利用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土地利用方面,河北省需要更加注重保护耕地和生态环境。
一方面,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利用规划,遏制不合理的用地行为。
应该从法律制度层面出发,完善土地管理政策,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三、经济发展河北省作为中国的重要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
经济结构不平衡、产业发展不协调等问题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传统产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新兴产业尚未完全发展起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不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河北省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布局。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分析京津冀城市群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城市群之一,由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部分城市组成。
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发展的需求,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本文将对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京津冀城市群位于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国家提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规划之后,城镇化建设成为该地区的重要任务之一。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
该地区经济发达,城镇化基础雄厚。
京津冀城市群有较强的互补性和协同性,可以支持城镇化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拥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和通信条件,可以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便利。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1. 城镇化率不断提高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城镇化率均稳步增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市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天津市和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也在不断提高。
城镇化率的提高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2. 城市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快。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该地区出现了一大批新兴城镇和新型城市,城市规模和城市功能不断增强。
除了北京、天津等传统大城市外,河北省的石家庄、唐山、邯郸等城市也在发展壮大,形成了一批新的中心城市。
新兴城市和新型城镇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区域内城市结构的优化升级。
3.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表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随着城市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区域内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日益明显。
北京、天津和河北的许多城市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紧密的联系,形成了京津冀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城市间的联系和协作为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动力,有利于京津冀城市群的城镇化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分析河北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国的重要农业大省。
河北省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着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需求之间协调发展的挑战。
本文将从河北省的人口状况、土地利用情况、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社会城镇化进程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河北省在实现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方面的挑战和机遇。
人口状况河北省是中国人口大省之一,拥有庞大的人口总量。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河北省的人口总量已经超过七千万。
在人口结构方面,老龄化趋势比较明显,青壮年人口比例逐渐下降,而老年人口比例逐渐上升。
而且,河北省城乡人口结构存在巨大差异,城市人口占比较大,但农村人口数量仍然庞大。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对河北省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经济发展水平河北省是中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地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尤其是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效益等方面还面临较大挑战。
河北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也较为突出,南部沿海地区与北部山区发展的差距明显。
这些问题制约了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社会城镇化进程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河北省的城镇化率逐渐提高。
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
一方面,人口聚集导致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城市面临着交通、环境、就业等问题。
农村地区的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滞后,农村居民在城镇化进程中的获得感不强。
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着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农民工市民化、农村社会治理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对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解决河北省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空间协调发展问题的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加快推进城镇化,并加强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升区域间协调发展水平。
加大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力度,完善土地利用政策,保障耕地稳定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