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 格式:pdf
- 大小:264.88 KB
- 文档页数:2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9年5月~2020年5月间接收的108例骨外科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分为PDCA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4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PDCA组在此基础上融入PDCA循环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情况以及手术不良事件发生率。
结果 PDCA组手术护理质量评分要明显高于对照组(t=6.183,P=0.001)。
PDC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85%)要明显低于对照组(13.21%)(χ2=4.986,P=0.026)。
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过程中通过融入PDCA循环法,能够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PDCA循环法;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不良事件骨外科患者通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手术实施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微小的差错可能会对手术结果产生直接影响,甚至造成手术失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在骨外科手术室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注重细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尽可能避免不良事件,为手术顺利实施提供保障[1]。
为进一步提升骨外科手术室护理质量,我院骨外科将PDCA循环法融入到了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当中,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上患者符合手术指征,神志清楚,智力正常,可正常交流,同意加入本次研究,已经得到伦理委员会允许。
排除手术禁忌症;认知障碍或意识障碍者;资料不全者。
根据护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分为PDCA组(n=54)以及对照组(n=54)。
PDCA组当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为20~68岁,平均年龄(52.44±5.21)岁;对照组当中男33例,女21例,年龄为19~67岁,平均年龄(54.11±5.66)岁。
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估
PDCA循环法是一种经典的管理系统工具,它的使用不仅可以提高质量,而且可以将企业的改进工作发挥到最大程度,并有效地促进组织的发展。
因此,PDCA循环法的应用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可以给护理质量改进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增强护理工作质量:PDCA循环法能使护理团队有效开展护理活动,从而增强护理团队的整体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水平。
2.强化护理质量管理:PDCA循环法有助于护理团队根据规定制定出更加完善的监督控制机制,从而有效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水平。
3.加强改进能力:采用PDCA循环法能有效让手术室护理团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及时采取对策,改善各项护理活动,加强护理团队改进能力。
二、评价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 PDCA循环法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后,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2. PDCA循环法在护理质量管理改进方面有着极大的作用,能有效指导护理团队科学的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并予以实施。
3. 应用PDCA循环法还可以有效激发护理团队的积极性,让护理团队
能够及时开展护理活动和变革护理项目,从而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总而言之,PDCA循环法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强护理工作的质量,有效改善护理团队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是非常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手段。
系统护理干预在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在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的效果。
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0例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接受系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术后疼痛、肠粘连、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系统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率并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
[关键词]系统护理;阑尾炎;腹腔镜手术阑尾炎发病后的临床体征表现较为多样化,同时其具有较典型的症状如腹部转移性的持续疼痛、间断性右下腹疼痛等。
当患者患有急性阑尾炎时其阑尾病变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加重并造成其出现高热、乏力等情况,在急性阑尾炎的后期患者的阑尾病变部分会逐渐形成坏疽甚至穿孔,此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
因此当患者出现具有明显特征的右下腹转移性持续疼痛时应及时就医,必要时进行切除手术以免造成穿孔等现象危及生命健康安全。
腹腔镜手术措施是临床中常见的微创手术措施,患者可在腹腔镜的观察下进行阑尾病变组织的切除。
本研究对我院进行治疗的阑尾炎腹腔镜手术患者进行系统护理服务。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接收的70例阑尾炎行腹腔镜手术病人进行研究,分组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各35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18/17;最大年龄73岁,最小22岁,平均(43.94±2.45)岁;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的为2.3h,最长为48.0h,平均(16.56±1.43)h;观察组男女比例19/16例;病例中71岁为最大的年龄,最小的为20岁,平均(42.77±2.56)岁;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的为2.3h,最长为46.5h,平均(17.01±1.35)h。
手术室术中护理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对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过程中手术室术中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价值进行针对性研究。
方法:抽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应用手术室术中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各项凝血指标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进行验证比较。
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各项观察指标的统计学差异验证结果为:实验组患者的术后PT(凝血酶原时间)、D-D(D-二聚体)、FDP(尿纤维蛋白降解物)和Fbg(纤维蛋白原)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手术室术中护理能通过在患者手术过程中及术后予以的针对性预防干预措施,有效降低改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水平,从而有助于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在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方面作用显著,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手术室术中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临床上,手术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手术这一治疗方式可对患者受损的器官组织进行修补,并能够有效切除病变组织,有助于患者正常生活的恢复。
但是,手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患者术后势必需要一段时间进行卧床休息,已促进切口的快速愈合。
但是,长期的卧床修养易导致患者静脉血流速变化,从而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不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因此,如何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出现,对于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重要的予以。
本文通过分组的方式对不同护理方案下两组手术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进行了比较,现总结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采用数字随机表法的方式将2019年6月-2020年9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应用1∶1的比例于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纳入45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实验组中:男27例、女18例;最高年龄者75岁,最低年龄者36岁,平均年龄(51.22±7.84)岁。
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摘要】重度失血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临床情况,对于这类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中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及相关内容,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通过分析患者的特点,了解手术室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并介绍了相关的内容和注意事项。
文章还对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其在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强调了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认识,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
【关键词】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特点、注意事项、效果评价、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重要性、展望未来、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重度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危急情况,由于大量失血导致组织灌注不足而引起的严重临床症状。
在手术室护理中,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处理尤为重要。
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往往需要紧急的抢救和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的生命功能和稳定患者的病情。
在临床实践中,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研究并不充分,相关的指导和规范也比较缺乏。
开展对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系统地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于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手术室中的护理干预,旨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死亡风险。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特点,了解其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2.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重要性,揭示其对患者病情缓解和恢复的影响;3. 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内容和方法,为临床实践提供具体指导和参考;4. 总结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有效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为提高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和建议。
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静脉血栓的效果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术后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将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骨科护理)。
比较两组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为4.65%(2/43),低于对照组(27.91%(12/43),P<0.05。
观察组D-二聚体(D-D)水平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P<0.05)。
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老年下肢骨折;手术病人;静脉血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9.3~021.3月收治的86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为对象。
纳入标准:X线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入组前超声检查提示静脉血栓阴性;患者对本研究知情。
排除标准:下肢静脉曲张;糖尿病足者;近期接受大手术治疗者;病理性骨折者;近期服用影响凝血功能药物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观察组43例,年龄62~86(71.35±4.36)岁,男23例,女20例,骨折类型:股骨颈12例、髋骨11例、胫腓骨10例、股骨远端10例。
对照组43例,年龄61~86(70.59±4.48)岁,男25例,女18例,骨折类型:股骨颈14例、髋骨10例、胫腓骨12例、股骨远端7例。
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骨折类型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早期护理干预,具体为:(1)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预后及预防措施,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吃清淡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证每日用水量达到2000毫升/天;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和踝关节屈曲及后伸。
整体护理用于乳腺癌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评价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在乳腺癌手术后,患者需要接受整体护理以促进康复。
整体护理是指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和方法,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进行综合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整体健康水平。
本文将围绕整体护理在乳腺癌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评价,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生理效果评价1. 促进伤口愈合:乳腺癌手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是最为关键的,而整体护理可以通过定期的换药、伤口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手段促进伤口的愈合,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 减轻术后疼痛:术后疼痛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不适症状,整体护理可以通过引导患者进行合理的呼吸训练、疼痛管理和身体理疗等措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3. 促进康复恢复:整体护理还可以通过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合理膳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方法,促进患者的康复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缓解焦虑和恐惧:乳腺癌手术对患者来说是一次重大的心理打击,整体护理可以通过心理护理、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型护理等手段,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
2. 提高自我护理意识:通过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和指导,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对自我护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使其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康复,增强对疾病的控制感。
3. 增强家庭支持:乳腺癌患者在手术后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而整体护理可以通过家庭访视和康复指导等措施,增强患者的家庭支持系统,有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康复。
1. 提高生活质量:整体护理可以通过联合社区护理资源、提供社会支持和康复服务等手段,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
2. 降低住院时间和费用:整体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不必要的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支出,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整体护理的综合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增强对医疗机构的信任感,有利于医院的口碑和患者的口碑相互促进。
1、从护生对手术室教学的评价谈存在问题及对策2、加强手术室带教老师培训的探讨3、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效果测评4、实施企业化管理降低手术室经济本钱的效果评价5、手术室护理管理新举措6、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与法律意识的关系7、手术室护士在职教育有效形式探讨8、手术室开展整体护理的实效9、手术室应用干罐持物钳的效果观察10、手术室应用静电吸附型空气消毒机的效果观察11、塑料自封袋在手术室病理检查标本存放中的应用12、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之我见13、提高眼科医院手术室护士素质之我见14、微波炉加热盐水在手术室的应用15、新形势下手术室护理管理者面对的挑战与对策16、应用五常法进行手术室无菌物品间管理17、质量查房与个案查房相结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18、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19、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20、手术室护理记录常见问题的分析及对策21、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22、手术室护理带教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3、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自我防护及自我保健24、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舒适护理的体会25、手术室护士压力源分析与对策26、优质护理效劳模式对手术室护理中效果影响分析27、弹性排班联合量化计分绩效考核制度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28、前列腺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效果观察分析29、心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分析30、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应用探讨31、查对制度的执行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32、手术室护理平安隐患及防范措施33、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34、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减少护患纠纷的效果35、手术室护理中的平安隐患分析及措施研究36、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的临床效果37、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开展及临床效果38、人性化护理用于手术室护理中的效果分析39、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及措施40、手术室护理中不平安因素分析及解决对策41、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42、手术室护理平安防护及控制措施43、人性化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44、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45、术前访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探究46、围手术期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患者的影响47、舒适护理在剖宫产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48、手术室护理面临的潜在风险及应对措施49、手术室护理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价值50、手术室护理缺陷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51、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实施体会52、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对医院感染水平控制的实效性53、手术室护理中的平安隐患及应对措施54、手术室护理中的平安隐患及其对策55、护理程序在手术室护理查房中的应用56、浅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57、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58、风险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59、探究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改善手术室护理水平方面的临床效果60、优质效劳理念在提升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中的效果观察6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分析62、风险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中的应用63、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64、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改良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65、基层医院手术室质量管理及护理质量分析报告的应用66、手术室护理纠纷的原因及防范对策67、卵巢肿瘤腹腔镜剥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探析68、优质护理效劳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杨秀慧69、手术标准化护理方案对手术室三维质量的干预效果70、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相关性分析71、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72、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73、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评析74、实施细节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75、手术室护理岗位胜任特征的职业信息网络岗位分析研究76、眼科手术室护理平安隐患分析及对策探讨77、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裸露皮肤损伤的研究与对策78、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79、试析强化院内感染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应用80、探讨术室护士长参加外科临床科室早会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81、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82、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康复的影响83、细节护理在儿童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具体措施和临床效果84、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85、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平安因素及对策86、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87、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88、浅谈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89、量化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90、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过失分析及防范体会91、优质护理效劳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92、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以舒适为中心的护理方案对病人负性情绪的影响93、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手术室护理94、围手术期人性化效劳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95、无瘤技术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展96、经皮微创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室护理97、现代化手术室循证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的应用98、护理标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优先出版99、手术室护理中优质护理效劳理念的科学运用100、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手术室护理干预分析101、手术室护理路径在腹腔镜手术护理中的应用分析102、人性化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观察10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当中的应用104、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105、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106、四维满意度调查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中的效果评价107、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08、手术室护理管理的开展现状109、个性化管理理念在缓解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中的效果观察11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对策以及效果评估111、不同护理模式用于手术室护理效果比照112、手术室护理中潜藏风险的注意及防范措施113、手术室护理不平安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研究114、分层次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15、手术室整体护理的现代研究与进展116、癌症患者家属手术期间对手术室护理需求的调查分析117、手术室护理中护患沟通性语言的应用体会118、品管圈在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119、人文关心在手术室护理队伍中的应用体会120、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分析121、全面护理在鼻窦炎伴鼻息肉例中的应用分析122、优质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观察123、手术室护理中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124、优质护理在二级医院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的体会125、绩效考核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126、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的手术室护理措施分析127、平安文化在县级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28、分层次护理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129、手术室常见护理缺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130、浅析沟通技巧在手术室护理中的重要性131、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132、手术室护理人员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133、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34、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135、手术室平安护理隐患及管理措施136、手术室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应用中的效果137、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138、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139、管道标志在手术室平安管理中的应用140、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室护理干预141、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平安隐患与管理对策14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室护理配合体会143、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144、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45、手术室护理标识在手术时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146、手术室护理不平安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探讨147、精细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148、手术室护理工程化流程化教学改革的研究149、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150、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室护理配合探索151、手术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152、人性化手术室护理对轻度脑外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153、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154、手术室护理管理在提升医院感染控制效果中的应用155、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平安中的应用效果分析156、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157、质控小组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运用158、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159、手术室护士亚健康状态原因分析及对策160、全人关顾护理理念结合优质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161、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162、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分析163、人性化优质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164、护患沟通性语言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165、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术后肺部感染率影响的分析166、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167、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潜在风险防范护理的效果分析168、手术室护理人员工作效能感、倦怠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研究169、人文关心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170、手术室护理平安管理的阻碍因素及处理对策171、标准重点病人手术室护理制度在减少护理纠纷中的作用172、医院手术室护理查房模式的建立及应用173、护理美学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74、基层医院手术室护理平安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175、方案生育手术室护理平安管理探讨---------------------------------------------------------------------------------------------------------------------------------------------感谢您使用本套资料,您可以根据您的风格和实际情况对本套资料做相应的修改,这样才能变成属于您的东西,切勿完全照抄照搬哦,这样就失去了本套资料存在的初心,相信您在工作和学习路上会一路高歌,完成您最初的梦想。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的应用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6T06:20:14.10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8期作者:王巨芳[导读] 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王巨芳隆昌市中医医院四川内江 642150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配合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12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分别采取一般护理和手术室配合护理,依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病例60。
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基础体征指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中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基础生命体征相比于对照组更加平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中出血量、输液量以及平均手术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模式可降低患者紧张感,提高手术安全性和手术效果。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效果引言:对于一些严重的髋关节疾病,如髋关节骨折、坏死、先天发育畸形等,一般的治疗方法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用人工制造的髋关节来代替坏死、变形的部分,帮助患者重新恢复活动功能,实现髋关节置换[1]。
这种手术治疗的模式已经被广大患者所认可,效果显著。
但是,该手术的操作复杂,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患者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畏惧心理,容易影响手术效果。
本次研究旨在探明良好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效果的影响,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从2021年度内,在我院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随机抽选12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实验组中,实验组患者年龄35—65岁,男性33例,女性27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40—70岁,男性40例,女性2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采取一般的手术室护理模式,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配合医生完成基础的器械传递、消毒等工作。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发表时间:2016-05-09T11:58:33.3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11月第33期作者:侯军陆南晓杨晓璐
[导读] (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病院山东青岛 266011)评价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侯军陆南晓杨晓璐
(青岛市市立医院皮肤病院山东青岛 266011)
【摘要】目的:评价对手术室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取346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70例)和实验组(17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期间配合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实验组护理质量(88.46±9.73 分)高于对照组(75.85±10.69分);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169例,96.02%)显著高于对照组(116例,6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有助于提高手术室患者手术期间的配合程度,有助于患者手术的顺利完成和术后康复,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关键词】护理干预;手术室;手术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3-0288-02
手术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护理工作也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而改变,在给患者提供基本医疗护理的同时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给予患者人文关怀。
提及手术,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惧,患者情绪的变化会对患者的循环系统以及神经内分泌系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患者血压、心率、呼吸的异常,不利于手术的进行和疾病本身的恢复。
对患者进行术前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情绪,有效地保障手术顺利进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2]。
本研究通过对手术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
1.对象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需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外科患者346例。
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176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6.86±9.96岁,男92例,女84例,包括乳腺癌36例,直肠癌69例,宫颈癌36例,纤维瘤35例;对照组170例,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45.94±10.34岁,男89例,女81例,包括乳腺癌34例,直肠癌67例,宫颈癌33例,纤维瘤36例。
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按照一般的护理程序进行护理。
实验组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下护理干预措施[3]:
①入院宣教:患者刚进入医院,因为自身疾病和居住环境的改变会产生悲观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入院相关情况,主动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和基本需求,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给予患者心理安慰。
②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在术前24h定时进行巡回访视,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和心理变化,向患者讲述手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患者提出的问题给出解释,主动向患者介绍手术麻醉方式、手术设施、手术方法,对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给予针对性的解释安慰,以缓解或者消除患者对手术存在的恐惧和顾虑,以便更好地配合手术治疗。
③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巡回护士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需求,尽量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手术过程中应尽量遮挡患者隐私部位,告诉患者手术时必要的配合,安慰患者并对其提出的问题做出回答,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都陪在患者身边,关切的问候、亲切诚恳的眼神都可起到药物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让患者消除顾虑和恐惧积极配合手术,手术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意识和生命体征的变化,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④术后护理: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告知患者及家属手术成功以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有助于患者康复。
全麻患者术后一般不能马上回病房,待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后才可以离开手术室。
护理人员要及时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卧位、饮食方式,护理手法动作要轻柔,给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让患者感受到温暖以积极配合医护检查,预防并发症。
⑤术后随访: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探视,了解患者的伤口愈合、疼痛、有无感染、饮食休息以及有无出现并发症,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
1.3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采用手术室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比较,标准满分为100分[4];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调查。
1.4 数据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x2检验。
检验水准(α)
=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护理质量比较,实验组护理质量(88.46±9.73 分)高于对照组(75.85±10.69 分),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所有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例数116例,满意率为68.24%,实验组满意例数169例,满意率为96.02%,实验组住院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是治愈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在治愈疾病的同时会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对其精神造成一种强烈的刺激,提及手术几乎所有患者都会产生焦虑、恐惧、抵触、紧张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导致患者精神高度紧张、呼吸急促、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等非特异醒的生理心理反应,严重者会导致病情加重,因此对手术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5]。
通过进行护理干预,患者从心理上能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和关心,可以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有效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进行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护理质量(88.46±9.73分)高于对照组(75.85±10.69分),说明护理干预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提升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对自身疾病有了深入认识,了解到手术治疗对自身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有效地提高了实验组患者手术期间的配合程度,通过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的身心达到良好的状态,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康复状况;本研究表明,通过进行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真切地感受到护理人员对他们的关怀和照顾,所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169例,96.02%)显著高于对照组(116例,68.24%),说明护理工作对改善医患护患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护理人员不断提升自己,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护理干预有效地缓解或消除了患者的紧张焦虑情绪,使患者在手术期间能积极配合,极大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和术后康复情况,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有效改善医护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解忠丽,牟秀芳,张荣珍等.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与体会[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 2l(6A): 64—65.
[2] 杨丽,李毛琼,郭瑞敏.术前患者焦虑心理的评估方法与护理对策[J].医药世界,2005, 7(7): 725-726.
[3] 李莉.浅谈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2): 200.
[4] 杨丽,李毛琼,郭瑞敏.术前患者焦虑心理的评估方法与护理对策[J].医药世界,2005,7(7): 725-726.
[5] 杨丽,李毛琼,郭瑞敏.术前患者焦虑心理的评估方法与护理对策[J].医药世界,2005,7(7): 725-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