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材料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20.00 KB
- 文档页数:2
《纳米材料导论》复习题2013.12第一章1、纳米材料有哪些危害性?答:纳米技术对生物的危害性:1)在常态下对动植物体友好的金,在纳米态下则有剧毒;2)小于100nm的物质进入动物体内后,会在大脑和中枢神经富集,从而影响动物的正常生存;3)纳米微粒可以穿过人体皮肤,直接破坏人体的组织及血液循环。
纳米技术对环境的危害性:美国研究人员证明,足球烯分子会限制土壤细菌的生长,而巴基球则对鱼类有毒,这说明纳米技术对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都有一定的破坏性。
2、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结构?答:纳米材料:纳米级结构材料简称为纳米材料,是指组成相或晶粒结构的尺寸介于1纳米~100纳米范围之间,纳米材料大致可分为纳米粉末、纳米纤维、纳米膜、纳米块体等四类。
纳米材料有两层含义:其一,至少在某一维方向,尺度小于100nm,如纳米颗粒、纳米线和纳米薄膜,或构成整体材料的结构单元的尺度小于100nm,如纳米晶合金中的晶粒;其二,尺度效应:即当尺度减小到纳米范围,材料某种性质发生神奇的突变,具有不同于常规材料的、优异的特性量子尺寸效应。
纳米结构:以纳米尺度的物质为单元按一定规律组成的一种体系。
3、什么是纳米科技?答:纳米科技是研究在千万分之一米(10-7)到十亿分之一米(10-9米)内,原子、分子和其它类型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的科学;同时在这一尺度范围内对原子、分子进行操纵和加工的技术。
4、什么是纳米技术的科学意义?答:纳米尺度下的物质世界及其特性,是人类较为陌生的领域,也是一片新的研究疆土在宏观和微观的理论充分完善之后,再介观尺度上有许多新现象、新规律有待发现,这也是新技术发展的源头;纳米科技是多学科交叉融合性质的集中体现,我们已不能将纳米科技归为任何一门传统的学科领域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几乎都是在交叉和边缘领域取得创新性的突破的,在这一尺度下,充满了原始创新的机会因此,对于还比较陌生的纳米世界中尚待解释的科学问题,科学家有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一纳米材料的概念1、纳米材料广义:在一维、二维、三维的空间中始终处于1〜lOOnm范围的晶体或非晶体物质。
其性质完全不同于常规材料,而具有特殊性。
狭义: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
纳米材料与传统材料的主要差别:尺寸差异性能差异强度、韧性、比热、导电率、扩散率等完全不同于或大大优于常规的体相材料。
2、纳米尺度临界尺寸:当颗粒的大小减小到某一尺寸时,材料的性能突变,与同样组分构成的常规材料性质不同,这个尺寸就是临界尺寸。
同一种纳米材料具有的不同性质所发生突变的临界尺寸不同;而同一种性能的不同纳米材料其临界尺寸也有很大差异。
3、纳米结构基本单元构成纳米结构块体、薄膜、多层膜以及纳米结构材料的基本单元有:团簇,纳米微粒、纳米管、纳米棒、纳米线、纳米纤维、纳米带、纳米环、纳米螺旋和同轴纳米电缆等。
它们至少一维尺寸非常小。
①团簇原子团簇是指几个至几百个原子的聚集体(粒径小于或等于lnm)o如Fen,Cu n S m, C n H m(n 和m都是整数)和碳簇(富勒烯C6o,C70等)等。
它介于单个原子与固体之间。
形状多样化:线状、层状、管状、洋葱状、骨架状、球状等。
原子团簇分类:A 一元原子团簇,如:Nan, Nin,C60, C70B 二元团簇,如:lnnPm,AgnSmC多元团簇,如:Vn(C6H6)mD原子簇化合物,是原子团簇与其它分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化合(例如,某些含Fe-S团簇的蛋白质分子)。
②纳米微粒纳米微粒是指颗粒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它的尺度大于原子簇,小于通常的微粉。
尺寸一般在1〜lOOnm之间,纳米颗粒所含原子数范围在103-107个,也称它为超微粒子。
上田良二给纳米颗粒的定义是: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的颗粒称为纳米微粒。
通常,分散性好的纳米粒子在良溶剂中不会沉淀,而且有透光性。
③纳米棒、纳米带和纳米线纳米棒:长径比(长度与直径的比率),J、,截面为圆形。
一般小于20。
纳米线:长径比大,截面为圆形。
《纳米功能材料》—思考题第一章、概论1.纳米材料定义及分类。
定义:利用物质在小到原子或分子尺度以后,由于尺寸效应、表面效应或量子效应所出现的奇异现象而发展出来的新材料。
分类:纳米粒子(零维纳米结构);纳米线、纳米棒(一维纳米结构);薄膜(二维纳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和纳米晶材料(三维纳米结构)。
2.功能材料定义及分类。
定义:是指通过光、电、磁、热、化学、生化等作用后具有特定功能的材料。
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1)按材料的化学键分类: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复合材料;(2)按材料物理性质分类:磁性材料、电学材料、光学材料、声学材料、力学材料;其他分类方法:(3)按结晶状态分类:单晶材料、多晶材料、非晶态材料;(4)按服役的领域分类:信息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
3.按照产物类型,纳米材料如何划分类别。
按照产物类型进行划分:(1)纳米粒子(零维):通过胶质处理、火焰燃烧和相分离技术合成;(2)纳米棒或纳米线(一维):通过模板辅助电沉积,溶液-液相-固相生长技术,和自发各向异性生长的方式合成;(3)薄膜(二维):通过分子束外延和原子层沉积技术合成;(4)纳米结构块体材料(三维):例如自组织纳米颗粒形成光带隙晶体4.纳米结构和材料的生长介质类型?(1)气相生长,包括激光反应分解合成纳米粒子、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等;(2)液相生长,包括胶质处理形成纳米粒子、自组织形成单分散层等;(3)固相生成,包括相分离形成玻璃基体中的金属颗粒、双光子诱导聚合化形成三维光子晶体等;(4)混合生长,包括纳米线的气-液-固生长等。
5.按照生长介质划分:(1)气相生长,包括激光反应分解合成纳米粒子、原子层沉积形成薄膜等;(2)液相生长,包括胶质处理形成纳米粒子、自组织形成单分散层等;(3)固相生成,包括相分离形成玻璃基体中的金属颗粒、双光子诱导聚合化形成三维光子晶体等;(4)混合生长,包括纳米线的气-液-固生长等6.纳米技术的定义?定义:由于纳米尺寸,导致的材料及其体系的结构与组成表现出奇特而明显改变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能、以及由此产生的新现象和新工艺。
一、1、纳米科技:研究由尺寸在0.1—100nm之间的物质组成体系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以及可能的实际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科学技术。
2、纳米固体材料:又可称为纳米结构材料或纳米材料,它是由颗粒或晶粒尺寸为1~100nm的粒子凝聚而成的三维块体。
3、量子尺寸效应: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现象,以及纳米半导体微粒存在比连续的最高被占据分子轨道和最低未被占据的分子轨道能级,这些能隙变宽现象。
4、表面效应:表面原子的活性不但引起纳米粒子表面原子的变化,同时也引起表面电子自旋构象和电子能谱的变化。
5、宏观量子隧道效应:某些宏观量如颗粒的磁化强度,量子相干器件中的磁通量等具有贯穿势垒的能力,称为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6、纳米材料(广义):晶粒或晶界等显微构造能达到纳米尺寸水平的材料。
7、原子团簇:由多个原子组成的小粒子。
它们比无机分子大,但比具有平移对称性的块体材料小,它们的原子结构(键长、键角和对称性等)和电子结构不同于分子,也不同于块体。
8、Kubo理论:颗粒尺寸进入纳米级时,靠近费米面附近的能级由原来的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
9、小尺寸效应:当颗粒的尺寸与光波波长、德布罗意波长以及超导态的相干长度或透射深度等物理特征尺寸相当或更小时,晶体周期性的边界条件将被破坏,非晶态纳米粒子的颗粒表面层附近的原子密度减少,导致声、光、电、磁、热、力学等特性呈现新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称为小尺寸效应。
10、纳米结构材料:由颗粒或晶粒尺寸为1~100nm的粒子形成的三维块体称为纳米固体(结构)材料。
其晶粒尺寸、晶界宽度、析出相分布、气孔尺寸和缺陷尺寸都在纳米数量级。
二、简答题1、冷冻干燥法制备纳米颗粒的基本原理。
先使干燥的溶液喷雾在冷冻剂中冷冻,然后在低温低压下真空干燥,将溶剂升华除去,再通过热处理得到所需的物质。
2、气相合成法制备纳米颗粒的主要过程有哪些?利用两种以上物质之间的气相化学反应,在高温下合成出相应的化合物,再经过快速冷凝,从而制备各类物质的纳米粒子。
纳米材料复习题1、简单论述纳米材料的定义与分类。
2、什么是原子团簇? 谈谈它的分类。
3、通过Raman 光谱中任何鉴别单壁和多臂碳纳米管? 如何计算单壁碳纳米管直径?4、论述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图)。
答:碳纳米管的生长机理包括V-L-S机理、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
(1)V-L-S机理:金属和碳原子形成液滴合金,当碳原子在液滴中达到饱和后开始析出来形成纳米碳管。
根据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位置将其分为顶端生长机理、根部生长机理。
①顶端生长机理:在碳纳米管顶部,催化剂微粒没有被碳覆盖的的部分,吸附并催化裂解碳氢分子而产生碳原子,碳原子在催化剂表面扩散或穿过催化剂进入碳纳米管与催化剂接触的开口处,实现碳纳米管的生长,在碳纳米管的生长过程中,催化剂始终在碳纳米管的顶端,随着碳纳米管的生长而迁移;②根部生长机理:碳原子从碳管的底部扩散进入石墨层网络,挤压而形成碳纳米管,底部生长机理最主要的特征是:碳管一末端与催化剂微粒相连,另一端是不含有金属微粒的封闭端;(2)表面(六元环)生长机理:碳原子直接在催化剂的表面生长形成碳管,不形成合金。
①表面扩散机理:用苯环坐原料来生长碳纳米管,如果苯环进入催化剂内部,会被分解而产生碳氢化合物和氢气同时副产物的检测结果为只有氢气而没有碳氢化化物。
说明苯环没有进入催化剂液滴内部,而只是在催化剂表面脱氢生长,也符合“帽式”生长机理。
5、论述气相和溶液法生长纳米线的生长机理。
(1)气相法反应机理包括:V-L-S机理、V-S机理、碳纳米管模板法、金属原位生长。
①V-L-S机理:反应物在高温下蒸发,在温度降低时与催化剂形成低共熔液滴,小液滴相互聚合形成大液滴,并且共熔体液滴在端部不断吸收粒子和小的液滴,最后由于微粒的过饱和而凝固形成纳米线。
②V-S机理:首先沉底经过处理,在其表面形成许多纳米尺度的凹坑蚀丘,这些凹坑蚀丘为纳米丝提供了成核位置,并且它的尺寸限定了纳米丝的临界成核直径,从而使生长的丝为纳米级。
名词解释:1、纳米:纳米是长度单位,10-9米,10埃。
2、纳米材料: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3、原子团簇:由几个乃至上千个原子通过物理或化学结合力组成的相对稳定的微观或亚微观聚集体(原子团簇尺寸一般小于20nm)。
4、纳米技术:指在纳米尺寸范围内,通过操纵单个原子、分子来组装和创造具有特定功能的新物质。
5、布朗运动:悬浮微粒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6、均匀沉淀法:利用某一化学反应使溶液中的构晶离子由溶液中缓慢地、均匀地释放出来,再与沉淀组分发生反应.7、纳米薄膜材料:指由尺寸在纳米量级的颗粒构成的薄膜材料或纳米晶粒镶嵌与某种薄膜中构成的复合膜且每层厚度都在纳米量级的单层或多层膜。
8、真空蒸镀:指在高真空中用加热蒸发的方法是源物质转化为气相,然后凝聚在基体表面的方法。
9、超塑性:超塑性是指在一定应力下伸长率≥100%的塑性变形。
10、弹性形变:指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又恢复原状。
11、塑性形变:指固体受外力作用而使各点间相对位置的改变,当外力撤消后,固体不会恢复原状。
HAII—Petch公式:σ--强度; H--硬度;d--晶粒尺寸;K--常数纳米复合材料:指分散相尺度至少有一维小于100nm的复合材料。
14、蠕变:固体材料在保持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的现象。
15、热塑性:物质在加热时能发生流动变形,冷却后可以保持一定形状的性质。
大题:纳米粒子的基本特性?(1)小尺寸效应:随着颗粒尺寸的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造成颗粒性质的质变,由于颗粒尺寸的变小,所导致的颗粒宏观物理性质的改变称为小尺寸效应。
(2)表面效应:纳米粒子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粒子尺寸的减小而显著增加,粒子的表面能和表面张力也随着增加,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粒度减小,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增大;表面原子比内部原子具有更高的比表面能;表面原子比内部原子具有更高的活性)(3)量子尺寸效应:当金属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费米能级附近的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能隙变宽的现象。
1、什么是纳米材料?其内涵是什么?(从零、一、二、三维考虑)广义地,纳米材料是指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于纳米尺度范围或由它们作为单元构成的材料。
几十个到几万个原子的纳米颗粒(零维)一维量子线(线、管、棒、电缆)二维量子面(超薄膜, ultrathin films )三维纳米固体(体材料,bulk materials)2、纳米材料的四大效应是什么?对每一效应举例说明。
1.小尺寸效应:指纳米粒子尺寸减小,体积缩小,粒子内的原子数减少而造成的效应。
举例:小尺寸的Au/TiO2具有低温氧化催化活性。
2.表面效应:粒径逐渐接近于原子直径时,表面原子的数目及其作用不能忽略,这时晶粒的表面积、表面能和表面结合能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把由此而引起的种种特异效应通称为表面效应。
举例:金属的纳米粒子在空气中会燃烧,无机的纳米粒子暴露在空气中会吸附气体,并与气体进行反应。
3.量子尺寸效应:当纳米粒子的尺寸下降到某一值时,金属粒子费米面附近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的;即可看作由连续能级变成不连续能级的现象称为纳米材料的量子尺寸效应。
举例:①在某一温度下,半径为纳米级的Ag变成半导体或者绝缘体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当微观粒子的总能量小于势垒高度时,该粒子仍能穿越这一势垒。
举例:○1宏观量子隧道效应限定了磁带、磁盘进行信息存储的时间极限。
5 库伦阻塞效应:3、纳米材料的常用的表征方法有哪些?答:①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粒显微镜(AFM)②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测定仪③光谱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拉曼光谱等。
4、用来直接观察材料形态的SEM、TEM、AFM对所测定的样品有哪些特定要求?从它们的图像中能够得到哪些基本信息?三者都是固体样品。
要求:TEM:超薄切片SEM:要求样品表面导电,如不导电则需镀白金、黄金或碳AFM:样品要求表面较平整,过于凹凸针尖易断。
提供的信息:TEM:晶粒大小与分布,包括晶界,甚至能看到晶格条纹SEM:颗粒的大小与分布AFM:主要观察薄膜表面粗糙度5.纳米颗粒的高表面活性有何优缺点?如何利用?优点:①表面活性高可以吸附储氢.②制备高效催化剂③实现低熔点材料缺点:①容易吸附团聚②容易失活③易被氧化而燃烧。
1.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是尺寸或大小的度量单位,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千米→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4倍原子大小,万分之一头发粗细。
纳米技术是是指制造体积不超过数百个纳米的物体,其宽度相当于几十个原子聚集在一起。
2.纳米材料结构:零维:也就是有三个维度都是处于纳米尺寸:量子点;一维:就是有两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寸:纳米线二维:有一个维度处于纳米尺寸:纳米薄膜三维:没有三维纳米材料,这应该是块体材料了3.纳米材料的四个特征:1.表面效应;2.量子尺寸效应;3.小尺寸效应;4.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4.尺寸效应是指小到一定程度所引起的光电效应,表面能等的变化通过控制量子点的形状、结构和尺寸,就可以方便地调节其能隙宽度、激子束缚能的大小以及激子的能量蓝移等电子状态。
随着量子点尺寸的逐渐减小,量子点的光吸收谱出现蓝移现象。
尺寸越小,则谱蓝移现象也越显著,这就是人所共知的量子尺寸效应5.纳米效应就是指纳米材料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奇异或反常的物理、化学特性,如原本导电的铜到某一纳米级界限就不导电,原来绝缘的二氧化硅、晶体等,在某一纳米级界限时开始导电。
这是由于纳米材料具有颗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大等特点,以及其特有的三大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6.量子点限域:当粒子的尺寸达到纳米量级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连续态分裂成分立能级。
当能级间距大于热能、磁能、静电能、静磁能、光子能或超导态的凝聚能时,会出现纳米材料的量子效应,从而使其磁、光、声、热、电、超导电性能变化。
7.SEM:扫描电子显微镜STM:扫描隧道显微镜AFM:原子力显微镜8.激子:绝缘体或半导体中电子和空穴由其间库仑相互作用而结合成的一个束缚态系统9.量子点太阳电池的种类: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中间能带量子点太阳电池肖特基量子点太阳电池体异质结量子点太阳电池吸收层量子点太阳电池10.可再生能源:可以再生的水能、太阳能、生物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资源的统称11.不可再生能源:泛指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资源12.传统能源:指在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条件下,人们已经广泛使用、技术上比较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木材等。
1.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纳米材料微粒的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着纳米微粒尺寸的减小而大幅度增加,粒子表面结合能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纳米微粒性质变化的现象。
2.纳米材料的光致发光:指在一定波长光照射下被激发到高能级激发态的电子重新跃回到低能级被空穴俘获而发射出光子的现象。
3.纳米产品的制造方式:(1)“自上而下”(top down) :是指通过微加工或固态技术, 不断在尺寸上将人类创造的功能产品微型化。
如:切割、研磨、蚀刻、光刻印刷等。
(2)“自下而上”(bottom up) :是指以原子分子为基本单元, 根据人们的意愿进行设计和组装, 从而构筑成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这种技术路线将减少对原材料的需求, 降低环境污染。
如化学合成、自组装、定位组装等。
4.纳米材料的光催化性质:就是光触媒在外界可见光的作用下发生催化作用。
光催化一般是多种相态之间的催化反应。
光触媒在光照条件(可以是不同波长的光照)下所起到催化作用的化学反应,统称为光反应。
5.(1)物理气相沉积:在低压的惰性气体中加热可蒸发的物质,使之气化,再在惰性气氛中冷凝成纳米粒子。
(2)化学气相沉积:是指在远高于临界反应温度的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使反应产物蒸气形成很高的过饱和蒸气压,自动凝聚形成大量的晶核,这些晶核不断长大,聚集成颗粒,随着气流进入低温区,最终在收集室内得到纳米粉体。
1纳米微粒的蓝移和红移现象:A 蓝移(1)由于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纳米微粒的光谱峰值向短波方向移动的现象例如:纳米SiC颗粒和大块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分别是814 cm-1和794 cm-1。
蓝移了20 cm-1。
纳米Si3N4颗粒和大块固体的峰值红外吸收频率分别是949 cm-1和935 cm-1,蓝移了14 cm-1。
(2)纳米微粒吸收带“蓝移”的解释:量子尺寸效应由于颗粒尺寸下降能隙变宽,这就导致光吸收带移向短波方向。
Ball等对这种蓝移现象给出了普适性的解释:已被电子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与未被占据分子轨道能级之间的宽度(能隙)随颗粒直径减小而增大,这是产生蓝移的根本原因,这种解释对半导体和绝缘体都适用。
B 红移(1)由于纳米粒子的表面或界面效应引起的光谱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的现象例如,在200~1400nm波长范围,单晶NiO呈现八个光吸收带。
蜂位分别为3.52,3.25.2.95,2.75,2.15,1.95,1.75和1.13 eV,纳米NiO(粒径在54~84nm范围)不出现3.52eV的吸收带,其他7个带的蜂位分别为3.30,2.99,2.78,2.25,1.92,1.72和1.03eV,很明显,前4个光吸收带相对单晶的吸收带发生蓝移,后3个光吸收带发生红移(2)吸收光谱的红移现象的原因:由于表面或界面效应,引起纳米微粒的表面张力增大,使发光粒子所处的环境变化致使粒子的能级改变,带隙变窄所引起的。
2.纳米材料的宽频带强吸收与实际用途(1)宽频带强吸收:当黄金被细分到小于光波波长的尺寸时,便失去了原有的富贵光泽而呈黑色。
事实上,所有的金属在超微颗粒状态都呈现为黑色。
尺寸越小,颜色愈黑,银白色的铂(白金)变成铂黑,金属铬变成铬黑。
纳米材料对红外光的吸收谱随着纳米晶粒尺寸减小,红外吸收峰趋于宽化。
原因: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晶粒的比表面积增大,表面原子所占比例增大,界面原子与内层原子的差异导致了红外吸收峰的宽化(2)实际应用:红外隐身技术:在飞机外表面涂上纳米超微粒材料,可以有效吸收雷达波,这就是隐身飞机。
高效率地将太阳能转变为热能、电能,还可能应用于红外敏感元件3.溶胶—凝胶法的工艺过程:(1)基本原理是:将金属醇盐或无机盐经水解直接形成溶胶或经解凝形成溶胶,然后使溶质聚合凝胶化,再将凝胶干燥、焙烧去除有机成分,最后得到无机材料。
(2)过程:溶胶的制备;溶胶—凝胶转化;凝胶干燥。
(溶胶—凝胶过程根据原料的种类可分为有机途径和无机途径两类。
)(3)溶胶—凝胶法的优缺点如下:(i)化学均匀性好:由于溶胶凝胶过程中,溶胶由溶液制得,故胶粒内及胶粒间化学成分完全一致。
(ii)高纯度:粉料(特别是多组份粉料)制备过程中无需机械混合。
(iii)颗粒细:胶粒尺寸小于0.1um。
(iv)该法可容纳不溶性组分或不沉淀组分。
不溶性颗粒均匀地分散在含不产生沉淀的组分的溶液,经胶凝化。
不溶性组分可自然地固定在凝胶体系中。
不溶性组分颗粒越细,体系化学均匀性越好。
(v)烘干后的球形凝胶颗粒自身烧结温度低,但凝胶颗粒之间烧结性差,即体材料烧结性不好。
(vi)凝胶干燥时收缩大。
4、自然界的纳米现象:(1)“蜜蜂、鸽子、蝴蝶”的罗盘—腹部的磁性纳米粒子;(蜜蜂外出时,将花草、树木等图像储存进纳米粒子;归来时,把所储存的图像与自己看到的图像进行比较和移动,直到这两个图像完全一致,它们就可以找回家了)(2)螃蟹的横行—磁性粒子指南针定位作用的紊乱;(亿万年前,螃蟹并非横行,其第一对触角里有几颗磁性纳米粒子,可以定向;后来由于地球的磁场发生多次剧烈倒转,螃蟹触角里的那几颗磁性纳米粒子发生错乱,失去了正确指示方向的功能。
)(3)海龟在大海中的巡航—头部磁性粒子的导航;(磁性纳米粒子导航的功能,被大海龟发挥得淋漓尽致。
美国东海岸佛罗里达有一种海龟,在海边产卵,当小海龟孵化出来后,就不远万里长途跋涉到大西洋的另一侧—靠近英国附近的岛屿生活。
成年的海龟还要回到佛罗里达产卵。
历时5-6年,悠哉游哉,环大西洋巡航几万公里。
)(4)鹅—“白毛浮绿水”(骆宾王七岁);(鹅在在水中戏耍而毛不会湿,是由于鹅毛排列非常整齐,且毛与毛之间的间隙小到了纳米尺寸,水珠无法穿透。
)(5)美丽的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白云就是纳米尺度的小水滴形成的;秋雨刚过,大雾弥漫,雾也是由于空气中分散了纳米尺度的水滴而形成的;烟、尘也是如此。
(6)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荷叶面具有超疏水及自洁的特性,在超高解析度电子显微镜下可以清晰看到:在荷叶叶面上布满着一個挨一個隆起的“小山包”在山包上面長滿絨毛在“山包”頂則又長出一個個饅頭狀的“碉堡”凸頂。
因此,在“乳突”间的凹陷部份充滿著空氣,这样就在紧贴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只有纳米级厚的空气层。
这就使得在尺寸上远大于这种结构的灰尘、雨水等降落在叶面上后,隔着一层极薄的空气,只能同叶面上“乳突”的凸頂形成几个点接触。
雨点在自身的表面張力作用下形成球狀,水球在滚动中吸附灰尘,並滾出叶面,这就是“荷叶效应”能自洁叶面的奧妙所在。
(7)壁虎飞檐走壁的奥秘:壁虎脚部刚毛组织及单根刚毛与物体表面的黏附5.碳纳米管的结构和分类(1)结构:纳米碳管是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绕中心按一定角度卷曲而成的无缝、中空纳米管,管端的碳帽由五边形或七边形网格参与封闭。
纳米碳管的管壁是由碳原子六边形组成的,它可能存在三种类型的结构,即所谓的扶手椅纳米管、锯齿型纳米管和手性纳米管。
不同类型的纳米碳管型的纳米碳管的形成取决于碳原子的六角点阵二维石墨片是如何“卷起来”形成圆筒形的(2)按石墨片层数分类:多壁纳米管和单壁纳米管6.纳米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主要区别:纳米技术研究的是以控制单个原子、分子来实现设备特定的功能,是利用电子的波动性来工作的;而微电子技术则主要通过控制电子群体来实现其功能,是利用电子的粒子性来工作的。
7、纳米材料的分析测试技术: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构造:照明系统、样品台、物镜系统、放大系统、数据记录系统以电子束为照明束、磁透镜聚焦成像(区别光学显微镜:可见光为照明束、玻璃透镜聚焦成像)成像过程:从加热到高温的钨丝发射电子,在高电压作用下以极快的速度射出,聚光镜将电子聚成很细的电子束,射在试样上;电子束透过试样后进入物镜,由物镜、中间镜成像在投影镜的物平面上,这是中间像;然后再由投影镜将中间像放大,投影到荧光屏上,形成最终像。
原子力显微镜(AFM)工作原理:将一个对微弱力极敏感的弹性微悬臂一端固定,另一端的针尖与样品表面轻轻接触。
当针尖尖端原子与样品表面间存在极微弱的作用力(10-8--10-6N)时,微悬臂会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
利用激光将光照射在悬臂的末端,当摆动形成时,会使反射光的位置改变而造成偏移量,此时激光检测器会记录此偏移量,也会把此时的信号给反馈系统,以利于系统做适当的调整,最后再将样品的表面特性以影像的方式给呈现出来扫描方式:恒力扫描:在扫描过程中利用反馈回路保持针尖和样品之间的作用力恒定,即保持微悬臂的变形量不变,针尖就会随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动,得到表面形貌的信息。
工作过程中,使AFM的针尖处在排斥力状态,此时作用力不变,移动样品,如表面凹下,作用力减小,控制系统立即使AFM推动样品上移。
相反--------,纪录控制电压的起伏大小变化,可知道表面原子的起伏状态;恒高扫描:在扫描过程中,不使用反馈回路,保持针尖与样品之间的距离恒定,检测器直接测量微悬臂Z方向的形变量来成像,对于表面起伏较大的样品不适用。
应用:(1)纳米材料的形貌测定;(2)生物材料研究;(3)粘弹性材料的表面加工8、纳米技术的应用:化工催化领域:聚合氢化反应催化剂、炸药助燃剂、火箭助推剂、食品保鲜剂、润滑剂、防紫外线化妆品、静电屏蔽材料、工业废水处理光催化剂;能源领域:太阳能电池、碳纳米管储氢;环保领域:空气净化、汽车尾气处理;功能涂层:紫外线吸收涂层、防静电涂层、纳米塑料和橡胶;生物中应用:纳米机器人、微小探针技术、纳米人造细胞、治疗糖尿病药、纳米止血绷带、纳米载药微粒、DNA镊子、分子马达、机械牙齿、病毒杀手;纳米陶瓷:保洁抗菌陶瓷、医用纳米陶瓷、纳米电子陶瓷、陶瓷增韧、生物陶瓷(生物惰性陶瓷、生物活性陶瓷、生物吸收陶瓷);微电子领域:纳米电子器件、纳米线、纳米传感器;机械领域:(纳米制造技术)纳米齿轮、纳米轴承、纳米电池、纳米探针、分子泵、分子开关、分子剪刀和分子马达等;纺织中应用:反射红外线型化纤、抗菌防臭除臭纤维、防水布料;军事上应用:纳米探测系统、纳米材料提高武器打击、纳米材料提高防护能力、纳米机械系统制造的小型机器人、雷达隐身技术、微飞行器与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