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51.53 KB
- 文档页数:23
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摘要:为了客观、科学地了解山东省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本文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研究。
本文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分别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分区进行研究,将山东省17个地级市划分为四个级别的城市化水平区域,同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山东省;城市化;综合评价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城市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各个地区纷纷提出了加速城市化,以城市化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
但科学的城市化战略必然要求对现有城市化水平的准确掌握,因而就需要城市化水平的综合评价。
本文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的城市化水平为研究对象,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域景观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环境城市化五方面共选取18项指标,构建山东省地级市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从而清楚的认识到山东省各地市城市化水平的现状、分类、区域差异以及在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2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参考相关研究成果和各种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的现在的具体情况和综合实力,同时考虑环境对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域景观城市化、生活方式城市化和环境城市化五方面共选取18项指标,主要包括人均gdp(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第二产业占gdp比重(x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x4)、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x6)、高等学校专任教师数(x7)、人口密度(x8)、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x9)、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x10)、职工平均货币工资(x11)、城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x12)、医院床位数(x13)、人均拥有道路面积(x1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x15)、建成区绿化覆盖率(x16)、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x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x18),构建山东省17个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个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1)、山东统计年鉴(2011)相关数据。
基于主体功能区的湖南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与路径选择研究尹少华;王金龙;张闻【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并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并把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列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大举措之首.基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为目标,以县域为基础,通过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法对我省122个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了定量评价,并按照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程度,将全省各县域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划分为六大类型,最后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提出了不同类型县城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11)005【总页数】8页(P1-7,44)【关键词】生态文明;主体功能区;评价;路径选择;湖南省【作者】尹少华;王金龙;张闻【作者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5对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量化评价,有利于准确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趋势及关键影响因素[1]。
主体功能区建设是落实我国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国土开发格局的战略举措,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目标的首要任务和前提条件,国家“十三五”规划也将主体功能区建设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战略高度。
因此,如何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统一到主体功能区建设,是关系到能否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实现美丽中国梦的关键[2]。
生态文明建设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密不可分,二者都是追求区域的经济开发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主体功能区规划以实现生态文明为目标,生态文明建设则借助主体功能区作为工具[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张志军;孙晓敏【摘要】目前,很多资源型城市面临着"矿竭城衰"的生存挑战,如何使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对这类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又是一个关键环节.文章试图通过构建一个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期刊名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3)001【总页数】5页(P51-55)【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模糊层次评价【作者】张志军;孙晓敏【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石河子,832000;石河子大学经管学院,石河子,83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99.27资源型城市是一类以矿产等自然资源开发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
一个世纪以来,资源型城市伴随着煤炭、石油、金属矿藏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面对快速经济发展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需求,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对这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状况进行评价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中一个必要步骤,既是对以前发展的一个总结,也为以后可持续发展调整的重点和方向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系统具有规模大、子系统和系统要素多、系统内部各种关系复杂等特点。
因此,可持续发展系统所呈现的多目标、多层次结构使得其指标体系本身具有一定的松散性,这就需要通过综合评价的方法将其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可表达的综合指标,以便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时空比较和对未来趋势的监测。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的两个重要问题。
要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价和指导,必须建立一套具有导向性和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评价——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袁倩倩徐徐摘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8-2018年的数据,综合运用群组AHP法、因子分析权数法■,从经济、科技、环保、教育和自然稟賦等五个维度对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再运用GIS可视化技术,演示11省(市)评价值时空演化特征。
最后,通过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五大维度在综合评价中的贡献率进行濱入分析,剖析发展短板及面临的各种难点和挑战。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群组AHP;因子分析权数法;贡献率一、引言和文献综述2017年以来,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明确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长江经济带是“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地带,是沟通境内外、连接东中西的中国经济大动脉。
推动长江经济带协同高质量发展,将是现在和未来很长时间政府工作的重点。
2017年提出高质量发展后,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挖掘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素。
另有一些学者在现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以求得到更能准确评价高质量发展现状的定量方法。
本文结合我国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分析已有相关研究,突破仅从经济、科技等方面定量研究高质量发展的束缚.剖析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时空演化特征。
二、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构建针对高质量发展,学者间有不同的解读,但增长的稳定性、教育的普及性、科技的先进性、发展的均衡性和环境的持续性是其核心内涵。
高质量发展不仅追求发展过程,还要追求发展结果;不仅把握发展的当前动力,还要把握发展的前景与潜力。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从经济、科技、环保、教育和自然禀赋五个维度共33个指标,构建新时代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指标评价体系。
(一)方法理论基础样本和数据收集:本文选取长江经济带11省(市)作为研究样本,从中国统计年鉴和11省(市)2008-2018年的年鉴,收集相关指标原始数据。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和监测的重要工具,可以揭示出城镇化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城镇化战略的制定和落实提供科学依据。
就地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指标、社会指标、环境指标和制度指标。
经济指标是评价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包括城镇化率、城市化率、人均GDP、城乡收入差距等。
城镇化率和城市化率是衡量城镇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规模。
人均GDP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同时也能反映城镇化进程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城乡收入差距是评价城镇化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指标,能够反映城镇化进程是否能够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
社会指标是评价城镇化发展对社会的影响的重要衡量标准,包括人口流动、人居条件改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
人口流动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能够反映城市和农村人口之间的流动情况,衡量城镇化进程对人口流动的拉动作用。
人居条件改善是评价城镇化发展对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指标,包括居住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评价城镇化发展对社会保障的影响的关键指标,能够衡量城镇化进程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完善程度。
环境指标是评价城镇化发展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改善、资源利用效率等。
生态环境改善是评价城镇化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指标,能够反映城镇化进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资源利用效率是评价城镇化过程中资源利用合理性的指标,能够衡量城镇化进程对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制度指标是评价城镇化进程中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农村土地承包等。
土地制度是评价城镇化发展是否能够解决土地问题的重要指标,能够反映城镇化进程对土地制度的和完善程度。
户籍制度是评价城镇化发展是否能够促进农民户籍制度的指标,能够衡量城镇化进程对户籍制度的影响。
农村土地承包是评价城镇化发展是否能够保障农民利益的指标,能够反映城镇化进程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执行情况。
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不公等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关注的焦点。
为了评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人们逐渐建立了相应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首先,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要考虑环境因素。
环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评价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噪声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
空气质量指标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的PM2.5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来评价。
水质状况指标可以考察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程度。
噪声污染指标衡量了城市居民受到噪声污染的程度,对居民生活质量有重要影响。
固体废物处理指标则关注城市垃圾处理的效率和环境影响。
其次,社会因素也是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如教育、医疗、住房等。
教育指标可以通过城市中的学校数量和师资力量等来评价,反映了城市居民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
医疗指标可以考察城市医疗资源的充足程度和医疗服务的质量,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健康状况。
而住房指标则关注城市居民住房的可及性和质量,是评价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另外,经济因素也是评价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评价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指标包括城市GDP增长率、就业率、创新能力等。
城市GDP增长率反映了城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是衡量城市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
就业率指标可以评价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劳动力市场的活跃程度,反映了城市居民的就业状况。
而创新能力指标则关注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和研发投入,是评价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
总结来说,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它需要考虑环境、社会、经济等多个方面的因素,针对具体的城市特点,设计相应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只有通过科学全面的评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指导和改进措施。
湖南城市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
篇一: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湖南省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
为了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城镇化发展战略,全面掌握全省城镇化的动态进程,促进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制定本指标评价体系。
一、制定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一是全面评价目前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城镇化的评价由原来仅仅根据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及城镇化发展的速度两项指标的简单评价,转为对城镇化发展的全面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并深层次认识全省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与发展态势。
二是及时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
通过对每一项指标进行评价与分析,并与全省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是科学制定“十一五”的城镇化发展目标。
在全面评价和分析现状的基础上,及时研究提出下一步的城镇化发展目标,为下一步找准工作重点以及制定有利于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提供依据。
同时通过评价还起到鞭策后进,激励先进的作用。
二、评价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反映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把指标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指标的选取和权重要经过专家论证,并在实践中试行,听取各相关单位与部门的意见,
不断修改完善,让整个指标体系能够客观、全面反映城镇化发展情况。
2、全面性原则
选取的指标既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速度,又要反映城镇化发展的质量。
指标体系充分反映“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社会安定”,而且进一步丰富了这五个方面的内涵,扩大与城镇化相关内容的覆盖面,全面反映城镇化的水平与质量。
3、易收集原则
选取的指标当中,绝对部分能够直接通过《湖南统计年鉴》获取,少量指标可以通过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外公布的指标获取,还有个别指标需要通过简单计算获取。
总的来说,所选取的指标易于收集、易于计算。
4、非均衡原则
根据不同指标与城镇化相关程度的差异,给予不同指标以不同的权重。
凡是能够体现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内容(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增长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等),对城镇化发展质量有重要影响的指标(GdP增长速度、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人均可支配收入、建成区绿地率、社会保障覆盖率等),均给予较高的权重。
凡是与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成反比的指标,所给的权重为负数,绝对值的大小仍然反映其重要程度。
三、选取的指标内容
选取的指标要反映“水平提高、经济发展、生活方便、环境优美和社
会安定”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1、水平提高:是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能够直接体现城镇化发展水平和速度。
主要选取的指标有:城镇化水平、城镇化增长速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速度、转移农村人口数。
2、经济发展:是城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城镇化发展的支撑。
主要选取的指标有:GdP增长速度、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人均可支配收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
3、生活方便:是城镇化发展的目的之一,也是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标志。
主要选取的指标有:人均道路面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千人拥有的医护人员、恩格尔系数、人均商业网点拥有面积。
4、环境优美:是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主要选取的指标有:人均公共绿地、建成区绿地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空气质量达标率。
5、社会安定:是综合评价城镇社会发展的状况。
主要选取的指标有:社会保障覆盖率、高中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登记失业率。
四、工作要求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及统计、建设、规划部门要认真做好相关统计指标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定期对上一年度的城镇化发展情况
进行一次自我评估,并将评估情况于每年的五月底前向上级政府和规划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各地应找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不足,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努力提高本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省建设厅要定期对全省城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估,向省政府和省城乡规划委员会提交《湖南省城镇化发展综合分析报告》。
五、表式与计算说明
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的指标
《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城市建设统计年报》和湖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要预期目标中本身的定义为准。
2、社会保障覆盖率=[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户籍人口/(户籍总人口×3)]×100%。
参加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户籍人口是三种保险人口的总和。
3、计算方法:最终得分=权重×[60%+(X实测值-X平均值)/(X 。
最大值-X平均值)×40%]
(1)本计算公式的最终结果是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或该样本总体的平均水平)的可得到权重的60%,最大值可得到权重的100%。
例如一个城市所有的指标全部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它的
篇二:湖南省城市化特征及其研究
湖南科技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题作学专学
目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及特征研究者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
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号
二〇一三年六月六日
指导教师
目录
1前言.................................................................................................................. .........................................-1-2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 .-1-
2.1指标体系的构成.................................................................................................................. ..........-1-2.2测度方法——熵值法.................................................................................................................. ..-2-3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 (3)
3.1湖南省城市化质量分析...............................................................................................................-3 -3.2各项指标贡献度分析.................................................................................................................. .-4-3.3湖南省城市化质量综合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