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基础学案1

机械基础学案1

机械基础学案1
机械基础学案1

0.1机械的组成、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

【学习目标】

1、了解机械的组成

2、了解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

【重点难点】

磨擦分类中的边界磨擦与混合磨擦的形成。磨损种类中的疲劳磨损的形成机理和本课程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机械的材料,失效、的强度定义

【课前准备】

栾学钢主编。机械基础(多学时)教科书

机械基础练习册

【预习导学】

1、机器的组成

2、零件的常用材料

3、机械零件的强度

【学习内容】

引论:

机器: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称为机器。

1.都是人为的各种实物的组合。

2.组成机器的各种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可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构

它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各种实物的组合,它只符合机器的前两个特征。(如齿轮机构)

机构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运动。

机器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

从结构和运动学的角度分析,机器和机构之间并无区别,都是具有确定相对运动的各种实物的组合,所以,通常将和统称为机械。

(一)机器的组成

1、机器的组成

如图0-1所示或洗衣机为例来讲机械的组成。得出无论是哪一种机械,都是由4个组成的,即、、部分和部分。

2.机器的结构

零件的最小单元。

构件的最小单元。

构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但更多的是多个零件的组合。零件组成构件,构件组成机器,完成预定的执行运动。

3.机器的类型

按机器的的用途分为机械,如电动机、内燃机;机械,如加工机床、包装机械;机械,如汽车、飞机;机械,如复印机、传真机。

(二)机械零件的材料、结构和承载能力

1、零件的常用材料及选用

a、常用做机械零件的材料有:钢、铸铁、铜合金、铝合金、工程塑料和

橡胶。

b、主要从使用要求、工艺要求和经济性几个方面考虑,尤其在市场经济、自由竟争、供大于求的条件下,机械零件的经济性更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机械零件在制造的过程中,由于制造加工的需要,设计一些必要的工艺结构,如中心孔、退刀槽等。

(三).机械零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

机械零件的标准化,是指将产品的形式、材料、尺寸、参数、性能等用“标准”予以统一规定并实施;系列化是指对同一种零部件,在相同的基本结构和基本尺寸条件下,规定若干个辅助尺寸不同的规格;通用化是指不同规格的同类产品甚至不同类型的产品上采用同样的零部件。

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机械零件的品种和规格,便于组织大规模生产等。

(三).机械零件的强度

机械零件丧失工作能力或达不到要求的性能时,称为失效。失效形式主要有:因强度不足而断裂,过大的弹性变形或塑性变形,摩擦表面的过度磨损、打滑或过热。连接松动,压力容器、管道等的泄漏,运动精度达不到要求等。

零件不发生失效的安全工作限度称为工作能力。对载荷而言的工作能力称为承载能力。强度是指反映机械零件承受载荷时抵抗破坏能力的重要指标。

1、载荷分随时间变化的动载荷和不随时间变化的静载荷。通常按静载荷计算。其转矩与功率成正比,与转速成反比。

2、应力分静应力和变应力。变应力分为脉动循环变应力、对称循环变应力和非对称循环变应力三种。对称循环变应力对机械零件的强度影响最为严重。

3、零件的强度

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强度和强度;根据破坏部位和破坏形式的不同可分为强度和强度。通常讲机械强度是指强度,而表面强度是指强度、强度和强度。

【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简答题

1、零件与构件有何区别和联系?

2、何谓失效?与习惯上的“坏了”有何区别?

【达标检测,项固落实】(比比看,谁最棒!)

教师检查,找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示。

填空:

1、无论哪一种机械,都是由部分部分部分和部分组成的。

2、机器和机构的总称为。

3、用来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构件系统称为。选择材料时主要考虑

要求要求和要求。

判断:

1、标准化,是指将产品的形式、材料、尺寸、参数、性能等用“标准”予以统一规定并实施。

2、载荷大小和方向随时间变化的载荷称为静载荷。

3、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都是机器。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内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 台式电脑图1-2 笔记本电脑 图1-3 一体电脑 图1-4 平板电脑

图1-5 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范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 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大 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计 算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内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B=8bit 1个英文字符=1B 1个汉字=2B 2、软件系统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为某一特定应用而开发的软件。例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绘图软件、财务软件、过程控制软件等。

(完整版)《简单机械》复习课教案设计

《简单机械》复习教学设计 康城学校谈丽丽 教学任务分析: 学生学完杠杆和滑轮的新课后,在平时的作业和练习中出现了不少的错误,原因主要是这几个方面:1、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2、做图不够仔细,力的方向容易判断错误,学生对动力和阻力对杠杆所起的作用效果不同这一知识点理解不够;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对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方法掌握不熟练;4、动滑轮的特点和应用是难点。,针对这些原因,进行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的支点,理解力臂的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完成有关的判断和计算;知道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和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活动,学会找出动力、阻力以及力臂。通过对“错题”的判别,学会画力臂和力。 2、通过观察和交流,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和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养成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质疑能力。 2、感受生活中杠杆有广泛的应用,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理解力和力臂,动滑轮的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对“杠杆和滑轮”的复习,知识点包括:杠杆、杠杆的五个要素,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类型和应用,以及两种滑轮的特点和应用等内容,本单元的重点是杠杆的平衡条件。根据本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作业和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分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学生“错题”的判别、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的呈现,理清学生的思路。指出解题过程的注意点,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和迁移,提高学生读题、解题能力。

高中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基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导学案-新版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导学案 1.了解烃基的概念及简单烃基的书写。 2.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系统命名法的一般步骤及规则,能灵活地对烷、烯、炔烃进行命名。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与团队合作精神。 (一)烷烃的命名 1.烃基 烃分子失去一个① 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的原子团叫② 。如:甲基③ ,乙基④ 。烷基组成的通式为⑤ 。 2.习惯命名法 (1)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从一到十依次用⑥ 来表示。如C 6H 14叫⑦ 。 (2)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⑧ 表示。如C 15H 32叫⑨ 。 (3)区别同一种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时,在某烷(碳原子数)前面加⑩ 。 3.系统命名法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 选主链 选定分子中○11 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中○12 数目称作“某烷” 。 编序号 选主链中离支链○13 的一端为起点,用○14 依次给主链上的各个碳原子编号定位,以确定支链在主链中的位置。 写名称 将○15 的名称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 它在主链上的○16 ,并在数字与名称之间用○17 隔开。如果主链 上有相同的支链,可以将支链合并,用○18 表示支链的个数。两个 表示支链位置的阿拉伯数字之间需用○19 隔开。如果主链上有几个 不同的支链,把○20 的写在前面,○21 的写在后面。

直接根据碳原子数称“某烯”“某炔”,如CH2=CH2叫○21 ,CH CCH3叫○22 2.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同分异构体随着碳原子数目的增多而增多,并且烃基数目也增多。你能写出丙烷(CH3CH2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的烃基的结构简式吗?并尝试 用习惯命名法对其命名。 2. 用系统命名法给有机物命名时,名称中的天干对应的数字与分子中的碳原子数 目一定相等吗? 3. 系统命名法的名称中阿拉伯数字表示什么?汉字的数字表示什么? 选主链 将○23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称为○24“”或“”。 编序号 从距离双键或三键○25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写名称用 ○26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只需标明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编号 ○27的数字)。用○28等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

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 学案

《机械运动》复习课 【目标】 1.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择参照物;能结合具体实例阐述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时,对所研究物体运动的描述一般是不同的,即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知道其单位有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能运用其定义式进行计算(包括平均速度的意义和相关的计算等)。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秒(s),知道其它常用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4.会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包括读取测量值)。 5.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米(m),知道其它常用单位,能正确进行各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教学过程】 【任务一】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 12.35cm、12.9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A、12.35cm B、12.34cm C、12.50cm D、12.36cm 【知识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刻度尺的使用:看、放、读、记;⑷长度的特殊测量。 2、时间的测量 ⑴单位及换算;⑵测量工具;⑶秒表的读数。 【知识点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物理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 (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选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也可以选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可本着便于研究的原则,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如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不能选作参照物,因为以此研究对象为参照物,研究对象永远都是静止的。

八年级基础知识复习学案1.doc

八年级基础知识复习学案1 一、学习目标 1 .能给汉字注音,按拼音写汉字;汉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背诵专题《鸟》、《叶》中的相关诗歌,并掌握相关的知识;了解“长城” 在中国的重大意义及相关的故事传说等;掌握“汉字”的基本知识和特点等。 3.了解《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和作品的意义;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故事情节,保尔精神的内涵。 4 .准确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重点句子。 二、学习重点 1.汉字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结合作品故事情节来理解人物形象;了解《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主要故事内容及作品主题。 3 .默写教材要求背诵的重点句子o 三、学习难点 1.汉字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 2.《水浒传》的主要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精神。 四、练习题 一、专题 专题一:咏鸟 1、默写古诗中字面上含有“鸟”的诗句。(不少于三句) 2、写出含“岛”字的成语。(不少于三个) 3、鸟类是人类益友,是国家巨大的自然保护财富,你能采取哪些措施,使鸟类得到有益的保护? 4、学了本专题后,你对鸟与人类的关系和文化的内涵有哪些新的认识? 专题二:叶子 1、默写古诗中写落叶的名句。(不少于3句) 2、花与叶相依,写花常写叶。“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数点海棠的花蕾嵌于重重绿叶之明丽醒目。“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这一说法的美学原理是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引用这句话,它的含义是什么? 3、叶子有哪些功能?并就某一方面稍作简述。

专题三:长城 长城是盘古在中华大地上的一条巨龙,她是华夏文明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己开始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连接秦、燕、赵三国长城,连贯为一,俗称“万里长城二学了本专题后,相信你对长城会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请你尝试回答下面问题。 1、把你搜集到关于长城的成语、谚语或歌曲抄到下面。 2、搜集以长城为题材的古诗词,并注明作者。(不少于三句) 3、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民间传说说明了什么? 4、对于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这件事,日古褒贬不一,我们应当怎样看呢? 5、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看,长城的价值总是多元的,如军事价值、认识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旅游价值等。请你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6、古老的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早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化、高科技的现代社会,你认为古老的万里长城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谈谈你的看法。 专题四:汉字 1、汉字这一专题向我们全面介绍了祖国的文字。你认为汉字有什么特点? 请举一例了谈谈自己的看法。 2、汉字是“华夏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瑰宝”,你认为汉字中蕴藏着哪些文化信息。 3、有人说,汉字量大,难认难写难学;也有人说,汉字不仅内涵丰富,而且有艺术价值,汉字“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二请你就这一问题谈谈看法。

第五节 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第五节其他简单机械学案 学习目标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 2.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典型例题 一、仔细阅读课本P80的内容,找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并回答问题. 1.你能从图9.2-1中悟出什么道理? 2.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它们有什么区别? 3.结合实际生活,思考一下,在你周围哪些地方能见到定滑轮或动滑轮? 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1.分别安装定滑轮和动滑轮.并在下面画出图9.2-3中乙和丙图的示意图. 2.按照图9.2-3的图示进行实验,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用动滑轮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9.2-1的漫画中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请你帮他想个办法解决遇到的问题. 三、阅读课本P82关于滑轮组的知识,然后解决下列问题: 1.使用滑轮组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看图9.2-4,了解组装滑轮组时应该怎样绕线.除了课本上这中绕法,你还能有其它绕法吗?试着在下图中画出两种绕法. 3.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滑轮组的特点是:使用滑轮组既能___________又能____________,且有几段绳子吊着动滑轮,拉绳子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____________. 四、阅读课本P82的科学世界中的文章“其他简单机械”,完成下列任务.

1.指出图9.2-5中各个轮轴的“轮”和“轴” 2.使用轮轴和斜面时,是省了力还是费了力?省了距离还是费了距离?它们属于省力机械还是费力机械? 课后巩固1.如果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下列各图中,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力的大小分别是多少? (已知被提升重物的重力均为1000N) F1=_________N; F2=________N; F3=________N; F4=________N. 2.如图所示,一辆汽车陷入泥坑,现用一滑轮组把它拉出来,请画出最省力的绕法. 3.(选作)如图所示,物体重20N,忽略滑轮重和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 ) A 10N B 20N C 30N D 40N

新课标-有机化学基础-导学案

新课标?咼考式复习全方位指导 化学选修5 目录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本章小结第二章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脂肪烃第2 课时炔 第二节芳香烃 第三节卤代烃 本章小结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第二节醛 第三节羧酸酯 第四节有机合成 本章小结 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第一节油脂 第二节糖类 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 本章小结 第五章进入合成有机咼分子化合物的时代 第一节合成咼分子化合物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应用广泛的咼分子材料 第三节功能咼分子材料 本章小结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1在已发现或人工合成的两千多万种物质中,大部分是含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那么这么多的有机化合 物是如何分类的呢? 0 0 I II 2. 乙酸(CH$—C —0H )和甲酸甲酯(H —C —O^CHj )的分子式都是C2H4O2,二者的性质是否相同? 大多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O 、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归为无机物 有机物的概念: 有机物的特点 种类繁多、反应慢、副反应多、大多数能燃烧 【自学导引】 有机化合物从结构上有两种分类方法: 一是按照构成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碳的骨架来分类; 机化合物特性的特定原子团来分类。 一、按碳的骨架分类 [轉获化合物(如疋比) 二、按官能团分类 1.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里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形成的一系列新的化合物。烃的衍生 物的定义只是针对结构而言,并非一定是烃衍变而来的。 2?官能团是指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乙烯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 ,乙醇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酸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 氯甲烷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3 ?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官能团和典型代表物 二是按照反映有 疽机化合物-: 歼狀化冷物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运动(复习课)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探讨和交流进一步掌握有关物理基本规律、公式和基本概念; 2、学会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和解释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和现象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____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基本工具是__________。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⑴、“选”:根据__________选择刻度尺。⑵、“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⑶、“放” _______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_________的一边紧靠被测物体,不能____________。⑷、“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即______________。⑸、“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__________位。⑹、

“记”:测量结果由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组成。 4、特殊的测量方法:⑴、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⑵、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圆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⑶、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⑷、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 5、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有钟、表、、电子表等,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 ,常用的单位还有、等。换算关系为1h= min,1 min= s。 6、误差:(1)定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误差。(2)产生原因: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减小误差的方法: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_____________,而错误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是能够____________的。 (二)运动的描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案

教学过程及容 一、导入 计算机是一种能快速、准确、自动地对各种数字化信息进行存储和处理的电子设备,通常也称为电子计算机。是一种替代或补充人的智力活动和脑力劳动的工具,是一种人类用来认识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的高效、高精度、高可靠的工具。 二、教学容 (一)认识计算机 1、熟悉常见的几类计算机 图1-1 台式电脑图1-2 笔记本电脑 图1-3 一体电脑 图1-4 平板电脑

图1-5 掌上电脑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史 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电工系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式计算机ENIAC。自第一台计算机问世至今,按各个年代生产的计算机所使用电子元器件的不同,其发展大致可以划分四代: 第一代:1946~1957年的真空管(电子管)时代。 第二代:1958~1964年的晶体管时代。 第三代:1965~1969年的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第四代:1970年以后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3、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工作、科研、生活等各个领域,其应用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计算 (2)数据处理 (3)过程控制 (4)计算机辅助系统 (5)人工智能 (6)计算机网络通信 4、特点: 运算速度快:1997年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Ⅲ型,130亿次/秒。

计算机精度高:一般计算机均能达到15位有效数字的精度。 存储容量大:一个人的大脑记忆量约为14GB,而计算机的硬盘容量现 已超过40GB; 具有逻辑判断能力:1997年举世闻名的“人机大战”,是指国际象棋 大师、世界冠军与计算机进行比赛,但最终不敌IBM公司的“深蓝” 计算机,败下阵来。 自动化程度高。 通用性强。 (二)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1、硬件系统 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5个基本部分组成,也称计算机的五大部件。人们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和存储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而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存储容量基本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1B=8bit 1个英文字符=1B 1个汉字=2B 2、软件系统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微型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系统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是指计算机用户为某一特定应用而开发的软件。例如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绘图软件、财务软件、过程控制软件等。

简单机械复习学案

简单机械复习学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单机械 教师寄 语 拥有一个端正的态度才能使你有一个骄傲的成绩。 学习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科学态度。 2、能力目标:能够综合的运用滑轮组解决问题。 3、知识目标(1). 理解杠杆;知道杠杆的五要素;能画力和力臂。 (2). 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杠杆的三种分类。 (3).理解滑轮,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学重 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理解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学难 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理解滑轮的使用特点。 教学方 法 分组实验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_______的硬棒称做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是、、、、。作力臂的方法:先找到支点,再画出力的作用线,作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再画出垂直的符号即可。 3、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根据动力和阻力的关系,可知它们使杠杆转动的方向是的,若动力使杠杆做顺时针转动,则阻力就使杠杆做转动。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省了费了。 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费了省了。 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动力阻力,这种杠杆,既也。(二):滑轮

1、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2、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3、使用滑轮组既可以又可以,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表达式是F=1/n(G物+G动)。 4、奇动偶定原理:使用滑轮组时,直接承担重物的绳子段数为n。若n为偶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若n为奇数时,则绳子的固定端挂在滑轮上。 5、确定绳子的股数:数上绳子的根数 二:合作探究 用如图的滑轮组将重力为60牛顿的A物体,沿水平地面匀速 拉动2米,地面对A的摩擦阻力是18牛。则在不计滑轮组摩 擦的情况下,在绳自由端用力F=牛,拉绳移动距离S=米。 三:【随堂检测】 1、画出下列杠杆受力的力臂 2、如右上图一所示,轻质杠杆OA中点悬挂重为60N的物体,在A端施加一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 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力F的大小是,保持F的方向不变,将杠杆从A位置匀速提升到B位置的过程中,力F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如右上图二所示,作用在杠杆左端且始终与杠杆垂直的力F,将杠杆由水平位置OA缓慢拉至OB,则在这个过程中力F将(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图所示,重物G=300N,动滑轮重40N,要使重物匀速上升3m, 不计摩擦和绳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640N,并向上移动6m B.F=640N,并向上移动 图一图二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12有机化学基础学案

12 有机化学基础 1.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2.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3.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4.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5.了解烃类物质、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 6.掌握常见的有机反应类型。 7.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8.了解合成高分子的组成与结构特点,能依据简单合成高分子的结构分析其链节和单体。 Ⅰ.客观题 (1)考查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数目判断。 (2)以陌生有机物为背景,考查碳原子的成键特征、有机反应类型、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3)考查有机物的检验、提纯和分离。 (4)考查有机物的命名。 Ⅱ.主观题 该部分内容的命题设计常以新医药、新材料的合成为载体,以有机物合成与推断综合题呈现,考查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性质以及相互转化。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数目判断、有机反应类型的判断。 (3)有机物结构简式、有机方程式的书写等。 (4)依据题设要求,设计有机物的简单合成路线和流程。 一、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1.常见官能团的特征反应 (1)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物通常含有、、—CHO或苯环,其中—CHO和苯环一般只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2)能发生银镜反应或能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的有机物必含有—CHO。 (3)能与Na2CO3或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或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有机物必含有—COOH。 (4)能发生消去反应的有机物为醇或卤代烃等。 (5)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为卤代烃、酯(油脂)、糖或蛋白质等。 (6)遇FeCl3溶液显紫色的有机物必含有酚羟基。 (7)能发生连续氧化的有机物是伯醇或烯烃。 2.常用的同分异构体的推断方法 (1)由烃基的异构体数推断。 判断只有一种官能团的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种数时,根据烃基的异构体数判断较为快捷。如判断丁醇的同分异构体时,根据组成丁醇可写成C4H9—OH,由于丁基有4种结构,故丁醇有4种同分异构体。 (2)由等效氢原子推断。 碳链上有几种不同的氢原子,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几种同分异构体。一般判断原则:①同一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3)用替换法推断。 如一个碳碳双键可以用环替换;碳氧双键可以用碳碳双键替换并将氧原子移到他处;又如碳碳三键相当于两个碳碳双键,也相当于两个环。不同原子间也可以替换,如二氯苯C6H4Cl2有3种同分异构体,四氯苯C6H2Cl4也有3种同分异构体。 (4)用定一移一法推断。 对于二元取代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可固定一个取代基的位置,再改变另一个取代基的位置以确定同分异构体的数目。 二、有机物的推断 有机物推断题的突破方法 1.根据反应条件推断某一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如反应条件为“NaOH的醇溶液,加热”,则反应物必是含卤原子的有机物,生成物中肯定含不饱和键。 2.根据有机反应的特殊现象推断有机物的官能团。 3.以特征产物为突破口来推断碳架结构和官能团的位置。 (1)醇的氧化产物与结构的关系。 (2)由消去反应的产物可确定“—OH”或“—X”的位置。 (3)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可确定碳架结构。有机物取代产物越少或相同环境的氢原子数越多,说明此有机物结构的对称性越高,因此可由取代产物的种数或氢原子环境联想到此有机物碳架结构的对称性而快速进行解题。

人教版 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机械运动 复习学案

===h km s m s m 360011000111/1第一章 机械运动 复习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的测量: (1)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首先应观察它的 、 和 。 (2)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3)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测量结果应估读 到 ,并一定要带上相应的单位。 (4)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 )、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纳米(nm )。 (5)1m= dm= cm ,1km= m ,1m= mm ,1mm= μm,1μm= nm 。 2. 时间的测量: (1)生活中通常使用钟、表来测量时间,实验室测量时间常用 的工具是停表。 (2)时间的常用单位是小时(h )、分(min )、秒(s ),国际基 本单位是 ( )。 (3)1h= min ,1min= s ,1h= s 。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物体 随 的变化。 2. 参照物: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 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 。 3.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 。 (2)在物理学中,把 与 之比叫速度。速度的计算 公式: (3)速度的单位:m/s 、km/h 。 km/h 。 2. 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且不变的运动。(2)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有变化的叫。(3)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可能在不同时间的速度大小都不一样。可用除以求出平均速度来描述这一过程的整体运动快慢。 四、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1.下列对一些常见的估测恰当的是() A.我国高速公路最高限速300km/h B.我校星期一升国旗时,国歌的时长不足1min C.光从猎户座大星云到达地球所需要的时间是大约1500光年D.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dm 2.在使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长度的测量时,下列说法中 正确的是() A.某物体长度的测量结果为3.8cm B.测量长度时,读数的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量长度时,刻度尺的读数结果必须包含估读 D.测量长度时,若刻度尺的零刻线已磨损,可以把物体对准尺子的左边缘开始测量 3.下列有关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选择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B.可以选择正在做加速运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有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也可以不选择参照物 D.无论选择那个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总是不变的 4.有一根铺设在开阔地面上长17米的已供水的铁质水管,甲同学用小铁棒在水管的一端敲一下,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贴近管壁,可听到()(已知声音的响度足够让乙同学听到,声音的频率也在乙同学的听觉频率范围内,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 度依次为5200m/s、1500m/s和340m/s,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0.1s) A.一次敲击声B.两次敲击声C.三次敲击声D.无法确定 5.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牛津上海版8AUnit 4基础知识学案

牛津上海版8A U4 本单元重点单词梳理 1. ancient adj. very old; from a time long ago很久以前的;古老的,古代的 e.g. The ancient Chinese wore different clothes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中国古人与现代人穿的衣服完全不同。 I feel pretty ancient when I see how the younger generation behaves. 看到年轻一代的行为举止,我觉得我太老了。 【反义】modern adj.现代的;现代化的 2.times 时代;时期 e.g. In Shakespeare's times, not many people could read.在莎士比亚时代,没有多少人认识字。【近义】age n. 时代 3.as 像……一样,正如 e.g. She works in the same building as my sister.她和我的妹妹在同一大楼上班。 4.nearly 几乎,差不多 e.g. I'm nearly 16 –it's my birthday next week. 我就快16岁了,下个礼拜是我生日。 【指点迷津:almost, nearly】 两词意思均为“几乎,将近,差不多”,当与动词、副词、形容词及名词连用时,意义相近,可互换。 e.g. It's nearly suppertime.= It's almost suppertime. 快开晚饭了。 almost可与no,none,never以及nothing等不定代词连用,而nearly则不可;nearly常用在含有not的否定句中,而almost则不可与not单独连用。 e.g. There's almost no water left in the bottle. 瓶子里水快没了。 It is not nearly so pretty as it was before. 这儿远不及以前漂亮了。 5. invent v. 发明,创造 e.g. Who invented the plane? 谁发明了飞机? Thomas Edison invented the electric light. 托马斯·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知识扩展】inventor n. 发明者;发明家invention n.发明,发明物 Tomas Edison was one of the greatest inventors who invented a lot of things in his life. 托马斯·爱迪生是一生中发明了许多东西的伟大发明家之一。 His 6,000 inventions included the electric light bulb, the phonograph, and the mimeograph machine. 他的六千项发明中,包括电灯泡、留声机和油印机。 6. calculate 计算 e.g. Can you calculate how much a holiday will cost? 你能否计算一下度个假要花多少钱? 【知识拓展】calculator n. 电子计算器 e.g. A calculator is a calculating machine which helps people to calculate faster and more accurately. 计算器是一种帮助人们用来更加快速、准确计算的机器。 7. electronic 电子的 e.g. electronic typewriter电子打字机electronic watch电子表electronic music电子音乐 Don't use an electronic dictionary in your English study. 在你的英语学习中不要使用7

高中化学苏教版选修3有机化学基础学案-醛

12醛类 基础知识 1、乙醛的物理性质 色、具有气味的液体;挥发;密度比水,能与水互溶(与苯相比较);能与乙醇、氯仿互溶。 2、乙醛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名称; 官能团结构简式。 3、乙醛的化学性质 (1)、还原反应(与氢气加成反应) 反应方程式:; (2)、氧化反应 ①燃烧(反应方程式); ②催化氧化生成乙酸(反应方程式)。 ③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AgNO3溶液,边振荡边加入2%稀氨水,至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银镜反应:在制得的银氨溶液中加入3—5滴乙醛溶液,振荡后放在水浴中静置加热,观察银镜。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④乙醛与新制的Cu(OH)2反应 实验:取约2mLNaOH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观察现象,再滴加3—5滴乙醛溶液,振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醛类 (1)、定义:; (2)、醛的分类 ①醛基的数目:; ②烃基是否饱和; ③烃基是脂肪烃基还是芳香烃基:; 3、饱和一元醛的通式:。 4、醛的物理性质(与醇类相似) 5、醛的化学性质(与乙醛相似)以R—CHO为例书写下列方程式 ⑴还原反应:; ⑵氧化反应 ①催化氧化:;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 ③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二、几种重要的醛 1、甲醛: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的空间构型是;俗称;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它具有良好的效果; 甲醛的用途有。 2、乙二醛:分子式为;结构简式为; 乙二醛与银氨溶液及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酮类 官能团名称为;官能团结构简式为;最简单的酮类物质的的结构简式 为;推断饱和的一元酮的通式;与相同碳原子的一元醛的关 系。 巩固练习 1.下列配制银氨溶液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浓氨水,振荡,混合均匀 B.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稀氨水,再逐滴加入2%AgNO3溶液至过量 C.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2 mL AgNO3溶液,再逐滴加入浓氨水至过量 D.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 AgNO3溶液1~2 mL,逐滴加入2%稀NH3水,边滴边振荡, 2.下列反应中有机物被还原的是 ( ) A.乙醛发生银镜反应 B.乙醛转化成乙醇 C.工业上用乙醛制乙酸 D.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3.某学生做乙醛还原性的实验,取1mol/LCuSO4溶液2mL和0.4mol/LNaOH溶液4mL,在一个试管 中混合后加入0.5mol/L40%的乙醛溶液加热至沸腾,无红色沉淀产生,实验失败的原因是 A、NaOH不够量 B、CuSO4不够量 C、乙醛溶液太少 D、加热时间不够 4.下列物质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的是() A.乙醛 B.乙醇 C.苯酚 D.乙烷 5.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内壁有一层银,应该用() A.浓氨水 B.盐酸 C.稀硝酸 D.NaOH溶液 6.有机物A和B的分子中都有2个碳原子,室温时A为气体,B为液体,A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含氧的化合物C,加氢还原C生成B,则3种物质是() A.A是CH2==CH2,B是CH3CHO,C是CH3CH2OH B.A是CH3CHO,B是CH2==CH2,C是CH3CH2OH C.A是CH≡CH,B是CH3CH2OH,C是CH3CHO D.A是CH3CH2OH,B是CH3CH3,C是CH≡CH 7.橙花醛是一种香料,结构简式为:( CH3)2C==CHCH2C(CH3)==CHCH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橙花醛不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B.橙花醛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C.1mol橙花醛最多可以与2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橙花醛是乙烯的同系物 8.下列物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是() A.CH3COCH3 B.CH3CH2OH C.C6H5OH D.CH2OH(CHOH)4CHO 9.用丙醛制取聚丙烯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 ( ) ①取代;②消去;③加聚;④缩聚;⑤氧化;⑥还原 A.①④⑥ B.⑤②③ C.⑥②③ D.②④⑤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水的有机物的组成里一定含氧元素 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必然是醛类物质 C.醛类化合物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 D.乙醛能发生银镜反应,表现出乙醛有还原性 11.关于甲醛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醛是最简单的一种醛,易溶解于水 B.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甲醛的水溶液被称之为福尔马林(formalin) D.福尔马林有杀菌、防腐性能,所以市场上可用来浸泡海产品等 12.关于丙烯醛(CH2=CH-CHO)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使溴水和KMnO4溶液褪色 B.与足量的H2加成生成丙醛 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复习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新课标版 一、复习目标: 1、知道机械运动与参照物的关系,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会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并能求平均速度。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构建知识体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关于长度测量的估读 三、复习过程: (一)知识梳理,基础巩固单位: 长度测量工具: 时间测量单位: 工具: 定义: 机机械运动参照物: 定义: 械选择:

运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动运动快慢的描述: 公式: 运动的快慢速度单位: 运动的种类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 (二)典型示例,抽取规律考点一:物体长度的测量例 1、如图所示的物体A的长度是 cm,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方法归纳:在使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什么? 考点二:参照物的选择和运动的相对性例 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C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以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 、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变式练习】 看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D、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方法归纳:要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应当怎么做?考点三: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例 3、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他们记录了小车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并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路程—时间图像。你从该图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只写3条)? (1)。 (2)。 (3)。例 4、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2m/s,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16 m/s,求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方法归纳:如何求平均速度?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有: 我还有这些疑惑: 五、达标检测: 1、下表是国家标准鞋码与脚长对照表,表中“光脚长度”的单位是() A、m B、cm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教学教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复习导学案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会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图,能完整梳理本章知识。 2.理解杠杆、滑轮、轮轴、斜面特点并进行应用。 3.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5.理解机械效率的物理意义,会计算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 【重点】 :杠杆、滑轮、斜面 【难点】 : 计算 【独 学】 ■自学指导: 一、杠杆 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_____________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1 表示。 ③阻力:________________力。用字母 F 2 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1表示。 ⑤阻力臂:从_____到____________的距离。用字母l 2表示。 O F 1 l 1 l 2 F 2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作垂线、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 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成 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4.应用:省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费力杠杆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滑轮1.定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 ③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_____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或速度v F) _____重物移动的距离S G(或速度v G) 2.动滑轮: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___________。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 ______________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______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_____________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等于_______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 三、滑轮组: 1.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组成滑轮组,是否可以既省力又改变力的方向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