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五四制)
- 格式:doc
- 大小:167.00 KB
- 文档页数:5
三年级下册科分组实验操作基本要求(参考资料) 1、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名称】: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器材】: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线:小车、计时器、尺子、垫圈、线【实验步骤】:1、用1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2、用3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厘米距离使用的时间。
3、用5个垫圈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50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厘米的距离使用的时间。
【实验现象】:牵引小车的垫圈个数垫圈个数 小车与运动的时间(秒)小车与运动的时间(秒)第一次第一次 第二次第二次 第三次第三次 平均时间平均时间 1个3个 5个【实验结论】: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关系,推力和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注意事项】:每个实验做三次以上,求得平均值,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每个实验做三次以上,求得平均值,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名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器材】:木板:木板 测力计测力计 毛巾毛巾 钩码钩码 钩码盒钩码盒 小车小车【实验步骤】:1、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小车,观察测力计示数。
、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小车,观察测力计示数。
2、用测力计再铺上毛巾的木板上匀速拉动小车,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用测力计再铺上毛巾的木板上匀速拉动小车,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3、步骤同14、向小车上加放钩码,用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示数变化。
5、比较示数的大小。
、比较示数的大小。
【实验现象】:1、在光滑的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的木板上摩擦力大。
、在光滑的木板上摩擦力小,在粗糙的木板上摩擦力大。
2、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大。
、物体轻摩擦力小,物体重摩擦力大。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轻重有关。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和物体的轻重有关。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报告汇总实验名称:热传导实验器材:方座支架、酒精灯、火柴、蜡烛、铁条(钢锯条)、烧杯、热水、热传导实验材料盒等实验步骤:1、用蜡烛油把火柴棒固定在铁条(钢锯条)上,将其固定在方座支架上;用酒精灯加热铁条一端;2、烧杯内倒入热水,把热传导实验材料盒内的各种材料同时放入烧杯内。
实验现象: 1、离酒精灯最近的火柴棒先掉下来,离酒精灯最远的火柴棒最后掉下来;2、铁棒、铜棒、铝片等金属材料变热最快,玻璃棒、瓷勺、橡胶棒、布条等变热专门慢或几乎不变热实验结论1、热能够沿着物体传递,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2、金属类材料是热的良导体,玻璃、塑料、木头、瓷、棉花等是热的不良导体。
热对流实验名称热对流( 二)实验器材: 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木屑、实验步骤;1、把烧杯内倒入冷水,放在三脚架上加热;2、把少许木屑放入烧杯内,观看木屑的运动。
实验现象:木屑接近杯底时就会上升,到达水面后又会下降。
木屑在水中不停地上下翻动实验结论:热在液体中要紧以对流的方式传递物体吸热能力(三)实验名称物体吸热能力实验器材:卡纸、墨汁、易拉罐、温度计实验步骤:1、用黑白卡纸分别包裹两个易拉罐(用墨汁涂抹即可做成黑卡纸);2、在两个易拉罐内倒入同样多的水,测量水温,做好记录;3、把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照耀的地点;4、过一段时刻后同时测量水温,完成记录表。
温度对比项目初始温度实验温度白色有易拉罐黑色易拉罐实验现象:黑卡纸包裹的易拉罐内水温高,白卡纸包裹的易拉罐内水温低。
实验结论: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取的辐射热多。
它们会生热吗(四)实验名称它们会生热吗实验器材:温度计、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冰块、泡沫塑料、秒表实验步骤:1、选择几支温度计,读出初始温度,做好记录用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泡沫塑料等分别包裹2、在1分钟、3分钟、6分钟时各读取一次温度数据,填写记录表。
温度时刻℃材料0分钟1分钟3分钟6分钟棉花毛皮塑料泡沫……实验现象:温度计的温度没有变化实验结论;棉花、棉手套、动物毛皮、冰块、泡沫塑料等物体可不能生热。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探究目录四年级上
册探究目录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探究目录
1.科学实验:能够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严格规范实验教学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探究活动:要体现以知识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所采用实验材料科学多样有结构,能巧妙的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突出创新;
3.资料探讨:能够合理的选择探究资料及方法,体现科学推理的过程,并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质疑;
4.科学观察:明确科学观察的方法,能制定科学的观察方案,选择合理的观察工具,观察效果明显,能发现科学现象的细节并提出有研究价值的结论或问题;
5.科学制作:能体现科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选择制作材料简单但能说明问题,制作方法要体现创新。
请科学任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按上述要求进行自我培训,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
五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5、我们的营养【实验名称】:检验脂肪、淀粉、蛋白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方法。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一)检验淀粉实验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实验结论】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实验原理】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
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
【实验结论】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实验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
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油渍:发黄、半透明;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注意事项】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6、食物到哪里去了【实验名称】:唾液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实验目的】:观察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材料】:两支试管、淀粉液、37℃的温水、水槽、滴管、碘酒。
【实验步骤】:1.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液;其中一支加入少量唾液,并摇匀。
2.将两支试管放入37℃-40℃的温水中。
3 .过一会儿,分别往两支试管中滴入2-3滴碘酒。
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没有什么变化,没加入唾液的试管中的淀粉呈现蓝色。
【实验结论】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注意事项】:1.保持试管的水温在37℃左右,唾液发挥正常的消化作用。
2.加入碘酒后摇匀。
【链接】:1.由于淀粉具有遇到碘酒变蓝的性质,所以没加唾液的试管中淀粉变蓝。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四年级上册实验指导1.《蚂蚁》制作昆虫模型活动名称:制作昆虫模型材料准备:橡皮泥、牙签等。
制作过程:1.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将其搓成类似水滴的形状作为蚂蚁的腹部;搓出一个小椭圆球作为蚂蚁的胸部;搓出一个小圆球并在上面刻出眼睛作为蚂蚁的头部。
用牙签将3部分结合在一起。
2.取黑色橡皮泥适量,制作蚂蚁的1对触角和3对足。
3.将3对足黏合在蚂蚁的胸部。
4.将1对触角黏合在蚂蚁的头部。
一只完整的蚂蚁模型就做完了。
2.《鱼》(一)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名称: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实验目的:探究鳍对鱼运动的作用。
实验材料:鱼、鱼缸。
实验步骤:1.提前将装有一条鱼的鱼缸放置在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学生观察鳍的摆动情况,并用画图或文字等方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注意事项:不要敲击鱼缸,以免鱼受到惊吓。
不要用力捏鱼的身体,以免鱼受到伤害。
实验现象:鱼运动时,鳍在不停地摆动。
实验结论:在鱼游动时,鳍能保持鱼的身体平衡、控制前进的方向。
(二)探究鱼的呼吸实验名称:探究鱼的呼吸实验目的:探究鱼的呼吸实验材料:鱼、滴管、食用色素。
实验步骤:1.将鱼提前置于教室内,让其适应环境。
2.用滴管吸一些用绿色食用色素调制的水,在鱼的嘴前滴1-3滴,观察绿色水的流动路径。
3.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实验现象:绿色水从鱼口进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实验结论:鳃在鱼呼吸中起重要作用。
5.《哺乳动物》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活动名称:比较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活动目标:知道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是不同的。
活动材料:猫的被毛、鸟的羽毛。
活动过程:1.看一看猫的被毛、鸟的羽毛的外形,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猫的被毛、鸟的羽毛,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活动结论:哺乳动物的被毛与鸟的羽毛是不同的。
6.《测量距离和时间》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活动名称:用卷尺测量两棵树之间有多远活动目标:学会使用卷尺测量距离。
活动材料:卷尺等。
活动过程:1·标出表示两棵树距离的起止点。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探究目录
说明:
1.科学实验:能够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当的实验仪器,严格规范实验教学仪器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2.探究活动:要体现以知识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所采用实验材料科学多样有结构,能巧妙的引领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突出创新;
3.资料探讨:能够合理的选择探究资料及方法,体现科学推理的过程,并能够提出不同的观点,敢于质疑;
4.科学观察:明确科学观察的方法,能制定科学的观察方案,选择合理的观察工具,观察效果明显,能发现科学现象的细节并提出有研究价值的结论或问题;
5.科学制作:能体现科学知识的灵活运用,选择制作材料简单但能说明问题,制作方法要体现创新。
请科学任课教师及实验室管理人员按上述要求进行自我培训,并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实践。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进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本册教科书遵循《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基础的、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较三年级的要求有所提高。
打破“知识切块”式组建单元的做法,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植物的生活》《秋冬星空》《生活中的材料》《水循环》《我们的家园—地球》《研究与实践》等6个单元,共23个课题。
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教会学生科学地对待自然界的事物。
2、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
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1)、植物的生活: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包括1、2、3、4、5课)(2)秋冬星空:单元设计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秋冬星空以及主要的星座。
(包括6、7课)(3)生活中的材料: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
(包括8、9、10、11、12课)(4)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
(包括13、14、15、16、17课)(5)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
(包括18、19、20、21课)(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沈阳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关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沈政发〔2013〕13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监察局、财政局、规划国土局、环保局、建委、审计局、人防办、档案局(馆)等9部门制定的《沈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规范基本建设程序,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系,对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确保建设项目的质量和进度,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严格执行管理办法的自觉性,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投资决策、项目建设和运行监督等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
各职能部门要按照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审批把关,进一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确保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序实施。
沈阳市人民政府2013年3月29日沈阳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决策、建设和监督管理制度,提高投资效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政府投资项目),是指市人民政府使用市本级公共财政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财政专户管理的资金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财政性资金进行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包括房屋建筑物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电子政务项目等。
第三条在本市行政区内市人民政府使用政府性资金投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活动,应遵守本办法。
对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投资,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政府投资可以采取直接投资、资本金注入、投资补助和贴息等方式。
第五条负责政府投资管理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应通力协作,各司其职,科学合理安排好政府投资,共同管理好政府投资项目。
市发展改革委是政府投资项目的主管部门,负责项目的储备并统筹年度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工作;负责组织开展项目咨询评估论证、立项审批等工作。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动物王国1.蚂蚁【教材分析】《蚂蚁》是青岛版(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一课时。
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数量最多的昆虫之一,也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因此教科书选择蚂蚁作为探究对象,建构学生对昆虫类动物的认识。
通过探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用简单工具进行细致观察的能力,感受蚂蚁种类的多样性,同时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
明确学生思考的方向并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寻找蚂蚁,观察不同种类的蚂蚁,让学生发现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每部分长着什么,引发学生对蚂蚁身体结构的思考;通过观察更多动物,寻找能与蚂蚁归为一类的,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通过制作昆虫模型,加深学生对昆虫特征的认识。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利用昆虫的特征,到校园中识别昆虫。
本课通过活动层层推进,先是观察一只蚂蚁的特征,再观察不同种类蚂蚁的特征,最后寻找与蚂蚁归为一类的动物的特征,由少到多,由点到面,让学生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对昆虫有一定了解,但局限于见过,不知道到底哪些动物属于昆虫。
很多学生也没有认真观察过蚂蚁或其他昆虫,对昆虫的认识还处于拟人化阶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像蚂蚁、蝴蝶、蝗虫这样的动物属于昆虫。
2.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引导下,学习蚂蚁的外表特征;能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2.借助放大镜对蚂蚁进行有序、细致的观察;能根据昆虫的特征制作昆虫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昆虫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珍爱生命。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制)一年级科学下册优秀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空气单元内容:1、找空气 2、认识空气 3、纸风车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
了解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但能流动。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用语言初步描述空气的特征。
能用多种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空气的特点等。
科学态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空气的特点。
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空气的特点表现出探究兴趣等。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学生能初步了解空气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了解人类可以利用风车技术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单元教学重难点:观察并描述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
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注意问题:1、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2、认真钻研科学教法学法。
3、科学课实验落到实处。
4、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
教学措施:1、结合所教班级、所教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一切手段调动学生研究科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要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研究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单元专题:认识周围的动物单元内容:4.常见的动物 5.动物的反应 6.动物的运动 7.小动物找妈妈科学知识目标:学生能认识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
了解有的动物生活在水中,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
了解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知道动物主要靠四肢、翅膀等器官运动,能繁殖后代。
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动物外部形态特征。
能根据动物的反应做出预测。
能按照动物运动的快慢进行排序。
科学态度目标: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在教师指导下,能围绕蚂蚁、金鱼等动物对多种刺激的反应做出猜测,尝试多方式认识动物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增强学生对于小动物喜爱的情感、保护小动物的意识,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动物的兴趣。
五四制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四五年级实验指导(下)《三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小车的运动l实验题目: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探究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推力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系。
实验材料:计时器(手表、闹钟)、小车、尺子、垫圈(或用螺丝帽、曲别、细线、袋子针)、细线、袋子实验过程:方法一:1.用1个垫圈(能拉动即可)的拉力,测试小车走过一定距离(一般50厘米)使用的时间。
厘米)使用的时间。
2.增加垫圈数量(如:5个),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3.继续增加垫圈数量,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继续增加垫圈数量,测试小车走过同样距离使用的时间。
4.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跑的越快,用的时间越少。
垫圈数量越多,小车跑的越快,用的时间越少。
注意问题:1.尽可能使小车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便于计时。
尽可能使小车运动的距离长一些,便于计时。
2.每次增加垫圈数量要多,否则效果不明显。
每次增加垫圈数量要多,否则效果不明显。
方法二:1、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车,系上相同长的拉线,相同的袋子。
用两个大小相同的小车,系上相同长的拉线,相同的袋子。
2、把两个小车放在同一位置,两个袋子里分别放上不同的重物。
把两个小车放在同一位置,两个袋子里分别放上不同的重物。
3、同时松手,看哪个小车跑的快。
同时松手,看哪个小车跑的快。
4、在袋子里加的物体越重,小车跑的越快。
在袋子里加的物体越重,小车跑的越快。
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
,产生的拉力越大。
实验原理:垫圈个数越多(重物越重),产生的拉力越大。
2、鞋底花纹的启示l实验题目: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实验题目:跷跷板平衡实验:跷跷板平衡实验托盘天平的使用 实验题目:托盘天平的使用实验题目:弹力的实验:弹力的实验:磁铁的基本性质 实验题目:磁铁的基本性质实验题目:杯子里有空气吗:杯子里有空气吗: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吗? 实验题目:空气能从一个杯子跑到另一个杯子里吗?实验题目:热气球实验:热气球实验: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题目:土壤里有什么实验题目:土壤的种类土壤的种类:岩石的特点 实验题目:岩石的特点实验名称:观察蚂蚁:观察蚂蚁:观察鸟类 实验名称:观察鸟类实验名称:观察猫和兔:观察猫和兔:灯泡亮了 实验名称:灯泡亮了实验名称:让更多灯泡亮起来:让更多灯泡亮起来:验证物体是否导电 实验题目:验证物体是否导电实验名称:热传递实验:物体的导热性 实验名称:物体的导热性实验过程:将烧杯内倒入热水,把热传导实验材料盒内的各种材料把热传导实验材料盒内的各种材料(如(如铁棒、铜棒、铝片、玻璃棒、塑料棒、木棒、瓷勺等)同时放入烧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