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过程流程图(1)【ISO9001程序表格记录】
- 格式:xlsx
- 大小:78.52 KB
- 文档页数:42
ISO9001过程控制程序※※※※※※※※※此文件未经批准﹐不准复印※※※※※※※※※※1、目的对产品生产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确保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各生产过程在受控情况下进行,使生产出来的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2、适用范围用于本公司产品形成各过程的控制。
3、职责3.1 鞋部工艺技术组负责有关产品技术性文件及关工艺文件的提供。
3.2 品质部负责产品质量计划的制订及对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监视和测量。
3.3 辅助部门及各生产车间、班组负责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控制。
4、管理程序4.1获得规定产品特性的信息和文件。
4.1.1 根据设计和(或)开发的输出文件、产品实现过程策划的输出和顾客要求评审的输出等获得必要的生产服务信息,分别执行相应的《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与产品有关要求的评审程序》的有关规定。
4.1.2 对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应编制作业指导书,其他情况下如必要时也应编制作业指导书。
4.1.3 生产计划a)生产部根据获得的生产信息,考虑库存情况,结合车间的生产能力,于每月底制定下月的《月生产计划》,经生产副总经理批准后,发放至相关单位作为采购、生产等的依据。
《月生产计划》为滚动计划,将随供应、生产、销售等情况的变动进行修改,执行《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的有关规定。
b)车间主管、组长根据《月生产计划》制定《周生产计划》,安排生产,填写《领料单》向仓库领取所需物料;并统计每天生产情况,填写《生产日报表》报鞋部和生产中心。
生产中心根据每月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为制定下月计划的参考。
执行《生产计划管理程序》。
4.2 过程确认4.2.1 生产流程图(见图1)4.2.2 关键和特殊过程否** 特殊过程图1:生产流程图4.2.2.1 关键过程包括:a)对成品的质量、性能、功能、寿命、可靠性及成本等有直接影响的工序;b)产品重要质量特性形成的工序;c)工艺复杂,质量容易波动,对工作技艺要求高或问题发生较多的工序。
4.2.2.2 特殊过程包括:a)产品质量不能通过后续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b)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用复杂、昂贵的方法才能测量或只能进行间接监控的工序;c)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服务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和消除实际和潜在的不合格,确保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管理活动和产品实现过程中的不合格和潜在因素的控制。
3.0定义与术语3.1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措施;3.2纠正措施: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或其他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3.3预防措施:为消除潜在不合格或其他潜在不期望情况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0职责4.1管理部负责对体系持续改进的策划及监督执行;4.2各部门负责实施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4.3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
5.0作业流程5.1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时机a.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1.顾客、相关方投诉(包括商检、海关、工商部门等);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出现的不合格;3.内部、外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出现的不合格。
b.采取预防措施的时机:1.顾客满意度测量中发现的潜在不合格;2.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发现的潜在不合格;3.内部、外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发现的潜在不合格。
5.2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a.顾客投诉的纠正预防措施:当相关部门接到顾客的投诉信息后及时通知品管课,品管课确认后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单》,由相关部门负责改进。
b.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中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纠正预防措施。
1.原材料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时,品管课填写《纠正预防措施单》,转由供应部对供应商发出纠正措施要求,要求供应商实施改进;2.制程中及储存中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后,品管课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单》,转由生产部责任部门或其他相应部门实施改进。
3.顾客满意度的纠正预防措施:由品管课收集相关信息,品管课确认后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单》,由相关部门负责改进。
4.内部、外部审核或管理评审中出现不合格或潜在不合格的纠正措施由管理部发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单》,要求责任部门实施改进。
5.3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验证a.纠正预防措施由发出部门负责登记于《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关闭一览表》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体系审核、管理评审的验证纠正措施实施由管理部负责跟踪实施效果,并做好相应记录;b.如纠正预防措施实施效果的验证为无效时,由相关部门重新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单》,提出新的纠正与预防措施,并进一步跟踪验证直至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与处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料、在制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控制。
3.0定义与术语3.1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质量稍微有影响的不合格品。
3.2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偶发的、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损失较少的不合格品。
3.3严重不合格品:是指连续发生的、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损失严重的不合格品。
3.4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3.5特采:指以书面形式允许一段时限内或一定数量的不符合品质要求的特定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不影响功能下使用或出货。
4.0职责4.1品管课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判定,标示;4.2物料课、生产各课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4.3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置。
5.0作业流程5.1进货不合格控制a.进货检验检验人员依据原物料检验标准、工程图纸、顾客要求等进行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开《品质异常处理单》并填写相关异常信息并附上不合格样品一并交给品管课长审核和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扫描发邮件给采购课、生管课、物料课。
b.标示隔离进料不合格品由品管课检验人员进行标示,物料课人员将产品移至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
c.不合格品处理1.退货:由物料课开具《退货单》,经品管、仓管确认后,经物料课长审核后通知采购课在7日内退货,若超出期限由我司自行处理。
当同一供应商因产品连续有2批因同样质量被拒收时,品管课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交采购课处理。
2.挑选使用:由采购课通知供应商,确定挑选方式:(1)由供应商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2)由我公司安排物料课全检组人员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3.特采接收:在生产急需或紧急出货的情况下不影响安全,功能或结构的不合格品由采购课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交相关单位会审后由管理部经理核准后方可特采,同时品管员于该批产品上加贴“进料特采标签”;4.报废:制程中发现无法使用的来料不良品(含特采物料),由采购课与供应商沟通处理方式,物料课接收到可报废处理邮件或已扣款的财务部确认签署后开立《报废单》经资材部经理审核、副总核准后进行报废;5.不合格品的处理期限要求:采购课接单后需在24H内签回。
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的要求,防止不合格品误用、转序或出厂。
2.范围适用于进货、生产过程和成品出厂发生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3.1质量部职责负责对不合格品的控制和管理,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和处置。
必要时,组织涉及不合格品的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3.2生产部职责负责对交付后的不合格品进行处置。
4.定义无。
5.工作程序5.1在整个生产过程中,严格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
若发现某种产品通过检验判为不合格品时,应将不合格品应放置于不合格品区或者进行适当隔离,并按《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进行标识,并由质量部通知有关责任部门处理。
5.2进货不合格品的控制5.2.1对进货发现的不合格品,由质量部直接进行评审并做出处置决定,将不合格信息填写至《进货检验记录》或《质量反馈单》,通过邮件形式交由采购部门与供方进行协商解决。
5.2.2如果不合格品主要性能不受影响而生产急需使用该批材料,可以回用或经返修后可以使用,质量部应征得设计部门等有关部门确认后,方可让步接收,进货检验员应在《让步接收申请单》中做出相应的记录,但要求供方采取纠正措施,避免类似现象发生。
5.2.3对合格供应商供应的原料,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可以紧急放行。
紧急放行需由生产部门提出申请,质量部负责人审批,做出明确标识和记录后再放行,并填写《紧急放行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能及时退回和更换。
进货检验员对紧急放行的零部件做好《紧急放行登记表》。
5.3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的控制5.3.1对生产过程各工序中出现的不合格(包括工作质量),由质量部、生产部进行评审并填写《质量反馈单》,质量部进行协调处理;对于外购件质量问题,需要更换的,由检验员填写《质量反馈单》或《进货检验记录》,交采购部门,与供方进行交涉处理;若严重不合格的,则按评审要求进行;若进行返工、返工应填写《部件返修单》,且部件返修后必须达到规定要求;对评审确认需报废的,则填写《报废申请单》,按报废程序处理。
产品防护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本程序为避免产品、材料在转移、搬运过程中,造成产品、材料被损坏、变质或误用;对成品在装箱、包装和标识过程(包括所用材料)进行必要和有效控制,并对其采用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公司和顾客规定的要求。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所有产品(包括顾客财产)的标识、搬运、贮存、包装和保护。
3.0定义与术语无4.0职责与权限a.物料课:负责原材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及客户财产进出过程的搬运、储存、防护和交货;保持库存物品的账、物数量一致性;b.品管课:负责制定对仓储材料、成品的进出库及过期物料的检验。
c.采购课:负责与供应商送货及退货的信息联络,跟催供应商准时交付。
5.0作业流程5.1仓储规划a.仓储储存区域分为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不良品等。
b.各区域依物料的流程需要,以标示牌、标示线区分待检区、不良品区、出货区等。
5.2搬运与防护a.选择装运工具1.使用塑料筐:产品在塑料筐内堆置高度须低于塑料筐本身高度,以免堆置时上面塑料筐的底部压伤、压坏产品。
2.使用纸箱:使用能承受堆置纸箱盛装产品时,产品在纸箱内堆置高度不可高于纸箱口;重的产品放在下层,轻的产品放在上层,以避免上箱重量压伤、压坏下箱产品;纸箱堆叠层数按箱上标识确认。
3.使用塑料油桶:对溶剂类物品、化学药品、有毒物品、腐蚀性物品等在搬运时,需取适当的塑料桶盛装并标识后方可进行搬运。
b.选择搬运方式各搬运人员,应视搬运对象的状况,选择适当搬运工具,并将产品整齐摆放于指定区域。
1.人工搬运:应考虑搬运物品的重量负荷,当负荷超出时应使用工具;在搬运化学药品、有毒、腐蚀性物品时,应使用防护劳保工具以省力、安全为原则;2.手推车、手压车搬运:必须堆置平衡,重的物品应放置于下方,以避免物品掉落;产品堆置宽度不可宽于行经路线,以避免碰撞;应以安全速度匀速推车,以避免速度过快而将其翻倒.3.叉车、微型货车搬运:叉车、微型货车司机应持有国家承认的驾驶执照;驾驶叉车、微型货车需注意路面及行人情况,控制车速,以确保安全;4.货物电梯搬运: 货物电梯严禁超载;货物须在电梯内摆放整齐,以避免在电梯移动时散落。
ISO9001内部审核※※※※※※※※※此文件未经批准﹐不准复印※※※※※※※※※※1.0目的通过内部品质体系审核活动,验证各项品质活动与相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安排进度,而判断品质体系的有效性。
2.0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内部品质体系审核过程。
3.0权责管理者代表制定本程序,相关部门配合执行。
4.0定义(无)5.0内容5.1审核计划:管理者代表负责编制《年度内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对品质体系全部要素的执行情况进行审核,每年至少进行两次,需要时经管理者代表或总经理批准,可以增加审核次数。
5.2审核人员:根据年度内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指定负责具体范围、项目的审核组长及审核成员,由公司内审员担任,审核组长及成员必须与被审核的部门无直接关系,内审员由管理者代表在满足下述要求人员中任命:A.必须经专业机构培训,取得内部品质体系审核员培训合格证书;B.对公司品质体系运作有一定的了解;5.3审核准备工作A.审核组长制定《内审实施计划》,经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通知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B.审核小组调阅品质手册、相关程序文件及其它文件。
C.审核小组编制《内审检查表》,由审核组长审核。
5.4实施审核A.由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一次简短的首次会议,说明本次审核活动的目的、内容和过程安排。
B.进行现场审核,搜集客观证据。
C.分析观察结果,确定不合格项填写《内审不符合报告》。
D.召开末次会议,宣布审核结果,所有《内审不符合报告》必须经受审核部门负责人确认后,由审核组长批准。
5.5审核报告A.每次审核活动,审核组长应编写《内审报告》,在审核结束两个星期内完成。
B.审核报告应阐述所审核范围的品质体系运行情况,并作出总的结论。
C.审核报告应交管理者代表审批,然后分发给受审核部门负责人。
5.6决定和措施:受审核部门负责人,应根据报告的结论、《内审不符合报告》,对不合格项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按《改进程序》执行。
5.7跟踪验证:内审组负责组织对纠正措施的跟踪验证,跟踪验证工作以“谁审核,谁跟踪”的原则进行,由审核组长执行跟踪验证结果,呈交管理者代表审批。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ISO9001-2015)1.0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0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原辅料、在制品、成品及交付后的产品发生的不合格控制。
3.0定义与术语3.1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质量稍微有影响的不合格品。
3.2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偶发的、对产品质量影响不大、损失较少的不合格品。
3.3严重不合格品:是指连续发生的、对品质有较大影响的、损失严重的不合格品。
3.4返修:对不合格品采取的措施,以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
3.5特采:指以书面形式允许一段时限内或一定数量的不符合品质要求的特定材料,半成品,成品在不影响功能下使用或出货。
4.0职责4.1品管课负责对产品进行检验判定,标示;4.2物料课、生产各课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4.3责任部门负责实施不合格品的处置。
5.0作业流程5.1进货不合格控制a.进货检验检验人员依据原物料检验标准、工程图纸、顾客要求等进行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开《品质异常处理单》并填写相关异常信息并附上不合格样品一并交给品管课长审核和管理部经理批准后扫描发邮件给采购课、生管课、物料课。
b.标示隔离进料不合格品由品管课检验人员进行标示,物料课人员将产品移至不合格品区域进行隔离。
c.不合格品处理1.退货:由物料课开具《退货单》,经品管、仓管确认后,经物料课长审核后通知采购课在7日内退货,若超出期限由我司自行处理。
当同一供应商因产品连续有2批因同样质量被拒收时,品管课开出《纠正和预防措施单》交采购课处理。
2.挑选使用:由采购课通知供应商,确定挑选方式:(1)由供应商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2)由我公司安排物料课全检组人员进行挑选,挑选后的原物料须由品管课重新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使用;3.特采接收:在生产急需或紧急出货的情况下不影响安全,功能或结构的不合格品由采购课填写《品质异常处理单》交相关单位会审后由管理部经理核准后方可特采,同时品管员于该批产品上加贴“进料特采标签”;4.报废:制程中发现无法使用的来料不良品(含特采物料),由采购课与供应商沟通处理方式,物料课接收到可报废处理邮件或已扣款的财务部确认签署后开立《报废单》经资材部经理审核、副总核准后进行报废;5.不合格品的处理期限要求:采购课接单后需在24H内签回。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为对不合格产品进行识别并控制,以防止其被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采购的原辅材料、产品、生产过程不合格的识别及控制。
3职责3.1质检部检验人员负责做好不合格产品的标识和书面记录。
3.2质检部负责人应根据公司处置权限汇报或组织对批量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并负责对不合格品的跟踪与监督。
3.3有关责任部门应对不合格产品及时进行隔离,并负责采取措施处理或纠正不合格品及产生不合格产品的原因。
4程序4.1不合格品的产生4.1.1原材料提供过程的不合格品指:●原材料进货验收时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贮存中发现的不合格;●原材料使用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
4.1.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指:●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人员的操作不当或工艺配方不当产生的不合格品;●生产设备故障或设备操作参数调试不当产生的不合格品;●检验人员每天对生产现场进行巡视检查及定时产品抽验发现的不合格品。
4.3不合格产品的识别、标识、隔离4.3.1质检部检验人员应依据《产品的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程序中检验和试验计划及作业指导书/规程等有关规定进行材料、外协零配件、半成品、成品的检验或试验。
4.3.2检验人员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应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程序规定进行标识和隔离。
4.3.3生产车间自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也应按《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程序规定进行标识和隔离。
4.3.4不合格标识仅在处置不合格产品后方才予以撤消。
4.5记录、报告4.5.1检验人员在检验/验证时,发现不合格产品应按有关规定记录在相应的检验记录/报表中。
4.5.2生产车间发现个别不合格,应报告车间负责人进行处理,对于连续性异常或批量不合格应报检验部门进行签定,检验部门应按规定进行检验/验证并记录。
4.6评审和处置4.6.1检验人员有权对个别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并记录于相应的检验记录中。
4.6.2检验人员负责对半成品、成品能返工且生产车间无争议的批量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如有争议应逐级上报。
(完整)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模板)
责任人相关表单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
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
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模板))的内
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
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
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模板)的
全部内容。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