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七单元 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优课教案_15
- 格式:doc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4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材分析】工业革命是各国资产阶级为了巩固政权,大力发展经济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社会变革。
表现出来就是各个部门、行业的新发明、新创造,实现了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飞跃,它是生产领域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次革命,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工业革命的出现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在欧洲确立下来,对世界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此这一课是承上启下的一课,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他们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但有些抽象的问题还不能分析,需要结合他们自身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设计思想】本节课采用讨论、讲述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讲述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及工业革命的影响,要让学生理解恩格斯所说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涵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瓦特与蒸汽机,蒸汽机发明的作用,交通技术的革新:火车的发明过程与方法正确理解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珍妮机,瓦特改良蒸汽机,火车的发明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其影响【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到本课的学习情境中,以便更好地理解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
2、史料教学法:通过出示史料,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问题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和思考,从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基础主干落实一、工业革命的原因1.政治基础: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3.直接原因: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4.必要条件{雄厚的资本-殖民掠夺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丰富的原料-海外殖民掠夺广阔的市场-海外市场扩大二、工业革命的进程1.时间: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后期。
2.开始标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将它命名为“珍妮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3.动力来源:蒸汽机。
(1)应用: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动力。
到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2)意义: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②工厂制度的确立:瓦特蒸汽机提供了更有效便捷的动力,从此,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规模越来越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4.交通运输的革新——火车与铁路(1)开始:1825年,由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拖着车厢载着450名乘客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2)发展:1830年以后,英国掀起投资建设铁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国建成了总长约1万千米的铁路网。
(3)意义: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廉价、便利的交通,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5.意义:(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6.扩展:其他西方国家学习英国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法国、美国、德国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重点任务驱动【史料实证——史料析原因】材料一“世界工厂”的转移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工业革命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工厂英国美国特点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1)依据材料一,概括“世界工厂”国家的共同特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的到来、现代工厂制度的诞生等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观察图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
(3)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新的发明创造来源于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需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基本素质。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并分析其发明的重要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分析并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特点及影响。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历史第一手资料、教参【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同学们,我们上周刚学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今天我们开学学习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恩格斯说的话:“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在我们的印象中,革命往往是刀光剑影、血雨腥风,比如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实,暴力夺取政权只是革命的一种方式。
从本质上讲,能够推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变化都是革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场另一种形式的革命——工业革命。
二、新课讲授(一)明确工业革命的含义:教师出示两组图片,由学生观察,教师引导,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也叫产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由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一次飞跃。
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大变革,又是社会关系方面的一场革命,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二)同桌互助·资源共享1、教师过渡:通过预习大家都知道这场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前老师发下去的导学案(附后),阅读材料,分析工业革命为什么率先从英国开始?(3分钟学生阅读材料,思考讨论,教师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呈现)①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
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目标◇【课程标准】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等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概况及成就,掌握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及意义,分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分析材料,提升自己的材料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工业革命中的重要发明【教学难点】工业革命的背景及影响【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学生齐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内容)二、温固而知新:(通过PPT图片展示内容)三、新课导入(通过PPT展示内容)恩格斯说:“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着一场较平静的但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
材料中的变革是指什么?(学生回答)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四、新课讲授(一)明确学习目标(通过PPT展示内容)1.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准确说出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创造(发明时间、发明者、作用)及出现的能源。
正确阐释工业革命过程中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连带关系和工业革命的影响。
2.通过小组讨论,在教师提示下,简单说出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前提条件,能用语言准确表达工业革命对我们的启示,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二)工业革命的含义(通过播放视频和PPT展示相关的图片和内容)教师讲解:工业革命指资本主义时期从手工工场向以大机器生产为主体的工厂制的过渡。
(插入工业革命的短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第一篇章:需要是发明之母——珍妮机和蒸汽机(一)纺织技术的革新:(通过PPT展示内容)1.材料展示:当革命的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但是并不因此就显得缺乏力量的变革。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一、知识综述1688年光荣革命使英国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英国一方面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进行殖民统治,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廉价的原料产地。
蓬勃发展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仍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要。
于是,一场生产技术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纪60年代变革首先兴起于英国棉纺织业,进而扩展到了各个行业,以机器的发明与应用尤其是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一种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制度确立。
第一次工业革命既是一场生产技术的变革,也是一场社会变革。
它使生产力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由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
英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欧美国家也相继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得到巩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社会日益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等。
二、课程要求与教材解读(一)内容标准通过珍妮机、蒸汽机、铁路和现代工厂制度的出现,初步理解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了解瓦特改进蒸汽机、火车与铁路时代到来、现代工厂制度诞生的基本史实,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阅读历史材料,初步理解现代工厂制度的概念。
3、感受技术革新在社会进步中所起的作用。
(三)教材解读本课属于统编历史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上承第六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下启2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是资本主义发展史教材分三个子目“纺织技术的革新”、“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火车与铁路”,从生产工具的进步、生产形式的演进、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等角度,依次介绍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发展的过程及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引发的一系列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一、学习需要的分析1、学习内容的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本单元共四个课时: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这四个课时主要围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基本形成与最终形成过程进行的。
而“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新航路的开辟与海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本课共分为三个子目: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工场到工厂;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三个子目之间隐藏着一种因果关系。
前两个子目是因,后一个子目是果。
或者从某种程度上,第一个子目是因,后两个子目是果。
而“从珍妮机到蒸汽机”又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正是由于瓦特的改良蒸汽机的问世,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鉴于以上分析,我将本课的重点设为: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设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2、学习者分析:本次的授课对象是某重点高中一年级学生。
高一学生已有了初中三年历史学习的基础,对基本历史事件已有了初步了解。
但对历史事件的内部分析能力仍有所欠缺。
高一学生刚刚步入高中,思维比较活跃,思考问题时具有创新精神。
但由于知识积累的限制,他们对史实的掌握不够全面,且对史料解析的能力有待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同完成。
二、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哪个国家进行,通过史家论坛之比较,分析个中缘由是什么,培养学生阅读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充分认识到瓦特的改良蒸汽机对人类影响是巨大的。
理解工业革命为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尤其是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家论坛之比较,了解史学界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因素有哪些,再结合史料,了解殖民掠夺,圈地运动等史实,创设情景,体验不同阶层对圈地运动的看法,加深对工业革命首先出现在英国的因素的理解。
运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并运用史料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蒸汽机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及汽船、蒸汽机车的发明。
使用动态图,帮助学生理解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是怎么回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培养学生看待文明“一分为二“的观点,充分认识到文明每前进一步,也总伴随着代价。
通过对珍妮纺纱机和改良蒸汽机的学习,学生能够从哈格里夫斯和瓦特的身上学习到刻苦钻研的精神,体会”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
三、教学策略的设计:本节课主要运用史家论坛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使用材料分析法及播放放视频辅以图片帮助学生掌握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及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运用讲解法,师生互动,共同学习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四、教学资源与教学媒体的选择:分发给同学们复印资料,使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运用影像资料及图片教学五、教学过程的设计:导入新课: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版画,这是一幅一八五一年英国首开万国博览会的版画,我们可以看到各国代表齐聚在英国女王的脚下来参加这次博览会。
大家再结合着这段视频(播放《大国崛起》中“工业先声“的片段,1分钟)在这次博览会中,英国参展的展品占到总展品的一半,而且大多是工业品。
然其他国家大多是农产品或手工业品,这次博览会向全世界宣告了英国已经进入工业时代,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师: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历史概念,什么是工业革命?生:发生在工业领域里的一次革命,主要是生产工具的改变,生产力的提高。
师:是的,我们一般认为。
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首先,我们进行问题探究一:工业革命为什么会首先出现在英国呢?当时的法国虽然比不上路易十四时代那么不可一世,但仍然维持着欧洲霸主的地位。
当时的荷兰拥有“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为什么工业革命偏偏就在英国发生了呢?生:英国通过光荣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通过圈地运动,广泛地积累资金;科学革命中出现一批伟大科学家。
师:好,大家说的非常好。
那么,我们来看看史学界是怎样的观点?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钱乘旦认为“农奴制瓦解较早,为工业准备了‘自由’的劳动力;圈地运动迫使农民到工业生产中去寻找出路;海外殖民掠夺提供了原始资金;有利的地理位置,便于外贸和世界市场之开拓等导致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的重要因素。
但根本的一个因素却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平和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
很显然,钱老将其关注的目光放在了政治制度上。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计翔翔认为:但更主要的是,在当当时英当时英国的社会和政治结构,人民的精神风貌以及价值标准已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地步。
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不变,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或做买卖;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止再来看看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帕尔默的观点: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在英国发生,是由于英国社会具有某些政治特点,由于英国依靠早期商业和航海上的成就进入了世界市场,也由于英国式的生活鼓励个人冒险和革新精神等原因。
——帕尔默,《现代世界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美国著名学者杰里●本特里认为:煤炭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英国有着地理上的优势,……西欧大量的煤炭资源都储藏在英国。
——杰里﹒本特里《新全球史》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上升。
——《世界文明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还有,马克垚马老先生认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除了这些条件外(农业革命,商业革命,人口增长和手工业的发展)还有其他种种条件,诸如丰富的煤铁资源,稳定的国际环境和政局,流动的社会结构,尊重市场价值的政府决策,健全的财政金融体制,便利的交通运输,浓厚的科学技术传统,科学的簿记制度,进取上进的新教精神,健全的专利制度等,就某一方面条件,或某些条件来说,在欧洲大陆也有比英国更好的国家——如荷兰和法国,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具有英国这样好的综合条件.。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那么,今天我想谈谈我认为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几个重要因素。
大家先看材料一:一位英国棉纺主,从他在伦敦的经理人那里得到这样的信息:“无论你能生产多少平纹布,好的,次的,我们都要。
”“你必须想办法发明,在工业中你们大有可为。
”-----《大国崛起》,任学安,第70页“好的,次的,我们都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什么?生:说明供不应求,市场急需平纹布。
师:是的,除此之外,他还有广阔的国外市场。
我们读材料二:设无广阔的国外市场,那在幅员不大仅能提供狭小国内市场的国家……制造业就没有好好发展的可能。
——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同学们,我们在地理学习上了解到,英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生:三面环海的狭长岛国,国内资源和市场都是有限的。
师:对,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材料二了。
那么,不管是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我们将之归结为市场的需求。
现在,有了市场。
如果没有充足的资本,这场革命也是发动不起来的。
我们读材料三和材料四材料三:这场运动于16 世纪开始,持续了三个世纪,在18 世纪后期和19 世纪初叶达到最高潮。
虽然运动的过程是使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它为工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师:大家能不能猜出来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生:圈地运动。
师:对,当十八世纪《共有地围圈法》颁布后,贵族领主,国王,农民他们三人的心理活动是怎样的呢?小组讨论,一会展示讨论结果学生讨论两分钟生:贵族领主想,这羊毛价格一天比一天高,看来我要多搞些地来养羊了…… 国王想,谁能给我带来财富我就帮谁,贵族们要圈地就随他去吧,必要的时候还可推他一把……农民:这指着吃饭的地也没有了,可让咱们咋活呢?哎,以后只有背井离乡讨生活了。
师:如果将圈地运动看作是国内的资本积累,英国同时还进行了国外的资本积累。
我们读材料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掠夺,从而进一步扩大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英国成为殖民帝国之后,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是非常惊人的,尤其是对印度的劫掠。
在七年战争后的十年间,英国从印度掠夺的财富高达十亿英镑之多,为英国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在美洲和澳洲,英国殖民者对殖民地的土著,一方面进行残酷的屠杀,另一方面进行掠夺式的贸易……——王铭,《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辽宁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的条件。
大家读材料五:英国社会中,资本主义的、商业的进取精神比较强,根据时人的记述,英国人比较粗犷、冷酷,专注于追求财富,这些精神是贪图安逸的旧制度的法国所缺少的。
——吉尔博:《工业革命中的需要因素》正是由于英国人对商业的进取精神和对财富的执着追求,使得英国人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成为日不落帝国。
综合以上因素,工业革命以一种不可阻挡之势在英国发生了。
接下来我们探究工业革命的进程。
我们在初中时学习过,中国搞经济建设时提出的要求是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那么,工业革命首先在什么行业进行的呢?这又隐藏着何种必然性呢?我们一起看材料:棉纺织业的高速发展,在工业革命开始后的仅仅40年不到的时间内就超过了传统的毛纺织业……从18世纪开始,棉纺织业凭借其自身易于接受新技术,使用新机器等特点不断地快速发展起来,在英国政府政策的激励和支持下,推动着英国产业结构从农业国转变成为以工业和贸易为主的工业化国家,并作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使其在世界上率先走上了工业革命的道路,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独揽世界经济霸权。
——夏冬,《棉纺织业成为英国工业革命起点原因探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1月,总第457期。
生:首先在棉纺织业进行,因为棉纺织业易于接受新技术的革新。
师:对,正是由于棉纺织业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易于接受新技术的革新,而且本身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使得它能够成为工业革命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