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必修一细胞概述CLP
- 格式:ppt
- 大小:6.07 MB
- 文档页数:13
细胞概述1. 细胞概述1. 细胞(cell)细胞是由膜包围着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 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
细胞或是独立的作为生命单位, 或是多个细胞组成细胞群体或组织、或器官和机体;细胞还能够进行分裂和繁殖;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2. 细胞质(cell plasma)是细胞内除核以外的原生质, 即细胞中细胞核以外和细胞膜以内的原生质部分, 包括透明的粘液状的胞质溶胶及悬浮于其中的细胞器。
3. 原生质(protoplasm)生活细胞中所有的生活物质, 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
4. 原生质体(potoplast)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 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如植物细胞和细菌(或其它有细胞壁的细胞)通过酶解使细胞壁溶解而得到的具有质膜的原生质球状体。
动物细胞就相当于原生质体。
5. 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细胞生物学是以细胞为研究对象, 从细胞的整体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等三个层次,以动态的观点, 研究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生活史和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之一,主要是从细胞的不同结构层次来研究细胞的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
从生命结构层次看,细胞生物学位于分子生物学与发育生物学之间,同它们相互衔接,互相渗透。
6. 细胞学说(cell theory)细胞学说是1838~1839年间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所提出,直到1858年才较完善。
它是关于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学说,主要内容有:①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单细胞发育而来,即生物是由细胞和细胞的产物所组成;②所有细胞在结构和组成上基本相似;③新细胞是由已存在的细胞分裂而来;④生物的疾病是因为其细胞机能失常。
7. 原生质理论(protoplasm theory)1861年由舒尔策(Max Schultze)提出, 认为有机体的组织单位是一小团原生质,这种物质在一般有机体中是相似的,并把细胞明确地定义为:“细胞是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膜的活物质”。
《细胞概述》名师教案【教材分析】《细胞概述》选自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教材介绍了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和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学生初中知识的延伸和深入,为以后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增殖等内容的学习做了一个知识性和结构性的铺垫,体现了教材的内在逻辑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的统一性。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图片分析、教师讲解,能够说出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简述细胞学说的基本观点。
(2)通过师生互动、小组讨论,能够总结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步骤与注意事项。
(3)在临时装片的观察活动中,正确地使用高倍显微镜、快速制备临时装片,客观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4)通过小组探究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活动,提高学生收集、分析、整合信息、总结归纳的能力。
学科素养(1)基本思想(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继承、修正、开拓和发展的过程,正确认识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科学探究的思维品质)(2)基本活动经验(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逐步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基本内容以及活动“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教学难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查阅资料、总结归纳的能力随着高中课程的学习而逐渐提高,同时,对生物课程的学习也有着一定的兴趣。
虽然他们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曾学过低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对细胞学说中相关内容也有所了解,但是,初中的层次差异较大,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并且,在初中阶段这些内容的学习比较分散,没有加以整理归纳,有些知识有所遗忘,学生的情况比较复杂。
因此,在教学中,适当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技能基础,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平衡组间差异,形成同伴互助,使新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