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海归硕士】 “海归”专业集中造成就业压力
- 格式:doc
- 大小:50.50 KB
- 文档页数:1
高学历低就业案例
一、北大毕业生陆步轩卖猪肉
要知道北大可是名校,清华北大一直都是很多人向往去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出来的人,应该不愁找工作才对,陆步轩一开始是公务员,但是因为他欠债的缘故,才选择卖猪肉,还写过一本《北大屠夫》,只是一个名校毕业的高材生却做基层工作,让人感觉书白读了,不过现在猪肉卖得多贵啊,而且以陆步轩的名气,他是比做公务员还赚得多。
二、海归女硕士做保姆
保姆的工资很高,但也是苦力活,女硕士只是三十二岁,本应该是能够很好找工作的,年龄并不算大,但是竞争压力太大了,却只能做保姆苦力活赚钱,原本大家想的保姆都是没有文凭的人做的,现在已经内卷到这个地步了。
三、985毕业生做环卫工人
刘志存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个专业也不算冷门,但是刘志存不喜欢坐在办公室工作,就回老家了,但是在老家找一个高薪且稳定的工作并不容易,多次求职都没能找到好的工作后,他就选择做环卫工人,而且已经做了四年。
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分析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毕业生面临着许多挑战。
本文将分析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现状,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一、就业形势的挑战1. 就业岗位需求不足:随着硕士研究生人数的激增,就业岗位的供求关系逐渐失衡。
很多毕业生面临着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岗位需求不足导致了就业难度增加。
2. 职业定位不明确:硕士研究生在职业定位上存在一定的困惑。
有些毕业生在专业知识领域内有较深造诣,但对于如何将所学应用到具体岗位上缺乏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3. 缺乏实践经验:一些硕士研究生由于长时间的专业学习,缺乏实践经验。
这在求职过程中可能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短板,使他们与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竞争相形见拙。
二、解决方案1. 多元化就业渠道:硕士研究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就业渠道,包括研究生招聘会、校园内推荐、社会招聘等。
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寻找就业机会,扩大就业范围。
2. 积极主动进行职业规划:硕士研究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可以通过实习、兼职等方式积累经验,了解不同行业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从而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
3. 提升实践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行业培训以及项目实战等,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拓宽视野,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
4. 加强跨学科能力:针对当前跨学科融合的发展趋势,硕士研究生应该加强不同领域的学科交叉融合。
通过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己的跨学科能力,增加就业竞争力。
5. 积极自我推销:硕士研究生要善于展示自己的优势,通过简历、面试等方式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他们可以强调自己的学术成果、论文发表以及在项目中的角色和贡献,展示自己的专业素养。
三、政府和学校的角色1. 政府的责任:政府应加大对硕士研究生就业的支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创新创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国考面试热点:海归为什么成群结队回流?✓热点概述2012年,27.29万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就相当于1978年到2006年29年间的总和。
分析认为,我国现处于“智力流失”向“智力回流”过渡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将梦想腾飞的地方选在祖国。
“过去,祖国需要留学生。
现在,留学生更需要祖国。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研究了2012年留学回国就业的11045名海归,分析显示,80%的海归在24岁至30岁之间。
所有海归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11.2%,硕士学位占76%,学士学位占11.9%,三者呈现出“1∶8∶1”的比例。
另外,有少量非学位留学回国人员。
留学回国就业人员中,未婚人数占80%。
总体来看,回国就业的海归多为没有小家庭拖累的年轻人,主要是在国(境)外学习一年期硕士学位课程的毕业生。
值得注意的是,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回流率仍然处在较低水平。
回到国内后,海归们去了哪儿?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对2012年在京就业的4678名海归做了研究。
分析显示,国有事业单位和国企仍最有吸引力,其次是民企和外企。
与人才构成相对应,以工学和理学博士为代表的海归主要选择高校和国有事业单位,而以管理学和经济学硕士为代表的海归,主要就职于国企、民企和外企。
✓相关评论@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白章德认为,从国际经验看,智力流动大致可分为4个时期:低外流率、低回流率时期,即“前智力外流期”;高外流率、低回流率时期,即“智力流失期”;外流率继续缓慢增加,回流率迅速增加时期,即“智力回流期”;外流率与回流率相当,都处在较高水平的“双向稳定流动期”。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巩万认为,之所以进入‘智力回流期’,是因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到了这个阶段,同时,受人才国际化、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中国所拥有的巨大市场、发展机遇以及创业环境,散发着吸引人的光芒,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的就业形势急转直下,更坚定了留学生回国的决心。
海归加入公务员考试大军,工作稳定有保障是主因导读:本文海归加入公务员考试大军,工作稳定有保障是主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沪上公务员考试报名明显降温,而海归报名“公考”培训人数却有增无减。
多家机构提供的信息表明,3年前本市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培训,海归报名人数几乎为零,但去年海归报名数已增至七八百人,今年预计有望接近千人。
从去年开始报名者骤升小A毕业于美国某州立大学,学的是财经类专业,在求职跨国公司、“金融大鳄”屡屡碰壁后,他决心求个“铁饭碗”。
金饭碗’或许要求太高,年薪20万元肯定不现实,还是找个稳定的职业比较现实。
”昨天在中公教育,正在报名培训的小A说。
中公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国考”上海在招录人数明显增加的情况下,报考人数却减少近一半。
而去年本市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的总人数估计在10万左右,去除仅考虑试试,不想专门培训和没有时间培训,以及多次参加“国考”、“沪考”,不想再培训等原因外,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培训的总数预计在1万人左右。
中公教育上海培训机构负责人王文敏介绍,3年前,几乎没有海归报名培训,但从去年开始报名人数上升很快,尤以户籍海归居多。
工作稳定、有保障是主因业内人士艳分析,目前几乎所有招聘单位已经将海归与国内学生放在同样的起跑线上,很多无名海外院校的学生,以及成绩平平的海归感到进退两难,回国就业倍感压力,于是,很多海归家长把目光放在工作稳定性较强,收入不高但有保障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上。
杨燕艳表示,多数上海家庭收入稳定,经济条件比较宽裕,他们在“求金”不成的情况下,“求稳”自在情理之中。
中公教育专家分析,上海的“公考”人群中有相当部分人参加“公考”,除了追求稳定性的职业外,也接受公务员目前还是较为体面的工作这一想法。
对于成绩中等、能力中等偏上的海归来说,考虑求职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应该是一个较明智的选择。
1、结合报考的岗位请谈谈“有志者事竟成”。
解析:这个题是一个综合分析题。
需要我们考生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和深层次的含义.但是回答这点还不够,一定要举例论证这句话的含义,而且要结合所报考的警察职位来谈这句话的含义,所以我们不能答偏,也不能只简单的回答这句话的含义。
2。
胡锦涛说过党员干部要干干净净为人民做工作,你怎么看?解析:这个题是考查综合分析能力的题目。
审题,找出关键词,这道题的关键词是“干干净净",我们要理解这个关键词的核心意思和深层次内涵,那就是不贪污不受贿,清清白白的做人做事,以群众利益为第一,群众利益无小事,公正无私。
3、某小区现经常发生盗窃事件,你是这个小区的民警,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你怎么开展工作?解析:这个题考查的是考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题目.尤其是作为基层人民警察,我们今后的工作中肯定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此题关键不是如何解决解决,而是在警力有限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解决经常性的盗窃事件。
那么,首先要发扬无私的精神,真正把老百姓的问题当作核心问题来处理;其次,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要群策群力,发挥群众的力量。
最后,要严惩小偷,做到杀一儆百,并做好宣传和教育。
4、.结合你自身经历谈谈家庭教育解析:家庭教育是我们最近几年的热点话题。
很多的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处理不好,导致自杀事件或者其他恶性事件.另外,九十后的孩子一般情况家里就是一个独生子,父母的宠爱和娇惯使孩子不知道自己是谁,性格的缺陷也导致还在学校和社会上作出违法乱纪的事情.这道题主要是要结合自己的经历来谈家庭教育,那么这时应该一个非常好的机会,要向考官展示自己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且要证明自己是考官所希望见到的那类人。
这个才是关键。
5、. 结合公务员谈诚信。
解析:诚信问题是社会的热点话题,尤其是这几年社会出现的诚信危机不仅仅有个人的诚信危机,而且还有政府机关的诚信危机,还有其他单位的诚信危机.很多的事件都反应出诚信缺失,导致很大的社会问题。
大学生就业压力原因与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变革,大学生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每年,大批年轻的学子走出校园,迈向社会。
然而,他们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却越来越大。
这种压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也对未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原因1. 经济形势的变化近年来,全球经济波动频繁,尤其是受到疫情影响,各行业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调整。
这导致许多企业缩减招聘规模,甚至裁员,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在找工作时的竞争压力。
面对有限的工作岗位和背景各异的求职者,大学生很容易感到无力和焦虑。
2. 教育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现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但教育内容往往滞后于市场需求,造成毕业生所学专业及技能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有些学生虽然获得了学位,但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从而导致其在求职过程中处于劣势。
这种结构性矛盾使得许多毕业生在求职时感到迷茫和焦虑。
3. 社会期望与自我认知之间的差距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期待普遍较高。
“名校出身、海归学历、高薪工作”,几乎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追求目标。
然而,社会对能力、经验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造成了“高期望,高压力”的局面。
许多大学生因此感到自己无法达到社会的标准,在不断比较中产生焦虑。
4. 个人能力不足不少大学生在校园期间重视应试教育,而忽视了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情商等软技能的培养。
这使得他们在求职中面对外部竞争时显得单薄,加剧了就业压力。
在这个充满变化与挑战的时代,仅依靠书本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带来的影响1. 心理健康问题就业压力可能导致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大学生可能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业表现。
甚至有些学生因为工作找不到而产生消极情绪,对未来失去信心。
留学法国的“海归”一线城市难落脚投百份简历石沉大海冰冰,一位留学法国的“海归”,曾经历了投100份简历都石沉大海的尴尬,如今在一线城市落脚,直面生活工作压力。
今天下午,她做人民微博,针对众人热议的史上最难就业年,与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应届毕业生,分享她微小而真实的职场“微梦想”。
投100份简历都石沉大海像冰冰这样的“海归”硕士求职也并非一帆风顺,她是河北唐山人,当初投简历的时候没有局限于北京,有一些比较心仪的城市。
选择北京最看重的是这个城市文化交流中心的地位,她也曾经历投100份简历都石沉大海。
“没回音的时候当然着急,不过还好提前做好了心理准备,而且这也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煎熬等待的历练,也算是上了锻炼心理素质提高情商的一课吧。
”冰冰对于那阵难熬的经历说。
“海归”的就业形势怎么样?冰冰介绍,她的同学回国之后都找到了比较满意工作,“大家都对自身优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做出了比较靠谱的规划”。
一线城市感觉心里不安冰冰的第一份工作和是文化编辑工作,和她的文化艺术产业管理专业有一定相关性,她对“专业对口”有自己的看法,“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当然是每个毕业生的心愿,不过适当时候做出小小妥协也是必要的。
”对于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她是怎么生活的压力呢?冰冰认为一线城市的压力主要还是心理和生活两方面,理想和现实碰撞带来的茫然,独自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都会接踵而至,有时候感觉心里的不安定远远大过日常生活中的小麻烦。
读研从没纠结过曾有媒体这么解读,读了3年研究生,花了几万块钱的学费、生活费,耽误了3年的工作时间,毕业后只比本科生一个月多几百块钱,甚至还不如本科生,考研到底值不值?对此冰冰认为,读研上学这件事她从没纠结后悔过,学习对于她的意义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而是对自身和世界加深认识开阔视野的过程,开阔的思维一定能提高各方面的生活质量,如果这几年的时间没有虚度,它带来的益处将是终生的。
实习对找工作有指导作用对于在校大学生,冰冰以过来人身份给出了一些建议,她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最好拓展自己的兴趣,多读些书,多交几个好朋友,毕竟这样的时光再也难以重现了。
留学生求职就业的困境与解决措施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在海外求职就业。
然而,留学生在海外求职就业却面临着普遍的困境。
本文将围绕留学生求职就业的困境与解决措施展开探讨。
二、留学生求职就业存在的问题1.语言障碍语言能力是留学生求职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留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可能存在一定的障碍。
尤其是在各种专业领域中,更是需要具备精准的专业术语和语言表达能力。
2.文化冲突文化差异是影响留学生求职就业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在工作中,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商业习惯、职业素养和社交礼仪。
如果没有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就会造成求职的困难。
3.就业歧视由于国籍、种族、性别等因素,留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很容易遭遇歧视。
特别是在一些高端职位或者特定行业中,一些公司会有偏见地认为本地人更懂当地市场和情况。
4.缺少社会资源留学生在国外生活、工作之初,往往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源,如人脉关系、行业经验、专业技能等。
而这些因素对于找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
缺乏这些资源,留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三、解决措施1.提高语言水平提高语言能力是留学生求职成功的第一步。
可以在校期间,多参加英语培训和口语练习,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
此外,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的专业术语和语言表达能力。
2.了解当地文化对于留学生来说,了解并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参加文化交流活动,与本地人建立联系,了解当地的商业习惯、职业素养和社交礼仪。
3.积极融入当地社会融入当地社会,积累社会资源也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建立自己的人脉关系。
同时,也可以参加实习或者志愿工作,积累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4.寻求支持和帮助如果遇到问题,留学生可以寻求当地的支持和帮助。
可以找到对口的留学生组织或者学生事务中心等,寻求帮助和支持。
同时,也可以向自己的导师或者校友求助。
外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留学。
然而,随着留学生归国,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就业问题。
下面我们将会探讨外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外国留学归国人员的就业状况毋庸置疑,出国留学对一个人的成长和经验积累至关重要。
但是,由于国内的市场环境和就业机会的差异,回国后的就业情况并非都如人所愿。
根据2018年《中国留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留学人数已经在不断增加,但留学归国的就业机会并不如人所愿,留学生就业的整体就业率和平均初始月薪都出现下降趋势。
数据显示,留学生的就业率仅为49.1%。
这说明,虽然出国留学可以提高个人素质和技能,但在就业市场上缺乏与之匹配的就业岗位,使得留学生就业受到了阻碍。
二、留学生归国就业问题的原因外国留学生归国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突出的几个问题是:1.原单位不重用留学生。
留学人员技能高、知识量大、能力强,一般要求较高的薪水和福利待遇。
而部分用人单位对于留学生的无奈情况并没有重视和充分利用,导致留学生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2.市场需求不够。
国内劳动市场对特殊专业的留学生缺乏需求,使得留学生在就业中受到较大限制。
3.留学生回归时间不够长,没有适应国内市场需要的时间和信心,对于留学生在自我营销和求职方面管控不够。
三、解决外国留学归国人员就业问题的方案了解留学生的就业现状,必须制定一系列可行方案,帮助外国留学归国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以下是简单的几点建议。
1.加强专业技能的提升。
留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兼职工作等方式来提高就业竞争力。
2.建立良好的工作经验。
留学生可以在校外寻找实习或兼职工作经历,建立个人职业基础。
3.拓宽与建立社交网络和联系。
留学生可以和国内其他留学生建立联系,在求职和信息交换方面互相帮助,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行业动态信息。
4.积极参加各类实习或培训项目,提高自己对中国市场的认知与适应能力。
同时可以先通过实习来获得一些基本的工作经验和人脉。
海归求职网()-专注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服务【招聘海归硕士】“海归”专业集中造成就业压力
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上海分中心昨天发布信息:留学人员学成回国、来沪工作和创业的人数越来越多。
去年一年,分中心受理6000多名留学人员的学历认证事务,比上年增加1000人左右;其中硕士学位占六成以上;“海归”人员的专业集中在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由于留学专业选择过于集中,因此这部分人员回国就业可能会感到有压力和难度。
专家建议,学生在选择出国留学的专业时,应从国家对人才的宏观需求来考虑,与今后的就业对接,而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热门”。
目前,国家对信息与通讯、农业高新技术、生命科学、材料科学、能源与环境、工程学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需求量较大。
由中国留学服务中心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即将拉开帷幕,在全国数个城市举行。
其中,巡回展“上海站”的时间为3月7日—8日(下周六、日,10:00—16:30),地点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
届时,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参展,参展院校都经过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资质审查。
文档来源:专业留学生海归求职培训辅导机构海归求职网AceCare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