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的化学海水“晒盐”粗盐的提纯【一等奖教案】鲁教版281212298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3
我说课的题目是《粗盐的提纯》。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及酸、碱、盐有关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向学生介绍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预测,九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喜欢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改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粗盐提纯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粗盐提纯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研读教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
我说课的题目是《粗盐的提纯》。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首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以及酸、碱、盐有关知识基础上的进一步延伸,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向学生介绍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思想和方法。
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做到因材施教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预测,九年级的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已经初步形成,喜欢自主的学习环境,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综合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改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粗盐提纯的物理和化学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提纯物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粗盐提纯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研读教材,本节课教学重难点是:通过粗盐提纯的实验,了解从混合物中分离、。
第3课时粗盐的提纯本节课主要介绍氧气的性质和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化合反应,使学生初步了解物质间的转变,从而为学生学习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等知识打下基础,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氧气的制法的迫切愿望,因此本节课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用什么试剂可以分别除去溶液中的Ca2+、Mg2+、SO2-4,并进一步知道如何选择试剂。
(2)知道除去可溶性杂质时,所加试剂一般要过量,过量的试剂也要在后续实验中除去。
(3)在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试剂除杂时,知道如何考虑试剂加入的先后顺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评价等方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重结晶法提纯粗盐。
【教学难点】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及除杂质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一、导入新课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和不溶性杂质(如泥沙),如何将粗盐进行分离和提纯,用于生产和生活中呢?这是本节课探究的主要内容。
二、推进新课活动1 复习巩固【投影】1.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t2℃时将20g甲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将t2℃时乙的某不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恰好达到饱状态,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3)将t2℃时甲、乙晶体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t1℃,甲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填“>”、“=”或“<”)乙溶液析出晶体的质量。
2.通过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判断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是大还是小?为什么要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食盐,而不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小。
从氯化钠溶解度曲线图中可知,氯化钠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其高温饱和溶液降温后,析出氯化钠晶体的量少,大部分还溶解在水中。
粗盐的提纯教案粗盐的提纯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 掌握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粗盐的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2. 盐水3. 滤纸4. 烧杯5. 恒温槽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关于溶解、蒸发、过滤等相关知识,引出本次实验的主题。
2. 实验操作(1)将一定量的盐水倒入烧杯中,加热至水分蒸发,形成盐的结晶。
(2)将盐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3)将盐溶液放入恒温槽中加热,再次蒸发水分。
(4)进行过滤,获取纯净的盐。
3. 实验讲解(1)将盐水加热至水分蒸发,形成盐的结晶。
这一步是利用了盐的溶解性质和蒸发性质。
盐溶解在水中可以形成盐水,当加热时,水会蒸发,而盐不会蒸发,最终形成盐的结晶。
(2)将盐溶液进行过滤,去除其中的杂质。
该步骤是为了去除盐溶液中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以获得较纯净的盐溶液。
(3)将盐溶液放入恒温槽中加热,再次蒸发水分。
恒温槽的作用是保持温度的恒定,以利于水分的蒸发。
同时,加热可以加快水分的蒸发速度。
(4)进行过滤,获取纯净的盐。
该步骤是为了去除再次蒸发后可能产生的杂质和不溶性物质,最终得到纯净的盐。
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讨论观察学生操作过程中的现象和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原因。
六、实验总结和思考1. 提问学生,为什么要进行盐的提纯实验?有什么意义?2. 引导学生思考,盐的提纯实验中有哪些可能会导致提纯不完全的因素?3. 总结本次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
七、课堂小结1. 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注意操作规范。
2. 强调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思考并勇于提问。
八、教学反思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粗盐的提纯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粗盐提纯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基本步骤。
学会使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思维。
1.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学生爱护仪器和实验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粗盐提纯原理介绍粗盐的来源和提纯的必要性。
讲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介绍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如烧杯、漏斗、滤纸、玻璃棒等。
讲解每个仪器的作用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3 实验步骤讲解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等。
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实验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粗盐样品。
检查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完整性,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3.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纠正操作错误。
3.3 实验记录与数据分析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数据。
学生进行分析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实验报告教师对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给予反馈。
4.2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拓展实验学生进行拓展实验,如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粗盐提纯。
学生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进行讨论。
5.2 社会实践学生调查和了解食盐的生产和提纯过程。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利用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科学思维。
6.2 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和原理。
提供实验操作视频和动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步骤。
6.3 教学资源提供实验试剂和仪器,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验。
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粗盐提纯的知识。
第二节海水“晒盐”教学目标: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初步学会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2、理解溶解度的涵义。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并掌握其意义。
4、通过让学生参与粗盐提纯过程,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学重点:1、粗盐的提纯。
2、溶解度的概念及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教学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
教学方法:讲解法、实验探究法、图示法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实验准备:仪器准备:托盘天平、量筒、烧杯(50毫升)、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滤纸、漏斗药品准备:蒸馏水、粗盐、硫酸铜晶体、硝酸钾晶体、明矾晶体。
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食盐,人们是怎样从海水中得到食盐的?海水晒盐得到的是粗盐,含有杂质,怎样使粗盐变为可食用的精盐呢?二、引导自学(一)1、内容:海水“晒盐”的过程2、方法:学生看书,完成思考题。
3、思考题:(1)目前海水“晒盐”用的是什么方法?(2)海水晒盐的过程是怎样的?刚晒出来的食盐可以食用吗?为什么?(3)什么是饱和溶液?什么是不饱和溶液?4、学生看书、思考,并回答上述问题。
5、演示实验:实验探究:饱和溶液的配制与蒸发结晶。
6、实验探究:粗盐的提纯(1)问题:怎样除去粗盐中的泥沙?(2)除去泥沙后,又怎样得到纯净是食盐?7、讨论实验方案8、演示实验:用过滤法提纯粗盐。
步骤:(1)溶解:量取15毫升水于烧杯中。
称取6克粗盐,边搅拌边将粗盐逐渐加入烧杯中,至粗盐不再溶解;(2)过滤:将粗盐溶液放在过滤器中过滤(过滤是要素、玻璃棒的用途)(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搅拌(玻璃棒的用途)9、思考:上面所说,海水晒盐得到的粗言,除了泥沙,还有其他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如何除去这些杂质呢?看书了解工业净化食盐的方法,并了解食盐的用途。
第二节海水“晒盐”第3课时一、教学目标1.熟悉从海水“晒盐”得到粗盐后,还需要通过哪些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才能得到精盐。
2.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
3.掌握硫酸根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的除杂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粗盐的提纯方法。
难点: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品:烧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滤纸、漏斗、玻璃棒、铁架台、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火柴、蒸馏水、粗盐。
四、教学过程●实验仪器:烧杯、药匙、量筒、托盘天平、滤纸、漏斗、玻璃棒、带铁圈的铁架台、蒸发皿、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实验步骤:步骤一:溶解称取5.0 g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10 mL 水的烧杯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一直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是否浑浊。
并称量剩下的粗盐。
步骤二:过滤过滤食盐水(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斜靠三层滤纸处;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步骤三:蒸发把所得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并用酒精灯加热。
(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
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发。
步骤四:计算产率用玻璃棒把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后,回收到指定的容器中。
将提纯后的氯化钠与粗盐作比较,并计算精盐的产率。
粗盐的产率=×100%。
【提问】在整个提纯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有哪些?1.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快溶解;2.过滤中的作用是引流;3.蒸发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受热;4.称量时转移固体。
【提问】提纯中产率偏低的原因有哪些?1.溶解时未充分搅拌;2.蒸发时滤液或固体溅出;3.转移固体时不彻底或有洒落等。
【讲解】这时,得到的氯化钠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MgCl2、CaCl2、Na2SO4。
粗盐的提纯实验教案教案标题:粗盐的提纯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粗盐的提纯方法和原理,掌握提纯实验的操作步骤。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粗盐的提纯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教学难点:理解提纯原理,掌握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粗盐、蒸馏水、玻璃棒、漏斗、滤纸、蒸发皿等。
2. 实验药品:氯化钠(NaCl)。
3. 实验环境:化学实验室或教室实验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粗盐是由什么组成的?如何提纯粗盐?”2. 实验操作:a. 取一定量的粗盐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搅拌溶解。
b. 用滤纸和漏斗将溶解后的盐水过滤,得到盐水溶液。
c. 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置于通风处蒸发水分,得到提纯后的盐。
3. 实验观察:观察提纯前后盐的外观和性质的变化。
4. 实验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提纯方法的原理和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5. 实验总结:让学生总结提纯粗盐的方法和实验过程中的体会。
五、教学延伸1.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分析提纯后的盐和粗盐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提纯方法的应用和意义。
2. 实验设计:让学生设计其他物质的提纯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教学评价1. 实验操作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仪器使用、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2. 实验结果评价:评价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以及对提纯原理的理解程度。
3. 实验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实验讨论中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评估: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教学反馈:收集学生对实验过程和教学内容的反馈意见,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以上是一份关于粗盐的提纯实验教案,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海水“晒盐”以上得到的食盐往往还含有一些杂质,这样的食盐往往不能直接用于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必须进行处理,到底怎样将粗盐提纯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这个问题。
如果让你完成,你准备怎样做? 【问题】1.你们知道粗盐水中含哪些杂质吗? 2.我们平常除去可溶性杂质的思路是什么?【探究之旅1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问题】1.如果粗盐中只含有泥沙,应什么方法除去呢?同学之间讨论,相互交流说出各自的见解。
思考回答:泥沙、可溶性杂质等。
回顾之前的分离混合物常用的方法。
学生讨论,并进行粗盐和过滤的操作,指出过滤中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引出本节的课题——粗盐的提纯。
利用图片直观的想象出粗盐中含有泥沙。
启发学生思考,除去不溶性、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回顾之前学过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分组实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2.除去泥沙后,再怎样操作才能得到食盐晶体?强调: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把蒸发皿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用酒精灯加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以防液滴飞溅,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探究之旅2除去粗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根据大家刚才的回答,知道泥沙属于不溶性杂质,通过过滤可将其除去,而CaCl 2.MgCl 2.Na 2SO 4属于可溶性杂质,其中真正的杂质是Ca 2+、Mg 2+、SO 42—,对于这些可溶性杂质,我们通常将它们转变成沉淀、气体或水而除去,那么怎样才能将Ca 2+、Mg 2+、SO 42—完全除去,你们都选用了哪些试剂?各有什么作用?为了将Ca 2+、Mg 2+、SO 42—除干净,通常加入的试剂都是过量的,这样又给溶液引入了新的杂质,怎样能将新加入的杂质除去?学生思考回答需进行蒸发操作。
进行实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如何将可溶性杂质转化成不溶性杂质,转化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研讨、交流回答:可溶性杂质CaCl 2、MgCl 2、Na 2SO 4,选择试剂:Na 2CO 3、NaOH 、BaCl 2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加入HCl 和Na 2CO 3。
8.2 海水“晒盐”第二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2.体验固体混杂物初步提纯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经过粗盐提纯让学生掌握物质分别和提纯的科学方法;2.经过实验研究和小组谈论,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性思想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让学生参加粗盐提纯过程,培育学生谨言慎行、慎重科学的态度,使学生养成耐心、认真的实验操作习惯。
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粗盐的提纯。
【教课难点】混杂物的分别方法和思路。
教课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创建问题情境:利用海水“晒盐”获取的是粗盐,此中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如氯化镁、氯化钙等;还含有一些不溶性杂质,如泥沙。
那么,如何将粗盐进行分别和提纯,才能使之更好地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去呢?展现实验室中的粗盐,提出问题:1.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可将粗盐中的泥沙除去?2.除去泥沙后,再如何操作才能获取食盐晶体?环节二:新课解说一、实验研究量筒、托盘天平、小烧杯、药匙、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蒸发皿、滤纸、蒸馏水、粗盐。
1.溶解用托盘天平称取 5.0g 粗盐,用药匙将该粗盐逐渐加入盛有 10mL水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向来加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
观察所得食盐水能否浑浊。
称量剩下的粗盐,计算 10mL水中约溶解了多少克粗盐。
2.过滤过滤食盐水,认真观察滤纸上节余物及滤液的颜色。
过滤操作重点归纳: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重要贴在漏斗内壁,中间不留气泡。
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沿;滤纸低于漏斗的边沿。
过滤时要一直注意到滤液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沿。
三靠:盛待过滤液的烧杯口重要靠玻璃棒上;玻璃棒紧靠在三层滤纸处;漏斗的下端管口重要靠烧杯的内壁。
3.蒸发(1)把所得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用酒精灯加热。
(2)加热时,要用玻璃棒不停搅拌,防范因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3)当蒸发皿中出现许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观察蒸发皿中食盐的外观。
《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粗盐的提纯原理和方法;2.掌握粗盐的提纯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和提出结论的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玻璃棒、烧杯、眼镜架、滤纸等;试剂:粗盐、去离子水。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本节课的实验内容:“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实验是《粗盐的提纯》。
请同学们留意一下,在生活中我们使用的食盐都是精制而成的,那么,我们如何将从海水或者矿石中获取的粗盐提炼成食盐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2.实验步骤(1)取适量粗盐放入烧杯中;(2)加入适量去离子水,搅拌均匀,待溶解;(3)用玻璃棒将溶液搅拌均匀后,静置片刻;(4)将溶液倒入另一个烧杯中,留下沉淀;(5)将沉淀放在滤纸上进行过滤;(6)将沉淀置于温暖通风处自然晾干;(7)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3.实验讲解教师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进行逐步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实验步骤和操作技巧,并解释相关现象和理论。
4.分组合作实验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讨论。
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指导,检查实验操作是否正确。
5.实验结果分析各小组完成实验后,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讨论提炼粗盐的原理和方法。
6.实验结果展示和讲解各小组代表展示实验结果,包括粗盐的提炼过程和最终得到的食盐。
学生可以通过展示的方式向其他同学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
7.总结归纳教师进行总结,简要概括粗盐的提纯原理和方法,并强调实验中应注意的操作细节和安全事项。
8.实验应用拓展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实验结果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提炼其他溶液中的物质等。
四、实验检验教师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问题或者小测验来检验学生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粗盐的提纯·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粗盐的提纯,这是鲁教版五四学制化学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第二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二节《海水“晒盐”》第三课时的内容。
首先谈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认识。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课标是以海洋资源为明线,知识构建为暗线,还始终贯穿了一条方法线: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本节课是对前面课时所学原理的应用,利用饱和溶液、溶解度、溶解度曲线、结晶等知识的生长点,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也可以使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第二节《海水“晒盐”》的知识建构体系更加系统化;同时,本节所学知识和研究方法将为本单元的探究活动“粗盐的纯化”的学习做好准备,真正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重结晶法是初中化学一种很重要的提纯物质的方法,对初三溶解、过滤操作起到很好的复习巩固作用,而本节承载的教育功能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总结学习过的混合物的分离方法并提升出一般思路,将以观念为本的教学体现出来。
二、学情分析《海水中的化学》是一个全新的体系,为学生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化学背景,而我们的学生就生活在烟台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因此这也是一个得天独厚的资源。
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海水晒盐的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同时,学生已经具备溶解、过滤等基本实验操作能力,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我想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生生对话,思维碰撞,不仅做到资源共享,而且做到智慧共享,不断完善孩子们的想法,很好地设计出蒸发的实验方案并成功地完成实验。
另外,30%同学对知识的积累扎实,具备融汇贯通提炼整合知识的能力,可以让他们在构建知识体系以及归纳混合物的分离方法方面大显身手。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通过分析海水晒盐的方法,学生理解粗盐提纯的原理,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粗盐提纯的过程,学会科学正确的实验操作,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2、通过问题解决,学生能构建知识体系、归纳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并提升总结一般思路,由于学生提炼整合知识的水平不高,我认为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第三课时粗盐的提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2)能设计除去粗盐中Ca2+、Mg2+、SO2-4等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案。
(3)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再次熟知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乐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难点】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知识点粗盐的提纯【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粗盐的提纯过程:先将粗盐晶体溶解在水中,经过滤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比较纯净的食盐晶体。
这样得到的食盐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2-4等,可利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除去。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合作探究】在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中,前面三种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答:能调换顺序。
还可以按下面两种顺序加入:(1)先加入过量的BaCl 2除去溶液中的SO 2-4,然后加入过量的Na 2CO 3除去溶液中的Ca2+和过量的Ba 2+,再加入过量的NaOH 除去溶液中的Mg 2+。
(2)先加入过量的NaOH 除去溶液中的Mg 2+,再加入过量的BaCl 2除去溶液中的SO 2-4,然后加入过量的Na 2CO 3除去溶液中的Ca2+和过量的Ba 2+。
【教师点拨】1.Na 2CO 3必须在BaCl 2之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Ba 2+。
2.必须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沉淀后才能加入盐酸。
【跟进训练】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B .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C .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D .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是物理变化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Ca 2+、Mg 2+、SO 2-4)的试剂加入顺序的四种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C )A .BaCl 2→NaOH→Na 2CO 3→盐酸B .NaOH→BaCl 2→Na 2CO 3→盐酸C .Na 2CO 3→NaOH→BaCl 2→盐酸D .BaCl 2→Na 2CO 3→NaOH→盐酸3.除去泥沙的粗盐样品中还有少量的Na 2SO 4、MgCl 2、CaCl 2等可溶性杂质,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第三课时粗盐的提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知道粗盐提纯的步骤。
(2)能设计除去粗盐中Ca2+、Mg2+、SO2-4等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案。
(3)了解食盐的用途和工业上精制食盐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使学生再次熟知过滤这一分离混合物的基本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交流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分享成功的喜悦,培养乐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重结晶法提纯混有泥沙的粗盐。
【难点】
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离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知识点粗盐的提纯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0~41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粗盐的提纯过程:先将粗盐晶体溶解在水中,经过滤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后,再通过蒸发结晶得到比较纯净的食盐晶体。
这样得到的食盐晶体中仍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2-4等,可利用化学方法将它们除去。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BaCl 2===BaCO 3↓+2NaCl
(4)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加入适量的盐酸,将溶液的pH 调为7
除去多余的CO 2-3、OH -
,得到精盐水
2HCl +Na 2CO 3===2NaCl +CO 2↑+H 2O 、HCl +NaOH===NaCl +H 2O
(5)最后蒸发结晶精盐水 得到精盐
—
【合作探究】
在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实验中,前面三种除杂试剂的加入顺序是否可以调换? 答:能调换顺序。
还可以按下面两种顺序加入:(1)先加入过量的BaCl 2除去溶液中的SO 2-
4,然后加入过量的Na 2CO 3除去溶液中的Ca
2+
和过量的Ba 2+
,再加入过量的NaOH 除去溶
液中的Mg 2+。
(2)先加入过量的NaOH 除去溶液中的Mg 2+
,再加入过量的BaCl 2除去溶液中的SO 2-
4,然后加入过量的Na 2CO 3除去溶液中的Ca
2+
和过量的Ba 2+。
【教师点拨】
1.Na 2CO 3必须在BaCl 2之后加入,以除去过量的Ba 2+。
2.必须过滤除去溶液中的沉淀后才能加入盐酸。
【跟进训练】
1.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 .除去食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可以采用化学方法
B .除去食盐水中可溶性杂质的化学原理为:使杂质离子以沉淀或气体的形式从食盐水中分离出来
C .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D .将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除去是物理变化
2.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主要杂质为Ca 2+
、Mg 2+
、SO 2-
4)的试剂加入顺序的四种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C )
A .BaCl 2→NaOH→Na 2CO 3→盐酸
B .NaOH→BaCl 2→Na 2CO 3→盐酸
C .Na 2CO 3→NaOH→BaCl 2→盐酸
D .BaCl 2→Na 2CO 3→NaOH→盐酸
3.除去泥沙的粗盐样品中还有少量的Na 2SO 4、MgCl 2、CaCl 2等可溶性杂质,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粗盐――→溶解① ――→加过量BaCl 2溶液② ――→加过量NaOH 溶液③ ――→加过量NaCO 3溶液
④ ――→操作a
⑤
精盐 ――→操作b ⑦ ――→加适量稀盐酸
⑥
⎭
⎪⎬⎪
⎫沉淀A 滤液 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 的名称是过滤。
操作b 中要使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2)沉淀A 中所包含的物质有_硫酸钡、氢氧化镁、碳酸钙、碳酸钡。
(3)步骤④的目的是_除去氯化钙和过量的氯化钡。
(4)步骤⑥的目的是_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