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课件(汇集)
- 格式:docx
- 大小:47.09 KB
- 文档页数:18
---------------------------------------------------------------最新资料推荐------------------------------------------------------《飞吧飞吧》音乐课件教学内容:1.演唱《飞吧,飞吧》》第一声部2.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多声部合唱和谐美妙的效果3.通过欣赏《长歌行》,了解不同国家的,不同情绪和节奏的音乐作品有时可以用来表达同一个主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飞吧,飞吧》懂得在少年时代要养成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的好习惯,勤奋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2.通过简化二三声部旋律,并逐步进入歌曲,感受音响逐渐叠加的效果,从而感受合唱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简单的三声部旋律和创编的二声部旋律的叠加,感受合唱和谐美妙的音响效果,提高学生的合唱水平。
教学过程:一、音乐律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三拍子节奏) 1.教师带领学生跟着音乐走进音乐教室 2.教师邀请学生来舞蹈,感受三拍子韵律师:对,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你能用身体的哪些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韵律吗?拍手拍腿,拍手拍肩,感受强弱弱 3.让学生自由邀请伙伴跟着音乐舞蹈师:刚才的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听出来了吗?师:1 / 7对,这是一首三拍子的歌曲,你能用身体的哪些动作来表现三拍子的韵律吗?拍手拍腿,拍手拍肩,感受强弱弱学生创编动作,随着歌曲的录音进行二.感受音乐旋律的逐层叠加1.感受第一声部的旋律师:这是德国民歌《飞吧,飞吧》的旋律,听老师弹奏一下他的旋律,听听这个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师无伴奏弹奏歌曲第一声部旋律(出示歌谱)让学生感受单声部歌曲感觉,单调2.第三声部旋律的叠加、师:你看一只蓝色的小鸟飞来了,听他给歌曲加入了什么旋律?(出示歌谱)师右手弹奏歌曲第一声部旋律,左手弹奏歌曲第三声部旋律。
让学生感受两种旋律叠加的效果。
师:请你们用嘣嘣嘣嘣跟着蓝色小鸟来模唱第三声部旋律师嘴里唱边用手轻轻拍腿,固定一个声势动作师:你们能和老师的琴声配合一下马?注意我手势的提示师弹第一声部的旋律,生配合唱第三声部的节奏师:同学们,我们的蓝色小鸟是在几小节后加入到我们的歌曲中来的呢?生:四小节师:前面出现了四个小节的休止,你能用什么动作来体现一下马?小鸟啊要好好休息才能展翅高飞,我们把翅膀收起来。
音乐课课件(汇集)教学内容:复习歌曲《春天来了》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春天来了》1、播放课件,学生安静地欣赏,感受春天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美。
2、教师弹钢琴,学生复习旋律。
3、播放课件的伴奏录音,学生跟唱歌曲。
4、分组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并说出优缺点。
5、个别学生表演唱,其他学生评价,说出优缺点。
三、鼓励学生在唱歌曲时,进行舞蹈的创编,可以个人的表演也可小组表演。
四、引导学生用敲击乐器伴奏。
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相同与不同去选择打击乐器,并用不同的节奏型进行伴奏。
鼓励学生大胆选择打击乐器,自己创编节奏。
五、巩固知识。
做课后练习“我的小音库”,在脑海中建立fa的相对音高概念,会用手号表示。
六、课后拓展(环保):画出心目中的春天。
每个人对春天都有不同的感受,请学生用彩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并用语言说出对春天的感受。
(引导学生讲述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怎样保护大自然。
)五、总结六、下课教学板书:春天来了舞蹈创编乐器伴奏教学反思:附点节奏学生已经准确掌握,并能根据歌曲情绪舞蹈创编。
本课教学目的:1、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引导学生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2、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们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1、用愉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情绪。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教学碟片,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精彩2分钟展示,师生问好。
1、简介澳大利亚的风土人情。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澳大利亚吗?生:没有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参观这个美丽的国家,让我们一起去领略那里迷人的风光。
【放课件】师:澳大利亚不但风光秀美,他还被人们称为“骑在羊背上国家”。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它是世界上养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每当夏天来临的时候,养羊工人们都要把羊身上的羊毛剪掉一些,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很辛苦,于是就一边唱歌一边劳动。
师:看完这些美丽的图片,让我们大致解了美丽的澳大利亚。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好听的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板书。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9页。
二、学习歌曲: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澳大利亚民歌剪羊毛,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遍歌曲。
边听边思考:1、工人们在剪羊毛的时候的心情是怎样的?【出示问题】【愉快、高兴、轻快、富有弹性的】2、你们是通过那里看出来的?【通过优美的旋律,还有生动的歌词,有许多比喻句,比如:把羊毛比作白云、冬雪、丝绵。
把绵羊身上厚厚的羊毛比作皮袄】同学们说的真好。
3、有感情的朗读歌词。
4、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学唱第一段歌谱,尔后学生填唱歌词】5、学唱第二段歌词。
【分析歌词】师:你们想一想,当人们从绵羊身上剪羊毛时,绵羊会不会害怕?生:会的。
因为人们在剪它们身上的毛时,它们害怕人们会伤害自己。
生:不会,因为人们和绵羊是好朋友,不会伤害它们的。
生;可是绵羊身上没有了羊毛怎么办?生:它们身上的毛还会再长出来的。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每到冬天来临的时候,大家都要穿着厚厚的毛衫来抵挡风寒,可是如果进入夏季,你们还会穿毛衫吗?生:不会。
师:是啊,绵羊也跟我们大家一样,到了夏天如果身上的毛太多也会觉得很热,所以等冬天过去了,人们就把绵羊身上毛剪掉一些,并把这些羊毛经过加工处理,这样才有了我们穿的羊毛衫。
而且到了秋天,绵羊又会长出新的羊毛准备过冬。
6、教师播放音乐,学生跟唱第二段歌词。
【如果自学】7、如果你亲自加入剪羊毛的劳动之中,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你的心情是什么样?你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呢?8、用愉快活泼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
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9、分组演唱,比一比哪一组的歌声最动听。
10、玩歌谱填词游戏,完整的演唱歌曲。
三、创编: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首歌曲除了用歌唱的方式来表现歌曲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这首歌曲?下面分组讨论一下。
1、学生分组讨论。
2、启发学生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带领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各小组表演。
四、小结: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通过学习歌曲剪羊毛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开心和自豪,让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
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好巧,今天是三八、妇女节,是妈妈们的节日,妈妈辛苦了一天,希望你们回家后能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可以让妈妈休息一会,我们跟着剪羊毛的歌声下课【播放音乐】下课,音乐课礼式。
一、设计说明: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
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
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
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近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
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方法: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
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国歌,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为您提供优质资源!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
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
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习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
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
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
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
通过学习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本节课安排了歌曲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
40分钟的快乐学习,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曲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欣赏黄河大合唱》,课程选自人音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
讲授内容为《黄河大合唱》其中的三个乐章。
根据教材特点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第一让学生通过欣赏来学习大合唱这种声乐体裁,第二让学生参与到大合唱中,通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黄河大合唱》中共有8个乐章,本节课只欣赏主要的三个乐章我以歌颂美、悲剧美、保卫美为线索,吸引学生在故事情节中掌握本节课的重难点。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模仿法、对比法、合作法等教学方法来丰富教学,让学生用体验、探究、实践、合作来学习。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创设悲剧情境,播放《黄河怨》视频,引发学生对主人公的同情,感受到民族灾难的深重,让学生体验悲剧的音乐表现形式,感受悲剧美。
从而激发学生团结一致,保卫祖国的战斗激情。
本节课重点讲述《保卫黄河》这一乐章,播放视频让学生感受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感受,区分齐唱,二声部轮唱,三声部轮唱的不同演唱效果,以及所要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
再次聆听歌曲,学生分组按照老师的指挥手势参与轮唱、齐唱,激发学生演唱热情,培养学生初步的合唱能力。
使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身临其境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万众一心、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感受保卫之美。
在这节音乐课中,师生互动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的使用,让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到作品的艺术魅力,增添了学生乐趣,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