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照明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5.59 MB
- 文档页数:173
浅谈民用建筑照明系统的几个应用摘要】: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和《消防应急照明灯具通用技术条件》等相关资料对应急照明的具体规定,本文主要对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等应急照明的设计要求做了一些总结归纳以及简要介绍智能应急照明系统一些应用。
【关键词】:应急照明供电系统智能应急照明蓄电池【正文】: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建筑行业的崛起和变化更是迅猛、内容纷繁,现代化的建筑千姿百态、造型各异,并逐步呈现出高、大、全、新的特点。
现代建筑的层数越来越高,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内部设施越来越齐全,所用的设备和材料也越来越新,而且在使用的安全性、灵活性、舒适性等方面的水准也越来越高。
建筑电气毫无疑问是衡量建筑水准的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
作为建筑电气的一个分支,应急照明也必然成为现代建筑中的一项重要的安全设施。
特别是在公共建筑物发生火灾、电源故障断电时,应急照明对人员疏散、消防和救援工作、保障人身安全、进行必要的操作处理或维持工作继续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新修定的《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中13.4.8条规定:“疏散照明宜在消防照明室或消防值班室集中手动、自动控制。
”可知,使用智能应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统能很好的实现应急照明的集中手动、自动控制。
一、应急照明的定义及分类应急照明按《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是:因正常照明的电源发生故障而启用的照明,也称事故照明。
该标准与国际照明委员会cie出版物《建筑物内的应急照明指南》都将应急照明划分为疏散照明、安全照明、备用照明。
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应急照明灯具》标准将安全照明归于备用照明,只分为疏散照明和备用照明。
根据我国的有关规范规定,安全照明和备用照明在设置场所及处理方式上有不同之处,因此将两者区分开来较适宜。
根据《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133-90 4.1.2条:“照明种类可分为正常照明、应急照明、值班照明、警卫照明和障碍照明。
照明系统施工方案项目背景:本项目是为某个建筑物设计并安装一个全新的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需要满足建筑物的照明需求,同时保证可靠性和节能性。
目标:本文档的目标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照明系统施工方案,确保系统的安装和运行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施工方案:1. 照明系统设计-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需求,设计照明系统的布局和配置。
- 考虑建筑物的不同区域,确定各个区域的照明方式、灯具类型和数量。
- 选择符合节能要求的灯具和照明设备。
- 考虑照明系统对建筑物外观和室内环境的影响。
2. 照明系统安装- 根据设计方案,按照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照明设备的安装。
- 进行必要的电气布线和接线工作。
- 确保安装过程中安全可靠,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
3. 照明系统调试- 对安装完成的照明系统进行调试和测试。
- 确保各个照明设备正常工作,并符合设计要求。
- 调整照明系统的亮度和光色以满足使用需求。
4. 照明系统维护与管理- 提供照明系统维护和管理的方案。
- 定期进行照明设备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 管理照明系统的使用和能耗。
- 确保照明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性能优化。
项目要求:- 照明系统应满足建筑物的照明需求,提供良好的照明效果。
- 照明系统应符合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安全可靠。
- 照明系统应具有节能性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 照明系统施工过程应按照合同约定完成,确保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总结:本文档提供了一个完整的照明系统施工方案,包括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等方面。
通过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施工,可以确保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节能性。
同时,本文档强调了照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重要性,以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和性能优化。
建筑物照明系统设计方案一、引言建筑物照明系统是为了满足建筑物内外照明需求而设计的一套系统,合理的照明设计可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度和视觉效果,同时也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本文将针对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详细论述。
二、设计目标本次建筑物照明系统设计的目标是实现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足够的照明亮度,以满足建筑物内部的正常活动需求;2. 利用节能照明设备和控制系统,减少能源的消耗;3. 考虑环境因素,如室内外光照条件、建筑物用途等,确定合适的照明策略;4. 遵循相关的法规和标准,确保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设计方案1. 照明设备选择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照明需求,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
常见的照明设备包括荧光灯、LED灯、卤钨灯等。
根据能效等级和寿命等因素进行比较,选择性能较优的照明设备。
2. 光源布置合理布置光源,以确保整个建筑物内部的照明均匀分布。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不同区域的特点,确定光源的数量和位置。
例如,在办公区域可以采用台灯或者吊灯进行照明,而在公共走廊和楼梯间可以采用墙壁或地面的壁灯进行照明。
3. 照明控制系统采用智能化的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光照度传感器和人体红外感应器等设备,自动控制照明设备的开关和亮度调节。
例如,在有人进入或离开房间时,通过人体红外感应器感知到人体的动态,并自动调整灯光亮度,以达到节能的目的。
4. 照明策略根据不同的照明需求,制定合适的照明策略。
例如,白天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光,减少人工照明设备的使用;晚上可以采用较低亮度的照明模式,以照亮周围环境并避免浪费能源。
5. 照明系统维护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的机制,确保照明设备的正常运行。
定期更换灯泡和电路检修,及时发现和解决照明设备问题,保证照明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实施计划本次建筑物照明系统设计方案的实施计划如下:1. 确定照明需求和目标;2. 进行照明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方案的制定;3. 设计照明控制系统,确保系统的智能化和节能性;4. 制定照明策略,考虑合适的光照度和亮度要求;5. 建立照明系统维护和检修机制,确保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
建筑物照明系统设计规范一、前言建筑物照明系统是建筑物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它不仅能够提供照明,还能够提升建筑物的美观性和舒适度。
因此,在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照明效果、能源消耗等多个方面。
本文旨在为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提供一个全面的、具体的、详细的规范,以确保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符合基本的安全性、可靠性、节能性、舒适性等要求。
二、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安全性原则,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具体措施包括:(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照明设备;(2)保证照明设备的电气安全性能;(3)保证照明设备的防护等级符合使用环境的要求;(4)对照明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检修进行规范化管理。
2. 可靠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可靠性原则,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稳定、可靠。
具体措施包括:(1)选用质量可靠的照明设备;(2)采用适当的灯具配光方案,避免光斑过大或过小;(3)保证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符合要求;(4)对照明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维护和保养,确保其运行正常。
3. 节能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节能性原则,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具体措施包括:(1)选用高效节能的照明设备;(2)采用合理的照明控制系统,如光感控制、时间控制等;(3)合理设置照明功率、亮度等参数,避免过度耗能;(4)对照明系统进行能耗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能耗问题。
4. 舒适性原则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遵循舒适性原则,确保其能够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具体措施包括:(1)采用合适的配光方案,避免光斑过大或过小、光线刺眼等问题;(2)保证照明亮度和色温符合人体生理要求;(3)合理设置照明场景,如工作、休闲、娱乐等;(4)对照明环境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其符合舒适性要求。
三、设计要求1. 设计标准要求建筑物照明系统的设计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如《建筑照明设计标准》、《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等。
建筑物照明通电试运行记录1. 试运行概述本文档记录了建筑物照明系统的通电试运行过程和结果。
通电试运行是为了检查建筑物照明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以及确保照明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
通过试运行,可以发现和解决照明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为正式投入使用做好准备。
2. 试运行过程2.1 准备工作在试运行之前,应确保以下准备工作已完成:•安装好所有照明设备,包括灯具、开关等。
•连接好所有的电源线路,并确保其与照明设备相匹配。
•检查所有的电源线路是否符合电气安全标准,并做好绝缘保护。
2.2 试运行步骤2.2.1 逐级通电按照从低电压到高电压的顺序,逐级通电试运行。
首先通电低压设备,再通电中压电设备,最后通电高压设备。
每一级通电后,检查照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是否存在明显故障。
2.2.2 检查照明强度和均匀度在试运行过程中,使用光度计和照度计等测量设备,对照明强度和均匀度进行测试和记录。
通过测量结果,可以评估照明系统的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2.2.3 检查开关和控制系统在试运行过程中,测试和检查所有的开关和控制系统,包括手动开关、自动感应开关、远程控制系统等。
确保开关和控制系统的正常操作,并记录任何异常或故障现象。
2.2.4 检查安全保护措施试运行过程中,检查建筑物照明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是否齐全有效。
包括过载保护、短路保护、漏电保护等。
确保系统可以及时发现和切断故障电路,保证用电安全。
3. 试运行结果经过试运行,建筑物照明系统运行良好,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照明强度和均匀度符合规范要求,开关和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安全保护措施有效。
4. 问题和改进意见在试运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和改进意见:•部分灯具亮度不均匀,可能与安装位置有关,建议重新调整灯具位置,确保照明均匀度。
•部分开关操作有卡顿现象,可能与开关质量有关,建议更换开关。
•部分照明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发热较大,可能存在散热问题,建议增加散热措施。
以上问题和改进意见将在后续工作中进行处理和改进。
建筑中的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系统设计建筑设计中,自然采光与人工照明系统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人们在一整天的时间中,大部分时候都是在密闭的空间内生活、工作和学习,优秀的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系统,不仅可以增加建筑内部的舒适度,还可以提高人们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效率。
本文将从自然采光和人工照明两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自然采光的设计优秀的自然采光系统应当不仅充分利用自然光线,还应当考虑能够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为建筑提供适宜的光线质量和数量。
同时,自然采光的设计要综合考虑建筑本身的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自然采光效果。
首先,建筑的形状和朝向对自然采光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建筑应当尽可能的朝向自然采光方向,比如南向或东西向,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自然采光的质量和数量。
同时,建筑形态也应当尽量简洁,以减少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阻挡和遮挡,比如过于繁杂的建筑纹理和大面积的悬挑。
其次,自然采光的设计应当考虑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时间段提供适宜的光线质量和数量。
建筑可以根据不同季节进行阴阳、调节,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季节对光线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比如在夏季可以适当增加建筑的阴影,以降低建筑室内空间的温度和日照强度,而在冬季则可以增加建筑的采光面积,以提高建筑室内空间的温度和照度。
最后,自然采光的设计还要综合考虑周围环境的因素,以达到最佳的自然采光效果。
比如如果建筑周围的环境过于复杂,比如存在高楼群、大树、山丘等阻挡物,就需要在建筑设计阶段有意识的进行更多的考虑,以寻找到最佳的自然采光方案。
人工照明的设计人工照明系统是在自然采光系统无法满足建筑室内照度和亮度的需求时使用的一种补充措施。
合理的人工照明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内部的舒适度和视觉体验,并且如同自然采光一样,人工照明的设计也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内部的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因素。
首先,人工照明的设计应当考虑到建筑内部的结构和变化。
建筑通常是由多个不同的空间构成的,每个空间之间的结构和使用目的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空间类型和使用目的来设计相应的人工照明系统,以满足各个空间在照度和亮度方面的需求。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的建筑物照明系统要求建筑物照明系统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舒适度具有重要作用。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对建筑物照明系统提出了一系列要求,旨在确保建筑物的照明效果符合相关的安全、健康和舒适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中的建筑物照明系统要求。
一、照明系统设计与布局1. 照明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照明设计规范和相关标准。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使用要求,照明设计师应综合考虑建筑物内外环境、工作任务、视觉需求等因素,合理选择照明设备和照明装置的类型、数量、布局等。
2. 照明系统应确保灯光的均匀性和合理的亮度分布。
根据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和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照明系统设计应考虑到各个区域的照明需求,避免亮度过大或过小的问题。
3. 照明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能耗和环境保护。
在选择照明设备和照明装置时,应优先选择节能型产品,采用高效光源和光控设备,尽可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二、照明设备和材料要求1. 照明设备和材料应具有合格的产品认证和质量证书,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 照明设备应具有合理的寿命和可靠性。
照明设备的使用寿命应符合国家标准,并能正常工作、稳定可靠,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3. 照明设备的光束分布应符合标准要求,避免盲斑和阴影。
照明设备产生的光束应均匀分布,不应有过强或过弱的光斑,避免对人眼造成刺激或眩光。
4. 照明装置和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老化和耐候性能。
照明装置和材料应能够在长期使用和不同环境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外观,不受光照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三、照明质量与安全要求1. 照明系统的照明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
照明系统应满足建筑物内外光照均匀、色彩还原性好、反射、折射和透射效果合理等要求。
2. 照明系统应确保照明安全。
照明设备和照明线路应符合国家电器安全标准和相关规定,采用安全可靠的电器设备和绝缘材料,避免因电器故障导致火灾和人身伤害等事故。
3. 照明系统应具有合理的照明控制和调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