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章(第2节)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2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1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
二、预习内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思考:这符不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这与一对相对性状实验的F2的3:1的数量关系有联系吗?(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尝试学着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1)假设亲本中黄色圆粒为绿色皱粒为(2)推出F1代为,表现为黄色圆粒(3)F1可以产生几种配子?棋盘法分析组合。
(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分离,决定不同相对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4)用棋盘法来分析F2代:遗传因子的组合有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表现型有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探究案一、前置测评1.写出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杂合子自交和测交的遗传图解:2.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他们生有一个正常儿子和一个白化病的女儿。
该正常儿子长大后与一个白化女性患者婚配,生一个正常的子女的几率是。
A 、1/2 B、 1/3 C、 1/6 D、 2/3二、学习过程探究点一: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问题1:孟德尔以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进行实验的?问题2:F l代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3:F2代的表现型是什么?比值是多少?为什么出现了两种新的性状?问题4:分析每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探究点二:对自由组合的解释问题1:孟德尔研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一对还是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问题2:孟德尔假设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两纯种亲本的基因型是什么?推出Fl代的基因型是什么? 问题3:F1代在产生配子时,两对等位基因如何分配到配子中?产生几种配子类型?问题4: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是什么?数量比为多少?精讲点拨:(1)总共有9种遗传因子的组合。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2课时导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2.分析子二代中的各性状的基因型种类,并总结成规律。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预习案(一)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实验过程:亲本:×遗传图解:预测结果:实验结果:测交后代有四种性状,比例为1:1:1:1,符合预期设想。
(二)自由组合定律(三)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再发现“遗传因子”命名为基因;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表现型指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表现型有关的___________叫做基因型。
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一、学习过程(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展示预习情况思考:测交时母本和父本的选择对实验结果有关吗?为什么?(四)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思考: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为什么是互不干扰的?比较: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动植物育种工作和医学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育种上,由于每种生物都有不少性状,这些性状有的是优良性状,有的是不良性状,如果能想办法去掉不良性状,让优良性状集于一身,该有多好。
思考:在水稻中,有芒(A)对无芒(a)是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是显性,那么,AArr × aaRR能否培养出优良品种:无芒抗病水稻呢?怎么培育?设疑:在上述两种基因型中,是否都可用在生产中呢?如何获得生产需要的种子?(2)用自由组合定律能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论上的依据。
第 2 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 1 课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过程及解释★学习目标定位: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探究交流平台探究主题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合作探究】1、试用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
2、如果亲本采用黄色皱粒纯合子和绿色圆粒纯合子做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探讨F2的性状有哪几种、重组类型占的比例为多少?3、从数学角度分析,9:3:3:1与3:1能否建立数学联系,思考其对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结果有什么启示。
探究主题2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自主学习】1、遗传因子决定性状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r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y控制。
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
2、F1的遗传因子组成亲代中,YYRR产生一种配子,yyrr产生一种配子。
两种配子结合后,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为,表现为。
3、F1配子的产生(1)遗传因子的行为: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
(2)配子的种类及比例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 。
4、F2的遗传因子组成以及性状表现(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的。
(2)雌雄配子有种结合方式。
(3)F2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YYRR::::::::yyrr =1::::::::1(4)F2性状表现以及比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合作探究】1、试用分离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中F2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
2、结合教材P10图1-8,思考:(1)F2中所产生的遗传因子组成以及比例关系。
(2)F2中双显、双隐豌豆在F2中的比例。
3、若F2中性状比例与9:3:3:1差距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合理即可)典型例题导学谋哺乳动物毛的颜色遗传有白色和灰色两种,毛的长度有长毛和短毛两种。
第一章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上节回顾】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课前预习学案一、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结合知识链接完成)1、认识显微镜的构造:请指出左图中1—9分别对应的结构名称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2、显微镜的使用:首先,在 倍镜下观察清楚并找到 ,把要放大的 移到视野中央。
其次:转动转换器,换成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若视野较暗,可调节和 。
3、特别提醒:⑴必须先用_ __倍镜观察后,再转动转换器换成____倍镜观察。
⑵低倍镜观察时,粗、细准焦螺旋都可调节,高倍镜观察时,只能调节_____________。
⑶由低倍镜换高倍镜,视野变____,视野内细胞数目变_____,每个细胞的体积变_____。
⑷目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____比;物镜的长度与其放大倍数呈 __比。
⑸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宽度或长度的放大倍数。
⑹物象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像是倒立的像,若细胞在显微镜下的像偏右上方,实际在装片中细胞的位置则偏 。
所以,物象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_的。
⑺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①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成反比的规律计算;②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1、通过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 ,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 和 ,这反映了细胞的 。
2、根据细胞内有无以 为界限的 ,把细胞分为 和 。
3、原核生物中除了分布广泛的各种 外,还有 (也称 )。
常见的蓝藻有 、、、。
蓝藻细胞内含有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当、会长出讨厌的水华,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的。
4、原核细胞具有与相似的和,没有由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但有一个环状的,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讲解:第一章第2节地球的运动一、知识讲解1.地球绕地轴转是自转,周期是一天,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地球绕太阳转是公转,周期是一年,自转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1、是昼夜交替,2、是地球上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等。
3.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四季的更替、地球上的五带、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4、二分二至日:(以北半球为例)(1)A点: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节气是冬至日,季节冬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短夜长(2)B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3月20或21,节气是春分日,季节春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3)C点: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6月21或22日,节气是夏至日,季节夏季,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昼夜长短情况昼长夜短。
(4)D点:太阳直射赤道,时间9月22或23,节气是秋分日,季节秋季,昼夜长短情况昼夜平分(5)一年中,太阳的直射点始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南北回归线上,一年有一次阳光直射,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两次阳光直射。
南半球的节气、季节等均与北半球相反。
一年中,绵阳每天正午太阳夏季节升得高些,冬季较低;一年中,绵阳白昼的时间最长的一天是夏至日,白昼最短的一天是冬至日。
5、地球上的温度带五带:北寒带——(北极圈以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北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终年炎热。
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无阳光直射,无极昼极夜,四季变化明显南寒带——(南极圈以南)有极昼极夜,无阳光直射,终年寒冷;二、跟踪训练一、单项选择题观察实验:用打开的手电筒模拟“太阳”,将地球仪放置在手电筒前方,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
据此完成1-2题。
1.关于实验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自东向西拨动地球仪B.摆放地球仪时,北极指向北方C.灯光能照亮地球的大部分D.此时,光线直射北回归线2.此实验能较好地演示()A.四季变化B.五带的形成C.昼夜交替D.影子长短的变化3.北京球迷杨洋深夜收看在美国当地中午举行的一场NBA篮球比赛的现场直播,造成两地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球体B.地球的公转C.地球的自转D.纬度的差异4.读北半球夏至日光照图,关于B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 地方时为7点B. 正值日落时刻C. 经度为60°ED. 全年昼长夜短5.下列主要由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是():①太阳东升西落②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③当烟台的学生早晨去上学时,新疆的学生还没起床④正午物体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读“地球上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会计基础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多项】会计基本假设具体内容包括()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2、【多项】下列各经济组织中、属于会计主体的有()
A、集团公司的分公司
B、个体工商户
C、公司的销售部门
D、合伙企业
3、【单项】企业根据权责发生制对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体现了会计的基本
假设是()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
4、【单项】下列选项中,属于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是()
A、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
B、明确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C、为会计核算确定了会计期间
D、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
5、【判断】在我国的企业必须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6、【多项】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应作为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有()
A、本期实现的收入但尚未收到
B、本期实现的收入已收款
C、属于本期负担的费用尚未支付
D、本期预付的费用但非本期负担的部分
7、【单项】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下列各项不属于本期收入或费用的是()
A、本期支付下期的房租
B、本期预收的款项
C、本期预付的款项
D、本期采购设备尚未支付的款项
8、【多项】下列做法中,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谨慎性要求的有()
A、对应收款项计提减值准备
B、对固定资产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
C、对于本期的超额亏损,企业将计提的坏账全部转回
D、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9、【单项】下列项中,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
策需要相关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A、及时性
B、重要性
C、相关性
D、可理解性
10、【多项】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A、可靠性
B、可比性
C、相关性
D、实质重于形式
11、【单项】甲企业从乙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体现的质量要求是()
A、重要性
B、及时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可比性
12、【判断】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
情况,从项目的金额大小加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