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语文).pdf
- 格式:pdf
- 大小:107.21 KB
- 文档页数:8
2022—2023衡水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
中国传统节日也大多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
“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
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
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
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一天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
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时刻……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
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
岁时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
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
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
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
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河北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衡水中学2022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新高考)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
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
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两者产业结构不同。
这一说法似乎有理。
因此,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斯大林模式”就是这一特点。
实际上,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都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
这种政策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
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
到了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
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第四次综合素养测评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狂人日记》是鲁迅首次将“拿来主义”理论运用于创作实践中并取得完全成功的代表作品。
作为兼取中外文学精华而独创的艺术结晶,它体现了“拿来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及其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折射出独具的特色。
首先,《狂人日记》是借鉴外国特别是俄国文学写成的。
它吸收俄国诸作家之长,但取法果戈理尤为明显。
这是因为中国和俄国都在封建专制之下,人民有着大致相同的命运和革命要求,而取法于果戈理这位现实主义大师,来表现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忧愤”和反抗,尤为适合。
鲁迅曾说,自己写这篇小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外国作品和一点医学上的知识”,这是鲁迅善于博采众长的一个绝好的注脚,也是他的谦逊之词,诚然,《狂人日记》带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但读者尤应看到,鲁迅不只善于“拿来”,更贵在独创。
只要把两篇《狂人日记》稍加比较,便可见其一斑。
果戈理以二十则狂人日记,写一个主张“国不可一日无君”、看不起下等人、一心想往上爬的“九品文官”,由于职衔低微,没有权力去爱他的司长的女儿莎菲,因而忧郁发狂。
鲁迅则是写一个备受封建桎梏折磨的“迫害狂”,他把诊脉的医生当成是化了装来摸肥瘦的刽子手,把围观的人看作是吃他的团伙。
他看透了吃人的社会,识破了吃人的方法,并顽强地进行揭露和斗争,最后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声。
同是日记,鲁迅却以代狂人整理日记供医家研究为序,写得煞有介事,铺厚垫实,出手不凡。
尤为可贵者,借助这种日记体和截取生活横断面的写法,一举突破了中国小说传统的章回体和从头至尾慢慢道来的写法,因而更适于表现风雷激荡的“五四”时代风貌和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其“格式的特别”,不但为时人所欢迎,即在今天来看也是新颖脱俗的,仅此亦堪称现代文学的开山奠基之作。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高考语文2014-19 0728()衡水中学2014—2014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71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共15个选择题目,在答题卡上依次来涂,不准隔开空来涂。
2.考试结束,将答卷纸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文言文阅读(选择每个2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
太祖平河朔,召为丞相军谋掾,试守奉高令,入为东曹议令史。
魏国初建,为尚书郎。
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
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
”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
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
”竟坐得免刑。
后领陇西太守,转为南安。
文帝践阼,历谯相,平阳、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所在著称,赐爵关内侯。
车驾幸许昌,问邈曰:“频复中圣人不?”邈对曰:“昔子反毙于谷阳,御叔罚于饮酒,臣嗜同二子,不能自惩,时复中之。
然宿瘤以丑见传,而臣以醉见识。
”帝大笑,顾左右曰:“名不虚立。
迁抚军大将军军师。
明帝以凉州绝远,南接蜀寇,以邈为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
至,值诸葛亮出祁山,陇右三郡反,邈辄遣参军及金城大守等击南安贼,破之。
河右少雨,常苦乏谷,邈修武威、酒泉盐池以收虏谷,又广开水田,募贫民佃之,家家丰足,仓库盈溢。
乃支州界军用之余。
市金帛骏马,以供中国。
以渐收敛民间私仗,藏之府库。
然后率以仁义,立学明训,进善黜恶,风化大行,百姓归心焉。
西城流通,荒戎入贡,皆邈勋也。
讨叛羌柯吾有功,封都亭侯,邑三百户,加建威将军。
邈与羌、胡从事,不问小过;若犯大罪,先告部帅,使知,应死者乃斩以徇,是以信服畏威。
赏赐皆散与将士,无入家者,妻子衣食不充;天子闻而嘉之,随时供给其家。
弹邪绳枉,州界肃清。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4届高三下学期一调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13年12月14日21时11分在月球虹湾区成功着陆。
它携带的“玉兔”月球车到达月球后,很容易“感冒”(不能正常工作),月夜需转入休眠状态,月午将转入最小工作模式“午休”。
回答下面2题。
1.当我国的月球探测器登陆时,下列说法可信的是A.地球的公转线速度较慢 B.北印度洋海水自西向东流C.伦敦的日影朝向东北D.悉尼(3355s)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2.“玉兔”此工作模式的原因是A.月球距太阳近B.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C.月球的公转周期短(27. 32日) D.太阳活动的周期性变化中新网2013年11月13日电截至目前,超强台风“海燕”在菲律宾已造成2275人死亡,80人失踪.约60万人无家可归。
“海燕”在我国沿海登陆后,也给我国南方多地带来了大到暴雨。
图1为“海燕”中心位置移动经纬度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2题。
3.台风“海燕”在我国登陆后移动方向大致为A.由正西转向西北 B.由东南向西北C.由西北转向东北 D.由西南向东北4.11月11日,我国广西北海市(109。
E,21。
N)的风向主要为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读我国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净迁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2题。
5.该地区人口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A .①B .②C .③D .④6.③时期以后人口迁移率下降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 .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B .生态环境恶化C .技术人才外流D .本地人口大量外迁 1楼养鱼,2楼养猪,12楼种植西红柿……垂直农业是指在城市的多层建筑物里模拟农业环境,通过垂直农场的自循环体系生产农副产品,为社区居民就近提供新鲜食物的农业生产方式。
读右图,回答下面2题。
古代诗歌阅读1(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2023届语文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2小题,9分)煮海歌①(节选)柳永周而复始无休息,官租未了私租遇;驱妻逐子课工程,虽作人形俱菜色。
煮海之民何苦辛,安得母富子不贫!本朝一物不失所,愿广皇仁到海滨。
甲兵净洗征输辍,君有馀财罢盐铁。
太平相业②尔惟盐,化作夏商周时节③。
[注]①这是柳永为晓峰盐场监官时作品。
煮海:指的是煮海水制盐。
②相业:宰相的功业。
③夏商周时节:儒家理想的太平盛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描写了煮海之民的艰辛,表现出柳永为官关心民疾、为民请命的一面。
B.诗中的煮海之民与《卖炭翁》中的老翁神似,都辛勤劳苦至极却无法果腹。
C.诗人从赋税重、徭役多、皇帝寡恩等不同角度揭示了造成人民痛苦的原因。
D.结句希望宰相发挥盐在治国中的作用,立下功业,重现夏商周的太平盛世。
16.有人认为“安得母富子不贫”中“母富”应为“母贫”更符合逻辑。
你赞同“母富”还是“母贫”?请结合诗歌阐述理由。
(云南省昆明市2023届高三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本题共2小题,9分)过伊仆射①旧宅李商隐朱邸方酬力战功,华筵俄叹逝波穷。
回廊檐断燕飞去,小阁尘凝人语空。
幽泪欲干残菊露,余香犹入败荷风。
何能更涉泷江②去?独立寒流吊楚宫③。
【注】①伊仆射:伊慎,曾先后参与讨伐叛党,唐宪宗时为检校尚书右仆射,此诗为作者即将渡江赴徐州任职,过伊慎旧宅时作。
②泷江:赣江支流,诗中泛指长江。
③楚宫:战国时楚国宫殿,借指屈原。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刚刚还与伊慎在府邸酬战功,可盛宴好景转瞬即逝。
B.眼前的回廊楼阁破败尘封,昔日的热闹变成了一片空寂。
C.颈联用拟人的手法,写了伊慎令人难以忘怀的高洁品质。
D.尾联中的“何能”意为“怎么能”,有加强语气的作用。
16.此诗抒发了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1届河北衡水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合院秋冬①仲夏刚过,一阵好雨,一阵凉风,四合院的秋忽焉而至了。
②到上海后,每爱七八月间回北京,常常住到旧历七月下旬再回江南,几乎像辛勤的候鸟一样,年年可以迎接燕山的新秋。
其时在宣南还有一间小房,可以容身。
虽是宿舍房子,但是平房,又是按四合院的格局盖的。
中间院子、四周房子,自然不是一家一院,而是十七八家的大杂院。
不过因为有院子,人们可以搬个小板凳在院乘凉,也可在窗前听雨,或坐房中,隔着竹帘望院中雨景……这样还多少有一些古老的四合院的情调。
③有一年近中元节时,好雨初晴,金风乍到,精神为之一爽,忽然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并寄给平伯师。
他回信道:“奉手书并新著五言,得雨中幽趣,为欣。
视我之闷居洋楼,不知风雨者,远胜矣。
”从平伯师的信中,可以看到,从四合院中感觉到的季节情趣,在洋楼中是感觉不到的。
他现在虽然住在南沙沟高级洋房中,却也免不了怀念老君堂的古老四合院中的古槐书屋了。
④造化给人们以光泽和色彩,是公平的。
宫阙红墙,秋风黄叶,宫廷有宫廷的绚烂秋色,百姓家也有百姓家的朴实淡雅的秋色。
在那靠城根一带,或南城南下洼子一带偏僻的小胡同中,多是低低的小四合院的房子。
一进院门,种棵歪脖子枣树;北房山墙上,种两棵老倭瓜;屋门前种点喇叭花、指甲草、野菊花、草茉莉……总之,秋风一起,那可就热闹了,会把小院点缀得五光十色,那真是秋色可观。
虽在帝京,也饶有田家风味。
至于那些盛开的花花草草,喇叭花的紫花白边,指甲草的娇红带粉,野菊花的黄如金盏,草茉莉的白花红点,还有那“满架秋风扁豆花”的淡紫色的星星点点……这都是开在夏尾,盛在秋初,点缀得陋巷人家秋色如画了。
⑤当然,还有精致一点的小院。
这种院子不是北城的深宅大院,而大多在东、西城及南城。
“四破五”的南北屋,也就是四开间的宽度,盖成三正两耳的小五间,东西屋非常入浅。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及答案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三年级素养提升模拟一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与建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不仅因为建筑和文学在美学上有许多相通之处,还因为建筑往往是文学家观察与描写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展现情节与铺陈故事的场景和空间。
在中国文学中建筑是文学家抒发感情的载体,历史上有无数脍炙人口的描写亭台楼阁的诗文和辞赋。
古人在建造建筑的同时,也建起了建筑文学宝库。
历代文学都留下了许多生动地描写建筑的篇章,有关古建筑的文献有诗词、曲赋、游记、题记等。
这些文学作品无论是在文学的体裁、题材、手法或是风格和意境上,都丰富多彩,不仅在艺术水平上,而且在建筑论述上也有很大的成就。
《诗经》有许多关于建筑的篇章,《诗·小雅》有一篇歌颂周王宫室落成的诗《斯干》,诗中写道:“如跂斯翼,如矢斯翼,如矢斯棘。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君子攸跻。
”意思是说宫室建筑的势态好像人抬起脚跟望远那样高峻,又有的像箭羽那样周正挺括,屋顶四角如飞鸟展翅,像鸟那祥飞翔。
这些描写已成为人们认识远古时期中国建筑形式的原型。
有许多可以列入建筑专业文献的文学作品,但凡楼堂、宫室、馆阁、亭台等建筑完工,多有碑铭、题记、诗词或辞赋记载,后代的文人墨客赞颂或追思的作品也会流传下来。
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等,都是千古绝唱。
北京人民大会堂大报告厅顶棚的设计就受到《滕王阁序》中的名句“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启发。
《红楼梦》可以称之为“建筑文学”,一种根据建筑演绎的文学,而同时也呈现了一种“文学建筑”,文学生成的建筑。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关于大观园和荣国府、宁国府的描述,激起了多少文人墨客和建筑师的遐想,他们努力从书中去寻找被历史淹没了的建筑,并试图去重建作者虚构的“大观园”。
2022—2023衡水中学下学期高三年级一调考试地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8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带*题目为能力提升题。
分值不计入总分。
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分布范围广,产量丰富,对海水温度敏感,因而易发生迁徙,是东太平洋重要的经济物种。
如图示意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茎柔鱼渔场重心随时间的变化(缺少10-11月数据)。
据此完成1~3题。
1.茎柔鱼渔场重心A.1-5月向西南方向移动B.1-5月的移动范围小于5-8月C.8-12月向东北方向移动D.8-12月南北移动距离大于东西移动距离2.据图推测,茎柔鱼5~8月A.顺洋流流向迁移B.向高水温区迁移C.对饵料需求增大D.受赤道热带气旋影响较大3.研究发现,厄尔尼诺年茎柔鱼个体较小,主要是由于①海水温度升高②海水温度降低③栖息范围增大④营养盐类减少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中国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轨道近地点高度约为384千米、远地点高度约为395千米,与赤道的倾角约为42º,公转周期约为90分钟。
为了开发太空资源,我国已建成由多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轨道高度约36 000千米)组成的天链中继卫星网,可以实现天地通话不中断。
北京时间2022年10月12日15:45,天富空间站“天官课堂”第三课开讲,课长近60分钟。
如图示意天宫空同站案时段连续两个绕地公转周期其轨迹在地球上的投影(灰色部分为夜半球)。
据此完成4~6题。
4.与天宫空间站轨道同一高度的大气层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A.天气复杂多变B.大气水平运动显著C.出现极光现象D.大气处于真空状态5.图示这一天,我国各地A.昼长夜短B.昼长渐长C.日出东南D.夜长渐长6.根据天富空间站运动特征,下列关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投影轨迹①出现时间早于轨迹②B.可以出现在我国任何地方的正l方C.“天宫课堂”第三课授课期间始终位于我国上空D.相比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太阳能补充受昼夜变化影响小南疆(新疆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一带)沙漠周围平坦的土地上分布着众多的传统聚落。
高三年级模拟考试(四)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5小题,共17分)阅读《海派文化新论》这本书的绪论和目录,完成下面小题。
绪论①海派文化是一种发端于上海,但并不局限于上海区域的现代性城市文化类型,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产物。
它以近代上海开埠以后的城市发展为时代背景,在江南文化深厚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确立主体性的文化发展立场,积极吸收和融合各种新的文化而形成。
关于海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甚至不同语境下,各有不同的理解。
改革开放特别是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原有的争议和贬损随着上海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基本失去了生存的历史语境。
②本书谓之“新论”,一方面是因为书中各个章节关于海派文化某个领域的专门论述都有新的深化和拓展,表现在论述的史料文献、研究视角、论述过程、研究结论等各个方面。
更为重要的考虑是我们研究的是新时代语境之下的海派文化,在概念的选择上与近代的海派文化有比较明晰的区分。
新时代的时间跨度,宽泛一点可以指改革开放以来。
在新时代的语境之中,海派文化存续和发展的定位与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从2017年首次以上海市委、市政府文件提出“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三种形态区分之后,海派文化就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担当。
因此,本书尽管依旧采取原有海派文化的形态划分,但在每一种具体文化形态的研究中,都融进了新时代视角的重新审视,在传承城市文脉和文化基因的基础上努力提炼新时代海派文化的精神特质,这可能是新论之“新”更为看重的一个方面。
③理解新时代海派文化之于上海的价值与意义,我们需要建立综合立体的时空维度。
④一是历史的维度。
新时代的海派文化在城市文脉的传承上有很多近代海派文化的文化基因,比如近代上海开埠以来形成的上海城市空间、文艺形态、文化设施、名人名作等都为新时代海派文化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新时代的海派文化不是历史虚无的文化断裂,而是在新的时代语境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河北衡水中学2024-25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检测一语文本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社会结构的现代化转型使社会呈现出个体化趋势,而个体化趋势下青年的社会心态也将随之转变。
在现代社会中,标准化的价值观不复存在,生活方式没有孰优孰劣,每个人经历的都是试验性的生活,生活方式的个人化与价值观的独立性显得越来越重要。
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边界意识成为现代社会的首要意识而被强调,指出个人边界不容侵犯。
当前青年群体对社交边界感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现代社会中个体独立意识和隐私意识的体现,是青年在现代社会中追求个性、渴望自由的情感表达。
社交边界感已经成为现代青年的新需求。
具体来看,此种需求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个人的边界。
拥有清晰的个人边界能使人学会评价人际关系,规避掉繁杂人际关系中的迷茫与压力,以及其对个人生活意志的主宰。
二是不侵犯他人的边界。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坚持自我独立性的同时能够做到尊重他人的社交边界,才是社会互动中被崇尚的礼貌社交。
在高度倦怠的现代社会中,边界感成为现代青年自我保护与自我储能的方式。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最早对社交中的边界予以重视,通过对现代社会的分析,他将社会生活中的社交距离视为自我与他人“内在关联”的心理距离,这其实是一种“内心的屏障”,起到屏保作用。
在快节奏的当今社会,频繁的社会流动让现代人每天要不断地与人接触,面对社交过载,如果没有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屏保效应”,人们终将会困于烦乱的社会交往中而感到精疲力竭,因此,边界感还为疲惫的年轻人提供了在内卷化社会中喘息的机会。
(摘编自王昕迪、胡鹏辉(边界感:现代社会青年社交需求及其建构》)材料二:2023年,“饭搭子”“旅游搭子’’“考研搭子”等名词层出不穷。
“搭子社交”以共同兴趣或需求为基础,秉持着严格的分寸感,满足青年们浅尝辄止的轻社交需求,成为更适应当代社会青年的社交方式。
第04课新题一、(安徽省合肥市2021届高三调研性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节日多数与月亮的运动有关,其设定以月的弦、望、晦、朔为基准。
在春节、端午、中秋三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其所包括的节俗因素,走都有着古老的渊源。
日月崇拜是原始宗教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古代很早就有祭祀日月的宗教礼俗。
殷人将日月之神称东母与西母,周朝依据日月的时间属性行朝日夕月的祭礼。
“夕月”即秋分日的晚上在西门外祭月。
春秋战国时,日月神被称为东皇公、西王母。
沂南汉画像石中东王公、西王母分坐在柱状物(昆仑山)上,西王母两旁跪有捣药的玉兔,由此可知,晋代郭璞《<</FONT>山海经>图赞》中“昆仑月精”的说法言之有据,而后世的月神嫦娥即由西王母演变而来。
秦汉时期日月祭祀仍为皇家礼法,尔后直至明清,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
上古时期祭月列入皇家祀典而例行祭祀后,民间缺少了祭月的消息,这可能与古代社会的神权控制有关,像日月这样的代表阴阳的天地大神,只有皇家才能与之沟通,一般百姓无缘祭享。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硕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人们对月亮有了较理性的熟悉,月亮的神圣色彩明显消褪。
这时皇家也逐渐失去了对月神祭祀的独占权。
对一般平民来讲,月亮再也不是那样“高不可及”。
唐朝虽没有中秋节,但唐人精神浪漫,亲近自然,中秋赏月已成为文人的时尚,吟咏中秋明月的华章丽句寻常可见,如许浑《鹤林寺中秋夜玩月》云:“中秋云尽出沧海,半夜露寒当碧天。
轮彩渐移金殿外,镜光犹挂玉楼前。
”在宋朝,中秋节已成为风俗节日。
文人沿袭赏月古风,但其情趣大异于唐人。
唐人大多由月亮的清辉联想到河山的壮美,友朋千里,邀赏明月,请酒风流,如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三五夜中新月色,二千里外故人心”,就借秋月抒发了感物怀人的情思。
宋人常以月之阴晴圆缺,喻人生转变无常,苏轼《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二年级第二学期一调考试语文试题未2009-03-19 1720衡水中学08-09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调考试高二年级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渐(jiān)染讣(fù)告觇(chān)视央浼(miǎn)B、挨(ái)骂侪(chái)辈字帖(tiâ)拗(ǎo)开C、叶(xiã)韵入殓(liǎn)拮据(jù)枕藉(j iâ)D、绦(tāo)虫兴(xìng)奋胸脯(pú)蒙(mēng)骗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瘐毙国籍永葆青春集思广议惊慌失措B、寒碜蝉联耳鬓撕磨准备就绪兴高采烈C、执著陨石婉言相劝标新立异器宇轩昂D、账簿悍勇釜底抽薪甘拜下风悬梁刺骨3、下面四个句子都是出自第四册课本的第二单元,都属于我们寒假的预习作业,请找出字音、字形均无误的一组( )A、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guān)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chī)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B、自从得恩人救济,赍(jī)发小人,一地里投奔人不着,迤逦不想来到沧洲,投托一个酒店主人,姓王,留小人在店中做过卖。
C、“若参军欲在山上下寨,可分兵与我,自于山西下一小寨,为掎角之势。
倘魏兵至,可以相应。
”马谡不从。
忽然山中居民,成群结队,飞奔而来,报说魏兵已到。
D、捱至五更,忽闻江风大作。
及晓,彤云密布,狂雪飞舞。
因这风雪阻渡,舟不得开。
孙富命艄(shào)公移船,泊于李家舟旁。
孙富貂帽狐裘,推窗假作看雪。
4、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春节前后股市暴涨暴跌,一张一弛,不像去年那样走势平稳,他随时准备一有机会就把手中被套住的股票抛出去。
B、我与同事们一直保持适中距离,不偏不倚,不太疏远,也不靠得太近,这样更有利于工作。
衡水中学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高三年级语文试卷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语言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小题。
“道不远人”:处处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杨国荣①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②按照中国文化的理解,道作为宇宙人生的终极原理和统一的真理,无法与人相分。
《老子》已提出“域中有四大”之说,所谓“四大”则指道、天、地、人四项,其中既包括广义的“物”(天地),亦涉及人,而涵盖二者的最高原理则是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里,作为最高原理的“道”与人并非彼此相分,二者作为域中四大中的两项而呈现内在关联。
③在儒家那里,也可以看到类似观念。
儒家反复强调道非超然于人:“道不远人。
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也。
”道并不是与人隔绝的存在,离开了人的为道过程,道只是抽象思辨的对象,难以呈现其真切实在性。
而所谓为道(追寻道),则具体展开于日常生活过程之中。
④强调“道”和“人”之间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重要涵义之一,是肯定道所具有的各种意义唯有通过人自身的知和行、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过程,才能呈现出来。
正如深山中的花自开自落,并无美或不美的问题,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它的审美意义才得到呈现。
作为社会理想和规范系统的“道”,其意义更是直接地通过人自身的知行活动而形成。
上述意义上的道,都具有“不远人”的品格。
从哲学的视域看,以上观念的重要之点,在于把人对世界的理解过程和意义的生成过程联系起来。
⑤道和人之间相互关联的另一重涵义,是“日用即道”。
所谓“日用即道”,亦即强调道人的日用常行而存在,它就体现并内在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这一观点的重要之点在于没有把道视为一种彼岸世界的存在或超越的对象,而是把它引入到现实之中,使之与人的日用常行息息相关。
在孔子那里,已可看到这类观念。
孔子的学生曾向孔子请教有关鬼神的事情,孔子的回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他的学生又问有关死的事,孔子的回答依然是:“未知生,焉知死?”在孔子看来,我们应当关心的,不是那种超越的对象,不是远离现实人生的存在,而就是人自身的现实存在和现实生活。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试题精粹04-15 2210河北省衡水中学2011届高三年级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面字形全对和读音全相同的一项是()A 劈叉/劈波斩浪无裨于事/裨益钤印/汗涔涔症结/症候打通精络B 豇豆/力能扛鼎辟举为官/精辟偈子/疆埸缗钱/泯灭提取精萃C 塌实/一塌糊涂褫夺/豆豉因为/为何靛蓝/阽危传承经典D 坯子/一抔黄土绾结/东莞狡黠/挟持翩跹/蹁跹精诚团结2、下面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书呆子”。
B.这座海滨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这里沧海桑田,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量充足,水质甜冽,是全国著名的优质蔬菜产区。
C.东方朔真可谓汉代的一位奇人,在朝廷为官时屡陷危机却无所畏惧,屡捋虎须而自身安然,其为人、为文之妙,受到举世称赞。
D.写事件,不写其来龙去脉,只取其涉笔成趣的地方加以渲染,片言只语,含蓄浓缩。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进入受灾地区的路太小,并且很多路面被山体滑坡填埋,汽车把援救的工作人员无法按时送到。
B.瑞典文学院于10月9日宣布,将200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将获得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C.最新灾难大片《2012》备受影迷关注。
片中涉及地震的情节全部由中国面孔来演绎的原因,是由于导演罗兰·艾默里奇被川地震中中国人民的勇气和精神所感动决定的。
D.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指出,利用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有利于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提高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名著重拍应有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担当,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