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施护纲要
- 格式:ppt
- 大小:1.49 MB
- 文档页数:57
辩证施治纲要一、 望诊(一)总的观察:望诊是四诊之首,主要四方面,即神、色、形、态。
望神:是指神气、神志而言。
从神的盛衰,可以看出病情的轻重。
以及预后的好坏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望色:色,是脏腑气血盛衰的表现,也是疾病变化的表现。
五色即青、黄、赤、白、黑。
色宜明亮含蓄,最忌晦暗。
望形:是看病人身体强弱能力的大小,推知病情的进退。
望态:即望病人的动态。
不同的病,有不同的动态,掌握这种规律,可以预测疾病的转归。
1、望神:安静——病在阴爽朗——病在阳恍惚——神识似明不明,见物不真切,多为津液亡或心血虚之象呆钝——是情志病,神情呆钝,如家有丧亡或不幸之事沉郁——情志不遂烦躁不宁——见于热病或神气将亡之时疲惫——见于过劳后、肾虚、胃不实昏瞀——神识不清,心中烦闷,多为火热,邪入心包之象。
2、望色(色与泽):青——为风、多为肝病赤——为热,多为心病黄——为湿,多为脾病白——为寒,多为肺病黑——为劳,多为肾病鲜明——新病,病在表。
久病忌见(因系人体内脏精气将竭之象)晦暗——久病,病在里清癯——久病气虚枯涩——久病血虚3、望形态:形之胖瘦——胖人多中风,形厚气虚,难以周流,素多抑郁,湿蓄生痰,痰雍气塞故多暴厥,瘦阴虚,血液衰少,相火易亢,故多劳嗽。
肌之滑涩——表明津液的盛衰腠(汗孔)之疏密——表明营卫的盛衰肉之坚软——胃气的盛衰筋之粗细——肝血的盛衰骨之大小——肾气的盛衰甲之刚柔——胆液的盛衰指之肥瘦——经气的盛衰掌之厚薄——脏气的盛衰天柱骨倒——第七颈椎塌陷,颈项不立,为重病末期。
角弓反张——颈项和背脊,反张象弯弓,为深热作痉,小儿惊风。
口眼歪斜——中风,或掉线风(面神经麻痹)肌肤甲错——皮肤枯燥如鱼鳞交错,内生痈脓,或干血瘀积经脉,以致新血不能营养肌肤。
毛悴色夭——太阳经病,痉病,落枕。
龟背——脊背弯曲形如龟背,多为督脉空点,或风邪客于脊入于骨髓。
多见于脊椎结核。
鸡胸——前胸凸出,如鸡之胸状,身体衰弱,骨软,胸总畸形发育均可见。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一、引言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中医理论指导护理实践,以保障和促进患者身心健康为目的的一种综合性护理。
其中,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对症施护,达到治疗疾病和调节机体平衡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医护理辨证施护内容。
二、辨证施护基本原则1. 个体化原则个体化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同样患有高血压的两位患者进行治疗时,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案。
2. 综合分析原则综合分析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结合多种方法进行全面分析。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体质、年龄、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3. 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以调整机体平衡为目的原则是指在进行辨证施护时,应以调节机体平衡为最终目的。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通过调节患者的情绪和饮食习惯等方面来达到治疗效果。
三、辨证施护内容1.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进行个性化诊断和治疗。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郁脾虚型失眠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益气养血、安神定志等药物来达到治疗效果。
2. 饮食调理饮食调理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是指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
例如,在对于一个肝胆湿热型感冒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按摩推拿按摩推拿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常用方法之一。
它是指通过按摩、推拿等手法来调节患者的气血运行和经络系统。
例如,在对于一个寒性体质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温通经络、散寒祛湿等按摩手法来达到治疗效果。
4. 中药浴中药浴是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一种特殊方法。
它是指将中药材加入到浴缸中,让患者在其中泡浴,以达到调节机体平衡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是中医护理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中医强调对患者的整体护理,并且将其分为辨证和施护两个环节。
辨证是指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因、病机等,通过四诊(望、闻、问、切)的方法,辨别疾病的病理变化和病程特点,以便制定出救治方案。
施护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具体护理操作。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如下:1.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症施护。
不同患者的病情可能各异,需要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比如,对于气虚体质的患者,可采取补气养血的方法进行施护。
2.因病施护:中医护理注重因病施护,即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例如,对于患有风寒感冒的患者,可采取温针灸、贴敷艾叶等方法进行施护,以驱散寒邪、缓解症状。
3.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平衡是人体健康的基础。
在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比如,对于阳虚体质的患者,可以采取温补脾胃的护理方法,以增强阳气。
4.治未病:中医护理不仅注重治疗疾病,更注重预防疾病。
在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以提高免疫力,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5.融合中西医: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还包括融合中西医。
中医和西医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在护理过程中应综合利用两者的优点,制定综合性护理方案。
例如,在护理心脏病患者时,既可以采取中药调理,又可以结合西医药物治疗。
中医护理辨证施护的原则是中医护理工作中的基本准则,它能够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恰当的护理方案。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中医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辨证施护能力,不断提升中医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辨证施护的程序和原则辨证施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观察、分析和判断患者的疾病和症状变化,从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护理计划的过程。
辨证施护的目标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提高其康复能力。
1.收集信息:包括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以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
2.分析信息:将收集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和对照,找出其中的规律和关联性,以及导致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
3.判断问题:根据分析的结果,判断患者的疾病和症状的性质、轻重程度和发展趋势,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确定需要采取的护理措施和问题解决方案。
4.制定护理计划:根据判断的结果,制定一份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目标、措施、注意事项和评估标准等。
5.实施护理:根据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实际的护理工作,包括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提供基础护理和特殊护理、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和手术等。
6.评估效果:对实施护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比较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之前的情况,判断护理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是否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7.调整护理计划: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包括修改目标、改变措施、调整注意事项等。
1.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和方案,以满足其特殊需求和要求。
2.综合原则:综合运用各种护理方法和技术,采取多种手段和措施,全面地进行护理工作,以使疾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3.科学原则:根据最新的护理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实践经验,进行科学的护理实施和判断。
4.个案化原则:根据每个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详细和系统的护理评估和判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
5.连续性原则:护理工作应是连续的,包括早期预防、急性期和康复期的护理,以及出院后的护理。
6.预防为主原则: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患者健康的维护,主动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指导。
7.微创原则:尽量采用微创技术和方法,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损伤,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