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新时代的劳动者3
- 格式:pdf
- 大小:1.39 MB
- 文档页数:9
2019-2020年高一政治上册《3.2 新时代的劳动者》学案一、基础知识1.就业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的意义(1)就业是,对整个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
(2)就业使得与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3)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从而获得,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4)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其自身的,丰富,提高,从而促进人的。
2.不同的择业观(1)树立。
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2)树立。
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主择业。
(3)树立。
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需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4)树立。
3.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以报复。
(2)如何解决就业问题:党和政府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同时,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树立自主择业观。
树立竞争就业观。
树立职业平等观。
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2.就业与创业的准备(1)转变就业观念,学会作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善于展示自己的风采。
(2)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
(3)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等道德品质,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实现职业理想必不可少的因素。
3.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1)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权益:实现和维护劳动者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规范和协商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我国的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各项权利。
这些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2)劳动者权益的内容:我国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5课《新时代的劳动者》教案设计★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2、理解在我国国情下,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果现在毕业,应如何选择职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能力目标本框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参与经济生活的实践能力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深切认识,诚实劳动、积极创业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教学方法本框教学应注意加强事例论证,可选用最新的相关经济报道、引用鲜活的数据证明教学内容。
生动的事例会吸引学生,也可以鼓励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并引入课堂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适时引入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帮助学生认识怎样做才是新时代需要的劳动者,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就业观。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通过上课学习,我们了解了如何去创办公司以及如何去经营好公司从而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
当然,不论企业的发展,还是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因此,我们这节课就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
(二)进行新课二、新时代的劳动者1、劳动和就业(1)劳动光荣教师活动:人类的财富,是劳动、生产工具、劳动对象这三种基本要素共同作用的产物,其中,劳动是决定性力量。
劳动创造文明,创造了财富,促进人的发展,推动历史前进。
广大劳动者在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从事着不同的具体活动。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第二框新时代的劳动者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什么是劳动,认识就业的意义;懂得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二)能力目标在学习劳动和就业时,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能够解释市场经济中为什么存在失业现象,能够分析经济现实中存在的就业问题。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让学生认识到:在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在法制国家,应如何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在自己面对择业问题时能正确抉择。
2、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热爱劳动,积极面对就业问题。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劳动者维护自身权益的途径三、教学方式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导入:(PPT1)在2009年美国的《时代》周刊上,有这样一期封面,封面是中国朴实的工人。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除了像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这样的“权势人物”之外,平民味儿十足的“中国工人”作为唯一上榜的群体人物位居亚军。
美国时代周刊评价称,中国经济顺利实现“保八”,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听完材料对中国工人的评价,我们知道工人的勤劳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那我们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些工人的勤劳工作我们的社会会是怎样的呢?这些工人又为什么要劳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就让我们走进新课的学习,来了解新时代的劳动者,让我一起来探讨关于新时代里劳动者的相关问题。
(PPT2)(二)讲授新课:师:首先我们探讨的问题是劳动和就业。
任何时代都离不开劳动,记得我们小时候总爱说劳动最光荣,也会把小蜜蜂的勤劳采蜜当作是热爱劳动的形象体现,那什么是劳动呢?有这样几位名人说过:(播放PPT3)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马克思。
《新时代的劳动者》说课稿说课人:岢岚中学政治组张文霞课题选择: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第二框题“新时代的劳动者”。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本单元的核心是生产,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起着决定作用.我国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要靠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共同努力,也包括未来的劳动者——中学生.广大青年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因此创业意识和正确就业择业观念的培养对他们的发展意义重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就业的意义;正确就业观的含义;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劳动者依法维权的途径。
理解:树立正确就业观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以后毕业,应如何择业;作为劳动者,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能力目标使学生具有就业形势的分析能力,提高择业、就业和维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有利于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
(2)使学生牢固树立诚实劳动、合法经营、积极创业、锐意进取、诚实守信等精神,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
(3)增强学生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等法律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2、劳动者权利的维护教学难点:1、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2、正确认识我国的就业形势(四)因材施教,说学情就业是民生之本,意义重大。
而今天面对这么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每一个劳动者和未来劳动者应树立怎样的正确就业择业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
同时,市场经济的法制性要求劳动者必须有很强的法制观念,而我们学生现在还没走上就业岗位,没有成为真正的劳动者,缺乏实践性,所以对具体的维权途径比较陌生。
针对以上问题,按照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三贴近原则,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有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欲望,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探究,生成知识,升华情感,从而达到目标。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代教育理论强调的师生互动教学方式,本节课的核心教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开放式课堂讨论法,集思广益,多角度解决问题;教法分析: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