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及知识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2.64 MB
- 文档页数:32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要点一、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加起。
③如果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①相同数位对齐。
②从个位减起。
③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
3.划线一定要用尺子,抄错数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4.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要弄清楚数量之间的关系,知道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再分析用加法还是减法。
5.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时注意加减号,不要混乱。
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2.搭一个五边形,最少要用(五)根小棒。
3.从正方形的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可能是三角形,可能是(四)边形,也可能是(五)边形。
4.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它就有几条边。
三.表内乘法(一)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
2.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4或4×53.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5.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
乘法:3 ×4 = 12(乘数)×(乘数)= (积)6.几的乘法口诀就有几句,几的乘法口诀前一句和后一句就相差几。
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
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
如:加法:3+3+3+3+2=14乘加:3×4+2=14乘减:3×5-1=148.熟练地背诵1-6的乘法口诀,顺着背、倒着背、竖背等多种方法。
9.乘法口诀关系到下册的除法的计算,务必背熟。
10.乘法、乘加、乘减、加减的应用,要求学生首先读题,弄清楚题中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再确定用什么法计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知识要点
一、数的认识
1.1到30的数字书写
2.数字的大小比较
3.直观感受1和2的区别
4.数字概念的形成
二、加法
1.1-10的简单加法
2.0+1,1+1等基础加法运算
3.足球分组的加法概念
4.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减法
1.从1-10的简单减法
2.减法的概念与实际应用
3.减法中的借位与退位
4.减法的逆运算——加法
四、图形认识
1.三角形、矩形、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辨认
2.图形的分类与特征
3.图形的周长概念
4.利用图形进行问题求解
五、长度
1.使用同一个单位比较物体的长度
2.以身体部位进行长度估量
3.利用标志物进行长度估量
4.长度的加法和减法
六、容积
1.比较容器的容积大小
2.用容器进行容积估算
3.容积单位的认识:升、毫升等
4.容积的加法和减法
七、时间
1.认识小时:时间段的划分
2.利用日常活动进行时间概念的学习
3.时间单位的转换和计算
4.时间的加法和减法
八、集合
1.集合的概念与特征
2.集合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
3.集合的简单运算
4.利用集合解决问题
以上是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的重点知识要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二年级上册数学所需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及知识要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5.观察物体(一)6.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1.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书第二面:人们用了身体哪些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1)拃(zha)。
一拃大约10~15厘米(2)脚的长度。
(3)两手臂张开的长度。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拃、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
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2.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5.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100厘米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
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
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4.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5.厘米可以用cm表示。
6.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6.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100厘米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
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据。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知识点:1.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3.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知识点:第一节:数一数会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数方阵排列的物体个数,相应列出两个不同的连加算式。
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数连加比较简便,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含二年级数学上下册全部知识点)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
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2.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3.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4.厘米:厘米,长度单位。
简写(符号)为:cm。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
5.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进率关:1毫米=0.1厘米;6.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7.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6-22=34。
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8.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
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9.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
例如:28+24+23=85。
10.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
例如:85-40-26=19。
11.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
例如:67-25+28=70。
12.角: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不重合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符号:∠13.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指将相同的数加法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
“×”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10(因数) ×(乘号) 200(因数) =(等于号) 2000(积)14.1—6的乘法口诀1×1=11×2=2 2×2=41×3=3 2×3=6 3×3=91×4=4 2×4=8 3×4=12 4×4=161×5=5 2×5=10 3×5=15 4×5=20 5×5=251×6=6 2×6=12 3×6=18 4×6=24 5×6=30 6×6=3615.7——9的乘法口诀1×7=7 2×7=14 3×7=21 4×7=28 5×7=35 6×7=42 7×7=491×8=8 2×8=16 3×8=24 4×8=32 5×8=40 6×8=48 7×8=56 8×8=641×9=9 2×9=18 3×9=27 4×9=36 5×9=45 6×9=54 7×9=63 8×9=72 9×9=811.角的动态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重点内容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重点内容包括:
1. 掌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以及退位减法。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和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例如通过奥运金牌榜、神州六号和神舟七号绕地球圈数等实际例子来理解。
4. 能用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6. 通过用连加引入乘法,学习2-6的乘法口诀,理解乘法的意义。
7. 通过游乐园小火车、小飞机、过山车等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或教辅材料,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第四单元是教学内容较为丰富的一个单元,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教学。
下面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一、加法的教学1. 加法概念的引入在第四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是什么,以及加法的意义和应用。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水果的数量、小动物的数量等,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实际运用场景。
2. 加法的简单运算在学生掌握加法的概念后,需要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可以从小数目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进行加法运算的方法。
3. 加法的性质在教学中,还需让学生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些是加法的重要性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
二、减法的教学1. 减法的概念引入在加法教学之后,需要引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含义和减法运用的情景。
同样,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的减少、小动物的损失等,让学生感受减法的实际运用场景。
2. 减法的简单运算在学生掌握减法的概念后,需要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同样可以从小数目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
3. 减法的性质在教学中,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性质,如减法和加法的关系、减法的反运算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减法。
总结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也应该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性质,以便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和深入地运用这些知识。
个人观点和理解加法和减法是数学的基础运算,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循序渐进地引入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这些知识。
也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多结合一些有趣的教学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文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二年级的数学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基础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及运用。
下面将对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同学们复习和总结。
1. 数的认识在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认识0-100之间的整数,能够用数码、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过玩具积木、计数游戏等,培养学生对数的感觉,使其能够准确地认识和表达数字。
2. 数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等数学符号的意义及运用。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场景,如水果的多少、玩具的大小等,培养学生对数字大小的直观感受,从而提高比较能力。
3. 加法和减法在二年级中,学生开始学习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通过数轴、算术表、实物等辅助工具,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和退位的概念,掌握简单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4. 数的整理学生需要学会将数字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整理,掌握数字的连续性和逻辑性。
通过填空、选填、找规律等练习,提高学生整理数字的能力和水平。
5. 分数的认识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初步接触到简单的分数概念。
通过将形状、长度等物体等分为几等份,引导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子和分母的含义,从而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6. 有关长度、容积和重量的计量学生需要学会使用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标准单位进行计量和比较。
通过实际的测量活动,如用尺子测量书桌的长度、用毫升杯测量水的容量等,帮助学生掌握计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7. 时间的认识在二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始学习时间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表、钟表等,帮助学生理解时、分、秒的含义,掌握简单的时间计算和表示方法。
总之,在二年级数学上册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各种数学知识点,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技巧。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勤奋学习,为将来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数学的海洋中努力前行,享受到知识带来的快乐和成就。
【精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
汇总
数学概述
本文档为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日积月累汇总,总结了该册数学教材的重点内容和研究要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内容概要
该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数比和数表
2. 十的简便计数法
3. 小数的认识
4. 分数的认识
5. 三角形的认识
6. 双位数的认识并运算
7. 三位数的认识并运算
8. 时间的认识
9. 金钱和物品的认识
10. 四则运算的初步认识
研究重点
在研究该册数学教材时,学生应特别重点掌握以下知识点:
1. 数比和数表的使用方法
2. 十的简便计数法的应用
3. 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4. 三角形的特征和性质
5. 双位数和三位数的认识和四则运算
6. 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7. 金钱和物品的认识及计算
研究方法
为了更好地研究数学,学生可以尝试以下研究方法:
1. 重点理解并记忆教材中的概念和定义。
2. 多做题,巩固基本知识点。
3. 制定研究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坚持每天进行数学练。
总结
通过研究该册数学教材,学生将建立起数学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学生研究数学起到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注:本文档内容基于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概述,未引用任何无法确认的内容。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全册数学知识要点一、表内乘法知识点[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
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5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4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如:8×4=4×8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减数= 差+ 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乘法:乘数×乘数= 积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
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例:加法算式:3+3+3+3+2=14乘加算式:3×4+2=14乘减算式:3×5-1=14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5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个位加10再减,十位计算时要先减去退走的1再算。
4、差=被减数—减数被减数=减数+差减数=被减数+差三、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1、连加、连减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加减混合运算写竖式时可以分步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减)一样,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也可以用简便的写法,列成一个竖式,先完成第一步计算,再用第一步的结果加(减)第二个数。
四、解决问题(应用题)1、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
3、比一个数多几、少几,求这个数的问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包括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图形等内容。
1.整数: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开始接触整数的概念。
他们学习了整数的定义和表示,以及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区别。
通过使用数线、温度计等工具,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整数的概念和应用。
2.加法: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学习了简单的加法运算。
他们开始掌握加法的原理,并通过使用具体的实物或图片来帮助他们进行加法计算。
学生还学会了以竖式的形式进行加法运算。
3.减法: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也开始学习简单的减法运算。
他们通过使用实物或图片来理解减法的概念,并进行减法计算。
学生还学会了以竖式的形式进行减法运算。
4.乘法: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开始接触乘法的概念。
他们学会了通过重复加法和分组加法来进行乘法运算。
学生还学会了使用竖式进行简单的乘法计算。
5.除法: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也开始学习除法的概念和运算。
他们学会了通过分组减法和重复减法来进行除法运算。
学生还学会了使用竖式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
6.分数: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开始接触分数的概念。
他们学习了分数的定义和表示,以及分数的大小比较。
学生还学会了将分数转换为带分数或小数的形式。
7.图形: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学生也开始学习图形的基本几何概念。
他们学习了各种图形的定义,如直线、曲线、多边形等。
学生还学习了如何辨认和绘制不同形状的图形,并通过对图形的分类和比较来提高他们的图形认知能力。
总结起来,二年级数学上册的主要知识包括整数、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分数、图形等内容。
通过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学生可以为进一步学习数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乘法的意义定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例如,计算2+2+2=6,用乘法表示就是2×3=6或3×2=6。
作用:乘法能够简化计算过程,特别是当加数个数较多时,使用乘法更为方便。
二、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写法:连加算式可以改写为乘法算式。
写乘法算式时,可以先写相同的加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的个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也可以先写相同加数的个数,然后写乘号,再写相同加数,最后写等号与连加的和。
例如,4+4+4=12可以改写为4×3=12或3×4=12。
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三、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意义乘数:乘号前面的数和乘号后面的数都叫做乘数。
积:等号后面的得数叫做积。
意义:一道乘法算式表示的就是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
例如,4×5表示5个4相加或4个5相加。
四、乘法的性质交换律: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即a×b=b×a。
结合律:虽然小学二年级还未正式学习乘法结合律,但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乘法算式感受到结合律的存在,即(a×b)×c=a×(b×c)。
五、乘法口诀重要性:掌握乘法口诀对于快速进行乘法运算至关重要。
内容:通常学生会学习1到9的乘法口诀,如1×1=1、1×2=2、2×2=4等,直至9的乘法口诀完全掌握。
六、乘法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需要学会将乘法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如计算购买多个相同物品的总价、计算多个相同数量的物体总数等。
乘加、乘减:在看图写算式时,学生需要学会将图中相同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或减去不同的部分。
例如,加法算式3+3+3+3+2=14可以改写为乘加算式3×4+2=14或乘减算式3×5-1=14。
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
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主要包括:
1. 加法和减法:掌握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进行简单的口算和列竖式计算。
2. 数的读写和认识:认识0-100以内的数字,能正确读写数字,并能进行简单的数的
比较与排序。
3. 100以内的数的加法和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相加和相减,学习10以内的进位加
法和退位减法。
4. 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初步认识乘法和除法,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律。
5. 简单的乘法口诀:掌握2、3、4、5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于实际的计算。
6. 10以内的数的乘法和除法:通过图形、分组等简单的实物模型,初步认识并计算
10以内的乘法和除法。
7. 术语的认识:学习并理解“数轴”、“大于”、“小于”、“相等”等数学术语的
意义。
8. 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培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二年级上学期的数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可以
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字概念和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方向与路线-东南西北》知识要点
《3C知识形成中的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题
3C知识构建表
教材内容:三年级上册第62—63页—《看望老人》
构建单位:航天小学构建人:二年级数学组
审核人:航天小学时间:2010年10月25日
《3C知识形成中的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题
3C知识构建表
教材内容:二年级上册第28—29页—《看一看(二)》
构建单位:航天小学构建人:二年级数学组
审核人:航天小学时间:2010年10月25日
《3C知识形成中的学生思维发展研究》课
题
3C知识构建表
教材内容:二年级上册第30—31页—《节日广场》
构建单位:航天小学构建人:二年级数学组
审核人:航天小学时间:2010年10月25日。
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资料一、米和厘米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6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
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401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40厘米 ?厘米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
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
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
96厘米<1米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
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
②线段有两个端点。
③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
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
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
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
括号就填7厘米。
(2)2到8是(6 )厘米。
就直接用8-2=6厘米。
括号就填6厘米。
3、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
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
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
三、角、直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
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顶点)(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
用三角板可以画出直角(课本41页图例)。
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
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
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边。
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梳理
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主要围绕数的认知、加法和减法的计算、简单的分数概念、各种简单形
状的识别等内容展开。
下面将对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梳理。
1. 数的认知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字的认知,包括认识0-100之间的数字,认识
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认识比较大小、顺序关系等。
学生通过数的比较、排列等活动来
加深对数字的理解,为后续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打下基础。
2.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在加法方面,学生将进一步学习10以内的加法计算,包括各种形式的加法算式以及相关
的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也将学习加法的逆运算——减法,包括10以内的减法计算和相
关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于数的认知和计算能力。
3. 分数的概念
在二年级上学期,学生还将初步接触分数的概念。
学生将学习理解分数的概念,初步认识
分数的表示方法,并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分数的认知和运用,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
基础。
4. 简单形状的识别
学生在二年级还将学习识别各种简单的几何形状,包括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
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能够初步认知这些形状,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简单的辨认和运用。
以上就是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及知识要点1.长度单位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3.角的初步认识4.表内乘法5.观察物体(一)6.量一量,比一比7.认识时间8.数学广角——搭配(一)9.总复习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点:1.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
书第二面:人们用了身体哪些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1)拃(zha)。
一拃大约10~15厘米(2)脚的长度。
(3)两手臂张开的长度。
用人的身体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有什么缺点?因为人与人之间身体高矮不同,拃、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
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1.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2.厘米可以用cm表示。
3.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5.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 100厘米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
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脚、两臂有长有短,测量出来的物体长度很不准确!后来人们就规定了一定的长度作为长度单位使用。
厘米、米等都是统一的长度单位。
4.尺子是测量长度的(工具)5.厘米可以用cm表示。
6.在测量较短的物体时通常用厘米作单位。
4. 估计一厘米的长度:食指宽、田字格宽、图钉的长等等。
测量物体时,一般要将物体左端与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
6.米可以用m表示。
6. 在测量较长的物体时通常用米作单位。
1 米 = 100厘米线段:拉紧的一段线,可以看作一条()。
黑板、桌子边、书边等都可以看作成()。
线段有两个()。
说说下面哪些是线段?一、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或数据。
1.大树高8()。
2.楼房高80()。
3.操场的长80()。
篮球场长60()。
4.教室长8()。
5.黑板长4()。
6.书桌高80()。
7.数学书封面长约26()、宽约18()。
8.新华字典厚6()。
9.兰兰身高132()。
10.小鸟的脚印长约1()。
11.课桌宽40(),长约()厘米。
12. 小明家到学校400()。
13. 鳄鱼身长5()。
14. 长颈鹿身高6()。
15. 火柴梗长估计()厘米。
16. 回形针长大约3()。
17. 手掌宽大约8()。
18. 永斌一步的长度大约()厘米。
19. 灯管长()厘米。
20. 跳绳长2()。
二、计算。
1米 -1厘米 = 1米25厘米 + 2米 = 40厘米 + 4米 = 10米 + 5厘米 = 1米40厘米- 50厘米= 96厘米 - 58厘米=82厘米 - 43厘米 = 64厘米 - 43厘米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知识要点1.指出下面角的名称。
2. 在纸上分别画出一个直角、一个钝角、一个锐角,并分别标出各自的名称。
3. 数一数,各个图形中有几个角,观察仔细。
(1)有()个角,(2)有()个角,(3)有()个角,(4)有()个角,(5)有()个角,(6)有()个角。
.4. (1)以A为顶点,画一个直角。
(2)以A点为顶点,画一个比图中的角大的角。
(3)以A为顶点,画一个比图中的角小的角。
A.5..6. 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几时成直角?有两个特定时刻如下:7.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不对,对的打“√”号,错的打“×”。
(1)下图中有4个直角。
()(2)三角板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
()(3)黑板上的直角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同样大。
()(4)有两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就是角。
()(5)把一个三角形纸片剪掉一个角,还剩下两个角。
()(6)角的两边越短,这个角就越小。
()(7)再放大镜下面看角,角会变大。
()(8) 画角时,先画顶点,再画两边。
( )(9.) 钝角 > 直角 > 锐角大。
( )(10). 锐角 < 直角 < 钝角。
( )(11).如果把角的两边延长,这个角也随着变大。
( )(12)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大小有关系,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13). 方桌面有四个直角,圆桌面一个角也没有。
( )(14). 球面没有角。
( )(15) 下图中有8个角,其中有2个直角,5个锐角,一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学习的角,叫平角。
( )8. 将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剪(切)一个角的问题。
讨论如下 9.(1) (2) (3)()个锐角()个钝角()个直角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我们在观察物体时,从不同的方向去看,看到的样子是不相同的。
从高空向下看,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底下向上看......我们要像达芬奇学画鸡蛋那样仔细观察,达芬奇通过仔细观察,他发现1000个鸡蛋里面,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鸡蛋。
你发现鸡蛋的形状怎样?《书》68面~71面,《练习册》32~34面,《期末冲刺》25面~28面认真复习看一看,做一做。
第七单元量一量,比一比一、常见大约数据1人的肩宽大约是30厘米。
2教室长大约10米3 讲台大约长1米4 鳄鱼大约长6米5 长颈鹿身高6米6 鸵鸟身高2米50厘米7 企鹅身高1米30厘米8 鲸鱼身长26米(相当于3间我们这样的教室长度)9 巨蟒身长10米10 壁虎身长12厘米复习表内乘法一、结合下面的算式,说一说什么样的加法算式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A 5+9+7+5+3=B 5+5+5+5+5+5=(加数不是相同的,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的)5x 6=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6X 5=上面两个乘法算式用的是同一句口诀:五六三十。
5X6读作五乘六或六乘五。
5X6=30读作五乘六等于三十或六乘五等于三十2. 把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乘法算式。
3+3+3+3+3=()× ( )6+6+6+6 =( ) × ( )8+8+8+8+8 = ( ) × ( )3.把下面的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
4×3=2×5=3×5=4.看图写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或:用加法算:用乘法算:或:用加法算:用乘法算:①或②练习:一、文字题1 . 4乘8的积是多少?2 . 一个乘数是8,另一个乘数是6,积是多少?3 . 7个6相加和是多少?4. 7和6相加和是多少?5. 两个乘数都是6,积是多少?6. 一个因数是3,另一个因数是7,积是多少?7. 一个加数是4,另一个加数是8,它们的和是多少?8. 一个乘数是4,另一个乘数比它多4,另一个乘数是多少?它们的积是多少?9. 一个乘数是9,另一个乘数比它少2,另一个乘数是多少?它们积是多少?10. 两个因数都是8,它们的积是多少?11. 猜一猜,一个数和他自己相乘,积是49.这个数是()。
二、看图写算式并计算。
用加法算式计算:用乘法算式计算:()×( )+( )=三、填空1. 4和7相加,算式是 4和7相乘的算式是或2. 6厘米+6厘米+ 6厘米+6厘米+6厘米=()厘米× ( )=( )厘米3. 8厘米× 6=()厘米4.6×7和7×6的口诀都是(),三九二十七的算式可以这样写:也可以写成:生活中的数学1. 一根跳绳2元,一个皮球6元,一个毽子3元。
(1)买一个皮球和一根跳绳一共需要多少元?解:答:(2)买9个皮球和7根跳绳一共需要多少钱?(3)买3个毽子和一个皮球一共需要多少钱?解:答:2.3位杂技演员表演“顶碗”,每人都要顶7个碗。
(1) 3人一共要顶几个碗?解:答:(2)现在她们各顶了4个碗,一个人还要顶几个碗?3人一共还要顶几个碗?解:答:3.两个小组浇树,第一小组有8个同学,每人浇了7棵树,第二小组比第一小组少浇了6棵树。
第二小组浇了多少棵树?解:答:3.巴士限坐9人,家用轿车限坐5人。
(1)4辆巴士最多能坐多少人?2)6辆家用轿车最多能坐多少人?(3)有50人3辆巴士和4辆家用轿车能坐得下去吗?分析:每辆巴士坐9人,3辆巴士要坐9×3=27(人);每辆家用轿坐5人,4辆家用轿车要坐5×4=20(人),3辆巴士和4辆家用轿车一共要坐(9×3 + 5×4)人,算出结果之后比较比较就知道能否坐得下去。
解:答:1.二年级举行摄影展览。
如果每个班要选出8张照片,6个班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2.二年级举行摄影展览。
如果二(1)班要选出8张照片,二(2)要选出6张照片,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3.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一条坐了4人,另一条坐了6人,一共有多少人?4.小明和伙伴们租了两条船,每条坐了4人,一共有多少人?5.刘奶奶家养了两种不同的鸡,一种有3只,另一种有6只。
还养了3种不同的鸭子,每种有6只。
(1)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鸡?(2)刘奶奶家养了多少只鸭子?(3)你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并解答吗?6.小林家阳台上的地砖,横着看每行是4块,竖着看每列是6块。
一共铺了多少块地砖?如下图7.(1)汉字“木”的笔画是()画,汉字“森”字的笔画数是()×()= ()画。
(2)词语“森林”的笔画一共是几画?算式是:4×()=8.(1)汉字“口”的笔画是()画,汉字“品”字的笔画数是()×()=()画。
(2)词语“品德”的笔画数一共是多少?算式是:()×()+()=9. 汉字“日”的笔画是()画,“晶”(jin)字的笔画数是()×()=()画。
10. “人”字的笔画数是()画,“众”字的笔画数是()×()=()画。
词语“大众”的笔画数一共是多少?算式是:11. “淼”字的笔画数是()×()=()画。
1213 .14.(1) 5个6相加的和是多少?(2) 5和6相加的和是多少?15.(5) 9朵4瓣的和1朵3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6) 4朵3瓣的和7朵5瓣的花共有多少个花瓣?16.(1)一辆小汽车有()个车轮,8辆小汽车共有多少个车轮?解:答:(2)一辆三轮车有()个车轮,5辆三轮车有多少个车轮?解:答:叶林伟、王家濠、何静逸(3) 4辆小汽车和3辆三轮车共有多少个车轮?(4)五辆三轮车和一辆小汽车共有多少个车轮?(5)一辆三轮车和三辆小汽车共有多少个车轮?17. 每只小猫钓6条小鱼,8只小猫能钓多少条鱼?用加法算,算式是:用乘法算,算式是: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知识点:1. 相同的数位要对齐。
2.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练习:1. 用竖式计算。
50+36= 7+53= 8+65= 9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