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的化学海水“晒盐”粗盐的提纯【一等奖教案】鲁教版281212298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我说课的题目是《粗盐的提纯》。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及酸、碱、盐有关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向学生介绍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预测,九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喜欢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改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粗盐提纯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粗盐提纯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研读教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
我说课的题目是《粗盐的提纯》。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及酸、碱、盐有关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向学生介绍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预测,九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喜欢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改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粗盐提纯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粗盐提纯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研读教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
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什么试剂可以分别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2-4,并进一步知道如何选择试剂。
(2)知道除去可溶性杂质时,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在后续实验中除去。
(3)在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除杂时,知道如何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教学难点】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及除杂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呢?这是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巩固【投影】1.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2.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中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
粗盐的提纯教案粗盐的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2. 盐水3. 滤纸4. 烧杯5. 恒温槽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溶解、蒸发、过滤等相关知识,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
2. 实验操作(1)将一定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水分蒸发,形成盐的结晶。
(2)将盐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3)将盐溶液放入恒温槽中加热,再次蒸发水分。
(4)进行过滤,获取纯净的盐。
3. 实验讲解(1)将盐水加热至水分蒸发,形成盐的结晶。
这一步是利用了盐的溶解性质和蒸发性质。
盐溶解在水中可以形成盐水,当加热时,水会蒸发,而盐不会蒸发,最终形成盐的结晶。
(2)将盐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该步骤是为了去除盐溶液中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以获得较纯净的盐溶液。
(3)将盐溶液放入恒温槽中加热,再次蒸发水分。
恒温槽的作用是保持温度的恒定,以利于水分的蒸发。
同时,加热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
(4)进行过滤,获取纯净的盐。
该步骤是为了去除再次蒸发后可能产生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最终得到纯净的盐。
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观察学生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
六、实验总结和思考1. 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盐的提纯实验?有什么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提纯实验中有哪些可能会导致提纯不完全的因素?3. 总结本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七、课堂小结1.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注意操作规范。
2. 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思考并勇于提问。
八、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粗盐的提纯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粗盐提纯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实验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粗盐提纯原理介绍粗盐的来源和提纯的必要性。
讲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介绍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如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
讲解每个仪器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3 实验步骤讲解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粗盐样品。
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完整性,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3.3 实验记录与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
学生进行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4.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实验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如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粗盐提纯。
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讨论。
5.2 社会实践学生调查和了解食盐的生产和提纯过程。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思维。
6.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和原理。
提供实验操作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
6.3 教学资源提供实验试剂和仪器,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粗盐提纯的知识。
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目标: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并掌握其意义。
4、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1、粗盐的提纯。
2、溶解度的概念及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学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图示法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实验准备:仪器准备:托盘天平、量筒、烧杯(50毫升)、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滤纸、漏斗药品准备:蒸馏水、粗盐、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杂质,怎样使粗盐变为可食用的精盐呢?二、引导自学(一)1、内容:海水“晒盐”的过程2、方法:学生看书,完成思考题。
3、思考题:(1)目前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方法?(2)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3)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4、学生看书、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5、演示实验: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6、实验探究:粗盐的提纯(1)问题:怎样除去粗盐中的泥沙?(2)除去泥沙后,又怎样得到纯净是食盐?7、讨论实验方案8、演示实验:用过滤法提纯粗盐。
步骤:(1)溶解:量取15毫升水于烧杯中。
称取6克粗盐,边搅拌边将粗盐逐渐加入烧杯中,至粗盐不再溶解;(2)过滤:将粗盐溶液放在过滤器中过滤(过滤是要素、玻璃棒的用途)(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搅拌(玻璃棒的用途)9、思考:上面所说,海水晒盐得到的粗言,除了泥沙,还有其他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呢?看书了解工业净化食盐的方法,并了解食盐的用途。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从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后,还需要通过哪些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才能得到精盐。
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3.掌握硫酸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的除杂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方法。
难点: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烧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滤纸、漏斗、玻璃棒、铁架台、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火柴、蒸馏水、粗盐。
四、教学过程●实验仪器:烧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滤纸、漏斗、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步骤一:溶解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并称量剩下的粗盐。
步骤二:过滤过滤食盐水(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步骤三:蒸发把所得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并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发。
步骤四: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粗盐的产率=×100%。
【提问】在整个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1.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2.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受热;4.称量时转移固体。
【提问】提纯中产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1.溶解时未充分搅拌;2.蒸发时滤液或固体溅出;3.转移固体时不彻底或有洒落等。
【讲解】这时,得到的氯化钠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Na2SO4。
粗盐的提纯实验教案教案标题:粗盐的提纯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粗盐的提纯方法和原理,掌握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理解提纯原理,掌握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粗盐、蒸馏水、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NaCl)。
3. 实验环境:化学实验室或教室实验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粗盐是由什么组成的?如何提纯粗盐?”2. 实验操作:a. 取一定量的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b. 用滤纸和漏斗将溶解后的盐水过滤,得到盐水溶液。
c. 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置于通风处蒸发水分,得到提纯后的盐。
3. 实验观察:观察提纯前后盐的外观和性质的变化。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提纯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提纯粗盐的方法和实验过程中的体会。
五、教学延伸1.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分析提纯后的盐和粗盐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提纯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2. 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其他物质的提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仪器使用、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2. 实验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提纯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实验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份关于粗盐的提纯实验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三课时粗盐的提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2)能设计除去粗盐中Ca2+、Mg2+、SO2-4等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案。
(3)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再次熟知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乐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难点】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粗盐的提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的提纯过程:先将粗盐晶体溶解在水中,经过滤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比较纯净的食盐晶体。
这样得到的食盐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2-4等,可利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除去。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BaCl 2===BaCO 3↓+2NaCl
(4)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 调为7
除去多余的CO 2-3、OH -
,得到精盐水
2HCl +Na 2CO 3===2NaCl +CO 2↑+H 2O 、HCl +NaOH===NaCl +H 2O
(5)最后蒸发结晶精盐水 得到精盐
—
【合作探究】
在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中,前面三种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答:能调换顺序。
还可以按下面两种顺序加入:(1)先加入过量的BaCl 2除去溶液中的SO 2-
4,然后加入过量的Na 2CO 3除去溶液中的Ca
2+
和过量的Ba 2+
,再加入过量的NaOH 除去溶
液中的Mg 2+。
(2)先加入过量的NaOH 除去溶液中的Mg 2+
,再加入过量的BaCl 2除去溶液中的SO 2-
4,然后加入过量的Na 2CO 3除去溶液中的Ca
2+
和过量的Ba 2+。
【教师点拨】
1.Na 2CO 3必须在BaCl 2之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Ba 2+。
2.必须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沉淀后才能加入盐酸。
【跟进训练】
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
B .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
C .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D .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是物理变化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Ca 2+
、Mg 2+
、SO 2-
4)的试剂加入顺序的四种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C )
A .BaCl 2→NaOH→Na 2CO 3→盐酸
B .NaOH→BaCl 2→Na 2CO 3→盐酸
C .Na 2CO 3→NaOH→BaCl 2→盐酸
D .BaCl 2→Na 2CO 3→NaOH→盐酸
3.除去泥沙的粗盐样品中还有少量的Na 2SO 4、MgCl 2、CaCl 2等可溶性杂质,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粗盐――→溶解① ――→加过量BaCl 2溶液② ――→加过量NaOH 溶液③ ――→加过量NaCO 3溶液
④ ――→操作a
⑤
精盐 ――→操作b ⑦ ――→加适量稀盐酸
⑥
⎭
⎪⎬⎪
⎫沉淀A 滤液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 的名称是过滤。
操作b 中要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沉淀A 中所包含的物质有_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
(3)步骤④的目的是_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4)步骤⑥的目的是_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