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描写景物“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9.92 KB
- 文档页数:2
小学写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写景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2. 提高学生对写景群文中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感知能力;3. 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了解写景群文的定义和特点;2. 阅读名家写景群文作品,欣赏文学表达的美;3. 学习写作技巧,尝试自己编写写景群文。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精美的写景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风光和文学作品的兴趣。
2. 导入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写景群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对名家写景群文的欣赏,激发学生对文学表达美的感知。
3. 阅读指导: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写景群文作品,进行分段式阅读指导。
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结构、文学技巧和情感表达。
4.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合作解读作品中的关键句子和描写形象。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
5. 作品创作:引导学生选择心灵感动的自然景色,以及表达自己感受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撰写写景群文作品。
6. 互评交流:学生交换作品并进行互评。
教师对优秀作品进行点评,并公布部分优秀作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和讨论质量;2. 阅读学生的作品,评价其对写景群文特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3. 综合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积极性和团队精神。
五、拓展延伸:1. 建议学生多阅读写景群文作品,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2. 鼓励学生参加文学活动,例如写景群文的比赛或朗诵比赛,提升自己的写作和表达能力;3. 建议学生观察自然风光,亲身体验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表达。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在欣赏名家写景群文的同时,也有机会创作自己的写景作品。
通过合作探究和互评交流,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继续拓展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文学创作的热情。
景物描写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在语文教学中,景物描写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培养内容。
通过对景物描写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进一步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本篇教学设计将结合群文阅读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的景物描写能力为目标,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和重要性;2. 提高学生观察力和描述力,培养准确、生动的景物描写能力;3. 培养学生欣赏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4.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将创设一个真实的场景——学校周边的花园。
在教室里布置一些花草盆栽,并展示一些花卉种子,让学生有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2. 导入群文阅读:通过投影或打印,展示一些群文阅读的图片素材,如山水画、花鸟画、景点照片等。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细节,让他们对景物描写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引导分析:提问学生:为什么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非常重要?学生发表个人意见后,教师进行逐一点评。
4. 合作探究: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篇群文阅读作品,通过阅读和讨论,找出文章中的景物描写内容,并进行总结。
然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现场分享,展示自己小组找到的景物描写片段,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5. 创作表达:每个小组再次集思广益,合作创作一篇自己的景物描写作品。
可以通过描绘学校花园中的一颗树、一片草地或一朵花等方式,形成小组特色。
鼓励学生用动词、形容词、比喻等修辞手法来丰富描述。
6. 展示交流:小组成员轮流朗读自己的作品,并通过拍手、鼓掌或赞美的方式,给予其他小组鼓励。
然后各小组交换作品进行欣赏和鉴赏,通过口头表达和写作评价,互相学习和提高。
7. 总结回顾: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本次活动,你们学到了什么?以后如何更好地描写景物?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互动。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小组合作情况评价;2. 学生参与度和表达情况评价;3. 学生作品的质量评价;4. 学生对景物描写和群文阅读的理解程度评价;5. 教师课堂引导和管理情况评价。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2.能力目标:学习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热爱自然,体验自然,陶冶情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会观察,能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实现与自然的沟通。
教学难点:通过教材中景物描写的范例,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实现景物描写的生动性、形象性,抒发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当你看到千变万化的自然景物时,你一定很想把见到的美景记录下来,和别人一起分享,因此学会自然景物描写的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二、方法指导(一)景物描写的含义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
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
(二)描写景物的技法1.写景物,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1)景物的特征,常常表现在形状、色彩、声音、气味等方面。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2)描写景物的特征,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
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这里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3)为了使景物描写更加丰满、生动,对某一个景物,可以俯视、仰视,近观、远望,可以写静态、动态,还可以写不同时段中的不同形态。
如《三峡》一文,描写了三峡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致,让人感受到三峡多样的美。
其中春冬季节“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景象,俯仰结合,动静相衬,描写灵活生动,读来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正面、侧面结合描写景物。
如《三峡》中多处运用直接描写(正面描写)和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来描写景物。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环境描写在群文阅读教学中,为了提供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注重环境的描写和设计,营造一个开放、舒适、丰富多元的阅读氛围。
下面我将为大家描述一个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环境,并探讨其重要性。
一、空间布局和摆设群文阅读教学的环境需要注重空间布局和摆设。
我们可以设置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给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
教室中设有阅读角和小组讨论区,在角落放置柔软舒适的坐垫,以增加学生的舒适感。
在教室的一角放置一些有趣的阅读资料和图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环境色彩教学环境的色彩对学生的情绪和学习积极性有着重要影响。
我们可以选择明亮温暖的色调,如浅黄色、浅蓝色等,来烘托阅读氛围。
合适的色彩搭配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感,提高学习效果。
三、自然光线充足的自然光线是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教室的设计应该充分利用自然光,通过大窗户、落地窗等方式提供足够的阳光。
自然光线明亮柔和,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阅读,还有益于保护视力,提高学习质量。
四、环境音乐适当的音乐能够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动力。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轻快、舒缓的音乐,比如古典音乐或纯音乐,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友好的学习环境。
五、文化装饰在群文阅读教学环境中,文化装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我们可以在教室中挂上一些富有特色和教育意义的图片、海报或艺术品,如名人名言、古诗词等,以增加学生对文化的认知和兴趣,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好奇心。
六、绿色植物绿色植物是一个舒缓心情、净化空气的好办法。
在教室中摆放一些绿色植物,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给学生带来清新的感觉,提高学习效果。
总结起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的环境描写包括了空间布局和摆设、环境色彩、自然光线、环境音乐、文化装饰和绿色植物等方面。
这些环境因素的合理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积极、乐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为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写景类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写景类群文的特点和形式;2.掌握写景类群文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技巧;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引入:通过展示精美的写景类群文作品,引发学生对写景类群文的兴趣和好奇心;2.讲解写景类群文的定义、特点和形式;3.分析写景类群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4.指导学生阅读写景类群文的技巧和方法;5.组织学生进行写景类群文的创作和分享。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1.展示一幅具有浓郁写景元素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猜测与图画相关的事物和场景;2.提问学生:对于这幅图画,你们有什么感受和联想?步骤二:定义与特点1.解释写景类群文的定义:以自然景物或人文景观为主题,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景物的感受和描绘;2.指导学生发现写景类群文的特点:主题突出、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步骤三:结构与表达方式1.分析写景类群文的结构:引子、景物描摹、感受表达、结束段;2.举例分析写景类群文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
步骤四:阅读技巧与方法1.引导学生注意阅读写景类群文时的以下几个方面:背景介绍、结构分析、描写细节及感受表达;2.指导学生进行写景类群文阅读实践:先整体阅读,再逐段分析。
步骤五:创作与分享1.组织学生进行写景类群文的创作实践:提供几个不同主题的写景素材供学生选择;2.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相互分享和欣赏。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激发学生对写景类群文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引入、讲解、分析、阅读和创作等环节的有机组合,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倡导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写景类群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
《学习描写景物》教学方案1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从多个方面观察景物的方法,通过观察抓住景物的特征。
2.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3.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重点】1.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2.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难点】1.尝试运用多种手法,结合多种感官的感受,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
2.尝试描写景物时恰当地融入情感,使景物鲜活起来。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七年级时我们跟随朱自清体会过春的生机勃勃,跟随老舍欣赏过济南的冬天的独特魅力,跟随宗璞驻足过紫藤萝瀑布前,领悟生命哲思。
本单元我们又借着郦道元的文章游览了雄奇壮丽的三峡;立足陶弘景的发现总结了山川之美的共性;透过崔颢的诗歌登上了历尽沧桑的黄鹤楼;隔着时空长河陪伴孤独的王维领略了奇异的边塞景象……四季更替,各有特色,世间美景,美不胜收。
有没有哪些景物让你印象深刻,想要把它们描写出来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如何描写景物。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创作欲望。
二、技法指导技法回顾1.提出问题首先让我们回顾《三峡》《答谢中书书》《春》《紫藤萝瀑布》四篇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提炼作者进行景物描写时采用的方法,自主总结景物描写技巧。
2.成果展示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回顾分享,教师展示参考答案:(1)描写景物要抓住景物的特征。
①描写景物要抓住其外在的形状、色彩、声音等方面的特征。
如《春》中对雨的描写:“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了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②描写景物既可以描述人的视觉感受,还可以描述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受,感受之间可以互通,运用通感手法。
如《春》中对各种花朵的描写:“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写景课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引言群文阅读是指在教学中通过读一组彼此关联的文本,使学生能够对具有相同主题或背景的文本进行比较、对比和分析。
写景课文是一种以描写自然景色、人物活动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通过群文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体验写景文学作品的美感和艺术特点,同时提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旨在设计一节群文阅读课,以写景课文为主题,通过多样的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写景类文学作品。
二、整体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解读写景类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和意象。
2. 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和表达技巧,写出自己的写景作品。
3.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理解不同写景作品中的文化差异和艺术风格。
4. 学生能够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并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流程1. 导入阶段引入群文阅读的概念,解释写景课文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写景课文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发思考。
2. 文本阅读阶段选取两篇不同风格的写景课文,让学生分组阅读。
要求学生通过细致的读解和思考,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3. 文本分析阶段学生就两篇写景课文展开比较分析,讨论写景手法和意象的差异。
引导学生从情感、细节描写、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4. 创作实践阶段学生根据所学的文学知识和技巧,以诗歌、散文、小说等形式,创作自己的写景作品。
鼓励学生运用多元的表达手法,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5. 交流分享阶段学生进行作品展示和分享,可以采用小组展示、合作创作等形式。
学生可以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借鉴和吸收不同风格的写景表达方式。
6. 总结反思阶段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从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制定提升计划。
四、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写景课文的片段和相关图片。
2. 选定的写景课文:根据教学需要,准备两篇写景课文,风格各异,内容生动有趣。
3. 阅读材料:为学生提供相关写景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该主题。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景物描写1. 引言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中,景物描写是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想象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和描述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2. 教学目标设定在教学设计前,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目标设定:-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中景物描写的敏感度和欣赏能力;- 帮助学生学会准确理解和描绘景物的外貌特征和情感内涵;- 激发学生对作品中描写景物的意图和目的的思考。
3. 活动设计3.1 文学作品欣赏在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选择一篇篇幅适宜的文学作品,如散文、小说或诗歌,并读给学生听。
重点强调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情感交流让学生自由流露自己对文学作品中描写的感受和想法,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作品中的景物,提问和回答问题,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
3.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研读,并共同撰写一篇景物描写的分析报告。
要求学生从不同视角和角度解读描写,提炼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4 创作实践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场景或事物,并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写一篇短文进行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完善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4. 评价与反思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反思,以帮助他们提高写作和阅读能力。
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批改学生的作文并提供具体建议和改进建议;- 邀请学生进行自评和同伴评价,加深对景物描写的理解。
5. 结语通过精心设计的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应持续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加得心应手。
这将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
学习描写风景教学设计-“1+X”群文阅读引言本教学设计是为学生提供研究描写风景的机会,在“1+X”群文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描写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学生将在阅读文学作品并观察真实景观的基础上,进行写作实践,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 研究并掌握一些常见的描写风景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能够观察和分析真实景观,并将其转化为文学作品中的描写-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阅读描写风景的文学作品。
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或散文,包括一些优美的描写风景的片段。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注重作者的描写技巧和用词表达。
2. 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真实景观。
组织一次实地旅行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风光或城市景观,并引导他们观察并记录各种景观特征、感受和意象。
3. 进行写作实践。
根据所学的描写技巧和观察到的景观,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可以鼓励学生写一篇描写风景的短文或诗歌,或者组织写作比赛,选出最佳作品进行展示。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
选取文学作品,并配备针对描写风景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和记录。
2. 组织实地观察活动。
安排一次实地旅行,在旅行前给学生一些观察任务,并鼓励他们记录下观察到的景观特征和感受。
3. 分析和讨论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景观特征和感受,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并从中研究。
4. 进行写作实践。
根据所学的描写技巧和观察结果,要求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设定不同的要求和作业形式。
5. 评价和展示作品。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分享写作经验和感受。
教学评价1. 书面作品评价。
对学生的书面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描写技巧、用词表达和结构组织等方面。
2. 口头表达评价。
对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口头表达进行评价,鼓励他们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3. 实地观察记录评价。
对学生在实地观察活动中的记录进行评价,包括观察的全面性和准确性等方面。
探索描写乡村美景教学设计-“1+X”群文阅读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1+X”群文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索和描写乡村美景。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提高其乡村诗歌创作和描写能力,同时培养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目标1.了解乡村美景的特点和魅力。
2.掌握乡村描写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并能将其运用到乡村描写中。
4.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阅读和分析优秀的乡村描写作品。
2.研究乡村描写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式。
3.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乡村景色,进行实践练。
4.培养学生运用诗歌创作和散文描写的能力。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乡村美景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乡村风景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乡村美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描述自己所感受到的美丽和宁静。
步骤二:阅读与分析选择一些经典的乡村描写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和分析。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诗歌或散文,并选取其中的描写片段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发现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并对其意义进行解读。
步骤三:练与创作引导学生前往乡村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周围的景色和人物。
学生可以自行选取一个主题,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进行实践。
鼓励学生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进行创作,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和分享。
步骤四:总结与展示学生在实践中进行了充分的尝试,通过分享和展示所创作的作品,总结乡村描写的技巧和要点。
同时,学生也可以分享自己对乡村生活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评估1.学生对乡村描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学生创作作品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3.学生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扩展活动1.组织学生参观乡村艺术展览,了解更多关于乡村美景的艺术表现形式。
2.鼓励学生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平台分享自己对乡村美景的感受和创作作品。
结束语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将深入探索和描写乡村美景,提高其诗歌创作和描写能力,并培养对乡村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以上为《探索描写乡村美景教学设计-“1+X”群文阅读》的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学习描写森林美景教学设计-“1+X”群文阅读一、教学背景森林是自然界中一处美丽的地方,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令人惊叹的景观。
通过研究如何描写森林美景,学生可以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欣赏之情。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1+X”群文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同时培养他们阅读与理解群文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群文阅读,了解描写森林美景的相关文章。
2. 学生能够提取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用简练的语言描述森林美景。
3.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分享自己的描述,展示他们对森林美景的理解。
4.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描写技巧,创作自己的森林美景描写作品。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通过展示一张森林的美景图片,用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课将要研究的内容。
步骤二:群文阅读1. 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一篇描写森林美景的文章,同学之间可以讨论和交流。
2.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阅读的文章和他们的理解。
步骤三:关键词提取1. 每个小组讨论并提取描写森林美景的关键词。
2. 将关键词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步骤四:句子提取1. 每个小组再次讨论并提取描写森林美景的关键句子。
2. 将关键句子写在黑板上,供全班同学参考。
步骤五:小组合作1. 学生再次分组,进行小组合作。
2. 每个小组根据关键词和关键句子,共同编写一篇描写森林美景的短文。
3. 小组成员相互讨论和完善各自的作品。
步骤六:展示与分享1.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作品。
2. 全班同学欣赏和评价其他小组的作品。
步骤七:个人创作1. 学生个别完成一篇关于森林美景的描写作品。
2. 学生可以参考之前小组合作的作品或其他文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程度。
2.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小组作品的质量与创新性。
3. 收集学生个人创作的作品,对其进行评价和反馈。
五、教学资源1. 森林美景图片2. 描写森林美景的相关文章3. 黑板和粉笔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一位擅长摄影的嘉宾来讲解如何通过摄影捕捉森林美景。
初中写景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了解什么是写景群文;2.理解写景群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分析写景群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提高阅读和欣赏写景群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写景群文2.写景群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3.写景群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阅读和欣赏写景群文的能力提升三、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一幅写有美丽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提问:你们看到这幅图片有什么感受?什么是写景群文?Step 2 了解写景群文(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写景群文的概念,并给出几个例子。
2.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写景群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Step 3 分析写景群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写景群文的结构,包括开端、主体和结尾。
2.学生分小组,从给定的写景群文中选取一篇进行分析。
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主题句、描写句和感受句,并解释作者使用的修辞手法。
Step 4 阅读和欣赏写景群文(10分钟)1.教师给每个学生发放一篇经典的写景群文,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
2.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分享自己的感受。
Step 5 提高阅读和欣赏的能力(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的方法。
2.学生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对文中生词和短语理解和运用的能力。
Step 6 扩展学习(10分钟)1.学生根据所学的写景群文的写作技巧,自己进行创作。
2.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准确归纳写景群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检查学生对写景群文结构和语言特点的理解,以及在阅读中找出关键词的能力。
3.评价学生的创作,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五、板书设计- 什么是写景群文- 写景群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写景群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阅读和欣赏写景群文的能力提升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写景群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归纳其特点和写作技巧,并通过阅读和欣赏写景群文提高了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欣赏水平。
学习描写海洋风光教学设计-“1+X”群文阅读简介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研究描写海洋风光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通过“1+X”群文阅读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展他们的海洋知识,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文学作品中关于海洋的描写方式和手法;2. 培养学生对海洋景观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能够描写海洋风光。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关于海洋的描写;2. 海洋风光:介绍和观赏一些真实的海洋风光图片和视频。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通过分享一段描写海洋的经典文学作品或展示海洋风光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研究文学作品(15分钟)- 阅读和分析选定的文学作品,理解其中的描写技巧和语言特点。
- 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 观赏海洋风光(20分钟)- 展示真实的海洋风光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海洋的美丽和神奇。
- 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细节和特点,尝试用适当的词汇进行描述。
4. 练写作(20分钟)- 给学生几个写作任务,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海洋风光。
- 提供一些写作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描写技巧。
5. 分享和展示(10分钟)- 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展示。
- 互相欣赏和评价作品,鼓励学生互相研究和进步。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研究的收获和困难,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改进方向。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 学生对海洋风光的观察和描述能力;3. 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4. 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能力。
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以海洋为题材;2. 安排参观海洋展览或实地考察海洋风光;3. 组织学生参与海洋保护相关的志愿活动。
学习描写景物
“1+X”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通过赏析经典美文,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中与别人交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经典美文,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教学涉及篇目:
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多角度、有层次地描写景物;
2.通过赏析经典美文,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3.学会在观察和欣赏大自然的美好中与别人交流,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文赏析】
1.三单元古文赏析写景方法
《三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答谢中书书》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课外文言文体会古人写景方法
1)《小石潭记》: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译文: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空:在空中,名词作状语。
皆:全,都。
下,向下照射。
布:照映,分布。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翕:迅疾。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
阳光直照到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览的人互相嬉戏。
2)《水经注·河水·孟门山》: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
⑤
译文:①经始:开始。
禹:治水的大禹。
②漱:冲击。
广:开阔。
③崇深:高深。
④返:回冲。
捍:摇动。
⑤倚:依靠。
河道被水冲击而变得宽阔。
两岸高深,倾斜的山崖像是转过身来保卫着河水,巨大的岩石居高临下,好像要坠落下来却又偎依在山崖上。
【技法点拨】
结合已学经典现代文总结写景技法
1.抓住特点,巧用修辞
比如《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2.观察细致,五觉写景
比如《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
3.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比如《济南的冬天》,老舍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那些小山太秀气!”
【交流表达】
1.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
2.你留意过自家窗外的景物吗?或许是车水马龙的道路,或许是花木茂盛的园圃,或许是小伙伴们玩耍的场地……
3.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致。
说一说你喜欢的季节独特的景色。
4.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闲暇之余你一定去过不少风景名胜之地,选一处你觉得景色最迷人的地方说给大家听。
【学以致用】
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300字以内。
要求:校园一景,意味着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选取校园的一个局部进行细致具体的描写。
还可以写一写师生在其中的活动,展现出校园景色的特点。
写作时采用不同的角度和方法,例如:俯视仰视,正面侧面,以及多感官相结合,巧用修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