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十一中学七年级数学上(人教版)432角的比较与运算学习指南
- 格式:doc
- 大小:39.68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以及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基本概念,对于角的画法和识别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角的符号表示方法感到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2.让学生学会用符号表示角的大小。
3.让学生学会角的运算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比较方法。
2.角的符号表示方法。
3.角的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几何图形,引导学生探究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出角的符号表示方法,再通过角的加减运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
2.几何图形。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钟表的指针所形成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几何图形中的角,让学生观察和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而是与角的开口大小有关。
操练(10分钟)让学生用尺子和圆规画出不同大小的角,并比较这些角的大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让学生用符号表示所画出的角的大小。
例如,用“∠1”表示第一个角,“∠2”表示第二个角,等等。
全新修订版(教案)七年级数学上册老师的必备资料家长的帮教助手学生的课堂再现人教版(RJ)4・3.2角的比较与运算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会用量角器画角的平分线;(难点)3.经历比较角的大小、用量角器画角平分线、用折纸法确定角平分线的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重点)—、情境导入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比较⑥M如图,射线0C,〃分别在AAOB 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错误,故选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比较大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究点二:角度的有关计算【类型_]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ZAOB= 120° , 0〃平分ZBOC,必'平分ZAOC.(1)求矽的度数;(2)若ZBOC=90°,求乙AOE的度数.解析:(1)根据〃平分乙BOC,处平分AAOC可知乙D0E= ZDOC+ ZEOC=\(乙BOC + ZAOC)气ZAOB,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乙BOC=90°求出ZAO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l)VZ^=120°,OD平分ABOC, 处平分ZAOC,・・・ ZEOD=乙DOC+ ZEOC=t (ZBOC+Z/^6)=|zJ^=|xi20° =60° :(2) TZ/f站=120°, ,BOC=90°,:. ZAOC=120° -90° =30° , •・•处平分ZMC, ・・・ZMF=2Z MC=[X3O° =15° .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A.AAOB<ZAOD B. ZBOCVAOBC. ACOIKAAODD. ZAOB<ZAOC 解析:A. ZAOB 5ZA0D的边04重合, %在ZAOD内,所以ZAO/KZAOD, A正确;同理B、C正确;D. ZAOB 和ZAOC的边AO 重合,OC社乙AOB内,所以ZA06ZA0CE[类型二]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0、则ZAOC+ ZDOB=( )的关键.如图, 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D. 135°解析:由图可得ZAOC+上DOB= 6OB +ZC 〃=9(T +90° =180° •故选 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 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 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如图,将矩形初〃沿防折叠,CC' , D 点落在D'处.若乙EFC= 则乙BFC为()EA. 58°B. 45°C. 60°D. 42°解析:•・•将矩形初Q 沿矿折叠,C 点、 落在U , 〃点落在〃处,ZEFC=\\g° , :•乙EFC=ZEFC=il9° , Z 旳=180° 一 ZEFC=U° , A ZBFC f = ZEFC - Z 旳 =119° -61° =58° ,故选 A.方法总结:掌握折叠的性质,要善于发 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折叠前后两图形是完全 重合的,其角不变.探究点三:角度的换算(2) 110° 36 ' - 90° 37/ 28"= 109° 95’ 60" — 90° 371 2 3 4 5 6 7 28〃1 153° 297 42" +26° 40’ 32":2 110° 36’ -90° 37’ 28";3 62° 24' 17" X4;4 102° 43’ 21” 4-3.解析:(1)相同单位相加,超过60向上 一位进1即可;(2)先借1°化为分和秒,然 后同一单位分别相减即可得解;(3)每一个单位分别乘以4,分、秒超出60的部分向上 一个单位进1即可;(4)从度开始计算,余 数乘以60继续除以3进行计算即可得解.=19° 58’ 32";(3) 62° 24' 17" X4 = 248° 96’ 68" = 249° 37' 8";(4) 102° 43’ 21" 4-3=102° 42' 81" 4-3 = 34° 14’ 27".方法总结:角度的运算规律为:(1)加 减法时将同一鱼位进行加减,加法够60进1, 减法不够减要借1当60; (2)乘法时将数与 度、分、秒分别相乘,然后从小到大逢60 进1; (3)除法时用度先除,把余数化为分, 再加上原来的分,用这个数除以除数,把余 数化成秒,再加上原来的秒,再用这个数除 以除数,如果除不尽,就按题意要求,进行 四舍五入.三、板书设计1. 角的比较方法 (1)度量法;(2)叠合法.2. 角的计算(1)角平分线;(2)角的折叠.3. 角度的换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的比较、 角的和差关系,角的平分线.可利用类比线 段的学习方法引出角的大小的比较的两种 方法:度量法、叠合法.对于本节教学要把 握以下儿点:1. 首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必须对 旧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使学生能对角的 知识有一个更深的记忆.2. 在角的形象比较中,要努力引导学 生的思维方向.3. 重叠法是一个难点,但此法比佼适 用于实际屮的比较.对于角度的计算要设计 各个类型的教学.解:(1)153° 29' 42" +26° 407 32" = 179° 69’74〃 =180° 10’ 14";A. 120°B. 180°C. 150°【类型三】 折叠问题中角的计算 点落在119° ,。
课题: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目标: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量一个角的大小.能熟悉角的平分线.重点:角的比较与角平分线的概念.难点:角的和差与角平分线的应用.教学流程:一、知识回忆1.什么叫做角?答案: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或角也能够看做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2.角的气宇单位:度、分、秒之间是如何进行换算的?答案:0160'=,160'''=3.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大小?答案:气宇法;叠合法二、探讨1问题1:想一想: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答案:气宇法,用量角度气宇角的度数比较大小;叠合法,把这两个角的一条边叠合在一路,观看另一边的位置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练习1:如图,射线OC ,OD 别离在∠AOB 的内部、外部,以下关系不必然成立的是( )A.∠AOB <∠AODB.∠BOC <∠AOBC.∠COD <∠AODD.∠AOB <∠COD答案:D三、探讨2问题2:试探: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有三个角,关系是:∠BOC是∠AOC与∠AOB的差,记作∠BOC=∠AOC-∠AOB.∠AOC是∠AOB与∠BOC的和,记作∠AOC=∠AOB+∠BOC,∠AOB是∠AOC与∠BOC的差,记作∠AOB=∠AOC-∠BOC,问题3:借助三角尺,你能画出150,750的角吗?你还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角有什么规律?答案:150,300,450,600,750,900,1050,1200,1350,1500,1650,1800规律:这些角都是15度角的倍数.练习2:1.在15°,65°,75°,135°的角中,能用一副三角尺画出来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2.如图,已知∠AOB=∠COD=90°,∠BOC=40°,那么∠AOD等于( )A.120°B.100°C.130°D.140°答案:D四、探讨3问题4:如下图,若是∠AOB=∠BOC,那么∠AOC=2∠AOB=________,∠AOB=∠BOC=________ .答案:2∠BOC,12AOC概念:从一个角的极点动身,把那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那个角的平分线.追问:你能通过操作的方式作出一个角的平分线吗?练习3:有以下条件:①∠AOP=∠BOP;②∠AOP=12∠AOB;③∠BOP=12∠AOB;④∠AOB=2∠AOP.其中必然能推出OP是∠AOB的平分线的条件有( )A.0个B.1个C.2个D.3个答案:A五、巩固提高例1.如图,O是直线AB上一点,∠AOC=53º17′,求∠BOC的度数.解:由题意可知,∠AOB是平角,∠AOB=∠AOC+∠BOC,∴∠BOC=∠AOB-∠AOC=180º- 53º17′=126º43′.例2.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准到分)?解:360º÷7=51º+3º÷7=51º+180′÷7≈51º26′.答:每份是51º26′.六、体验收成今天咱们学习了哪些知识?1.若是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如何表示角的和与差呢?3.什么是角的平分线?七、达标检测1.填空:(1)∠AOC=∠AOB+∠_______;(2)∠BOD=∠COD+∠_______;(3)∠AOC=∠AOD-∠_______;(4)∠BOC=∠______-∠______-∠_____;(5)∠BOC=∠AOC+∠BOD-∠_______.答案:BOC;BOC;COD;AOD;AOB;COD;AOD2.已知∠ABC=30°,BD是∠ABC的平分线,那么∠ABD=______度.答案:153.如图,OC 平分∠AOD ,OD 平分∠BOC ,以下结论不成立的是( )A .∠AOC =∠BOD B.∠COD =12∠AOB C.∠AOC =12∠AOD D.∠BOC =2∠BOD答案:B4.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1)若∠EOC =70°,求∠BOD 的度数;(2)若∠EOC ∶∠EOD =2∶3,求∠BOD 的度数.解:(1)∠AOE =12∠COE =35°, ∠DOE =180°-∠COE =180°-70°=110°,∠BOD =180°-∠AOE -∠DOE =180°-35°-110°=35°(2)∠COE =180°×25=72°,∠DOE =180°×35=108°, ∠BOD =180°-∠AOE -∠DOE =180°-12×72°-108°=36° 八、布置作业教材140页习题4.3第九、10题.。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角的计算”的第3节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分类以及度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以及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教材通过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引导学生探究角的比较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角的运算规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单位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角的运算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量角器的使用不熟练,对角的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刻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学会运用角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比较方法,角的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量角器的使用,角的运算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角的比较和运算。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2.教学资源:教学课件、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在几何画图中,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如何计算两个角的和?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比较与运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单位。
同时,介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对角的运算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教学流程安排教学过程设计么数量关系?(1)若∠AOC= 48°35′,∠COB =17°45′,求∠AOB。
(2)若∠AOB= 68°18′,∠COB =17°45′,求∠AOC【活动3】请你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利用一副三角板,还能画出哪些度数?发现它们的和、差关系。
教师示范进位、借位的加减法竖式运算。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思考用一副三角板还能画出哪些角?并展示他的研究成果。
的和、差关系能力。
随着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意识到角也是可以进行加减运算的。
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活动4】 如何将一个任意角平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如图,OC 是∠AOB 的角平分线。
【活动5】1、 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 ∠AOC=53º17 ′求∠BOC 的度数。
2、把一个周角7等份,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3、已知∠AOB=60º,∠AOC=61º, ∠BOC=__________1. 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或是度量角度方法找到角平分线。
类似地,还能概括三等分线。
学生自主完成2道计算,教师适时指导。
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口述解题过程。
教师示范解题过程。
学生先会计算精确值、 再思考如何求近似值。
展示学生的画图,让学生自己讨论出答案。
通过折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训练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为学生从复杂图形中看出角的和、差倍、分运算做准备。
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初步学会用几何语言书写解题过程。
培养学生读文字题,自己分析题意。
理解精确值和近似值的区别。
在没有图的情况下,培养学生画图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1)若∠AOC= 33º33′ ,求 ∠AOB 的度数。
(2)若∠AOB= 71º12′ ,求 ∠AOC 的度数。
4、如图,O为直线AD上一点。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和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和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角的计算”的第3节,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分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角的比较和运算。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角的度量、角的加减运算和角的比较方法。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加减运算规则,学会用比较方法研究角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但是对于角的度量、运算和比较方法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逐步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加减运算规则,学会用比较方法研究角的大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度量方法,理解角的加减运算规则,学会用比较方法研究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度量方法,角的加减运算规则。
2.教学难点:角的比较方法,角的加减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活动教学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理解角的度量和运算。
3.问题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4.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3.教学课件:角的度量、角的运算、角的比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用量角器测量自行车的车把角度”,引发学生对角的度量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和运算”。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出示目标】1.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分.3.记住角平分线的定义.【预习导学】自学指导看书学习第134、135、136页的内容,理解角的比较方法及角的定义和性质,会进行角度的加减运算.知识探究1.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我们可以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它们的大小,这两种方法分别叫(度量法)和(叠合法).2.角平分线定义: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自学反馈】1.如图,用心填一填:∠AOC=∠AOB+∠BOC∠BOD=∠COD+∠BOC∠AOC =∠AOD -∠ COD∠BOD =∠AOD -∠ AOB2.细心想一想,看谁做得最快.(1)如图(1),若OB 是∠AOC 的平分线,那∠AOC =2∠ AOB =2∠ BOC ,∠AOB =∠ BOC =12∠ AOC .(1) (2) (3) (2)如图(2),若OB 是∠AOC 的平分线,OC 是∠BOD 的平分线,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相等的角?解:∠AOB =∠BOC =∠COD ,∠AOC =∠BOD .【合作探究】活动1:小组讨论如图(3),OD 是∠AOB 的平分线,OE 是∠BOC 的平分线,且∠AOC =130°,求∠DOE 的度数.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探究∠DOE 的大小变化,从中得到的启示.解:∠DOE =65°,∠DOE =∠AOC .活动2:活学活用如图,点A 、O 、B 在一直线上,∠AOC =80°,∠COE =50°,OD 是∠AOC 的平分线.(1)试比较∠DOE与∠AOE,∠AOC与∠BOC的大小;(2)求∠DOE的度数;(3)OE是∠BOC的角平分线吗?为什么?解:(1)∠DOE<∠AOE,∠AOC<∠BOC; (2)90°;(3)是,因为∠COE=∠BOE=50°.【课堂小结】1.会用量角器度量角,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2.会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和差倍分.3.记住角平分线的定义.【随堂训练】教学至此,敬请使用学案随堂训练部分.。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2《角的比较与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比较与运算》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角的计算”的第3节,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学会用角度工具测量角的大小,以及学会用角度表示和计算角的大小。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角的概念,接着介绍角的比较方法,然后讲解角的运算,最后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角的比较和运算,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如对角的概念理解不深,角的比较方法不明确,角的运算规则不熟练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比较方法和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方法,学会用角度工具测量角的大小,以及学会用角度表示和计算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比较方法,角的运算规则。
2.难点:角的大小与图形位置关系的理解,角的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动画展示,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比较方法和运算规则。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角的比较和运算,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5.问题驱动法: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红领巾、剪刀、三角板等,用于引入角的概念。
2.准备一些角度工具,如量角器、三角板等,用于演示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学习目标:
1、会比较角的大小;
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并学会应用;
3、能进行一些角度的计算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角的运算
一、自学指导:(自己完成)
(一)复习回顾:
回顾线段大小的比较,,怎样比较图中
线段AB 、BC 、CA 的长短?
(1)度量法;(2)叠合法。
AB AC BC 那么怎样比较∠A 、∠ B 、 ∠ C 的大小呢?
(二)自主探究 怎样比较角的大小
(1)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2)叠合法: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试一试,比较下面每幅图中角的大小关系
(1)∠AOB ∠AOB ′;(2)∠AOB ∠AOB ′;(3)∠AOB ∠AOB ′。
二.合作探究,生成总结
探究1 角的和与差
思考:如图,图中共有几个角?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图中共有 个角:∠AOB 、∠AOC 、∠BOC 。
它们的关系是: ∠AOC=∠AOB+∠BOC ; ∠BOC=∠AOC -∠AOB ; ∠AOB=∠AOC -∠BOC 探究2 用三角板拼角
借助三角尺画出150,750的角。
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分别是多少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你还能画出哪些角?有什么规律吗?还能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规律是:凡是 的倍数的角都能画出。
探究3、角平分线
A B
C A O B B ′ A
O B B ′ A O B (B ′) (1) (2) (3) A O B C
在一张纸上画出一个角并剪下,将这个角对折,使其两边重合.想想看,折痕与角两边所成的两个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如图(1)
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_____出发,把这个角分成_______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可以记作: ∠AOC=2∠AOB=2∠BOC 或∠AOB=∠BOC=
2
1 。
符号语言:∵OC 平分∠AOB ∴∠AOC=∠BOC 类似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等。
如图(2)中的OB 、OC 是∠AOD 的三等分线, ★借助量角器,如何画一个角的角平分线
探究4、例题学习
例1 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AOC=53017′,求∠ BOC 的度数。
例2 把一个周角7等分,每一份是多少度的角(精确到分)
三、当堂检测(136p 页练习)
四、小结:本节学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五、课后反思:
A
O B C A O B C D (2) (1) O A B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