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
- 格式:doc
- 大小:61.50 KB
- 文档页数:5
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大数的认识一、大数的意义在我们平常的生活中,大数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大数呢?大数是指位数很多的数,数值很大的数。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把位数在十位以上的数称为大数。
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数值范围逐渐扩大,认识和理解大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认识大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进而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
二、认识大数的基本方法在四年级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大数。
银行里的存款金额、人口数量、物种数量等等。
通过这些实际例子,学生可以初步理解大数的概念和意义。
在学习过程中,老师还可以通过数线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数值的增长是如此迅速。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可以逐渐建立对大数的认识。
三、关于大数的计数认识大数之后,学生需要学会如何快速地进行大数的计数。
在数学教学中,老师通常会采用分组计数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大数。
当数字的位数增多时,可以按照千位、百位、十位、个位的顺序进行分组计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大数的计数方法。
四、大数的加减法运算在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和计数之后,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大数的加减法运算。
大数的加减法运算相对于小数来说,主要是在处理进位和借位的过程中更加复杂。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逐步掌握大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特别是在进位和借位的处理上,引导学生多做练习,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运算技巧。
五、总结回顾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大数的认识是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认识大数,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字的大小,掌握大数的计数方法和加减法运算技巧。
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认识大数,通过分组计数和具体实例演练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注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从而更好地掌握大数的相关内容。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认识大数是他们数学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大数不仅是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更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数学名人故事
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
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
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
终生未做官。
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
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
《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之初,共有246个问题的解法。
在许多方面:如解联立方程,分数四则运算,正负数运算,几何图形的体积面积计算等,都属于世界先进之列,但因解法比较原始,缺乏必要的证明,而刘徽则对此均作了补充证明。
在这些证明中,显示了他在多方面的创造性的贡献。
他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人,并用十进小数来表示无理数的立方根。
在代数方面,他正确地提出了正负数的概念及其加减运算的法则;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在几何方面,提出了"割圆术",即将圆周用内接或外切正多边形穷竭的一种求圆面积和圆周长的方法。
他利用割圆术科学地求出了圆周率π=3.14的结果。
刘徽在割圆术中提出的"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合体而无所。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小报一、引言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主要涉及数的认识、加法和减法、长度单位等基础知识,同时也有一些重要的应用题和思考题。
本单元知识点总结小报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数的认识数系表中的数:整数、小数、分数等。
掌握数的意义、读写规则和性质。
特别注意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整数、小数的位数:了解整数和小数的位数规律,掌握整数和小数的计数方法。
2.加法和减法加法和减法的性质: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如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等。
简便计算:根据题目特点,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计算。
3.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掌握厘米、分米、米的定义和换算,了解长度单位的进率。
测量和估计:学会正确使用测量工具,掌握测量方法和步骤;学会估计长度的大小,提高估测能力。
三、常见问题与解答1.关于小数性质和大小变化的疑问:为什么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变化?如何利用这个规律进行计算?解答: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点位数增多,而小数点末尾的数字乘以或除以整数,会导致小数大小发生变化。
利用这个规律,可以灵活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的困惑:如何正确处理加减法的先后顺序?解答:在加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则,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四、例题分析1.判断题:2+3+4=9,答案正确。
(分析:这是一个加法算式,按照加法交换律,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因此答案正确。
)2.选择题:5分米比5厘米长。
(分析:分米是长度单位,表示的是长度的大小;而厘米也是长度单位,表示的是更小的长度单位。
因此,5分米比5厘米长。
)五、练习题与挑战题提供了大量的练习题和挑战题,学生们可以通过这些题目巩固和拓展知识点。
特别提醒学生们的是,做题时要认真审题,严格按照知识点和规则进行计算。
六、结语本知识点总结小报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1. 概述作为学习数学的四年级学生,我们在这个学期学习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为了总结和巩固所学内容,我们特地准备了这份小报,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形式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共享给更多的人。
2. 单元一:数和数的比较在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数的读法及大小的比较。
我们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和练习,掌握了正确的数的读法,比如300读作“三百”、2000读作“两千”等。
在学习了数的读法之后,我们开始学习数的大小比较。
我们通过多种游戏和练习,掌握了“大于”、“小于”和“等于”的概念,从而能够正确比较不同数的大小。
3. 单元二: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竖式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方法,通过多种练习,我们提高了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我们也学会了使用加法和减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购物、找零等。
4. 小结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数的读法和大小比较的方法,还学会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这些知识不仅在课堂上有用,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学好数学,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 致谢在撰写这份小报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也感谢所有关注和阅读本小报的朋友们,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6. 单元三:认识单位在接下来的单元中,我们开始学习认识单位。
我们首先学会了认识长、重、容量的基本单位,并学习了它们的换算关系。
通过测量课上的实践活动,我们能够准确地使用尺子、秤和容器等工具进行测量,并计算出相应的数值。
我们也学会了换算长度、质量和容量的基本单位,比如1千克=1000克、1米=100厘米等,从而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准确地进行单位换算。
7. 单元四:图形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开始学习了各种常见的平面图形,比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等。
我们通过观察不同的图形,学会了认识它们的特点和性质,比如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正方形的四条边长度相等,圆的边界是一个封闭的曲线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知识小报一、引言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是本学期的重要学习内容,涵盖了多个知识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我们特别制作了这份知识小报。
本小报将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对第六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第六单元知识点概览第六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1. 认识更大的数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如何读写更大的数,包括万、十万、百万、千万等大数的读写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数位顺序表和数位的概念。
2. 线段、射线和直线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学生需要掌握线段、射线和直线的表示方法,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 平行与相交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平行和相交的概念及其性质。
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和相交的表示方法,并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角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角的表示方法,并理解角的基本性质。
5. 乘法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学生需要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知识点详解1. 认识更大的数更大的数的读写是本单元的第一个知识点。
在读写更大的数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从高位读起,读到哪一位,就把这一位上的数字读出来;(2)读数时,中间有几个0,只读一个0;末尾的0不读;(3)每两个数位间的距离是1个数字的位置。
如:123456789中,从右边起是个位、十位……一个一个数下去,每两个数位间的距离就是1个数字的位置。
同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写数时,也要从高位写起,写到哪一位,就把这一位上的数字写出来;(2)每两个数位间的距离也是1个数字的位置;如:123456789中,从右边起是个位、十位……一个一个往左数下去,每两个数位间的距离就是1个数字的位置。
这个距离也叫做“数位顺序”。
我们通常把个位、十位、百位……分别叫做个位、十位、百位……一个数的个位是几,就叫做这个数的几位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手抄报模板一、手抄报标题。
“数学乐园——四年级上册数学之旅”二、板块划分与内容。
1. 数与计算。
- 大数的认识。
-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中,我们开始学习大数。
比如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像12345678读作一千二百三十四万五千六百七十八。
写数时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
- 还有数的大小比较,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如果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 三位数乘两位数。
- 计算方法是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例如:123×45,先计算123×5 = 615,再计算123×40 = 4920,最后615+4920 = 5535。
2. 图形与几何。
- 角的度量。
- 我们认识了角的度量单位“度”,用符号“°”表示。
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就是1度。
量角的步骤是: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 还学习了锐角(小于90°)、直角(等于90°)、钝角(大于90°小于180°)、平角(等于180°)和周角(等于360°)。
-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 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它的高是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 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
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 数学趣题。
- 鸡兔同笼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数学名人故事案例一:高斯(1777~18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高斯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做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20xx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案例二:阿基米德(约公元前287-220xx年),希腊物理学家、数学家。
阿基米德的父亲是一位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特别喜爱数学。
有一次,国王请他去测定金匠刚刚为其做好的王冠是纯金的还是掺有银子的混合物,并且告诫他不得毁坏王冠。
起初,阿基米德茫然不知所措。
直到有一天,当自己泡一大满盆洗澡水里时,溢出水量的体积等于他身体浸入水中的那部分体积。
那么,如果把王冠浸入水中,根据水面上升的情况算出王冠的体积与等重量金子的体积相等,就说明王冠是纯金的;假如掺有银子的话,王冠的体积就会大一些。
他兴奋地从浴盆中跃出,全身赤条条地奔向皇宫,大喊着:我找到了!找到了!他为此而发明了浮力原理。
第一篇嗨呀,小伙伴们!今天来跟你们聊聊咱们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小报。
你们还记得那些有趣的数学概念不?像大数的认识,哇,以前觉得数字好小,一下子就认识到了超级大的数,感觉自己的数学世界一下子变大了好多呢!还有乘法运算,这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
以前算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要一个一个加,现在用乘法,一下子就搞定啦,可省了不少时间和力气。
角的度量也很有意思哟!知道了锐角、直角、钝角,感觉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啦,哈哈。
图形的运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平移和旋转原来这么好玩。
就好像在数学的世界里跳舞一样,一会儿平移一下,一会儿旋转一下。
在做数学小报的过程中,我发现数学不仅仅是在课本里,还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
比如说,买东西的时候要算账,看时间的时候要认识时钟,这些可都离不开数学呢。
通过这次的数学小报,我更爱数学啦,觉得它就像一个好玩的游戏,等着我去探索和发现更多的秘密。
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呀?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咱们一起来说说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小报吧!哎呀,一开始做这个数学小报的时候,我还有点头疼呢,不知道从哪儿下手。
不过后来呀,我发现数学里面的知识可有趣啦!比如说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前觉得乘法好难,现在掌握了方法,感觉自己可厉害啦。
还有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虽然有时候会算错,但多练习几次就越来越熟练啦。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它们的样子好特别。
我在生活中也找到了好多这样的形状,像小区的伸缩门就是平行四边形呢。
条形统计图也很有用哦,可以清楚地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情况。
做数学小报的时候,我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互相学习。
这让我明白了,数学不是一个人闷头学,大家一起交流能学到更多。
这学期的数学学习就像一次奇妙的冒险,有困难,也有惊喜。
我会继续努力,在数学的海洋里快乐地游来游去!小伙伴们,咱们一起加油哟!。
四年级上册数学3单元手抄报模板一、板块划分与内容填充。
1. 标题区。
- 在手抄报的上方正中间,用较大的字体写上“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以人教版为例,第三单元是角的度量相关知识)。
- 可以用彩色笔给标题加上一些装饰,比如画一些量角器、角的图案围绕着标题。
2. 知识讲解区。
- 角的定义。
- 文字: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可以简单画一个角的示意图,标上顶点和边。
- 角的度量单位。
- 文字:角的度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在这里可以画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中的几份,比如5份,标上角度是5°。
- 量角器的认识。
- 文字:量角器是测量角的大小的工具。
量角器是半圆形的,它把半圆平均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1度。
量角器上有中心点、零刻度线、内刻度线和外刻度线。
画一个量角器的简单示意图,标注出这些关键部分。
- 角的度量方法。
- 文字: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可以画一个角,然后用箭头表示出量角的步骤。
3. 趣味数学区。
- 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 文字:在生活中,角的应用非常广泛。
时钟的时针和分针在不同时刻形成不同的角;建筑中的三角形结构,其中的角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剪刀的刀刃相交形成角,可以方便裁剪东西。
可以配上简单的时钟、建筑、剪刀的简笔画。
- 数学小故事。
- 文字:古希腊数学家泰勒斯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测量出了金字塔的高度。
他在金字塔旁边立了一根小木棍,当木棍的影子和木棍一样长的时候,他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就得到了金字塔的高度。
因为在同一时刻,太阳光线和地面的夹角是相同的,所以两个三角形相似。
可以画一个简单的金字塔和小木棍的示意图。
---------------------------------------------------------------最新资料推荐------------------------------------------------------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1-4单元手抄报、思维导图、知识汇总十万是多少?______________。
一亿有多大?10 个十万是______,1 个一百万是______,10 个一千万是________。
8080080 由 8 个()、8 个()和 8 个()组成。
由 4 个千万、3 个十万、2 个万和 5 个一组成的数是()。
258000 读作:______________ 1135000 读作:_______________ 4050000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法规律(特别注意有 0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百三十九万二千写作:____________ 一亿四千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八百七十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法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 7130000__310000,位数相同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大小 93250__100250,位数不同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年级上册数学小报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
2、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
3、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
4、两条直线相交成90°时,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互。
5、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处处相等。
6、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能作条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
7、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与b相互平行,a与c相互平行,那么b与c 。
8、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其中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其他三个角是。
9、过平面上一点,能画条直线,过平面上的两点能画条直线。
10、根据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 )里填上“相交”或“平行”。
12、上午9:0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每题2 分,共10分)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不是相交就是平行。
( )
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3、长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
( )
4、下午3时整,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相互垂直。
( )
5、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2 分,共12分)
1、( )是可以度量的。
A、直线
B、射线
C、线段
D、平行线
2、两条平行线之间的( )最短。
A、直线
B、垂直线段
C、线段
3、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后展开,两条折痕( )。
A、相交
B、互相垂直
C、相互平行
D、无法确定
4、正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5、下午3:30时,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 )。
A、互相平行
B、互相垂直
C、前面两种说法都不对
6、右图中有( )组平行线。
A、1
B、2
C、3
D、4
四、画图题。
(共27分)
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9分)
3、过P点作OA的平行线和OB的垂线。
(6分)
五、运用学过的知识将下图画成一个长方形。
(6分)
六、应用题。
(每小题5分,共25分)
1、把一根木料锯成5 段,每次锯下一小段要用3分钟。
全部锯完用多少分?
2、在一条80米长的路边,从头到尾每隔5米栽一棵樟树。
一共可以栽多少棵?
3、甲乙两地相距1000米,两地间一共栽了51棵树。
每两棵树之间是多少米?
4、学校召开运动会,把12盆串红在主席台前摆成一排,再在每2盆串红中间摆3盆菊花。
一共摆了多少盆菊花?
5、小明住的楼房每层台阶数都相等的,他从一楼到三楼走了48个台阶,如果从一楼到六楼要走多少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