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安全事故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742.50 KB
- 文档页数:12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嘿,大家听说过那些让人惊出一身汗的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吗?就好像走在一条看似平常的路上,突然就掉进了一个大坑!
我给你们讲个例子哈,曾经有个隧道施工的现场,工人们像往常一样忙碌着。
有个工人老张,经验丰富,可谁能想到灾难突然降临。
隧道里突然出现了塌方,就那么一瞬间,石头啊、土啊哗啦啦地就落了下来。
老张当时都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他心里想着:“哎呀妈呀,这可咋办!”他疯狂地想找个地方躲,可四周都是危险。
这不就跟咱平时好好走在路上,突然天就塌了一样嘛!其他工友们也都惊呆了,大家喊着老张的名字,那场面,真的是让人揪心啊!最后老张虽然捡回了一条命,可也受了重伤。
还有一次,是在另一个隧道工地。
那天大家也都在正常干活,谁知道通风设备突然出了问题。
那里面的空气啊,一下子就变得污浊得要命。
工人们开始觉得呼吸困难,就好像有人捂住了他们的口鼻。
其中有个年轻的小伙子小李,他喘着粗气说:“哎呀,我快喘不上气来了!”这多吓人啊,就好比在水里憋住了气,却找不到水面呼吸一样。
好在发现得及时,赶紧采取了措施,不然真不知道会怎样呢!
这些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可真不是开玩笑的啊!它们就像隐藏在暗处的怪兽,随时准备扑出来伤人。
大家想想,如果是自己的亲人朋友在那种地方工作,咱能不担心吗?能不希望他们平平安安的吗?所以啊,隧道施工安全真的太重要了,一丝一毫都不能马虎啊!这就是我的观点,一定要重视起来,别等出了事才后悔莫及啊!。
城市隧道工程灾害事故案例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隧道工程的建设越来越频繁。
然而,隧道工程灾害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对城市隧道工程灾害事故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研究有效的防范措施,对于确保隧道工程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
一、案例分析1. 上海市黄浦江隧道漏水事故2018年5月,上海市黄浦江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漏水事故。
事故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隧道壁体损坏,进而引起漏水。
造成了交通瘫痪、车辆被困等严重后果。
该案例揭示了施工过程中人为因素在隧道工程事故中的重要性,要求加强人员培训和严格遵守施工规范。
2. 深圳市东部隧道火灾事故2015年7月,深圳市东部隧道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这起事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隧道内燃油泄漏,并且火灾扩散迅速,造成多人死亡。
这个案例揭示了在城市隧道工程中,隧道内部的可燃气体泄漏是引发火灾事故的一大隐患,要求对隧道内部的安全设施进行严密监测和防范。
3. 北京市国贸隧道坍塌事故2017年7月,北京市国贸隧道发生了一起坍塌事故,导致多名工人死亡。
事故原因主要是施工过程中未能妥善处理地层沉陷问题,以及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
这一案例表明,隧道工程施工中需要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并加强工程监理和管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二、防范措施研究1. 健全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加强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建立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岗位责任心的培养。
健全高风险作业的作业指导和紧急救援预案,确保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 强化隧道工程的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隧道工程安全监测和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隧道内部环境和结构的变化。
对于隧道内的可燃气体、温度、湿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并设置预警指标,一旦超出安全范围即时报警,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 加强隧道工程质量管理在隧道工程建设之前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了解地质条件,并根据地质条件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案选择。
水利部工作人员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近年来,中国水利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还是会发生一些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以下将列举一些近年来发生的水利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案例,以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提高施工安全意识。
案例一:泄洪隧道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大型水电站的泄洪隧道施工过程中。
事故发生时,由于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监控,一台钻探设备发生故障,并引起大量泥浆流入隧道中。
由于施工人员没有及时逃生,造成了5人丧生,多人受伤的悲剧。
案例二:堤坝溃坝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正在进行筑坝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中。
由于施工单位没有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忽视了堤坝抗冲击能力的考量,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坝体下滑和渗透,导致堤坝溃坝。
事故导致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同时造成了数亿元的财产损失。
案例三:坍塌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正在建设的海底隧道工程中。
隧道内进行挖掘工作时,由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单位没有及时做好地质勘探和施工预处理的工作,导致隧道发生坍塌,数名施工人员被埋。
即使在救援行动中,最终还是造成了两名工作人员死亡,多人受伤。
案例四:脚手架坍塌事故(2024年)该事故发生在一座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现场。
施工单位在进行桥梁施工时,由于使用的脚手架不符合标准,安装不牢固,导致在人员登上脚手架进行施工时,脚手架发生坍塌,致使三名工人失足坠落,其中一人不幸死亡。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安全隐患需要引起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施工单位应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加强现场管理,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同时,施工前应进行充分的地质勘探和风险评估,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施工中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严禁违规操作和违章施工。
水利部作为水利工作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对水利工程施工安全的监管力度。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西宁至张掖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甘肃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张掖市民乐县境内,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
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张掖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陈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范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
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
1. 2019年某地有限公司隧道施工事故
某地有限公司在2019年进行隧道施工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安
全事故。
事故原因是施工过程中忽视了隧道房屋支护的安全措施,导致隧道结构崩塌,致使多名工人被埋压。
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展开了调查并采取了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某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高空坠落事故
在某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名工人因操作不慎从高处坠落,造成严重伤害。
经过事故调查,发现该工人没有正确使用安全带和其他安全工具,导致不幸事件的发生。
施工单位随后强化了工人的安全培训,并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
3. 隧道施工爆破事故引发的火灾
在某隧道施工中,由于爆破操作不当,引发了一起火灾事故。
施工人员未能控制好火势,导致火灾蔓延并造成严重财产损失。
相关责任人受到了相应的处罚,并对隧道施工安全管理进行了全面检查和整改。
请注意,以上案例仅为虚构,旨在说明隧道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及其应对措施,没有实际发生过。
在实际工程中,隧道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进行,确保施工安全。
隧道火灾事故案例教训反思近年来,隧道火灾事故频频发生,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隧道作为交通运输重要的一环,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给交通和社会带来难以想象的损失。
综合分析隧道火灾事故的案例,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教训和反思,有助于提升隧道火灾防范和处理能力,保障交通运输安全。
本文将就几起典型的隧道火灾事故进行案例分析,总结事故教训,提出反思与思考,以期为推动隧道火灾防范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案例一:某隧道火灾事故某隧道火灾事故发生于某年某月某日,事故发生时隧道内车辆密集,隧道出口狭窄,一辆货车因故障停在隧道内部,货车司机未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导致货车起火,火势迅速蔓延。
隧道内车辆无法及时疏散,导致多辆车辆被困隧道内,多人受伤,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二:另一隧道火灾事故某年某月某日,另一隧道火灾事故发生于夜间,隧道内车辆较为稀少,但由于消防设施设备老化和日常维护不当,导致隧道内一辆小轿车起火,火势迅速蔓延。
由于隧道内部通风系统不畅,且应急照明系统故障,导致部分驾驶员无法及时逃生,隧道内部大火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案例三:隧道火灾事故调查报告针对某隧道火灾事故,调查组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报告指出,该隧道火灾事故主要原因为:一是隧道内部通风系统不畅,无法及时排除烟雾;二是应急照明设施故障,导致驾驶员无法及时找到出口;三是隧道车辆限高限宽标志模糊,导致过高或过宽车辆无法及时发现并纠正,造成交通堵塞。
教训反思一:加强隧道火灾预防工作综合分析以上几起隧道火灾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共性的教训和反思。
首先,隧道内部通风系统是隧道火灾防范的重要环节,通风系统不畅将导致烟雾无法排除,影响灾情扑救和人员疏散。
因此,隧道通风系统的设计和运行应当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火灾情况,确保通风系统畅通有效。
其次,应急照明设施是保障隧道内部疏散和灾情扑救的重要设施,其正常运行和维护至关重要。
隧道管理单位应加强对应急照明设施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正常使用。
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课件 (一)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课件是一份非常重要的文件,在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介绍几起与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相关的案例。
一、济南南环快速路上钢桥事件2012年4月19日,济南南环快速路上一辆让重达34吨的钢桥因行驶过程中悬索钢索松脱而沿着路面滑行先后冲撞两辆小车,造成闫某某、张某某2人死亡,程某某受伤。
这起事故的原因是钢桥安装前未经检验,且在装配时盲目调整拼缀,未按照参数对钢桥拼装条件进行规范操作,忽视了松脱保护措施。
二、唐山快速路桥梁坠落事件2013年9月15日,唐山市一辆货车行驶至唐山快速路上文化路南桥时,该桥桥下一根预应力钢筋断裂,两边分离,一条约五米的预应力钢筋被掀翻洒落在货车顶部,造成货车司机受伤,货车翻倒,桥梁坍塌,严重影响了路面交通。
经过调查,该事件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桥梁预应力钢筋出现钢筋断裂导致桥梁结构出现变形。
三、太原快速路隧道火灾案例2014年4月26日,山西省太原市九龙坡隧道出现火灾。
事故当晚7时50分左右,一辆运送氧气瓶的货车在隧道内发生火灾,火花燃烧氧气瓶,导致汽车和隧道内部燃烧,后来死亡2人,重伤1人,车辆全部烧毁。
在这起事件中,隧道内没有消防安全预警设备,隧道内部的设备也不规范。
因此,隧道发生火灾时,自然灾害缺乏应急措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和伤亡。
从以上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三方面的教训:1.公路桥梁隧道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操作,装置松脱保护措施,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检测。
2.进行公路桥梁隧道施工时,必须密切关注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事故的发生。
3.公路桥梁隧道厂商和维保部门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预警系统要进行定期巡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今后的公路桥梁隧道施工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安全事故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和教训,加强对公路桥梁隧道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公路桥梁隧道的安全发展。
第1篇一、事故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木工程建设项目日益增多,施工过程中事故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以下将结合一起典型的土木工程事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土木工程施工安全提供借鉴。
二、事故案例案例一:某市地铁工程坍塌事故2019年8月,某市地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坍塌事故,导致3人死亡、8人受伤。
事故发生后,调查组经过深入调查,发现事故原因如下:1. 设计不合理:地铁隧道设计存在缺陷,未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导致隧道围岩稳定性不足。
2. 施工不规范: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违规开挖隧道,导致围岩失稳。
3. 监管不到位: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三、事故原因分析1. 技术原因:设计不合理,施工不规范,导致隧道围岩失稳,最终引发坍塌事故。
2. 管理原因: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监管不力,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3. 人员原因: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四、事故教训1. 重视设计环节:设计单位应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确保设计合理,降低事故风险。
2. 严格施工管理: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3. 强化监管力度: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制止,确保施工安全。
4. 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杜绝违规操作。
五、预防措施1. 加强设计审查: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地质条件,确保设计合理。
2. 严格执行施工规范: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加强现场管理。
3. 加强监理力度: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制止。
4.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5. 建立事故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事故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总之,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往往与设计、施工、管理、人员等多个因素有关。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臵设臵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设臵Ⅱ线。
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07年08月0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
造成1人死亡,1名失踪。
(三)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1、2006年06月0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隧道火灾事故案例教训总结隧道火灾事故是一种严重的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隧道设计、施工质量、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减少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实际事故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隧道安全保障水平。
下面我们通过分析一起隧道火灾事故案例,总结教训和对策。
隧道火灾事故案例:2017年8月12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一条车辆隧道内发生火灾事故。
当时,一辆大型货车因故障而停在了隧道内,随后因短路引发了火灾。
事故发生后,浓烟迅速弥漫,在隧道内部能见度急剧下降,数辆车辆被困在浓烟中无法逃生。
最终,火灾造成5人死亡,10人受伤,多辆车辆受损。
教训总结:1. 隧道通风系统不完善。
在这起事故中,隧道内部的浓烟迅速弥漫并且无法及时排散,直接导致了事故的严重后果。
隧道通风系统的不完善是这次事故的重要原因。
2. 隧道安全设施不完备。
隧道内部应急疏散通道不畅,灭火器、紧急呼救装置等设备设置不够完善,无法有效的帮助人们逃生。
3. 隧道管理安全监控不到位。
事故发生后,隧道管理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并处置事故,导致事故的扩大和严重后果。
应对之策:1. 完善隧道通风系统。
隧道内应建立完善的通风系统,保证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排散浓烟,确保交通隧道内的空气流通畅通。
2. 完善隧道安全设施。
应加强隧道内部的安全设施设置,确保应急疏散通道畅通,增加灭火器、紧急呼救装置等设备的设置,并加强维护和检修。
3. 加强隧道管理安全监控。
隧道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控体系,确保能够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发现并处置事故,减少事故的严重后果。
总结: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隧道设计、施工质量、设施设备、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减少隧道火灾事故的发生,必须从实际事故案例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完善应急预案,提高隧道安全保障水平。
希望相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相关安全规定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交通隧道的安全运行。
隧道火灾事故案例分析总结隧道火灾事故是一种发生在地下通道中的火灾,其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危害极大。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实际案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并提出预防和应对隧道火灾事故的建议。
一、苏黎世岛内湖隧道火灾事故苏黎世岛内湖隧道位于瑞士苏黎世市中心,此处曾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
该事故起因是一辆运输油罐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泄漏,并因摩擦产生火花引燃了周围的可燃气体。
由于没能及时控制火势并疏散人员,导致13名消防员和2名司机不幸丧生。
针对这起事故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首先,在检查和维护隧道设施时应加强对车辆状况和潜在危险品运输情况的监测,确保车辆状态良好;其次,要进行定期模拟演习,提高工作人员迅速响应和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此外,隧道内应装备先进的火灾监测和自动喷淋系统,并提供紧急出口、疏散通道等设施,以确保人员及时逃生。
二、兰尼克隧道水污染引发火灾英国兰尼克隧道是一座公路隧道,在2015年发生了一起因为水污染引发的严重火灾事故。
事故原因是由于隧道排水系统维护不善导致漏水,而这些积水中含有大量油脂和化学品,当遇到电线老化引发火花时便触发了爆燃。
根据该事故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教训:首先,对于地下设施排水系统的维护应加强,检查管道是否堵塞、阀门是否正常运作等;其次,在使用化学品或危险物质时要进行妥善处理并做好储存,以防止泄露和污染地下水源;最后,定期巡检电缆和线路并进行维护更换工作,以减少可能引发火患的机会。
三、日本山手隧道高温引燃车辆火灾日本山手隧道是一条位于东京都中心的城市高速公路隧道,发生在2012年的一起严重火灾事故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事故原因被认为是由于车辆堵塞和隧道内未确保良好通风所致,导致排放气体无法有效排出并积聚到可燃浓度。
这个案例给我们提供了以下启示:首先,在设计隧道时应确保通风系统能够及时排除尾气等有害气体,并要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其次,对隧道内部的交通管理也需要加强,如设置红外线监测系统以便及时掌握交通情况、合理设置限行规定避免车辆拥堵等;另外,在入口处设置汽车检测装置以防止发生机动车辆事故。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小平羌隧道“4·20”重大事故由中国中铁二局集团承建的新建兰新铁路第二双线至段站前工程LXS-8标,设计里程为DK345+155~DK407+122,线路长61.363正线公里,位于省中牧山丹马场和市民乐县境,海拔高度3500米~2700米。
小平羌隧道地处祁连山中高山区,位于省市山丹县西南方向祁连山小平羌沟至大平羌沟之间,平均海拔高度为3100~3800米。
洞身地表起伏较大,地表自然坡度30~40度;隧道起讫里程为DK345+329~DK349+312,隧道长度3983m 。
小平羌隧道距民乐县城约120公里,距市约187公里。
事故发生的经过:2011年4月19日23时30分,钢筋班组安装完成DK349+035处最后一环工22a 型钢拱架,经领工员王伟检查无异常后,喷浆班组13人操作3台喷浆机喷浆。
4月20日4时05分,带班员吓文出去组织后续施工材料,当走到距离作业面约40米处时突然听见身后一声巨响,回头看见隧道喷浆作业面上方围岩发生了坍塌,导致初期支护的工22型钢拱架及喷浆作业台架被砸跨,12名作业人员全部被埋入坍塌体中,事故发生后,中铁二局兰新线甘青项目部三工区立即组织抢险救援,于4时40分发现一名遇难者遗体,后因连续发生坍方,抢险工作被迫停止。
经勘察事故现场,坍塌围里程为DK349+035~DK349+050,距离地表深度约100~110m 。
坍塌岩石块体约400方(最大块径约1米左右),塌腔高8~10米。
直接经济损失约908万元。
事故原因分析:小平羌隧道位于祁连山区域地质构造带(纵向长约1000km, 横向宽200~300km )石炭系灰岩夹页岩、泥灰岩,泥盆系砂岩等软硬相间的地层中,由于多期构造运动挤压作用强烈,洞身发育多个向斜、背斜相间组成的复式褶皱。
地表覆盖风化残积土层较厚,基岩露头较少。
开挖揭示DK349+050~+035洞段总体位于背斜构造北翼,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011年3月29日,设计、施工、监理四方针对这种复杂的地质结构,进行了会商,对DK349+060~DK349+040段进行了设计变更,将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提升至Ⅲb-2型支护,但由于作业班组未按变更后的Ⅲb-2型衬砌支护进行施工,仍按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施工,2011年4月4日4:00时左右,DK349+035掌子面爆破引起岩体扰动,20分钟后DK349+055~DK349+035段(20米长)左侧顶部塌方,塌方高度0~4m ,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4月4日的初次塌方经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会商认为是施工单位“现场隧道作业班组未按2011年3月29日现场会勘后确定的变更给定的工程措施施工(仍按原设计Ⅲa-2型衬砌支护参数进行开挖及支护),DK349+060~DK349+040段拱部初期支护180度围未设置钢筋网及格栅钢架,喷混凝土厚度不够,系统锚杆未完全按设计施做,加之现场施工、监控量测不到位是导致塌方的主要原因”(4月4日四方认可的会商纪要原文)。
4月4日塌方后,业主、设计、施工、监理四方又针对此次塌方再次提出了处理方案,采用全断面钢拱架,挂钢筋网,网喷混凝土加厚至28cm, 衬砌结构采用Ⅳb-2型,预留注浆管对塌方的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支护级别实际提升到了Ⅳ级。
4月4日的塌方已经是可能再次发生塌方事故的前兆,此时,隧道上部围岩受力发生了很大变化,岩体已经处在一个极不稳定的临界状态。
设计、施工、监理知道围岩结构不好,极不稳定,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方案制定时对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不详细,也未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办理相关审批手续,施工单位按照四方口头商定的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对已塌方段施工处理不及时,加之监理单位的监理监督检查不到位,截止4月19日,尚未处置完毕,引起岩体失稳,导致DK349+050~DK349+035段(15米长)发生二次塌方,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一)直接原因1、小平羌隧道岩层倾角较陡,节理发育,岩体破碎, 岩层的层间结合力较差,加之小平羌隧道洞顶地表冻土冬春后开始融化,冰雪融水下渗软化软弱结构面,致使围岩抗剪强度降低,是该起事故发生的潜在客观因素。
2、施工单位在4月4日塌方后,依四方商定的会议纪要作为技术交底容,未单独编制塌方处理方案且未向监理报验,已塌方段施工处理缓慢,在4月5日至19日仅完成初期支护,未及时对上部空腔进行压注水泥砂浆回填处理,没有形成有效抵抗塌方冲击荷载的结构体系。
3、由于4月4日塌方处理施工进度缓慢,拱顶空腔围岩临空暴露过久,引起围岩松动、风化,导致上部围岩抗剪强度进一步降低,引起岩体失稳,导致DK349+055-DK349+035段拱顶围岩发生整体坍塌。
(二)间接原因1、施工单位安全技术管理混乱,施工人员安全培训不到位,技术资料管理混乱,检验批报检资料滞后, 同一时间的施工日志容与报检容不符;技术交底制度不落实,交底资料不全,无初喷砼安全技术交底和两台阶开挖方法的技术交底资料;特别是针对4月4日塌方,技术交底笼统, 仅将会议纪要容作为交底容。
2、监理单位监理基础工作薄弱,履行职责不力,监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管理手段弱化;监理日志记录不全面,监理旁站管理不规,存在未旁站的现象;检验批及隐蔽工程签字审核把关不严,存在工程实体在前, 审批签字在后的情况;对重大设计变更未严格履行审批职责;发现施工单位存在未按设计施工的情况,也没有按照规定采取停工整改措施。
3、设计单位制定的4月4日小平羌隧道出口DK349+055—DK349+035段塌方处理方案不完善,未向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措施建议。
董家山隧道工程“12.22”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一、事故概况2005年12月22日14日40分,省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董家山右线隧道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44人死亡,1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035万元。
董家山隧道左线全长4090米,右线全长4060米,事故发生时右线隧道完成开挖1487米、衬砌1419米。
二、事故原因根据大量的现场调查后发现,施工单位在事故发生前多次存在违规操作行为,这可能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这次事故应该为一些为了赶工期而违规操作的施工单位敲响安全警钟。
瓦斯浓度过高没有引起施工部门重视而强行施工是引起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
记者在事故现场采访了几位提前从隧道出来的民工。
一位来自的民工向记者反映说,22日凌晨5点左右,他就闻到刺鼻的、有点像木材腐烂一样的味道,而且感觉头痛,随后他就向包工头报告说可能瓦斯浓度太高,要求停止施工出隧道透气,包工头没有同意停工但是准许他出来透气,就这样他才幸免遇难。
还有不少民工向记者反映,最近隧道的瓦斯浓度太高,他们下去后经常会感觉到头痛、胸闷,他们就给施工单位的领导反映也没有人来管他们,还是让他们照常施工。
34岁的包工头金也是这次事故的遇难者。
他的妻子明秀一边哭泣一边告诉记者,最近隧道老是遇到塌方的事故,她的丈夫也多次向施工单位领导反映情况,但是没有引起这些领导重视,施工还是照常进行。
有民工向记者反映说,就在12月18日左右隧道就发生了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塌方,足足有几十米高。
他们和包工头一起向施工方反映了这些情况,但是施工方还是要他们不能停工,要继续施工。
明秀还向记者反映,事故发生当天凌晨3点,他的丈夫和一班工友认为施工太危险,但又不得不听施工方的话,就在隧道里坐了四个小时,直到凌晨7点才从隧道出来回家休息,随后又被施工单位领导强行指派到隧道里施工,结果下午就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
1.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掌子面处塌方,瓦斯异常涌出,致使模板台车四周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模板台车配电箱四周悬挂的三芯插头短路产生火花引起瓦斯爆炸。
2.事故的主要原因:一是施工企业中铁一局四公司,违规将劳务分包给无资质的作业队。
施工中安全治理混乱;透风治理不善,右洞掌子面拱顶瓦斯浓度经常超限;部分瓦检员无证上岗,检查质量、次数不符合规定等。
二是监理单位铁科院()工程咨询未正确履行职责,关键岗位职员无证上岗。
三是项目法人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对施工单位违规分包、现场治理混乱等题目未能加以纠正,对施工中出现的瓦斯隐患未采取有效措施。
四是设计单位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对涉及施工安全的瓦斯异常涌出熟悉不足,防措施不到位。
三、对事故责任职员的处理6名事故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处理:1.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董家山隧道工区负责人、瓦斯监控小组副组长2.董家山隧道工区瓦斯检查员右线隧道瓦斯检查小组组长3.董家山隧道工区专职安全员4.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副总工程师5.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总工程师6.中铁一局四公司都汶公路C合同项目经理部经理给予其他17名责任人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
其中:1.中铁一局四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革职、撤销党职务处分。
2.中铁一局团体副总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3.铁科院()工程咨询总经理,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革职、党严重警告处分。
4.都汶公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大过、党警告处分。
5.高速公路建设开发总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对事故发生负有重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记大过、党警告处分。
6.省交通厅公路水运质量监视站副站长,对事故发生负有主要领导责任。
给予行政降级、党严重警告处分。
四、事故教训和防措施1、瓦斯隧道必须按照设计文件、合同所指定采用的技术规和相关安全规定,作出施工组织安排,制定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对瓦检、透风、防爆、防燃的措施要细化具体、严格规施工,做到作业规化、标准化。
2、瓦斯隧道的施工,一定要及时喷锚,加强初期支护,衬砌紧跟,尽快封闭围岩,最大限度降低瓦期逸出,超前加回措施到位,避免坍方。
3、瓦斯隧道施工,一定要留意低瓦斯隧道施工可能出现高瓦斯段,要加强观察和检测,防止瓦斯异常涌出和突出可能造成的灾难发生。
施工中一旦发现瓦斯逸出出现异常与设计不符,应积极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安全,同时向监理、设计、业主报告,提出修改设计的意见,重新制定施组,报业主批准后实施。
4、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加强治理,严格执行煤矿瓦斯防爆规定,在非衬砌地段,必须采用防爆、大功率透风、自动检测报警等措施。
5、瓦斯隧道施工,必须制定防爆措施方案,除经建设、设计、监理三方签字确认外,尚需请有关专家论证,做到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