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难容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 格式:doc
- 大小:107.50 KB
- 文档页数:8
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归纳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 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 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知识点归纳, 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一)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和溶度积定义:在一定温度下, 当把PbI2固体放入水中时, PbI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PbI2表面上的Pb2+离子和I-离子, 在H2O分子作用下, 会脱离晶体表面进入水中。
反过来在水中的水合Pb2+离子与水合I-离子不断地作无规则运动, 其中一些Pb2+(aq)和I-(aq)在运动中相互碰撞, 又可能沉积在固体表面。
当溶解速率与沉淀速率相等时, 在体系中便存在固体与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关系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其平衡常数叫溶度积常数或溶度积。
沉淀溶解平衡和化学平衡、电离平衡一样, 一种动态平衡, 其基本特征为:(1)可逆过程;(2)沉积和溶解速率相等;(3)各离子浓度不变;(4)改变温度、浓度等条件平衡移动。
2、溶度积的一般表达式:AmBn(s)mAn++nBm-Ksp=[An+]m·[Bm-]n在一定温度下, 难溶电解质在饱和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幂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称为该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用符号Ksp表示。
3.溶度积的影响因素:溶度积Ksp的大小和溶质的溶解度不同, 它只与难溶电解质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与浓度无关。
但是, 当温度变化不大时, Ksp数值的改变不大,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常用室温18~25℃的常数。
4.溶度积的应用:(1)溶度积Ksp可以用来判断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当化学式所表示的组成中阴、阳离子个数比相同时, Ksp数值越大的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强。
(2)溶度积Ksp可以判断沉淀的生成、溶解情况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移动方向。
5.溶度积(Ksp)的影响因素和性质:溶度积(Ksp)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性质和温度有关, 与沉淀的量无关, 离子浓度的改变可使平衡发生移动, 但不能改变溶度积, 不同的难溶电解质在相同温度下Ksp不同。
【课题】《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化学选修四一一《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三章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能够从化学平衡的视角对水自身的电离、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等化学平衡问题分析,并初步形成了从平衡的角度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基础上,继续用化学平衡的观点来研究的另一类平衡一一沉淀溶解平衡。
二、学情分析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是在高二第二学期开设的,这时候学生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和实验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
在学生学习了平衡移动原理、电离平衡及水解平衡之后,教科书接着介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规则和平衡移动原理同样适用,只是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有关的化学现象和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掌握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溶解平衡的应用,并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解决沉淀的溶解和沉淀的转化问题;(2)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分析实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根据实验现象,学会分析、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沉淀的转化2. 教学难点沉淀的转化和溶解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多媒体展示六、教学器具多媒体(PPT)七、教学过程【回顾引入】大家回顾一下我们前面所学的知识,我们前面学过哪几种化学平衡的类型,(学生一起回答)对,有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水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
其实,在我们高中阶段总共要掌握四大平衡,今天我们来学习高中阶段的最后一种平衡一一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板书】§3.4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提问】什么是难溶电解质?什么是溶解度?【讲解】溶解度小于O.Olg的电解质叫难溶电解质,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第十讲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点一: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一、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25 ℃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溶解度>10 g1~10 g0.01~1 g<0.01 g2.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2)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Ag+(aq)+Cl-(aq)。
以AgCl沉淀溶解平衡为例:AgCl(s)溶解沉淀特别提醒沉淀溶解平衡方程式各物质要标明聚集状态。
(3)沉淀、溶解之间这种动态平衡也决定了Ag+与Cl-的反应不能完全进行到底。
一般情况下,当溶液中剩余离子的浓度小于1×10-5 mol·L-1时,化学上通常认为生成沉淀的反应进行完全了。
3.难溶电解质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因素(1)内因(决定因素):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2)外因:温度、浓度等条件的影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3)实例分析已知沉淀溶解平衡:Mg(OH)2(s)Mg2+(aq)+2OH-(aq),请分析当改变下列条件时,对该沉淀溶解平衡的影响,填写下表(浓度变化均指平衡后和原平衡比较):条件改变移动方向c(Mg2+)c(OH-)加少量水正向移动不变不变升温正向移动增大增大加MgCl2(s)逆向移动增大减小加盐酸正向移动增大减小加NaOH(s)逆向移动减小增大特别提醒大多数电解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许多例外,如Ca(OH)2,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小。
二、溶度积常数1.概念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常数称为溶度积常数,简称溶度积,符号为K sp,K sp的大小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2.表达式A mB n(s)m A n+(aq)+n B m-(aq)K sp=c m(A n+)·c n(B m-)。
如:Fe(OH)3(s)Fe3+(aq)+3OH-(aq)K sp=c(Fe3+)·c3(OH-)。
3.影响因素溶度积K sp值的大小只与难溶电解质本身的性质和温度有关。
3.4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层解读考点一 沉淀溶解平衡1.把NaCl 晶体溶于水充分搅拌后,溶液中仍有晶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解过程停止 B .此时溶解速率等于结晶速率 C .此时溶质不再溶解 D .溶解过程停止【答案】B【解析】把NaCl 晶体溶于水,存在钠离子氯离子离开晶体表面进入溶液的溶解过程、同时存在溶液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回到晶体表面的结晶过程,当溶解速率和结晶速率相等时,就处于平衡,这是动态平衡:溶解和结晶仍在进行、但是溶解已达到了最大程度,形成了饱和溶液,则B 满足; 答案选B 。
2.已知常温下-10sp K (AgCl)=1.810⨯,-17sp K (AgI)=8.51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AgCl 在纯水中的sp K 比在3AgNO 溶液中的sp K 大B .向AgI 与AgCl 的悬浊液中加入几滴浓NaCl 溶液,--c(Cl )c(I )不变C .在AgCl 的饱和溶液中通入HCl ,有AgCl 析出,且溶液中+-c(Ag )=c(Cl )D .向NaCl 、NaI 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几滴3AgNO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此现象可验证sp sp K (AgI)<K (AgCl) 【答案】B【解析】A .sp K 只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所以二者sp K 相等,A 项错误; B .AgI 与AgCl 的悬浊液在滴入几滴浓NaCl 溶液后,仍是二者的饱和浴液()()()()()()()()spspc c c K K c I c I c Cl Cl Ag AgCl AgI Ag --+--+⋅==⋅,温度不变,sp K(AgCl)、sp K (AgI)不变,故(Cl )(I )c c --不变,B 项正确; C .在AgCl 的饱和溶液中通入HCl ,()c Cl -增大,AgCl(s)Ag ()()aq Cl aq +-+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有AgCl 析出,溶液中()c Cl-增大,+c(Ag)减小,+c(Ag )、-c(Cl )不再相等,C 项错误;D .向NaCl 、NaI 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几滴3AgNO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证明发生了反应:Ag I AgI +-+↓,但由于不知道溶液中-Cl 、-I 的浓度大小,不能确定AgI 和AgCl 溶度积大小关系,故D 项错误。
高二化学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BaCO3、BaSO4溶度积常数分别为Ksp=5.1×10-9 mol2·L-2,Ksp=1.1×10-10 mol2·L-2,则BaSO4可作钡餐,BaCO3不能作钡餐的主要理由是()A.BaSO4的溶度积常数比BaCO3的小B.S没有毒性,C有毒性C.BaSO4的密度大D.胃酸能与C结合,生成CO2和H2O,使BaCO3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Ba2+浓度增大,造成人体Ba2+中毒【答案】D【解析】:BaSO4可作钡餐是因为硫酸钡不溶于酸。
而BaCO3能与酸反应:BaCO3+2H+Ba2++H2O+CO2↑,生成的Ba2+进入人体,会造成重金属盐中毒。
所以D正确。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下列平衡:Ca(OH)2(s)Ca(OH)2(aq)Ca2+(aq)+2OH-(aq),当向此悬浊液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n(Ca2+)增大B.c(Ca2+)不变C.c(OH-)增大D.n(OH-)不变【答案】B【解析】当向悬浊液中加入CaO,CaO+H2O Ca(OH)2,因为Ca(OH)2已达饱和,随着水的不断反应,还会有Ca(OH)2析出,溶液中Ca2+和OH-的物质的量会减少,但此时溶液依旧是饱和溶液,所以c(Ca2+)不变,B项正确。
【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3.已知25℃,Fe(OH)3(s)Fe3+(aq)+3OH-(aq),Ksp;Fe3+(aq)+3H2O(l)Fe(OH)3(s)+3H+(aq),Kh;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
下列Ksp、Kh、Kw的关系是() A.Kh/Kw=Ksp B.Ksp·Kw=KhC.Ksp·Kh=(Kw)3D.Kw/Kh=(Ksp)3【答案】C【解析】根据Ksp=c(Fe3+)c(OH-)3, Kh= c(H+)3/ c(Fe3+),Kw= c(H+) c(OH-),所以三者的关系是Ksp·Kh=(Kw)3,答案选C。
高二上《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学案一、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度(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g溶剂中形成饱和溶液时,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用S表示。
一般来说,升温,物质的溶解度升高,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不大,如 NaCl ;个别固体物质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如Ca(oH)2,溶解△分析教材P79页.微溶溶4个二、Ag+和CI-的反应能进行到底吗?20℃,AgC1的溶解度为:1.5×10-4 克,BaS04的溶解度为:3.1×10-4 克。
故Ag+和C1-的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1. AgC1溶解平衡的建立:Ag +(aq) + C1-(aq)⇌AgC1(s),当V(沉淀)= V(溶解)时,得到饱和AgCl溶液,建立溶解平衡。
【思考1】将一块形状不规则的NaCl固体放入NaCl饱和溶液中,一昼夜后观察发现,固体变为规则的立方体,而质量却未发生变化,为什么?动态平衡【思考2】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x10-5 mol·L-1,沉淀就达完全。
你能解释:Ag++C1=AgC1↓该反应为什么写”=”了吗?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10-5,沉淀完全2.沉淀溶解平衡定义:在一定条件下,难溶强电解质溶于水,当沉淀溶解的速率和沉淀析出的速率相等时,形成溶质的饱和溶液,达到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称为沉淀溶解平衡。
3.溶解平衡的方程式:MmAn,(s) ⇌mMn+ (aq) +nAn-(aq)硫酸钙溶解平衡的方程式:CaS04(s)⇌Ca+(aq).+SO42-(ag)氢氧化铝溶解平衡的方程式:Al(OH)3(S)⇌Al3+(ag)+30H-(ag)硫化银溶解平衡的方程式: Ag2S(s)⇌2Ag+(ag)+S2-(ag)4.溶解平衡的特征是(5个字): 逆,等,动,定麦三.影响溶解平衡的因素:(1)内因:电解质本身的性质(2)外因:①浓度:加水,平衡向右方向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