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育 课 教 案(队列队形)
- 格式:doc
- 大小:86.50 KB
- 文档页数:5
大班队列队形教案篇一:幼儿园队列队形比赛活动方案幼儿园队列队形比赛活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幼儿园指导纲要精神,培养幼儿健康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机能协调发展。
本学期幼儿园举行队列队形比赛。
具体要求如下:一、比赛内容小班:1、听懂教师口令,一个跟着一个走。
2、能做简单地模仿动作。
中班:1、基本队列队形变换。
(四路纵队变两路纵队,走圆圈)2、切段分队走。
大班:1、按统一的口令,队形协调,动作规范。
(开花走)2、进入场地立定到位,转体看齐。
二、评分标准1、规范地完成比赛内容。
(40分)2、教师口令清楚洪亮,动作规范。
(15分)3、幼儿队形整齐,精神饱满。
(25分)4、队形表演新颖,富有创意和班级特色。
(20分)三、比赛时间及顺序时间:另行通知顺序:分级部抽签进行。
本次比赛分为必赛内容和自编内容,在活动展示中,各班老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既保留了以往的运动特点,又融合了现代的艺术特色。
小班的小朋友走出了花儿朵朵的队形,中班的小朋友喊着“锻炼身体,从小做起”的口号,列出了独特的风车方阵,大班的小朋友在“沐浴阳光,健康成长”的口号中为大家展示了立正、稍息、报数、向左(右)转、齐步走、分队走等,动作规范、到位,赢得了大家热烈的掌声。
队列行走,步伐整齐,口号响亮,精神焕发,有规律的变化队形:两路变四路纵队,分队走,走圆圈,走十字。
队列队形变化多样,既有圆形、方形、纵队和横队,又有同心圆,数字形,十字形,旋涡走队列队形练习的基本术语列--左右并列成一线叫"列"。
路--前后重叠成一行叫"路"。
翼--队形的左右两端叫"翼"。
右端叫右翼,左端叫左翼。
正面--队列中学生所面向的一面叫正面。
后面--与正面相反的一面叫后面。
间隔--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左右相隔的间隙叫间隔。
距离--个人或成队彼此之间前后相距的间隙叫距离。
队形宽度--两翼之间的横宽叫队形宽度。
初中体育备课教案队列课时:1课时年级:初一年级教材:《初中体育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教学内容:1. 队列训练:原地踏步、前进、后退、左转、右转、报数等。
2. 队形训练:集体操、方阵变换、圆圈变换等。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着装,强调安全事项。
2. 学生排队,进行热身活动,如头部运动、肩部运动、腰部运动、膝关节运动、手腕踝关节运动等。
二、基本部分(30分钟)1. 队列训练:(1)原地踏步: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踏步的节奏和力度。
(2)前进: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前进的整齐和协调。
(3)后退: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后退的整齐和协调。
(4)左转: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左转的整齐和协调。
(5)右转: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右转的整齐和协调。
(6)报数: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报数的整齐和准确性。
2. 队形训练:(1)集体操: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动作的整齐和协调。
(2)方阵变换: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方阵变换的整齐和协调。
(3)圆圈变换:教师示范,学生跟随。
强调圆圈变换的整齐和协调。
三、结束部分(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给予表扬和鼓励。
2. 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3. 教师宣布下节课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表现出良好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2. 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有明显提高,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有所增强。
3. 学生能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队列队形教案(通用7篇)队列队形教案(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队列队形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队列队形教案篇1队列队形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队列队形是对身体姿态和空间体位感觉的基本训练,也是组织集体活动,培养组织纪律性和整齐一致的重要手段。
它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
然而,在目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新课标中“快乐体育”理念的冲击,队列队形练习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地位。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队列队形的练习太过枯燥乏味,教师的教学方法单调,缺乏创新,学生不愿意练,自然就无“快乐”可言。
所以,教师必须认清队列队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队列队形练习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我国古代著名的学者管仲说:“劳其形者疲其神,悦其神者忘其形。
”队列队形练习的内容比较单调,不外乎立正、稍息,向左转、向右转,齐步走、跑步走等。
反复的训练中,学生会感觉枯燥疲惫,从而失去了对队列队形练习的兴趣,把它看作是一件苦差事。
教师在教学中不妨采取情景创设的方法,把学生带入一定的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调节教学气氛。
1、场景模拟法教师把训练场地布置或用语言描绘成一个特定的场景,让学生置身其中,利用小学生好奇、爱新鲜的心理特征,激起他们训练的热情。
例如在齐步走的训练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国庆xx周年大阅兵的场面,让学生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教师也要置身其中,扮演好检阅者的角色,用语言激发他们的激情,用口令来指挥他们的行动。
又如在练习原地四面转法时,教师可以把训练场地布置成热闹的十字路口。
让一部分学生来扮演行人和车辆,另一部分学生就模仿交警指挥交通。
五年级体育队列队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4.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
难点:协调性和节奏感的培养。
三、教学资源:1. 教学场地:学校操场2. 教学器材:口哨、秒表、标志杆四、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队列训练(10分钟)a. 立正: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强调动作要领。
b. 稍息: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强调动作要领。
c. 看齐: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强调动作要领。
d. 报数: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强调动作要领。
3. 队列队形变化训练(10分钟)a. 原地转向: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强调动作要领。
b. 行进间转向: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强调动作要领。
c. 列队变队形:教师示范,学生跟随模仿,强调动作要领。
4. 实践演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队列队形的实践演练,教师巡回指导。
5. 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表扬表现优秀的学生,鼓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练习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并正确执行基本的队列队形知识,如立正、稍息、看齐、报数等。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练习,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示范动作的准确性,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模仿。
2. 对于队列队形变化的训练,教师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要领。
3. 在实践演练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队列训练教案•相关推荐队列训练教案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队列训练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队列训练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强化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二、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特检教官领队、主管德育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队列训练领导小组,全体行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品德组组长为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副组长:成员:李敏程晓勇三、参与队列训练组织指导的相关人员:1、各班正、副班主任。
2、任该年级体育课的教师。
要求如下:1、班主任教师每天训练要求到位,认真组织好学生,将学生移交给负责本班训练的特检教官,不允许学生无故缺席、迟到、早退。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当天军训结束后同样进行交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作简单小结。
填写《出勤及安全情况登记表》。
2、体育老师要预先制定方案,安排好各班出队、归队路线以及各班位置,协助教官操练。
3、训练时有该班课的教师要到场协助。
4、各年级主管行政要参加到蹲点年级协助训练。
5、全校师生要高度重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参训学生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认真体会动作要领,熟练掌握训练内容。
四、具体安排:1、特检部队每班派出2名教官,共40名。
2、全校除一年级体育课外,其余年级下午体育课暂停(由语、数、英老师上课或在室内上体育课),以免影响训练。
3、上午体育课照常。
五、训练时间、内容:第四周(9月19号——9月23号)每天下午2:30—4:05。
周一、周二(19号、20号)下午三、四年级(共8个班)。
周三(21号)下午二年级(共4个班)。
周四、周五(22号、23号)下午2:30—4:40五、六年级(共8个班)。
训练场地:学校操场,由体育组负责安排。
训练内容:1、立正——稍息——向右看齐——向前看2、向左、右、后转3、原地踏步走——立定。
队列队形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章“队列队形”,详细内容包括: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动作及其口令,以及在实际活动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行动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3. 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队列队形中的口令传递和动作协调。
教学重点: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和口令。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哨子、音响设备、队列队形图解。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体育与健康》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学校升旗仪式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队列队形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动作及其口令。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例题,讲解如何在实际活动中运用队列队形。
4.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练习。
5. 口令传递与动作协调(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口令传递和动作协调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队列队形公开课2. 内容:队列队形的定义、分类基本动作及其口令实际应用例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队列队形活动方案,包括口令和动作。
2. 答案示例:活动名称:校园队列队形比赛口令: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起步走、立定动作:按照口令执行相应动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队列队形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校园队列队形比赛,检验学习成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口令传递与动作协调的练习;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队列队形教学中,口令传递和动作协调是教学难点,同时也是教学重点。
口令传递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接收并执行口令,动作协调则需要学生在集体行动中保持动作的整齐划一。
队列的教案8篇教案的编写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内容,只有认真写好教案,才能确保每一节课的教学进度,以下是作者精心为您推荐的队列的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队列的教案篇1教案设计及要求解析知识与技能:了解体操基本术语,80%同学能够初步掌握队形变化方法,20%同学流畅完成。
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力量素质,发展学生协调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树立坚强勇敢的意志品质。
重点:支撑脚站位摆动腿摆动难点:上下肢协调性教学设计一、开始部分1、体委整队、师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
2、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体委报告人数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今天整队的速度都非常快,精神饱满,我们给自己鼓鼓掌。
生:掌声。
师:同学们,想不想我们每次整队的时候更加快静齐,更加规范?今天跟着老师的步伐我们一起来学习基本体操中的队列队形,你们有信心学好吗?生:有信心。
师:队列队形要做到精神饱满、动作干净、遵守规则,大家有没有把握,看谁做的又快又好?师:那好我们从基本的队列做起。
立正、稍息、报数。
【点评学生动作:动作干净、声音响亮、个个都特别有精神。
】二、准备部分三、基本部分(一)队列练习1、示范讲解动作方法。
2、进行分解教学,听到“分解动作向左(右)转#”的口令后,按照向左(右)转的动作方法,转向左(右)方;听到“二”的口令后,后脚迅速靠拢前脚成立正姿势。
3、集体完整练习,在统一口令下集体练习,及时纠正动作。
4、分组练习教学比赛,提高练习兴趣。
(1)立正教学重点:①身体正直。
②重心上提。
③手臂位置正确。
④眼有神。
(2)稍息教学重点:①上体保持立正姿势。
②出脚方向和距离正确。
③重心在两脚之间。
(3)整齐:向右看—齐四、结束部分1、整理放松教师:一堂课很快就要过去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做一下放松:首先两脚左右开立,上体稍前屈,五指分开放于股四头肌,左右快速晃动,越快越好;然后做蹬踢练习,同时向下甩臂;接着大腿抬起,小腿放松自然下垂,用两手小鱼际切击小腿肌肉,换腿。
队形队列教案7篇老师们在编写教案时应提前准备好教学资源,教案的精心准备能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队形队列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队形队列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为本课设计教学。
牢固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终身锻炼意识。
使学生在宽松、和谐、开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锻炼和思维开发。
教师要运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新性,并在学习过程体现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同时注重学生创造力培养,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帮助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体会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内容:1、广播体操2、游戏三、教材分析:主教材七彩阳光广播体操是一年级体育教学的一项重点教材,也是一年级必学内容之一。
广播体操是一年级学生进入小学后体育课上首个重要任务,对于刚进入小学的那些孩子们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难度。
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是一套具有教强时代气息的广播操,它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健身性、艺术性。
这套操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和生理特点来创编的,通过广播体操可以发展学生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能增强内脏器官的功能。
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7岁左右,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初期,身体力量性与灵敏性较差,感知事物是以直观视、听和形象思维为主,但同时他们又活泼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且善于模仿,容易调动,参与积极性高,组织纪律性好和集体荣誉感强。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学习的自觉性、自律性差,他们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刚刚起步,对老师的依赖性强,自学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注意力不集中。
对他们来说,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也较差,而且整套操在空间和方位上变化多而快,很容易手脚跟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