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法与荧光法对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三聚氰胺奶粉检测方法三聚氰胺奶粉的检测方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检测方法被不断研发和应用。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三聚氰胺奶粉检测方法,以及它们的原理和应用情况。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三聚氰胺奶粉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样品中三聚氰胺的特征物理化学性质,通过色谱柱分离,再通过紫外灯或荧光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这种方法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可定量分析和操作简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三聚氰胺奶粉的检测中。
2. 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三聚氰胺奶粉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与气相色谱柱分离,再通过质谱仪检测和定量分析三聚氰胺的含量。
气相色谱质谱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避免了色谱柱选择的限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三聚氰胺奶粉的检测领域。
3. 红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scopy)是一种非破坏性的三聚氰胺奶粉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样品中三聚氰胺分子和红外光的相互作用,产生吸收峰或透射峰,再通过光谱仪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红外光谱法具有快速、直观、无需样品处理等优点,但其灵敏度相对较低,适用于大批量样品的初筛。
4. 质谱法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是一种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三聚氰胺奶粉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样品中三聚氰胺分子与质谱仪中的电子束或激光束相互作用,形成离子碎片,再通过质谱仪对离子碎片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质谱法由于其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在三聚氰胺奶粉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5. 快速检测试纸法快速检测试纸法是一种便携、迅速的三聚氰胺奶粉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试纸上固定一定的试剂,当样品与试纸发生反应后,试纸上的颜色或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三聚氰胺。
食品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分离出来,然后使用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通过气相色谱分离,再利用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制备专门的三聚氰胺抗体,将样品与抗体结合,在检测中利用酶的催化作用来定量分析三聚氰胺的含量。
4. 端子法:将含有三聚氰胺的食品样品与二甲腈反应生成蓝色复合物,然后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蓝色复合物的吸光度,从而计算出三聚氰胺的含量。
5. 电化学法: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或电极来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根据电化学信号的变化来定量分析。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检测方法在准确度、灵敏度、样品处理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条件。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常常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叉验证,以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方法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被广泛用于生产塑料、树脂、涂料、胶粘剂等工业产品。
然而,三聚氰胺也被发现存在于食品和饲料中,对人体和动物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快速、准确地检测三聚氰胺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常用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光谱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准确可靠,但是操作复杂、耗时长、设备昂贵,不适合于快速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更加简便、快速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快速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是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利用抗体与抗原(三聚氰胺)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测领域。
另一种快速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是基于生物传感技术的检测方法。
生物传感技术利用生物元件对目标物质产生特异性识别和信号转换,通过对生物传感器信号的检测和分析,实现对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特点,适用于快速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除了免疫分析法和生物传感技术,近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基于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的快速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结合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实现对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这种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时间短的特点,适用于快速大批量检测的需求。
综上所述,当前常用的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法包括免疫分析法、生物传感技术和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测领域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对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需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更加简便、快速、准确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出现,为保障食品安全和工业生产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三聚氰胺(Melam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常用于合成树脂、塑料和樹脂胶合板等产品。
然而,三聚氰胺被发现存在食品中,由于其高氮含量,有些不法商家为了提高奶粉等食品的蛋白质含量,将三聚氰胺掺入产品中,导致大量食品安全问题。
为了及时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许多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开发了各种检测和分析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最常用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样品中三聚氰胺在流动相(溶剂)中的溶解度和与固相(填料)相互作用,通过分离并检测样品中的三聚氰胺。
使用该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三聚氰胺含量,并得到可靠的结果。
然而,由于设备和试剂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和维护,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一定的限制。
二、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MS)质谱法是通过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分解成离子,并通过质谱仪测定离子的质荷比,来分析和检测样品中的三聚氰胺。
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准确度的优点。
质谱法可以与液相色谱法(LC-MS)或气相色谱法(GC-MS)等技术相结合,提高检测效果和检测速度。
质谱法需要高精密度的设备和样品处理步骤,因此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三、免疫学分析方法免疫学分析方法是利用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三聚氰胺。
通过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与抗体结合,然后使用标记有酶、放射性同位素或其他检测物质的二抗来检测特异性结合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达到检测三聚氰胺的目的。
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和灵敏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三聚氰胺检测,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的筛查。
然而,免疫学分析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可能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准确性和特异性可能较低。
除了上述常见的方法外,还有一些新型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如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urface-Enhanced Raman Spectroscopy,SERS)、纳米材料的应用、电化学法等。
三鹿事件: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汇总三鹿奶粉事件沸沸扬扬,各地致病患儿的致命成分——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汇总GC-MS法测定动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Spectra-Quad实现三聚氰胺含量在线检测超高效液相色谱_电喷雾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残留的三聚氰胺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测定高蛋白食品中的三聚氰胺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质谱联用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含量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宠物食品中三聚氰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宠物食品中三聚氰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残留GC-MS法测定动物食品中的三聚氰胺2.1仪器与条件Agilent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Agilent公司);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检测波长240nm,柱温:40℃。
(1)AgelaVenusilTMASBC18(4.6×250mm);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 庚烷磺酸钠;流动相:缓冲溶液:乙腈=85:15;流速:1.0mL/min。
(2)AgelaVenusilTMASBC8(4.6×250mm);流动相:缓冲液:乙腈=85:15;缓冲液:10mM柠檬酸,10mM辛烷磺酸钠,调pH为3.0;流速:1.0mL/min;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AgelaClearnertTMPCX(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2.2试剂与样品宠物饲料样品(农业部饲料供应中心提供);甲醇、乙腈为北京艾杰尔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氨水、乙酸铅、三氯乙酸、均购于北京化学试剂公司;三聚氰胺标准品、柠檬酸、辛烷磺酸钠(Sigma公司);甲醇为色谱纯,其他均为化学纯。
3实验方法3.1样品前处理方法(1)标准样品配制:取50mg三聚氰胺标准品,以20%甲醇溶解定容至50mL得到1000ppm的标准溶液,使用时,以提取液(0.1%三氯乙酸)稀释至所要的浓度。
28 食品安全导刊 2010年11月刊ANAlySIS & TEST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发以来,乳品安全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加大对乳品行业的监管力度,使中国乳品行业迅速恢复元气,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在质量控制方面,要求对奶源做到严格把关,有效提高乳品质量安全系数。
因此,在奶站收奶环节,企业对原料奶的检测把关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为保证牛奶不发生腐败变质的现象,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检测并立即入罐冷藏,这些都对乳品的检测技术提出了挑战。
常规的三聚氰胺残留量检测方法主要有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高效液相色谱(H PLC)、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 S-M S)等,这些方法因为存在仪器设备昂贵、检测过程繁琐、检测时间太长和对检验人员的技能要求高等局限,所以不适合现场监控和大量样品的筛查,在鲜奶收购环节使用不现实。
鉴于此,如何选择一种快速、低成本的检测方法,构建从奶□ 张德红 扶胜 杜祥乐 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站、企业到政府监管的安全检测网络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快速筛查技术主要有两大类:生物分析技术和化学分析技术。
生物分析技术又包含免疫学方法,该方法具有检出限低、准确性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等特点,是现在和未来快速筛查技术发展的主流技术,非常适合对原料乳的快速检测。
依托此项技术,北京望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望尔)开发出三聚氰胺酶联免疫试剂盒和胶体金试纸卡等检测产品,为广大乳品企业及相关机构提供了有效的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方案。
三聚氰胺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方案检测原理三聚氰胺试剂盒采用间接竞争E L I SA方法,在酶标板微孔条上预包被偶联抗原,样本中残留的三聚氰胺将和微孔条上预包被的偶联抗原竞争抗三聚氰胺抗体,在加入酶标二抗后,用T M B底物显色,样本吸光值与残留物三聚氰胺的含量成负相关,与标准曲线比较再乘以其对应的稀释倍数,即可得出样本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重量法、电位滴定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毛细管电泳法、近红外线吸收法、比色法、免疫学法1.1重量法:苦味酸法和升华法。
苦味酸法的原理是将三聚氰胺样品用水溶解,再向该溶液中加入苦味酸使其与三聚氰胺生成沉淀,根据生成沉淀的量计算出样品中三聚氰胺的含量。
升华法的原理是将样品置于升华装置中,使样品中三聚氰胺受热升华,准确称取剩余固体的质量。
这两种方法用于工业上检测三聚氰胺的含量准确度相对较高,但分析时间都比较长,操作繁琐,不适合高效快速检测。
1.2电位滴定法电位滴定法在工业中检测三聚氰胺较重量法简单,实验时间较短,但准确度不高。
其实验原理:以硫酸标准溶液滴定含有三聚氰胺的溶液,通过公式用等当量点时消耗硫酸标准溶液的体积计算出三聚氰胺的含量。
不用于食品。
1.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HPLC 检测三聚氰胺含量,检出限低,准确度相对较高,可用于食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实验的一般操作步骤是:用沉淀法先将奶粉中的蛋白质沉淀,然后提取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将提取液用阳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
1. 4气相色谱法和质谱联用法(GC-MS)与HPLC 法比较,GC-MS 具有准确度高、检出限低(0.05 mg/kg),更适合食品中三聚氰胺的微量检测。
该方法样品经蛋白沉淀离心后过MCX 固相萃取柱净化、氮气吹干、硅烷化衍生, 再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
由于三聚氰胺为强极性化合物,难汽化,直接对其进行GC-MS 测定不但灵敏度低且峰拖尾严重,为此王征采用N,O- 双三甲基硅基三氟乙酰胺衍生化,极性的减弱使其容易进行汽化,有利于待测物和基质的分离,降低了背景化学噪音的影响。
王立媛等用GC-MS 方法检测奶粉和鲜奶中三聚氰胺的加标回收率在82.3%~1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10%,方法净化效果好、准确度高、灵敏度好。
但是GC- MS 法需要进行衍生化, 样品处理步骤复杂,不适用于多杂质生物检材中三聚氰胺的快速筛查和定量分析。
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汇总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毒物质,长期暴露或过量摄入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三聚氰胺检测方法的一个汇总。
1.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之一、该方法主要通过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分离出来,然后使用紫外灯或者其他检测器进行定量分析。
2.气相色谱法(GC法):气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见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该方法利用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挥发性特性,将其蒸发并进入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分析。
3.质谱法(MS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分子离子化,并利用质谱仪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4.光谱法:光谱法是指利用样品中三聚氰胺特征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方式进行检测。
包括红外、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测定样品吸收、发射或散射光的强度与三聚氰胺浓度之间的关系来进行定量分析。
5.生物传感器法:生物传感器法是利用生物反应的方式进行三聚氰胺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生物传感器包括酶传感器、抗体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能够特异性地与三聚氰胺结合,并通过测量其与生物反应产生的信号来定量分析三聚氰胺的浓度。
6.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是基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进行三聚氰胺检测的方法。
常用的免疫分析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放射免疫测定法(RIA)等。
这些方法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可以用于三聚氰胺的快速检测。
7.化学法:化学法是一种常见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样品中三聚氰胺与其中一化学试剂发生特定反应,产生颜色变化或其他可测量的信号,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总结起来,目前常见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生物传感器法、免疫分析法和化学法等。
这些方法在不同情况下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三聚氰胺的检测。
三聚氰胺检测原理
三聚氰胺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检测原理主要是基于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在三聚氰胺检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光谱法、色谱法、质谱法等。
其中,光谱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利用三聚氰胺与蛋白质形成的复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线的特性来进行检测。
在光谱法中,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
紫外-可见光谱法是利用三聚氰胺与蛋白质复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吸收光线的特性来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吸光度的变化来确定三聚氰胺的含量。
而荧光光谱法则是利用三聚氰胺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荧光特性来进行检测,通过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来确定三聚氰胺的含量。
除了光谱法外,色谱法也是一种常用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色谱法主要包括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两种。
气相色谱法是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通过气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其含量。
而液相色谱法则是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通过液相色谱柱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其含量。
此外,质谱法也是一种高灵敏度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质谱法是将样品中的三聚氰胺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通过测定其分子离子的质荷比来确定其含量。
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高准确性的特点,是目前三聚氰胺检测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三聚氰胺的检测原理主要是基于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光谱法、色谱法和质谱法。
不同的方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希望本文能够对三聚氰胺检测原理有所了解,有助于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比色法与荧光法对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
作者:刘延春李华英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5年第21期
摘要:作为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中氮原子质量分数在66%左右,并具有较低的成本。
近几年来,部分不法商家在奶制品内添加三聚氰胺,以此增加氮含量,冒充蛋白质。
但三聚氰胺对人体健康将造成极大危害,如肾脏、泌尿系统疾病等,因此对饮用水与食品内三聚氰胺的检测已经成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工作。
本文主要对三聚氰胺的概况、比色法与荧光法对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进行了分析与探究,为食品安全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比色法;荧光法;样品;三聚氰胺;检测方式;概况;食品安全
现阶段我国主要选用HPLC、GC-MS、LC-MS、CE-MS等方式对食品内三聚氰胺含量进行检测。
这些传统在检测过程中,必须进行繁杂的预处理,并需要购买昂贵的检查仪器等,进而延长检测时间与增加费用。
随着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传统检测方式以无法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必须选用新型检测技术,如比色法、荧光法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检测三聚氰胺的准确性,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一、三聚氰胺的概况
作为一种化学原料,三聚氰胺在木材、塑料、涂料、电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也可以叫做密胺、蛋白精,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
白色单斜晶体为三聚氰胺外观,没有味道。
在甲醇、甲醛、乙酸等物质内可溶解,在苯、丙酮、醚类及四氯化碳中不溶解。
在受热情况下,分解后将有剧毒氰化物气体释放出来。
三聚氰胺自身具有较低的毒性,成年人体内三聚氰胺可大部分排除,如和三聚氰酸相结合,将有氰尿酸三聚氰胺出现在人体内,这种物质无法在人体内溶解,长期摄入三聚氰胺,对人体将造成极大的损害,导致膀胱结石、肾结石等疾病的出现。
二、比色法对样品内三聚氰胺的检测
1、比色法分析
作为检测三聚氰胺的一种新型方式,其检测方式较为简便、快捷,灵敏度较高。
比色法利用测量与分析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对待测物质含量进行确定。
上个世纪30到60年代之间是比色法发展的繁荣时期,主要在冶金、地质、金属材料内微量金属等方面选用比色法进行测定。
随着光学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具有较高精密度、成本较低,在日常生活中得以普及。
近年来在生物细胞与化学分析中比色法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如无机焦磷酸酶、胫基自由基等。
纳米金是指金颗粒(直径为1到100毫米),其由一定数量的金原子构
成8面体结构。
溶于水的胶体状粒子为纳米金,主要由四氯金酸还原法合成。
作为纳米材料研究中最为广泛的材料,纳米金的光学性质与化学稳定性较强。
2、比色法对样品内三聚氰胺的检测
(1)检测方式
在三聚氰胺比色法检测中,主要分为2种形式:修饰过的纳米金与没有修饰过的纳米金,其区别为纳米金表面是否修饰过。
通过范德华力没有修饰的纳米金和三聚氰胺分子内的胺基具有相互吸引的作用。
各个三聚氰胺分子胺基含量为3个,通过该吸引力可缩短纳米金颗粒之间的距离,产生聚沉情况。
这种没有修饰的三聚氰胺的检测方式,具有较为简便的操作程序、检测时间短,但具有较高的检测限及较差的选择性。
如选用部分有机小分子修饰纳米金,如核黄素等,可对三聚氰胺检测效果进行有效提升,并等增加选择性。
但修饰时间需要一到三天,同时需要严格控制其修饰条件。
但现有方式对比色法在三聚氰胺检测中还存在相应的局限性。
(2)检测流程
在三聚氰胺检测过程中,通过柠檬酸钠还原法制作的纳米金溶液进行检测。
第一,在1.5毫升离心管内将纳米金溶液(0.9毫升)和磷酸盐缓冲溶液(16.5uL)进行有效混合,随后将6uL的Tn均匀混合。
第二,将不同浓度三聚氰胺加入到离心管内,确保混合的均匀性。
第三,在以上混合液内加以浓度为10%的氰化钠(12uL),均匀混合后,通过眼睛就可以对其颜色变化进行观测,定量检测科可选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基于纳米金良好的比色性质,在三聚氰胺检测中应用比色法,可在单链DNA存在条件下,可定量检测比色法对纯水与实际样品内三聚氰胺的含量。
在条件优化条件下,该方式对三聚氰胺的检测限为0.011umol/L,可在5分钟内有效控制其过程中。
在检测三聚氰胺中比色法的选择性较高。
三、荧光法对样品内三聚氰胺的检测
荧光法是指紫外光照射某些物质后出现的能够反映该物质特性的荧光,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的方式,是三聚氰胺检测的一种新技术。
Monardes在1575年首次利用植物俞创木切片黄色水溶液取得。
因荧光法具有较高灵敏度、良好选择性及样品用量少等特点,在生命科学、医学及有机化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作为分子发光的重要组成部分,荧光是利用测量被激发的分子回到基态时所发射的光辐射来进行分析。
分子激发与失活是荧光产生、发展的主要历程。
X射线与紫外光照射可通过分子吸收,从原有基态向激发态转变。
因位于激发态的分子具有不稳定性,一般以辐射、无辐射跃迁形式进行能量释放,随后向基态返回,其中属于辐射跃迁的为荧光发射,也就是位于激发单重态的电子通过振动弛豫与内转换后达到第一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以辐射的形式失
活跃迁回基态的各振动能级。
荧光属于光致发光,其主要涉及激发光与发射光两种辐射,其2种特征光谱为激发光谱与发射光谱。
他们是定性、定量荧光分析的前提条件。
在检测三聚氰胺中选用荧光法的研究报道较少。
遵循三聚氰胺和DNA在GO表面的竞争作用,李静等通过荧光淬灭、恢复效益检测了三聚氰胺的含量,0.0668mmol/L为水体的检测限。
严成艳、刘金彦等通过荧光素和三聚氰胺相互作用进行荧光信号的提升,定量检测了三聚氰胺在乳制品内的含量。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三聚氰胺荧光检测方式的应用,可通过添加三聚氰胺,提升荧光强度信号,达到定量检测三聚氰胺的目的。
这种检测方式的灵敏度较高,为推动食品质量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的科学的数据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这种情况下,质量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推广。
三聚氰胺作为一种化学原料,在塑料、电气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人体摄入一定量后,将产生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种疾病,如肾衰竭等。
为此,相关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必须重视三聚氰胺检测工作。
比色法与荧光法作为检测三聚氰胺含量的新型技术,相比传统检测方式,这两种方式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较高的选择性。
为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前食品安全监督的工作需求,必须加大三聚氰胺检测研究力度,推动食品安全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参考文献
[1] 金崇. 比色法与荧光法对样品中三聚氰胺的检测[D]. 大连理工大学 2013.
[2] 严成艳,吕昌银,冯伟,程健琳,陈兴会,贺元文,宁玲. 荧光光谱法水相测定乳制品中三聚氰胺[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01).
[3] 孙春燕,张民伟,李宏坤,李岩松,平红,郭佳佳,张铁华. 金纳米粒子比色探针检测牛奶及鸡蛋中的三聚氰胺[J]. 分析化学. 2012(03).
[4] 平红. 金属纳米粒子比色探针法检测原料乳中三聚氰胺的应用研究[D]. 吉林大学 2012.
[5] 赵红秋,林琳,唐季安,段明星,江龙. 利用纳米金颗粒增强DNA探针在传感器上的固定程度和识别能力[J]. 科学通报. 2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