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11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干预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干预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P<0.05。
结论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利于加快康复进程,减轻经济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身体健康。
关键词: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直肠癌是一类高发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居各类消化系统肿瘤的第二位,发病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
为加快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康复进程,我院将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现就其应用效果作如下总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在2013年8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纳入本次实验,采取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
干预组中男性19例,女性13例;年龄32—76岁,平均(60.6±3.8)岁。
对照组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29—78岁,平均(61.2±3.9)岁。
经分析,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可行。
1.2方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向患者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和手术方法,指导患者常规禁食禁饮,术中和术后加强病情观察,术后进行饮食指导,注意并发症防治。
干预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实施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术前。
给予患者个性化的健康宣教,认真评估患者年龄、机体功能、其他疾病、营养情况等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
快速康复外科在结直肠手术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80例患有结直肠疾病、需要行部分结肠切除的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采用FTS新理念治疗(新理念组)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
比较2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再入院率和住院总费用。
结果新理念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0~3.4 d,中位数2.4 d;首次排便时间1.8~4.2 d,中位数2.8 d;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7.5%和7.5%;总并发症发生率5.0%;再入院率5.0%;住院总费用(1.96±0.44)万元(1.37~3.55万元)。
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1.8~5.2 d,中位数2.8 d;排便时间2.5~6.0 d,中位数3.4 d;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15.0%和10.0%;总并发症发生率22.5%;再入院率2.5%;住院总费用(2.26±0.58)万元(1.84~5.24万元)。
2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FTS新理念治疗可以有效促进结直肠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总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省住院总费用。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结直肠手术胃肠功能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初,美国、德国,丹麦等多个国家都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理想的的效果[13],国内四川大学也有此方面的研究[4]。
FTS
的中心思想是:贯穿病人手术前后的整个治疗过程,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促进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加速恢复,缩短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省住院治疗总费用[5]。
我国医疗资源相对紧张,因此这一理念的研究和应用更有其特殊意义,2005年8月~2006年7月笔者对其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患有结直肠疾病、需要手术切除部分结肠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新理念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疾病组成方面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1)。
1.2术前准备(1)新理念组术前应用1 d肠道准备法:术前1 d 进流质饮食(有肠梗阻症状者除外),13∶00口服33.3%硫酸镁100 mL+ 5%GNS 2 000 mL;庆大霉素8万单位、甲硝唑0.4 g,早中晚各1次,术前清洁灌肠[6]。
(2)对照组沿用3 d肠道准备法:术前3 d即开始进流质饮食(有禁忌证者除外),口服藩泻叶、抗生素,术前1 d口服33%硫酸镁100 mL+5%GNS 2 000 mL,术前清洁灌肠。
其他处理2组均相同。
1.3术中处理新理念组应用硬膜外麻醉方法[7];术中除大失血(出血量>血容量的20%)外均输液2 000 mL(500 mL胶体+1 500 mL
平衡盐溶液) [8];注意保温,采用预先加温输注液体等措施,使患者术中的体温保持在36 ℃左右[910];采用小切口,在不影响手术质量及速度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应激反应;不常规放置引流管(1例直肠癌患者因癌肿位置过低吻合不理想,予以预防性放置引流管)。
对照组采用全麻、术中不控制补液量、不采取保温措施、手术切口大、常规放置引流管,其他处理2组均相同。
表1对照组和新理念组一般情况
1.4术后处理新理念组:术后36 h内止痛采用0.25%布比卡因4 mL+吗啡0.2 mg/h持续性硬膜注射止痛[89],36 h以后如果仍感疼痛难忍则口服布洛芬600 mg止痛,效果不理想时再硬膜外给予0.125%布比卡因;鼻胃管在患者清醒后即可拔除;导尿管术后第1 d 清晨拔除。
手术当日患者在床上适当活动四肢尤其是下肢,并咀嚼口香糖;术后第2 d患者下床活动,每天6~8 h,有护理人员督促执行[11],以保证每天有足够活动量。
术后24 h开始进流质饮食,48 h 后进半流质饮食,72 h后改为普通饮食,总液体入量≥2 000 mL。
对照组:术后肌注派替定50 mg或强痛定100 mg止痛。
鼻胃管在排气后拔除,导尿管留置3~5 d(1例直肠癌患者术后第5 d拔除后因尿潴留复插尿管,导尿时间8 d)。
患者在各种引流管拔除之前以床上活动为主,之后下床自由活动,患者活动量自我掌控,无人监督;患者排便后开始进流质,以后逐渐转为半流质、普通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