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七-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与观察.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实验目的】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实验用品】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小白鼠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洋葱。
【实验内容和方法】(一)细胞形态观察l、动物细胞的观察(1)人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
注意肝细胞之间的界限、细胞的形状、细胞核的形状和数量、核仁的形状和数量、细胞质的形态构造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的区别。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注意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2)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观察: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
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和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1、测微尺的使用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中心刻有一尺,长5~10mm,分成50~100格。
每格的实际长度因不同物镜的放大率和不同镜筒长度而异。
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的测微尺,长1mm或2mm,分成100格或2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0.01mm(10μm)。
当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长度。
方法如下:(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
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如图所示)。
(4)记录两条重合线间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按下式计算目镜测微尺每格等于多少μm:123测定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长的图解 上尺:目镜测微尺;下尺:镜台测微尺镜台测微尺的格数目镜测微尺每格的微米数= —————————×10 目镜测微尺的格数例如,图中镜台测微尺1格=目镜测微尺6格,代入公式得:目镜测微尺每格=1/6×10μm=1.66μm(5)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需要测量的玻片标本,用目镜测微尺测量标本。
实验七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学会小鼠骨髓细胞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2. 掌握细胞较好的贴壁与生长条件,以保证细胞的好。
3. 学会最常用的Gimsa染色方法,使出现的幻觉具有明朗的色调,以便细胞的编号与统计。
二、实验原理骨髓细胞是一种多能性细胞,可分化为血液成分或骨骼系统的成分。
骨髓细胞被用于检测细胞遗传学异常,在染色体物质遗传及细胞迁移等方面具有潜在用处,并可为结构遗传学提供信息。
作为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来源,一般选用小鼠骨髓细胞是最为经常采用的试验模型之一,常常作为各类染色体研究、映射和诊断的标本;其区别如来源易得、繁殖成本低、染色体数量较少,易于研究、成熟度高等因素显得优越。
三、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工作(1)保存干燥灭菌的小鼠骨髓细胞培养基,避免接触灰尘。
(2)检查各种器械的完整性,保证手段的杀菌处理。
(3)使用有缩小五倍功能的显微镜,以确保细胞图片清晰度与细胞形态的准确。
(4)打开红外线灯,以增强视觉效果并避免光损伤。
(5)按实验方案准备各种试剂和设备。
(6)实验室内准备50 mL恒温水浴和常规离心机。
2. 骨髓细胞的采集(1)设备:小鼠解剖刀片、50mL离心试管、海绵、抽管等。
(2)用70%酒精清洗瓶子的注射器,使用注射器收集小鼠间隔内的骨髓,放入存储试管中。
(3)轻轻摇动骨髓,使其中的细胞与上清液充分混合均匀。
3. 细胞的处理(1)细胞浓度的调整:从建立骨髓细胞培养物开始,骨髓细胞培养物可以在50mL培养基中存在。
使用试管取出足量细胞,可用比值0.2 mL的浓度悬液被移入12孔文化板中,吸入的细胞细胞数为2×106个左右。
(2)添加培养基到细胞培养物中,以充分覆盖细胞。
(3)将板加入约为35℃,5%二氧化碳环境下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配队。
(4)半小时后使用显微镜检查细胞的附着,然后循环补充适量接种。
在24小时之前,每隔2小时更换于第一个。
4. Gimsa染色法(1)准备细胞标本:从培养基中取出涂片架,然后“组织培养板”模式的检测做法,将液体在上面包括涂片架移至吸满液体。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正常小鼠的骨髓细胞制备染色体标本,并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并了解染色体的组成和结构。
实验原理:
染色体是细胞核中最大的有组织结构,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每个物种独特的标志之一。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反映出细胞的分裂状态。
为了制备染色体标本,需要通过细胞的裂解,释放和固定染色体,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实验步骤:
1. 取出小鼠的股骨,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进行消毒。
2. 使用消毒的剪刀剪下股骨两端,将骨髓剪下,加入RPMI-1640培养液中,使髓液悬浮,然后用细胞培养器将其孵育2-3天,使骨髓细胞增殖。
3. 用离心机将骨髓细胞离心,去除培养液,用磷酸盐缓冲液进行细胞裂解。
4. 将制备好的染色体悬液滴在预先涂上盐酸聚赖氨酸溶液的载玻片上,让其固定,然后通过染色体芝士和琼脂糖溶液对细胞进行染色。
5. 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标本,记录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并观察细胞的分裂状态。
实验结果:
制备的染色体标本在显微镜下观察。
通过对标本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变化,以及细胞分裂状态的变化。
同时,我们可以从染色体上观察到细胞的遗传信息,包括基因序列和调控因子等。
结论: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量的变化,可以从中了解细胞的遗传信息和分裂状态变化。
同时,该实验也展示了染色体的重要性和组成结构,加深了对细胞生物学的理解。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实验报告
通过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进一步了解细胞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染色体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
动物骨髓细胞是一种快速分裂细胞,其中染色体数目和结构较为清晰,因此通常用于染色体分析和遗传学研究。
为了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需要经过细胞取样、细胞处理与固定、染色和镜检等几个步骤。
实验步骤
1. 取样:在实验动物体内取出一小段骨髓组织,置于离心管中,加入10ml生理盐水,轻轻摇晃,使细胞均匀分散。
2. 细胞处理和固定:取出适量的细胞液,加入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后进行处理。
将细胞液滴于预先贴有载玻片上的正常细胞培养液中,使其渐渐均匀分散。
将玻片放置在室温下,使细胞贴附在玻片上并进行细胞固定。
细胞固定可用10%甲醛或70%乙醇,也可用50%醋酸处理。
3. 染色:将固定的细胞标本先置于1%琼脂糖中5~10分钟,用注射器吸取琼
脂糖,并把细胞标本冲洗干净,然后用生理盐水洗净。
若要染色,则滴上适量的霉素酚-吡啶溶液或可以染细胞核者,如吉姆萨红溶液或乙酰苯胺-三甲胺水溶液等,等颜色形成后即可洗净。
4. 镜检:放入顶匣,用显微镜观察染色后细胞形态和染色体。
如果需要拍照,则可利用显微摄影技术,对样本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和结构,进一步了解染色体在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同时,该实验对熟悉细胞培养和染色技术也有一定帮助。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获得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并学习了细胞处理、固定、染色和镜检等关键步骤。
实验结果可以为生物学研究提供相关实验基础。
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加深对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结构的理解,同时掌握常规细胞检测技术。
实验原理:细胞核持有着生物体的遗传信息,而染色质可以分为染色体和非染色体两种,其中染色体是由DNA及其辅助蛋白组成的。
通过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会缩短、厚度增加、染色带可清晰分辨等特点来进行分类和编号。
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制备出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
实验步骤:1. 首先准备动物骨髓细胞样品,可通过小鼠骨髓涂片或静脉血(受试者需要同意),将样品转移到已经预处理好的无菌平板上。
2. 在离心管中加入10ug/ml的柱前荧光素-ethidium bromide(PI),再将细胞样品加入离心管中,轻轻摇晃片刻,稍微放置几分钟。
3. 用宽口的滴管取少许制片液,滴在已经处理好的载玻片上,尽量保证滴管斜着滴落制片液,避免气泡出现,将载玻片浸泡于制片液中。
4. 轻轻捞取离心管中的细胞样品,均匀地滴在制片液的中心处,然后放置在湿度大于80%,温度为37°C的恒温箱内1-2h。
5. 制片完成后,对载玻片进行显微镜检查,选择细胞密度适当、染色较清晰的染色体标本进行下一步操作。
6. 将载玻片放置在冷却的媒体溶液(0.075mol/L KCl及0.9%NaCl)中,冷冻10-20min。
7. 取出载玻片,使用正差相干显微镜观察着染色体的分布和形态,并进行拍照记录。
8. 得到的染色体标本可用于常规染色体学诊断。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制备得到的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可以进行常规染色体学分析,观察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结构等特征,并可以用于细胞遗传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加深了对细胞遗传学和染色体结构的理解,同时掌握了常规细胞检测技术。
通过观察和分析染色体标本的形态和结构,可以进行细胞遗传学的研究与临床诊断。
实验七动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动物骨髓染色体标本制备过程,了解操作步骤的原理。
2.了解常用实验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及特点。
实验原理染色体的分析往往是选择细胞处于活跃增殖状态,或者经过各种处理后细胞进入分裂的动物组织。
在正常动物体内,骨髓是处于不断分裂的组织之一。
给动物注射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碱即可使许多处于分裂的细胞停滞于中期,然后采用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即可得到大量可分析的染色体标本。
在动物实验时,可在取材前经腹腔注射有丝分裂抑制剂,一般常用秋水仙素,这此方法对于动物的核型分析是非常有用的。
本方法简便、可靠,不需要经体外培养和无菌操作,易于推广。
因此骨髓细胞是用于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很好的材料。
实验用品一、材料无尾两栖类蛙属或蟾蜍属动物二、器材水平离心机、显微镜、刻度离心管(10ml)、注射器(1ml)、载玻片、烧杯(400ml)、量筒(100ml)、试管架、镊子、剪刀、解剖刀、吸管。
三、试剂1.1%柠檬酸钠溶液:称取1g柠檬酸钠(柠檬酸三钠,Tri-sodium citrate, AR)溶解于100ml 蒸馏水中。
2.500μm/ml、100mg/ml秋水仙素溶液。
3.Giemsa(姬姆萨)原液(pH6.8)Giemsa染粉1g甘油(丙三醇,glycerine, AR)33ml甲醇(methyl alcoholA, AR)45ml将染粉倾入乳钵,加几滴甘油,在乳钵内研磨直到无颗粒为止,此时再将全部剩余甘油倒入,放入60~65℃保温箱中保温2h后,加入甲醇搅拌均匀,保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4.0.067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Na2HPO4·12H2O 11.81g(或Na2HPO4·2H2O 5.92g)KH2P04 4.5g溶解于蒸馏水中至1000 ml。
5.1:10 Giemsa磷酸缓冲液(pH6.8):取1ml 姬姆萨原液用9ml 0.067mol/L 磷酸盐缓冲液(pH 6.8)稀释即可。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染色体制片技术,观察骨髓细胞染色体结构。
3.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提高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骨髓细胞染色体制备是研究染色体结构、数量及异常的重要方法。
通过染色体制备,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的染色体结构,从而分析细胞的遗传特性。
本实验采用小鼠骨髓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通过秋水仙素处理使细胞分裂阻滞在中期,再进行低渗处理、固定、滴片、染色等步骤,制备染色体标本。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小鼠骨髓细胞、秋水仙素、柠檬酸钠、固定液、染色液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离心机、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烧杯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将小鼠处死,取出骨髓组织,放入装有柠檬酸钠的小烧杯中,用剪刀剪碎,使骨髓细胞游离出来。
2. 低渗处理:将骨髓细胞悬浮液放入离心管中,离心后弃去上清液,加入适量固定液,再次离心,弃去上清液。
3. 染色:将固定后的细胞沉淀用染色液染色,室温放置10-15分钟。
4. 滴片:将染色后的细胞沉淀用滴管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观察到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较大,染色质清晰可见,染色体呈X形,可见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2. 观察到染色体数目与小鼠的正常染色体数目一致,染色体结构完整,无断裂、缺失、易位等异常。
六、实验讨论1. 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是一种细胞分裂抑制剂,能使细胞分裂阻滞在中期,有利于观察染色体结构。
2. 低渗处理:低渗处理可以使细胞膨胀,便于观察染色体结构。
3. 固定:固定可以使细胞和染色体保持原状,便于观察。
4. 染色:染色可以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
七、实验总结本实验成功制备了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并观察到了染色体结构。
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染色体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提高了观察细胞结构的能力。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染色体分析技术,为遗传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制备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听起来可能有点儿复杂,但其实挺有趣的话题——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标本制备。
别担心,我会把这些专业术语说得简单明了,让你也能轻松get到这个过程。
说起来,小鼠可真是科学研究中的“常客”,就像饭桌上的米饭,随处可见,缺了它可不行。
这不,今天咱们就来探索一下怎么从小鼠身上提取骨髓细胞,搞个染色体标本,看看这些小家伙们的秘密。
2. 骨髓细胞的来源2.1 小鼠的选择首先,你得找一只小鼠。
挑小鼠可不是随便的,得挑那些健康活泼的小家伙,就像挑选水果一样,选那种又圆又亮的最好。
一般来说,实验室里会用小鼠的某个特定品系,比如C57BL/6,它们可是科研界的明星。
别忘了,鼠鼠们可不是随便抓来的,得遵循一套规矩,确保它们的生活环境干净卫生,毕竟咱们要尊重这些小生命。
2.2 获取骨髓细胞接下来,就是动手获取骨髓细胞的环节了。
首先,要麻醉小鼠,这一步可不能省,麻醉得当才能让它们安静下来,不然你想抓取细胞,它们可是不会轻易妥协的。
麻醉之后,小心翼翼地取出小鼠的骨髓,这个过程就像是在做外科手术,要有点儿医生的范儿,稳重些。
骨髓一般是在鼠鼠的股骨和胫骨里,捣鼓的时候要小心别伤到周围的组织。
3. 细胞制备过程3.1 细胞分离一旦取出骨髓,你会发现那里面的小细胞们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四处乱窜。
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从骨髓中分离出来。
这个过程通常会用到生理盐水,简单说就是把骨髓和盐水混合,轻轻摇晃,让细胞们游出来。
记住,摇晃的时候要轻柔,别像个暴徒一样,细胞们可是很娇嫩的!3.2 染色体制备接下来就是最神奇的部分——染色体的准备。
我们需要把这些细胞放到培养基里,让它们再长一段时间,这样细胞会分裂得更多,染色体也会更加明显。
等到细胞生长到一定程度,我们就可以通过加一些化学药剂,比如秋水仙素,来阻止它们的分裂,准备好进行染色。
4. 染色体的染色与观察4.1 染色过程染色这个步骤可有意思了!我们要用一种专门的染色液,把这些细胞染上色。
实验7 染色体制备技术〔实验目的〕1、学习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2、掌握滴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的一般步骤〔实验原理〕每一物种的细胞一般都具有一定数目、形状和大小的染色体,在秋水仙素的作用下可使分裂细胞阻断在中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典型,然后通过低渗、固定、染色等步骤,便可在显微镜下呈现出其形态。
〔试剂材料〕1、试剂(1)0.1%秋水仙素溶液(生理盐水配置)(2)1mol/L盐酸(3)1%柠檬酸钠溶液(4)0.067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Na2HPO4﹒12H2O 11.81g(Na2HPO4﹒2H2O 5.92g)KH2PO4 4.5g蒸馏水至1L(5)Giemsa原液(pH6.8)(pH6.8)Giemsa染粉1g,甘油33ml, 甲醇45ml 染粉在乳钵中滴加少许甘油研磨至无颗粒,再将全部甘油加入,放入60-65℃保温2小时后加入甲醇混匀。
棕色瓶中保存。
用时和磷酸缓冲液1:10混合(6)低渗液:0.4%KCl2、材料(1)洋葱根尖(2)女性口腔上皮(3)蟾蜍〔内容方法〕X染色体标本制片与观察1、取材:女性漱口后取口腔上皮细胞,涂在干净的载玻片上2、固定:95%乙醇固定10分钟,空气干燥3、水解:1mol/L盐酸室温水解10分钟,然后用新鲜蒸馏水冲洗4次,晾干4、染色:Giemsa染色10分钟,蒸馏水冲后90%乙醇分色1分钟,酒精灯过火脱水。
也可用0.2%甲苯安蓝染色5-15分钟,冲洗后干燥,观察注意事项:1、女性口腔、牙签和载波片要干净,避免杂质干扰。
2、口腔内第一次获取的上皮细胞要弃去,然后在相同部位再获取新鲜的上皮细胞。
3、上皮细胞涂片时尽量使细胞分散开,重叠的细胞影响观察。
4、人的X小体紧贴细胞核膜内侧,但是一般上皮细胞中只有30%-50%的细胞可以观察到X小体。
小鼠骨髓染色体制备1、小鼠按照4μg/g体重经腹腔注射秋水仙素,3-4小时后杀死动物,取后肢股骨和胫骨,纱布剥离所有肌肉,生理盐水洗净后剪去骨两端。
实验7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一、实验目的了解利用动物骨髓进行细胞染色体制片的一般方法,掌握细胞收集、低渗、滴片等技术手段。
观察和了解小鼠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
利用显微照相技术对所得切片进行照相。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了一个物种生长发育的全部信息。
因此通过染色体分析,可以了解某一物种最基本的遗传指标。
进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一般取自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如骨髓、淋巴细胞以及通过人工培养的悬浮液。
如将秋水仙素注射到动物的腹腔内,经肠系膜吸收并可转运到骨髓,结果使正在分裂的细胞不能形成纺锤体,使得染色体停在中期状态,经过处理和制片后就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染色体。
这种制片方法是属于侵害性的,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动物来源丰富、动物个体较小的材料。
对于大型动物可以采取骨髓穿刺术获得红骨髓,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血液疾病的研究分析。
对于一些珍稀的鸟类可采用羽髓来制片,方法基本一样。
人类的染色体分析可采用外周血培养的方法来获得大量的细胞材料。
三、实验用具及材料实验材料:体重20克左右的小鼠一只实验试剂:0.075mKCl低渗液、固定液(甲醇:醋酸=3:1)、0.4%秋水仙素、改良苯酚品红溶液、二甲苯实验材料:恒温水浴槽、纱布、烧杯、离心管2支、刀片、镊子、解剖盘、解剖剪、镊子、注射器、离心机、镜头纸光学显微镜、带数码相机的光学显微镜四、实验步骤1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溶液:在做实验前2~3小时,对实验用小鼠按0.1ml/20g小鼠的量对其进行0.4%的秋水仙素注射。
2取材:实验时,用断颈法迅速将小鼠处死,通过解剖取出股骨,用注射器吸取在37℃下保温的低渗液2毫升,将针头插入骨髓腔中冲洗骨髓,使冲洗液从股骨的另一端流出。
收集冲洗液到5ml刻度的离心管中。
3低渗:用吸管将冲洗液吹打几次,然后把离心管放在37℃恒温水浴槽内低渗20分钟。
4固定:之后取出并加1ml的固定液,吹打之后放入37℃恒温水浴槽内固定10分钟。
5离心:然后将1000rpm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
[实验目的]
1. 通过青蛙或小白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初步掌握低渗法制备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方法。
2. 熟悉染色体的形态、种类及青蛙、小白鼠等动物染色体的数目或类别。
[实验原理]
骨髓细胞是具有旺盛分裂能力的细胞,从这些分裂细胞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能对一种动物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数目进行准确的观察和分析。
由于骨髓直接涂片观察到的分裂相少,效果差,因此要对骨髓细胞进行必要的处理。
这个处理方法称为低渗法,其基本要求首先是要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
秋水仙素对分裂期纺锤丝的形成具有破坏作用,当动物被注射适量的秋水仙素后,处于分裂增殖中的骨髓细胞由于纺锤丝不能形成,中期染色体不能正常趋向两极,到达后期、末期,因而大量的细胞处于观察染色体形态最佳的分裂中期。
其次是要能够清楚的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为了达到此目的,取出的骨髓细胞要经过低渗(kcl溶液)使细胞膨胀、染色体适当的分散。
固定(甲醇、冰醋酸)使染色体保持完好的形态。
染色(giemsa液)使染色体易分辨、观察。
制备优良的标本可获得满意的观察效果。
利用动物骨髓制作染色体观察标本取材容易,不需培养,不需无菌操作,比较简便,是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方法。
一般选用的动物有青蛙、蟾蜍、小白鼠、大白鼠等。
[实验用品]
1. 动物:青蛙或小白鼠、大白鼠、蟾蜍,雌雄均可。
2. 试剂:﹪秋水仙素、l氯化钾 (kcl)、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吉姆萨(giemsa)染液、香柏油或液体石蜡、二甲苯。
3. 器材:解剖盘、小镊子、剪刀、注射器(2ml、5ml各一支)、刻度离心管、玻璃吸管、预冷载玻片、染色缸、玻片盒、量筒(10ml、50ml、100ml各一支),恒温水浴箱,盘架天平(配备等大的小烧杯两个)、电吹风、显微镜、吸水纸、擦镜纸、酒精灯、火柴。
[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试剂配制
1. ﹪秋水仙素溶液:秋水仙素2mg,灭活生理盐水(蛙类﹪、哺乳类﹪的nacl)10ml溶解,避光保存。
2. l kc1溶液:
原液: kcl 双蒸水100ml溶解。
使用液:原液1份,双蒸馏水19份混合,
3. 吉姆萨 (giemsa)染液:
原液:吉姆萨染粉,甘油33ml,甲醇33ml,配制时先将giemsa粉置于研体中,加入少量甘油,研磨至无颗粒,再加入余下的甘油,拌匀后放入56℃温箱中保温2小时,然后取出加入甲醇,充分拌匀,滤纸过滤用棕色瓶密封,避光保存,一般要放置2周后才能使用。
使用液:原液1份,磷酸缓冲液9份稀释。
使用液不宜长期保存,一般现配现用。
4. 磷酸缓冲液:该液可先配成甲液和乙液,然后混合使用。
甲液:kh2po4蒸馏水100ml溶解。
乙液:na2hpo4·2h20 (或na2hpo4·12h20 )加蒸馏水100ml溶解。
使用液:甲液,乙液混合,该使用液也不易久放,一般也是现配现用。
二、染色体制备
各种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基本都采用低渗法,现以青蛙为例,说明其制备的过程。
1. 取健康小鼠一只,按每10g体重由腹腔注入含量为% 的秋水仙素(此步在实验前12~24小时完成,哺乳动物在实验前2~4小时完成)。
2. 将青蛙处死,迅速取出后腿长骨,包括股骨和胫骨,为了获得较多的骨髓细胞,前肢亦可使用。
3. 用剪刀、镊子剥离肌肉及结缔组织,剪去两头的骨结,迅速用5ml注射器抽取l的kcl 溶液,从一头插入骨髓腔冲洗,冲洗液接入刻度离心管内,反复多次,直至骨髓腔变白。
此时不要让组织块掉进离心管,如掉入,一定要用镊子或吸管取出。
加低渗液至5ml或8ml刻度,放入37℃恒温水浴箱内低渗处理25分钟。
4. 低渗完毕,取出离心管,向离心管中加入1ml左右3﹕1甲醇、冰醋酸固定液进行预固定。
1~2分钟后,每两支离心管成对放在天平上配平,使两支管的重量相等,然后将这两支管对应的放入离心机内的孔中,以1 500r/min 离心5~8分钟。
5. 取出离心管,弃去上清液,再加固定液至6~8ml,用玻璃吸管沿离心管壁吹打,使沉淀的细胞团块在固定液中充分均匀,然后放入37℃水浴箱中固定15~20分钟。
6. 再取出离心管,配平后离心5~8分钟,转速同样为1 500r/min。
离心完毕,去掉上清液,再加入1ml左右的固定液,用吸管吹打,制成细胞悬液。
7. 取预冷湿玻片一张,用吸管吸取细胞悬液,从30cm左右的高度滴到载玻片上,再用口吹散滴液,置于酒精灯上微微火烤,最后放玻片架或玻片盒中晾干。
8. 将晾干的玻片放入吉姆萨应用液染色缸中,或将玻片平放于桌上,将染液滴在片上染色。
染色10分钟后,用蒸馏水或自来水小心冲去染液,电吹风吹干后镜检。
三、染色体观察
将制好的玻片置于显微镜下,首先观察标本的制备效果,检验操作过程是否正确。
一般来说,制得好的标本应是细胞多、颜色为紫红色。
此时间期细胞由于低渗和固定处理,细胞膜和质已被去掉,镜下看到的仅为膨胀后呈圆形的细胞核。
分裂期细胞染色体集中在一起,其外也无细胞膜包裹,染色体之间无重叠,易分辨,臂的长度适中。
但最重要的是分裂相要多。
分裂相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秋水仙素的用量和时间。
秋水仙素还影响染色体的形态,如用量过大,常使染色体过于缩短,不利于观察。
青蛙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2n)为26条,性染色体机制为xx - xy,即雌性为xx,雄性为xy。
染色体的形态随青蛙种类不同略有差异,主要表现为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的序号和数目不同,如黑斑蛙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为3、7、8、11、12等5对染色体,金线蛙为3、7、11、12等4对染色体,虎纹蛙为3、6两对染色体。
小白鼠的染色体数目(2n)为40条,但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大小区别不明显,较难分组编号。
图 6-1 小鼠染色体核型
大白鼠的染色体(2n)为42条,家兔的染色体(2n)是44条。
观察染色体时,不需加盖玻片,镜下先用低倍镜调好焦距,找到无离散,无重叠,形态好,可记数的一个分裂相,然后转高倍镜或油镜观察、记数,观察完毕后也不需擦试玻片,这样的玻片可保存数月。
表6-1 几种动物染色体形态特征
动物名称染色体数染色体类型x染色体形态y染色体形态
青蛙26中央、亚中央着丝粒染色
体
中央着丝粒染色
体,介于6~7号
中央着丝粒染色
体,介于8~9号小白鼠40全部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大小介于5~6号大小介于19~20
号
大白鼠42中央、亚中央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
体,介于4~5号
近端着丝粒染色
体,介于18~19号
家兔44中央、亚中央近端着丝粒
染色体亚中央着丝粒染色
体,介于5~6号
近端着丝粒染色
体,介于19~20号
[注意事项]
1. 腹腔注射秋水仙素溶液时,注意不要使针头损伤动物内脏。
2. 制片所用离心管、吸管等勿必洗涤干净,否则细胞会滞留于管壁收集不到细胞导致实验失败。
3. 离心时,离心管一定要先平衡,然后在离心机中对应放置。
4. 使用药品时要注意药名标签,注意使用正确浓度。
5. 观察计数染色体数目时,观察的分裂相一般要在10个以上,这样计数才比较准确。
[实验报告与思考题]
绘图
绘制一个你所观察到的动物骨髓细胞染色体分裂相。
思考题
1. 简述青蛙骨髓细胞染色体的制备过程。
2. 制片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低渗处理低渗的时间长短对染色体制片效果有何影响
3. 在取骨髓前为什么要给动物注射秋水仙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