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联-上海康城前广场商业项目商业定位报告(中稿)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82
商业项目定位报告案例一、项目概述本商业项目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总投资预计达到2亿元人民币。
项目定位为高端商业综合体,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旨在打造城市商业新地标。
二、市场分析1、目标客群:项目所在区域为城市核心地带,目标客群主要为周边居民、白领职员、商务人士及游客。
2、市场现状:目前区域内已有众多商场、超市、餐厅等商业设施,市场竞争激烈。
但高端商业综合体尚属空白,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3、竞争对手分析:主要竞争对手为附近百货商场、超市及餐厅等,但本项目通过差异化定位及特色经营,可形成竞争优势。
三、项目定位1、主题定位:本项目以“时尚生活”为主题,打造集购物、餐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高端商业综合体。
2、目标客户:目标客户主要为城市中产阶层,年龄层次以25-50岁为主,职业多为白领职员、商务人士及管理人员。
3、经营特色:本项目将引入国际知名品牌,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同时设置特色餐饮、酒吧、咖啡厅等休闲场所,满足客群多元化需求。
四、商业模式与盈利能力分析1、商业模式:本项目将采用“租赁+自营”的商业模式,通过出租商铺获取租金收入,同时通过自营提高整体收益水平。
2、盈利能力分析:根据市场调查及预测,预计项目年营业额可达5000万元人民币,年净利润可达2000万元人民币。
五、营销策略与推广计划1、营销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营销推广,线上主要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广告等进行宣传;线下将举办各类促销活动、主题活动等吸引客流。
2、推广计划:项目开业前三个月,将通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同时组织开业庆典、新品发布会等活动,提高项目知名度。
3、客户关系管理:建立会员制度,定期发布优惠信息及活动预告;同时设置客户投诉和建议渠道,及时反馈客户意见并改进服务。
4、品牌形象塑造:通过统一形象设计、广告宣传等方式塑造项目品牌形象;同时与国际知名品牌合作,提高项目整体档次和吸引力。
新上海商业城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一、新上海商业城的现状与环境分析(一)建设初衷新上海商业城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商业委员会依据上海商业“九五”发展规划直接组织建设的上海新的市级商贸中心,规划目标为亚洲最大的商贸中心。
1991年底奠基,1996年建设大体结束。
新上海商业城位于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内,占地面积为14.4公顷,建有第一八佰伴、三鑫世界商厦、华诚商厦、福兴大厦、福使达大厦、银峰商厦、新亚汤臣大酒店、鑫联广场、银河大厦、胜康斯米克大厦、胜康廖氏大厦、乐凯大厦、良友大厦、内外联大厦、远东商厦、联合广场、华申大厦、新大陆广场等18幢单体楼宇,各楼宇由天桥相连。
作为建设之初的规划,新上海商业城建筑面积为80万平方米,其中商业面积近24平方米,办公楼面积近28平方米,餐饮业面积6万平方米,宾馆面积3万平方米,娱乐业面积3万平方米,用于休闲的共享空间面积4.3万平方米(包括1万平方米的中心广场,万余平方米的环行步行街,近2万平方米的城中街,近千平方米的喷泉广场和数千平方米的大型露天广场)。
希望能发展成一个集商务办公、展示、购物、观光旅游、娱乐、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商贸中心。
建设之初的新上海商业城首先是以良好的发展前景和优惠政策,其次是因交通和地段的便利性而吸引入驻企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经营后,各个入驻企业对新上海商业城的发展前景和交通条件依然比较看好,但对设施的现代化、革新性和管理的协调性方面颇有微辞。
(二)现实地位1、主要优势(1)作为上海市八个市级商业中心(四街四城)之一,受到市、区政府的高度关注。
上海市政府将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西藏中路和豫园商城、徐家汇商城、不夜城和新上海商业城列为“四街四城”,作为未来上海零售商业发展的重点地区,政府在政策、融资和税收等方面提供了不少倾斜,为新上海商业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浦东商业的唯一入选者,新上海商业城在全市商业的总体宣传中也占到了重要的一席。
从浦东的范围来看,新上海商业城更以其重要的商业功能和商务功能而受到新区政府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