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流理论第五章
- 格式:docx
- 大小:16.20 KB
- 文档页数:3
交通流理论及其应用第一章交通流理论概述交通流理论研究的是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运动、交通管制、道路设施、交通信息和旅行者的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交通流理论在道路规划、公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交通流理论的一个重要假设是,车辆在道路上的移动速度不仅受到道路设计的限制,还受到其他车辆的影响。
因此,在交通流理论中,车辆被看作是一个组成整体的流体,而不是独立的个体。
第二章交通流模型交通流模型是交通流理论的核心部分。
交通流模型通过建立数学方程,来描述交通系统中的车辆运动和相关因素。
常用的交通流模型有三种:宏观模型、微观模型和混合模型。
宏观模型是指从整体上研究交通流的模型,宏观模型的主要参数是车流量、速度和密度。
宏观模型常用的方法包括现场观测、测量和统计分析。
微观模型是指从个体车辆的行为入手研究交通流的模型,微观模型的主要参数是车辆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
微观模型常用的方法是仿真模拟和建立基于车辆运动方程的数学模型。
混合模型是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的结合,既考虑了交通流的整体特征,又考虑了车辆个体行为的影响。
混合模型综合了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的优点,是目前研究交通流的主要方法之一。
第三章交通流参数交通流参数是交通流模型中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车流量、速度和密度。
车流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的车辆数量,常用的单位是辆/小时。
车流量是衡量交通流量大小的主要指标,它直接影响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拥堵的程度。
速度是车辆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的平均速度,常用的单位是公里/小时。
速度是衡量交通流运行状况的主要指标,它受到道路状况、车辆性能和交通运行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密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道路断面的车辆数量和车辆行驶长度之比,常用的单位是辆/公里。
密度是衡量交通流集聚程度的主要指标,它与车速和车流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四章交通流控制交通流控制是交通流理论的一项重要应用,包括交通信号灯、路口红绿灯、限速标志和车道指示标志等。
May2010-98-Civ-A6■货车开往码头卸货,上午8:00-8:30的到达率为6veh/min,其后为2veh/min。
码头上午8:15开放,平均卸货和驶离速度为5veh/min。
①绘出从8:00到排队消散时段的累计车辆数-时间曲线,确定码头开放后货车排队消散的时刻。
②计算最大排队长度(排队中货车数量)。
③计算到达码头货车的最长等待时间。
④计算从8:00到排队消散时段的货车总延误和平均延误。
【提示】排队分析方法■一段单车道公路交通流规律符合Greenshields模型。
测得自由流车速为80km/h,阻塞密度为75veh/km。
①计算该路段通行能力以及对应的最佳速度和最佳密度。
绘出流量-速度关系曲线,标出自由流速度、最佳速度和通行能力。
②正常情况下交通流流率为1200veh/h,速度为75km/h。
一辆速度为35km/h的卡车驶入该道路,行驶3.5km后又驶出。
其后跟驶车辆被迫降低速度行驶,从而形成排队。
如果车队的密度为40veh/km,流率为1400veh/h。
确定货车驶出该路段时的排队长度。
③确定货车驶出后排队的消散时间(假设道路下游没有交通阻塞)。
【提示】交通流模型,连续流理论(冲击波分析方法)Dec2009-98-Civ-A6■观测到某交叉口进口的到达流量为675veh/h。
信号周期为80s,绿灯时间为40s,红灯时间为40s(忽略黄灯时间)。
假设红灯时间排队车辆在绿灯时间以1800veh/h的饱和流率通过停止线。
忽略驾驶员反应时间和车辆加速时间。
①绘出一个信号周期的累计车辆数-时间曲线,确定绿灯启亮后排队消散的时刻。
②计算一个周期的最大排队长度(排队中车辆数)。
③计算一个信号周期的车辆总延误和平均延误。
【提示】排队分析方法■某单车道道路上的交通流正常情况下速度为30km/h,密度为20veh/km。
该道路的通行能力为1000veh/h,自由流车速为37.5km/h。
一天一辆车突然发动机熄火停在路上,跟驶车辆被迫停在其后,6min后,该车辆重新启动。
第五章交通流理论第一节概述交通流理论是研究交通流变化规律的方法体系,是一门边缘科学,它通过分析的方法来阐述交通现象及其机理,探讨交通流各参数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从而为交通规划、交通控制、道路设计以及智能运输系统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交通流理论的研究开始起步,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第一阶段。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开始着手发展经济,交通问题变得日益重要,对交通流理论的研究也就进入了第二阶段。
1959年12月,在美国的底特律市举行了首届国际交通流理论学术会议,丹尼尔(Daniel)和马休(Matthew)在汇集了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后,于1975年整理出版了《交通流理论》一书。
随着科学的进步,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交通流理论的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
在传统交通流理论的基础上,出现了现代交通流理论。
传统交通流理论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而现代交通流理论正在逐步发展。
就目前的应用来看,传统交通流理论仍居主导地位,其方法相对也较容易实现。
现代交通流理论以传统交通流理论为基础,只是其所应用的研究工具和手段与以前相比得到了很大改善,从更宽广的领域对交通流理论进行了研究。
主要内容如下:1、交通流特性参数的分布;2、排队论(也即随机服务系统)的应用;3、跟驰理论介绍;4、流体力学模型以及交通波理论;5、可插车间隙理论。
第二节交通流特性参数的统计分布在编制交通规划或设计道路交通设施、确定交通管理方案时,需要预测交通流的某些具体特性,并且希望能使用现有的数据或假设的数据。
车辆的到达具有随机性,描述这种随机性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离散型分布,研究在一定时间内到达的交通数量的波动性;另一种是连续型分布,研究车辆间隔时间、车速等交通流参数的统计分布。
一、离散型分布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到达的车辆数是随机的,描述其统计规律可以用离散型分布,常用的离散型分布有如下几种。
(一)泊松分布1.基本公式4.例题一某信号交叉口的周期为c=97秒,有效绿灯时间为g=44秒。
第五章连续交通流模型如果从飞机上俯看某条高速公路,我们会很自然地把来来往往的车流想象成河流或某种连续的流体。
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经常使用流量、密度、速度等流体力学术语来描述交通流特性。
我们知道,流体满足两个基本假设:一是流量守恒,二是速度与密度(或流量与密度)对应。
对于交通流,其中第一个假设比较容易证明,而第二个假设的成立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本章将推导交通守恒方程,介绍它的解析解法和数值解法,以此为依据还将介绍更精确的动态模型,并详细地讨论交通波理论。
第一节守恒方程一、守恒方程的建立守恒方程比较容易推导,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考察一个单向连续路段,在该路段上选择两个交通记数站,如图5—1所示,两站间距为Δx,两站之间没有出口或入口(即该路段上没有交通流的产生或离去)。
设N i为Δt时间内通过i站的车辆数,q i是通过站i的流量,Δt为1、2站同时开始记数所持续的时间。
令ΔN = N2-N1,则有:N1/Δt=q1N2/Δt=q2ΔN/Δt=Δq如果Δx足够短,使得该路段内的密度k保持一致,那么密度增量△k可以表示如下:x NN k∆--=∆) (12∆x图5—1 用于推导守恒方程的路段示意图式中(N 2-N 1)前面之所以加上“-”号,是因为如果(N 2-N 1)>0,说明从站2驶离的车辆数大于从站1驶入的车辆数,也就是两站之间车辆数减少,即密度减小。
换句话说,ΔN 与△k 的符号相反,于是:N x k ∆-=∆∆同时,根据流量的关系,有:△q △t =△N 因此x k t q ∆∆=∆∆- 即0=∆∆+∆∆tk x q 假设两站间车流连续,且允许有限的增量为无穷小,那么取极限可得:0=∂∂+∂∂tk x q (5—1) 该式描述了交通流的守恒规律,即有名的守恒方程或连续方程,这一方程与流体力学的方程有着相似的形式。
如果路段上有交通的产生或离去,那么守恒方程采用如下更一般的形式:),(t x g tk x q =∂∂+∂∂ (5—2)这里的g (x ,t )是指车辆的产生(或离去)率(每单位长度、每单位时间内车辆的产生或离去数)。
第五章连续交通流模型
如果从飞机上俯看某条高速公路,我们会很自然地把来来往往的车流想象成河流或某种连续的流体。
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经常使用流量、密度、速度等流体力学术语来描述交通流特性。
我们知道,流体满足两个基本假设:一是流量守恒,二是速度与密度(或流量与密度)对应。
对于交通流,其中第一个假设比较容易证明,而第二个假设的成立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本章将推导交通守恒方程,介绍它的解析解法和数值解法,以此为依据还将介绍更精确的动态模型,并详细地讨论交通波理论。
第一节守恒方程
、守恒方程的建立
守恒方程比较容易推导,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考察一个单向连续路段,在该路段上选择两个交通记数站,如图5—1所示,两站间距为△ x,两站之间没有出口或入口(即该路
段上没有交通流的产生或离去)。
图5—1 用于推导守恒方程的路段示意图
设N i为厶t时间内通过i站的车辆数,q i是通过站i的流量,△ t为1、2站同时开始记数所持续的时间。
令△ N = N2-N1,则有:
N i/ △ t=q
N2/ △ t=(2
△N/A t=A q
如果△x足够短,使得该路段内的密度k保持一致,那么密度增量厶k可以表示如下:
Z
-”号,是因为如果(N 2— NJ >0,说明从站2驶离的 也就是两站之间车辆数减少,即密度减小。
换句话说,
-/:q :A = . :k. :x
卫辿=0
L X L t
假设两站间车流连续,且允许有限的增量为无穷小,那么取极限可得:
殂+鱼=0 x
-1 该式描述了交通流的守恒规律,即有名的守恒方程或连续方程,这一方程与流体力学的方程 有着相似的形
式。
如果路段上有交通的产生或离去,那么守恒方程采用如下更一般的形式:
旦』=g(x,t )
.X :t
这里的g (x , t )是指车辆的产生(或离去)率(每单位长度、每单位时间内车辆的产生或 离去数)。
二、守恒方程的解析解法
守恒方程5—1和5—2可以用来确定道路上任意路段的交通流状态,它把两个互相依 赖的基本变量一一密度 k 和流率q 与两个相互独立的量一一时间
t 和距离x 联系了起来。
但是,如果没有另外的附加方程或假设条件,
对方程5—2的求解是不可能的。
为此我们把 流率q 当作密度k 的函数,即q=f (k )。
相应地u=g (k ),这是一个合理的假设,但只有在 平衡状态时才能
成立。
下面介绍守恒方程的解析解法。
回到式(5—2)的求解。
考虑下面的基本关系式: q 二 ku
(5 — 3)
易知,如果在式(5 — 2)中u=f (k ),我们将得到只有一个未知量的方程,
可以对其解析求解。
针对一般情况的解析解法很复杂,实际应用起来也不方便。
为了简化求解过程,我们只考 虑没有交通产生和离去的影响,即
g (x , t ) =0的情况,这样我们可以把守恒方程化为如
下形式: ■
★- 'k ;:k df ::k : k 一(ku) [kf (k)] f (k) k 0 式中(N 2- N 1)前面之所以加上" 车辆数
大于从站1驶入的车辆数, △ N 与厶k 的符号相反,于是:
同时,根据流量的关系,有: 因此
△ q A t=A N
(5— 1) (5— 2) [
(5— 4)
x :t :x :t :x dk:x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