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条约法
- 格式:ppt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41
第一章国际法导论(1)简述国际法的学科定义。
(2)为什么说国际法是一个特殊的法律体系。
(3)国际法的效力根据是什么。
(4)试述国际习惯的形成要件。
(5)论我国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
top↑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1)试述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点。
(2)试述国际强行法及其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关系。
(3)试述《联合国宪章》七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4)试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及意义。
top↑第三章国际法主体(1)试述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民族的国际法主体资格的区别及其原因。
(2)试述单一国与联邦的主要区别及其原因。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承认和继承方面有哪些实践。
top↑第四章国法上的居民(1)简述国籍的取得方式和丧失方式。
(2)简述双重国籍和无国籍问题的产生和解决。
(3)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的主要原则。
(4)简述外国人在中国的法律地位。
(5)简述有关引渡的原则和规则。
top↑第五章国际法律责任(1)什么是国际法律责任?国际法律责任有何特点?(2)什么是国际不法行为责任?国际不法行为有哪些构成因素?(3)国际法律责任有哪些免除因素?(4)承担国际法律责任的方式有哪几种?top↑第六章领土法(1)国家的领土主权有哪些限制。
(2)比较多国河流和国际河流的法律地位。
(3)试述国际法上的领土变更方式。
(4)什么是边境制度。
(5)《南极条约》主要确立了哪些法律制度。
top↑七章国际海洋法(1)国家领海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比较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3)如何理解公海上的管辖制度。
(4)为什么要修正《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第十一部分。
top↑第八章国际航空法(1)简析航空法的概念和特征。
(2)简析领空及其法律地位。
(3)华沙规则对承运人的责任制度。
(4)简析1963年《东京公约》在航空管辖权方面的贡献。
top↑第九章外层空间法(1)试述外层空间法的概念和特征。
(2)试述外层空间的法律原则。
第十三章条约填空题1、条约的名称主要有公约、––––––––––、–––––––––––、–––––––––––、–––––––––––、–––––––––––、、2、一般说来,缔结条约的程序包括:–––––––––––––––––、–––––––––––––––––、––––––––––––––––.关于条约的遵守,有一项古老的原则,叫“––––––––––––––––––––––”。
3、我国宪法规定,––––––––––––––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
–––––––––––––––––––––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批准和废除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
–––––––––––––––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管理同外国缔结条约和协定的具体事务。
4、《联合国宪章》和《条约法公约》都规定,条约应在联合国–––––––––––––––––登记。
未登记的条约不得在联合国的任何机构中–––––––––––––––––该条约。
5、条约的解释涉及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是–––––––––––––––––,其二是按照什么规则解释。
缔结条约的–––––––––––––––––有权解释条约。
如果条约是双边的,则–––––––––––有权解释;如果条约是多边的则–––––––––––––––––都有权解释。
(参考题)76、对第三国规定义务的条约、必须经第三国––––––––––––––––––––––,才对它产生义务。
7、在下列情况下,国际法允许终止条约:<1>––––––––––––––––––––––––<2>–––––––––––––––––。
(参考题)8、条约的效力以缔约国缔约时所能遇到的情况––––––––––––为条约有效的前提,一旦情势发生变化,缔约国有权––––––––––––条约。
(参考题)9、条约的修订可分为和。
国际法练习题集1. 登临权是指军舰在公海上对于有合理依据认为外国船舶有从事海盗行为、奴隶贩运、从事来经许可的广播、没有国籍或虽然悬挂外国旗帜或拒不展示其旗帜、而事实上却与该军舰屈同一国籍的嫌疑时,可命令该船舶停船并派人登临和检查的权利。
2.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给予某外国的?国民的待遇不低于他现在或将来给予任何第三国的国民的待遇。
其目的是使受惠国国民与第三国国民享有平等的、不受歧视的待遇。
3.发射国根据责任公约规定,发射国是指发射或促进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和从其领土或设施发射空间物体的国家。
4.特别使团特别使团是一国经另一国的同意或邀请,派往该另一国进行谈判或完成某项特别外交任务的代表派遣国的临时使团。
特别使团的职务由派遣国与接受国协议约定。
五、简答题1.简述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大陆架是指沿海国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沿海国对它的资源具有主权权利以及相应的管辖权,但是它又不屈于沿海国的领土,沿海国对其不具有完整的领土主权,大陆架上仍允许他国保持某些权利,且不影响其上覆水域及其上空的地位。
①沿海国对大陆架中的矿产及其他非生物资源和定居种的生物资源有专屈的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的权利。
这种资源权无须公告或象征性的占领。
②200海里之外的生物资源开发要向国际海底管理局交费。
③沿海国对大陆架上的人工岛屿、设施和结构的建造和使用有专属的管辖权。
④外国在沿海国的大陆架上有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权利。
2.简述一国国际不当行为非法性的排除。
①同意,即国家实施的行动是在得到关系国的同意情况下作出的。
②针对他国的违法行动而采取的对抗行动。
③国家出现的不可抗力和偶然事件。
④危难,指国家代表或受其监护的人为了逃避极端危难的状况而实施的行为。
⑤国家遇到特别紧急的状况,如遇到外国侵略的情况下实施的行动。
⑧国家的自卫行动。
3。
简述使馆的特权与豁免①使馆馆舍不得侵犯。
接受国官员非经使馆馆长许可不得进入使馆馆舍。
《国际法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1.课程性质:《国际法学》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
2.适应专业:法学(函授本科)3.学时:总学时80,面授学时20,自学学时60。
4.先修课程:法理学、民法学等。
5.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课程教学采用案例教学与法理分析相结合;历史演绎与逻辑归纳相结合;比较研究与实际论证相结合;;传统理论讲授与现代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等教学方法和手段。
6.考核方式:闭卷考试7.教学目的和要求:讲授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国际法是国家进行国际交往的行为规范,是国家必须遵守的法律原则和规则。
国家只有严格遵守国际法,才能与别国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促进本国与别国的交流与合作,以利于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的建设与发展,更好地保护本国和本国人民在外国的合法权益。
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运用它们维护我国的权益,服务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国际法导论主要内容:国际法的概念和特征、国际法的渊源、国际法的编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中国与国际法。
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同学们熟练地掌握国际法的概念与特征、国际法效力的根据、国际法的渊源与《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关系、国际法的编纂、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现代国际法的产生与趋向以及国际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教学重点:国际法渊源;国际条约与国际习惯。
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国际法基本原则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现代国际法其他基本原则、中国与国际法基本原则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的同学门熟练掌握《联合国宪章》与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现代国际法其他基本原则。
教学重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章国际法主体主要内容:国际法主体概述、国际法的基本主体——国家、国际组织和争取独立的民族、国际法上的承认、国际法上的继承、中国在国际法主体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第十三章晚清的法律制度1.试述晚清预备立宪的背景?答:预备立宪——指清朝政府在1906年以后推行的一场以预备“仿行宪政“为各的政治活动。
背景:(1)国际上《辛丑条约》后,列强要求清政府改革政治体制,完善法律和司法制度;(2)国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尽快改革政治体制,建立更有利于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国内环境,分享清朝政府的部分权力,新兴的资产阶级立宪派是他们的代言人;(3)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汇聚,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提出“驱除靼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有计划有组织的在全国各地发动了一系列推翻清经济的武装起义,对清经济形成极大的威胁;(4)20世纪初,国内民众因不满清政府统治而自发地起来斗争的形势也越来越高涨,1904年日俄在中国领土上爆发了一场战争成为清廷预备立宪的直接导火线。
1905年底清派以载泽为首的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宪政。
载泽提出实行立宪政体的三大好处:A皇位永固:政府可更替,皇室和君主可世代延续:B外患渐轻:列强对中国的歧视态度会改变;C内乱可弭:立宪派与朝廷目标一致,内乱瓦解。
还建议以德国、日本的宪政模式为学习榜样。
1906年将考察政治馆改为宪政编查馆,直属军机处,作为立宪专门机构,负责办理宪政,编制法律,统计政要。
预备立宪次第展开。
2.试述晚清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答:一、官制改革:预备立宪始于官制改革。
先后公布了《资政院院章》《谘议局章程》《钦定宪法大纳》。
官制改革的原则是仿照西方三权分立的原则,使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并峙,各有专属,相辅而行。
具体资政院掌立法,行政各部掌行政,大理院主审判而法部行监督。
在推进官制改革的同时,清还颁布了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以调整行政法律关系,规范行政行为:《内阁官制》《学部官制》《法部官制》《民政部官制》《陆军部管制》《农工商部职掌事宜》《度支部职掌员缺章程》《商部开办章程》《州县改选章程》《外官考验章程》等。
马工程《国际公法学》第2版配套考研题库马工程《国际公法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课后习题】目录第一部分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二、简答题三、论述题四、案例分析题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绪论第一章国际法的性质与发展第二章国际法的渊源第三章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第四章国际法基本原则第五章国际法的主体第六章国际法上的国家第七章国际组织法第八章国际法上的个人第九章国际人权法第十章国家领土法第十一章国际海洋法第十二章空间法第十三章条约法第十四章外交与领事关系法第十五章国际责任法第十六章国际争端解决法第十七章国际刑法第十八章国际人道法•试看部分内容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source s of International law[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研]相关试题:国际法渊源[国际关系学院2013年研]答:sou rce s of Inte rn ati on al l aw,即国际法的渊源,是指有效的国际法规范产生或形成的过程、程序,或这些规范表现的形式。
根据对国际法渊源作权威说明的《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国际法的渊源主要包括国际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司法判例、权威国际法学家的学说、“公允及善良”原则、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的决议和“准条约”“软法”。
2国际习惯[中国政法大学2016年研;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研]相关试题:(1)Intern ation al custom[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8年研](2)C u s t o m a r y i n t e r n a ti o n al l a w[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5年研]答:国际习惯是国际法渊源之一,按照国际法院规约,是指经接受为法律的一般实践、惯例或做法(a gen e ral p racti ce)。
其形成需要具备“物质因素”和“心理因素”两大条件。
国际习惯作为国际法的渊源,在19世纪和20世纪初以前是很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
现在,习惯法作为国际法形成的一种机制、方法或过程,仍然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章绪论1、名词解释:国际法、转化、采纳2、简述国际法的渊源。
第二章国际法基本原则1、名词解释:主权、独立2、什么是不干涉原则,其例外(或者说合法的干涉)有哪些?3、什么是国家平等?国际法上国家的平等权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国际法主体1、名词解释:不承认原则、禁止反言、限制豁免主义2、简述国际法主体的概念、要件和范围。
3、简述国家的构成要素和类型。
4、什么是永久中立国?成为永久中立国的条件是什么?它负有哪些义务?5、什么是国际法上的承认?简述承认的性质、特征和种类。
6、简述国家和政府继承。
第四章国家的基本权利与义务1、名词解释:属人管辖、属地管辖、保护性管辖、普遍管辖、限制豁免2、简述国家管辖豁免的放弃。
3、什么是侵略?根据联合国有关决议,哪些行为被认为是侵略?4、什么是自卫?联合国宪章规定的自卫权包含哪些要素?自卫权行使的规则是什么?5、发生以下哪些情况时,一国可以行使自卫权:国际法上的自卫权适用于以下哪些情况:A.遭到他国派遣的雇佣军攻击B.遭到他国一般性武力威胁C.他国向本国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支持D.本国已被他国武装占领第五章国家责任1、什么是国家责任和国际赔偿责任?2、简述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
3、免除国家责任的情况有哪些?4、国家责任的形式有哪些?5、简述现行的国际赔偿责任制度。
第六章国际法上的居民1、名词解释:国籍、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普惠制、外交保护、庇护、引渡、难民、不推回原则2、简述自然人国籍的取得和丧失。
简述我国国籍法的基本规定。
3、简述引渡的规则。
第七章国际人权法1、国际人权宪章包括哪些文件?2、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制度有哪些?第八章国际法上的领土1、简述领土的概念和构成。
2、领土取得的方式有哪些?哪些是符合现代国际法的方式?3、对国家主权限制的方式有哪些?第九章海洋法1、名词解释: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自由2、简述领海的无害通过制度。
3、简述国际海峡的通行制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各章节重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法各章节重点第一章导论名词解释.国际法的渊源2.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国际法的编纂5.国际法主体6.一元论7.二元论论述题1.论述国际法与国内法的理论及实践。
2.结合实践,分析我国国内法与国际法的实践。
第二章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名词解释1.国际法基本原则\2.国际强行法3.主权4.内政简答题1.国际法基本原则的特征是什么?2.国际法基本原则与国际强行法有何关系?论述题1.论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法基本原则中的地位。
2.如何理解国家主权的责任观念。
第三章国际法上的国家名词解释1.邦联2.被保护国3.永久中立国4.自卫权5.属地优越权6.不承认原则7.国家继承8.法律上的承认简答题1.国家的基本权利。
2.法律承认的效果。
3.单一国与联邦国家的区别。
4.条约继承的国际法规则。
论述题1.试述国家豁免制度。
2.结合实践,说明中国是一个单一的国际法主体,对于中国的承认与继承问题应适用的国际法制度。
第四章国际法上的个人名词解释1.国籍2.国民待遇3.最惠国待遇4.外交保护5.引渡6.庇护7.双重犯罪简答题1.我国国籍法的基本原则。
2.外国人待遇的一般原则及其适用。
3.外交保护的行使。
4.引渡制度。
论述题1.试述我国引渡法制度。
2.如何认识我国不承认双重国籍的原则。
第五章国际人权法名词解释1.人权2.国际人权法3.人民自决权4.人权的国际保护5.难民6.克减权简答题1.简述人权问题的历史发展。
2.简述国际人权的基本内容。
3.简述国际人权保护的实施制度。
4.核心国际人权条约有哪些?论述题1.试说明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的关系。
2.试述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立场。
3.分析国际人权保护实施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六章国家领土名词解释1.国家领土2.国际河流3.先占4.时效5.割让7.国家边界8.国际地役9.占有原则简答题1.对领土主权有哪些限制?2.划界的程序和原则有哪些?3.南极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