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纵剖面图、中段平面图)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煤炭储量计算方法之剖面法
储量计算方法
(四)剖面法
该方法是用勘探线剖面图进行储量计算的一种方法,根据勘探线是否平
行,又可分为两种方法:
1.平行剖面法
即相邻两剖面相互平行的条件下计算储量的方法。
(1)以相邻两剖面之间所控制的煤层体积作为块段。
两相邻剖面之间所控制的某一煤层的体积等于该煤层在两剖面上面积的平均值乘以两剖面间的距离,体积乘容重即为储量。
各相邻剖面之间煤层储量之和即为某一煤层的总储量。
但到煤层边部或勘查区边部,有些特殊情况应给以考虑。
图2-8-16 余切图尺
首先,在煤层边部,有时只有一个剖面控制,延伸不到第二个剖面即尖灭了。
在这种情况下,要根据煤层尖灭的特点作适当处理,如可作楔形体求
得,即煤层在剖面上的面积乘以该剖面至煤层尖灭点的距离,再除以2 乘以容重。
其次,勘查区边界不一定正好是勘探线,在这种情况下,煤层只有一个剖面控制向外延伸,但不尖灭。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煤层向外延伸的形态特征给以适当处理。
(2)以一个勘探线剖面及其两侧影响范围的煤层作为一个块段。
块段的储量等于该剖面上煤层断面面积与该剖面左右两剖面之间距离的二分之一再乘以煤的容重。
各块段储量之和即为总储量。
地质探矿设计及储量计算图件要求(备注:用于编制2020年度探矿设计和估算2019年度新增资源储量报告时参考)一、图件一般要求注:所有图件,均须同时提供.jpg格式的图像文件。
(二)图签图纸右下角须设有图签。
图签8行4列。
每行高7mm;每列宽22.5mm。
(三)图名1.地质图件的图名一般由三部分按顺序排列组成:省、县或人所共知的地质或地理单元+矿区名称+图的类别。
例:“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峪耳崖金矿区地形地质图”;“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地质图”。
2.勘探线剖面图、中段平面图可省去行政区划名称。
例:“峪耳崖金矿区11号勘探线剖面图”。
3.单幅图应写大图名,写在图的正中最上方(图廓外)。
(四)比例尺所有图件均须标绘出图件的比例尺。
比例尺绘于图的上方正中,在大图名之下。
比例尺≤1:5万的各类平面图,应兼有数字比例尺和直线比例尺。
比例尺≥1:1万的平面图,可只写数字比例尺。
剖面图可只写数字比例尺。
(五)图例图件中所绘各种图形符号、文字符号、花纹及色彩,必须全部列入图例。
图例中,地质符号上下排列次序一般为:地层系统(由新到老)、侵入岩(自新至老、自酸性至超基性)、岩相、构造、矿产、探矿工程、其他。
图例一般绘在右图廓外。
但是,视情况也可绘于图廓内,并且不限部位,以避免图面上留较大空白为宜。
(六)图件方位平面图的方向应是上北下南或右北左南。
凡不是按正上方表示正北方向绘制的平面图,必须绘出表示真北或磁北方向的标记。
剖面图的正北、北东、东、南东端一般放在图的右侧;当剖面方位不一致或呈弧形排列时,应一律向同一方向放平。
二、取样平面图及中段储量计算平面图(一)用途反映坑道采样和矿体圈定结果,可用于水平断面法估算资源储量。
(二)主要内容矿体不太复杂时,中段储量估算平面图可与中段地质平面图合并。
地质情况复杂时,储量计算平面图须单独编制,取样平面图上可适当简化与储量计算无关的内容。
图上要表示:●坐标网,勘探线编号工程及编号(包括穿脉和沿脉编号);●取样位置、样品编号、样品厚度和品位,必要时附化学样品分析结果表;●矿体编号,矿化带或蚀变带,主要构造线;●储量计算图上,划出不同矿石类型和品级的界线,资源储量块段边界、块段编号、级别、面积、平均厚度和平均品位。
地质剖面图类的编制一、实习目的了解剖面图类编制方法。
以勘探线地质剖面图编制为例,掌握根据勘探工程的资料编制地质剖面图的方法。
二、方法简述地质剖面图类所反映的是矿体或矿体群(工业矿带)在给定方向的断面内的地质情况,是研究矿体空间变化性,计算矿产储量的重要基础图件。
剖面图类包括:勘探线剖面图(横面图)、中段平面图、纵剖面图、,水平断面图等。
上述剖面图,按其编制时所依据的资料,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根据剖面内所观测到的直接资料编制;第二类是根据与之相垂直的剖面资料切制。
当然,也有这两种资料兼而有之的情况。
属于第一类的有勘探线剖面图、根据水平坑道的资料作的中段平面图等。
这类剖面精度相对较高,可作为储量计算图件。
属于第二的,有根据勘探线剖面图切制的水平断面图等。
图件精度相对较低,只是作为了解和研究在不同方向上变化规律的辅助图件。
为了便于叙述,我们将第一类地质剖面图称为直接资料剖面图,第二类地质剖面图称为内插资料剖面图。
这两类剖面图的编制方法各有不同。
(一)直接资料剖面图的编制方法所有直接资料剖面图,都是根据通过剖面的地表露头及勘探工程资料编制。
为了将勘探工程的资料准确空间定位,就必须对工程进行测量。
根据测量成果,将工程标绘在具有坐标网格的剖面图上。
由于钻探工程不可能严格地沿着剖面施工,这就产生将略微偏离剖面的工程的地质资料投绘到剖面图上的问题。
最后,根据地质体在空间展布的客观规律,将在各个工程或露头上见到的孤立现象加以综合、联接。
如果剖面图作为储量计算用图,则图上应有块段划分方面的内容。
一般在垂直剖面图上,要表现工程偏离剖面的情况,应该附平面图;而水平断面,则无此必耍。
剖面图应着重表现矿体的质量和空间展布,所以反映矿体质量的化验分析结果表则是必要资料,要附在图上。
最后,图件整饰上墨。
根据上述,将剖面图编绘的步骤分述如下:1·建立坐标系统水平剖面图采用x、y坐标的正方形坐标网(见图8-1)。
垂直剖面图则采用高程h及x或坐标的矩形坐标网。
煤层储量计算图的编制方法摘要:通过储量图的编制,掌握底板等高线的制作方法,储量块段的圈定方法,可采边界的划分,储量级别的确定,为煤矿的生产和设计奠定一定的技术基础。
关键词:储量计算等高线可采边界储量级别生产矿井的煤层储量计算图是以煤层等高线图或煤层立面投影图(附有采掘工程)为基础,注记各种煤层储量计算数据,圈定各级储量计算块段即成储量计算图。
一、比例尺和内容储量计算图的比例尺为1:500——1:5000。
图面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地理坐标方格网、指北线,以及图名、图签、图例和比例尺等。
1.煤层上方地面主要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等)2.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钻孔、探槽、探井、探巷、生产小窑和老窑,以及它们的名称和编号;勘探线及编号。
3.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位置或煤层厚度测量点位置、每层厚度及底板标高。
4.煤层底板等高线及标高值;断煤交线及断层名称或编号;煤层尖灭界线、岩浆侵入体界线、陷落柱界线、煤层冲蚀界线等。
5.井田边界、煤层露头线、采空区边界线、老窑积水范围界线、煤层风氧化带边界线等。
6.还应绘出储量计算边界、不同储量类别和级别的界线、各种煤柱界线、储量计算块段界线(每一块段均标注出编号、储量级别、平均煤厚、平均倾角和储量值等);各勘探工程及井巷工程的见煤点或煤层厚度测量点,要绘出煤层小柱状(比例尺1:200或1:100),注示主要煤质指标(灰分)。
二、编制方法和步骤储量计算图的编制,首先要绘制煤层等高线图,然后在煤层等高线图的基础之上划分块段、圈定储量和进行储量计算,最后进行检查、校对和整理。
(一)绘制煤层等高线图1.准备底图。
依据编图范围和比例尺确定图幅;绘制地理坐标方格网,注明每一经、纬线的坐标值,标出指北线。
2.根据地形地质图或地形图,转绘地面建筑、铁路、公路及地表水体等。
3.依据分层采掘工程平面图,将通过该煤层的所有井巷工程转绘下来,依据坐标值,将穿过该煤层的各个勘探工程、生产小窑及老窑等投绘到图上;注明上述每一工程的名称或编号。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 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 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巧曰.储量;3. 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需要指出,块段面积是在投影图上测定。
一般来讲,当用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计算体积时,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a进行校正。
块段体竺= S M式中:巫一块段矿体平均(真)厚度。
块段矿石储量Q为:Q = V D式中’ D一块段矿石平均体重。
块段金属储量F为* P=Q C式中’芒一块段平均品味。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 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 )、(b )—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 )、(d )—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 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 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 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 或用 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 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 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我不应把我的作品全归功于自己的智慧,还应归功于我以外向我提供素材的成千成万的事情和人物!——采于网,整于己,用于民2021年5月12日第二节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一、参加储量计算工程的确定庞家河金矿床交矿区间为11-31号勘探线间,各工程凡品位达到边界品位(1克/吨)、厚度达到最小可采厚度(0.8米)或厚度小于最小可采厚度但品位≥3克/吨时,均作为见矿工程。
(详见表8-1)二、储量计算方法的选择根据矿体规模大、产状较陡、连续性较好、形态较简单、呈似层状、厚度较稳定、品位不均匀等特征,采用地质块段法,在纵投影图上进行储量计算。
三、各种计算公式的确定(一)单工程矿体(样线)厚度计算公式1、代表厚度(真厚度)计算公式nm=ΣL i(cosаsinβcosγ±sinaаcosβ)……①i=12、水平厚度计算公式nm=ΣL i(cosаcosγ±sinaаctgβ)或m′=m/ sinβ……②i=13、垂直投影水平厚度计算公式m″= m′/cosθ……③式中:m—代表厚度;m′—水平厚度;m″—垂直投影水平厚度;Li—样长;а—样线与水平面夹角;γ—样线方位与矿体倾向夹角;β—矿体倾角;θ—矿体倾向与勘探线夹角;n—样品数。
①、②式中,凡工程中样线倾斜方向与矿体倾斜方向相反时,前后两项间为“+”,反之用“—”。
(二)单工程矿体(样线)平均品位计算公式C=ΣC i m i/Σm i其中:C—单工程矿体(样线)平均品位;Ci—样品品位;m i—样长;n—样品数。
(三)块段矿体平均厚度计算公式m=Σm i/n式中:m—块段矿体平均厚度;mi—参与块段储量计算的单工程矿体厚度,n—块段中参与储量计算的工程数。
(四)块段矿体平均品位计算公式C=ΣC i m i/Σm i其中:C—块段矿体平均品位;Ci—单工程矿体(样线)平均品位;m i—单工程(样线)矿体投影水平厚度;n—单工程数。
(五)块段矿石量计算公式Q=s·m·d式中:Q—块段矿石量;S—块段面积:d—矿石平均体重;m—块段矿体投影水平厚度。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横断剖面图一般为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0——1:2000.图纸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与方位,坐标线与标高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分段,品位与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限和产状,矿体层编号,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个人总结:布置图表位置,统计样品数量,算出分析结果表长宽,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图纸.图框,内框距10,外框距2,外框由内框向外造3mm平行线,将所造线宽修改为2mm.观察图坐标在横向上是X或Y坐标值,这一点由勘探线方位和平面图上所在位置决定.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力求长宽一致,均匀分配,不用理会一个孔的样品是否被分成了两个表格.一定要求同一侧的表格表头的高度相同.根据原始资料核对样品结果表中的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长,分析结果,是否对应.根据圈矿标准,挑选出达到品位要求的样品,以本次为例,0.3——0.5为表外矿,改成蓝色,>0.5为表外矿,改成红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下一步在工程上画出矿体!在结果表中挑选样品时,要根据要求将那些达不到品位的样品划入.以本次为例,要求夹石剔除厚度为四米,分段样品加权平均值>0.3,这对样品的分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时要灵活,一切为有利于圈矿服务!在各个工程上将达到品位的样品划线表示出来,并用文字"内,外"标注.校正断层,地层界线的位置,因为在地质资料中矿体的产出,总是与地层或构造有着某种关系,以本次为例,本次铜矿体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特征明显,基本上都是顺层产出,因此勾绘准确的地层界线对于连接矿体至关重要.调整地层界线时,当界线切过钻孔时,一定要在该钻孔上加控制点,以求微调界线圆滑度时,位置不会变动.地层代号要标在地层厚度,倾向范围的中间,一目了然.矿体的连接,同一勘探线工程间的对应,相邻剖面之间矿体的对应.以本次为例,两个工程之间矿体的连接,要考虑到连接后,矿体的产状是否是顺层,如总体趋势是穿层了,那么连接错误.在观察,验证后,用光滑曲线,勾绘矿体形态.要求线,一定要在各工程上有控制点,该控制点一定要在样品与钻孔轴线的节点上.该次连接,因为矿体较稳定,地质特征明显,用自然趋势法连接.将对象样品段,连接后,仔细检查修改,矿体的形态应与地层界线相近.矿体的剪灭:本次矿体为Ⅱ型,铜矿,求证332资源量部分331.因此工程间距为走向方向50*60,倾向60米.如一工程间矿,而相邻工程没有对应,就在工程间某一距离尖灭.根据样品厚度尖灭距离分为三种,矿体厚度<5m,在工程间距1/3处尖灭;矿体厚度5——10m,在工程间距1/2处尖灭;矿体厚度>10m,在工程间距2/3处尖灭工程间距分为理论与实际,如理论间距为60,实际间距为80,此时尖灭用60来计算;如实际间距为50,此时尖灭用50来计算.还有一种情况,实际工程间距很小,小于用理论间距计算出的尖灭距离值,如理论尖灭1/3,20米,但是实际工程间距小于20米,此时用对角线尖灭,既是将矿体尖在相对工程轴线上.夹石尖灭要最大化,即对角线尖灭.两工程间得矿体厚度不得大于控制工程上的见矿厚度,矿体线要自然,不得随意弯曲.各剖面的矿体连接完成后,开始对矿体进行编号.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要求编号.编号时,要对应相邻剖面,要求在同一位置〔坐标位置,矿体延伸方向〕上的矿体为同一编号.通过对矿体的编号,要建立矿体在空间上的生长范围.以本次为例,1号矿体有些剖面见三条,有些见两条,可以得出1号矿体在Pt1h43的底部一次向上,不超过三十米,此为1号矿体的生长范围.在Pt1h42地层中,仅见少量矿体.3号,4号矿体在1号矿体之上,编号时,一定要根据相邻剖面同一位置上的矿体进行编号.在编号的过程中,如已连接的矿体与编号不符,则应做出调整,改变矿体的连接.反复斟酌,得出最佳的连接方案.根据样品平均品位计算表,对矿体进行标注,俗话为上圈圈.圈圈内容,上为样品厚度,下为平均品位.每个工程上同一编号的矿体只有一个圈圈,计算内容包括该工程上该编号矿体的所有矿内样品.圈圈摆放位置应尽量在矿体中靠近工程,使人很容易明白所指.将勘探线上的工程〔钻孔,坑道〕投影到平面位置图上.做法为:在钻孔轴线与地形线〔如无地形线则为采空区〕的交点引垂直线,与平面位置图上的勘探线相交,在参考平面图上,测得钻孔是否在勘探线上,如偏移,则量出偏移方向与距离,在平面位置图上定下准确位置.纵剖面与横断剖面图的夹角大于60度,与纵剖面基本上是沿地层走向方向的.投影面分为垂直投影面,水平投影面.如矿体总倾角大于45度用垂直投影面,小于45度时,用水平投影面,本例地层倾角大于45度,故而用垂直投影面.1. 纵剖面图中心就是,确定一个方向,将横断剖面图上的各要素投影到该平面上来,再进行连接.此时各线体现出来的就是地层,矿体在走向上的变化.2. 本例中,横断剖面图的横向为X坐标,纵剖面横向为Y坐标.3. 在横断剖面图上画出纵剖面线,此位置,是在平面图上,先画出纵剖面方向,与各勘探线的交点.4. 纵剖面图上有各条勘探线,首先在横断剖面图上找到纵剖面线与各要素的交点,读出其高程值,即Y坐标值,再回到纵剖面图上,在该勘探线上根据Y坐标卡出其位置.5. 将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成.纵剖面和横断剖面之间要互相对应,互做调整,要求做出的图,符合参考平面图上地层界线的走向趋势,不可有太大误差,厚度上变化不可太大.中段平面图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与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编图所需要的主要资料:相应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勘探工程分布图,勘探线剖面图,坑道测量和坑道原始编录资料,中段采样平面图与样品分析结果等.图件的主要内容:坐标网,勘探线,探矿工程与其编号,各种地质界线,矿体与其编号,矿石类型分布,取样位置与编号等,当用作储量计算时,还应表明矿石品级,储量级别,块段与编号,面积与平均品位等.中段平面图的中心思想就是将各要素投影到某一标高下的平面上,具体方法,以本例,我选择1800中段,首先在横断剖面图上将矿体,地层界线等与1800中段线的交点,垂直投影到勘探线上.读出这些交点的坐标位置,与在横向坐标〔X〕以南以北多少〔减/加〕.中段平面图上横向为Y坐标,纵向为X坐标,勘探线为8.667度,即向北.在中段平面图的勘探线上标出位置,并连接同纵剖面图.钻孔的投影除将其投影在1800线上外,还要测量它偏于勘探线的方向,距离,在中段平面图的勘探线上准确表示.中段平面图表现得是地层界线在走向上的变化趋势.它与纵剖面图的差别在与,纵剖面图表现的是地层走向线在纵剖面上,高度方向上的变化,而中段平面图上表现得是地层走向线在同一高程下,东南西北方向的变化,两图结合就可得出地层在空间中的变化形态.在连接地质要素时,要对照横剖面互做调整,如果在中段平面图上,地层界线波折太大,就去适当的改变横断剖面图上地层的倾角,地层变陡,则与1800线的交点南移,地层变缓则交点北移.。
储量计算的断面法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
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
为此,必须根据相邻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1),其公式为:式中: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S1S2-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图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V大致等于两剖面面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的乘积,即:修正系数F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当S1=S2时,则F=1,因而。
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到精确的结果。
在S1或S2=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式。
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1及S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
此外,当S1与S2之值互换时,F值亦不受影响。
C·C·依扎克松利用上述关系,并使块段底面积之一,S1或S2等于1,编制了一个F值遇S1/S2=α的关系表(表1)。
表1表1表明,当S1与S2之比值α在0.71~1.4以内时,F值可略而不计,因为误差小于1%,尚未超出储量计算的一般精度范围。
矿井地质储量技术规范矿井地质储量技术规范煤炭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能源。
为贯彻国家矿产资源法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加强生产矿井煤炭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开采,减少损失,特制定本规范。
一、储量计算图1、矿井储量计算图(1:5000)半年或年终各一张(内容主要包括剩余永久煤柱、三下压煤、呆滞煤量、小煤窑破坏和剩余可供利用储量、有工作面摊销、永久煤柱、注明面积、煤厚、储量等)。
①必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计算,有盘区界线、圈出的工作面(包括已回采过的或新形成的工作面)。
②工作面或掘进巷道必须有进尺(半年或年终)。
③采区煤柱:a、和工作面推进方向分布相同的煤柱(如阶段煤柱等),可按当期工作面推进长度直接算出来,随工作面推进,随进随摊,不需计算摊销系数;b、和工作面推进方向分布不同的煤柱(如采区上、下山煤柱、采区石门煤柱、采区边界煤柱等),计算摊销量时,应先求出该煤柱的摊销系数,再用此系数求出煤柱应摊销的损失量。
若是多煤层联合布置的开拓方式,应分别计算各个煤层煤柱的摊销量,各个摊销损失量分式,请参考储量规程;c、为避免重复摊销,每一个工作面回采时,只摊销沿工作面倾斜方向上部的煤柱,其下部的煤柱随下一个阶段工作面开采进行摊销;d、按《煤矿地质测量图例》规定,用不同颜色表示的各级储量块段,一般分为(A、B、C、D级),A级、B级是高级储量;e、除去工作面回采的或掘进工作面所掘进了的产量,除去采区摊销和全矿井永久煤柱摊销,剩下的就是全矿井的保有储量。
(A级储量在图上用红颜色标注,B级储量用蓝颜色标注,C级储量用黄颜色标注,采区摊销在图上用紫颜色标注,永久煤柱用黑颜色标注)2、采区储量计算图基础与全矿井储量计算图一样,只是把全矿井储量计算图分成了各个盘区来计算。
注;有图签、图例;图签内应有图名、制图者、审核者签名、注明日期。
数据不得有矛盾。
)二、储量台帐包括:矿井储量计算基础和汇总数字台帐,矿井储量变动审批情况台帐,矿井储量动态数字台帐,永久煤柱台帐。
(一)地质块段法计算步骤:1.首先,在矿体投影图上,把矿体划分为需要计算储量的各种地质块段,如根据勘探控制程度划分的储量类别块段,根据地质特点和开采条件划分的矿石自然(工业)类型或工业品级块段或被构造线、河流、交通线等分割成的块段等;2.然后,主要用算术平均法求得各块段储量计算基本参数,进而计算各块段的体积和储量;3.所有的块段储量累加求和即整个矿体(或矿床)的总储量。
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参数表格式如表下所列。
表地质块段法储量计算表块段矿体的真实面积S需用其投影面积S′及矿体平均倾斜面与投影面间的夹角α进行校正。
在下述情况下,可采用投影面积参加块段矿体的体积计算:①急倾斜矿体,储量计算在矿体垂直纵投影图上进行,可用投影面积与块段矿体平均水平(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图在矿体垂直投影图上划分开采块段(a)、(b)—垂直平面纵投影图; (c)、(d)—立体图1—矿体块段投影; 2—矿体断面及取样位置②水平或缓倾斜矿体,在水平投影图上测定块段矿体的投影面积后,可用其与块段矿体的平均铅垂(假)厚度的乘积求得块段矿体体积。
优点:适用性强。
地质块段法适用于任何产状、形态的矿体,它具有不需另作复杂图件、计算方法简单的优点,并能根据需要划分块段,所以广泛使用。
当勘探工程分布不规则,或用断面法不能正确反映剖面间矿体的体积变化时,或厚度、品位变化不大的层状或脉状矿体,一般均可用地质块段法计算资源量和储量。
缺点:误差较大。
当工程控制不足,数量少,即对矿体产状、形态、内部构造、矿石质量等控制严重不足时,其地质块段划分的根据较少,计算结果也类同其他方法误差较大。
(二)开采块段法开采块段主要是按探、采坑道工程的分布来划分的。
可以为坑道四面、三面或两面包围形成矩形、三角形块段;也可为坑道和钻孔联合构成规则或不甚规则块段。
同时,划分开采块段时,应与采矿方法规定的矿块构成参数相一致,与储量类别相适应。
该法的储量计算过程和要求与地质块段法基本相同。
储量计算的断面法凡在矿床勘探阶段,应用若干勘探剖面把矿床横切截为若干个块段,分别计算这些块段的储量,将各块段的储量合起来即矿体的总储量,这种方法称断面法或剖面法。
断面法还可分为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及不平行断面法。
一、平行断面法平行断面法储量计算按以下步骤进行:(一)首先在各个勘探剖面图上测定矿体的面积;(二)其次,在两个勘探剖面面积之间计算矿体的体积。
为此,必须根据相邻两剖面矿体之相对面积差的大小来分别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梯形体积公式(图1),其公式为:式中:V-两剖面间矿体体积(立方米);L-两相邻剖面之间距(米);S1S2-两相邻剖面上的矿体面积(平方米)。
图1 相邻剖面间之梯形块段当相邻两剖面上矿体之相对面积差>40%时,一般选用截锥体积公式计算体积(图2),其公式为:图2 相邻剖面间之锥块段在应用截锥公式,要进行开平方计算,实际计算较繁琐,为了简化计算,有人提出改用校正的梯形公式,其方法如下:假如使相邻两剖面的间距为L,则这些剖面间块段的体积V大致等于两剖面面积总和之半与某一修正系数F的乘积,即:修正系数F的大小等于该块段精确体积与近似体积之比:把F值代入公式中,则得:当S1=S2时,则F=1,因而。
在这种情况下,用近似公式也可得到精确的结果。
在S1或S2=0时则F=2/3,这时V=L/3·S成为规则角锥体体积公式。
现将F值公式作如下之改变:由上式可见,F值显然取决于剖面面积S1及S2之比的平方根,而不取决于这些面积的绝对值的大小。
此外,当S1与S2之值互换时,F值亦不受影响。
C·C·依扎克松利用上述关系,并使块段底面积之一,S1或S2等于1,编制了一个F值遇S1/S2=α的关系表(表1)。
表1表1表明,当S1与S2之比值α在0.71~1.4以内时,F值可略而不计,因为误差小于1%,尚未超出储量计算的一般精度范围。
储量计算图件的编制
横断剖面图
一般为垂直于矿体走向方向,反映矿床地质特征的基本图件,是垂直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比例尺一般为1:500——1:2000.
图纸的主要内容有:剖面地形线及方位,坐标线及标高线,在勘探线上的和投影于该勘探线剖面上的探矿工程位置与编号,钻孔终孔深度,样品位置,分段,品位及编号,一般在剖面图的下方或右侧附有样品分析结果表,地(岩)层,火成岩体,断层,褶皱,破碎带,矿化蚀变带,矿体(层)与围岩等的界限和产状,矿体层编号,在剖面下方要相应绘出剖面线平面位置图,对于某些厚度较薄的层状矿体应在钻孔下边另附矿层小柱状图,以示其矿石类型分布和采样情况,以便于对比。
个人总结:
布置图表位置,统计样品数量,算出分析结果表长宽,根据需要扩大或缩小图纸。
图框,内框距10,外框距2,外框由内框向外造3mm平行线,将所造线宽修改为2mm.
观察图坐标在横向上是X或Y坐标值,这一点由勘探线方位和平面图上所在位置决定。
样品分析结果表应力求长宽一致,均匀分配,不用理会一个孔的样品是否被分成了两个表格。
一定要求同一侧的表格表头的高度相同。
根据原始资料核对样品结果表中的数据,包括样品编号,样长,分析结果,是否对应。
根据圈矿标准,挑选出达到品位要求的样品,以本次为例,0.3——0.5为表外矿,改成蓝色,>0.5为表外矿,改成红色,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下一步
在工程上画出矿体!
在结果表中挑选样品时,要根据要求将那些达不到品位的样品划入。
以本次为例,要求夹石剔除厚度为四米,分段样品加权平均值>0.3,这对样品的分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划分时要灵活,一切为有利于圈矿服务!
在各个工程上将达到品位的样品划线表示出来,并用文字“内,外”标注。
校正断层,地层界线的位置,因为在地质资料中矿体的产出,总是与地层或构造有着某种关系,以本次为例,本次铜矿体为沉积——改造型,层控特征明显,基本上都是顺层产出,因此勾绘准确的地层界线对于连接矿体至关重要。
调整地层界线时,当界线切过钻孔时,一定要在该钻孔上加控制点,以求微调界线圆滑度时,位置不会变动。
地层代号要标在地层厚度,倾向范围的中间,一目了然。
矿体的连接,同一勘探线工程间的对应,相邻剖面之间矿体的对应。
以本次为例,两个工程之间矿体的连接,要考虑到连接后,矿体的产状是否是顺层,如总体趋势是穿层了,那么连接错误。
在观察,验证后,用光滑曲线,勾绘矿体形态。
要求线,一定要在各工程上有控制点,该控制点一定要在样品与钻孔轴线的节点上。
该次连接,因为矿体较稳定,地质特征明显,用自然趋势法连接。
将对象样品段,连接后,仔细检查修改,矿体的形态应与地层界线相近。
矿体的剪灭:本次矿体为Ⅱ型,铜矿,求证332资源量部分331.因此工程间距为走向方向50*60,倾向60米。
如一工程间矿,而相邻工程没有对应,就在工程间某一距离尖灭。
根据样品厚度尖灭距离分为三种,
矿体厚度<5m,在工程间距1/3处尖灭;
矿体厚度5——10m,在工程间距1/2处尖灭;
矿体厚度>10m,在工程间距2/3处尖灭
工程间距分为理论与实际,如理论间距为60,实际间距为80,此时尖灭用60来计算;
如实际间距为50,此时尖灭用50来计算。
还有一种情况,实际工程间距很小,小于用理论间距计算出的尖灭距离值,如理论尖灭1/3,20米,但是实际工程间距小于20米,此时用对角线尖灭,既是将矿体尖在相对工程轴线上。
夹石尖灭要最大化,即对角线尖灭。
两工程间得矿体厚度不得大于控制工程上的见矿厚度,矿体线要自然,不得随意弯曲。
各剖面的矿体连接完成后,开始对矿体进行编号。
在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要求编号。
编号时,要对应相邻剖面,要求在同一位置(坐标位置,矿体延伸方向)上的矿体为同一编号。
通过对矿体的编号,要建立矿体在空间上的生长范围。
以本次为例,1号矿体有些剖面见三条,有些见两条,可以得出1号矿体在Pt1h43的底部一次向上,不超过三十米,此为1号矿体的生长范围。
在Pt1h42地层中,仅见少量矿体。
3号,4号矿体在1号矿体之上,编号时,一定要根据相邻剖面同一位置上的矿体进行编号。
在编号的过程中,如已连接的矿体与编号不符,则应做出调整,改变矿体的连接。
反复斟酌,得出最佳的连接方案。
根据样品平均品位计算表,对矿体进行标注,俗话为上圈圈。
圈圈内容,上为样品厚度,下为平均品位。
每个工程上同一编号的矿体只有一个圈圈,计算内容包括该工程上该编号矿体的所有矿内样品。
圈圈摆放位置应尽量在矿体中靠近工程,使人很容易明白所指。
将勘探线上的工程(钻孔,坑道)投影到平面位置图上。
做法为:在钻孔轴线与地形线(如无地形线则为采空区)的交点引垂直线,与平面位置图上的勘探线相交,在参考平面图上,测得钻孔是否在勘探线上,如偏移,则量出偏移方向及距离,在平面位置图上定下准确位置。
纵剖面
与横断剖面图的夹角大于60度,及纵剖面基本上是沿地层走向方向的。
投影面分为垂直投影面,水平投影面。
如矿体总倾角大于45度用垂直投影面,小于45度时,用水平投影面,本例地层倾角大于45度,故而用垂直投影面。
1. 纵剖面图中心就是,确定一个方向,将横断剖面图上的各要素投影到该平面上来,再进行连接。
此时各线体现出来的就是地层,矿体在走向上的变化。
2. 本例中,横断剖面图的横向为X坐标,纵剖面横向为Y坐标。
3. 在横断剖面图上画出纵剖面线,此位置,是在平面图上,先画出纵剖面方向,与各勘探线的交点。
4. 纵剖面图上有各条勘探线,首先在横断剖面图上找到纵剖面线与各要素的交点,读出其高程值,即Y坐标值,再回到纵剖面图上,在该勘探线上根据Y 坐标卡出其位置。
5. 将这些位置连接起来,即成。
纵剖面和横断剖面之间要互相对应,互做调整,要求做出的图,符合参考平面图上地层界线的走向趋势,不可有太大误差,厚度上变化不可太大。
中段平面图
中段地质平面图是根据通过同一标高的勘探工程所获得的地质资料经过综合整理编制而成的。
它是用以反映在不同标高各水平面上矿体及地质构造特征,矿化分布规律,勘探工程分布等。
当矿床主要利用水平坑道勘探时,它是水平断面法计算储量的主要图件,一般比例尺为1:500——1:1000。
编图所需要的主要资料:相应的矿区地形地质图和勘探工程分布图,勘探线剖面图,坑道测量和坑道原始编录资料,中段采样平面图及样品分析结果等。
图件的主要内容:坐标网,勘探线,探矿工程及其编号,各种地质界线,矿体及其编号,矿石类型分布,取样位置及编号等,当用作储量计算时,还应表明矿石品级,储量级别,块段及编号,面积及平均品位等。
中段平面图的中心思想就是将各要素投影到某一标高下的平面上,具体方法,以本例,我选择1800中段,首先在横断剖面图上将矿体,地层界线等与1800中段线的交点,垂直投影到勘探线上。
读出这些交点的坐标位置,及在横向坐标(X)以南以北多少(减/加)。
中段平面图上横向为Y坐标,纵向为X坐标,勘探线为8.667度,即向北。
在中段平面图的勘探线上标出位置,并连接同纵剖面图。
钻孔的投影除将其投影在1800线上外,还要测量它偏于勘探线的方向,距离,在中段平面图的勘探线上准确表示。
中段平面图表现得是地层界线在走向上的变化趋势。
它与纵剖面图的差别在与,纵剖面图表现的是地层走向线在纵剖面上,高度方向上的变化,而中段平面图上表现得是地层走向线在同一高程下,东南
西北方向的变化,两图结合就可得出地层在空间中的变化形态。
在连接地质要素时,要对照横剖面互做调整,如果在中段平面图上,地层界线波折太大,就去适当的改变横断剖面图上地层的倾角,地层变陡,则与1800线的交点南移,地层变缓则交点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