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字之植物类
- 格式:doc
- 大小:6.93 MB
- 文档页数:26
2024年幼儿园大班《看图识字》标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材《看图识字》第二章,具体内容包括“动物篇”和“植物篇”。
动物篇涵盖常见小动物如猫、狗、兔子等,植物篇则包括花草树木等大自然元素。
通过这些内容教授,让孩子们能够认识更多事物,丰富他们词汇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掌握本节课所学动物和植物词汇。
2.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3. 增强孩子们对大自然认识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熟练掌握本节课动物和植物词汇。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片,发挥想象力,用恰当词汇表达自己观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卡片、挂图、黑板、粉笔。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色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我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周围动物和植物,引导他们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受,从而激发他们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我展示图片,让孩子们说出图片上动物和植物名称,然后教授对应词汇。
例如,展示猫图片,教授“猫”词汇。
3. 随堂练习(10分钟)我给出一些图片,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快地找出图片上动物和植物,并正确说出它们名称。
4. 小组讨论(5分钟)孩子们在小组内用新学词汇进行交流,分享自己最喜欢动物和植物。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动物和植物简笔画,旁边标注对应词汇。
2. 用不同颜色粉笔标注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在本子上画出自己喜欢动物和植物,并用新学词汇进行标注。
答案示例:我画一只猫,旁边标注“猫”。
2. 家长辅助作业:请家长帮助孩子收集生活中动物和植物图片,让孩子用新学词汇进行介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解他们在学习词汇方面困难,以便进行针对性辅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走进大自然,观察更多动物和植物,将所学词汇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如“我动物朋友”、“植物观察日记”等,让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
最新人教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读不完的大书》第1课时优质语文要素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通过随文识字、看图识字等方法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
借助图片,认识“重瓣”“棕榈”等事物名称的词语。
3.会写“读、麻、蚂”等10个字。
4.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大书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在哪本书里学到了什么知识?看到了什么有趣的图画呢?2.你们读的书都蕴含了丰富的知识,但是有这样一本书,比你们看过的书神奇多了,知识丰富多了。
它是一本看不完的大画册,一部永远读不完的大书。
3.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里面有哪些无穷的奥秘,无尽的乐趣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板书课题。
4.指导在田字格里写生字“读”。
指导“读”的书写要点:“讠”横折提的竖与点对齐;右边第三笔是横钩;“头”的最后一笔是点。
二、初读课文,认识大书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读不流利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思考:这本读不完的大书是什么呢?2.汇报:这本读不完的大书就是——大自然。
三、随文识字,翻阅大书1.学习第1自然,感受生动的语言指名朗读第1自然段,课件出示: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兽昆虫,林间的花草树木,水里的虾蟹游鱼……世界万物,不仅好玩,还让人沉思和遐想。
设计意图:第1自然段是文章总起段,下文作者介绍的各种“好玩的东西”都始于这一段。
尤其第二句,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话不但生动,而且仅用六个短语就描绘出了一幅包罗天地万物的宏大画卷,感受作者语言的准确精练。
另外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关联词“不仅……还……”,也识记了“仅”这个生字。
(1)纠正字音:走兽,“走”平舌音,“兽”翘舌音。
(2)提问:在这段话里,作者觉得大自然里什么是好玩的东西?(全班齐读)作者只列举了这六个短语,为什么就说是“世界万物”呢?请同桌一起说一说。
幼儿园大班看图识字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图片中的汉字,了解字词的含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图片、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小猫钓鱼》字词:小猫、钓鱼、小鱼、草丛、蝴蝶2. 第二课时:《小狗追球》字词:小狗、追球、草地、树木、太阳3. 第三课时:《小鸭游泳》字词:小鸭、游泳、水花、荷叶、小鱼4. 第四课时:《小鸟飞翔》字词:小鸟、飞翔、天空、白云、彩虹5. 第五课时:《小兔拔萝卜》字词:小兔、拔萝卜、农田、杂草、小熊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认识图片中的汉字,了解字词的含义。
2. 难点:培养幼儿观察图片、表达能力及识字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法:通过展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认识汉字。
2.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汉字。
3. 游戏教学法:设计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汉字。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事物。
2. 识字:教师逐个教授汉字,让幼儿认识并理解字词含义。
3. 情景练习:创设情景,让幼儿运用所学字词进行对话。
4. 游戏环节:设计趣味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巩固字词。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字词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和字词应用能力。
3. 定期进行汉字识读测试,评估幼儿的识字水平。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看图写字练习,提高他们的书写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见证幼儿的成长。
3. 开展识字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各类动物、植物、场景等图片。
2. 教学卡片:印有汉字和图片的卡片。
3. 教学游戏:识字游戏、拼图游戏等。
4. 家庭教育资源:家长指导手册、亲子活动建议等。
九、教学建议:1. 针对幼儿的兴趣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识字2 树之歌人教(部编版)识字2 树之歌文本分析:本课是一首介绍树木特征的归类识字儿歌,描写了杨树、榕树、梧桐树、枫树、松树、柏树、木棉、桦树、银杏、水杉和桂花树等11种树木,表现了大自然树木种类的丰富。
课文每句话的观察角度各不相同。
第一句观察树木的形状,描写了杨树的高大、榕树的茁壮及梧桐树叶像手掌的特征。
第二句观察树叶的颜色,描写了枫叶的火红和松树、柏树的翠绿。
第三句观察树木的习性,写出了木棉喜暖和桦树耐寒的不同习性。
最后一句介绍了两种被誉为“活化石”的树以及香溢满园的桂花树。
这首儿歌篇幅短小,读来朗朗上口,常识性较强,却洋溢着浓浓的情趣,语言平实,修辞恰当,所选树木具有代表性,贴近儿童生活。
文中插图与儿歌中的树木对应,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白桦、木棉、梧桐、榕树、水杉、银杏、金桂、柏树、枫树、松树、杨树,直观展示了各种树木的特点,符合儿童图文学习的心理特征。
教师在授课之前可以提前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树木,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以便课上交流。
在一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带有木字旁的生字,并了解了汉字“偏旁表意”的特点及规律,所以学生学习本课生字有一定的基础。
尤其是本课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树,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也有生活中不太常见的,它们身上的自然常识极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不同树的相关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掌握偏旁归类识字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看图,初步了解11种树的基本特点。
积累与树木有关的语句。
教学重难点:朗诵、背诵儿歌,利用形声字特点掌握带有木字旁的8个生字,初步了解树木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梧、桐”等15个生字,会写“杨、壮”等10个字,会写“杨树、树叶”等8个词语。
《识字5》一、教材分析识字5是一篇词串识字的韵文,它将有关冬天的词语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组成韵文。
再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学生识字和认识事物。
课文由插图、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
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表现了冬天的气候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不畏严寒的三种植物,第三组介绍了在洞里过冬的动物,第四组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的活动。
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韵文。
2.认识冬天的气候特征,不畏严寒生长的植物,在洞中过冬的动物以及冬季常见的体育运动和相应的词语。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会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
. 4.认识一个新的偏旁,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雪”、“蜡,翠”、“蛇”。
三、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韵文。
四、教学方法:谈论法、读书指导法、启发法、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早上出门你们感觉天气怎么样?这说明冬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
你们想知道野外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吗?那就快打开书本,去找一找答案吧。
仔细看看野外有些什么,请你按顺序说一说。
二、看图识字学词语大家刚才说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识字5)齐读课题。
1、冬天到了,天气怎么样?你从图上哪个地方看出来的?(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是啊,北风呼呼地刮着,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的下着,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时候的气温也一下子下降了很多,让人们感到特别地寒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吹来了一股强冷空气,这种强冷空气人们称它为“寒流”。
出示词语“寒流”,齐读两遍。
(3)指名分别朗读三个词语。
(5)齐读三个词语。
2、天气非常寒冷,有些小动物们早早地就躲在洞里准备过冬了,看看,都是哪些动物呢,你们认识它们吗?(1)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2)谁有本领读好这三个词语?指名读一读。
(2)女生读,齐读。
(4)纠正错误的读音。
3、可在这么冷的天气力中,有些植物却很勇敢,它们不怕寒冷,依然挺立在冰天雪地。
大班教案《看图识字、组词、造句》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看图识字》教材第三单元“自然与环境”,具体包括第5章节“天空与季节”,详细内容涉及常见天气现象、四季变化以及相关的动植物名词。
通过图片展示和情景互动,教授“太阳、云、风、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等基本词汇,并引导幼儿进行组词和造句。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认识并正确使用本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所学生词进行简单组词和造句。
3. 增进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培养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生字词进行组词和造句。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理解字词的含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字卡、图片、黑板、白板笔。
2. 学具: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天空和四季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内容,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呈现(10分钟):利用PPT课件,逐个介绍生字词,教读并解释字词含义,让幼儿跟读,加强记忆。
3. 实践互动(10分钟):分组进行字词游戏,让幼儿用字卡进行组词,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组的词。
4. 例题讲解(5分钟):选取两个生字词,演示如何用这两个词进行造句,并解释造句的规则。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幼儿用所学的字词进行组词和造句,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六、板书设计1. 生字词:太阳、云、风、雨、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2. 组词示例:太阳+云=晴朗、夏天+热=炎炎夏日。
3. 造句示例:春天来了,花儿开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本节课所学的字词,每组至少写出两个组词和两个造句。
2. 答案示例:组词:太阳+花=阳光灿烂、云+风=云淡风轻。
造句:夏天到了,小朋友们都喜欢吃冰淇淋。
秋天来了,树叶黄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实践互动环节,部分幼儿对字词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个别辅导。
幼儿园小班精品教案《看图识字》含反思《看图识字》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小班教材《看图识字》单元,主要围绕第一章“动物篇”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十个动物名词,如“猫、狗、兔子、小鸟、大象、狮子、老虎、猴子、老鼠、猪”;学习与这些动物名词相关五幅图片,培养幼儿观察、认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认识并说出十个动物名词。
2. 培养幼儿观察图片细节,提高其视觉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正确掌握动物名词,并能够将图片与相应动物名词对应起来。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图片细节,提高他们视觉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五幅动物图片、动物名词卡片、磁性黑板、挂图。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色卡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邀请幼儿观察教室内动物玩具,引导他们说出玩具名称。
(2)出示五幅动物图片,让幼儿观察并尝试说出图片中动物。
2. 教学动物名词(10分钟)(1)教师出示动物名词卡片,逐一教读,让幼儿跟读。
(2)引导幼儿将图片与相应动物名词对应起来,巩固记忆。
3.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挑选一幅动物图片,展示在磁性黑板上,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动物名称。
(2)教师示范如何将图片与动物名词配对,让幼儿模仿。
4.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出示其他四幅动物图片,让幼儿独立完成图片与动物名词配对。
(2)邀请部分幼儿上台展示,其他幼儿评价。
(1)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2)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在生活中见过其他动物,激发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磁性黑板左边贴上五幅动物图片。
2. 右边依次贴上对应动物名词卡片。
七、作业设计(1)用画笔和彩色卡纸制作一幅自己喜欢动物画。
(2)将所学动物名词与图片对应,贴在家庭学习角。
2. 答案:动物画和配对成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和动物名词配对,让幼儿掌握基本动物词汇。
史上最强看图识字《慧眼识字:用眼睛看懂文字》(外国人轻松学汉字的神器)余双红著第五章植物类 (2)01 禾苗 (2)02 花卉 (2)03 根茎 (3)04 叶芽 (4)05 枝梢 (4)06 瓜豆 (5)07 辣椒 (6)08 茄 (6)09 蘑菇 (7)10 果核 (7)11 树木 (8)12 森林 (9)13 荷莲藕 (10)14 稻韭 (11)15 萝卜 (12)16 芝麻 (13)17 葡萄 (14)18 桃杏 (15)19 梨桑 (15)20 栗 (16)21 苹 (17)22 兰竹松梅 (17)23 梧桐 (19)24 莓霉酶 (20)25 棘枣 (21)26 杨柳 (22)27 桂 (22)28 樟 (23)29 榴 (23)30 蒲 (24)31 荞麦 (24)32 苞 (25)33 朵 (25)34 秆 (25)35 竿 (26)第五章植物类01 禾苗读音:【hé】分析:甲骨文“禾”在“木”(代表植物)的末稍上画出下垂的穗子。
造字本义:结穗的谷类作物的总称。
趣谈:“一撇写在木字头,变成禾苗栽地头。
禾苗长得肥又壮,田野一片绿油油”。
词句:禾苗。
读音:【miáo】分析:苗=艹(嫩芽)+田(田地,田园)。
造字本义:田园里开瓣萌发的作物。
引申义:初生的动植物;事物的迹象,发展源;嫩叶状的事物。
词句:豆苗;苗圃;火苗。
02 花卉读音:【huā】分析:花=艹(草,草本植物)+化(转化,变成,“化”强调艳丽的花朵来自于绿色藤、茎的神奇之“变”)。
造字本义:草本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引申义:不单纯的,构成驳杂的;注意力分散的,看不清的;心念复杂的,变化多端的;光色四射的事物;消耗,消散,消费,用掉;漂亮而有迷惑性的。
词句:花朵。
读音:【huì】分析:卉=屮(草)+屮(草)+屮(草)。
造字本义:草的总称。
词句:花卉。
03 根茎读音:【gēn】分析:根=木(树)+艮(“跟”的省略,指脚底跟)。
造字本义:比喻草木长在地下、使树木牢牢挺立的营养器官。
引申义:物体的基部;事物的本源;从本源上,彻底地;量词:枝,枚,条。
词句:落叶归根;根深蒂固。
读音:【jīng】分析:茎=艹(艸,草)+巠(直)。
造字本义:草本植物直立的主干。
引申义:枝柱状的物体;量词:枝,根。
词句:根茎。
04 叶芽读音:【yè】分析:叶=口(说)+十(多)。
合并字“葉”=艹(草)+枼(【yè】,意为“叶片、薄片”),其造字本义是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的绿色扁平器官,即所谓“树叶”。
注:“叶”合并“葉”之后,“叶”不读它原有读音【xié】,而转读被合并字“葉”的读音【yè】,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造字本义:异口同声【xié】。
“叶”的本义与“谐”相近,后由“谐”代替。
合并义: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的绿色扁平器官。
即所谓“树叶”。
【yè】。
词句:树叶;落叶归根。
读音:【yá】分析:芽=艹(草)+牙。
造字本义:比喻草木刚萌发的尖齿状的幼体。
引申义:尖齿状的东西。
词句:豆芽;嫩芽;肉芽。
05 枝梢读音:【zhī】分析:枝=木+支(“枝”的本字,表示竹木枝条)。
造字本义:竹、木主干上分出的细条。
词句:树枝;开枝散叶;枝条;枝梢。
读音:【shāo】分析:梢=木(树枝)+肖(小肉)。
造字本义:比喻树枝尾端新生的嫩枝。
说明:树干顶端的枝条为“末”;枝条尾端的新生嫩枝为“梢”。
词句:树梢。
06 瓜豆读音:【guā】分析:像藤蔓上挂着葫芦状的果实。
造字本义:挂在藤蔓上的葫芦状果实。
词句:南瓜(集食品、营养品、药品于一身);“夏天常吃瓜,中药不用抓”。
读音:【dòu】分析:甲骨文“豆”像高脚器皿,内部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器皿中的食物,上面的一横表示盖子。
造字本义:食具也,盛食物的高脚器皿。
现在本义只见于古文。
引申义:豆科植物的果实。
(荳仁装在“豆”般的荳壳中)词句:“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大豆,黄豆、青豆、黑豆的统称,被称作“豆中之王”,“营养之花”,“植物之肉”,“绿色乳牛”。
黄豆是“素中之荤”,绿豆是“济世之谷”);“青菜豆腐保平安”;“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合理饮食结构)”。
07 辣椒读音:【là】分析:辣=辛(辛辣味)+束(“刺”的省略,表示刺激性)。
或者表示束缚在植物体内的一种能让人感觉辛辣的味道。
造字本义:姜、蒜等的刺激性味道老辣。
引申义:圆熟泼辣,老练刚劲;凶狠,刻毒。
词句:辣椒;毒辣。
读音:【jiāo】分析:椒=木(植物)+尗(【shú】,由上而下逐渐变小)+又(手)。
表示一种聚集在一起的可以一把抓的植物的果实。
造字本义:花椒。
说明: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球形,暗红色,种子黑色,可供药用或调味。
词句:花椒;辣椒;椒盐。
08 茄读音:【qié】【jiā】分析:茄=艹(植物)+加(增加,加长)。
说明荷茎要比一般的草本植物的茎要长得多。
造字本义:荷茎【jiā】。
现在本义消失。
引申义:译音用字,如雪茄【jiā】;茄子,一年生草本植物,花紫色。
果实一般为紫色,也有白色或绿色的,可食,果实比一般的果实要加长的多【qié】。
说明:茄子,吴越人沿用宋代叫法称为落苏,广东人称为矮瓜,是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热带为多年生。
其结出的果实可食用,颜色多为紫色或紫黑色,也有淡绿色或白色品种,形状上也有圆形,椭圆,梨形等各种。
茄子是一种典型的蔬菜,根据品种的不同,食用方法多样。
茄子,最早产于东南亚,在印度经过驯化后传向世界各地。
中国可能是其第二驯化中心。
栽培种主要为圆茄子和长茄子。
世界各国多有栽培,但以亚洲产量最多。
词句:茄子【qié】;番茄【qié】;茄房(即“莲蓬”。
以蓬实外苞分隔如房,故名)【jiā】;雪茄【jiā】。
09 蘑菇读音:【mó】分析:蘑=艹(植物)+磨(像磨子一样)。
表示长得像磨子一样的一种菌类。
造字本义:蘑菇。
词句:蘑菇(许多膨大而复杂的气生肉质真菌子实体。
引申为故意纠缠);蘑菇云(核爆炸时形成的蘑菇状烟云);蘑菇战术(利用地形、和有利的群众条件同敌人周旋,将敌人拖垮并最后消灭的作战方法)。
读音:【gū】分析:菇=艹(植物)+女(在这里表示孢子繁殖,直接从本体繁殖)+古(古老的)。
表示菇是一种古老的直接从本体孢子来繁殖的植物。
造字本义:蘑菇。
词句:蘑菇。
10 果核读音:【guǒ】分析:甲骨文“果”像树上结满球状的籽实。
造字本义:树结的籽实。
引申义:事物发展的结局;善于决断的,有结局的。
词句:果实;结果;因果;果断。
读音:【hé】分析:核=木(树木,也借代果子)+亥(幼儿发声),表示果子里面可以像幼儿发声一样生发树木的部位。
造字本义:果子中心可以生发树木的部位。
引申义:中心,中央;以现定中心标准衡量、校对。
词句:果核;核心;核对;核查。
11 树木读音:【shù】分析:甲骨文树=木(小树)+豆(即“荳”,荳菽)+又(抓),表示手持木苗或豆苗,掘地种植。
造字本义:手抓木本或草本植物的小苗,掘地种植。
引申义:木本植物;树立。
词句:十年树木;独树一帜;参天大树。
读音:【mù】分析:上部有开叉的树枝,下部是扎向地面的树根。
造字本义:指扎根于土地的树。
词句:树木;木材;木头。
12 森林读音:【sēn】分析:甲骨文“森”左中右并列三(众多)个“木”,表示林大树多。
后来改写成上下结构。
造字本义:树木茂密丛生。
引申义:幽深阴暗的;密集的,严密的。
词句:森林;森然恐怖;戒备森严;森罗密布;。
读音:【lín】分析:林=木+木,像两(多)棵树并排。
造字本义:指丛生的竹木。
引申义:聚集成片的人或物。
词句:树林;碑林;武林;林立。
13 荷莲藕读音:【hé】【hè】分析:荷=艸(代叶子或花)+何(扛在肩上),比喻像自扛在肩的叶子或花朵。
造字本义:芙蕖、水芙蓉【hé】。
引申义:扛,担,负担【hè】;负载物【hè】。
说明:水上部分的叶子与花称作“荷”;水下泥中的茎称作“藕”,子实称作“莲”。
莲的主茎生长在水下,使得荷花、荷叶看起来是独自扛着,高高亭立水面,别样美丽。
如荷花荷叶,荷枪实弹。
词句:荷花;荷载;电荷。
读音:【lián】分析:莲=艹(表示是一种草本植物)+连(聚合的意思,表示莲子一同集聚于莲蓬之中)。
造字本义:荷花的籽实。
引申义:草本植物荷。
说明:莲,多年生草本植物。
叶子大而圆。
花大,有粉红、白色两种。
种子称“莲子”,包在倒圆锥形的花托内,合称“莲蓬”。
特别的是,其种子莲子可以存活上千年。
有科学家培育了一些有千年历史的莲子,繁殖出来的荷花依然生机盎然。
趣谈:中国古代的文学家认为荷花圣洁高雅,所以在古代诗词歌赋,经常会有歌颂荷花的篇章。
比如曹植在《芙蓉赋》中说“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群芳谱》中说,“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
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于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对荷花最出名的赞誉。
出于对荷花的喜爱,文人给荷花取了很多不同的名字。
依照外形,起名荷花,取“莲茎上负荷叶,叶上负荷花”(《本草纲目》)之意;另外还有,“未发为菡萏,已发为芙蓉(芙蕖)”(《说文解字》)。
依照亲水的生长习性,取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泽芝等。
依照圣洁高雅的气质,取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宫仙子、玉环等。
荷花的茎一般称为藕,但也有玉节、玉玲珑、玉臂龙等名称。
荷花的果实莲子又称玉蛹、湖目。
在佛教中,莲花代表漂浮在欲望的污水上,身体、言语和心灵的纯洁。
佛通常被描写坐在巨大的莲花和莲叶上。
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
莲花几乎可以和“佛”划上等号。
以莲花代表如来者,以“莲花出于淤泥而不染”,来形容“如来已不为世间八法之所染污”。
莲花为群蜂所采,譬法界真如为众圣所用。
莲花也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的承载工具,往生之初还是住莲花苞中,等待时日,花开见佛。
词句:莲花;莲蓬。
读音:【ǒu】分析:藕=耒(古代耕地用的农具)+禺(角落)+艹(草本植物),指人们利用耕地工具从地下挖出个角落才能得到的一种草本植物;也可以看作是藕=艹(草本植物)+耦(藕的特征是一节一叶一花,花叶成对,耦合成双)。
造字本义:莲的地下根状块茎。
趣谈:藕,又称莲藕,属睡莲科植物,原产于印度,后来引入中国,“相怜得莲,相偶得藕,不似人间有离别”。
藕微甜而脆,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中医认为药用价值相当高。
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夫藕生于卑污,而洁白自若生于嫩而发为茎、叶、花、实,又复生芽,以续生生之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