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淋中医诊疗方案(2021)
- 格式:docx
- 大小:17.24 KB
- 文档页数:4
淋证1.病名:石淋(肾结石+膀胱结石)2.概念:一侧腰腹疼痛难忍,伴有尿中夹沙石,排尿涩痛,少腹拒急,或排尿中断3.病因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炼液为湿,经络阻滞,而成本病4.诊疗方案1.内治: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腹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治发: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2石淋尿中夹沙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药: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瞿麦萹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3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方药:小蓟饮子加减常用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2.外治1.针灸穴位:以止痛利尿,(针灸关元,肾俞,足三里等)2.解痉止痛3.中药灌肠(大黄30g 芒硝30g 枳实10g 厚朴10g) (围手术期的处理)4.手术治疗(1.体外冲击波碎石.2.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3.膀胱镜钬激光碎石)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治愈: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X线或者B超发现结石消失,肾、输尿管梗阻解除;3.血、尿常规正常。
显效: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X线或者B超发现结石下移或变小,积水改善;3.血、尿常规可正常或异常。
无效:1.临床症状无改善;2.X线或者B超复查结石同前梗阻无改善;3.血、尿常规异常腹痛(输尿管结石)1.病名:腹痛(输尿管结石)2.概念:以一侧或两侧少腹疼痛,呕吐,尿频,尿急,排尿涩痛,少腹拒急。
3. 病因病机:外感湿热或饮食不洁,脾湿健运,湿热内生,炼液为湿,经络阻滞,而成本病4.诊疗方案1.内治:1. 湿热蕴结症症候:腰痛或者小腹部痛或者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者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石淋临床路径一、石淋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石淋(湿热下注)西医诊断: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缘患者饮食不洁,嗜食肥甘辛辣之品,损伤脾胃,酿生湿热,下注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或下阴不洁,外感湿热之邪,侵入膀胱,膀胱湿热蕴结,气化失司,水道不利,而发为本病。
(2)西医诊断:临床以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腰腹部绞痛,或伴血尿、急性尿潴留、恶心呕吐、膀胱刺激征等。
在体查上,可有肾区叩击痛或输尿管循行区压痛。
尿常规检查常有红细胞,B超、腹平片、CT等辅助检查有助判断。
2.证候诊断(1)、湿热下注:突然发病,小便排出砂石或小便艰涩窘迫疼痛,或排尿突然中断,或尿中带血,腰腹绞痛,或伴见发热、恶心、呕吐,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气滞血瘀:腰腹胀痛,小腹胀满或疼痛,小便不畅或尿血,面色黧黑或萎黄不华,肌肤甲错,胁肋胀痛,口苦咽干,舌有瘀点,苔薄白,脉沉涩。
(3)、脾肾亏虚:腰背疼痛,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排尿无力,面色苍白,精神倦怠,气短声低,纳呆便溏,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三)诊治方案的选择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急性期后坚持治疗3个月以上,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石淋”(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等。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以下任一情况下不进入本路径:(1)合并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或有继发的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损害者;(2)合并肿瘤或严重传染性疾病者;(3)患者有精神病、严重神经症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等特点。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石淋是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
多见于泌尿系结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主要症状:发作时腰腹绞痛,小便涩痛频急、排尿中断、血尿。
次要症状: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发热恶寒等。
2.西医诊断(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3)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4)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镱逆行造影。
﹙二﹚证候诊断(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舌红苫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了解病史,详细检查,症状明显的急性病人,先给对症治疗;慢性或症状不重者可适当活动,但要劳逸结合,以免过劳加重或复发。
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品,应大量饮水,以通利冲洗尿路,多食西瓜、葫芦等果菜。
治疗期间禁行房事。
﹙二﹚辨证论治(1)下焦湿热;基本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汤药选用八正散加减。
(2)下焦瘀滞:基本治法为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汤药选用沉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肾气亏虚:基本治法为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汤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肾阴亏虚:基本治法为: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汤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合石苇散加减。
﹙三﹚康复指导石淋临床治愈后.要加强卫生教育及体育锻炼。
妇女应注意会阴部卫生,妊娠、经期更应防止毒邪污染。
应太量饮水,最好饮用离子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500m1以上,每次排尿要彻底排空,排尿后立即重复排尿有助尿液彻底排出。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石淋指因湿热之邪蕴结下焦,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停阻于肾系.以腰痛,尿血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查发现结石为特征的结石类疾病。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尿路结石。
【病因病机】湿热下注,煎熬尿浊杂质,结为砂石,淤积水道,而为石淋。
积于下则膀胱气化失司,尿出不利,甚则欲出不能,窘迫难受,痛引少腹;影响肾脏司小便之职,郁结不得下泄,气血滞涩,不通则痛,由肾而痛掣膀胱、阴部;损伤脉络则为尿血。
病久伤及正气,或为肾气不足,或为肾阴亏虚,然砂石未去,而为虚实夹杂之证。
石淋迁延不愈,有时可导致肾积水,甚至肾衰。
【诊断要点】1.男多于女,多见于中青年。
2.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发作常持续几个小时,但也有几分钟即缓解者。
或表现为尿频、尿急和排尿终末性疼痛。
或排尿时突然中断而剧痛并放射至会阴或阴头,改变体位又能继续排尿。
3.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4.小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
5.作肾系B 型超声波检查,或X 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镜检和逆行造影。
【类病鉴别】1.肾痨:有其他部位的痨病史,多有低热、盗汗等症,X 线检查可资鉴别。
2.肾癌: 40 岁以上出现无痛性血尿,应高度警惕,肾脏B 型超声波、肾断层扫描、肾功能造影检查有助于鉴别。
3.其他砂石梗阻出现腰腹绞痛时,尚应与肠痈、胰瘅、胆石等进行疾病鉴别。
一、非手术疗法【分证论治】1.下焦湿热证证候:腰腹疼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排尿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数。
治法与主方:清利下焦湿热。
石韦散(石韦瞿麦木通前仁滑石灯心甘草大黄桅子)。
优化:常加金钱草、海金砂、鸡内金;腰腹痛甚,加芍药、甘草。
2.下焦瘀滞证证候:腰部作胀、疼痛,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排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治法与主方:化瘀通络。
少腹逐瘀汤(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川芎官桂赤芍五灵脂蒲黄当归)。
中医药怎样治疗石淋*导读: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
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常用方为石韦散加味,药如: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12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2克、鸡内金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
若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
目前有多种溶石排石汤剂及成药,但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
尿结石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尚须注意以下几点:把握中药排石疗法的适应症运用排石疗法的条件是:(1)结石直径小于1。
0厘米,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并且与肾盂肾盏无黏连而游离于腔内者;(2)泌尿道无明显畸形、狭窄和感染;(3)无严重肾积水,肾功能尚好者;(4)青壮年体质好,能配合大量饮水及参加有利排石的体育活动。
只有充分了解用排石药的条件,患者才能对多种治疗手段作出最佳的自我选择。
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治疗期间不可忽视饮食宜忌尿结石病人的饮食原则倾向于低动物蛋白、高维生素的素食。
对结石合并痛风者应限制肉类,忌食动物内脏,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以不超过90克为宜;少食菠菜、香菇、菜花,多进食水果。
尿液的碱化在尿酸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宜选食碱性蔬菜和水果,使尿液PH值保持在6。
2~6。
5的范围内。
高钙尿性结石用低钙食物作为预防和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病和防止复发。
有报道,每日服用10~24克脱脂米糠,连服4周~2个月,并把钙摄入量限制在每天700毫克以内,可利用米糠中含植酸的磷酸盐与钙相结合,使钙的摄入减少。
石淋诊疗常规疾病概述:中医认为,本病多由于肾虚,湿热蕴结下焦,灼烁津液,日久尿中杂质结为砂石,随尿液排出,小者称砂淋,大者称石淋,包括西医之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
该病属我科室中医优势病种之一。
一、诊断要点:1、一侧腰腹突发剧痛,如绞如折,牵连少腹或向会阴放射,常伴有血尿。
2、发作时肾府多有按压痛。
3、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腹胀满,不能进食等。
4、膀胱、尿道结石多有排尿欲出不能或尿流中断,尿中夹有砂石或血尿。
5、合并感染时可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淋漓、尿液混浊。
6、辅助检查:(1)泌尿系平片:95%以上的结石能在平片上显影。
(2)排泄性尿路造影或逆行性尿路造影:可确定结石的部位,有无梗阻,区别尿路以外的结石和钙化阴影,了解两肾的功能情况,并可显示X线阴性的结石。
(3)血液检查:测定血钙、血磷,血钙>11mg%或血磷<3.5 mg%时应考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可能。
二、中医辨证施治:下焦湿热:突然一侧腰腹绞痛,牵连少腹或向会阴放射,常伴有尿频、尿急、血尿,可伴恶寒发热,排尿困难或尿流中断,或尿中夹有砂石,尿道窘迫刺痛,舌苔白或黄腻,脉弦滑或数。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八正散加减金钱草30克木通6克车前草15克萹蓄15克瞿麦15克滑石20克石苇15克牛膝15黄芪20克桑寄生20克加减法:1、腰腹绞痛者加芍药、甘草,以缓急止痛。
2、尿中带血者加白茅根、小蓟,以凉血止血。
3、兼有发热者加大黄、栀子,以清热泻火。
4、石淋日久,气血亏虚者加八珍汤。
三、其他治疗:1、针刺:绞痛发作时可针刺肾俞、足三里、内关、合谷等穴。
2、泌尿系统的结石除用中药治疗以外,目前对于较大的肾、输尿管、膀胱结石或结石停留日久,肾积水严重者还可以用体外震波碎石、经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经皮肾镜碎石取石及开放手术取石,需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四、疗效标准1、治愈:结石排净,肾积水消失。
2、好转:部分排石,肾积水减轻。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砂淋、石淋验方秘方绝招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砂淋、石淋验方秘方绝招,医者父母心,可能几行字,就能救你于危难之中,请关注作者、赞赏、转藏等,体质不同、仅供参考,欢迎咨询!
升降金石汤:药物组成:黄芪20g,升麻10g,柴胡10g,桔梗10g,金钱草30g,海金砂10g,鸡内金10g,滑石粉20g,炮牛角粉10g,当归15g,黄酒50ml,米醋20ml。
用法:水煎服。
功能:升降气机、溶石通淋。
主治:老年泌尿系统结石病,久服通利致虚者,或术后又形成结石者,或体外震波碎石排出不利者。
逐石通淋汤:冬葵子12g、石苇12g、海金砂12g、川牛膝9g、川棟子9g、木通6g、沉香(研末)3g、琥(研末)6g。
清水煎,沉香、琥分两次服。
每四小时服一次,(先用药汁冲服二粉)昼夜连服。
服后如疼痛剧增,可继服药汁一次。
功效清热利湿,软坚散结,化石通淋。
主治:砂淋、石淋。
小便难,色黄赤混浊,腰痛牵引小腹,甚至下及睾丸、大腿内侧,其痛如绞。
或小便突然阻塞、中断,或频急刺痛,甚至尿中带血,或有砂粒,或碎小石粒。
如有阴虚血滞不出者,加生地18g,丹参12g。
石淋中医特色疗法一.石淋简介石淋,病名。
小便涩痛,尿出砂石。
又称砂淋、沙石淋。
多因下焦积热,煎熬水液所致。
《诸病源候论·石淋候》:“石淋者,淋而出石也。
肾主水,水结则化为石,故肾客砂石。
肾虚为热所乘,热则成淋。
其病之状,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膀胱里急,沙石从小便道出,甚者塞痛合闷绝。
”本症即为尿路结石病。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
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可选用神效琥珀散、二神散、石苇散、独圣散等方,及金钱草、鸡内金、海金砂、石首鱼脑骨等药。
二.本科中医特色疗法结合本地区尿路结石病特点,并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及实践,本科制定出多种溶石排石经验汤剂,如三草排石汤,尿石排石汤,五淋化石汤等。
其中五淋化石汤具有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化石止痛之功效,辩证适用于湿热下注及下焦瘀滞型石淋患者。
常用药物有连钱草、法内金、泽泻、沙牛、琥珀、黄芪、石苇、海金砂、车前子、醋元胡、甘草等。
其中沙牛归肾、膀胱经,具有解热,镇痉,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
用于肾及尿道结石,小便不利,效果明显。
三.预防调摄服排石中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
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体操,促使结石移动、下降,以利自行排出。
治疗期间不可忽视饮食宜忌。
尿路结石病人的饮食原则倾向于低动物蛋白、高维生素的素食。
对结石合并痛风者应限制肉类,忌食动物内脏,限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少食菠菜、香菇、菜花,多进食水果。
尿液的碱化在尿酸结石的预防和治疗中有重要意义,宜选食碱性蔬菜和水果,使尿液PH 值保持在6.2~6.5的范围内。
高钙尿性结石用低钙食物作为预防和治疗方法,可减少发病和防止复发;草酸结石发病率占尿石症中的绝大多数,要求限制摄入高草酸、高乙醇酸及高钙食物。
如:菠菜、土豆、甜菜、芦笋、油菜、榨菜、雪里红、核桃、榛子、李子、草莓、橘子、胡萝卜、豆角、芹菜、黄瓜、巧克力、浓茶(红茶)、海带、虾米、带鱼、糖等是高草酸食物。
石淋(尿石症)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外科学》(李曰庆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上尿路结石:包括肾和输尿管结石,典型的临床症状是突然发作的腰部或腰腹部绞痛和血尿。
其程度与结石的部位、大小及移动情况等有关。
绞痛发作时疼痛剧烈,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疼痛为阵发性,并沿输尿管向下放射到下腹部、外阴部和大腿内侧。
检查时肾区有叩击痛或压痛。
结石较大或固定不动时,可无疼痛,但常伴有肾积水和感染。
绞痛发作后出现血尿,多为镜下血尿,肉眼血尿较少,或有排石现象。
(2)膀胱结石:排尿中断,并引起疼痛,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
(3)尿道结石:主要表现为排尿苦难、排尿费力,呈点滴状,或出现尿流中断及急性尿潴留。
排尿时疼痛明显,并放射至阴茎头和远端尿道,后尿道结石可伴有会阴和阴囊部疼痛。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1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1)影像学检查:B超;KUB;IVP;CT;RP;MRU及ECT。
(2)实验室检查:常规检查:尿液分析;血液分析和结石分析。
(3)结石成分分析: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二)症候诊断1.湿热蕴结证:腰痛或小腹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2.气血瘀滞证:发病急骤,腰腹部胀痛或绞痛,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3.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尿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2.气血瘀滞证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金铃子散合石苇散加减。
3.肾气不足证治法:补肾益气,通淋排石。
推荐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可酌加黄芪、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丹参、穿山甲等。
石淋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是一种综合运用中医和西医理论和技术的医疗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和治疗疾病。
石淋是一种以尿道疼痛和尿液淋点过少为特征的疾病,常见于男性。
以下是一种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方案,旨在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
中医诊断:根据中医理论,石淋多与肾气虚、湿热下注、心火亢盛等因素有关。
1.肾气虚型: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痛、小便疼痛、尿液淋点细且头尾遇冷则疼痛加重等症状。
舌苔薄白,脉弱。
2.湿热下注型:主要表现为尿道灼痛、淋液火辣、时有尿道口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舌质黄腻,苔黄腻,脉滑数。
3.心火亢盛型:主要表现为尿频、口燥咽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舌质红,苔少,脉弦数。
西医诊断:石淋多见于尿道炎、尿路感染等病情。
根据患者病情,医生还可以做进一步的检查,如尿液常规、尿细菌培养等,以了解病情和判断疾病的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
治疗方案:中医治疗方案:1.肾气虚型治疗:-补益肾气:可选用补肾中药,如养阴补肾丸、金匮肾气丸等,同时可配合行气活血的药物,如川芎、丹参等。
-避免寒冷:患者平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注意饮食调理:可以适量食用温补食物,如鳖甲、羊肉等,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湿热下注型治疗:-清热利湿: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龙胆草、石膏等,并加强排尿。
可酌情选用消炎药物。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油腻、烟酒等刺激性食物,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3.心火亢盛型治疗:-清心安神:可选用清热泻火的中药,如青蒿、栀子等,并加强心理调节。
可酌情选用安神药物。
-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加水分摄入。
西医治疗方案:1.抗感染治疗:如尿路感染,可选用适当的消炎药物,如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的结果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2.病因治疗:如有尿道炎,可选用消炎药物进行治疗,并加强个人卫生。
综合治疗:以上中西医治疗方案可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以强调病因和病症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在配合中西医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注意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1年版)一、概述石淋,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特点,常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故称之为“石淋”。
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结石)。
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少数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病症,多经相关检查(如B超及放射等)发觉结石。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和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20版)。
①、病症(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2)可伴有面色惨白,冷汗,恶心呕吐及发烧恶寒等。
②、体征肾区多有明显叩痛,同侧下腹部可有压痛。
少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③、辅助检查(1)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血尿,归并感染时可有脓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B型超声检查:能发觉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的结石,也能显示肾结构改变和肾积水等。
(3)排泄性或逆行尿路造影:可显示结石所致之肾结构和功能改变,有无引发结石的局部缘故。
(4)腹部平片:多数尿路结石能在平片中发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CT检查:能发觉平片不显示的结石。
④、类型按结石发生位置常分为三个类型:上尿路结石,结石发生在肾及输尿管;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一般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计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二)证候诊断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顺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那么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普外科中医优势病种石淋病诊疗方案(泌尿系结石)一、概述泌尿系结石大多数来源于肾脏。
常见以下部位:1.输尿管肾盂连接部;2.输尿管跨越髂血管处;3.女性输尿管经过子宫阔韧带的基底部,男性输精管跨越输尿管处;4.输尿管膀胱壁段包括膀胱开口处。
结石多发于中年,男性较女性为高;结石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造成尿流的梗阻;较小的结石容易通过输尿管,较大或表面毛糙的结石,易嵌顿于输尿管狭窄部位致严重梗阻,损害肾功能。
严重的双输尿管结石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泌尿系结石属于中医学的“石淋”范畴。
中医病名:石淋病;西医诊断:泌尿系结石。
二、诊断【西医诊断标准】1.有明确的腰部或下腹部突发性疼痛,甚至出现肾绞痛,疼痛沿输尿管路径向会阴部或大腿内侧放射。
2.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及排尿时尿线中断现象。
3.经B超腹部平片或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可确诊。
4.逆行肾盂造影:能显示输尿管结石部位、大小和梗阻程度。
【中医辨证分型】1.下焦湿热:临床表现: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苔黄腻,脉弦或数。
辩证分析:患者多因饮食所伤,平日多食肥甘厚味,或饮食不节,损伤脾胃,湿热内生,蕴积下焦,尿液受其煎熬,日积月累,尿中杂质结聚成核,小者如砂,大者为石2.肾气亏虚:临床表现: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辩证分析:肾脏主水,与膀胱相表里。
尿液之生成、排泄与通利,全赖肾之固约,膀胱之气化。
患者年老肾虚,或房劳过度,或久病伤,致肾膀胱气化不利,尿液通利失常,久则杂质结聚成砂石三、治疗方法1.西医治疗原则(1)药物保守治疗:黄体酮及其他解痉止痛药物如阿托品、654-2、哌替啶、间苯三酚、消炎痛、维生素、维生素K3等。
(2)体外冲击波碎石。
(3)手术治疗:腔内激光碎石、开腹或腹腔镜取石。
(4)少食含高草酸饮食,如菠菜、竹笋及豆制品等;平时养成多饮水习惯。
中医如何治疗石淋、膏淋、血淋、气淋、热淋、劳淋?
展开全文
石淋、膏淋、血淋、气淋、热淋、劳淋都属淋证范畴,其治疗如下:
•1、石淋:以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为主,方用石苇散。
如气血亏虚者用二神丸合八珍汤;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合石苇散。
2、膏淋:实证宜清热利湿、分清泄浊,方用程氏萆薢分清饮;虚证宜补虚固涩,方用膏淋汤。
3、血淋:实证宜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合导赤;虚证宜滋阴清热、补虚止血、方用知柏地黄丸加旱莲草、阿胶、小蓟等。
4、气淋:实证宜利气疏导,方用沉香散;虚证宜补中益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等。
5、热淋:以清热利湿通淋为主,方用八正散。
6、劳淋:治法宜健脾益肾,方用无比山药丸加减。
查看全文
2011-06-29。
治疗石淋验方
1、石淋。
用瞿麦子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
一天服三次,三日后可下石。
2、再方。
用桃木胶如枣大一块,夏以冷水三合,冬以开水三合调服。
一天服三次,当有石排出。
石尽即停药。
3、再方。
用胡桃肉一升,细米煮,另煮浆粥一升,一并服下。
4、再方。
用石首鱼头中石(按:即耳石)十四具,与当归等分为末,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饮服,立愈。
5、再方。
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
6、沙石淋。
用菝葜根二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服后用地椒煎汤浴腰腹,须臾即通。
7、消水肿,利小便,下石淋。
用榆树嫩叶作汤或炒吃。
8、沙淋、石淋的治疗便方。
用胡椒、朴硝,等分末。
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一天服二次。
此方名“二拗散。
”
9、沙石淋沥。
用干雄鸡胆半两、鸡屎白(炒)一两,研匀温酒服一钱。
至小便通畅为止。
10、治石淋疼痛。
用鸡屎白晒至半干,炒为末,每服一匙,本乡浆送下。
一天服二次。
11、石淋痛。
用蝼蛄七个、盐二两,在新瓦上焙干,研为末。
每服一匙,温酒送下。
本验方摘录于《本草纲目》等中医典籍,。
中药治疗石淋有讲究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快,给人造成了很大的生活压力,人的身体也会出现不同的疾病。
而中医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在疾病治疗上有着其独特之处,很多人都会选择中医来治病和养生。
为了让您了解更多的中医类知识,生活家特别准备了丰富的系列资讯,帮助大家对中医有更多的认识。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和膀胱结石统属中医“石淋”范畴。
中医多以清利湿热、通淋排石为治疗大法,常用方为石韦散加味,药如:石韦12克、冬葵子12克、瞿麦12克、滑石12克、车前子15克、金钱草15克、海金沙12克、鸡内金12克、芍药12克、甘草6克。
若尿中带血加小蓟、生地、藕节以凉血止血。
目前有多种溶石排石汤剂及成药,但均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
尿结石患者应用中药治疗,尚须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中药排石疗法的适应症运用排石疗法的条件是:(1)结石直径小于1.0厘米,形状规则,表面光滑,并且与肾盂肾盏无黏连而游离于腔内者;(2)泌尿道无明显畸形、狭窄和感染;(3)无严重肾积水,肾功能尚好者;(4)青壮年体质好,能配合大量饮水及参加有利排石的体育活动。
只有充分了解用排石药的条件,患者才能对多种治疗手段作出最佳的自我选择。
服排石药应注意多饮水、勤活动服药期间应大量饮水,每日2000~3000毫升,尽可能使尿量达到每日2000毫升以上。
这样可稀释尿液,减少尿盐沉淀,有利于结石排出。
要鼓励自己多跳、多跑,常做。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石淋是指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
相当于西医的泌尿道结石。
其特点是:腰腹疼痛,尿血,小便涩痛,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测发现结石。
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输尿管结石一般来自肾脏,结石易停留在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
一、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石淋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症状: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体征:患侧腰部叩击痛或患侧腹部有压痛。
辅助检查: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作泌尿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泌尿系CT、静脉尿路造影、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二、中医治疗(一)辨证论治中药医排石治疗:适用于直径小于0.6 cm、外形光滑无尿路梗阻和感染且肾功能良好者。
按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分型论治,旨在促进排石,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
1、湿热下注腰腹绞痛,小便频急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细。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方药:八正散加减金钱草30g 海金沙(包煎)15g 石韦15g 瞿麦15g萹蓄15g 车前子(包煎)15g 鸡内金10g 栀子10g木通10g 大黄(后下)10g 滑石20g 甘草6g疼痛较甚者加延胡索、桃仁祛瘀止痛;尿血加大蓟、小蓟、白茅根凉血止血。
2、气滞血瘀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舌质暗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涩。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方药:金铃子散加减金铃子10g 玄胡10g 石韦15g 车前子(包煎)15g 瞿麦9g 滑石15g 冬葵子10g 金钱草30g甘草6g腰腹绞痛难忍者,可加桃仁、牛膝祛瘀止痛;尿血甚者加白茅根、侧柏叶凉血止血。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诊疗方案(2021年版)
一、概述
石淋,是以小便不爽、尿道刺痛为特点,常以小便排出砂石为主证,故称之为“石淋”。
相当于西医的泌尿系结石(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的结石)。
是我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病,少数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病症,多经相关检查(如B超及放射等)发觉结石。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计划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和国家中医药治理局《中医诊疗方案》(2020版)。
①、病症
(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2)可伴有面色惨白,冷汗,恶心呕吐及发烧恶寒等。
②、体征
肾区多有明显叩痛,同侧下腹部可有压痛。
少数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
③、辅助检查
(1)尿常规检查:可有镜下血尿,归并感染时可有脓尿;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B型超声检查:能发觉平片不能显示的小结石和透X线的结石,也能显示肾结构改变和肾积水等。
(3)排泄性或逆行尿路造影:可显示结石所致之肾结构和功能改变,有无引发结石的局部缘故。
(4)腹部平片:多数尿路结石能在平片中发觉,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5)CT检查:能发觉平片不显示的结石。
④、类型
按结石发生位置常分为三个类型:上尿路结石,结石发生在肾及输尿管;膀胱结石;尿道结石。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一般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计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
(二)证候诊断
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顺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那么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舌红苫少,脉细数。
三、医治方案
(一)一样医治
1、关于疼痛明显的急性病人,可先给予解痉止痛等对症医治;慢性或病症较轻者可嘱其适当活动以利结石排出。
2、应大量饮水,以冲洗尿路;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物;限制含钙、草酸类的食物,幸免高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不宜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二)中医内治
1、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
代表方剂:三草排石汤加减(本科体会方)
经常使用药物:金钱草60g 车前草25g 海金沙(包煎)15g 石苇15g 冬葵子 15g 川牛夕20g 法内金15g 青皮20g 枳壳15g 六一散15g 茜草15g 白毛根10g 留行子15g 广三七10g 黄柏15g
(2)下焦瘀滞
治法: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代表方剂:尿石排石汤加减(本科体会方)
经常使用药物:连钱草100g 冬葵子15g 车前子15g 青皮15g 枳壳15g 白毛根10g 三七10g 留行子12g 炮山甲10g 六一散15g 石苇15g 鸡内金10g 茜草10g 川芎10g 鱼脑石10g
(3)肾气亏虚
治法: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代表方剂:济生肾气丸加减
经常使用药物:熟地10g 山药15g 山茱萸10g 茯苓10g 泽泻10g
牡丹皮10g 桂枝6g 制附片6g 牛膝10g 车前子(包煎)15g 金钱草30g 海金沙(包煎)15g
假设脸部浮肿,有肾积水者加桑寄生温肾利水。
(4)肾阴亏虚
治法: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减
经常使用药物:山萸肉9g 熟地18g 茯苓6g 牛膝9g 泽泻6g 丹皮9g 金钱草15g 海金砂15g 鸡内金15g
中药医治在碰到各类复杂性结石如直径较大,时刻较长,有肾功能损害,孤立肾结石阻塞,双侧尿路结石阻塞,结石远端尿路阻塞等情形时不能单独利用,依照病情多需结合外科手术医治。
2、中成药
八正胶囊、金钱草冲剂、补中益气丸、六味地黄丸、肾石通丸、五淋化石胶囊等具有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滋阴补肾功效的中成药,专门适用于不喜好服用中药汤剂的患者。
(三)本科特色疗法
五淋化石汤:清热利湿,排石通淋化石止痛,辩证适用于湿热下注及下焦瘀滞型石淋患者。
经常使用药物:连钱草100g 法内金15g 泽泻15g 沙牛5g 琥珀15g 黄芪25g 石苇15g 海金砂15g 车前子30g 醋元胡20g 甘草15g 沙牛归肾、膀胱经,具有解热,镇痉,散结,利尿通淋的作用。
用于肾及尿道结石,小便不利,成效明显。
(四)中医适宜技术
针灸医治法:要紧用于医治急性痛症,主穴为肾俞、京门、阴陵泉、中极,针灸医治后能够减缓疼痛,增进结石排出,有效缩短病程。
(五)体外冲击波碎石医治
关于结石直径大于且经上述中药辩证施治后无效者,应适用于体外冲击波碎石医治,碎石后仍然需要配合利用中药辩证施治。
多次碎石无效,结石侧肾功能明显损害,结石因炎症包裹粘连等应谨慎实施。
(六)西医及手术医治
结石归并感染时,可选择适合的抗生素抗感染医治;显现肾绞痛时,可肌注度冷丁、654-2、黄体酮等解痉止痛药;可给予碳酸氢钠调剂尿液pH值
;增强补液增加尿量等;非甾体抗炎药如扶他林,尼美舒利,双氯芬酸钠等利用其镇痛、消炎作用,减缓患者肾绞痛,减轻结石部位尿路水肿如输尿管水肿,利于结石排出;微创手术及开放手术可医治中药医治及体外冲击波碎石医治无效的复杂性结石。
手术后仍然可配合利用中药辩证施治。
四、中医医治难点分析及应付方法
在运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手术取石医治以后结石清除率明显提高,功能改善明显,但因为尿路结石复杂多样,泌尿系统解剖结构的限制,难以清除的残余结石无法幸免。
为此术后可依照结石成份分析了解结石形成机制,增强辩证施治,医治残余结石应当有专门好成效。
口服中药时刻,疗程及复查因人而异并随时作出相应调整。
五、疗效评判
(一)评判标准
治愈:结石排出,病症消失,B超或X线片示结石消失。
好转.病症改善,B超或X线片示结石缩小或部位下移.
未愈:病症及B超或X线片检查结石无转变。
(二)评判方式
在医治前后别离对患者的病症,体征情形,B超及X线片所示结石情形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