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规模化猪场设计与设施配套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现代化猪场建设的考虑——家畜环境卫生学综述我们都已经了解到,畜牧场朝着大规模,高密度,高速度和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从而可见,搞好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方法与技术;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他生产技术的效力。
下面以现代化猪场的建设为例,阐述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场址选择与规划布局1. 场址选择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
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生活区、行政区另行考虑,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躁、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生,而冬季则阴冷。
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不大于25°。
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社会条件,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必须交通方便,并保证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
现代化猪场设计建设及所需设备介绍摘要:目前很多的企业的采购负责人对养猪工艺也不很是很了解,对设备的工艺要求也不了解,而是只能停留在材质的上或者是成套设备的价格上,这样选择的设备或多或少的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在此指出我国现阶段在养猪场设备选择的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具体提出了一些有关设备的选择意见和建议。
引言:进行合理的养猪场设备选择,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为猪群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猪舍及其设备原则上要满足猪的生理需要,保证舍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低含量的有害气体、足够的生活空间等。
集约化养猪中,设备的选择至关重要。
一、猪场的基本区域猪场在总体布局上至少应包括几个功能性区域。
即:生产区、生产辅助区、管理与生活区。
1、生产区:包括种猪舍、各种类型的生产车间、消毒室、消毒池、药房、兽医室、出猪台、病死猪处理室、隔离舍、维修室及仓库、值班室、粪便处理区;2、辅助区:包括饲料厂及仓库、水塔、锅炉房、屠宰加工厂、车库等;3、管理与生活区:包括办公室、食堂、职工宿舍等;二、规模化养猪场主要技术设备猪在繁殖、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环境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工厂化养猪就是利用现代技术设备,创造良好的小气候环境条件。
为此,就必须有成套的养猪设备和合理的生产设施等。
特别应注意设备、设施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集成化。
养猪配套设备是养猪设备的配套使用设备,包括高培保育床,母猪产床,单体定位栏等。
生猪生产特别是生猪规模养殖业之所以出现大起大落,关键在于没有建立稳固的种猪繁育基地。
养猪配套设备母猪产床设施的不完善,当生猪生产达到一定规模、生猪产品市场过剩时,就会出现的两种现象迫使生猪养殖跌入低谷。
建议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投资建立生猪良种繁育试验基地,完善养猪设备母猪产床设备体系,提高供种能力。
同时,要加大对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保障全市畜牧业的稳健发展猪栏(1)①公猪栏与配种栏可采用待配母猪与公猪分别相对隔通道配置;②母猪栏:以大小相结合的群养,并有群外运动场较好;③产仔栏:产仔栏又称母猪产床,采用高床母猪产仔栏,这种栏设在离地面20CM高处。
规模化养猪场设计与建设
针对规模化养猪场的设计与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理位置和场地选址:选择距离市场和供应商近、通风良好、环境卫生好、交通便利的地点。
场地面积应根据养猪数量、设施的大小、采光等要素进行计算。
2. 设施建设:养猪场要建设标准化的饲养设施,包括饲料仓库、猪舍、猪栏、生产管理室、消毒房、淋浴间等。
3. 猪舍设计: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猪的生长需求设计不同的猪舍,包括产仔舍、保育舍、育肥舍等。
猪舍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污、保温等设施,保证养殖环境干燥、卫生。
4. 饲养管理:要建立科学、规范的饲养管理制度,包括营养饲料的供给、水源管理、定量安排饲料等。
保证养殖环境符合猪类需求,定期进行消毒、检疫等操作。
总之,养猪场的设计和建设应该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生产需求等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运作,以确保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生态环保。
猪场总体设计与猪舍建筑一、猪场总体设计1.选址:猪场应选择地势平坦、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避免水淹、沼气等问题的发生。
同时,还应考虑到猪场离市场、饲料供应、无污染源等的距离,方便运输和管理。
2.猪场规模:根据投资规模、市场需求和养殖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猪场规模。
规模越大,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增加,但也需要考虑到管理和技术的难度。
3.猪舍布局: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将猪舍划分为产仔舍、育肥舍和育种舍等。
同时,应考虑到猪舍之间的通风、采光、通道的设置,以及猪群之间的隔离和交叉感染的风险。
4.设备和设施:猪场应配备合适的设备和设施,如饲料机械、自动喂食器、自动清洁系统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二、猪舍建筑猪舍建筑是指猪的养殖场所,它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环境和养殖效益。
合理的猪舍建筑可以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健康水平。
1.建筑材料:猪舍建筑需要使用坚固、耐用、隔热、防水和抗菌的建筑材料。
常见的材料有钢筋混凝土、彩钢板、塑钢板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材料的环保性和卫生条件。
2.保温和通风:猪舍需要有良好的保温和通风设施。
保温层可以使用保温棉或保温板,以保持舍内的温度稳定。
通风设施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二者的组合,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3.空间布局:猪舍内应设置合适的空间布局,以确保猪的舒适性和养殖效益。
一般来说,猪舍内的空间应充足,便于猪的活动和生长,同时还需要合理设置饮水设施、饲料器等。
4.卫生和消毒:猪舍要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
为了预防疾病的传播,猪舍内应设置隔离区和防疫设施。
综上所述,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是猪养殖中不可忽视的关键环节。
合理的猪场总体设计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和环保性,而合适的猪舍建筑则可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和舒适度。
因此,在进行猪养殖前,一定要充分考虑猪场总体设计和猪舍建筑的相关因素,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
现代化养猪场建设方案猪是我国重要的家畜,是肉类的主要来源,随着养猪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展了规模化养猪,称为现代化养猪场。
养猪第一步就是建设猪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现代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猪是我国重要的家畜,是肉类的主要来源,随着养猪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展了规模化养猪,称为现代化养猪场。
养猪第一步就是建设猪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现代化养猪场建设方案。
1、建设环境猪场应远离居民生活区、屠宰场、其他养殖场、等相对安静偏僻的区域。
优先选择有山或者木林作为天然的相隔带。
猪场应在拉电较近的地方,这样可以节约很多输电的费用,电压要稳定,如果电压不稳定的话,猪场需要自备发电系统。
尽可能减少因停电所造成的损失。
2、地势要求猪场要求要有缓坡,缓坡角度最好在20度以内,这样子可以更方便的排水排污。
背风向阳,利于通风,场地开阔整齐,便于施工。
地势要高,这样可以避免洪水威胁,又可以让猪舍内地面干燥,雨季也容易排走积水,减少疾病发生和流行。
不可选择低洼潮湿场地。
3、猪场用水现代化养殖的猪场用水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你的猪场水源不足的话,那就会严重的影响猪场的正常生产和日常生活。
另外要注意水的质量,要符合无公害畜禽饮用水标准(NY5027-2023)要求。
水中微生物是否超标,含氟、砷等各种矿物质离子是否过高,人可不可以饮用等问题都需要了解。
4、取暖设备现代化养猪场,取暖设备必不可少,小型养猪场或散养户可以选择成本低的蜂窝煤炉、煤炉、火墙、火炕等;大型猪场可以选择成本高但稳定的设施,如热风炉、集中供暖等;南方地区取暖时间段,可以选择电取暖设施或柴油热风炉等。
5、猪舍地板猪舍地板的表面状态对生猪健康有重要影响。
如果种猪、后备猪及育肥猪舍的地板表面太滑,要是有水或者是粪尿,容易导致猪滑倒,对身体造成危害。
而要是猪舍地板太粗糙,有尖角的话还会刺伤猪的蹄部,形成蹄炎、化脓、坡行,因此猪舍地板做成蜂窝状最佳。
6、建筑材料木材和石头方便可用作建筑材料,缺乏的可用水泥和钢筋。
猪场设计方案摘要:猪场设计方案是一个重要的农业项目,直接关系到猪的生产效率和养殖环境质量。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综合的猪场设计方案,包括猪舍建设、设备配置、饲养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可以提高养猪效益,改善猪场工作条件,保障猪的生长健康。
1. 引言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禽之一,对提供人们所需的肉类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化养殖系统中,科学的猪场设计方案是实现高效养殖和保证猪的福利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猪舍建设、设备配置和饲养管理三个方面介绍猪场设计方案。
2. 猪舍建设2.1 猪舍选址猪舍应远离居民区和农业区,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降低气味和噪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2 猪舍结构猪舍的结构应考虑猪只数量和管理方式。
合理的猪舍结构可以提高通风效果、减少疾病传播和提高劳动效率。
可采用封闭式猪舍和开放式猪舍结构,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猪舍类型。
2.3 猪舍材料和保温措施猪舍建设应选用防火、耐腐蚀的材料,并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确保猪舍内温度适宜,有利于猪只的生长和发育。
3. 设备配置3.1 饲料供给系统合理的饲料供给系统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浪费。
可选择自动化饲喂设备,根据猪只的需求和体重自动供给合适的饲料。
3.2 饮水系统充足的饮水对猪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应确保饮水设备的通畅和水质的卫生,定期清洗和消毒,避免细菌和疾病的传播。
3.3 排泄物处理系统猪场的排泄物处理应符合环保要求。
可以采用生物发酵或其他节水型处理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4. 饲养管理4.1 猪只数量和种类根据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选择合适的猪只数量和种类。
同时合理控制猪只密度,避免过度拥挤而导致疾病的传播。
4.2 疾病预防和控制加强疾病预防工作是猪场管理的核心。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疾病检测和驱虫,掌握疾病的流行趋势和防治措施,确保猪只的健康生长。
4.3 猪只生长监控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测系统,记录猪只的生长情况、饲料消耗量和体质指标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现代化养猪场现代化养猪场是农业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养猪场在提高猪的养殖效益、保证猪肉质量、提高环境友好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现代化养猪场中,科学管理、先进的设备以及合理的养殖模式被广泛应用,为猪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设施和设备现代化养猪场的设施和设备是保证猪群生长健康的重要因素。
养猪场需要建立合理的栏舍,其中包括舒适的猪舍和清洁的场地。
猪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和适宜的温度控制系统,确保猪只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能舒适地生活。
此外,猪场还应配备水供应系统和自动喂食设备,保证猪只得到充足的饮水和合理的饲料供应。
二、饲养管理现代化养猪场注重科学的饲养管理。
在养猪场,需要制定健康的饲料配方,以满足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
同时,应确保饲料的卫生安全,防止猪的生病和传染病的发生。
养猪场还应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确保猪只的健康状态。
此外,养猪场还需要建立有效的记录系统,记录猪只的生长情况和疾病发生情况,为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三、环境保护现代化养猪场积极推行环境友好养殖模式,注重减少环境污染的影响。
首先,养猪场应建立科学的废物处理系统,有效处理猪粪和污水,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其次,养猪场应减少化学物质的使用,推广有机饲养和草饲养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利用猪粪进行能源回收和肥料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四、自动化技术现代化养猪场广泛采用自动化技术,提高养殖的效益和生产的质量。
自动化饲养系统可以实现对猪只的精确饲养控制,减少了人工操作的繁琐和误差,提高了饲养效率。
自动化环境控制系统能够自动监测和调控猪舍的风速、温度和湿度等因素,为猪只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此外,还可以利用远程监控技术对养猪场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提高养殖效果。
五、科学选种和育种现代化养猪场注重科学选种和育种,不断提高猪的品种和品质。
养猪场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饲养条件的猪种,提高养殖的适应性和经济效益。
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猪场是以种植和养殖猪为主要业务的场地,合理的场地规划设计可以提高生产效益,优化利用空间。
以下是一份700字的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
1. 总体规划布局猪场应根据自身规模和生产要求,合理划分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和设施区等功能区域。
生产区占地面积最大,包括猪舍、圈舍、饲料库、饮水区等;生活区为员工提供住宿和休息的地方;办公区为管理人员提供办公和会议的场所;设施区包括车辆停放区、水源区和储物区等。
各功能区域之间应设有道路和通道,方便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2. 猪舍设计猪舍是猪的栖息和生产场所,应根据猪的品种和数量,合理设计猪舍的数量和面积。
猪舍内部应设有适当大小的圈舍,方便分区管理。
每个圈舍内应设有饲喂槽、饮水槽和饲料储存区等设施,并对猪舍进行通风、隔音和保温等处理,以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3. 饲料库和饮水区设计饲料库应位于猪舍附近,方便饲养人员取用饲料。
饮水区应设有自动饮水设备,确保猪随时有足够的清洁饮水供应。
同时,应加装水质监测设备,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要求。
4. 员工生活区设计员工生活区应设在距离猪舍一定距离的地方,以减少噪音和异味的影响。
员工生活区应配置宿舍、食堂和娱乐区,提供舒适和便利的生活条件。
5. 办公区设计办公区为管理人员提供工作和会议场所,应位于猪舍和员工生活区的中间位置,便于管理人员对猪场的监督和调度。
6. 设施区设计设施区包括车辆停放区、储物区和水源区等,应合理安排位置,方便进出和运输。
7. 环境保护设计在猪场规划设计中,还应考虑环境保护措施。
如合理布局猪舍,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安装垃圾处理设备,减少垃圾污染;合理处理废水和粪便,避免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总之,猪场场地规划设计方案应综合考虑生产要求、人员需求和环境保护等因素,以提高生产效益和员工生活品质。
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优化和完善猪场的功能和布局。
812023年40卷第7期 SWINE INDUSTRY SCIENCE 猪业科学环境与设施ENVIRONMENT AND EQUIPMENT当今全球养猪业发展趋势中,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建设已成为行业的核心需求和发展方向。
作为一种先进的养猪模式,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不仅具有高效率、高产出的特点,还秉承了环保、可持续的原则,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畜牧业模式。
在中国,随着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环保以及动物福利等问题的日益关注,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科技进步,特别是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在规模化养猪的同时,也能达到高效、环保、安全和动物福利等综合效果。
然而,如何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和有效管理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使其真正发挥出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仍是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本文旨在从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建设要素、生物安全措施、管理模式、可持续发展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探究,为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建设要点雷彦军(天水市麦积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甘肃 天水 741020)作者简介:雷彦军(1976—),男,甘肃天水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疫病防治1 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建设要素1.1 选址和布局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的选址和布局是其建设的重要要素,将直接影响猪场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益和环境等方面。
常见有关现代生态规模化猪场选址和布局的技术要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环境因素:选址要避开污染源,如化工厂、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等。
同时,要考虑周围环境的气候、水源、土壤、地形等因素,以确保猪场的生产环境良好;2)交通因素: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程度,如是否靠近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枢纽,以及周边交通是否方便;3)市场因素:选址要考虑市场需求和销售渠道,如是否靠近消费市场和供应链,以及是否便于物流和销售;4)布局因素:布局要考虑猪场内部的流程和作业效率,如猪舍、饲料库、办公区等的位置和布局。
万头猪场设计方案万头猪场设计方案万头猪场设计方案主要包括场地选址、建筑布局、设备配置等方面内容。
场地选址:选择位于远离居民区、环境质量良好、交通便利的地块,以确保猪场的运营不对周边居民造成影响,同时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
建筑布局:猪场主要分为猪舍区、办公区、饲料储存区和处理区。
1. 猪舍区:根据万头猪场的规模,应设计多个猪舍,每个猪舍可容纳一定数量的猪只。
猪舍应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扩建和管理。
猪舍内部应设有适当的分区,以便于分批饲养和管理。
猪舍内部的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以保证猪只的生长和健康。
猪舍外部应设置抗风、防雨结构,确保猪舍内部的干燥和安全。
2. 办公区:办公区设在猪场的中央位置,便于管理人员对猪场的全面监管和管理。
办公区应包括办公室、会议室、实验室等功能区域,以满足管理人员的工作需要。
3. 饲料储存区:设计合理的饲料储存区,用于存放猪只的饲料。
饲料储存区应防潮、防鼠,并设置合理的通风设备,确保饲料的质量。
4. 处理区:处理区用于处理猪只的排泄物和废弃物。
处理区应建立合理的排污系统,以避免污染环境。
同时,可以考虑建立污水处理厂,将污水进行处理,保护环境、利用资源。
设备配置:万头猪场应配备先进的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1. 自动喂食系统:采用自动喂食系统,可以实现定量喂食,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利用率。
2. 清洁设备:猪舍内部应配备清洁设备,如清洁车、高压清洗器等,以方便管理人员对猪舍的清洁和卫生进行保持。
3. 通风设备:猪舍内部应配备通风设备,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4. 消毒设备:猪舍内部应配备消毒设备,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减少疾病传播风险。
5. 养殖管理系统:猪场应采用先进的养殖管理系统,实现对猪只的全面监控和管理,包括饲料、水源、疫苗、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管理。
以上是对万头猪场设计方案的简要介绍,具体的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进行详细研究和调整。
规模化现代养猪场的设计与设施配套一、猪舍内部围栏布置不同性别、不同饲养和生理阶段的猪对环境及设备的要求也不同,设计猪舍内部结构时应根据猪只的生理特点和生物学习性,合理布置猪栏、走道和合理组织饲料、粪便运送路线,选用适宜的生产工艺和饲养管理方式,充分发挥猪只的生产潜力,同时提高饲养管理工作者的劳动效率。
(一).公猪舍公猪舍多采用带运动场的单列式,给公猪设运动场,保证其充足的运动,可防止公猪过肥,对其健康和提高精液品质、延长公猪使用年限等均有好处。
公猪栏要求比母猪和肥猪栏宽,隔栏高度为1.2--1.4米,面积一般为7--9平方米,栅栏结构可以是混凝土或金属,便于通风和管理人员观察和操。
(二).空怀、妊娠母猪舍空怀、妊娠母猪舍可为单列式(可带运动场)、双列式、多列式等几种。
栏体多采用限位栏,限位栏设计如下:栏长1?9米,高1?1米。
栏的地面布局为,栏体头部外侧为砖结构料水槽,1?3米的水泥地面,0?6米的漏粪栅,粪栅下面是清粪斜坡与0?3米宽的粪尿沟相联。
限位栏按照宽度分为60厘米和65厘米两种,其中60厘米为初产母猪用,65厘米为经产母猪用。
移动栅栏:限位栏头部内则安装可向左或向右移动1/2个栏宽度的移动栅栏,平时移动栅栏的直管位于头部的中线位置而挡住猪头,使头不能伸出;母猪采食饮水时,将栏移动1/2个栏位,使头部伸出。
长条形料水槽:料水槽净宽25厘米,底部呈弧形,倾斜度0.5%,槽深20厘米,外侧比内侧高5厘米,内侧在头部下面向内7厘米处。
在最后一个栏底部的最低处附近做一个约10厘米高的水泥挡水小坝,小坝外侧的底部做一个与地面小明沟相通的排水小孔,小明沟与粪尿沟相联。
为便于夏天通风,限位栏的尾部墙上离地约15厘米处开一排4545厘米的移门小窗。
限位栏尾部开门用6英分钢管,立柱及侧管用8英分钢管,粪栅用直径12毫米的钢筋。
焊接均为满焊,一般焊缝厚为3毫米。
抽风设备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猪舍两端墙壁上,高度在离地1.7米左右的位置。
关于现代化猪场建设的考虑
——家畜环境卫生学综述
我们都已经了解到,畜牧场朝着大规模,高密度,高速度和高效益的集约化生产模式发展,从而可见,搞好环境卫生学的研究是相当重要,做好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家畜的环境控制和改善提供理论依据;为畜牧场设计提供技术和方法;为家畜环境保护提供有效途径;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为动物疾病的预防提供有效方法;为绿色畜产品生产提供方法与技术;也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其他生产技术的效力。
下面以现代化猪场的建设为例,阐述搞好家畜环境卫生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场址选择与规划布局
1. 场址选择
场址选择应根据猪场的性质、规模和任务,考虑场地的地形、地势、水源、土壤、当地气候等自然条件,同时应考虑饲料及能源供应、交通运输、产品销售、与周围工厂、居民点及其它畜牧场的距离、当地农业生产、猪场粪污处理等社会条件,进行全面调查,综合分析后再作决定。
地形要求开阔整齐,有足够的面积。
猪场生产区面积一般可按繁殖母猪每头45--50平方米或上市商品育肥猪每头3--4平方米考虑,生活区、行政区另行考虑,并留有发展余地。
猪场地势要求较高、干躁、平坦、背风向阳、有缓坡。
地势低洼的场地易积水潮湿,夏季通风不良,空气闷热,易使蚊蝇和微生物孳
生,而冬季则阴冷。
有缓坡的场地便于排水,但坡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场内运输不便,坡度应不大于25°。
在坡地建场宜选背风向阳坡,以利于防寒和保证场区较好的小气候环境。
水源水质,猪场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取用和进行卫生防护,并易于净化和消毒。
水源水量必须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及饲养管理用水的要求。
社会条件,养猪场饲料、产品、粪污、废弃物等运输量很大,所以必须交通方便,并保证饲料的就近供应、产品的就近销售及粪污和废弃物的就地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生产成本和防止污染周围环境。
但交通干线又往往是造成疫病传播的途径,因此选择场址时既要求交通方便,又要求与交通干线保持适当的距离。
一般来说,猪场距铁路、国家一、二级公路应不少于300--500米。
2.场地规划和建筑布局
场地选定后,须根据有利防疫、改善场区小气候、方便饲养管理、节约用地等原则,考虑当地气候、风向、场地的地形地势、猪场各种建筑物和设施的尺寸及功能关系,规划全场的道路、排水系统、场区绿化等,安排各功能区的位置及每种建筑物和设施的朝向、位置。
场地规划:猪场一般可分为四个功能区,即生产区、生产管理区、隔离区、生活区。
为便于防疫和安全生产,应根据当地全年主风向和场址地势,顺序安排以上各区。
建筑物布局:猪场建筑物的布局在于正确安排各种建筑物的位置、朝向、间距。
布局时需考虑各建筑物间的关系、卫生防疫、通风、
采光、防火、节约占地等。
生活区与生产管理区和场外联系密切,为保障猪群防疫,宜设在猪场大门附近,门口分别设行人,车辆消毒池,两侧值班室和更衣室。
生产区各猪舍的位置考虑配种,转群等联系方便,并注意卫生防疫,种猪、仔猪应置于上风向和地势高处。
繁殖猪舍、分娩舍应放在较好的位置,分娩舍要靠近繁殖猪舍,又要接近仔猪培育舍,育成猪舍靠近育肥舍,育肥舍设在下风向。
商品猪置于离场门或围墙近处,围墙内侧设装猪台,运输车辆停在墙外装车。
如商品猪场可按种公猪舍、空怀母猪舍、产房、断奶仔猪舍、肥猪舍、装猪台等建筑物顺序靠近排列。
病猪和粪污处理应置于全场最下风向和地势最低处,距生产区应保持50米的距离。
二、猪舍的基本结构
猪舍的基本结构包括地面、门窗、墙、屋顶等,这些统称为猪舍的外围护结构。
猪舍的小气候状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舍的外围护结构的性能。
1.基础和地面基础的主要作用是承载猪舍的自身重量、屋顶积雪重量和墙、屋顶承受的风力,基础的埋置深度,根据猪舍的总荷载、地基承载力、地下水位及气候条件等确定。
基础受潮会引起墙壁及舍内潮湿,应注意基础的防潮防水。
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管作用浸湿墙体,在基础墙的顶部应设防潮层。
猪舍的地面是猪仔活动、采食、躺卧和排粪尿的地方。
地面对猪舍的保温性能及猪只的生产有很大影响。
猪舍己救人面要求保温、坚实、不透水、平整、不滑、便于清扫和清洗消毒。
地面一般应保持
2%--3%的斜度,以利于保持地面干躁。
水泥地面坚实耐用、平整,易于清洗消毒,但保温性能差。
目前猪舍多采用水泥地面和漏缝地板,为克服水泥地面传热快的缺点,可在地表下层用孔隙较大的材料(如炉灰渣、膨胀珍珠岩、空心砖等)增强地面的保温性能。
2.墙壁,猪舍的墙壁要求坚固耐用,承重墙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必须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环境的要求,墙壁使用不同的材料,一般墙体为粘土砖墙,砖墙的毛细管作用较强,吸水力也强,可以保温和防潮;有的地区使用波纹板或幕布当途径墙壁。
墙体的厚度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所选墙体材料的热工特性来确定。
3.门、窗户主要用于采光和通风换气,窗户的大小、数量、形状、位置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合理设计;门是供人和猪出入的地方,供人、猪、手推车出入的外门一般高2.0--2.4米,宽1.2--1.5米,门外设坡道,便于猪只和手推车出入,外门的设置应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必要时加设门斗。
4.屋顶屋顶起遮挡风雨和保温隔热的作用,屋顶要求坚固,有一定的承重能力,不漏水、不透风,且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
三、猪舍模式选择
1.传统式单、双坡猪舍
单坡传统式猪舍,结构简单,便于施工,舍内光照、通风较好,但冬季保温性较差,适合于小形猪场;双坡式可用于各种跨度,一般栏舍布置双列式,若设吊顶则保热性更好,但对建筑材料要求较高。
单、双坡传统猪舍,适合于投资少,较简陋的中小型猪场。
规模一般在3000--5000头之间,投资额在100万元以下的猪场。
2.装配式猪舍
装配式猪舍是近年来在南方地区新建的,一般为框架结构,跨度在12-15米之间,多设四列五通道,长度为100米左右,侧墙上装有轴流式风机,两边为卷帘幕,舍内温帘降温,集约化程度高,一栋猪舍饲养规模在3000-5000头,配套设施先进,有的采用机械刮粪,自动饲喂等机械化程度比较高。
此类猪舍适合同5000头以上的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150万元以上。
各系统为:
(1)降温系统:气温在37℃以下时,打开地窗、塑料卷帘,猪舍敞开,利用自然风除湿降温,或利用安装在铸铁漏缝地板正上方的加压喷雾系统进行降温。
气温在37℃以上时,对于分娩床、公猪栏、限位栏内的猪只,关闭地窗及封闭隔板上的门,密闭纵墙上的塑料卷帘,向蜂窝湿帘内注水,开启轴流风机,进行负压降温。
(2)保暖系统:关闭地窗,封闭塑料卷帘。
在仔猪保温箱内装有两根红外线取暖器,箱外装有温控器,根据仔猪的出生日龄,在温控器上设定温度数字,对箱内温度进行自动控制;对于培育猪,用保温板进行取暖。
定期打开轴流风机除湿、换气。
(3)通风系统:冬季寒冷,猪舍呈密闭状态,舍内的氨气、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增大,每天必须开启轴流风机通风换气。
春、秋两季,猪舍为敞开式,采用自然通风。
夏季严热,猪舍密闭,采用负压通风降温系统。
3.楼房式猪舍
为节约土地资源,在土地比较紧缺的地区可以采用楼房饲养,楼房建筑承重强,结构复杂,猪场建设成本高。
楼房饲养密集度较高,要求管理严格,防疫消毒到位,通风采光要好,猪群尽量不串层。
楼房猪舍适合大型猪场,投资额多在500万元以上。
四、总述
总之,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现代化的猪舍也将发展的更全面。
科技兴,人民幸,在现代化的潮流下,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将随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现代化的引领下,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会有一个良好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