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商业银行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第六章《商业银行法》
二、商业银行的业务
(一)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包括现金资产业务(含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存款)、信贷业务、投资业务、银票承兑和商票贴现业务、拆借业务、透支业务和担保业务(含保理、担保、贷款承诺、开立信用证等业务)。
(二)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主要包括存款业务和其他负债业务。
其他负债业务主要有向中央银行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发行短期融资债券和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三)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为结算性中间业务、担保性中间业务(指银行为商业汇票提供的承兑服务)和其他中间性业务。
另外,信用卡业务也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在银行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信用卡持卡人拥有凭卡办理转账结算、存取现金和消费信用的权利,也负有不得转让、出租或转借信用卡及其账户的义务。
(四)商业银行的国际业务
主要包括有:(1)外币兑换业务,包括收兑外币钞票、旅行支票、旅行信用证、汇票、兑付信用卡等业务;(2)国际贸易结算方式,包括汇款、托收、信用证、保函等业务;(3)外汇资金业务,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商业银行可做外汇买卖业务,外汇保值业务,国际筹资业务,外汇担保业务等多种外汇资金业务。
第六章《商业银行法》五、商业银行的接管、清算及终止的法律制度(一)商业银行的接管制度接管商业银行是指中国银监会对拟被接管的商业银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护存款人的利益,恢复商业银行的正常经营能力。
中国银监会认为商业银行出现信用危机或者即将出现信用危机时,可以决定对其接管,并组织实施。
自接管开始之日起,由接管组织取代银行原管理层,行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权力,接管组织的组成人员由中国银监会指定,被接管的商业银行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因接管发生变化。
《商业银行法》第68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接管终止:(1)接管决定规定的期限届满或者中国银监会决定的接管延期届满。
(2)接管期限届满前,该商业银行已经恢复正常经营能力。
(3)接管期限届满前,该商业银行被合并或者被依法宣告破产。
(二)商业银行的清算及终止制度商业银行的解散、撤销和破产以及最后的终止对金融市场和债权人有重大影响,须经银监会的批准,并且按照商业银行法和公司法、公司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必要的清算程序后办理。
(三)违反商业银行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1、违法经营的法律责任商业银行如有违法经营(10类)行为之一的,由银监会责令改正,并根据具体情节处以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停业整顿或者吊销经营许可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逃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的法律责任商业银行如有藐视中央银行监管、未经批准办理结汇售汇、未经批准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买卖金融债券或者到境外借款、违反规定同业拆借等情形的,由中国人民银行责令改正并处罚,或可建议银监会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3、非法经营银行的法律责任4、违反商业银行法律、法规的个人责任以上违法行为均由银监会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第六章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一、名词解释1. 绿色金融:2. 法定存款准备金:3. 银行信用:4. 资本性债券:5. 贷款承诺:二、单项选择1. 下列不属于总分行制优点的是() .A. 便于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扩大经营规模B. 便于中央银行宏观管理C. 有利于银行业自由竞争D. 可避免过多的行政干预2. 银行持有的流动性很强的短期有价证券是商业银行经营中的()。
A. 第一道防线B. 第二道防线C. 第三道防线D. 第四道防线3. 银行在大城市设立总行,在本市及国内外各地普遍设立分支行的制度是() .A. 单一银行制B. 总分行制C. 持股公司制D. 连锁银行制4. 1694年, () 的成立标志着现代商业银行制度的建立。
A. 威尼斯银行B. 阿姆斯特丹银行C. 汉堡银行D. 英格兰银行5. 在国际银行业,被视为银行经营管理三大原则之首的是()。
A. 盈利性原则B. 流动性原则C. 安全性原则D. 效益性原则6. 商业银行三大经营原则中流动性原则是指() .A. 资产流动性B. 负债流动性C. 资产和负债流动性D. 贷款和存款流动性7. 下列哪种不属于可管理的负债() .A. 可转让存单B. 支票存款C. 同业拆借D. 向中央银行借款8. 两家以上商业银行受控于同一个人或同一集团但又不以股权公司的形式出现的制度,称为()。
A. 代理银行制B. 总分行制C. 连锁银行制D. 银行控股公司制9. 下列不属于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 特点的是()。
A. 不记名B. 面额为整数C. 可流通转让D. 利率低于同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10. 被称为商业银行二级准备资产的是()。
A. 在央行存款B. 在同业存款C. 短期政府债券D. 库存现金11. 1897年在上海成立的()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的产生。
A. 交通银行B. 浙江兴业银行C. 中国通商银行D. 北洋银行12.下列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高的是()。
A. 结算过程中占用的现金B. 消费贷款C. 政府债券D. 准备金存款13. 一般地,当一家商业银行面临准备金不足时,它首先会() .A. 回收贷款B. 向央行借款C. 出售债券D. 向同业拆借14. 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称为() .A. 持续期缺口B. 利率敏感性指数C. 利率风险指数D. 利率敏感性缺口15, 商业银行把资金从盈余者手中转移到短缺者手中,使闲置资金得到充分的运用,这种职能被称为商业银行的()职能。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六章的形考题及答案注意:选项(abcd)后面数字是一道题对这题的的评分,也就是答案,如果是0,是错误的,.就不要选择。
绿色为:单选题蓝色为:多选题紫色为:判断题top/第6章/单选题第六章单选题以下关于商业银行证券投资的主要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 分散风险,获取稳定的收益0B. 保持流动性0C. 顺经济周期的调节手段100D. 合理避税0第六章单选题以下关于商业银行证券投资具有逆经济周期的调节手段这一功能说法错误的是()。
A. 贷款是逆经济周期的资产100B. 贷款和证券在许多方面是资产组合的最好互补对象0C. 在经济高涨时期,贷款需求旺盛,银行减少对证券的投资0D. 在经济衰退期,贷款需求下降,风险增大,银行扩大对证券的投资,从而可以熨平银行收益的波动0第六章单选题()是指除中央财政部门以外其他政府机构所发行的债券。
A. 国库券0B. 中长期国债0C. 政府机构证券100D. 各种资产抵押类证券0第六章单选题()是企业对外筹集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凭证。
A. 国库券0B. 中长期国债0C. 公司债券100D. 各种资产抵押类证券0第六章单选题()指债务人到期不能偿还本息的可能性A. 信用风险100B. 利率风险0C. 通货膨胀风险0D. 流动性风险0第六章单选题()指由于不可预期的物价波动而使证券投资实际收入下降的可能性。
A. 信用风险0B. 通货膨胀风险100C. 利率风险0D. 流动性风险0第六章单选题()指由于市场利率水平波动而引起证券价格的变动,从而给银行证券投资造成资本损失的可能性。
A. 信用风险0B. 通货膨胀风险0C. 利率风险100D. 流动性风险0第六章单选题()指某些证券由于难以交易而使银行收入损失的可能性。
A. 信用风险0B. 通货膨胀风险0C. 利率风险0D. 流动性风险100第六章单选题零息票证券不含息,以贴现的方式发行或交易,()是反映这类证券投资回报的收益率。
商业银行一、辨析题1.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近代商业银行已经生成,它们虽已具备了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职能,但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A.正确B.错误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金融企业。
A.正确B.错误3.银行的现金越多越好,表明较好的流动性.A.正确B.错误4.中间业务收入已经成为现代商业银行利润的重要来源.A.正确B.错误5.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业务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又分散了商业银行的风险。
A.正确B.错误二、单项选择题1.人们公认的近代商业银行起源于()。
A.英国伦敦B.意大利的威尼斯C.荷兰阿姆斯特丹D.法国巴黎2.公认的第一家现代商业银行是()。
A.米兰银行B.阿姆斯特丹银行C.英格兰银行D.汉堡银行3.商业银行新发行普通股或增资扩股时,由于股票的市场价格高于票面价格而产生的溢价部分必须计入().A.资本盈余B.实收资本C.未分配利润D.公益金4.商业银行的期限较短、有大小不同发行额度的银行借据是指()。
A.资本性债券B.资本性票据C.优先股D.可转换债券5.商业银行的期限较长、发行面额较大的债务凭证是指()。
A.资本性债券B.资本性票据C.优先股D.可转换债券6..可转让定期存单(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CDs)首创于()。
A.英国英格兰银行B.美国第一银行C.汇丰银行D.美国花旗银行7.商业银行把自己办理贴现业务时买进的未到期票据,如短期商业票据、国库券等转卖给中央银行,获取现款,这种借款形式称为()。
A.再贴现B.同业拆借C.回购协议D.直接借款7.银行之间利用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时间差、空间差和行际差进行调剂资金头寸的短期借贷,这种借款形式称为()。
B.同业拆借C.回购协议D.直接借款8.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有价证券,如国库券、政府债券等,暂时出售给其他金融机构、政府甚至企业,并在将来约定的日期以约定价格购回,这种借款形式称为().A.再贴现B.同业拆借C.回购协议D.直接借款9.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
第六章商业银行第一部分填空题1、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2、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国通商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3、商业银行主要通过以下两条途径产生:一是由旧式的高利贷转变而来,二是以股份制公司形式组建而成。
4、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5、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
6、商业银行的业务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
7、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可以分为银行资本和银行负债两大类。
8、库存现金和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款项库共同组成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库存现金是商业银行用于应付日常提存的现金资产。
9、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一般分为以下几类:贷款、证券投资、现金资产和其他资产。
10、传统中间业务包括结算、租赁、信托信用卡、和代理。
11、狭义的表外业务大致可分为承诺业务、担保业务、贷款出售及资产证券化等资产转换业务,衍生工具的交易以及与证券的发行承销等有关的投资银行业务。
12、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
13、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以及资产负债表内表外统一管理四个阶段。
14、资产担保证券是商业银行将某些传统的非流动性贷款经过技术处理后重新组合为同质量并可分割的标准贷款组合,以此为本金与利息的现金收入保证来发行证券,即资产证券化。
其中,住房抵押贷款一般采用过手证券的形式。
15、1988年通过的巴塞尔协议对表内资产和表外业务都确定了不同的风险权数以及相应的资本充足率,它是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完善与统一的标志。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1、是历史上第一家股份制银行,也是现代银行产生的象征。
A、德意志银行B、法兰西银行C、英格兰银行D、日本银行2、是中国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现代银行事业的创始。
第六章商业银行第一节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商业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是产生最早的金融机构。
由货币兑换业(鉴定、兑换)-货币经营业(保管、汇兑)-近代银行(以吸存放贷为主)商业银行的发展高利贷-现代银行近代银行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意大利:1580年出现近代银行威尼斯银行。
英文bank的起源于意大利语“banko”坐长板凳的人。
16世纪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期,这些银行不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
其建立途径有两条:法律规定和资本家组建股份制银行(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资本120万英镑,利率4.5-6%)中国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南北朝的寺院经营质押业务放高利贷,唐代的柜坊,明末清初的票号、钱庄相当普遍,基本是高利贷。
公元11世纪“银行”一词问世。
鸦片战争后,1845年,英国的丽如银行(外国银行),1897年通商银行,1904年户部银行(1912年改为中国银行),1907年交通银行-均为官商合办性质,同时民族资本的发展,私人银行发展。
国民党统治时期:四行二局一库新中国的银行体系:“大一统”的银行体系(1953-1978)-多元化的银行体系(1978-199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金融机构体系(1993-至今)第二节商业银行的类型和组织模式商业银行的组织模式单一银行制总分行制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商业银行的类型全能型(德国、瑞士为代表)和职能分工型(美国、英国、日本为代表)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发展过程P207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美日英为代表法律限定金融机构必须分门别类、各有专司,商业银行主要经营短期工商信贷业务(发展过程:30年代前,33年《格拉斯-斯蒂格尔法》,防火墙作用)全能型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德国、奥地利、瑞士为代表经营一切银行和金融业务,分工不明显发展趋势:由职能分工型向全能型转变:70年代后,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创新英国:1986年通过《1986年金融服务法》(big bang),实施取消金融管制的全面改革。
商业银行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又称存款银行或存款货币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以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以多种金融资产为其经营对象,能利用负债进行信用创造,并向客户提供多功能、综合性服务的金融企业。
2.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包括中间业务(也称无风险业务),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不直接改变资产负债,却能产生相应风险的潜在的资产负债活动。
3.票据贴现——是指顾客将未到期的票据提交银行,在扣除贴现利息后,从银行获取现款的一项银行业务。
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通过负债形成的、能够增加商业银行体系准备金的存款。
5.派生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转账方式发放贷款时(即由银行增记借款客户的负债数额)所创造出来的存款。
6.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办理其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传统的中间业务有汇兑、信用证、代理、承兑等业务。
7.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自有资本占风险加权资产总额的比率,按《巴塞尔银行协议》的要求,这一比率要达到8%。
二、填空题1.丽如银行2.商业票据3.钱庄和票号、中国通商4.银行同业拆借5.信托6.转帐结算7.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8.商业贷款理论9.预期收入理论10.可转换理论11.正常贷款12.关注贷款13.次级贷款14.可疑贷款、损失类贷款15.中央银行、商业银行16.汇兑、贴现三、单项选择1.A 2.B 3.D 4.B 5.B6.A 7.A 8.B 9.C 10.A11.A 12.B 13.C 14.C四、多项选择1.ABCD 2.BCD 3.BDBC 4.ABC 5.ABC6.BCD 7.ACD 8.CD 9.ABC 10.AB五、判断题1.对 2.错 3.错 4.对 5.错6.对 7.对 8.错六、问答题1.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有哪些?答:(1)负债业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就是指形成其资金来源的业务,亦即资金来源形成负债。
它是商业银行开展盈利性业务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商业银行的全部资金来源包括自有资本金和吸收的外来资金两部分。
A.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一般包括成立时发行股票筹集的股份资本、公积金(分为资本公积金与盈余公积金两类)以及未分配的利润三部分。
B.商业银行的存款负债业务C.商业银行的非存款负债业务:主要有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拆借、发行金融债券、结算过程中的短期资金占用。
(2)资产业务: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形成其资金运用的业务,即资金运用形成资产。
它是商业银行取得收益的主要途径。
A.现金资产,主要有在本国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存放同业的资金、同业往来中的应收款B.贷款C.贴现D.证券投资(3)中间业务:所谓中间业务是指银行不动用自己的资金,而是代理客户办理其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
传统的中间业务有汇兑、信用证、代理、承兑等业务。
(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主要有以下几类:备用信用证、贷款承诺、票据发行便利、保函业务以及贷款销售等、代理融通业务、信用卡业务。
2.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答:(1)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能力,经受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现。
商业银行保证其安全性的要求是:必须合理安排资产规模和结构,注重资产质量,通过保持一定比例的现金和持有一定比例的优质有价证券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提高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提高自有资本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遵纪守法,合法经营,一旦发生风险可以得到中央银行的援助而免受更大的风险打击。
(2)流动性原则。
流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随时保证可以以适当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的需要。
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大的方面。
商业银行要保持足够的流动性,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实现资产的变现;二是通过负债的途径或者以增资的方式取得资金,或者以吸收存款或借款方式筹得资金。
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的变现能力,衡量资产流动性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资产变现的成本,某项资本变现的成本越低,则该资产的流动性越强;二是资产变现的速度,某项资产变现的速度越快,则该项资产的流动性越强。
商业银行提高负债的流动性主要是通过主动性负债来实现的。
(3)盈利性原则。
盈利性原则是商业银行的最终经营目标,这一经营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商业银行实现盈利的途径主要有:尽量减少现金资产,扩大盈利资产的比重;以尽可能低的成本获得更多的资金;减少贷款和投资损失;加强内部经济核算,节约管理费用开支;严格操作规程,完善监管机制,减少事故和差错,防止内部人员因违法和犯罪活动而造成银行的重大损失。
3.为什么说商业银行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表现在哪:答:商业银行是一个企业,是以最小的投入来获取最大的回报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
在这一点上,与一般工商企业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商业银行又是一个特殊的企业,其特殊性体现在:(1)它经营的商品是特殊的商品——货币,而货币又是一种国民经济的综合变量,其变化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2)商业银行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如信用中介功能、支付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政策调节功能、服务功能等,这些功能的发挥,使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比一般的企业大得多。
(3)商业银行因其高负债经营的特点而具有特殊的风险。
(4)商业银行因具有“倒不得”的社会地位而具有获得来自于政策层面支持的特殊利益。
4.商业银行业务之间的关系如何?答:(1)信用业务与中间业务之间的关系首先,信用业务是中间业务的基础。
因为客户委托银行办理中间业务一般是以下述情况为前提的:即该客户与银行有存款或贷款的关系。
其次,中间业务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信用业务的发展。
这是因为:一方面中间业务的发展使银行可以占用客户的资金,并从而增加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中间业务又往往与资产业务相交织,从而促进了资产业务的扩大。
(2)信用业务之间的关系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与资产业务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①从信用业务的产生来看,负债业务是资产业务的基础。
因为商业银行运用资金前首先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来源,这种来源主要是通过吸收存款汇集起来的。
②当银行业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资产业务扩大也可以反过来引起负债业务的扩大。
这是因为,虽然有些存款是商业银行通过吸收银行体系外的现金或向中央银行借款形成的,但更多的存款则是商业银行通过发放贷款创造出来的,这种存款称为派生存款。
5.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答:1)法定存款准备率.法宝存款准备率是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对其存款负债总额的比例.法定存款准备率由中央银行调控,它与货币乘数之间呈反比例关系.2)超额准备率.是指商业银行所保有的超额准备金对其活期存款的比例.超额准备率的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商业银行之外,中央银行和社会公众也对超额准备率产生一定的影响.超额准备率与货币乘数也是负相关的关系.第一,市场利率是保有超额准备金的机会成本;第二,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第三,社会公众对通货与定期存款的偏好程度,当社会公众偏好现金时,银行势必保有较多的超额准备金,若社会公众对定期存款的偏好增加时,银行超额准备金将随之降低.第四,社会资金需求愿望.3)通货比率.是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与活期存款的比例.通货比率上升意味着存款人将更多的存款转化为通货.通货比率与货币乘数也呈负相关关系.4)定期存款比率.是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的比例,表明银行的存款负债结构.定期存款比率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较复杂:在狭义货币乘数模型中,定期存款比率与货币乘数是反方向变动的关系;而广义货币乘数模型中,两者则是同方向变动的.6、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前提条件有哪些?答:(1)部分准备金制度:该制度的实施使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客户的资金发放贷款,从而产生派生存款。
(2)转帐结算:该制度使银行发放贷款不需要贷现金,只需要账上的货币即可,因此,一笔现金存款可以多倍地使用、扩张。
七、论述题1、论述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演变过程答题要点:为了实现商业银行业务经营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的原则,商业银行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经营管理理论,大致演变如下:(1)20世纪60年代之间的资产管理理论,包括:商业贷款理论、可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
(2)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负债管理理论:包括购买理论、销售理论。
(3)20世纪70年代的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4)20世纪80年代的全面风险管理理论2.试对商业银行的两种经营模式(混业经营与分业经营)进行比较,并说明我国现阶段的选择及理由。
答题要点:(1)混业经营是指商业银行除了可以经营银行业务外,还可以跨证券,甚至保险行业开展业务活动。
分业经营指商业银行只能经营银行业务,甚至只能经营短期信贷业务。
(2)两种经营模式各有利弊病:混业经营的利:为客户提供多元服务,迎合顾客的需要;有利于银行增加竞争力;有利于业务之间进行盈亏互补。
弊:业务的专业性服务差;监管难度大,风险大。
分业经营的利:专业服务,效率高、服务精;避免业务间风险互相传播。
弊:不利于银行吸引客户;不利于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3)随着金融的全球化、金融业的竞争加剧,全球范围内有混业经营的趋势。
(4)我国现阶段依然从法律框架上选择了分业经营,原因在于:监管水平问题、银行的经营体制、治理水平问题、宏观经济金融风险问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