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胸片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1) 首先要评估胸片的质量胸片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影像检查,有经验的医生拿到一张胸片后,是会先评价胸片质量,包括照射条件,患者体位,有无伪影后再进行读片的,因为这些因素都可能对成像造成影响。
能否透过纵膈依稀分辨出第四胸椎,是胸片照射条件是否合适的标志之一。
通过观察气管是否位于两侧胸锁关节连线的正中,可了解患者体位有无旋转和片偏斜,这对解释一侧肺野密度变化极为重要。
前后位胸片(患者常处于仰卧位,又称“床旁胸片”)与常规后前位胸片相比,心影显得更大,心胸比可以增加至0.56,上纵膈增宽10-40%,且摄片常在呼气相,此时肺容积变小,肺部纹理相对增多,影响对肺野的判断,少量的胸腔积液难以显示,多量胸腔积液不表现为肋膈角变钝而是表现为一侧肺透光度减低。
气胸时气体聚集在胸腔的前下方,则表现为心包周围脂肪清晰可见。
床旁胸片的意义首先可以评价不明原因的突发性呼吸困难,再次可以用来判断危重患者的管路位置。
另外阅读胸片还需要注意胸部皮肤、脂肪、肌肉、乳房等软组织,在胸片上也可显示出密度不同的阴影,有时可被误认为肺实质或胸膜病变。
如肥胖患者后背皮肤褶皱可能易误诊为气胸,(2) 阅读胸片的顺序是ABCDE胸片可以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为避免遗漏,应按照一定顺序对胸片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为方便记忆,读片顺序可以用“ABCDE”来代表。
其中A表示Airway(气道),指气管有无偏斜、狭窄等;B表示Bones(骨),即胸片上能显示的肋骨、锁骨、肩胛骨、肩锁关节以及脊柱等骨性结构;C是Cardiac(心脏),代表心脏、纵膈和肺门病变;D表示Diaphrag m(横隔),即有无膈肌抬高、肋膈角变钝、膈下游离气体等异常改变;E为Effusions(渗出),即最后观察双侧肺野有无病变。
(3) 胸片能够显示的不仅仅是心肺疾病:例如膈下游离气体是腹部脏器穿孔的有力证据;气管向一侧偏斜可见于胸骨后甲状腺肿大;贲门失迟缓症若造成食管明显扩张,可在心脏后方形成一气液平面。
日常胸部摄影操作及阅片规范一、胸部X 线摄影常用体位一)胸部后前位1.摄影目的:观察胸廓、肺部、纵隔及膈肌的病变,同时了解心及大血管的形态和大小。
2•胶片及放法:12 X15英寸,瘦长者暗盒竖放,矮胖者暗盒横放。
3•摄影距离:150 cm (肺)或180~200 cm (心)的焦片距。
4.摄影体位:①患者立于摄影影架前,面向胶片,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前胸紧贴暗盒,身体正中矢状面对准胶片中线且垂直;②头稍向上仰,下颌置于暗盒上缘,双手向内翻转270。
,手背放在髂骨处,双侧肘部向前移,将肩胛骨拉向外侧;③肩部下垂使锁骨呈水平位,有发辫者将发结置于头上或暗盒背后;④胶片上缘超出锁骨2 cm〜6 cm,两侧腋部皮肤与胶片边缘等距,下缘包括第十胸椎。
5.中心线:①观察肺部中心线对准第五胸椎,水平投照,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中心。
②观察心、大血管时,中心线对准第七胸椎(肩胛下角)垂直暗盒射入胶片中心。
6.屏气方式:①肺像深吸气后再屏气曝光。
②心像平静呼吸下屏气曝光。
7.标准片显示:(1)空气曝光区深黑,两侧膈肌以下透明;(2)肩胛骨投影于肺野以外;(3)第1~4 胸椎显示清晰,其余胸椎隐约可见;(4)肺门到肺外带纹理清晰,心脏边缘清晰;(5)心脏边缘、上腔静脉主动脉弓及两侧膈肌边缘锐利,肋骨骨小梁清晰可辨;(6)锁骨与第4 后肋重叠,胸锁关节左右对称,肺尖充分显示;(7)标记无误,排列整齐,照片内无伪影。
二)胸部侧位1.摄影目的:①观察病变侧肺组织和心影后方肺组织及前后肋膈角的病变。
②观察左心室、右心室、主动脉、肺动脉的情况及心脏与食管之间的关系。
2•胶片及放法:12 X15英寸,直放于摄影架上。
3•摄影距离:150 cm (肺)或180~200 cm (心)的焦片距。
4.摄影体位:①患者侧立于摄影架前,身体冠状面与胶片垂直;②肺部摄影将病变侧贴近胶片,心脏摄影时将左侧胸部贴近胶片;③双足轻度分开稳定身体,两臂上举屈肘前臂交叉抱头,肘关节向前,将肩胛骨拉向上后方,前胸壁及后背包入片内;④暗盒竖放于摄影架上,胶片上缘平第七颈椎,下缘达第十二胸椎的高度,摄取心大血管时,曝光时需口服硫酸钡使食管显影。
阅读胸片顺序ABCDE阅读胸片顺序ABCDEA(airway)气道气道在胸上部,看它是气道在胸上部,看它是否居中,脊柱是否直线经过,气管有无移位,有无纤维组织牵拉使肺容积缩牵、过度充气及压迫。
有无支气管气管巨大症,肺叶开口压迫、狭窄、隆突受压等支气管肺癌征象。
B(Bone)胸部骨骼前有胸骨,前上方有锁骨,后有胸椎,自后向前构成胸骨支架的12条肋骨,肋骨前端为肋软骨,与胸骨相连。
正常情况下,看不到肋软骨,但可以清楚看到骨骼的形状、骨皮质、骨髓质及骨纹理等。
正常胸片肋骨从后上向前下数,第一肋与锁骨围成一个类圆形的透亮区,这一部分也是肺尖所在的区域,两侧对比有利于发现肺尖的病灶。
如发现骨质破坏,常见为骨癌或转移癌、骨结核。
骨骼的断裂,常见于外伤性骨折。
成年后肋软骨逐渐钙化,尤其是第一、二软骨头钙化,有时形成片状或空洞形阴影,勿认为肺内疾病。
另外,肋骨有正常变异,应仔细辨别。
C(Cardiac)心脏、纵隔、肺门心脏后对五到八胸椎,前对二到六肋骨。
我们在读片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一个概念叫“主动脉结”,它是什么意思呢?在哪里呢?主动脉结就是主动脉弓由右转向左出突出于胸骨左缘的地方,它平对左胸第二肋软骨。
这里我还想说一点,那就是肺动脉段的位置,肺动脉段位于主动脉结下方,对判断肺动脉高压很有意义。
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上称心尖上翘,代表右心室肥厚;反之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下称心尖下移,代表左心室肥厚。
关于侧位片:心前三角变小则右心室大;心后三角大则左心室大。
纵隔阴影位于胸腔的中部,两肺之间,为软组织的阴影,主要器官有心脏、大血管、气管、支气管、食管及淋巴等。
纵隔为前后径长的器官,一般在侧位上不易辨认其阴影位置。
正位胸片上,上四分之一为气管与食管阴影,所以上纵隔较狭窄,两侧胸锁间隙相等,如一侧变窄或消失,则为体位该侧前斜,下四分之三主要为大血管和心脏阴影。
心脏右缘上部为上腔静脉和升主动脉组成的突起为第一弓,第二弓为右心房;左缘自上向下主动脉弓为第一弓,肺动脉段为第二弓,左心耳为较小的第三弓,左心室为第四弓。
胸片诊断报告胸片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X射线技术观察胸腔内的结构和器官是否正常。
医生会根据胸片的结果发出诊断报告,以便帮助患者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胸片诊断结果。
1. 正常范围在阅读胸片时,医生经常使用“正常范围”这个术语来描述患者的胸部情况。
这意味着胸片显示的结构和器官均无异常或病变。
正常的胸片结果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说明肺部、心脏和骨骼都没有明显的问题。
2. 肺部炎症胸片可以帮助医生诊断肺部炎症,如肺炎。
在肺炎患者的胸片中,医生可能会发现肺部出现浑浊、片状阴影或凝聚物。
这些表现通常是感染引起的,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病情恶化。
3. 肺结核胸片也可以用于检测肺结核。
在肺结核患者的胸片中,医生可能会观察到肺部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阴影,这些阴影代表着结核病灶。
肺结核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及早发现并进行治疗至关重要。
4. 肺部肿瘤通过胸片,医生能够初步判断肺部是否存在肿瘤。
如果在胸片中出现异常的肿块或阴影,医生可能会担心患者患有肺癌。
然而,肺部阴影并不一定表示患有肺癌,可能还有其他良性肿瘤或结节。
进一步的检查如CT扫描或活检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5. 胸腔积液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胸腔积液,即胸腔中积聚了过多的液体。
胸片可以显示出胸腔积液的存在,并评估其程度和原因。
胸腔积液可能是肺部感染、心力衰竭或其他疾病的结果,医生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确定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6. 胸腔创伤当患者发生胸腔创伤时,比如被撞击、摔倒或刺伤,胸片可以用于评估伤害的程度。
医生会关注是否有肋骨骨折、胸腔腔隙增大、气胸等情况。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并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影像学或手术干预。
总结起来,胸片诊断报告是医生根据观察胸片的结果来评估患者胸部情况的重要依据。
正常范围、肺部炎症、肺结核、肺部肿瘤、胸腔积液和胸腔创伤是常见的胸片诊断结果。
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诊断和建议,并在有需要时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简述胸片观察顺序胸片,作为一种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通过对胸片的细致观察,医生能够判断患者的肺部、心脏、胸腔以及相关组织是否存在异常。
为了确保观察的准确性和全面性,医生在解读胸片时通常会遵循一定的顺序。
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一顺序,并解释每个步骤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一、胸片观察的总体顺序在观察胸片时,医生通常会按照从上到下、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的顺序进行。
这样的顺序有助于确保每个区域都得到充分的关注,避免遗漏任何可能的病变。
1.从上到下:医生首先会观察胸片的上部,包括双肺上叶,然后逐渐向下移动,观察双肺中叶和下叶。
这种顺序有助于医生对肺部的整体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从内到外或从外到内:在观察肺部的同时,医生还会注意胸腔内的其他结构,如心脏、纵隔和膈肌等。
从内到外的顺序意味着医生首先关注这些内部结构,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到胸壁和皮肤。
相反,从外到内的顺序则是从胸壁和皮肤开始,逐渐向内深入。
二、具体观察步骤1.气管位置和扩张情况:医生首先会观察气管的位置是否居中,以及是否存在扩张或狭窄的情况。
气管的移位可能暗示着肺部或胸腔内的病变,如肺不张、气胸或胸腔积液等。
2.骨骼和位置偏移:医生会仔细观察胸片中的骨骼结构,特别是锁骨、肩胛骨、肋骨和脊柱等。
这些骨骼的位置和形态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关患者体位和可能的骨折或畸形等信息。
3.心脏和纵隔:心脏是胸片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医生会关注其大小、形态和位置。
心脏增大可能意味着高血压、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
此外,医生还会观察纵隔的情况,纵隔是胸腔内的一个分隔区域,包含了许多重要的血管和器官。
纵隔的增宽或移位可能暗示着肿瘤、炎症或其他病变。
4.肺和肺门:肺部是胸片观察的重点区域之一。
医生会仔细观察双肺的纹理、密度和透光度等特征,以判断是否存在肺炎、肺水肿、肺纤维化等病变。
同时,医生还会关注肺门的情况,肺门是血管和支气管进入肺部的区域。
肺门的增大或模糊可能意味着肺癌、淋巴结肿大或其他病变。
如何阅读胸片
在读胸片上(主要是正位片)体会。
要想读好胸片首先要知道正常胸片是怎样的,总的来说可以用以下的文字描述,并且看每一张片子时也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看,以便养成好的习惯。
“胸廓对称,两侧肋骨肋间隙正常;两肺纹理清晰,未见明显实质性浸润;两侧肺门纵膈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大小形态在正常范围;膈肌平滑,双侧肋膈角锐利。
”
下边我具体叙述一些细节问题:
1.如何数肋骨?数肋骨是看片的基础,我以下要说的很多东西都是以肋骨作为标志的。
正常胸片肋骨从后上向前下数,第一肋与锁骨围成一个类圆形的透亮区,这一部分也是肺尖所在的区域,两侧对比有利于发现肺尖的病灶。
2. 如何判断肺纹理是否正常?我们知道一侧肺野从肺门到肺的外周分为三等份分别称为肺的内、中、外带,正常情况下肺内中
带有肺纹理,外带无,如果外带出现了肺纹理则有肺纹理的增多,反之内中带透亮度增加则肺纹理减少。
对肺内中外带的区分还有一个意义,那就是对肺气肿时肺压缩的判断,一般来说肺内中外带占肺的量分别为60%、30%、10%。
3.纵膈与肺门:肺门前方平第二到四肋间隙,后平对四到六胸椎棘突高度,在后正中线与肩胛骨内侧缘连线中点的垂直线上。
这有什么意义呢?举个例子:在纤维空洞性肺结核时,有“肺门上吊”,如果你知道了正常肺门的位置就很容易判断是否是肺门上吊。
关于纵隔主要是判断是否有移位。
4.心脏:心脏后对五到八胸椎,前对二到六肋骨。
(补心胸比。
)我们在读片的时候经常听到有一个概念叫“主动脉结”,它是什么意思呢?在哪里呢?主动脉结就是主动脉弓由右转向左出突出于胸骨左缘的地方,它平对左胸第二肋软骨。
这里我还想说一点,那就是肺动脉段的位置,肺动脉段位于
主动脉结下方,对判断肺动脉高压很有意义。
5.膈肌和肋膈角:一般右肋膈顶在第五肋前端至第六肋前间水平,由于右侧有肝脏的存在,右膈顶通常要比左侧高一到两厘米。
意义:胸腔或腹腔压力的改变可以改变膈肌的位置如气胸时膈位置可以压低;膈神经麻痹出现矛盾呼吸。
正常的肋膈角是锐利的,如果肋膈角变钝则有胸腔有积液或积血存在,那我们如何来大体判断积液的量呢?一般说肋膈角变钝:积液300ml;肋膈角闭锁:500ml。
6.乳头位置也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一个问题,男性乳头一般位于第五肋前间,女性乳头位置可较低,两侧不对称的乳头阴影易误诊为节结病灶。
7.如何判断病灶是来自肺内还是来自胸膜腔?一般来说如果病灶大部分在肺内则病灶来自肺内;可以结合侧位片来判断,同时CT可以精确鉴别。
8.什么叫心尖上翘?什么叫心尖下移?有
什么意义?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上称
心尖上翘,代表右心室肥厚;反之心影的最外缘在膈平面以下称心尖下移,代表左心室肥厚。
关于侧位片我想把外科老师教我的一点窍
门教给大家:心前三角变小则右心室大;心后三角大则左心室大。
观察胸片时有漏诊,主要原因是对胸片观察死角不太注意。
根据老师们的的经验,正位胸片有10大观察死角:
1.颈部:颈部软组织肿块(如甲状腺肿块);
2.肺尖、第1肋骨:如肺上沟癌,第1肋骨骨折、破坏等,要注意两侧对比;
3.锁骨胸骨端、胸锁关节、胸骨:锁骨胸骨端骨质破坏,胸锁关节半脱位,胸骨骨折等;
4.锁骨肩峰端、锁骨外1/3:此处骨折或骨质破坏易漏诊;
5.肩胛骨:骨折或骨质破坏易漏诊;
6.肋骨腋缘、前肋:无错位骨折易漏诊,肋
骨腋缘胸膜反应是提示骨折的重要征象;
7.胸椎:在投照条件较底的胸片,肿瘤、结核易漏诊,注意观察椎体形态及有无椎旁软组织影,要注意对侧位的观察;
8.心影后:在投照条件较底的胸片,病灶易漏诊,要注意对侧位的观察;
9.肺门:肺门较小的肿块有时需与扩张的肺动脉、左肺动脉弓鉴别;
10.膈下:急腹症及外伤照胸片要注意膈下游离气体。
影像观片原则:总体印象、分部观察、注意死角、左右对比、前后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