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课 中国古代花鸟画
- 格式:ppt
- 大小:1.87 MB
- 文档页数:8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古代花鸟画是传统的三大画科之一,所描绘的对象不仅仅是花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按传统的分法,可分成花卉、蔬果、翎毛、草虫、畜兽等类。
中国花鸟画也体现着中国绘画的精神,不是仅为了准确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更体现着中国人的审美意向,通过对自然生物的描绘抒发自己的情感。
中国古代花鸟画也有自己的独特艺术传统,就是以写生为基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所谓写生,并不是简单地描模客观花鸟,而是要求在真实描绘的同时,表现出花鸟的生命力及其各不相同的特性,赋予动植物以思想情感意义,抒发人的主观感受,表现意韵情趣。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画法和艺术风格,与人物画和山水画相同,也可概括为工笔和写意两大类。
宋代是中国花鸟画繁荣时期。
这一时期花鸟画的主流,是强调写生,而且追求细节的真实。
宋徽宗赵佶以极其严谨的创作态度,既从形象上充分掌握了对象的生长规律,且以特有的笔调活灵活现地传达出对象的精神特质。
这得益于他十分重视对描绘对象的精心观察和准确表现,甚至问到画院的画家孔雀升墩是先抬左脚还是右脚,要求画不同时间的月季花要画出花蕊、叶子的不同变化。
北宋的绘画理论中以气韵为高的说法已不少见,但在赵佶时代,严格要求形神并举。
形似以物趣胜,神似以天趣胜,最理想的境界是由形似达到神似。
赵佶在创作实践中,一直是力求由形似达到神似的。
传说赵佶画翎毛多以生漆点睛,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
这正是为了由形似达到神似所作的技术性尝试。
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款识、签押、印章。
诗题一般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路的画作上,元明以后,诗、书、画、印相结合已成为中国画的传统特征,但在北宋,却还处于草创时期,赵佶是善开风气之先的。
徐渭:明清两代多才多艺的文人不少,但是像徐文长那样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能独树一帜,给当世及后代留下深远影响的,却是颇为难得的。
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
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独特的艺术传统。
教学难点:理解中国古代花鸟画的主要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投影:美术欣赏一、引入新课:同学们,在世界美术领域之中,中国古代绘画独树一帜,自成为一个体系。
这里说到这个古代绘画,它按传统的分类方法可分为三大系科。
在座的同学们是否知道可分为哪三大系科?(让学生集体回答。
)出示画面:人物、山水、花鸟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系科。
出示:中国古代花鸟画。
二、讲授新课:首先,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出示:《五牛图》。
提问:这幅作品是不是中国画?(是)。
是不是人物画?那是不是山水画?那它是什么画?(花鸟画)。
是花还是鸟?(都不是)。
由此可见,中国古代花鸟画所描绘的对象并非仅仅局限于花于鸟,而是泛指各种动植物。
1、花鸟画可分为哪几个类别?中国花鸟画可以说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
《五牛图》。
[这里一共画了五头牛的形象,有的独立、有的回首、有的昂首嘶鸣、还有的做擦痒之状,可以说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
尤其是把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又行动迟缓的形体特征描绘的十分传神。
]同学们,看一下这幅作品是属于花鸟画中的哪一类绘画?(畜兽类)说明此时的畜兽画已相当成熟,由此开始,经五代至明清,中国古代花鸟画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一样,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主流,并在长期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多种的画法和艺术风格,A、画法和艺术风格: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工笔画、一类是写意画。
(这种结构严谨、用笔工整细腻、设色艳丽、渲染精到的为工笔画;这种简练概括、粗放洒脱的画法为写意画。
)下面我们来看两幅作品,哪一幅为工笔画,哪一幅为写意画?这是从技法的不同分为工笔和写意。
B、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我们再从色彩的差异上给以划分,可分为:出示:色彩划分的种类。
(设色花鸟画、水墨花鸟画、泼墨花鸟画、白描花鸟画和没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是相对“白描”而言的着色中国画;水墨花鸟画是指以墨色或以墨色为主加少许颜色的花鸟画;泼墨花鸟画是指纯以水、墨来表现水墨淋漓的那种花鸟画;白描花鸟画指纯以线条勾勒而不着色的花鸟画;没骨花鸟画是相对勾勒着色视线条形象为骨而言的,是不采用勾勒,全依靠晕染和色彩对比来进行造型。
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古代花鸟画(2008-09-27 17:05:47)标签:美术教育分类:笔记隋唐:独立成科。
五代:徐黄体异。
宋朝:繁荣时期。
元朝:文人画。
明清:水墨写意《五牛图》唐代画牛名家韩滉的作品。
它为纸本着色画卷,以传神之笔,描绘了独立成章的五头牛,或缓步而行,或低头吃草,或踌躇而鸣,或回顾舐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
五代的花鸟画也产生了不同的流派,主要有西蜀的黃筌和南唐的徐熙黃筌《写生珍禽图》,五代,最擅长用勾勒法作画,以细淡的墨线勾画出所画花鸟的轮廓,然后填以色彩,以着色为主,给人以富丽工巧的感觉﹔同时他爱画名花异草,珍禽奇鸟,寓有富贵吉祥的含义。
其子黃居采禀承家风,宏扬工细、逼真的勾勒填彩画法,因此黃氏父子的画风被称作「黃家富贵」,而且风靡后代画院,流风不绝。
徐熙「野逸」《雪竹图》,全用墨笔,既有线勾,也有墨色渲染,淡雅后逸,具有清新之气。
此种画风在北宋后期影向较大,对画院花鸟画风的改革起到积极地推动宋,赵佶《蜡梅山禽》的构图十分简单,一对白头翁棲息在挺立的梅枝上,全幅用笔細致辞挺拔,梅干用提顿转折的线条描绘;鸟羽、花叶则采用均勻的线条;笔法符合徽宗描写任何对象都必需得物象之理的主张。
崔白,北宋画家以花鸟画成就最高、作品最多秉性疏放,以画残荷凫雁、野情逸趣闻名,与流行的“黄家富贵”画风大异其趣,给宫迁绘画创作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和养分。
《寒雀图》描绘了姿态各异的9只寒雀,飞鸣跳跃于枯树间,形象生动活泼。
笔法潇洒,工笔与写意并用。
全图构思着眼一个“寒”字。
描写隆冬时节一群吱吱喳喳的麻雀,依然在叶子已经落尽的老树枝头鸣跳嬉戏,它们情态各异,充满活力,画出了麻雀好动的特性。
同时,画家运用对比、变换等形式美法则,如老树干的横斜平直与麻雀形体的浑圆柔润、直与曲等对比,使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墨竹图,北宋,文同,绢本,无款,写垂竹一枝,出枝弯曲,密叶纷被,折旋向背,荡郁喜人。
中国古代花鸟画第一篇:中国古代花鸟画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目标:1、分析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2、通过观察、讨论,初步领会中国花鸟画独特的审美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3、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所表达的对自然界、客观实际的体验和认识,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
4、感受花鸟画的艺术魅力,热爱祖国传统艺术,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的区别,简要了解花鸟画的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花鸟画“以情感人”的审美特点、情感特点。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老师想让大家轻松一下,先来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描写了怎样一个故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表示对爱情的追求;中国人的联想就是丰富,听到鸟鸣,看到沙洲上成双成对的鸠鸟,就能联想到——淑女是君子的佳偶。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中国古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一花一鸟联系起来了。
中国古人不仅善于“写”,还善于“画”,利用画笔同样能够把一花一鸟中传达出来的无限气象和情思描绘出来,所以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画科——花鸟画。
二、走近“花鸟”1、什么是花鸟画?顾名思义,就是以花和鸟为表现对象的中国画。
花鸟画的题材不仅仅只局限于花和鸟,鱼、虫、禽、兽、瓜果、蔬菜等都是花鸟画表现的题材。
2、花鸟画“以情感人”的特点花鸟虫鱼,都是属于自然之美。
自然中的动植物千姿百态,纷繁复杂。
怎样才能把千姿百态的自然之美变成触动心灵的艺术之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
出示照片《梅花》与王冕《墨梅图》自然中的“梅”与《墨梅图》中的“梅”有什么区别?(1)借物抒情古人云“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须两三枝”,只要选取能表现梅花“凌寒开放”的神韵气节的那“两三枝”并进行夸张,就能传情达意了,其他“不美的”、“分散的”、“多余的”“千万朵”统统都不要。
再看画中的梅与照片中的梅相比,侧重点不是以“形似”为满足的,更追求对象之“神”,所以这“两三枝”是在紧紧抓住对象内在的神韵气质的基础上进行取舍和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