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第18课 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拔高训练四
- 格式:docx
- 大小:877.19 KB
- 文档页数:10
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期的繁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过程,认识农民起义推动历史发展的作用。
2.了解清军入关、清朝前期的繁盛等史实。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清朝前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过程与方法:1.结合相关史料,说说明末政治腐败的表现,学会“论从史出”。
2.通过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康乾盛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以史为鉴,通过对明清帝国兴替的学习,明白朝代更替的规律,知道统治者采取正确政策的必要性,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康乾盛世”是清王朝最强盛的时期,奠定了疆域广阔、统一强盛的大国的格局。
教学重难点:重点:李自成起义、清军入关、康乾盛世。
难点: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李自成起义失败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前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的又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那么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哪些?明清帝国是怎样更替的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期的繁盛。
二、学习新课:讲述明宪宗、明熹宗疏于朝政的相关史事及语文教材中关于“魏忠贤连升三级,一群混蛋。
”的文章,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表现在哪些方面?造成了怎样的后果呢?(一)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1.背景:学生阅读P94归纳明朝农民起义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明朝后期,政治日益败坏,社会矛盾激化,王朝统治危机四伏。
(2)当时外部威胁也极其严重,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立大金政权,史称“后金”;1636年,皇太极继位,改国号为“清”。
(3)满族兴起后多次打败明军,逐渐建立山海关外的东北全境。
2.爆发:学生对照课本了解:自1627年起,陕西地区因连年饥荒相继爆发多次农民起义。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练习题[含答案解析]七十五第1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B、隋唐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宋元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小奇同学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焚书坑儒”“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相关资料,由此推测他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B、对外文化的交流C、封建专制统治的加强D、民族政策的演变【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率孤军坚守扬州城的著名将领史可法生活的时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末清初【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从明朝初废除丞相到清朝增设军机处,表明( )A、专制统治日益衰微B、民主监督得到发展C、皇权日益加强D、建立了限制皇权的有效机制【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以下关于后金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明朝后期由辽东地区的建州女真发展而来B、创立八旗制度,战斗力加强C、努尔哈赤于1616年称汗D、努尔哈赤称汗后,逐步统一了女真各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
军机处由清朝哪位皇帝设立(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个主题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主要讲述了清朝的建立以及前朝的繁盛时期。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清朝的建立背景、入关定都北京、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统治成就,以及清朝前期的繁盛景象。
本节课内容丰富,知识点众多,需要学生系统掌握清朝的建立背景、皇帝统治成就以及前朝的繁盛特点。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但清朝的历史知识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对清朝的历史背景、皇帝统治成就等方面进行深入了解。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以便于理解教材中的图文信息。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的建立背景、入关定都北京的过程,掌握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统治成就,认识清朝前期的繁盛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背景、入关定都北京的过程,顺治、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统治成就,清朝前期的繁盛特点。
2.教学难点:对清朝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图文信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3.合作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
3.视频资料:关于清朝建立与前朝繁盛的相关视频。
4.图片资料:清朝皇帝画像、历史场景图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皇帝画像,引导学生关注清朝的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华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五十八篇第1题【单选题】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同皇帝控制。
该机构是( )A、锦衣卫B、军机处C、中书省D、六部【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A、浅议特务机构B、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明清的君主专制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可谓是清代文人学者的真实写照。
这一事件反映了清朝( )A、政治领域的专制B、经济领域的专制C、军事领域的专制D、思想领域的专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清时期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有(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②雍正帝设立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④思想上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雍正八年,刑部尚书之子徐骏因作诗“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而被人告发,清廷即以“于诗文稿内造为讥讪悖乱之言”的罪名,照大不敬律将徐骏“斩立决”。
历史上把清廷的这一做法称为( )A、焚书坑儒B、独尊儒术C、八股取士D、文字狱案【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这个王朝的建立时间和第一位皇帝是( )A、1616年努尔哈赤B、1636年皇太极C、1405年郑和D、1644年李自成【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朝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设立特务机构B、制造文字狱C、实行八股取士D、设立军机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对东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少数民族有( )①契丹②女真③南诏④吐蕃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有关文字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造成社会恐怖B、严重摧残人才C、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D、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明末农民战争中,称“闯王”的是( )A、李自成B、张献忠C、吴三桂D、戚继光【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华师大版课后辅导练习第二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两代是可以的。
”文中的空缺处应填( )A、秦汉B、魏晋C、宋元D、明清【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评价某官职的职能时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问”。
他评论的是( )A、唐代的六部官员B、明代的内阁首辅C、清代的八旗议政王D、清代的军机大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率军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的起义军将领是( )A、李自成B、张献忠C、皇太极D、吴三桂【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事件是( )A、创立八旗制度B、在中央设置内阁C、设置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明史·职官志》记载:“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A、维护国家统一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下列内容,属于制约皇帝的机构是( )A、议政王大臣会议B、军机处C、科举制D、内阁、六部【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B、皇权战胜相权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D、皇权日益加强【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在中国古代,土地就是农民的根,没了土地等于没了生存的根。
明朝末年大量农民破产逃亡,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爆发,其原因是( )①官府赋役苛重②土地兼并严重③对后金常年用兵④连年天灾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代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九十七第1题【单选题】如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臣关系的变化,它主要反映了( )(大臣坐而论道)(大臣站议时政)(大臣跪受笔录)A、生活习惯的变化B、官员管理日益规范化C、内阁制度完全成熟D、封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7、18世纪,当欧洲上空的“理性之光”将人们引向光明时,东方的中国人正逐步被禁锢于“思想的牢笼”。
“思想的牢笼”指的是( )A、焚书坑儒B、民主与科学C、八股取士、文字狱D、闭关锁国【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观察《放榜图》,规定科举考试命题的范围在《四书》《五经》之内的是( )A、唐朝政府B、北宋政府C、元朝政府D、明朝政府【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哪项关于八股取士的说法不正确( )A、以明清两朝为盛B、采用八股文的形式写作C、考试题目取材广泛,涉及诸子百家D、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发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以下是我国古代某著名小说第62回中的一段描写:“那国王急降金牌:‘着锦衣卫快到金光寺取贼来,寡人亲审。
’三藏又奏道:‘万岁,虽有锦衣卫,还得小徒去方可。
’判断该小说最早成书于(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突出表现是( )A、废除行省,设三司B、废除丞相,设六部C、设殿阁大学士D、设厂卫等特务机构【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设立军机处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D、乾隆【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推翻明朝的农民起义领导者是( )A、吴三桂B、李自成C、努尔哈赤D、皇太极【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有学者指出,在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
2019-2020学年度华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练习题第三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如图,某初二年级历史兴趣小组搜集了一组反映中国古代历史的影视图片,请你按照时间顺序将其排列( )A、①③②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①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A、特务统治的强化B、专制集权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强化D、思想控制的加强【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中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A、设议政王大臣会议B、废丞相设内阁C、设军机处D、三省六部制【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努尔哈赤与下列人物相似之处最多的是( )A、冒顿单于B、阿骨打C、忽必烈D、元昊【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到图3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A、君主权力的强化B、社会的文明进步C、生活习惯的变化D、封建制度的完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图1(汉)坐面论道图2(宋)站议时政图3(清)跪受笔录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 )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锦衣卫A、①④B、②③C、②⑤D、③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相传,他“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
后来,被清王朝封为藩王,拥兵自重。
在康熙帝撤藩中,率先起兵反叛,结果被镇压。
“他”指的是( )A、吴三桂B、耿仲明C、尚可喜D、噶尔丹【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率军攻入北京城,推翻明朝的起义军将领是( )A、李自成B、张献忠C、皇太极D、吴三桂【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清初孤军坚守扬州城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A、岳飞B、戚继光C、史可法D、左宝贵【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主要讲述了清朝的建立及其前期的繁荣。
本节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已学知识,通过分析清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和原因,使学生对清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材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元朝的兴衰,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清朝建立与前朝繁盛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审视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原因;掌握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原因;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2.教学难点:清朝建立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探究、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文献资料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清朝的历史场景。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清朝时期的宫廷乐曲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清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分享讨论成果。
4.课堂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清朝的建立背景、主要成就及其原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案例分析:分析清朝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从中体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清朝前期繁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最新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拔高训练第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多种措施,你知道“他”为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①废除丞相制度②设立锦衣卫③设立军机处④迁都北京A、①②④B、②③C、②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列属于清朝加强君权措施的是( )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设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⑤设立锦衣卫A、①④B、②③C、②⑤D、③④【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秦朝实行“焚书坑儒”,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A、加强思想控制B、大力发展传统文化C、鼓励读书人参政议政D、选拔听命于皇帝的官吏【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这里的“执政之府”是指( )A、丞相府B、中书省C、锦衣卫D、军机处【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1616年,_________自立为汗,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骨力裴罗D、努尔哈赤【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从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制度,再到放弃内阁之都到设立军机处,这样的变化趋势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权力的强化【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清朝时,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废行省,设三司B、八股取士C、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D、设立军机处【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初孤军坚守扬州城的著名爱国将领是( )A、岳飞B、戚继光C、史可法D、左宝贵【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戚继光﹣抗击倭寇C、雍正帝﹣设立军机处D、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答案】:【解析】:第11题【问答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课题。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与前朝的繁盛华师大版拔高训练[含答案解析]二十七第1题【单选题】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B、生活习惯的变化C、社会文明的进步D、君主集权的强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小华找来《康雍乾三朝史录》、《论清代的极权政治》、《从南书房到军机处》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
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A、论分封制的功于过B、八股文的危害之我见C、浅谈科举制D、浅析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时期,以下对巩固多民族国家有积极作用的是( )① 郑和下西洋② 雅克萨反击战③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④设置驻藏大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以下是科举制度产生、发展、废除的脉络,其中归纳正确的一项是( )A、创立于秦朝,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戊戌变法期间B、创立于汉代,完善于隋唐,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C、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宋元,废除于辛亥革命期间D、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僵化于明清,废除于1905年【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A、专制皇权B、监察权力C、丞相权力D、地方权力【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军机大臣每日早5点左右进宫应召觐见皇帝,有时一天召见数次,主要是承受谕旨,然后回堂拟写。
军机处由清朝哪位皇帝设立( )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95年,江泽民出访欧洲,在同中国驻外使馆同志说话时回忆说起了扬州的一位历史英雄。
而“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楹联就是对他的崇高的民族气节的称赞。
“他”是指( )A、史可法B、李庭芝C、姜才D、韩世忠【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连,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A、唐中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B、戚继光---抗击倭寇C、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D、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清朝文字狱最严重的是在( )A、顺治、康熙、雍正三朝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C、乾隆、嘉庆二朝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封建统治者的下列措施中,严重阻碍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有( )①焚书坑儒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③八股取士④文字狱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1616年,_________自立为汗,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A、耶律阿保机B、完颜阿骨打C、骨力裴罗D、努尔哈赤【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明清时期,宰相制度的废除、军机处的设立、八股取士,从本质上反映了( )A、文化专制的加强B、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C、思想控制的强化D、近代化因素的萌发【答案】:【解析】:第13题【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示,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历史知识,有助于理清线索,构建知识结构.下面是王明同学依据初中教材而绘制的我国古代部分朝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示意图.材料二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建立起来.历经汉魏至明清,皇帝与宰相之间的权势此消彼长,中央与地方争权斗争接连不断,最终皇权不断强化,中央集权逐渐得到巩固.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渊影响.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官僚政治与行政管理以至文化教育传统,无不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摘编自人教版历史必修①材料一中的示意图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个朝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下列是王明同学正在制作额“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表格,请不补充表格中的部分论据.并指出王明同学评价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方法.<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cellpadding="0"><tbody><td width="329">论点(积极作用)<td width="240">论据第一,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及生产活动,巩固国家的统一:…秦朝修建______ ,隋朝开凿______ ,明朝营造北京城等论点(消极作用)论据第一,强化思想文化控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入股取士,清朝______等</tbody></table>方法:______【答案】:【解析】:。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第18课清朝建立
与前朝的繁盛拔高训练四
第1题【单选题】
1616年,_________自立为汗,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骨力裴罗
D、努尔哈赤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改后金为清的皇帝是( )
A、努尔哈赤
B、多尔滚
C、顺治帝
D、皇太级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他从小喜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书;长大后,他足智多谋,武艺超群。
他经过三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
他是( )
A、铁木真
B、阿保机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后金政权的建立者是女真族杰出少数民族政治家( )
A、阿骨打
B、阿保机
C、铁木真
D、努尔哈赤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隋唐的科举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君主专制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皇权高度膨胀的是(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设立廷杖制度
D、设立军机处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2015.广西百色)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独裁……”我国历史上与这一说法最相符的时期是( )
A、秦汉
B、宋元
C、明清
D、隋唐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
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有( )①西周的分封制②隋唐的科举制③明朝废除宰相制度④清朝设立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下图应该是下列哪个朝代大臣办公的地方( )
A、唐朝
B、明朝
C、清朝
D、汉朝
【答案】:
【解析】:
第10题【问答题】
当西方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时,古老的中国仍然在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系密切,西方人已经开始将寻求财富的目光纷纷投向中国。
19世纪以后,中国这个古老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八年级社会下册教材(1)结合前面所学,简要叙述16—18世纪“西方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主要表现。
(提示:从经济、政治、思想、对外等角度概括)(2)哪些史实表明“中国仍然沿着自己的轨道发展”?(3)结合史实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人已将目光投向中国”。
(4)综合以上三点,如何正确理解“中国19世纪以后面临的挑战”?
【答案】:
【解析】:
第11题【改错题】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乾隆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错误:______;订正: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2题【辨析题】
雍正时设立锦衣卫,这是专制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某学校组织初一年级学生完成了一次寻访京华史迹的文化体悟之旅。
第一站:东城区成贤街国子监
“明朝把学校看做培植人才(政治上的人才),登庸(选拔)官吏的机关,而不视为提高文化,普及教育的工具……明朝的大学,名为国子监。
太祖看国子监是极重的。
”
──吕思勉《中国通史》
国子监是明清时期教育的最高学府。
请问明清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第二站:故宫博物院
该小组同学在故宫看到如上图所示的一排建筑,了解到在这里职守的清朝大臣最主要的职责是每天接受皇帝召见,听皇帝口授旨意,拟写谕旨,转发各地。
由此你能判断出这排建筑是什么机构吗?它的设置体现了清代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作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开端,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
秦始皇……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五年就轰然倒塌。
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材料二:后世对汉武帝的一生毁誉参半。
有人称他雄才大略,有人说他穷兵黩武,有人赞他丰功伟绩,有人批他专制独裁。
这个让两千多年来人们说不尽道不完的汉武帝,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王立群读史记之汉武帝》
秦始皇很赏识一位法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位法家的代表人物是谁?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在什么时候被废除?
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什么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
明清时期我国呈现出君主的权力不断强化的特点。
请你列举出明清加强君主权力的具体措施。
(各一例)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一带一路”的伟大战略,西汉开通了海上、陆上“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写出陆上“丝绸之路”的出发地?宋朝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机构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知识的一项基本技能。
小强同学学完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时期——明清时期的历史后,设计了下列知识结构示意图。
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问题。
请将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完整。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
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⑧______
结合上述知识结构示意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
指出从明朝到清朝在对外交往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