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第一章交换技术基础
- 格式:ppt
- 大小:3.48 MB
- 文档页数:97
路由交换技术基础知识路由交换技术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概念,它是实现网络连接和数据传输的关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路由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包括路由器、交换机、路由表以及路由选择算法等内容。
一、路由器的概念和功能路由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一种设备,主要用于实现数据的转发和传输。
它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标地址。
路由器在网络中起到了连接各个子网和传输数据的关键作用。
除了传输数据包的功能,路由器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比如网络地址转换(NAT)、QoS(Quality of Service)等。
通过网络地址转换,路由器可以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的连接。
QoS功能可以根据网络连接的需求,为不同的数据流分配带宽和优先级,保证网络服务的质量。
二、交换机的概念和功能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另一种设备,用于实现局域网内部的数据交换。
它可以根据MAC地址识别数据包的目标设备,并将数据包仅转发到目标设备所在的端口,从而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交换机具有避免网络冲突、提高网络性能、实现安全隔离等功能。
通过避免网络冲突,交换机可以避免数据包在网络中的碰撞,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通过提高网络性能,交换机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带宽,满足用户对网络性能的需求。
通过实现安全隔离,交换机可以将网络分割成多个虚拟局域网(VLAN),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隔离和安全控制。
三、路由表的概念和作用路由表是路由器中的一种数据结构,用于存储路由器所知道的网络之间的连接关系。
每个路由表条目包含了目标网络的网络地址、下一跳路由器的IP地址以及用于选择下一跳路由器的路由选择算法。
路由表的作用是指导路由器在传输数据时选择最佳路径。
路由器通过查找目标地址,并根据路由表中的信息进行转发选择,将数据包沿着最佳路径传输到目标地址所在的网络。
路由表的更新是由路由选择协议来完成的,路由选择协议可以根据网络拓扑的变化动态地更新路由表信息。
交换技术交换技术是现代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它通过将信息或资源从一个实体转移至另一个实体,实现了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和传输。
交换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论是电话通讯、互联网连接还是金融交易,都离不开交换技术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交换技术的起源、发展和应用,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交换技术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
在古代,人们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获取所需的资源,例如粮食、布匹和工艺品等。
这种形式的交换技术主要依赖于人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但由于信息传递的限制,其效率和范围有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演进和科技的进步,交换技术逐渐得到改进和完善。
在工业革命时期,随着机械化的出现,商品的生产和交换规模大幅增加,人们开始使用现金作为媒介进行交换。
这种方式大大提高了交换的效率,但在面对大规模交换需求时仍然存在局限性。
直到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交换技术开始崭露头角。
电话系统的出现使人们可以实时进行语音交流,极大地缩短了沟通的距离。
而随着电信网络的建设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和社交媒体等工具进行交流和信息分享。
交换技术在商业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金融交易的实现依赖于现代化的交换技术,例如证券交易所和电子支付系统。
这些系统通过将买卖双方的需求进行匹配和比对,实现了交易的自动化和高效率。
交换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交易的速度和效率,还降低了交易的成本,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交换技术的进步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它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共享。
借助交换技术,人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无论是新闻、娱乐还是学术研究。
这种信息的流动性使得社会更加开放和包容,促进了知识经济的发展。
其次,交换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和获取信息。
而通过在线购物、远程办公等服务,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交换技术的支持。
通信专业实务--交换专业第一章交换网络概述1.1电信网络的构建形式1.1.1 电信网络的构建要素: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1.1.2 电信网络的构建形式:现代电信网络的构建按其服务范围分为广域网、城域网、局域网;而传统的固定电话网则通常将服务范围分类为市话网、本地网和长途网;从技术手段分类,可有模拟网和数字网两大类;而根据终端设备的运动性,相关网络又可分为固定网与移动网;如此等等。
但本小节从交换系统之见相互连接的物理形式来说明电信网络的构建形式(可分为网状网,星型网,复合网)1,网状网也称全互连网,优点是不经过第三个交换局,接续迅速,可方便迂回,电路调度灵活,可靠性高。
缺点是中继线多投资维护费用大。
网状网是无极网2,星型网优点是减少了电路群数和中继线的总长度,电路利用率高。
缺点是各局之间的通信要经过汇接局,一旦汇接局不能转接,将使全网的局间通信中断。
3,复合网一般是网状网和星型网的综合复合网以星型网为基础,在局间业务量较小时采用汇接接续;在局间业务量较大时设置直达电路,构成部分直达式网。
这是根据实际情况吸取上述两种基本形式的优点的组网方法。
缺点是可靠性比网状网差1.1.4 支撑网络1、信令网2、同步网3、管理网1.2电信网络的发展1.2.1 传统的电话网络1,电话的发明2,交换机的使用(1965)年第一台程控电话自动交换机在(美国)开通使用。
1970年,(法国)首先研制成功数字程控交换机1.2.2 现代电信网络1、电信通信网络(1)公用电话交换网(2)专用电话通信网(3)移动电话通信网4、电信网络的划分现代电信网络可以划分为(业务网,传输网,支撑网及公共业务平台)。
1.2.3 电信网络的发展现代电信网络发展的基本趋势是全网向(数字化、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和个人化)的方向发展1.3 程控电话服务功能1、电话交换系统所具有的电话服务功能及使用方法:(1)缩位拨号(2)转移呼叫(3)热线服务:5秒钟内拨出被叫号码,否则就会接到热线用户(4)呼叫等待(5)自动回叫(6)脑中服务(7)免打扰服务(8)遇忙转移或无应答转移(9)截接服务(10)限制呼出(11)询问第三方(12)三方通话(13)会议电话(14)追查恶意呼叫(15)缺席用户服务第二章交换技术概念2.1交换技术的发展人工交换:人工交换是指由话务员进行操作以完成(电路交换)任务。
1. 交换机技术基础1.1.以太网简介以太网是当今现有局域网采用的最通用的通信协议标准,组建于七十年代早期。
Ethernet(以太网)是一种传输速率为10Mbps的常用局域网(LAN)标准。
在以太网中,所有计算机被连接一条同轴电缆上,采用具有冲突检测的载波感应多处访问(CSMA/CD)方法,采用竞争机制和总线拓朴结构。
基本上,以太网由共享传输媒体,如双绞线电缆或同轴电缆和多端口集线器、网桥或交换机构成。
在星型或总线型配置结构中,集线器/交换机/网桥通过电缆使得计算机、打印机和工作站彼此之间相互连接。
以太网系统由三个基本单元组成:●物理介质,用于传输计算机之间的以太网信号;●介质访问控制规则,嵌入在每个以太网接口处,从而使得计算机可以公平的使用共享以太网信道;●以太帧,由一组标准比特位构成,用于传输数据。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转发器或集线器●网桥●交换机以太网协议: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
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10 Mbps – 10Base-T Ethernet(802.3)●100 Mbps – Fast Ethernet(802.3u)●1000 Mbps – Gigabit Ethernet(802.3z))●10 Gigabit Ethernet – IEEE 802.3ae1.2.以太网交换机简介以太网交换机,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是简化(典型)的网桥,一般用于互连相同类型的LAN(例如:以太网/以太网的互连)。
工作在 OSI 网络参考模型的第二层上.以太网交换机,也称为交换式集线器,一般用于互连相同类型的LAN(例如:以太网/以太网的互连)。
作为局域网的主要连接设备,以太网交换机成为应用普及最快的网络设备之一。
随着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交换机的价格急剧下降,交换到桌面已是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