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液相色谱培训教案1
- 格式:ppt
- 大小:3.51 MB
- 文档页数:155
高效液相色谱教学设计模板引言: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为了有效地教授和学习HPLC的原理和操作技能,设计一个合理的教学模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效液相色谱教学设计模板,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一、教学目标:1. 理解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2. 掌握HPLC仪器的组成和操作方法。
3. 学会样品制备和进样技术。
4. 熟悉常见的HPLC柱和检测器。
5. 能够解决HPLC分析中的常见问题。
二、教学内容:1.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和基本概念a. 色谱分离原理的介绍b. HPLC的优点和应用领域c. HPLC的主要组成部分2. HPLC仪器的组成和操作方法a. HPLC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功能b. HPLC仪器的基本操作步骤c. HPLC仪器的常见故障处理方法3. 样品制备和进样技术a. 样品制备的基本原则b. 样品制备的常用方法和技术c. 进样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4. 常见的HPLC柱和检测器a. 常见的HPLC柱类型及其特点b. 常见的HPLC检测器及其原理c. 选择合适的柱和检测器的考虑因素5. HPLC分析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a. HPLC峰形异常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b. HPLC baseline异常的原因分析与解决方法c. HPLC定量分析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三、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的形式,系统地介绍HPLC的原理、仪器、样品制备和分析技术等知识点。
2.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HPLC仪器的操作实践,以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操作水平。
3. 讨论研究:通过讨论和研究HPLC分析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评估:1. 课堂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查学生对HPLC原理和操作的理解程度。
教学目标:1. 理解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步骤;2.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3. 学会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4. 培养学生独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2. 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3.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4.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数据处理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我国科研、工业等领域的重要性;2. 引导学生思考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食品、药品、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基本原理1. 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原理,如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等;2. 讲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操作步骤,如样品制备、流动相选择、柱温控制等;3. 分析影响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效果的因素,如柱子、流动相、检测器等。
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结构和主要部件1. 介绍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如泵、进样阀、色谱柱、检测器等;2. 讲解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3. 分析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工作原理。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应用1. 介绍高效液相色谱法在食品、药品、环境等领域的应用实例;2. 分析实际应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和局限性。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数据处理1. 讲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数据处理方法,如峰面积积分、保留时间等;2. 介绍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3. 分析数据处理结果在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六、实验操作与练习1.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如样品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操作等;2. 指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3. 鼓励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七、总结与拓展1. 总结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2. 拓展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前景;3. 引导学生思考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高效液相色谱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掌握程度;2. 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独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质量和深度。
培训课件年月目录……..液相色谱的理论部分……..液相色谱的操作部分(三聚氰胺的检测)……..色谱柱的安装…….. 三聚氰胺检测卡的使用…….. 水解蛋白的检测.…….灰分的测定…….马弗炉的使用……..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仪器回收率的测定……的使用……..塑化剂的检测一、高效液相色谱的理论部分一、色谱定义1、色谱法:利用组分在两相间分配系数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技术。
2、流动相:携带样品流过整个系统的流体。
3、固定相:静止不动的一相,色谱柱。
二、色谱的分类1、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
、薄层色谱。
、毛细管电泳。
三、色谱优点1、同时分析。
、分离性能好。
、灵敏度高(—)。
、进样量小(—μ)。
四、色谱要求1、水:专门的纯水机或超纯水机,理想的用水应为18.2MΩ超纯水,并通过μ的滤膜,除去热源、有机物、无机离子等。
不管采用何种途径,配制流动相应用新鲜水。
2、有机溶剂:色谱纯,用前需要有机膜过滤,超声。
3、缓冲盐:水系膜过滤,超声,冷藏,易长菌。
使用前后必需要用:的甲醇水过渡,不能直接使用纯有机溶剂。
否则会造成腐蚀、磨损、阻塞等现象。
使用前后,需要用纯水冲洗泵头清洗管路,易受细菌和霉菌的影响。
4、脱气(超声):除去流动相中溶解或因混合而产生的气泡。
泵中气泡使液流波动,改变保留时间各峰面积;柱中气泡使流动相绕流,峰变形;检测器中的气泡产生基线波动。
五、高压梯度洗脱:用两台高压输液泵将两种溶剂输入。
避免分析时间长,分离度差,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佳的分离。
六、柱温箱,我们设定的柱温为40℃,这样是为了分析结果重现性好,提高柱效,降低柱压,保证检测稳定性。
七、分析柱的维护1、在使用新柱之前,最好用强溶剂在低流量下()冲洗,长时间未用的分析柱也要同样处理。
2、定期作用强溶剂冲洗柱子。
3、我们使用的流动相主要是缓冲盐,要先用:的甲醇水溶液冲洗,再用有机溶剂冲洗。
4、净化样品。
5、分离条件。
6、不使用时,要盖上盖子,避免固定相干涸。
LabAlliace高效液相色谱系统培训教材一、液相色谱系统的基本原理1、色谱法分类按两相的物理状态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和液相色谱法(LC)。
气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挥发性化合物。
GC根据固定相不同又可分为气固色谱法(GSC)和气液色谱法(GLC),其中以GLC应用最广。
液相色谱法适用于分离低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的物质。
LC同样可分为液固色谱法(LSC)和液液色谱法(LLC)。
此外还有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它以超临界流体(界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物相)为流动相(常用CO2),因其扩散系数大,能很快达到平衡,故分析时间短,特别适用于手性化合物的拆分。
按原理分为吸附色谱法(AC)、分配色谱法(DC)、离子交换色谱法(IEC)、排阻色谱法(EC,又称分子筛、凝胶过滤(GFC)、凝胶渗透色谱法(GPC)和亲和色谱法。
(此外还有电泳)。
按操作形式可分为纸色谱法(PC)、薄层色谱法(TLC)、柱色谱法。
2、液相色谱理论发展简况色谱法的分离原理是:溶于流动相(mobile phase)中的各组分经过固定相时,由于与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发生作用(吸附、分配、离子吸引、排阻、亲和)的大小、强弱不同,在固定相中滞留时间不同,从而先后从固定相中流出。
又称为色层法、层析法。
色谱法最早是由俄国植物学家茨维特(Tswett)在1906年研究用碳酸钙分离植物色素时发现的,色谱法(Chromatography)因之得名。
后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
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
高效液相色谱法教案
一、课时安排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1 | 液相色谱基础知识介绍
2 | 实验工艺要求及操作细节介绍
3 | 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
二、教学目标
1. 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2. 学会如何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物质的实验方法;
3. 能够正确评价液相色谱的结果和数据分析;
4. 掌握液相色谱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高效液相色谱的原理及实验步骤:
介绍高效液相色谱的操作原理,建立色谱柱,确定检测射入方式,调节pH值,控制升温排量率,调节流速等步骤;
2. 实验工艺要求及操作细节介绍:
通过理论讲解及实际操作,让学生熟练掌握操作和实验注意事项;
3. 数据分析与结果评价:
通过给出的数据让学生灵活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来判断实验的成果是否达到要求,进行正确评价。
四、活动组织
以理论讲解结合实实操作的方式,依次完成操作过程和检测结果,批改数据分析结果,综合实验结果判断实验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