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6
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猪圈是养猪场的重要设施,其建设标准对于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猪圈的标准化建设水平,保障猪的生长环境和生产效益,制定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势在必行。
一、选址和规划。
1. 选址应远离居民区和污染源,地势高,通风良好,便于排水和清洁。
2. 猪圈规划应科学合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便于管理和养殖操作。
二、建筑结构。
1. 猪圈建筑应坚固耐用,抗风雨,防潮防腐。
2. 猪圈内部空间布局合理,通风良好,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
3. 圈舍内部设施齐全,包括饮水设备、饲料槽、卫生间等,满足猪的生活需求。
三、卫生环境。
1. 猪圈周围应保持清洁,无垃圾积存,无积水。
2. 猪圈内部定期清洁消毒,保持卫生干净,减少疾病传播。
四、安全设施。
1. 猪圈应设置防护栏,防止猪的逃逸和外来动物的侵入。
2. 猪圈内应设置应急逃生通道,保障人员和猪的安全。
五、环保要求。
1. 猪圈废水、废料的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2. 猪圈建设应符合国家环保标准,采用环保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六、管理要求。
1. 猪圈应有专门的管理人员负责日常养殖管理和卫生保健工作。
2. 猪圈管理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好档案记录和疫病防控工作。
七、技术支持。
1. 猪圈建设应借鉴先进的技术和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2. 配备专业的兽医和技术人员,保障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
总之,猪圈标准化建设标准是保障猪的生长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保障。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才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推动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
生猪养殖标准化
生猪养殖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提高养殖效益、保障猪肉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实现生猪养殖标准化的几个关键步骤:
1.场址选择与布局:选择在地势干燥、水源清洁、交通便利的地方建场。
猪场布局应合理,生产区与生活区、行政区应严格分开,并有防疫隔离带。
2.猪舍建设:猪舍应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通风和光照性能。
猪舍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清洁消毒。
3.种选择:选择适应当地环境、抗病力强、生长快、瘦肉率高的优良品种。
4.饲料管理:使用符合标准的全价饲料,并按照生猪生长阶段进行适当调整。
禁止使用霉变、过期饲料。
5.饲养管理:实行分阶段饲养,根据生猪生长发育需要,制定合理的饲养密度和饲喂量。
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
6.疫病防治:制定严格的防疫制度,定期接种疫苗,定期进行驱虫。
发现病猪应及时隔离治疗,病死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7.粪污处理: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对猪粪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环境污染。
8.档案管理:建立完善的生猪养殖档案,记录生猪来源、饲料来源、兽药使用、免疫接种等信息,以便追溯和查询。
通过实施以上措施,可以实现生猪养殖的标准化,提高养殖效益和猪肉质量安全水平。
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要点猪场是养殖猪的场所,为了提高养殖效益和猪的健康生长,合理的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场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要点。
一、猪场整体规划要点1. 地理位置选择:选择地理位置时应考虑交通便利、水源充足、通风良好、环境优美等因素。
最好远离居民区,以避免噪音和异味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 土地面积和形状:猪场的土地面积应根据养殖规模确定,一般建议每头猪配备4-6平方米的空间。
土地形状应方便管理和扩展,避免过于复杂的地形地貌。
3. 建筑布局:猪场的建筑布局应合理,主要包括猪舍、饲料储存区、疫苗存放区、办公区等。
各个功能区域之间应相互配合,便于管理和操作。
4. 环境保护:猪场应设有合适的污水处理设施,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设置垃圾处理区,定期清理和处理猪舍内的粪便和废弃物。
二、猪舍建筑设计要点1. 建筑材料选择:猪舍的建筑材料应具有防腐、防潮、保温、隔音等特性。
常见的材料有混凝土、钢结构和彩钢板等。
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提高猪舍的使用寿命和舒适度。
2. 空间布局:猪舍内部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包括合理的通风、采光和温度控制。
猪舍内的猪栏应根据猪的大小和养殖规模确定,每个猪栏的大小应保证猪的自由活动和休息。
3. 排污系统:猪舍应设有合理的排污系统,包括清洗设备和污水收集系统。
清洗设备可定期清洗猪栏和地面,污水收集系统可将污水集中处理和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饲料供应:猪舍内应设有合适的饲料供应系统,包括饲料储存设备和自动投喂设备。
饲料储存设备应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干燥,自动投喂设备可定时定量地给猪投喂饲料,提高养殖效益。
三、猪场管理要点1. 疫病防控:猪场应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措施,包括定期检查猪的健康状况、接种疫苗、消毒和隔离等。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疫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疫情。
2. 饲养管理:猪场应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包括饲料配方、饲喂时间和饲喂量等。
同时,应定期检查猪的体重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提高养殖效益。
标准化猪场设计与建筑一、猪场选址(一)、地形地势猪场地形要平坦规则、开阔,不能过于狭长和多边角,场地可以稍有斜坡度(1—3%),但最大不超过20%,建筑物宜选择南向坡地,不宜选择北向坡地、山口地带和山坳里。
地势要高燥,不宜选择低洼潮湿场地。
(二)、土壤质地要求土质坚实,质地均匀,透气透水性和抗压性强,猪场污水或雨水比较容易渗透进地下,场区地面能够经常保持干燥,以选择砂壤土类地区较为理想。
(三)、水源电力要有丰富水源,并且取水方便和稳定(如一个万头猪场日供水量在150—200吨)。
取地面水虽然方便,但水质较差,比较理想的水源应当是地下水,水质要符合无公害畜禽引用水标准(NY5027—2001)要求,要有稳定充足的电力供应。
(四)、场地面积一般一个饲养10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1800—2000头育肥猪的小型猪场,占地面积7—10亩;饲养500头生产母猪、年出栏猪9000—10000头育肥猪中型猪场,以占地面积30—40亩为宜。
养猪场总占地面积也可按年出栏一头育肥猪2.5—3.5平方米的参数计算。
(五)、交通运输交通方便,距铁路和国家一、二级公路不少于1000米,距三级公路不少于500米,距四级公路不少于200米。
(六)、社会条件远离居民点,大中型猪场要求2000米以上,小型猪场1000米以上。
方圆3000米以内无其它畜牧场、屠宰场、肉品加工厂、皮革厂和化工厂、矿场,确保场区水源等不受周围污染。
猪场周围有围墙或防疫沟,并建立隔离带。
猪场的粪污能就地利用,农牧结合,有利于环境保护。
二、猪场规划布局(一)、猪场类型及猪群规模可分为育种猪场、种猪繁殖场、育肥猪场,目前大多数规模化猪场一般都由种猪场和育肥猪场构成。
根据养猪场年出栏商品肉猪生产规模,规模猪场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10000头以上商品猪),中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5000~10000头商品猪),小型规模化猪场(年出栏5000头以下),现阶段农村适度规模养猪场多属小型规模化猪场。
精心整理各种养猪场的规划与设计要点养猪场的规划与建设关系到投资和经营成果,是件基础性工作。
工厂化养猪场与传统养猪场,规模和生产工艺流程不同,因而在规划建设上两者有很大差别,所以需分别讨论。
(一)工厂化养猪场1 (1) (2) (3) (4) (5)毫克毫5000 (6) 2.猪场总体布局大型工厂化养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各种猪舍、消毒室(更衣、洗澡、消毒)、消毒池、药房、兽医室、病死猪处理室、出猪台、维修及仓库、值班室、隔离舍、粪便处理区等。
(2)生产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水井房、锅炉房、变电所、车库、屠宰加工厂、修配厂等。
(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食堂、职工宿舍等。
管理与生活区应建在高处、上风处,生产辅助区按有利防疫和便于与生产区配合布置。
3.猪舍总体规划养猪工厂的生产管理特点是"全进全出"一环扣一环的流水式作业。
所以,猪舍需根据生产管理工艺流程来规划。
猪舍总体规划的步骤是:首先根据生产管理工艺确定各类猪栏数量,然后计算各类猪舍栋数,最后完成各类猪舍的布局安排。
(1)各类猪栏所需数量的计算:生产管理工艺不同,各类猪栏数就不同。
所以,这里按台湾罗兴华先生(1989)规划100头母猪场为例,可供其他规模和生产管理工艺的猪场作规划参考。
100头母猪的猪场所需各种猪栏数的计算,首先确定10条工艺原则和指标:(2)(3)转群距离,应以分娩舍为中心,保育舍靠近分娩舍,幼猪舍靠近保育舍,肥猪舍再挨着幼猪舍,妊娠(配种)舍也应靠近分娩舍。
可参看图5-2(据郭兴泉,1990)。
猪舍之间的间距,没有规定标准,需考虑防火、走车、通风的需要,结合具体场地确定(10-20米)。
4.猪舍内部规划猪舍内部规划需根据生产工艺流程决定。
建设一个大型工厂化养猪场是很复杂的,猪舍内部布置和设备,牵涉的细节很多,需要多考察几个场家,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比较,再做出详细设计要求。
第一部分猪场整体规划与建筑设计一、猪群规模通过对养猪工艺的了解来计算猪群规模,从而确定猪场规划与设计。
(一养猪的阶段饲养工艺规模养猪的目的是要摆脱分散的、传统的季节性的生产方式,建立工厂化、程序化、常年均衡的养猪生产体系,从而达到生产的高水平和经营的高效益。
1。
四阶段饲养工艺(1配种妊娠阶段。
在此阶段母猪要完成配种并度过妊娠期。
配种约需1周,妊娠期16.5周,母猪产前提前一周进入产房.母猪在配种妊娠舍饲养16~17周。
(2产仔哺乳阶段。
按预产期提前一周进入产房,在此阶段要完成分娩和对仔猪的哺育,哺育期为4周,母猪在产房饲养5周, 断奶后仔猪转入下一阶段饲养,母猪回到空怀母猪舍参加下一个繁殖周期的配种。
(3断奶仔猪培育阶段。
仔猪断奶后,同批转入仔猪保育舍,在培育舍饲养5周,体重达15~25千克以上。
这时幼猪已对外界环境条件有了相当的适应能力,再共同转入育肥舍进行育肥。
(4育肥阶段。
由育仔舍(仔培舍转入育肥舍的所有猪只,按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要求饲养,共饲养15周,体重达90千克以上时,即可上市出售。
育肥阶段也可按猪场条件分成为中猪舍和大猪舍,这样更利于猪的生长.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饲养,当生产走入正轨之后,就可以实现每周都有母猪配种、分娩、仔猪断奶和商品猪出售,从而形成工厂化饲养的基本框架。
2。
按工艺流程建设安排生产车间一个养猪场建场要有严格的规划与设计,工艺流程确定以后,按猪场工艺设计要求,安排配种妊娠舍栏位、产房栏位、育仔舍栏位和育肥舍栏位。
场内猪群的周转、建筑的合理利用,都必须和生产工艺、防疫制度紧密联系,以做到投产后井然有序,方便管理。
3。
按工艺流程确定各阶段生产计划(1确定每头母猪一年内理论产仔窝数。
母猪年产仔窝数的多少,决定于母猪繁殖周期的长短;而母猪繁殖周期长短,主要受哺乳时间的制约。
以现代生产工艺为例,母猪哺乳期为4周,加上妊娠期16。
5周,断奶至配种期2周 ,一个繁殖周期为22。
5周。
养猪场建筑规划设计养猪建筑主要包括出猪台、出粪台、沼气池、饲料间、兽医室、人员消毒间、车辆消毒间及道路等。
其规划设计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生产区最好只设一个出入口,并设有人员消毒、车辆消毒及值班室。
②出猪台和集粪池置于围墙外边,外来运猪、运粪车不必进入生产区即可操作。
③外来车辆将饲料运至饲料间,再由生产区内车辆将饲料运至各猪舍。
④生产区的道路设置,按用途区内道路可大致分为人行道、饲料道和运猪、运粪道。
⑤隔离猪舍应远离生产猪舍,且处于常年下风向或侧风向。
⑥水源、电源应靠近各猪舍,方便使用,减少浪费。
同时,对水源应有切实的保护措施,避免被污染,电源应做到安全用电。
⑦粪便污水处理应统一规划,结合实际条件,充分利用。
并注意污水和雨水分开,减少污水处理量。
6、办公生活区建筑规划设计办公生活区应远离生产区,并且置于优越的位置。
办公区的规划要方便管理,特别是对外来人员、车辆的消毒管理。
7、种猪运动场和消毒池的设计由于种猪舍每年至少要使用4〜5个月,所以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种猪的运动问题,可设计一个种猪运动场。
为了不增加封闭式猪舍的建筑面积,将猪栏与墙壁之间四周走道,设计成2.3m宽。
消毒池应建在进出养殖场的大门,为4mtimes;3m的消毒池,且每个猪舍的入口处,也要建一个lm2的消毒池。
8、猪床设计猪床圈栏可采用热镀钢管焊接成栏栅式,栏高2.5m,每个猪床而积为3m2左右。
9、通风保温设计猪舍后墙设5个窗户(70公分times;70公分),猪舍屋顶前沿向上开4个通风口(50公分times;50公分),以便猪舍臭气通过屋顶通风口排出舍外。
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姓名学号系名专业班级指导老师2016年11月16日品就近销售,粪污、废弃物就近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运输成本,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交通干线运畜量大,易造成疫病传播。
场址选择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必须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一般距公路、铁路300m以上。
猪场要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畜牧场保持适当间距,避免相互污染,一般应相距1000m以上,猪场应处于居民点下风向和地势低处,不能污染饮水源。
与电力供应接线应小于1000m就近用电。
1.猪场的规划与布局场地选定后,根据利于疫病防控、改善场区环境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和建设成本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设备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给排水系统、场区绿化,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各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2.1场地规划猪场常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和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包括饲料加工调配车间、办公室、水电供应设备设施、杂品库、消毒池、更衣消毒室、洗澡间等。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的生产中心。
生产区必须有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以及生产区的车辆外出。
生产区入口设消毒池。
生产区围墙处设装猪台,售猪由装猪台装车出场。
2.2建筑物布局猪场建筑物的布局是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
布局时考虑好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防火和有效利用土地等。
生产管理区应设在猪场大门近处,门口分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
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种猪、仔猪舍位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繁殖母猪舍、产仔舍放到较好位置。
产仔舍既要靠近繁殖母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
育成猪舍靠近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置于围墙装猪台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
商品猪场常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怀孕母猪舍、产仔舍、断奶仔猪舍、青年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建筑物顺序排列。
养猪场建设标准一、场址选择1. 养猪场应远离居民区、学校、公共交通和其他养殖场,距离应在500米以上。
2. 场地应地势平坦,排水良好,水源充足且水质良好,电力供应稳定。
3. 场内应具备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饲料、兽药、仔猪等物资的运输。
二、布局规划1. 养猪场应分为生产区、生活区、隔离区等,各区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2. 生产区应位于生活区的下风向,隔离区应位于生产区的下风向。
3. 猪舍应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排列,便于粪便的排放和清理。
三、猪舍设计1. 猪舍应采用封闭式设计,具备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和通风换气功能。
2. 猪舍内应设有饲喂区、饮水设施、排污沟等,方便饲养管理。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分开饲养,避免交叉感染。
四、养殖设备1. 饲喂设备应具备自动或半自动投料功能,方便饲料的管理和饲喂。
2. 饮水设备应保持清洁卫生,方便猪只饮水。
3. 通风设备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换气功能,减少猪舍内有害气体的含量。
4. 养殖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安全卫生。
五、饲料管理1. 饲料应选择营养均衡的配方,确保猪只健康成长。
2. 饲料应存放于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发霉变质。
3. 不同品种、日龄的猪应使用不同的饲料配方,确保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4. 饲料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检测,确保质量符合标准。
六、疫病防控1. 养猪场应制定完善的疫病防控制度,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2. 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3. 养猪场应与当地动物疫病防治机构建立联系,及时报告疫情和接受指导。
4. 病死猪只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疫情传播。
七、人员管理1. 养猪场应配备专业的饲养管理人员,负责日常的饲养管理。
2. 饲养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养猪场的防疫和保健工作。
3. 养猪场应建立健全的人员进出登记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养猪场。
4. 养猪场应定期对饲养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标准化养猪场建设方案执行摘要:我国养猪业仍以中小型养猪场为主。
与大型养猪场相比,小型养猪场具有管理方便、投资小、劳动强度低的特点。
投资小型养猪场的人越来越多。
为方便养猪户建设养殖场,提高生猪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现设计以下养猪场建设标准方案。
养猪场选址条件1、养猪业是一个长远的产业,必须进行长远的规划。
2、水、电及交通条件:万头猪场日用水量150-250吨,水质必须达到饮用标准,用电量80-100千瓦,装机容量80 -100 千瓦。
方便的场地。
3、卫生防疫条件:综合考虑地形、地形、区位、水源、土壤、气候条件等因素,远离居民区、养殖场、屠宰场、交通干线。
4、粪污处理及环境保护条件:应采用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尽可能与菜地、鱼塘、果园、农田相结合,使污水无害化,减少量。
猪场规模分类:1 、规模化养猪场:自繁自养基础母猪>3000头,商品猪>50000头/年,仔猪育肥基础母猪=0,商品猪>50000头/年,种猪为主基础母猪<3000头, 仔猪 <50000/年。
2 、中型猪场:自繁自养基本母猪<1000头,商品猪<10 000头/年,仔猪育肥型基本母猪=0头,商品猪<10000头/年,种猪型基本母猪猪 <1000 头,仔猪 <10000 头/年。
3 、小型猪场:自繁自养基础母猪<100头,商品猪<160 0头/年,仔猪育肥基础母猪=0,商品猪<1600头/年,种猪基础母猪<100头,仔猪<1600头/年。
养猪场建设原则1 、人畜分离:在整体布局上,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洁净路与脏路分开,正常猪与病猪分开,种猪与饲养区分开。
商业猪。
在建造猪舍时,必须将人居与猪舍分开,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
同时,要进行沼气池建设,使养殖产生的粪便得到及时处理,保证环境卫生。
2、严防疫:建设期间要大力发展中农或联户建设养殖小区,严格按照防疫要求建设。
v1.0 可编辑可修改畜牧业经济管理课程论文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姓名学号系名专业班级指导老师2016年11月16日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摘要::养猪场所处的环境以及规划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畜产品的质量安全。
生产实践中,一些养殖户在新建或改扩建猪场时,盲目投资建设,不仅增加运营成本,同时也给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围绕“养猪场的选址、规划布局、防疫以及无害化处理”3个主要方面介绍养猪场的规划设计要点。
关键词::养猪场;规划布局;设计要点搞好猪舍的建筑设计、选好场址、合理布局是养猪生产的关键技术。
很多养猪场因为选址、设计、布局等方面考虑不周,给后来的生产发展带来诸多困难,而更新改造费时费力费钱,陷入进退两难的窘境。
1.选好场地猪场场址的选择是建设猪场的首要任务,也是直接关系猪场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关键。
场址选择得好,布局规划合理,便于生产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场址选择要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饲料、电力供应,交通运输、产品营销的便利。
还要考虑与其它养殖场、居民区的间距,当地农业生产与猪粪污水处理消纳能力等社会条件。
要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评判,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的场址方可选用。
猪场占地面积常根据养猪的规模而定,生产区面积按繁殖母猪每头占地5m2或出栏商品猪每头4m2计划。
猪场要求地形整齐开阔,地势较高,干燥或有缓坡,坡度应不大于25%,背风向阳。
地势低洼场地不要作为场址。
低洼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闷热,蚊蝇和病原微生物易滋生,冬季则阴冷,猪群生长不利。
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沛、水质优良,便于取用和进行场地卫生清理。
水源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调制饲料、冲洗猪舍、清洗机械用具等饲养管理的要求。
能繁母猪年需水量400t,出栏1头育肥猪需水75t。
对土质要求主要考虑土壤的生物学特性,尽量不在旧养殖场上重建或改建。
许多病原微生物可存活多年,土壤被污染后危害可持续多年。
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及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必须有便利的交通,保证饲料就近足量供应,产品就近销售,粪污、废弃物就近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运输成本,防止污染周边环境。
交通干线运畜量大,易造成疫病传播。
场址选择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必须与交通干线保持距离,一般距公路、铁路300m以上。
猪场要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畜牧场保持适当间距,避免相互污染,一般应相距1000m以上,猪场应处于居民点下风向和地势低处,不能污染饮水源。
与电力供应接线应小于1000m就近用电。
2.猪场的规划与布局场地选定后,根据利于疫病防控、改善场区环境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和建设成本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设备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给排水系统、场区绿化,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各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场地规划猪场常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和生活区,生产管理区包括饲料加工调配车间、办公室、水电供应设备设施、杂品库、消毒池、更衣消毒室、洗澡间等。
生产区包括各类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的生产中心。
生产区必须有严格的疫病防控措施,严禁外来车辆、人员进入,以及生产区的车辆外出。
生产区入口设消毒池。
生产区围墙处设装猪台,售猪由装猪台装车出场。
建筑物布局猪场建筑物的布局是合理安排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
布局时考虑好各建筑物间的功能关系、卫生防疫、防火和有效利用土地等。
生产管理区应设在猪场大门近处,门口分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设值班室和更衣室。
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需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和疫病防控的要求,种猪、仔猪舍位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繁殖母猪舍、产仔舍放到较好位置。
产仔舍既要靠近繁殖母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
育成猪舍靠近肥猪舍,育肥猪舍设在下风向,置于围墙装猪台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
商品猪场常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怀孕母猪舍、产仔舍、断奶仔猪舍、青年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建筑物顺序排列。
粪污处理场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离生产区在50m以上。
生产区内净道和污道分设,净道用于人员、运料、猪只转群的通道,污道用于运送粪便、病死猪、废弃物等污物,净道和污道避免交叉。
猪舍朝向影响猪舍的通风、采光和防暑保温效果,要根据主导风向和照确定,猪养猪场多为南向。
3.猪舍的建筑建设猪舍的形式根据当地气候和建场目的来确定。
暖棚式猪舍具有投资省、保温效果好的特点,适合大多数猪场。
猪舍按猪栏排列分单列、双列和多列式,最常用的是双列式。
双列式猪舍猪栏排成两列,中间设一走道。
其优点是建设面积利用率高,管理方便,保温性能好。
猪舍基本结构猪舍的基本结构包括地面、墙、门窗、屋顶等,影响猪舍的小气候环境。
基础的埋深和宽度根据猪舍的总载荷、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确定。
猪舍地面常为水泥地面,制作要求保温、坚实、不透水、平整但不打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
地面保持3%~5%的坡度,利于排水,保持舍内干燥。
墙体设计主要考虑厚度。
外墙厚度常为37cm,内承重墙体24cm,内隔墙12cm。
墙体表面要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以上高的墙面应设水泥墙裙,以防冲洗消毒时溅湿墙面和防止猪弄脏、损伤墙面。
窗户主要用于采光和通风换气,窗户的大小、数量、形状、位置根据当地光、热等自然条件合理设计。
供人、猪及手推车出入的门高~,宽~,门外设坡道,便于猪只和手推车出入。
外门的位置要避开冬季主导风向。
屋顶起遮风挡雨和保温隔热的作用,要求不漏水、不透风。
猪舍的给排水和清粪系统猪场的用水量很大,为保证猪的饮水、调制饲料、清洗猪舍、舍内降温等的用水,合理设计猪舍给水系统很重要。
猪舍的给水常采用集中供水,给水管道由舍外给水管和舍内配水管组成。
因饮水和清洗用水要求压力相差很大,需分别设置舍内饮水和清洗用水管道。
饮水管道由减压水箱接出,不能直接接入舍外高压给水管,避免饮水器形成喷射现象。
清洗水管直接由高压给水管接出,这样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
由于猪群喜欢在潮湿的地方排粪尿,饮水器常安置在排粪区附近,与给料区相隔较远,避免漏水弄湿饲料。
猪场的粪尿和污水的排放量很大,为保证猪舍的卫生状况,合理设计猪场的排水和清粪系统很重要。
猪舍的排水系统常和清粪系统结合使用。
手工清粪是传统清粪方式,一般在地面设置粪尿沟和排粪区,排粪地面有3%~5%的坡度,粪尿沟上设有铁篦子或水泥篦子,沟内每隔一定距离设沉淀池,尿和污水经粪尿沟地下排出管排出舍外,直接排入舍外化粪池。
猪粪固体部分用清粪车人工清除运到贮粪场高温堆肥或送入沼气池生产沼气用。
排污沟的设计是手工清粪工艺的关键,直接影响排污效果。
最易发生的问题是因排污沟坡度不够或沉淀池位置设计不当造成的排污沟堵塞、排污不畅,应在舍内排污沟通住舍外排污沟转弯处设沉淀池,防止过多固体直接进入舍外排污沟。
4.合理选配养猪设备养猪设备包括各种限位饲养栏、漏粪地板、供水设备、饲料加工贮存设备、给配料设备、供暖通风设备、粪污处理设备、卫生防疫检疫及检测器具、运输设备等。
猪栏为便于环境控制,有效利用猪舍面积,养猪场广泛采用固定栏式饲养。
猪栏分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怀孕母猪栏、产仔栏、保育栏、生长育肥栏等。
公猪栏、空怀、母猪栏、配种栏栏高~,面积7~9m2,多为金属栏栅式结构,怀孕母猪栏径长8m,宽~,栏高1m。
产仔栏中央是母猪限位架,是母猪分娩和哺乳仔猪地方,两侧是仔猪采食和活动地方。
产仔栏长度2~,宽~2m。
母猪限位栏宽度~,高,栏栅间距5cm。
仔猪培育栏采用金属编织网漏粪地板。
高床网上培育栏,由金属纺织网地板、围栏、自动食槽组成,漏粪地板通过支架设在粪沟上,相邻两栏共用1个自动食槽,每栏设1个自动饮水器。
保育栏高为,栏栅间距6cm,面积10m2左右。
育成栏和育肥栏栏高1~,栏栅间距8~10cm。
饮水设备猪场饮水量大,育肥猪日饮水8~12L,妊娠母猪10~18L,哺乳母猪18~22L。
自动饮水器是猪场必不可少设备,有鸭嘴式、乳头式、杯式等。
各类猪群饮水器高度要求为:哺乳仔猪10~15cm,断奶仔猪25~40cm,育成猪45~60cm,育肥猪、种公猪、种母猪65~75cm饲料供给和饲喂设备包括加料车、食槽。
加料车有手推机械加料车和手推人工加料车两种。
食槽分限量食槽和自动落料饲槽。
怀孕母猪限量食槽尺寸为宽40cm,高20~25cm,每头猪所需饲槽长为30cm。
自动食槽可分为仔猪、断奶仔猪、育肥猪自动食槽三种,盛料量5~10kg、40~90kg,90~200kg,保育栏和生长肥育栏设自动食槽。
供热保温设备猪舍供暖最常用的有电热地板、热水加热地板、电热灯、空调、远红外线电热保温板、热风炉等。
清洁消毒设备人员、车辆清洁消毒设施主要有消毒池、冲洗喷淋机,更衣柜、淋浴间、紫外线灯等。
环境清洁消毒设备主要是高压冲洗喷雾消毒机。
此外猪场还应装备兽医诊疗设备设施、妊娠诊断器等。
5.参考文献[1]张庆东.建设标准化养猪场规划设计要点[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289.[2]王丽,陈辉,王大进,吴敏.养猪场设计与建设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