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二十五项反措)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3
1、防止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1.1防止汽轮机油系统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1.1.1油系统应尽量避免使用法兰、螺母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铸铜阀门。
1.1.2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石棉纸垫。
宜采用厚度为1~2mm的隔电纸、青壳纸或其它致密耐油、耐热和耐酸的材料,抗燃油系统的密封圈应使用高质量的氟橡胶或丁晴橡胶。
1.1.3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办理动火工作票,并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应紧固完整,并包好铁皮。
1.1.4禁止在与系统连接或未经清洗干净的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
在拆下的油管上进行焊接时,拆下的油管必须事先冲洗干净,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绝措施,近油源侧的法兰应拆开通大气。
1.1.5油管道法兰、阀门及旋转设备、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门等热体保温层内。
1.1.6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这些热体保温必须齐全,保温外面应包铁皮,并定期检查保温层情况。
1.1.7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
1.1.8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串联钢质明杆截止阀,其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上以上的通道,其一次阀为常开阀,应挂有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牌。
事故排油应排到主厂房外的事故油池内。
1.1.9室外事故油池内应明显无积水,应密封,不渗漏雨水,其排油路应畅通,并应定期检查,做好记录。
1.1.10汽轮机主油箱排油烟管道应按规定引至厂房顶外或厂房外无火源处,并避开上下方有发电机出线或变压器的地方,并设禁火标志。
排油烟管出口应装护罩或朝下,以防止雨水或异物进入没烟管道内。
1.1.11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应保证油管道自由膨胀。
1.1.12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已渗入油的,威胁机组安全时应立即停机处理。
二十五项反措学习-防止汽轮机超速事故学习(每一条都有带血的案例)汽轮机转速超过额定转速的112%,即为超速。
严重超速可以导致汽轮发电机组严重损坏,甚至毁坏报废,是汽轮发电机设备破坏性最大的事故。
1.转速测量、监视和保护条文:8.1.1 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机组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值转速以下。
条文:8.1.2 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机组运行。
条文:8.1.3 机组重要运行监视表计,尤其是转速表,显示不准确或失效,严禁机组启动。
运行中的机组,在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的情况下,必须停止运行。
保护故障、转速失去监视情况下强行启动案例1:1984年7月,我国第1台毁机事故机组,江西某电厂50MW汽轮机,事故前危急保安器拒动缺陷尚未消除、在调节汽门严重漏汽的情况下,机组仍采用主汽门旁路门强行起动,在发电机甩负荷的过程中,严重超速至4700r/min,造成了毁机事故。
案例2:1999年辽宁某发电厂200MW机组发生轴系断裂事故。
运行人员在主油泵轴与汽轮机主轴间齿型联轴器失效,机组转速失去控制,并在无任何转速监视手段的情况下而再次起动,在转速急速飞升的过程中,引发了轴系断裂事故。
2.油质合格严防卡涩、静态试验、停机解列条文:8.1.4 透平油和抗燃油的油质应合格。
油质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机组起动。
条文:8.1.5 机组大修后,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汽轮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或仿真试验,确认调节系统工作正常。
在调节部套有卡涩、调节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机组启动。
条文:8.1.6 机组停机时,应先将发电机有功、无功功率减至零,检查确认有功功率到零,电能表停转或逆转以后,再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汽轮机手动打闸或锅炉主燃料跳闸联跳汽轮机,发电机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
严禁带负荷解列。
严禁带负荷解列、强行挂闸(DEH挂闸原理,了解一下)案例1:1990年1月河北某电厂一台中压50MW机组,锅炉灭火后,在恢复的过程中,汽包满水。
汽轮机二十五项反措汽机油系统防火汽机油系统防火包括:a)油系统应尽量避免使用法兰连接,禁止使用铸铁阀门。
b)油系统法兰禁止使用塑料垫、橡皮垫(含耐油橡皮垫)和石棉纸垫。
c)油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他热体的保温应紧固完整,并包好铁皮。
d)禁止在油管道上进行焊接工作。
在拆下的油管上进行焊接时,必须事先将管子冲洗干净。
e)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管、阀保温层。
f)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如敷设有热力管道或其它热体,则这些热体保温必需齐全,保温外面应保铁皮。
g)检修时如发现保温材料内有渗油时,应消除漏油点,并更换保温材料。
h)事故排油阀应设两个钢质截至阀,其操作手轮应设在距油箱5m以外的地方,并有两个以上的通道,操作手轮不允许加锁,应挂有明显的“禁止操作”标志牌。
i)油管道要保证机组在各种运行工况下自由膨胀。
j)机组油系统的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的或热力管道渗入油的,应立即停机处理。
防止炉外管道爆破防止炉外管道爆破包括:k)加强对炉外管道的巡视,对管系振动、水击等现象应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
当炉外管道有漏气、漏水现象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若不能与系统隔离进行处理时,应立即停炉。
(汽机专业参照执行)l)定期对导汽管、汽联络管、水联络管、下降管等炉外管道以及弯管、弯头、联箱封头等进行检查,发现缺陷(如表面裂纹、冲刷减薄或材质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
m)加强对汽水系统中的高中压疏水、排污、减温水等小径管座焊缝、内壁冲刷和外表腐蚀现象的检查,发现问题即使更换。
n)按照(DL/T 438-2016)《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对汽包、集中下降管、联箱、主蒸汽管道、再热蒸汽管道、弯管、弯头、阀门、三通等大口径部件及其相关焊缝进行定期检查。
二十五项反措之十: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转载)1010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为了防止转子弯曲和轴瓦烧损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防止20万千瓦机组大轴弯曲事故的技术措施》[(85)电生火字87号、基火字64号]等有关规定,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10.1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10.1.1 应具备和熟悉掌握的资料。
10.1.1.1 转子安装原始弯曲的最大晃动值(双振幅),最大弯曲点的轴向位置及在圆周方向的位置。
10.1.1.2 大轴弯曲表测点安装位置转子的原始晃动值(双振幅),最高点在圆周方向的位置。
10.1.1.3 机组正常起动过程中的波德图和实测轴系临界转速。
10.1.1.4 正常情况下盘车电源和电流摆动值,以及相应的油温和顶轴油压。
10.1.1.5 正常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以及相应的真空和顶轴油泵的开启时间。
紧急破坏真空停机过程的惰走曲线。
10.1.1.6 停机后,机组正常状态下的汽缸主要金属温度的下降曲线。
10.1.1.7 通流部分的轴向间隙和径向间隙。
10.1.1.8 应具有机组在各种状态下的典型起动曲线和停机曲线,并应全部纳入运行规程。
10.1.1.9 记录机组起停全过程中的主要参数和状态。
停机后定时记录汽缸金属温度、大轴弯曲、盘车电流、汽缸膨胀、胀差等重要参数,直到机组下次热态起动或汽缸金属温度低于150℃为止。
10.1.1.10 系统进行改造、运行规程中尚未作具体规定的重要运行操作或试验,必须预先制定安全技术措施,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再执行。
10.1.2 汽轮机起动前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否则禁止起动101.2.1 大轴晃动、串轴、胀差、低油压和振动保护等表计显示正确,并正常投入。
101.2.2 大轴晃动值不应超过制造厂的规定值,或原始值的±0.02mm。
10.1.2.3 高压外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50℃,高压内缸上、下缸温差不超过35℃。
10.1.2.4 主蒸汽温度必须高于汽缸最高金属温度50℃,但不超过额定蒸汽温度。
汽机二十五项反措细则1.发动机油液位检查:每5000公里或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发动机油液位。
确保油液位在正常范围内。
3.发动机冷却液位检查:每2500公里或每两个月检查一次发动机冷却液位。
确保冷却液在正确的水位。
4.发动机冷却液更换:每两年或每4万公里更换一次发动机冷却液。
确保冷却液清洁,并符合规定的比例。
5.发动机空气滤清器更换:每1万公里或每六个月更换一次发动机空气滤清器。
确保空气流量畅通。
6.发动机燃油滤清器更换:每1万公里或每六个月更换一次发动机燃油滤清器。
确保燃油洁净。
7.发动机火花塞更换:每2万公里或每一年更换一次发动机火花塞。
确保点火系统正常工作。
8.发动机皮带检查:每一年或每2万公里检查一次发动机皮带。
确保皮带未出现裂纹或损坏。
9.发动机气门间隙调整:每两年或每4万公里调整一次发动机气门间隙。
确保气门正常开闭。
10.发动机散热器检查:每6个月检查一次发动机散热器。
清除灰尘和杂质,确保发动机冷却效果。
11.发动机启动电池检查:每6个月检查一次发动机启动电池。
确保电池正常充电和启动。
12.发动机起动机检查:每两年检查一次发动机起动机。
确保起动机正常工作。
13.发动机油泵检查:每两年检查一次发动机油泵。
确保油泵正常供油。
14.发动机气缸活塞检查:每2万公里检查一次发动机气缸活塞。
清洁活塞和环槽。
15.发动机曲轴轴承检查:每4万公里检查一次发动机曲轴轴承。
清洁曲轴轴承并更换。
16.发动机气门导管检查:每两年检查一次发动机气门导管。
确保导管畅通。
17.发动机排气管检查:每一年检查一次发动机排气管。
清除积碳和杂质。
18.发动机供油管检查:每两年检查一次发动机供油管。
清洁供油管。
19.发动机车盖检查:每6个月检查一次发动机车盖。
确保车盖完好无损。
20.发动机曲轴震动阻尼器检查:每4万公里检查一次发动机曲轴震动阻尼器。
确保阻尼器正常。
21.发动机冷却风扇检查:每两年检查一次发动机冷却风扇。
确保风扇叶片完好。
关于印发《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的通知国电发[2000]589号各分公司,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公司,华能集团公司,华能国际,中电国际,国电电力,乌江公司,电规总院,水规总院,东北、华北、华东、西北、西南、中南电力设计院,电力科学研究院,热土研究院,武汉高压研究所,苏州热工所,各水电工程局,各水电勘测设计院,安能总公司: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坚持预防为主,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的要求,完善各项反事故措施,进一步提高电力安全水平,国家电力公司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发供电企业发生重大事故的特征,在原能源部《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简称二十项反措)的基础上,制订了《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现颁发执行。
做好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措施,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经济运行的重要条件,是制造、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等各个单位的共同任务。
因此,各有关方面都应认真贯彻落实二十五项重点要求。
本重点要求并不覆盖全部反事故技术措施,各单位应根据本要求和已下发的反事故技术措施,紧密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反事故技术措施,认真贯彻执行。
国家电力公司(印)二○○○年九月二十八日目录1 防止火灾事故2 防止电气误操作事故3 防止大容量锅炉承压部件爆漏事故4 防止压力容器爆破事故5 防止锅炉尾部再次燃烧事故6 防止锅炉膛爆炸事故7 防止制粉系统爆炸和煤尘爆炸事故8 防止锅炉汽包满水和缺水事故9 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10 防止汽轮机大轴弯曲、轴瓦烧损事故11 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2 防止分散控制系统失灵、热工保护拒动事故13 防止继电保护事故14 防止系统稳定破坏事故15 防止大型变压器损坏和互感器爆炸事故16 防止开关设备事故17 防止接地网事故18 防止污闪事故19 防止倒杆塔和断线事故20 防止枢纽变电所全停事故21 防止垮坝、水淹厂房及厂房坍塌事故22 防止人身伤亡事故23 防止全厂停电事故24 防止交通事故25 防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1992年原能源部《关于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项重点要求》颁发后,在防止重大、特大事故方面收到明显效果。
二十五项反措实施细则汽机部分一、防止火灾事故:1、管道法兰、阀门及可能漏油部位附近不准有明火,必须明火作业时要采取有效措施,附近的热力管道或其它热体的保温应完整,并包好铁皮。
2、油管道法兰、阀门及轴承、调速系统等应保持严密不漏油,如有漏油应及时发现通知检修消除,严禁漏油渗透至下部蒸汽层、保温层。
3、运行人员应按规定,每班巡视油管道法兰、阀门的周围及下方无渗、漏油,敷设的热力管道或其它热体的保温必须齐全、完好,否通知检修处理。
4、运行人员应熟知油系统漏油的处理方法。
5、机组油系统设备及管道损坏发生漏油,凡不能与系统隔绝处理,应立即停机处理。
6、机组运行中油系统着火的应急措施:⑴机组运行中油系统着火应使用干式灭火器、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当火势不能及时扑灭,威胁设备安全运行时,应紧急停机破坏真空。
⑵火势威胁主油箱或油系统时,紧急停机破坏真空,并立即对主油箱进行事故放油,但应保证汽轮机转子静止前润滑油不能中断。
⑶油系统失火,当火势威胁发电机氢气系统时,在破坏真空紧急停机的同时,应立即对发电机进行事故排氢。
7、生产现场严禁吸烟,汽机房动火工作必须执行动火工作票。
8、靠近高温管道、阀门等热体的电缆应有隔绝措施,靠近带油设备的电缆沟盖板应密封。
9、严禁有铁器敲打、开启氢气系统的管道和阀门,氢气系统操作必须用专用工具。
10、不允许穿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的衣服及带铁钉的鞋对氢气系统进行操作和检查。
11、密封油系统差压阀、平衡阀必须保证动作灵活、可靠,运行中应加强监视密封油压,保证密封油压略大于氢压。
12、空、侧密封油泵备用密封油泵应定期进行切换试验,直流密封油泵进行定期试转。
13、油系统的排烟风机要保证运行良好,排烟风机的底部放油门要按规定定期排放,油箱负压按规定调整。
二、防止汽轮机超速1、正常运行中,OPC超速保护、DEH110%超速保护、TSI>3300rpm超速保护及机械超速保护均应能正常动作并可靠投入,超速保护不能可靠正常动作时,禁止机组启动和运行。
新25项反措之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防止电力生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防止发电机损坏事故10.1 防止定子绕组端部松动引起相间短路200MW及以上容量汽轮发电机安装、新投运1年后及每次大修时都应检查定子绕组端部的紧固、磨损情况,并按照《大型汽轮发电机绕组端部动态特性的测量及评定》(DL/T 735-2000)和《透平型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动态特性和振动试验方法及评定》(GB/T 20140-2006)进行模态试验,试验不合格或存在松动、磨损情况应及时处理。
多次出现松动、磨损情况应重新对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进行整体绑扎;多次出现大范围松动、磨损情况应对发电机定子绕组端部结构进行改造,如设法改变定子绕组端部结构固有频率,或加装定子绕组端部振动在线监测系统监视运行,运行限值按照GB/T 20140-2006设定。
10.2 防止定子绕组绝缘损坏和相间短路10.2.1 加强大型发电机环形引线、过渡引线、鼻部手包绝缘、引水管水接头等部位的绝缘检查,并对定子绕组端部手包绝缘施加直流电压测量试验,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缺陷。
10.2.2 严格控制氢气湿度。
10.2.2.1 按照《氢冷发电机氢气湿度技术要求》(DL/T651-1998)的要求,严格控制氢冷发电机机内氢气湿度。
在氢气湿度超标情况下,禁止发电机长时间运行。
运行中应确保氢气干燥器始终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氢气干燥器的选型宜采用分子筛吸附式产品,并且应具有发电机充氢停机时继续除湿功能。
10.2.2.2 密封油系统回油管路必须保证回油畅通,加强监视,防止密封油进入发电机内部。
密封油系统油净化装置和自动补油装置应随发电机组投入运行。
发电机密封油含水量等指标,应达到《运行中氢冷发电机用密封油质量标准》(DL/T 705-1999)的规定要求。
10.2.3 水内冷定子绕组内冷水箱应加装氢气含量检测装置,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做好记录。
在线监测限值按照《隐极同步发电机技术要求》(GB/T 7064-2008)设定(见10.5.2条),氢气含量检测装置的探头应结合机组检修进行定期校验。
附录A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A.1 原国家电力公司《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2000年版)中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原文为了防止汽轮机超速和轴系断裂事故的发生,应认真贯彻原水利电力部《防止20万千瓦机组严重超速事故的技术措施》和《防止国产200MW机组轴系断裂事故暂行措施》,并提出以下重点要求:A.1.1 防止超速A.1.1.1 在额定蒸汽参数下,调节系统应能维持汽轮机在额定转速下稳定运行,甩负荷后能将机组转速控制在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以下。
A.1.1.2 各种超速保护均应正常投入运行,超速保护不能可靠动作时,禁止机组启动和运行。
A.1.1.3 机组重要运行监视表计,尤其是转速表,显示不正确或失效,严禁机组启动。
运行中的机组,在无任何有效监视手段的情况下,必须停止运行。
A.1.1.4 透平油和抗燃油的油质应合格。
在油质及清洁度不合格的情况下,严禁机组启动。
A.1.1.5 机组大修后必须按规程要求进行汽轮机调节系统的静止试验或仿真试验,确认调节系统工作正常。
在调节部套存在有卡涩、调节系统工作不正常的情况下,严禁启动。
A.1.1.6 正常停机时,在打闸后,应先检查有功功率是否到零,千瓦时表停转或逆转以后,再将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或采用逆功率保护动作解列。
严禁带负荷解列。
A.1.1.7 在机组正常启动或停机的过程中,应严格按运行规程要求投入汽轮机旁路系统,尤其是低压旁路;在机组甩负荷或事故状态下,旁路系统必须开启。
机组再次启动时,再热蒸汽压力不得大于制造厂规定的压力值。
A.1.1.8 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可强行挂闸。
A.1.1.9 机械液压型调节系统的汽轮发电机组应有两套就地转速表,有各自独立的变送器(传感器),并分别装设在沿转子轴向不同的位置上。
A.1.1.10 抽汽机组的可调整抽汽逆止门关闭应严密、连锁动作可靠,并必须设置有快速关闭的抽汽截止门,以防抽汽倒流引起超速。
A.1.1.11 对新投产的机组或汽轮机调节系统重大改造后的机组必须进行甩负荷试验。
2003-2004年度重点补充反事故技术措施要求1汽机部分1.1防止汽轮机进水引起大轴弯曲和动静摩擦发生汽轮机正常停机时汽轮机进水造成动静部分摩擦从而无法正常投入盘车的情况时,按照《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不应进行强制盘车或对汽轮机强行冲车,应进行闷缸处理。
重点要求如下:1.1.1闷缸处理的操作措施1.1.1.1真空到0kPa;1.1.1.2 关闭与缸体相连的所有疏水阀;1.1.1.3 停止轴封供汽、抽汽器停止工作;1.1.1.4 除非出现厂用电消失、油系统着火等情况,顶轴油泵和润滑油泵应尽量投入运行;1.1.1.5大轴不盘车(此时应注意上下缸温差,一般情况下无须处理,如果温差过大或温差增大过快,应怀疑是否有进水或进冷气的可能性,及时检查系统)。
以上情况可维持到缸温到150℃以下,再及时处理。
1.1.2 如果在闷缸处理过程中,情况好转,也可试投盘车,但必须达到如下条件:1.1.2.1 润滑油泵和顶轴油泵工作正常,最高瓦温不大于90℃;1.1.2.2 上下缸温差不大于50℃;1.1.2.3 能手动试投盘车,异音消失;1.1.2.4与盘车相关的设备运转正常,具备投盘车的条件。
1.1.3 防范措施汽轮机运行、停机过程中,严禁汽轮机内进入冷水或冷的蒸汽,为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1.3.1 要严密监视汽轮机缸体各部分的温度变化情况,尤其要注意上下缸温差的变化情况,遇到异常情况要迅速查明原因,及时排除。
1.1.3.2高低压轴封要分别供汽,其供汽管应有良好的疏水措施,如果疏水系统存在问题,应择机进行改造,以消除隐患。
1.1.3.3 停机过程中,运行人员要按照规程要求确认疏水阀门已打开,一定要保证疏水畅通。
1.1.3.4 注意监视汽包、凝汽器、除氧器水位的变化,水位保护应能正常投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查明原因,予以处理,严禁凝汽器满水等事故发生。
1.1.3.5 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高、低压加热器水位的监视及控制,确保各加热器水位保护正常投入,严防因加热器管子泄漏、运行操作不当等因素而造成的汽缸进水事故。
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实施细则(试行)一、防止火灾事故(一)、电缆防止火灾事故的措施1. 凡进入控制柜的电缆,孔洞应严密封赌、防止发生火灾后使火势扩大。
2. 穿越墙、楼板孔洞的电缆,若用金属管作保护,对金属管的空隙,必须用防火堵料填实。
3. 电缆隧道内各段之间的防火墙应完好无间隙,电缆敷设时打开的防火墙要在工作结束后及时恢复。
4. 新电缆敷设后各处的孔洞要及时封堵严密。
5. 电缆隧道内各段间的门要完好无破损并有防火能力,闭门器应定期检查损坏的及时更换。
6. 电缆沟上面的孔、洞应用水泥盖板或金属盖板盖好、封严,盖板上严禁堆放可燃物。
7. 禁止将电缆平行敷设在热管道的上面或下面。
如是缆必须与热管道接近或交叉时,最小允许距离是2米和0.5米。
8. 应及时清除电缆沟道内的积水、积灰、积油,保持沟道清洁。
9. 厂内除电缆隧道和电缆廊道、电缆沟外电缆敷设需要用封闭式电缆桥架。
10.加强对400V低压动力电缆的运行、检修管理,定期巡查,完善厂用400V 低压电源开关保护,并与上一级保护相配合。
11.对高压电缆和大容量的电缆及电缆接头,应定期检查、测温,发现缺陷及时处理。
12.电缆头应保持清洁,套管无裂纺、放电痕迹,无漏油和过热现象。
13.高压电缆头应用具有防爆能力的罩壳盖好,以避免运行中爆炸损伤周围的电缆,引起火灾。
14.电缆在使用中一般不许过负荷,即使在处理事故时出现的过负荷,也应迅速恢复正常电源。
15.主控室、YKTC室、计算机室、机炉零米以上架空电缆处以及主要电缆隧道及电缆竖井等应加装、完善适应现场环境条件的、性能可靠的火灾检测报警装臵,并定期校验、检查。
16.加强对柴油机消防泵的运行管理,每月定期进行检查、校验,保证设备完好备用。
(二)、汽机油系统和燃油系统防止火灾事故的措施1、油管路应有必要的支吊架、隔离罩和防爆箱,尽量减少法兰和接头。
油管路的布臵应便于维护和检修,管道要选用能承受高压的管道和附件。
工作压力一般应超过2倍。
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1、机组大小修中必须做好润滑油压、油泵、盘车的逻辑实验工作,实验正常方可允许机组启动。
机组起动前交流油泵、顶轴、盘车运行,直流油泵必须处于联动备用状态。
机组启动定速主油泵运行后,各油泵处于备用联动状态。
机组运行中交、直流油泵、顶轴油泵、高压油泵、盘车及其自起动装置,应按规定进行定期试验工作,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机组正常停机前,必须进行交、直流油泵、顶轴油泵、高压油泵、盘车启动试验,好用后方可进行停机操作。
2、油系统进行切换操作(如冷油器、辅助油泵、滤网等)时,应在指定人员的监护下按操作票顺序缓慢进行操作,操作中严密监视润滑油压的变化,严防切换操作过程中断油。
3、机组起动、停机和运行中要严密监视推力瓦、轴瓦钨金温度和回油温度。
当温度超过标准要求时,应按规程规定的要求果断处理。
4、在机组起停止过程中应按规定的转速起、停顶轴油泵。
5、在运行中发生了可能引起轴瓦损坏(如水冲击、瞬时断油等)的异常情况下,应在确认轴瓦未损坏之后,方可重新起动。
6、油位计、油压表、油温表及相关的信号装置,必须按规程要求装设齐全、指示正确,并定期进行校验。
7、油系统油质应按规程要求定期进行化验,油质劣化及时处理。
在油质及清洁度超标的情况下,严禁机组起动。
8、应避免机组在振动不合格的情况下运行。
9、润滑油压低时应能正确、可靠的联动交流、直流润滑油泵。
为确保防止在油泵联动过程中瞬间断油的可能,当润滑油压降至0.07MPa 时联启交流润滑油泵,降至0.06MPa时联启直流润滑油泵,0.05MPa 机组跳闸,0.03MPa连跳闸盘车。
10、加强直流系统本体及各参数检查应正常,直流电压应正常。
直流润滑油泵的直流电源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量,其各级电源应合理配置,防止直流电源故障时使直流润滑油泵失去电源。
11、交流润滑油泵电源的接触器,应采取低电压延时释放措施,同时要保证自投装置动作可靠。
12、加强运行操作管理,停机后应确认高压旁路减温水门关闭严密,旁路管疏水打开,以防止因减温水泄漏,造成汽轮机进水。
防止汽轮机轴瓦损坏
1、机组大小修中必须做好润滑油压、油泵、盘车的逻辑实验工作,实验正常方可允许机组启动。
机组起动前交流油泵、顶轴、盘车运行,直流油泵必须处于联动备用状态。
机组启动定速主油泵运行后,各油泵处于备用联动状态。
机组运行中交、直流油泵、顶轴油泵、高压油泵、盘车及其自起动装置,应按规定进行定期试验工作,保证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
机组正常停机前,必须进行交、直流油泵、顶轴油泵、高压油泵、盘车启动试验,好用后方可进行停机操作。
2、油系统进行切换操作(如冷油器、辅助油泵、滤网等)时,应在指定人员的监护下按操作票顺序缓慢进行操作,操作中严密监视润滑油压的变化,严防切换操作过程中断油。
3、机组起动、停机和运行中要严密监视推力瓦、轴瓦钨金温度和回油温度。
当温度超过标准要求时,应按规程规定的要求果断处理。
4、在机组起停止过程中应按规定的转速起、停顶轴油泵。
5、在运行中发生了可能引起轴瓦损坏(如水冲击、瞬时断油等)的异常情况下,应在确认轴瓦未损坏之后,方可重新起动。
6、油位计、油压表、油温表及相关的信号装置,必须按规程要求装设齐全、指示正确,并定期进行校验。
7、油系统油质应按规程要求定期进行化验,油质劣化及时处理。
在油质及清洁度超标的情况下,严禁机组起动。
8、应避免机组在振动不合格的情况下运行。
9、润滑油压低时应能正确、可靠的联动交流、直流润滑油泵。
为确保防止在油泵联动过程中瞬间断油的可能,当润滑油压降至0.07MPa 时联启交流润滑油泵,降至0.06MPa时联启直流润滑油泵,0.05MPa 机组跳闸,0.03MPa连跳闸盘车。
10、加强直流系统本体及各参数检查应正常,直流电压应正常。
直流润滑油泵的直流电源系统应有足够的容量,其各级电源应合理配置,防止直流电源故障时使直流润滑油泵失去电源。
11、交流润滑油泵电源的接触器,应采取低电压延时释放措施,同时要保证自投装置动作可靠。
12、加强运行操作管理,停机后应确认高压旁路减温水门关闭严密,旁路管疏水打开,以防止因减温水泄漏,造成汽轮机进水。
13、加强对抽汽逆止门的检修和试验,防止因抽汽逆止门关闭不严造成向汽轮机返水。
13、机组柴油发电机定期试验结果正确,并做好记录。
巡视检查柴油机系统正常。
14、加强UPS装置系统检查状态正常无报警;检查UPS系统电源正常,定期切换至保安段电源、直流电源UPS应正常。
并做好记录。
15、做好交、直流油泵定期试验工作,并做好记录。
16、加强技术培训,启动大功率设备前对快切装置、6KV母线电压进行检查和调整。
启动大功率设备时,对6KV母线电压波动范围进行监视并记录。
实施重点
1、控制好缸温差,防止出现大轴热弯曲。
2、当机组停机后给水泵运行时,应注意防止高排减温水泄漏经过高排返回高压缸。
3、根据起动条件严格控制机组起动,尤其因振动异常造成停机后,必须查明造成振动异常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连续盘车不少于4h才允许再次起动,严禁盲目起动。