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宜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1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哪些阿司匹林,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退热止痛药,但使用时要注意,否则就会产生一些毒副作用,给人的机体功能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哪些?下面就是给大家整理的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希望对你有用!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
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
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有研究显示,日常服用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让有心脏病史的人降低30%的心脏病发作风险。
另外有研究发现常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患上眼部疾病的风险。
阿司匹林作为防治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首选药物,在心脑血管的预防和治疗第一线大显身手,造福人民。
然而,如此好的一种药物,也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有些人会对阿司匹林过敏,服用后会发生全身皮肤瘙痒、荨麻疹,甚至诱发哮喘,俗称“阿司匹林哮喘”。
还有的病人因为不能耐受阿司匹林的胃肠道刺激作用而发生消化道出血,这也是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患者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的原因。
尽管肠溶阿司匹林的出现,大大减少了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但医生在给患者开阿司匹林时仍然往往会仔细询问患者有无消化道溃疡的病史,以避免出现消化道出现。
还有些患者因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出现容易出血的倾向,比如刷牙牙齿出血,妇女月经量偏大,伤口不易止血等问题,甚至出现脑出血、内脏出血等少见的严重并发症。
因此应注意科学服药,扬长避短,既让阿司匹林造福患者,又将其副作用降低到可能的最少。
服用阿司匹林注意事项1、服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服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综合分析认为,预防应用阿司匹林的剂量,每日以50~100毫克(大多推荐每日75毫克)为宜。
这样既可达到最佳的预防作用,又可使药物的毒性反应降到最低。
2、避免与其他抗血栓药或致消化性溃疡药合用。
3、老年人胃黏膜对损害因素的适应能力减退,更易引起胃黏膜损伤,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可服用预防胃黏膜损伤的药物。
服用阿司匹林的误区__http_.txt服用阿司匹林的误区-近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阿司匹林除了能镇痛退热外,还可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它可使血栓素生成减少,从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作用,因而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防止血栓形成、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具有一定作用。
大量的临床观察证明,部分冠心病或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和某些其他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致命和非致命性冠心病的发生,也能降低中风和其他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并不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生活中服用阿司匹林存在以下误区:人人皆宜虽说阿司匹林能有效地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但并不是人人皆宜。
以下几类人不宜服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等。
部分哮喘患者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等。
孕妇在怀孕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引起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
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他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
与某些药物同用 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降糖药D860同用,易致低血糖反应;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
长期服用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即使是小剂量,亦可能损伤胃肠道黏膜,并可导致溃疡,进而导致出血或穿孔。
尤其是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而可能导致明显的出血,主要表现有食欲不振、上腹不适、疼痛、烧灼感、黑便等症状。
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导致酸碱平衡失调甚至危及生命。
引起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青紫或有出血点,甚至牙龈出血或鼻出血,老年女性尤为常见。
若遇到上述情况,应及时就医或停服此药。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功效阿司匹林的禁忌对于阿司匹林,大家并不陌生,几乎是家家重要的药品。
阿司匹林既可以用来治疗感冒,也可以用来止痛。
那么阿司匹林的作用与功效有哪些呢?下面跟随本文一起来看看吧!阿司匹林的作用与功效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具体来看看以下几种。
1、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
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2、治疗粉刺将片剂的阿司匹林捣碎成粉末,之后用清水调匀,敷在粉刺上2分钟左右后清洗,粉刺将从脸上快速消失。
3、消炎、抗风湿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4、治失眠据报道,阿司匹林对偶发性失眠有良好效果。
因为本品具有延迟性镇静和催眠的作用。
5、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
阿司匹林的禁忌1、饮酒、凝血功能障碍、有溃疡或合并出血的病人、哮喘的病人、孕妇均不可以应用,在应用过程中,我们要定期复查血小板、红细胞和凝血功能。
2、如果有球结膜出血、黑便、瘀斑的要停用。
3、服药过程中有皮疹、血管神经水肿、哮喘等过敏反应的要停用。
4、预备手术的前一周停用。
5、孕妇不宜服用。
阿司匹林好处虽多,但禁忌人群也很多,我们不能只看重它的好处。
本文可以大家服用前最好咨询医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肠溶阿司匹林副作用有哪些
阿司匹林作为一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目前在国内西医临床上已经被广泛的使用,食用这种肠溶阿司匹林之后可以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降低血液当中的粘稠度,可以预防血栓的形成,对于保健血管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服用肠溶阿司匹林也会有副作用出现。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
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
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
阿司匹林能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
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能抑制环氧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A2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
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为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上有出血倾向或者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
另外在肠溶阿司匹林的说明书上大家也能清楚的看到孕产妇是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的,因为孕妇服用阿司匹林,会造成胎儿的早产,也容易让胎儿在生长发育当中,出现脑损害或者是脑出血的症状。
还有就是阿司匹林有可能引起造血障碍,对于过敏性紫癜患者来说,服用阿司匹林是非常危险的。
官网采珍研究显示,每日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AP),对那些曾经有过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卒中病史或接受过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来说,可以大幅度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专家建议中老年男性、绝经后女性和肥胖、吸烟、少运动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坚持每天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以有效预防心脏病发作。
然而针对不同的患者人群,阿司匹林的使用情况也并不完全一样,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下面就阿司匹林的适用人群和不适用人群做一简要介绍。
高血压无禁忌证应长期服用美国有关指南建议:阿司匹林应长期用于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6%~10%的人群,以防止首次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根据试验荟萃和指南,结合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量表,如果没有禁忌证,下列三类高血压患者应该考虑使用阿司匹林:50岁以上单纯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50岁以下并发任一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人群,血压控制良好,无禁忌证;有血栓性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外周动脉疾病)的高血压患者,无禁忌证,血压控制良好。
危险因素包括: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腹型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等。
因为阿司匹林的作用是血小板血栓素A2生成,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10天,因此停用阿司匹林一段时间后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就会消失,而高血压患者预防心脑血管事件是一个终身过程,因此只要没有禁忌证,阿司匹林应该终身服用。
美国心脏协会高血压指南推荐阿司匹林无限期使用;欧洲高血压指南推荐阿司匹林终身使用。
对于高血压人群应用阿司匹林的合理剂量:抗栓协作组(ATC)荟萃分析证实每天100毫克(75~150毫克)阿司匹林是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
每天低于75毫克是否有效不能确定,而剂量高于325毫克/天副作用增加,疗效反而降低。
因此目前医学界达成一致,“小剂量”阿司匹林指每天75~325毫克,而长期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75~150毫克。
贯穿糖尿病治疗始终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可预防眼底微血管瘤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所致失明。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是常见的一种药物,不少家庭都备有。
但是凡药三分毒,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也是有的,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希望对你有用!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1、胃肠道症状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吐。
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
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过敏反应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
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
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肝损害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
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
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
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肾损害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警惕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在正常人群中,过敏率约为1%,哮喘患者则为2%~40%。
过敏者可出现各种类型过敏反应,如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
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
胃黏膜损伤:由于阿司匹林抑制机体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黏膜保护的作用。
除药物的酸性直接致胃黏膜损伤外,注射亦可导致。
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质蛋白膜层,破坏其保护作用,胃酸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而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出血。
前列腺素对保护胃黏膜有一定的作用,但阿司匹林却阻断前列腺素合成,从而使胃黏膜上皮脱落增加并超过更新速度,导致或加重溃疡,使黏液减少。
临床发现多数人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可见大便隐血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发生率高,如解放军总医院曾报道21例60岁以上老年人,常年服用阿司匹林25~50mg/日,发现其中7例出现胃溃疡及急性胃黏膜病变,6例出现十二指肠溃疡,4例发现出血性休克。
因此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在饭后或与抗酸药同服,以75~100mg/日最佳,45~65岁患者以100mg/日为宜,65岁以上以75mg/日为宜,与牛奶同服不会影响阿司匹林的疗效,故溃疡病患者慎用或不用。
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阿司匹林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的作用,不能抑制凝血酶原在肝脏合成,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凝栓质的形成,阻止血小板聚集,使其不易放出凝血因子,具有一定的抗凝血作用。
因此,有消化道出血或溃疡病者,在临床有出血倾向或近期有脑出血病史者不宜服用本药。
孕妇服用阿司匹林,早产儿常出现脑损害,如脑出血,故孕妇在分娩前2~3个月就停用本药。
阿司匹林可引起造血功能障碍,曾见1例服用阿司匹林致急性造血功能停滞患者,服药4小时后全身发痒,7小时后鼻衄,经对症治疗10天后,骨髓象恢复正常。
阿司匹林偶可引起溶血。
肝臟损害:有报道,小儿用药15天后,肝大、黄疸及肝功能异常,停药后诸症消退,药物引起肝损害可能与肝细胞中毒或过敏反应有关。
1398857062@q q.c o m 欢迎赐稿i 家庭药箱JIAN KANG SHENG HUO阿司匹林是一种大家再熟悉不过的药物,它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过去主要用于感 冒、发热、头痛等症,后来研究发现,阿司匹 林还能阻止血小板凝集,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对血栓及脑卒中、心肌梗死有良好的预防作用。
可以说,阿司匹林是全世界防治心血管患 者群的“大众情人”。
合理应用阿司匹林,可 以明显降低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人群来说,阿司匹林确实是最“亲切”、运用最广泛的药。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应在临床获益大于风 险的人群进行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关注心脑血 管疾病危险因素,不能滥用,而对已经发生心 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积极进行二级预防,服用 阿司匹林的前提是规范使用、避免禁忌情况下 使用该药物。
率。
但有很多人因没有掌握正_莫鹏确的服用方法,而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
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服用阿司匹林有最佳剂量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时每天服用75 ~ 150毫克的阿司匹林为最佳剂量。
阿司匹 林在大剂量应用时可引起胃痛、烧心、恶心、呕吐、便秘,还会引起胃溃瘍或加重原有溃瘍 病,甚至可出现出血倾向。
所以在治疗各种血 栓性疾病时,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长期 服用阿司匹林最佳的剂量是每天75 ~ 150毫 克。
每天低于75毫克是否有效不能确定,而剂 量高于每天325毫克副作用增加,疗效反而降 低。
因此目前医学界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小 剂量”阿司匹林指每天75 ~ 325毫克,而长期 使用的最佳剂量为每天75~ 150毫克,每天 150 ~ 325毫克主要在脑卒中急性期使用。
其实75 ~ 150毫克只是一个相对的理想剂 量,但患者个体病情不同、体质不同、危险因 素以及程度不同,在剂量上,目前原则上国际 通行为75 ~ 325毫克/天,在这个范围内都是可 行且比较安全的。
阿司匹林控制血小板的效果 十分稳定、明显,所以对于要预防心血管病的三种情况应服用阿司匹林若无禁忌症,以下患者应该应用阿司匹林:R调画獅1.所有确诊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的患者(冠心病、缺血性卒中、夕卜周动脉如颈动脉或下肢动脉狭窄>50%)均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二级预防;2. 高血压合并慢性肾病者需要服用阿司匹 林;3. 无心血管病与慢性肾病,但具有以下>3种危险因素者,应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1)男性>5〇岁或女性绝经期后;(2)得到初步控制的高血压(高血压患者经治疗后血压<150/90 mmHg); (3)糖尿病;(4)高胆固醇血症;(5)肥胖(体质指数多28kg/m2);(6)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父母一方或双方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7)吸烟。
肠溶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哪些关于《肠溶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哪些》,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为在临床上比较常用的一种心脑血管类药物肠溶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也是需要大家进行了解的,它一向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一种药物,但是在具体的使用过程当中。
我们发现它也会出现刺激胃黏膜和过敏情况的出现。
所以大家在选择使用这款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先考虑一下自己的体质是否适合。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
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
这种现象机制还不十分清楚。
可能这些人对阿司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
阿司匹林可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及溃疡等。
多数患者服中等剂量阿司匹林数天,即见大便隐血试验阳性;长期服用本药者溃疡病发率高。
阿司匹林能透过胃黏膜上皮脂蛋白膜层,破坏脂蛋白膜的保护作用,于是胃酸就可逆地弥散到组织中损伤细胞,致毛细血管破损而出血。
加重溃疡的程度,使胃黏液减少。
为此,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
长期大量服用本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
众所周知的肠溶阿司匹林还有很好的镇痛和消炎作用,但是长期服用的话,对于患者的神经精神状况,会有不利的影响。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医学界的先驱者们正在对于这种药物的副作用,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尽量让这种药物的副作用降低,可以更好地发挥他治病救人的良好效用。
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阿司匹林是一款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药,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恶性肿瘤,可谓一款“神药”啊,可是你对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① 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② 较大剂量时(抗风湿治疗)引起胃溃疡和无痛性胃出血,原有溃疡者症状加重。
其发生机制实:a、直接刺激胃粘膜;b、抑制胃壁组织环加氧酶,较少PGE2的生成,胃壁前列腺素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c、血浓度高则刺激延髓催吐化学中枢,致恶心和呕吐。
防治办法:可改为餐后服药;同服止酸剂;③ 合用PGE1衍生物米索前列醇可减轻溃疡发生率;④ 胃十二肠溃疡及出血倾向者禁用。
2、加重出血倾向发生机制: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环加氧酶,血小板合成TXA2的能力需要等到新生血小板补充,需7~8天,血小板凝集受抑制,出血时间延长;大量阿司匹林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形成,引起凝血障碍,加重出血倾向。
防治办法:①维生素K可以预防;②严重肝病、出血倾向、产妇、孕妇禁用;③手术前1周停用阿司匹林。
3、水杨酸反应/水杨酸过量或中毒临床表现:阿司匹林用量大于5g/d时,可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减退,总称水杨酸反应,是水杨酸中毒的表现,严重者出现深大呼吸、酸碱平衡失衡、脱水、高热,甚至精神错乱。
处理方法:①立即停用阿司匹林;②静脉滴注NaHCO3碱化尿液。
4、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临床表现:①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②服药后出现呼吸困难,诱发哮喘患者的哮喘发作;③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征。
发生机制:不是抗原抗体反应为基础的过敏反应,是PG合成受阻后花生四烯酸生成的白三烯等内源性支气管收缩物质增多,诱发哮喘。
诱发哮喘的治疗:a、哮喘、鼻息肉、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b、用抗组胺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c、肾上腺治疗阿司匹林哮喘无效。
1398857062@ 欢迎賜稿1家底药箱办JIAN KANG SHENG HUO胃P孩子患了感冒怎么办?大多数家长会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病,但也有少数家长,特别 是隔代照顾孩子的祖辈,或是觉得去医院麻烦,或是凭着经验,自行给孩子服用感冒药。
有的家长会说:“不就是感冒吗?用不着大 惊小怪,给孩子服用一盒阿司匹林就能解决 了,省事省时又省钱。
”殊不知,儿童不宜 服用阿司匹林。
国外医学专家曾提出警告:儿童慎服阿司匹林。
什么是瑞氏综合征?阿司匹林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的 解热镇痛、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 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 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风湿性关节 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 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
与其他药品一样,阿司匹林也不可避免 地存在一些药物不良反应。
主要表现在胃肠 道症状、过敏反应、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肝 损害、肾损害、对血液的影响、心脏毒性和 瑞氏综合征。
上述不良反应除了瑞氏综合征, 其他的人们大都知道。
那么,什么是瑞氏综 合征呢?而这相对陌生的瑞氏综合征恰恰与儿童的关联度很高。
瑞氏综合征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高。
瑞氏综合征是儿童在病毒感染(如流感、感冒或水痘)康复过程中患的 一种罕见病,以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如阿司匹 林为重要病因,广泛的线粒体受损为其病理 基础。
瑞氏综合征会影响身体的所有器官,但对肝脏和大脑带来的危害最大。
如果不及 时治疗,就会很快导致肝肾衰竭、脑损伤,甚至死亡。
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有关专家认为,并不是说儿童就此不能服用阿司匹林,而是研究表明阿司匹林与瑞氏综合征的关系可能比一般所预料的要大,父母和医生在儿童患水痘和流感等病毒性疾病而发生呕吐时,给予阿司匹林有可能助长瑞氏综合征的发生。
因此父母和医生应当谨慎从事,少给 孩子服用阿司匹林。
英国政府决定:禁止给1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阿司匹林,因为该药能够引起非常严重的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试题及答案
1. 阿司匹林的化学名称是什么?
A. 对乙酰氨基酚
B. 布洛芬
C. 阿司匹林
D. 非布司他
答案:C
2. 阿司匹林最初是用于治疗什么疾病的?
A. 感冒
B. 心脏病
C. 关节炎
D. 头痛
答案:C
3. 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是?
A. 乙酰水杨酸
B. 阿莫西林
C. 布洛芬
D. 非布司他
答案:A
4. 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包括以下哪一项?
A. 过敏反应
B. 肌肉疼痛
C. 腹泻
D. 以上都是
答案:D
5. 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作用机制是什么?
A. 降低血压
B. 降低胆固醇
C. 抑制血小板聚集
D. 增加心率
答案:C
6. 阿司匹林的常用剂量是多少?
A. 100mg
B. 500mg
C. 1000mg
D. 3000mg
答案:A
7. 阿司匹林在哪些情况下不推荐使用?
A. 胃溃疡
B. 孕妇
C. 哮喘患者
D. 以上都是
答案:D
8. 阿司匹林的化学式是什么?
A. C9H8O4
B. C13H18O2
C. C14H20O2
D. C21H29NO5
答案:A
9. 阿司匹林的禁忌症有哪些?
A. 出血性疾病
B. 肝功能不全
C. 肾功能不全
D. 以上都是
答案:D
10. 阿司匹林在治疗疼痛时的推荐服用时间是?
A. 饭前
B. 饭后
C. 睡前
D. 任何时间
答案:B。
阿司匹林的作用及使用禁忌阿司匹林是临床广泛使用、使用较时间长的解热、镇痛和消炎药物。
复方阿司匹林,有解热、镇痛作用,每次口服1~2片,每日3次,或需要时服。
有恶心、皮疹、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别名又叫乙酰水杨酸、醋柳酸。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粉末。
无气味,微带酸性。
能溶于乙醇、乙醚和氯仿,微溶于水。
药性功效方面,阿司匹林能抑制体温调节中枢的前列腺素合成酶,使前列腺素(PGEI)合成、释放减少,从而恢复体温中枢的正常反应性,使外周血管扩张并排汗,使体温恢复正常。
阿司匹林还具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并促进人体内所合成的尿酸的排泄,对抗血小板的聚集;适用于关节炎、神经痛、肌肉痛、头痛、偏头痛、痛经、牙痛、咽喉痛、感冒及流感等病症。
此外,服用阿司匹林有以下禁忌事项。
1.特异质、有过敏史或哮喘病者禁止用。
2.妊娠期妇女尽量禁止使用。
3.10岁以下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忌用本品,可诱发瑞氏综合症(症状为肝损害、肝性脑昏迷等),严重者可致死亡。
4.有出血性溃疡或其他活动性出血者禁用。
5.血友病或血小板减少症者禁用。
6.老年体弱者,解热时宜用小剂量,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
7.饮酒后不宜服用本品,否则易因损伤肾黏膜导致出血。
8.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者应慎用或不用。
如需用应与抗酸药同服或应用肠溶片。
9.痛风、肝肾功能减退、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患者慎用。
10.哺乳期妇女慎用,因大量长期使用可对婴儿产生不良影响。
11.阿司匹林不宜与富含糖的水果一同食用。
阿司匹林与含糖多的水果,如椰子、甜石榴、桃、葡萄、香蕉等同食,容易形成复合体,从而减少初期药物的吸收速率。
12.阿司匹林不宜与咸鸭蛋一同食用。
咸鸭蛋含有一定量的亚硝基化合物,服用解热、镇痛药时,药物中氨基比林可与咸鸭蛋中的亚硝基化合物生成有致癌作用的物质,容易诱发癌症。
13.阿司匹林不宜与酸性食物一同食用。
因为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直接刺激作用,与酸性食物(醋、酸菜、咸肉、鱼、山楂、杨梅等)同服,可增加对胃的刺激。
80岁及以上的老人应当慎用阿司匹林
佚名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7(10)8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百年老药,既可解热镇痛也可抗凝。
但要注意的是,80岁及以上的老人应当慎用。
阿司匹林最大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良反应和有出血倾向,由于80岁以上老人的血管动脉硬化和淀粉样变性,易导致出血。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胃黏膜也易出现萎缩。
因此,80岁以上的老人服用阿司匹林后,容易造成胃黏膜损伤,进而发生消化道出血。
【总页数】1页(P177-17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1.1
【相关文献】
1.学界应当慎用"头脑风暴"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法应当慎用
3.大批量进口奶牛入境应当慎用空运
4.新闻媒体应当慎用自己的权利
5.70岁以上老人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宜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
1、外科手术、拔牙、肝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者禁用
阿司匹林能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抑制肝脏凝血酶原形成,引起出血,故肝功能不全、凝血酶原合成功能低下者慎用,维生素K缺乏者和血友病患者禁用。
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2、哮喘患者禁用
阿司匹林可抑制参与支气管扩张作用的前列腺素E的合成,引起支气管痉挛,发生阿司匹林哮喘,故合并哮喘的病人禁用阿司匹林。
3、对阿司匹林过敏者禁用
少数人服用阿司匹林后会诱发皮疹或血管神经性浮肿,出现过敏性休克。
4、与某些药物不宜联合使用
阿司匹林与氨茶碱合用,可以降低疗效;与维生素B1同服,会增加胃肠道反应;与抗凝药双香豆素合用,易致出血;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易诱发溃疡;与甲氨蝶呤同用,可增强其毒性;与速尿同用,容易造成水杨酸中毒;与糖皮质激素、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合用,可对消化系统产生更强的刺激作用。
5、缺铁性贫血者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在体内的分解产物能阻碍铁的吸收,故缺铁性贫血病人不宜服用。
6、21岁以下人群不宜服用阿司匹林
年龄在21岁以下的患者不推荐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因为在这部分人群中使用阿司匹林会增加瑞氏综合征的危险(一种少见的儿童疾病,在水痘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