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膀胱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训练
- 格式:docx
- 大小:37.61 KB
- 文档页数:3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效果分析【引言】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可致残的疾病,常常导致患者膀胱功能障碍。
正常膀胱功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早期康复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究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效果,并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改进膀胱康复训练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究重庆小区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及其效果,通过实验证明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对提高膀胱功能的有效性,为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
【研究方法】1. 实验对象的选择:选择具有脊髓损伤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 实验组康复训练方法:实验组使用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进行膀胱功能的早期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锻炼、肛门指压刺激、温热腰包敷贴等。
3. 对照组康复训练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包括物理治疗、功能锻炼等。
4. 数据采集:在康复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采集实验对象的膀胱功能指标,包括排尿时间、排尿次数、膀胱容量等。
5.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均值、标准差、t检验、方差分析等。
【实验设计】1. 实验组设计:实验组接受特定的康复训练方法,持续4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计20次。
2. 对照组设计: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持续4周,每周5次,每次30分钟,共计20次。
3. 数据采集时间点:康复训练开始前和结束后,每个时间点均在早晨空腹时采集。
4. 对照组安慰剂效应控制:在对照组中,使用安慰剂效应进行控制,以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数据采集和分析】1. 数据采集:采集实验对象的膀胱功能指标,包括排尿时间、排尿次数、膀胱容量等。
2.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膀胱功能指标的差异。
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等方法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统计学上认为有显著差异。
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35例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比较患者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前后的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残余尿量。
结果 35例患者的膀胱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表现为膀胱容量明显增加,残余尿量显著减少,最大排尿量逐渐增多,其中25例患者逐步恢复自行排尿功能。
结论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明显改善了膀胱功能,降低了泌尿系感染的几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中应用,可以得到良好的康复效果。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康复护理膀胱功能训练【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9-0040-02脊髓是控制逼尿肌和尿道内、外括约肌功能活动的初级排尿中枢所在,也是将膀胱尿道的感觉冲动传导至高级排尿中枢的上行神经纤维和将高级排尿中枢的冲动传导至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下行神经纤维的共同通路。
脊髓损伤导致膀胱功能障碍,形成神经源性膀胱,容易引起泌尿系炎症,甚至出现肾积水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
因此,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的恢复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可以帮助患者早日脱离尿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科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收治了35例不同平面脊髓损伤后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取得了良好的康复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共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16-75岁,平均年龄36.6±3.0岁。
所有患者病因均为外伤,其中颈髓损伤8例,胸髓损伤12例,腰部脊髓损伤15例,所有患者均行CT或MRI明确诊断,并排除尿道畸形、尿路梗阻、肾脏疾病等可以导致膀胱功能障碍的疾病。
在原有脊髓损伤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恢复膀胱功能的康复护理及功能训练。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康复训练摘要】目的:探讨促进脊髓损伤患者尽早拔除尿管、力争减少尿路感染的方法。
方法:患者在脊髓损伤后稳定期给予定时夹管、间歇性导尿、按压膀胱、训练患者有意识排尿活动并配合针灸、穴位注射等康复方法,拔除尿管。
结论:早期对膀胱功能进行积极康复功能训练可促进脊髓损伤患者顺利排尿,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脊髓损伤;膀胱功能;康复训练【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67-01脊髓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膀胱功能障碍是脊髓损伤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尿潴留、尿路感染和慢性肾功能衰竭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甚至是引起截瘫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加强脊髓损伤后膀胱的康复护理的目的就是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保护肾脏与膀胱的功能,促进患者排尿功能的恢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20 例,男15 例,女5 例,年龄27~56 岁,平均年龄41.5 岁,其中颈段脊髓损伤12例;胸腰段脊髓损伤7例;脊髓圆锥及马尾损伤1 例,经CT及MRI或手术探查证实脊髓损伤,手术治疗17 例,非手术治疗3例。
留置导管时间最长563天,最短15天。
1.2 方法(1)对于留置尿管开放引流的患者如无尿路感染、血尿等情况时采用水柱法膀胱容量和压力测定方法来初步评估患者膀胱内压力和容量之间的关系。
测定残余尿量。
(2)清洁间歇导尿:根据膀胱容量和残余尿量制定间歇导尿的频次,4-6h导尿一次,每次导尿量不超过患者的最大安全容量,随着残余尿量的减少逐步延长导尿间隔时间。
当残余尿量小于80ml 时,停止导尿。
(3)膀胱再训练:①反射性排尿训练:在导尿前半小时,通过寻找刺激点,如轻轻叩击耻骨上区或大腿上1/3 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蒂(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
②代偿性排尿训练:valsalva 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排除尿液。
膀胱功能训练方法五种膀胱功能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康复训练方法,对于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能够有效地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五种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膀胱功能训练的第一种方法是定时排尿。
这是一种最基本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适用于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
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定时排尿的计划,比如每隔2-3个小时去一次厕所。
通过定时排尿,可以有效地训练膀胱的控制能力,减少意外尿失禁的发生。
其次,膀胱功能训练的第二种方法是延长排尿时间。
对于一些患有尿失禁问题的患者来说,他们的膀胱容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排尿时间过短。
因此,延长排尿时间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方法。
患者可以在排尿时,尽量放松身体,缓慢地排尿,延长排尿时间,以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功能。
第三种方法是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的功能对于膀胱控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盆底肌训练是膀胱功能训练中的重要环节。
患者可以通过盆底肌训练,增强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提高膀胱控制能力,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第四种方法是饮水训练。
适当的饮水量对于膀胱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患者可以通过饮水训练,控制饮水量和饮水时间,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饮水对膀胱功能的影响,从而提高膀胱功能的稳定性。
最后,膀胱功能训练的第五种方法是心理训练。
一些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可能会因为焦虑、紧张等心理因素导致膀胱功能的恶化。
因此,心理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患者可以通过放松训练、心理疏导等方法,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提高膀胱功能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膀胱功能训练方法有定时排尿、延长排尿时间、盆底肌训练、饮水训练和心理训练五种。
这些方法可以相互结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帮助患者有效地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坚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早日康复。
膀胱直肠功能训练【关键词】膀胱;直肠;功能;训练神经性疾病所致的膀胱和肠道功能失调,常成为威胁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
排尿排便障碍不但影响个人生活,同时也会涉及家庭、护理人员及社会,耗费大量金钱、时间。
病人常与社会隔离,因大小便失禁不得不放弃就业机会,在康复机构接受康复治疗和训练时,也因大小便失禁而延缓康复进程。
近年来,随着对各类神经源性膀胱和肠道功能失调病理生理认识的深化,诊断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种治疗方法的改进,康复中心和专业队伍的建立,使得合并症和死亡率大幅度减少。
1 膀胱功能训练首先应根据膀胱的解剖和生理功能,对病人进行康复评估。
1.1 康复评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残余尿,膀胱镜检查,b超,x线检查,核磁共振成像,尿动力学检查。
1.2 康复目标①保持或改进上尿路情况。
②控制或消除尿路感染。
③膀胱在储尿期保持低压。
④适当的控尿能力。
⑤无导尿管或造瘘。
⑥能适应社会生活。
⑦能满足职业需要,但是并非以上所有目标均能达到。
1.3 训练方法1.3.1 前提条件①病人有这种要求。
②上肢肌力正常以便能自己动手。
③认知功能正常以便能遵守出入量时间表。
④病人应处于脊髓休克期以后,尿培养阴性。
⑤无膀胱输尿管返流、肾积水、肾炎、肾衰等并发症。
2 训练方法首先是建立排尿反射的训练,其次是排尿方法的训练,最后指导通过对水分的控制与排尿时间的配合来建立排尿的规律。
3 具体措施3.1 失禁型障碍该型用于无抑制性膀胱、部分反射性膀胱。
尿流动力学中逼尿肌反射亢进,括约肌协同失调,逼尿肌无反射,外括约肌失神经。
目的是通过减低膀胱的激惹性和增进盆底肌肉的张力,使病人获得低压性膀胱,残余尿量在100ml以下,无尿失禁。
3.1.1 盆底肌肉练习法主动收缩耻骨尾骨肌(肛门括约肌环),腿肌,臀肌及腹肌不收缩,每次收缩持续10秒,重复10次,每日3次。
在失禁前后练习,效果更好。
此方法可增加尿道助力,加强盆底肌肉的张力。
3.1.2 有规律的排尿刺激定时带病人去厕所,开始每1-2小时1次,以后逐渐增加到3-4小时,一到时间,立即让病人去厕所。
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脊髓损伤(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损伤,常常导致患者出现膀胱功能障碍。
膀胱功能的恢复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进行有效的膀胱功能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
1.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是膀胱功能恢复的核心内容。
通过定期排尿,可以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增加膀胱容量。
初始时,患者可以每2小时排尿一次,然后逐渐延长为每3小时、每4小时一次。
同时,要保持排尿过程中的放松和顺畅,避免过度用力或强迫性尿液排出。
2. 膀胱按摩:膀胱按摩可以刺激膀胱的神经末梢,促进膀胱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增强膀胱功能。
患者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下腹部,从耻骨向上按摩至肚脐,每次约5分钟。
按摩时要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
3. 膀胱训练器:膀胱训练器是一种辅助工具,可以帮助脊髓损伤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
训练器通常包括一个导尿管和一个计时器。
患者可以通过定时排尿,并记录排尿时间和膀胱容量,以便了解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
4. 膀胱电刺激:膀胱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膀胱神经,促进膀胱肌肉收缩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膀胱无反射的患者。
电刺激可以通过电极贴片或者直接植入到膀胱壁上实现。
电刺激的频率和强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5. 膀胱训练与药物联合治疗:对于膀胱功能障碍严重的患者,膀胱训练常常需要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胆碱药物和α-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膀胱的过度活动,增加膀胱容量,改善膀胱控制能力。
6. 膀胱康复训练:膀胱康复训练是一种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法,包括膀胱功能训练、膀胱肌肉锻炼、膀胱按摩等多种方法。
通过综合性的康复训练,可以全面提升膀胱功能,改善排尿困难等症状。
膀胱功能训练对于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
通过膀胱训练、膀胱按摩、膀胱训练器、膀胱电刺激、药物治疗和膀胱康复训练等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和改善。
然而,膀胱功能训练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耐心,患者需要与医生密切合作,并根据自身情况调整训练方案。
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与效果评估膀胱功能障碍是指膀胱在尿液储存和排出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包括膀胱过活动、尿失禁等症状。
这些问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以及相应的效果评估。
一、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膀胱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1. 膀胱训练膀胱训练是通过控制排尿时间和频率来改善膀胱功能的方法。
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制定一个排尿计划,定期去厕所排尿,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以增加膀胱的容纳能力和控制力。
此外,患者还可以尝试盆底肌肉锻炼、呼气式排尿等方法来增强膀胱功能。
2. 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肉锻炼是一种通过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来改善膀胱功能的方法。
患者可以通过模拟憋尿的过程,进行有规律的盆底肌肉锻炼,以增强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协调性。
这种锻炼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尿失禁和膀胱过活动等问题。
3. 膀胱电刺激膀胱电刺激是一种通过电流刺激膀胱神经以改善膀胱功能的方法。
医生可以通过放置电极在患者腹部或腰部的方法,向膀胱输送电刺激,以刺激膀胱神经的活动,改善膀胱的尿液排放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膀胱过活动和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
二、膀胱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膀胱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是为了评估康复训练的效果和指导后续的康复方案制定。
常用的效果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尿流率测试尿流率测试是一种通过测量尿液从膀胱排出的速度和流量来评估膀胱功能的方法。
通过尿流率测试,可以了解到排尿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如排尿速度过快或过慢等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膀胱排尿功能的改善情况。
2. 尿日记尿日记是一种通过记录患者排尿时间、尿量以及尿失禁的情况来评估膀胱功能的方法。
患者可以每天记录自己的排尿情况,包括排尿的时间、次数、尿量等,以及尿失禁的情况。
通过分析尿日记的数据,医生可以评估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并相应地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护理训练定义与目的1、定义膀胱功能训练技术是针对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导致神经功能异常而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空机制发生障碍的恢复性康复治疗措施.治疗效果取决于对患者处理策略是否正确,患者参与程度和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主要包括:排尿习惯训练、反射性排尿训练、代偿性排尿训练、肛门牵张排尿及盆底肌训练.2、目的促进膀胱排空,避免感染,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适应范围适用于神经功能异常患者合并膀胱控制障碍,包括脊髓损伤、脑卒中中风、脑外伤、周围神经损伤、糖尿病等患者.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手功能良好时可以独立完成,或由陪护者进行,以维持和改善排尿功能.禁忌症1.神志不清,或无法配合治疗.2.膀胱或尿路感染.3.严重前列腺肥大或肿瘤.4.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禁忌进行反射性排尿训练:①逼尿肌收缩不良;②引发非协调排尿,膀胱内压力长时间﹥40cmH2O;③膀胱-输尿管反流;④膀胱容量过小,复发性尿路感染持续存在.5.患者存在以下情况,禁忌将进行代偿性排尿训练:①膀胱输尿管-肾反流;⑤颅内高压;⑥尿道异常;⑦有心律失常或心功能不全不适合屏气动作者.操作准备1.准备安静、私密的环境,消除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2.评估有无影响排尿的因素,如心理因素、排尿习惯、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泌尿系结石和肿瘤、外科手术、外科检查及使用影响排尿的药物.3.评估患者的排尿活动,膀胱功能和分型,制定具体训练计划.4.根据训练计划,准备相应的用物.操作流程核对有效遗嘱→评估、解释→确定训练方法→告知患者取得配合→环境准备和物品准备→实施训练→安置病人→观察及记录操作要点1.排尿习惯训练⑴详细记录患者3d的排尿的情况,以确定患者的排尿模式⑵根据患者排尿模式和日常习惯,确立排尿的间隔时间表.⑶排尿时间不少于2h,在预订时间协助并提示患者排尿.⑷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式诱导排尿①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能离床的患者,协助患到洗手间,坐在坐厕上,打开水龙头让患者听流水声.对需卧床的患者,放置便器,用热毛巾外敷膀胱区或用温水冲洗会阴,边冲洗边按摩患者膀胱膨隆处.②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采用开塞露塞肛,促使逼尿肌收缩,内括约肌松弛而导致排尿.2.排尿意识训练意念训练适合留置尿管的患者每次放尿前5min,患者卧于床上,指导其全身放松,想象自己在一个安静、宽敞环境的卫生间,听到哗哗水声,准备排尿,并试图自己排尿,然后由陪同人员缓缓放尿.想象过程中,强调患者运用全部感觉.开始时可由护士指导,当患者掌握正确方法后由患者自己训练,护士督导,询问情况.3.反射性排尿训练导尿前30min,通过寻找扳机点,如以手腕的力量,指腹轻轻叩击耻骨上区/大腿上1/3内侧,每分钟50~100次,每次叩击2~3min.或牵拉阴毛,挤压阴蒂、阴茎或用手刺激肛门诱发膀胱反射性收缩,产生排尿.4.代偿性排尿训练⑴Crede按压法:用拳头脐下3cm深按压,并向耻骨方向滚动,动作缓慢柔和,同时嘱患者增加腹压帮助尿排出.⑵Valsalva屏气法:患者取坐位,身体前倾屏气呼吸,增加腹压,向下用力做排便动作帮助尿液排出.5.盆底肌训练⑴确定患者尿失禁类型及配合程度.⑵告知患者及家属盆底肌训练目的及方法,指导患者配合.⑶患者在不收缩下肢、腹部及臀部肌肉的情况下自主收缩盆底肌肉会阴及肛门括约肌每次收缩维持5~10s,重复做10~20次,每日3组.⑷在指导患者呼吸训练时,嘱患者吸气时可收缩肛门,维持5~10s,呼气时放松;指导患者在桥式运动下做收缩肛门的动作.⑸患者坐在椅子上,由后向前缓慢地把肛门、阴道、尿道等盆底肌收缩上提,感觉想阻止肛门排气,从1数到10,然后缓慢放松.⑹患者可以坐在马桶上,两腿分开,开始排尿,中途有意识地收缩盆底肌肉,使尿流中断,如此反复排尿、止尿,重复多次,使盆底肌得到锻炼.神经源性膀胱训练技术评分标准。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学习简介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异常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是一种帮助患者管理和改善膀胱功能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的内容。
基本知识在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以下基本知识:- 神经源性膀胱的定义和症状- 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膀胱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护理技术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1.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寻找相关的医疗机构或专业培训机构,参加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的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通常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
2. 相关文献和资料:阅读相关的医学书籍、期刊论文和研究报告,了解最新的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3. 寻求专业指导:与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咨询,寻求他们的指导和建议。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加入专业组织或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来达到这一目的。
内容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和诊断:如何评估患者的膀胱功能和神经系统状况,准确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和程度。
2. 护理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神经源性膀胱护理计划,包括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和康复训练等方面。
3. 技术操作:和掌握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例如导尿、膀胱训练、膀胱灌洗等。
4. 并发症管理:如何预防和处理神经源性膀胱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例如尿路感染和膀胱损伤等。
实践与培训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需要不断的实践和培训。
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并定期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进修课程,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
结论神经源性膀胱护理技术的是一项需要系统和实践的过程。
通过合适的培训和持续的专业发展,护理人员可以提供有效的护理服务,帮助患者管理和改善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和功能障碍。
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摘要】目的:探讨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方法。
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相同护理,研究组加用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
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自主排尿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
(2)研究组和对照组护理满意度。
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自主排尿建立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2)研究组和对照组对护士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2.6±6.5分、89.4±11.4分,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有效的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能够明显缩短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自主排尿建立的时间,对提高护理满意度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脊柱脊髓损伤;膀胱功能障碍;综合训练;康复;护理随着社会交通工具的增多和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使得脊髓损伤的患者日益增多。
脊髓损伤后患者多表现为受伤部位疼痛,肿胀,翻身困难,腰部无力,头部活动受限,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有25%~45%的患者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1]。
因此本次研究拟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探讨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的方法。
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脊柱脊髓损伤伴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52例,女48例,平均年龄43.8±11.3岁。
受伤方式:高空坠落、交通事故、房屋倒塌、暴力伤。
骨折部位为颈椎、腰椎。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
两组患者入院后接受相同护理,研究组加用综合训练及康复护理。
研究组平均年龄(42.6±11.8)岁,男性30人,女性20人。
对照组平均年龄(43.9±12.4)岁,男性22人,女性28人。
膀胱功能训练方法五种膀胱功能训练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方法,帮助改善膀胱功能,包括控制尿液的排泄和增强膀胱的容纳能力。
对于一些患有膀胱问题的人来说,膀胱功能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五种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种方法是膀胱排空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那些患有尿失禁或尿频的人群。
通过规律地排空膀胱,可以帮助控制尿液的排泄,减少尿频的情况。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每隔2-4小时去排空一次膀胱,逐渐延长排空的时间间隔,直到能够控制住尿液的排泄。
第二种方法是膀胱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适用于那些患有膀胱容量过小或者膀胱肌肉无力的人群。
通过逐渐增加膀胱容纳尿液的能力,可以帮助改善膀胱功能。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每次排空膀胱后,尽量多喝一些水,逐渐增加膀胱的容纳量,直到能够控制住尿液的排泄。
第三种方法是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是支撑膀胱的重要肌肉,通过加强盆底肌的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膀胱功能。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通过盆底肌的收缩和放松训练,可以增强盆底肌的力量,从而改善膀胱功能。
第四种方法是生活习惯调整。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过度饮酒、饮食不规律、长时间憋尿等,都会对膀胱功能造成影响。
通过调整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改善膀胱功能。
具体的调整方法是,适量饮水,规律饮食,避免长时间憋尿等。
第五种方法是心理调节训练。
有些膀胱问题是与情绪有关的,比如焦虑、紧张等情绪会影响膀胱功能。
通过心理调节训练,可以帮助改善膀胱功能。
具体的训练方法是,学会放松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对膀胱功能造成影响。
总结来说,膀胱功能训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帮助改善膀胱功能,对于一些患有膀胱问题的人来说,这些训练方法可能会有所帮助。
希望通过这些训练方法的介绍,能够对您有所启发,帮助您改善膀胱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膀胱功能训练方法五种膀胱功能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膀胱恢复正常功能,改善膀胱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首先,饮水训练。
饮水训练是指通过控制饮水量和饮水时间,帮助膀胱训练,提高膀胱容量和控制能力。
饮水训练的关键是建立规律的饮水习惯,逐渐增加饮水量,让膀胱适应不同的容量,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
其次,排尿训练。
排尿训练是指通过控制排尿时间和频率,帮助膀胱训练,改善尿失禁问题。
排尿训练的关键是建立规律的排尿习惯,逐渐延长排尿间隔时间,让膀胱适应不同的排尿频率,提高膀胱的控制能力。
第三,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是指通过特定的盆底肌锻炼方法,帮助增强盆底肌力量,改善尿失禁问题。
盆底肌训练的关键是找准盆底肌的位置,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坚持每天进行盆底肌训练,逐渐增加锻炼强度,提高盆底肌的力量和耐力。
第四,生活习惯训练。
生活习惯训练是指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膀胱问题,提高膀胱控制能力。
生活习惯训练的关键是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控制饮食和饮水,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改善膀胱问题。
最后,药物治疗训练。
药物治疗训练是指通过医生开具的药物治疗方案,辅助改善膀胱问题,提高膀胱控制能力。
药物治疗训练的关键是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配合其他训练方法,加速康复进程,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膀胱功能训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希望以上介绍的五种膀胱功能训练方法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希望您能够坚持训练,改善膀胱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学习膀胱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训练膀胱功能障碍是指膀胱在储尿、排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常见
于中老年人群,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膀胱功能的正常运作需要膀胱壁、括约肌和神经系统的协调配合,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膀
胱功能障碍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学习膀胱功能障碍的评估方法和康复
训练策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膀胱功能障碍问题。
一、膀胱功能障碍的评估
1. 病史采集
评估膀胱功能障碍的第一步是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起
始时间、频率、严重程度等。
同时还需询问患者是否有其他相关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以及是否有过相关手术。
通过详
细的病史采集,有助于确定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和可能的原因。
2.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腹部触诊和生殖器检查。
腹部触诊可了解膀胱大小、压痛情况等,生殖器检查可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
如前列腺增生等。
同时,还需评估会阴肌力和直肠括约肌的紧张度,
以判断括约肌功能是否正常。
3. 尿流率测定
尿流率测定是评估膀胱排尿功能的常用方法,通过测量尿液的流动速率来评估膀胱壁和括约肌的功能情况。
患者在排尿时将尿流经过特殊装置测定流率,并通过测定数据评估膀胱排尿功能。
4. 膀胱压力测定
膀胱压力测定是评估膀胱储尿功能的一种方法,通过导尿管插入膀胱,测定膀胱内的压力变化来评估膀胱壁的收缩和松弛功能。
膀胱压力测定可提供更直接、准确的数据,对于一些复杂的膀胱功能障碍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二、康复训练策略
1. 药物治疗
根据膀胱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病因,可考虑采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抗胆碱药物、α受体阻滞剂等。
药物治疗可以调节膀胱壁和括约肌的功能,缓解膀胱功能障碍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 骨盆底肌肉锻炼
骨盆底肌肉锻炼是改善膀胱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训练骨盆底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可以增强括约肌的功能,提高尿液控制能力。
常见的骨盆底肌肉锻炼方法包括Kegel运动、电刺激治疗等,患者可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
3. 膀胱训练
对于膀胱过度活动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膀胱训练是一种常用的康
复训练策略。
通过定期排尿、逐渐延长排尿时间间隔的方法,逐步恢
复膀胱的正常储尿功能和控制能力。
患者在膀胱训练过程中需注意避
免过度排尿,以免影响膀胱壁的张力和括约肌的稳定性。
4. 心理支持
膀胱功能障碍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常常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自卑、焦虑等。
因此,心理支持在康复训练中十分重要。
医生和康复师应给
予患者积极的情绪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康复信念,并引
导他们积极应对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
总结:
通过对膀胱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准确了解自
身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通过康复训练改善膀胱功能,提
高生活质量。
在评估和训练过程中,医生和康复师的指导和支持起着
重要作用,患者也应积极配合治疗,保持良好的康复信念。
希望本文
能为读者对膀胱功能障碍的评估和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