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德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最后一位作曲家。
他一生涉猎的体裁十分广泛,艺术歌曲、歌剧、交响诗、交响曲、协奏曲等等,其中他创作的歌剧和交响诗占总数量的比重较大。
作为管弦乐大师,他的作品既有雄伟壮观的,又有温润如水、极具哲理,广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知音;作为一代歌剧巨匠,他的作品极受人们关注,是经典的保留剧目;作为20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传承者,他创作的作品量大而且质量高,被列为继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沃尔夫之后德国最伟大的艺术歌曲作家,其作品是众多国际声乐大赛、声乐艺术家的必备曲目;而作为指挥家、音乐活动家,施特劳斯更是创办了如今大名鼎鼎的萨尔茨堡艺术节。
正是这位卓越的艺术奇才,让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光芒在马勒、瓦格纳等人之后,又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
本文通过对理查·施特劳斯生平介绍,艺术歌曲的总体创作特点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进行完全分析,包括歌词、和声、曲式等方面。
最后通过不同版本的分析比较,探寻这部作品在演唱技法上的处理和运用,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演唱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最后四首歌》是理查·施特劳斯晚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48年,于1950年在伦敦演出,各曲虽结构短小精炼但表现手法多样,构思精密严谨,内容
极富个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四首歌曲创作技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来获得对理查·施特劳斯独特音乐创作风格的解读以及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是德国历史上最杰出和多产的作曲家之一。
他以其富有情感和戏剧性的交响诗作品而闻名于世。
交响诗是一种音乐形式,通过音乐来表现具体的情景或故事情节,使听众能够通过音乐感受到故事的发展和情景的变化。
本文将探讨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作品,介绍其中几部代表作,并分析他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手法。
理查施特劳斯在交响诗领域的创作堪称开创性。
他创作的交响诗以其大胆和复杂的编曲方式,以及情感的激昂和变化著称。
其中一部最著名的作品是《英雄的生涯》(Also sprach Zarathustra)。
这部交响诗以尼采的同名著作为灵感,通过音乐来表达人类的进步和思维的辩证法。
它的音乐开始宏伟而庄严,以明亮的法国号声揭开序曲的序幕,随后转变为明亮而充满力量的主题,并逐渐发展出复杂的编曲和激昂的节奏。
随着作品的发展,它通过音乐的形式和结构,表达出人类意志的力量和人类对宇宙的思考。
另一部重要的交响诗是《唐璜》(Don Juan)。
这部交响诗以奥地利传说中的唐璜为题材,讲述了一个浪漫而冲动的猎手的故事。
作品以华丽而激动人心的旋律展示了唐璜的英勇和情感。
理查施特劳斯在音乐中精确地描绘了故事情节,通过乐器的巧妙运用和音乐的渐进递增,使听众仿佛亲眼目睹唐璜的冒险和激情。
此外,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脱皮彼勒斯》(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山地阿尔卑斯》(Eine Alpensinfonie)等也都是他音乐生涯的重要作品。
每一部交响诗都以特定的主题和故事为基础,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刻画人物和描绘风景。
在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中,他运用了丰富多样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手法。
他擅长运用交响乐团的不同乐器,通过不同音色和声音的组合来表达情感和描绘画面。
他的音乐具有高度的戏剧性和表现力,能够通过音乐来直接触动听众的情感。
此外,理查施特劳斯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和声和旋律的发展,使作品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形式,突破了传统交响音乐的束缚。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摘要:一、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简介1.理查·施特劳斯简介2.交响诗的定义与特点3.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的创作背景及影响二、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作品分析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唐璜》3.《英雄的生涯》4.《阿尔卑斯山交响曲》三、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的艺术特点1.音乐形式上的创新2.音乐主题的发展与变奏3.管弦乐法的运用四、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1.作品引进与推广2.我国音乐家的借鉴与创新3.对我国交响乐发展的启示正文: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指挥家,他的作品以交响诗最为著名。
交响诗是一种以文学、绘画或哲学观念为题材,用音乐手法进行创作的器乐作品。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不仅具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还对后世音乐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创作始于19世纪末,当时他受到尼采哲学和瓦格纳音乐观念的影响,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突破性的作品。
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是理查·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交响诗之一,该作品以尼采的同名哲学小说为题材,展现了查拉图斯特拉从隐居到传道的历程。
这部作品中的“日出”主题成为音乐史上最为著名的旋律之一。
《唐璜》(Don Juan)是理查·施特劳斯的另一部重要交响诗,该作品取材于拜伦的同名诗作,以唐璜一生的冒险为主线,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矛盾。
作品中的音乐形象丰富多样,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是理查·施特劳斯的一部传记性交响诗,该作品以他自己为原型,表现了一位音乐英雄的生涯与心路历程。
《阿尔卑斯山交响曲》(An Alpine Symphony)是理查·施特劳斯的最后一部交响诗,该作品以阿尔卑斯山为背景,描绘了登山者在山中的种种经历。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
摘要:
1.理查施特劳斯的简介
2.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的特点
3.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的代表作品
4.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的影响
正文:
理查施特劳斯,全名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交响诗、歌剧、室内乐等多种音乐形式。
施特劳斯的音乐作品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
他的交响诗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善于运用音乐的手法来描绘出丰富多彩的画面,给听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同时,施特劳斯的交响诗还具有强烈的叙事性,他的作品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的代表作品包括《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唐吉诃德》等。
其中,《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施特劳斯最著名的交响诗之一,该作品以尼采的同名哲学著作为灵感,通过音乐的形式,描绘了人类从黑暗走向光明的过程。
《唐吉诃德》则是施特劳斯的另一部代表作,该作品以塞万提斯的名著《唐吉诃德》为蓝本,通过音乐描绘了唐吉诃德的冒险故事。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对后世音乐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的音乐作品不仅为后来的交响诗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也对歌剧、室内乐等音乐形式产生了深
远影响。
同时,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也影响了后来的音乐家,许多音乐家都受到施特劳斯的启发,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
理查斯特劳斯是谁理查;斯特劳斯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伟大的作曲家,也享有这指挥家的巨大荣誉。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理查斯特劳斯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理查;斯特劳斯出生于1864年6月11日,父亲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
理查;斯特劳斯是一个神童一般的人物,他四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弹钢琴,五岁的时候开始作曲,六岁的时候写了一支波尔卡舞曲,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小提琴,十岁之前便写出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
在理查;斯特劳斯进入中学之后,学习的是作曲和乐器学的特别渴,也就是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方面的知识。
在理查;斯特劳斯十六岁的时候,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和节日序曲。
他曾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但是中途辍学去了曼宁根乐队。
在乐队中,他先是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来成为了正指挥。
在乐队中的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下,他“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
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专注于交响乐的写作,《唐;璜》、《堂;吉诃德》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相继出世。
1900年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专注于歌剧的创作,《莎乐美》、《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相继出世。
他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音乐团体的指挥和音乐指导,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
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理理查;斯特劳斯十岁之前,他便写出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
在1900年之前,理查;斯特劳斯专注于交响乐的创作。
在那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交响诗,《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净化》、《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等,都是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
在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诸如《死与净化》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样的哲理性交响诗;一类是诸如《唐;璜》和《唐吉诃德》一类的叙事性交响诗。
在1900年之后,理查;斯特劳斯的创作就集中在了歌剧交响乐的方面。
理查德·施特劳斯主要作品交响诗xxxxMacbeth(18)xxDon Juan(1889)死与净化Tod und Verklärung(1891)蒂尔恶作剧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96)唐吉诃德Don Quixote(1898)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1899)家庭交响曲Symphonia domestica(1904)阿尔卑斯交响曲Eine Alpensinfonie(1915)其他xx作品d小调滑稽曲,钢琴和乐队(1890)两首钢琴协奏曲xx节日音乐两首xx号协奏曲D大调为双簧管与小管弦乐团的协奏曲(即《变形曲》)(1945)单簧管与低音管的双协奏曲节日音乐,军乐曲,组曲"玫瑰骑士"的电影配乐(1925)其他器乐作品降E大调xx奏鸣曲,Op.18贡特拉姆Guntram(1894)火荒Feuersnot(1901)xx乐美Salome(1905)xx克特拉Elektra(1909)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Ariadne auf Naxos(19)没有影子的女人Die Frau ohne Schatten(1919)间奏曲Intermezzo(1924)埃及的海伦Die ägyptische Helena(1933)阿拉贝拉Arabella(1933)沉默的女人Die schweigsame Frau(1935)和平之日Friedenstag(1938)达芙妮Daphne(1938)达奈的爱情Die Liebe der Danae(1940)首演Urauffuhrung(1952)随想曲Capriccio(1942)歌曲最后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1948)春天Fruehling(Hesse)九月September(Hesse)入睡Beim Schlafengehen(Hesse)薄暮时分Im Abendrot(Eichendorff)。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
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
创作了许多交响诗,其中最著名的有《唐·芬廷乐园》(Also sprach Zarathustra)、《齐默尔曼交响诗》(Symphonia Domestica)、《图伊勒腾荒记》(Till Eulenspiegel's Merry Pranks)和《英雄生活》(Ein Heldenleben)等。
《唐·芬廷乐园》是施特劳斯最为知名的作品之一,它根据尼
采的哲学著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而创作。
这部交响诗以浩大的声响和宏大的乐曲展现了宇宙的诞生与进化,表达了对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追求。
《齐默尔曼交响诗》是根据施特劳斯自身的家庭生活而创作的。
这部作品展现了作曲家与妻子和儿子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音乐描绘了一天中家庭的种种生活场景,从清晨的惊喜到夜晚的温馨。
《图伊勒腾荒记》是根据民间传说中的恶作剧人物图伊勒的故事而创作的。
这部交响诗通过音乐描绘了图伊勒的各种恶作剧和抱负,展现了他的调皮和机智。
《英雄生活》是施特劳斯为了纪念自己的生活和音乐创作而创作的。
这部交响诗以雄壮而富有个人英雄主义的音乐表达了作曲家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自己音乐创作的自信。
施特劳斯的交响诗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巧妙的管弦编配而闻名,展示了他对于音乐表达和情感描绘的深刻理解。
这些作品
在现代音乐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杰作之一。
它的演唱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音乐描绘《堂吉诃德》描绘的是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中主人公的英雄传奇。
整个交响曲没有明确的乐曲结构,而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音乐描绘。
从开头的法国角笛和低音提琴的低吟声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个描绘性的音乐。
接着,音乐中出现了一系列描绘骑士冒险的音乐素材,如弓弦和管乐器的快速复杂运动,以及小提琴和长笛的高亢音乐,色彩繁多,动静结合。
这些音乐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故事中所描绘的风景和场景。
二、乐器分配在整个交响曲中,使用了很多乐器,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其中,以管乐器的使用最为突出。
法国角笛和巴松管的使用,描绘了故事中涉及到的典型法国人物形象。
此外,小号和大号的使用,则象征了故事中的英雄气概和荣誉感。
打击乐器的运用也很多样化,包括定音鼓、大鼓、钹和铃铛等,常常结合快速运动的抒情乐段,营造出一种高亢奔放的意境。
三、节奏韵律《堂吉诃德》的节奏与韵律非常多变。
乐曲快速的旋律和强烈的韵律,体现出骑士冒险的紧张感和刺激感,而安静悠扬的乐曲,则更能描绘出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使人感受到了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整个交响曲的速度十分恰到好处,从缓慢、柔美的开始,渐渐加快节奏,直至高潮处呈现出强大、壮观的气势,使人难以抗拒它的魅力。
四、表现力整个交响曲的表现力非常强烈,旋律上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诱惑力。
它以艺术家的笔触,描绘出小说中各个经典的情节与人物,使人感受到这部文学巨著的壮阔气势和内涵。
在演唱时,演唱者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音乐技巧,表现出《堂吉诃德》交织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其中,音乐的高潮处需要更多地注重力度和表现力,以表现出故事中英雄气概的壮观和激动人心。
综上所述,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不仅创作出了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更通过音乐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故事画卷。
理查德·施特劳斯主要作品交响诗马克白Macbeth(1888/90)唐璜Don Juan(1889)死与净化Tod und Verklärung(1891)蒂尔恶作剧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96)唐吉诃德Don Quixote(1898)英雄的生涯Ein Heldenleben(1899)家庭交响曲Symphonia domestica(1904)阿尔卑斯交响曲Eine Alpensinfonie(1915)其他管弦乐作品d小调滑稽曲,钢琴和乐队(1890)两首钢琴协奏曲日本节日音乐两首法国号协奏曲D大调为双簧管与小管弦乐团的协奏曲(即《变形曲》)(1945)单簧管与低音管的双协奏曲节日音乐,军乐曲,组曲"玫瑰骑士"的电影配乐(1925)其他器乐作品降E大调小提琴奏鸣曲,Op.18贡特拉姆Guntram(1894)火荒Feuersnot(1901)莎乐美Salome(1905)埃莱克特拉Elektra(1909)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1911)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Ariadne auf Naxos(1912/16)没有影子的女人Die Frau ohne Schatten(1919)间奏曲Intermezzo(1924)埃及的海伦Die ägyptische Helena(1933)阿拉贝拉Arabella(1933)沉默的女人Die schweigsame Frau(1935)和平之日Friedenstag(1938)达芙妮Daphne(1938)达奈的爱情Die Liebe der Danae(1940)首演Urauffuhrung(1952)随想曲Capriccio(1942)歌曲最后四首歌Vier Letzte Lieder(1948)春天Fruehling(Hesse)九月September(Hesse)入睡Beim Schlafengehen(Hesse)薄暮时分Im Abendrot(Eichendorff)。
当代音乐2021年第5期MODERNMUSIC理查 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以«小夜曲»«明晨»为例王㊀娅[摘㊀要]作为晚期浪漫派杰出的代表作曲家ꎬ理查 施特劳斯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ꎮ本文从其生平㊁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歌曲创作及具体歌曲的演唱分析三个部分进行阐述ꎬ以期更好地把握其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特色ꎮ[关键词]理查 施特劳斯ꎻ艺术歌曲ꎻ创作特征ꎻ演唱[中图分类号]J652 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089-03[收稿日期]2020-12-11[作者简介]王㊀娅(1975 ㊀)ꎬ女ꎬ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ꎮ(南通㊀226007)㊀㊀一㊁理查 施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曲家理查 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ꎬ1864 1949)ꎬ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ꎮ他出生于慕尼黑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中ꎬ其母亲是啤酒商的女儿ꎬ父亲是当地宫廷歌剧院乐队首席圆号手ꎬ富有良好的教养与音乐才华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ꎬ施特劳斯自幼便学习钢琴和小提琴ꎬ在梅耶尔门下又学习和声㊁对位和配器ꎬ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ꎮ其音乐创作早期专注于标题性交响音乐ꎬ代表作有«意大利交响幻想曲»ꎬ交响诗«麦克白»«死与净化»«唐璜»等ꎮ1900年后创作重心转向歌剧ꎬ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莎乐美»«埃勒克特拉»«玫瑰骑士»«没有影子的女人»等ꎬ成就非凡ꎮ不过正是这样一位被誉为李斯特交响诗㊁瓦格纳歌剧传人的作曲家ꎬ对艺术歌曲这种小型音乐体裁却是情有独钟ꎬ甚至其一生的音乐创作可以说是以歌曲开始ꎬ以歌曲结束ꎬ与其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ꎬ是作曲家本人最细腻的内心情感的表达ꎮ施特劳斯所创的200多首艺术歌曲在声乐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ꎬ既承接了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㊁舒曼等人的传统ꎬ又深受瓦格纳的影响ꎬ带有鲜明的晚期浪漫主义色彩ꎮ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管弦乐及歌剧创作上的天赋ꎬ将其恰当地运用在歌曲创作中ꎬ使这种原本精致抒情的小型音乐体裁充满了歌剧咏叹般的戏剧性和震撼力ꎬ显示出诗意与戏剧性巧妙结合的独特风格ꎬ使艺术歌曲的创作ꎬ继勃拉姆斯㊁沃尔夫㊁马勒之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ꎮ二㊁理查 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创作的三个主要阶段作为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乐派的重要作曲家ꎬ理查 施特劳斯精通德奥音乐的传统ꎬ谙熟欧洲音乐的成果ꎬ有着高超的作曲技巧ꎮ从他六岁开始创作出平生第一部歌曲«圣诞之歌»至逝世前一年为女高音与管弦乐团所创作的«最后四首歌»ꎬ共完成200多首艺术歌曲ꎬ这些歌曲可谓是多姿多彩㊁风格各异ꎬ既有感情充沛气质热烈的抒情歌曲ꎬ又有蕴含高度演唱技巧㊁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深刻作品ꎮ总之ꎬ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中ꎬ自由流畅的旋律㊁精妙卓越的和声和新颖精巧的配器ꎬ让歌曲充满了 意大利式的温柔㊁绮靡ꎬ同时又兼有日耳曼的雄浑与严肃 [1]ꎬ无愧为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瑰宝ꎮ纵观其创作的风格趋向ꎬ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ꎬ早期(1870 1884)ꎬ中期(1885 1906)ꎬ晚期(1918 1948)ꎮ(一)早期创作阶段施特劳斯早期写下了40多首歌曲ꎬ不过多数已经遗失ꎮ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主要是模仿19世纪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ꎬ如分节歌㊁通谱歌及民歌等风格ꎮ一部分是为了家庭式社交音乐会而写的ꎬ另一部分是送给经常鼓励他创作的舅妈乔安娜 普秀尔的ꎮ由于受到其父亲对古典时期作曲偏好的影响ꎬ施特劳斯在此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手法上较为保守ꎬ歌曲结构较为简短ꎬ音乐重于抒情ꎬ在调性上多为近关系转调模式ꎬ与中㊁晚期的歌曲调性比较显得单纯㊁平易ꎮ在诗词的选择上ꎬ这一时期的歌曲多以自然㊁超自然力量㊁幻想㊁死亡等为主题ꎬ大部分为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诗人诗作ꎬ如歌德㊁海涅㊁伯恩斯㊁拜980伦㊁克鲁波㊁史提勒等ꎮ施特劳斯在以史提勒的诗词所作的«红玫瑰»(RoteRosen)一曲中ꎬ以织度厚实的和弦为伴奏ꎬ配以谐和的和声及抒情的旋律ꎬ传达出诗中的热情ꎬ唱出玫瑰在太阳下绚丽绽放的美丽景象ꎮ(二)中期创作阶段从1885年至1906年间ꎬ施特劳斯创作完成100多首艺术歌曲作品ꎬ占其艺术歌曲总量的一半左右ꎬ这也是作曲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空前的成熟期ꎮ这个时期的歌曲旋律美妙抒情ꎬ既沿袭了浪漫乐派舒伯特㊁舒曼等人在诗词与音乐密切结合上的传统ꎬ又接受了新德国乐派的影响ꎬ如在歌唱旋律中加入变化半音和朗诵式旋律以增加歌曲的戏剧性等ꎮ1885年根据诗人H 吉姆的诗作创作的«万灵节»ꎬ诗词描写在每年五月 万灵节 这天ꎬ能与死去爱人的灵魂相会ꎬ以表达恋人间的相爱不渝ꎬ施特劳斯在此曲充分使用了半音变化技法ꎬ微妙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与往昔回忆之间动摇的情绪ꎬ歌曲深邃的意境㊁执着的情感ꎬ使其成为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ꎮ根据吉姆另一首诗创作的«忍耐»ꎬ作曲家以级进或同音反复的宣叙调式旋律ꎬ表达了诗作中对逝去的年轻岁月的无奈感伤ꎬ曲调极其伤感优美ꎮ施特劳斯在这一时期的诗词选材较为特别ꎬ在1885年至1890年间ꎬ其歌曲取材多自较少为人所知的诗人的诗作ꎬ如达恩㊁吉姆㊁夏克等ꎮ而1891年后ꎬ作曲家又开始对当代诗人诗作产生兴趣ꎬ如亨克尔㊁戴梅尔㊁麦克等ꎬ歌词内容大都以表现爱情为主ꎬ情感真挚细腻ꎬ非常适合演唱ꎬ作曲家精心的创作为原本无名的诗作增添了光彩ꎮ施特劳斯这一时期创作的歌曲大都清新流畅ꎬ旋律线条悠长ꎬ充满歌唱性ꎬ无论是和声手法ꎬ伴奏织体ꎬ还是调式调性的变化ꎬ都较之早期有了很多新的突破ꎮ在19世纪末ꎬ他开始用管弦乐队为他以前创作的歌曲进行配器ꎬ使歌曲的情感幅度较之先前有了更大幅度的扩展ꎮ施特劳斯这一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可谓精彩纷呈ꎬ如以吉姆诗集«最后的叶片»中的八首诗创作了作品编号 十 的艺术歌曲:«奉献»«夜»«大丽斯»«秋水仙»«万圣节»等ꎬ还有作曲家献给新婚夫人保丽妮的«平静ꎬ我的心灵»«瑟西莉»«秘密的邀请»和«明晨»ꎬ这些作品如今都已成为艺术歌曲史上的精品之作ꎬ得到了广泛的流传ꎮ(三)晚期创作阶段施特劳斯的晚期艺术歌曲包含从1918年至1948年间的创作ꎬ此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ꎬ其创作手法以结合新古典乐派花腔式旋律与新德国乐派的半音及朗诵式旋律为主ꎬ巧妙地把18世纪的优美典雅与19世纪后期的丰饶多姿合为一体ꎮ旋律创作上深受瓦格纳㊁李斯特的影响ꎬ常是短小动机的连续ꎬ音域宽广开阔ꎬ爱好以跨音域大跳的方式来延展戏剧的张力ꎻ和声上多采用较多复杂或不和谐的手法ꎬ转调频繁ꎬ造成了调性模糊甚至是无调性的效果ꎬ使大小调体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ꎬ也为20世纪无调性音乐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ꎻ歌曲的篇幅与情感幅度也较之早㊁中期的创作有了较大㊁较深的扩展ꎬ很多歌曲都有前奏㊁间奏和尾奏ꎬ情绪起伏更大ꎬ内涵更丰富ꎮ如«最后四首歌»中的«在晚霞中»ꎬ就长达10分钟左右ꎮ而管弦乐队的伴奏ꎬ更使得这些歌曲具有了歌剧咏叹调般的戏剧性和震撼力ꎮ此阶段施特劳斯在歌词的选择方面ꎬ除选取许多知名诗人的诗创作外ꎬ也增添了多部翻译自外国的诗作和东方诗集ꎬ更有倾向于对古希腊㊁古犹太传说描写的ꎬ表现出其创作意识中强烈的主观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ꎮ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最后四首歌»以及«我要编花束»«坏天气»等ꎮ意义非凡的«最后四首歌»是为女高音和管弦乐而作ꎬ这套作品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声乐作品之一ꎬ 也是除了马勒的作品以外ꎬ艺术歌曲由管弦乐伴奏的典范:气势磅礴㊁旋律飞扬㊁乐句特长㊁高潮一个接一个ꎬ有时热情有时温和平静ꎬ有细致的描述也有热情的颂扬ꎮ施特劳斯的早期歌曲有时会被批评为矫揉造作ꎬ旋律迁就和声ꎬ但这套作品却被认为无比诚恳动人ꎬ充满深沉的个人情感 ꎮ[2]三、两首代表作品的演唱分析(一)«小夜曲»这首旋律欢快㊁充满青春活力的小夜曲是理查 施特劳斯于1886年去意大利旅行时根据FriedrichvonSchack的诗作谱写而成的ꎮ这是一首甜蜜的爱情诗歌: 草地上脚步轻轻ꎬ微风吹拂着树枝ꎬ我在这花园中等着你ꎬ溪水静静地流着ꎬ万物都睡了ꎬ而我的爱却醒着ꎮ 作曲家用细腻生动的音乐把情人间炙热的心情和月色下梦幻㊁朦胧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ꎮ此歌为二部曲式ꎬ全歌在愉快的呼声中展开ꎬ速度很快ꎬ情绪活泼而又柔和ꎬ采用了6/8和9/8拍子ꎬ而且几乎每一个乐句都是由最后一个八分音符起唱ꎬ演唱者在唱时要有每一小节二拍或三拍的感觉ꎬ做到在活跃的基础上大线条地演唱ꎬ这样才不至于使句子显得支离破碎ꎮ第一部分为两小段ꎬ各有22小节ꎬ描述一对恋人相约的情景ꎬ因钢琴部分已做了很好的描绘和铺垫ꎬ所以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既激动又不能随意放大音量ꎬ整个力度需控制在PPꎬ即使是大幅度的音程跳动ꎬ高音也不要太突兀ꎬ乐句要交代得清楚ꎬ把诗词清晰地念唱出来ꎮ在第二小段末尾小节演唱需做一点渐慢的处理ꎬ然后钢琴间奏再回原速ꎬ为转入下一部分作好准备ꎮ第二部分通过转调ꎬ音乐转入另一意境(见谱例1):在朦胧的夜色中ꎬ恋人依偎在菩提树下ꎬ甜蜜拥吻ꎬ沉浸在梦幻般爱情的喜悦里ꎮ此段增加了许多的临时变化音ꎬ要求演唱者在连贯歌唱的同时掌握好音准ꎮ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ꎬ演唱者的情绪及音量要逐渐加强ꎬ最后达到歌曲最高㊁最饱满的#Aꎬ不过力度在此时还要有所控制ꎬ要符合作曲家 mf (中强)的要求ꎬ歌曲最后4小节又恢复到轻声ꎮ090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㊀㊀谱例1:此曲的演唱难点在于音符快ꎬ歌词多ꎬ由于是小夜曲ꎬ又不能完全放声ꎬ即使音区较高ꎬ所以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弱声演唱技巧和良好的音乐感觉ꎮ演唱时尤其要重视气息的支持ꎬ避免用轻声演唱高声区时声音发虚ꎮ本曲适合于轻型抒情或花腔女高音演唱ꎬ舞台效果很好ꎮ(二)«明晨»1894年理查 施特劳斯在他30岁时创作了四首具有重要意义的套曲Op.27ꎬ他将这套作品作为新婚纪念送给了保丽妮ꎬ诗词由JohnHenryMackay创作ꎬ«明晨»是四首歌曲中最后一首ꎬ也是其中最为珍贵的一首ꎬ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幸福梦境ꎬ也是处于爱情幸福中的施特劳斯内心的真实写照ꎮ此曲为带前奏和尾奏的一部曲式ꎬ歌曲开始的13小节由钢琴单独出现ꎬ理查 施特劳斯把乐思和诗意融合在他钢琴伴奏中ꎬ表达出早晨宁静㊁清纯的意境ꎬ演唱者最好能把这十几小节钢琴弹奏的旋律铭记于心ꎬ以便让自己更好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ꎮ人声在第14小节的弱拍似宣叙调般插入ꎬ与伴奏声部步调并不一致ꎬ这与福列的«月光»有异曲同工之妙ꎮ歌声与琴声同时在唱ꎬ有时甚至把主要旋律给了伴奏ꎬ如果离开表现丰富的伴奏部分只唱旋律ꎬ演唱者不容易抓到要领ꎬ甚至可能会觉得旋律没有那么好听ꎬ所以伴奏与人声的相互融合显得尤为重要ꎮ曲末的13小节是全曲最为动人之处(见谱例2)ꎬ同音反复的旋律ꎬ音程变化很小ꎬ人声被要求一直保持安静且平稳的轻吟ꎬ钢琴伴奏部分被作曲家用了几个和弦带来微妙温暖的色彩变化ꎬ把歌声衬托得极为迷人ꎬ演唱者要用心去感受伴奏中所蕴含的深意ꎬ体味歌词表达的意境ꎬ歌声力度要轻ꎬ唱出连绵悠长的声乐旋律ꎬ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一位沉浸在幸福回忆中的情人的喃喃自语ꎮ㊀㊀谱例2:此歌虽然简单ꎬ但要求歌唱者气息要沉着ꎬ声音连贯㊁均匀平稳ꎬ随着音乐的起伏音量可有所变化ꎬ但整个力度都必须控制在轻声的范围内ꎬ既使在#F或G这两个较高音的地方都不能用强音演唱ꎬ绝不能破坏宁静的气氛 ꎮ[3]演唱者在演唱时还要注意语气的变化ꎬ把握好语言的强弱规律ꎬ避免生硬呆板ꎬ同时注意与伴奏的配合交流ꎬ把作曲家沉浸于爱情幸福之中的内心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ꎮ结㊀语理查 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ꎬ在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ꎬ西方音乐界给与了他很高的评价ꎬ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用音乐来体现德语诗篇所饱含的诗情的典范ꎮ其艺术歌曲创作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ꎬ作品既具备传统的高贵㊁典雅气质ꎬ又像一首首充满极强戏剧张力的交响诗ꎬ 他非常巧妙地将18世纪的高雅情致和瓦格纳式的丰富多彩融合为一体 ꎮ[4]歌曲中 简明抒情的旋律㊁丰富多彩的和声㊁变化多端的节奏以及精湛的配器技巧ꎬ将诗词的美和热情用音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ꎬ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ꎮ[5]施特劳斯把艺术歌曲从家庭音乐会或小型聚会的小世界引领入了一个由大乐队伴奏ꎬ从而获得更多掌声㊁吸引更多观众的广阔天地ꎬ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古典与现代㊁传统与革新之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ꎬ为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画上了绚烂的一笔ꎮ注释:[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1999:140. [2]席慕德.有心如歌 席慕德谈歌艺[M].上海:文汇出版社ꎬ1999:211.[3]储声虹ꎬ徐㊀朗ꎬ余笃刚.外国艺术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ꎬ2004:143.[4]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2009:210. [5]同[3].(责任编辑:张洪全)190王㊀娅:理查 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 以«小夜曲»«明晨»为例。
理查·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出生于慕尼黑。
他的父亲弗朗茨·施特劳斯(Franz Strauss)是慕尼黑宫廷乐队圆号演奏员。
专注于交响诗的写作,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
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
理查·施特劳斯1864年6月11日出生在慕尼黑,1949年9月8日在巴伐利亚的加密施-帕登克森去世。
有关这位作曲大师一生生活经历的资料非常有限。
施特劳斯活到85岁,他沉稳地度过了一些最令世人瞩目的大变动。
有评论说,他在他的加密施豪华别墅的大墙里,随着历史的进程,梦游般地轻松度过了瓦格纳和布拉姆斯的时代,历经纳粹的鼎盛时期,一直到了布莱兹和斯托克豪森的年代。
这一切都在施特劳斯的晚期作品《最后的四首歌曲》(Four Last Songs)中有惊人的反映,这是在他漫长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的作品。
施特劳斯在19世纪的历史上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他21岁的时候就做了当时的指挥大师汉斯·冯·彪罗(Hans von Bulow)的助手,30岁在拜鲁伊特做指挥。
此后他频频出现在欧洲各大首都的舞台上,每一次都受到热烈欢迎,最终使他在1898年的柏林赢得了受人尊重的皇家普鲁士宫廷歌剧院首席指挥的职位。
施特劳斯作为作曲家的早期经历也相当可观,他的三部交响诗《唐璜》、《死与净化》和《蒂尔·埃伦施皮格尔的恶作剧》使他在31岁的时候就闻名于世。
到了19世纪末,他已经成为德国一流音乐家中堪与海顿和莫扎特齐名的最年轻成员,以至于后人们常常把具有多重形象的他与某位早已经去世的人混为一谈。
当托马斯·比彻姆在1947年邀请已经83岁高龄的施特劳斯出席他在伦敦举办的音乐节时,许多人都为见到他还活着而感到惊讶。
像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的情形一样,优越的家庭环境使施特劳斯的童年无忧无虑,令人羡慕。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堂吉诃德》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创作的交响诗,被认为是交响诗作品中的杰作之一。
它基于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堂吉诃德》,通过音乐表达了小说中主人公崇高的理想主义和追求冒险的心态。
本文将对这部交响诗的演唱进行分析。
在演唱中,技术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
《堂吉诃德》的演唱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音乐技巧和演唱能力。
演唱者需要掌握艰难的音乐技术,如高音和复杂的节奏变化等。
他们还需要运用各种演唱技巧来表达音乐中的情感和情感。
在演唱中,对音乐结构的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堂吉诃德》是一部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交响诗,每个乐章都有不同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现。
演唱者需要理解和把握这个音乐结构,以便正确地表达各个乐章的意图。
在演唱中,对于作曲家的音乐意图的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
施特劳斯创作交响诗《堂吉诃德》时,有着明确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
演唱者需要通过对作曲家音乐意图的理解和感悟,去传达出这种音乐意图,以保持原作的表现力和情感。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的演唱是一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
演唱者需要具备较高的音乐技巧和演唱能力,同时还需要对音乐结构和作曲家的音乐意图有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只有这样,演唱者才能准确地传达出施特劳斯的音乐意图,使听众能够感受到这部交响诗所表达的豪情壮志和激情奔放。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1. 引言1.1 介绍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的背景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为管弦乐团而作的一部交响诗,作于1897年至1898年间。
这部作品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西班牙文学中著名的骑士堂吉诃德的冒险经历,第二部分则展现了堂吉诃德与他的忠实侍从桑丘班扎的友情。
施特劳斯在这部交响诗中融入了大量浪漫主义的元素,音乐充满了戏剧性和表现力。
他巧妙地运用管弦乐团的声音色彩和动态变化,让乐曲充满了变幻莫测的情绪和氛围。
这部交响诗在当时的音乐界引起了轰动,被认为是施特劳斯作品中的一大代表作。
它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来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堂吉诃德》交响诗的演唱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施特劳斯的音乐风格和创作技巧,以及这部作品在音乐发展中的地位和价值。
1.2 探讨交响诗在音乐史上的重要性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是交响诗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在1897年创作的一部交响乐作品。
这部作品被认为是交响诗形式的经典之作,不仅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音乐史上,交响诗被视为一种开创性的音乐形式,它突破了传统交响乐的束缚,引入了更多的戏剧性和叙事性元素。
通过交响诗,作曲家们得以在音乐中表达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想象力,让听众能够像阅读文学作品一样体验音乐的魅力。
2. 正文2.1 分析交响诗中的主题和乐章结构《堂吉诃德》交响诗的主题和乐章结构具有极其丰富的特点,充分展现了理查·施特劳斯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大师的才华和创意。
整部交响诗围绕着《堂吉诃德》这部文学作品的情节展开,通过音乐的表现来描绘不同场景和情绪。
交响诗的开端以庄严的序奏引出主题,将听众带入一个神秘而梦幻的世界。
随后的乐章依次展开,每一段都表现出不同的乐音色彩和情绪,如英雄的壮丽、爱情的柔情、冒险的紧张和悲剧的哀愁等,使整部作品充满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
理查;斯特劳斯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那么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下面是为你搜集理查施特劳斯有哪些著名作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理查;斯特劳斯十岁之前,他便写出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
在1900年之前,理查;斯特劳斯专注于交响乐的创作。
在那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的交响诗,《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净化》、《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等,都是理查;斯特劳斯的作品。
在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中,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诸如《死与净化》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样的哲理性交响诗;一类是诸如《唐;璜》和《唐吉诃德》一类的叙事性交响诗。
在1900年之后,理查;斯特劳斯的创作就集中在了歌剧交响乐的方面。
他创作的歌剧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写有《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
《莎乐美》在故事情节上骇人听闻,因此引发了争议,但是这并没有影响它的成功。
《埃莱克特拉》则是在音乐上显得骇人听闻。
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创作了《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埃及的海伦》、《达芙妮》、《达奈的爱情》和《随想曲》等几部使用古希腊
神话题材来抒写20世纪现代人情感的歌剧。
1944年至1945年,理查;斯特劳斯创作了23件独奏弦乐器的《变形》,1947年至1948年《最后四首歌》,这是他最后的杰作。
理查施特劳斯简介理查;斯特劳斯出生于1864年6月11日,父亲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
理查;斯特劳斯是一个神童一般的人物,他四岁的时候便开始学习弹钢琴,五岁的时候开始作曲,六岁的时候写了一支波尔卡舞曲,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小提琴,十岁之前便写出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
在理查;斯特劳斯进入中学之后,学习的是作曲和乐器学的特别渴,也就是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方面的知识。
在理查;斯特劳斯十六岁的时候,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和节日序曲。
他曾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但是中途辍学去了曼宁根乐队。
在乐队中,他先是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来成为了正指挥。
在乐队中的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下,他“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
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专注于交响乐的写作,《唐;璜》、《堂;吉诃德》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相继出世。
1900年之后,理查;斯特劳斯开始专注于歌剧的创作,《莎乐美》、《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相继出世。
他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音乐团体的指挥和音乐指导,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
理查施特劳斯评价历史上将理查;斯特劳斯评价为德国浪漫派晚期最后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指挥家、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
理查;斯特劳斯出身于德国的慕尼黑,从小便在音乐方面展现了惊人的天赋。
4岁学习弹钢琴,5岁开始作曲,6岁时写了一支波尔卡舞曲,8岁时学小提琴,中学学习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十六岁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和节日序曲,18岁在音乐界扬名。
理查;斯特劳斯不仅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还担任过柏林皇家歌剧院和维也纳歌剧院等著名音乐团体的指挥,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
他有着极其卓越的对位写作才能,几乎所有作品的织体都非常复杂,在1900年之前,他创作了《唐;璜》、《堂;吉诃德》等九部交响诗;在1900年之后,他创作了《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
而在更早的时候,在他十岁之前,便已经写出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这两首曲子,谁能说他不是一个音乐界的神童?谁能否认他是伟大的指挥家、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谁也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